第一章幼儿游戏
第一章_幼儿游戏理论
幼儿游戏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游戏是向学前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注重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发展与成长,历来是学前儿童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幼儿游戏理论》这门课程以幼儿即学前儿童的游戏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系统研究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分类、发展价值、各年龄幼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与运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游戏场地的设计和玩具的选择与评价等问题,说明游戏在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说明游戏和幼儿的学习、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关系,揭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
*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关于幼儿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方面的进展与成果;2、了解游戏的文化涵义,了解幼儿游戏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影响因素,认识游戏的文化适应功能;3、了解游戏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4、了解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5、了解玩具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幼儿游戏与玩具的关系,了解各年龄幼儿适宜的游戏材料与玩具,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童游戏场地与器械的特点。
*能力与技能:1、学会学习,具有基本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自觉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中思考,发现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2、学以致用,掌握设计与组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2)教学游戏的编制方法;(3)创设与评价儿童游戏环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4)选择与评价玩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5)指导儿童游戏的方法。
3、掌握基本的研究儿童游戏的方法,能够观察、分析儿童的游戏并提出适宜的教育建议。
*态度与情感:1、认识游戏在幼儿生活与发展中的意义,树立保护儿童游戏权力的意识。
幼儿游戏与指导(第一章)
2学分,36学时 丁海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儿童游戏的种类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游戏与儿童发展 影响儿童游戏的主要因素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儿童游戏理论概述 幼儿园的亲子游戏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游戏? (一)不同学者对游戏的理解
1、【德国】 格鲁斯(GROOS):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 本能的练习;
2、【奥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弗洛伊德(FREUD):游戏是一种宣泄情绪情感的活 动
3、【美国】杜威:游戏的意义在于游戏活动本身,而不是游戏活动 的结果
4、【德国】福禄贝尔: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表现活动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二)内部特征 1、游戏动机 直接动机 内部动机 2、游戏体验 愉悦的 快乐的
三、游戏的实质: 社会性实践活动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作业: 1、结合自己的童年游戏经历,谈谈你对“游戏”的理解; 2、学会做一个手指游戏,注意边念(或唱)边做动作,注重童趣。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三)游戏的定义: 是一种自主性的愉悦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游戏的特征 (一)外部特征 1、表情 得意洋洋的神情,眼睛充满笑意或专注的神情 2、动作 具有重复性、模仿性和非常规性 3、言语 自我想象性独白,同伴之间的交际性言语以及角色之
间的交际性言语 4、材料 玩具或材料是儿童游戏的物质支柱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5、【前苏联】维果茨基:游戏是儿童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6、【中国】陈鹤琴: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7、【中国】黄人颂: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概述教案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
编号:
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
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
【交流讨论】
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
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为幼儿提供预先的经验
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就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讨论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1.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首先,教师应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营造有序的游戏环境。
第二,教师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以吸引幼儿持续地参与游戏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考点二 幼儿游戏的特点 • 考点三 幼儿游戏的功能 • 考点四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长期以来都未达成定论, 不同的研究根据不同 的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分类, 因而, 出现了各种各 样的游戏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以某个动作代表真实的动作 ( 张开双臂跑代表飞机在飞、 双脚并拢 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 ; 以儿童自己或其他儿童代表现实或虚构的 角色 ( 扮演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小白兔、 卡通人物等) 。
• 想象游戏以儿童的想象为转移。 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丰富,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可能成为儿童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爸爸、 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动画或卡通形象都是儿童在游戏中 乐于扮演的角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 三) 结构性游戏 • 结构性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 是指儿童运用积木、 积塑、
金属材料、 泥、 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 从而创造性地反映 现实生活的游戏。 这类游戏有 3 个基本特点: • ①以造型为基本活动, 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 如搭 一座公园的大门、 建一个汽车的模型等。 • ②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 如门楼、 飞机、 坦克、 卡通形象等。 • ③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 一般认为结构游戏的发展呈现了如下的顺序: 1 5 岁左右, 儿童开 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时, 儿童往往先动手后构思, 主题不明, 成果简单、 粗略、 轮廓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概述
五、生长说 美国阿普利登提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
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机 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美国奇尔摩还认为,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生长,游戏是练习生长的 内驱力。
六、成熟说 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反对生活预备说,他认为,游戏是儿童 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表现。 如运动的目标不明确,冲动、好动,对周围环境有直接的激情。游戏不是本能, 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有三种欲望: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 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 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由于有童年,才会有游戏。他的理论 是游戏动力理论的一种。 经典的游戏理论由于是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生物 学色彩,有着明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儿童的游戏,否认游 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它们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没有真正揭 示游戏的本质。但是它们却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却 又令人困惑、令人着迷的现象,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巨 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究竟什么是游戏以及游戏对游戏者意味着 什么是生物学所不能解释的,心理学逐渐在游戏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
(3)接受性游戏 接受性游戏指通过听童话故事、看画册、听音乐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 在活动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愉快地欣赏所见所闻的游戏。
(4)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指幼儿用积木、黏土等主动地进行创造并欣赏结果的游戏。 从2 岁开始,5 岁左右较多。如搭积木、折纸、玩沙、绘画、泥工等。
2. 根据认知发展水平分类(皮亚杰)
二、松弛说 德国的拉察鲁斯及裴茄克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 的一种方式。游戏产生于人们的劳动,游戏可以减轻人们劳动和学习上的疲劳。幼儿 在紧张的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松弛说反映了一个我们的日常经验,休闲活动有助于长时间工作后的精力恢复,当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感到疲劳的时候,常常会通过娱乐去放松一下,以使身心得到调整。 在幼儿教育中,这个理论可使幼儿的生活处于动静交替、劳逸互补的有序结构中。
幼儿游戏与指导 第一章、第二章
• 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说:
(1)灵活性:游戏活动在形式与内容的多变 化性; (2)肯定的情感:指游戏者的情绪体验总是 快乐的,笑容是这种肯定的情感的标志; (3)虚构性:指游戏总带有想象的因素; (4)内部动机:指游戏不受外部规则或社会 性要求的制约,游戏者为游戏而游戏,玩即 目的。
游戏的本质:
角色游戏与结构游戏的区别
角色游戏 本质 物品的缺 乏 反映的主 题 扮演角色 结构游戏 建构的各种材料
可以以物代物,以假想 无法开展游戏 来反映角色的身份 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想 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想 象、创造 象、创造
技能
要求一般
要求一定的建构技能
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 1、促进幼儿认知、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Company Logo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游戏的一种,在两三岁时 产生,学前末期达到顶峰,是幼儿期特有的最经 典的游戏。 角色游戏全面反映了游戏的特点,心理学家们 研究幼儿心理时,也以角色游戏为主要标本。
Company Logo
角色游戏的特点
• 1、与幼儿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
中每一个人物应有的动作及其先后的顺序,人们 的态度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
• 角色游戏的规则是受角色限制的,扮演哪种角色
就必须按照相应的角色行为以及人物之间的社会 关系来看展游戏情节。
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 表演游戏中的角色
相同点 扮演角色 不同点 角色:来源于现实生 角色:来源于文艺作品中的 活中的各种人物 角色 情节:对现实生活的 情节:文艺作品中的情节 印象 内容:在文艺作品情节的基 内容:可由幼儿自己 础上自己想象、创造 选择创造
• 当我离开后观察到,欣然又让其他孩子穿上此衣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一章)
首先,游戏有助于幼儿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 其次,游戏是克服情绪紧张与进行情感宣泄的一种手段。 再次,在游戏中还可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审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等高级情感。 最后,通过游戏可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六)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一)自主自愿性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没有强制的目标,这减轻了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感和局促情绪,让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地去游戏,自发的行为往往是愉悦的;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幼儿感到满足与快乐;游戏中的幼儿自娱自乐,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将有趣的情节保持下去,他们能控制所处的环境,甚至能根据需要去改造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
二、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成人排解来自生活、工作中的紧张、不安、郁闷等消极情绪。虽然游戏在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它仍然只是成人生活中一个相对次要的部分。而学前儿童阶段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前儿童的生活。
(一)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在成人的意识里,对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区分,他们既不会把“正经事儿”当“儿戏”,也不会把“游戏”当成真正的生活。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的界限是模糊而游移的。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交往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来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
(二)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游戏与指导教案
幼儿游戏与指导教案第一章: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价值1.1 幼儿游戏的概念与特点1.2 幼儿游戏的意义1.3 幼儿游戏的价值1.4 幼儿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第二章:幼儿游戏的类型与指导策略2.1 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类型与指导2.2 幼儿教学性游戏的类型与指导2.3 幼儿合作性游戏的类型与指导2.4 幼儿角色游戏的类型与指导2.5 幼儿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第三章:幼儿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3.1 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3.2 幼儿游戏空间的设计与布局3.3 幼儿游戏材料的分类与投放原则3.4 幼儿游戏中的教具与玩具选择3.5 幼儿游戏环境评价与改进第四章:幼儿游戏中的教师角色与指导技巧4.1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定位4.2 教师观察与记录幼儿游戏的方法4.3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语言与非语言技巧4.4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方式4.5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情感支持与鼓励第五章:幼儿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及整合策略5.1 幼儿游戏与学习的联系与区别5.2 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与价值5.3 幼儿游戏与学科知识的整合策略5.4 幼儿游戏与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实施5.5 幼儿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实践第六章:幼儿游戏中的社交技能与合作发展6.1 幼儿社交技能的重要性6.2 幼儿游戏中合作行为的培养6.3 教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策略6.4 角色扮演游戏对幼儿社交技能的影响6.5 游戏活动中的冲突解决与同伴关系第七章:幼儿游戏的安全与风险管理7.1 幼儿游戏中的常见安全隐患7.2 游戏环境中的安全规则与指导7.3 教师在游戏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7.4 幼儿游戏中的急救措施与事故处理7.5 游戏安全教育的实施与家长合作第八章:特殊需要幼儿的游戏与指导8.1 特殊需要幼儿的游戏特点与需求8.2 适应特殊需要幼儿的游戏环境设计8.3 特殊需要幼儿的游戏材料选择与调整8.4 教师与特殊需要幼儿的游戏互动策略8.5 特殊需要幼儿游戏中的跨专业合作第九章:家庭与社区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9.1 家庭在幼儿游戏中的支持与参与9.2 家庭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9.3 社区资源在幼儿游戏中的利用9.4 社区游戏活动组织的家长培训与支持9.5 家庭与社区合作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策略第十章:幼儿游戏研究与评价10.1 幼儿游戏研究的意义与方法10.2 幼儿游戏评价的标准与工具10.3 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与分析10.4 幼儿游戏效果的评价与反馈10.5 幼儿游戏研究的趋势与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价值解析:此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幼儿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具体影响,包括情感、社交、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电子教案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㈠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㈡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㈢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
㈣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九、新授:游戏教学活动及其模式探索
㈠游戏及游戏教学活动的历史概述
㈡当代游戏教学活动及其模式探索:
⒈幼儿学习游戏化的探索:
⒉幼儿游戏课程化的探索
十、总结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有益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动作,提高技能。
⒌成熟说(成熟理论)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F•Buytendijk)(又译作“拜敦代克”)。其主要观点是:人有潜在的内部力量,而心理的发展就是在这种潜在的内部力量的驱动下完成的,游戏不需要做准备、不需要练习也能发展起来。游戏不是练习,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求解放的欲望、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运用习得的欲望。因为年幼才有游戏,而不是因为游戏才有童年。
㈠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㈡游戏的心理状态不同。
㈢游戏的内容不同。
㈣游戏的驱动力不同。
㈤戏的价值功能不同。
根据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诸多区别,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幼儿游戏的定义:
五、新授:幼儿游戏的含义
㈠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㈡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㈢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你知道吗?关于游戏的解释,很早就有哦。在《尔雅》(中国最早的字义训诂著作,多认为成书于汉初)(《尔雅》曰:“游,戏也。”;“戏,谑也。”;“谑,戏也。”)和《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撰,不限于字义训诂)两书中,分别解释了“游”、“戏”的原意。无独有偶,印度梵文中kridati一词,即指风的拂动、水的流动、也指动物、儿童、成人的游戏,还指人的跳跃、舞蹈。这是将无德运动、动物的耍闹和人的游戏、体育活动、形体艺术联系起来了。一起来看“一、游戏的含义”:
幼儿园游戏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26
3.独自游戏 幼儿独自一个人玩玩具,且玩具与同伴的不同。幼儿专注地玩自己的游戏,不与 同伴进行交谈,不注意同伴玩什么、做什么。
27
4.平行游戏 幼儿独自一个人玩玩具,但所使用的玩具与附近同伴的相同或相近,在同伴旁边 玩,但不和同伴一起玩,也不和同伴交谈。例如,两个幼儿都在搭积木,但是各搭 各的,如果一个幼儿离开,并不影响另一个幼儿的游戏。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幼儿游戏的内涵 幼儿游戏的分类 幼儿游戏的作用 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1
学习目标
理解幼儿游戏的内涵。 理解幼儿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掌握幼儿游戏的分类。 明确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2
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内涵
3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那 么,什么是幼儿游戏呢?幼儿游戏有哪些特征?幼儿游戏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这是 本节要重点介绍的内容。
2.幼儿游戏是快乐的活动,具有愉悦性 幼儿游戏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在游戏中,幼儿 可以施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释放自己的情绪,由此获得自豪感、成就 感,体验愉悦的情绪。
7
3.幼儿游戏是假装的活动,具有虚构性 在游戏中,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想象,运用游戏材料和玩具,用新的 动作方式,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例如,幼儿通过“小医院”“娃娃家”“小超 市”等游戏,在虚构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一、游戏主题
即游戏的中心议题和主要内容, 它是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游戏过程中的具体反映。 游 戏主题并非社会生活事件的简单原则,而是儿童创造性地加工,改造的产物。
游戏主题具有社会性, 灵活性和复合性三个特点。 正是游戏主题的社会性规定了儿童游 戏必然是一种社会活动; 但这种社会活动又是儿童自我创造的部产物, 具有灵活性; 主题只 在一定范围内规定游戏内容, 却为儿童在游戏形式上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由于现实生活 的复杂性和游戏功能的多样性,游戏主题的复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灵活性。
第一章 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目的要求】 了解人们对于有 “游戏”有不同的定义; 理解游戏的结构和游戏对于幼儿 发展的价值;掌握游戏概念、游戏的本质特征。
【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是幼儿游戏的价值。
【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游戏的概念
主要涉及范围:什么是游戏?如何理解游戏?
一、我国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 中。
三、游戏角色
即游戏中儿童扮演的人物或形象。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 儿童凭借创造性想象, 通过言语, 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角色及其关系的理解,进而认识角色所反映的社会本质及人际关系。
根据角色及其在游戏中的组合关系,可以把游戏角色分为下列几类:
1、象征性角色
这种角色仅仅具有象征作用。它是建立在 “假想”之上的一种表达方式, 主要心理活动 是想象和动作或言语。 这种假装活动发展有一定的顺序, 首先是用真的物体对待自己 (用真 水杯自己假装自己喝水),发展到用假的物体对待自己(用空的杯子自己假装喝水),最后 发展到用假的物体对待假的对象(用空杯子给娃娃喝水)。
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的概述
游戏有助于幼儿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群行为 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游戏有助于锻炼幼儿顽强的意志
【思考与练习】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游戏?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简述游戏是如何分类的? 3.幼儿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二、论述题
大一班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大班一周活动安排纷 纷发表意见:“一天怎么就上这么两节课?” “孩子 在户外活动是玩,在区域活动还是玩,一天要玩这么 长时间吗?”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一天还玩 这么多游戏,玩、玩、玩,我花这么多钱送孩子来上 幼儿园就是来玩的吗?”
3
杜威: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4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 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 3 造财富,没有强制牲的社会义务 4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以认知发展为依据
1.感觉运动游戏 2. 象征性游戏 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
依据游戏的社会性 特点分类
1.偶然的行为 2.旁观的行为 3.独自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依据幼儿游戏的教育 作用(目的)分类
1.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
2.规则游戏
(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幼儿游戏的分类
分类依据
游戏类型
认知发展 1.感觉运动游戏 2. 象征性游戏 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
【学习目标】
1.掌握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能用所学的知识 分析、解决有关幼儿游戏的基本问题。
2.了解幼儿游戏的分类,能观察并用所学的知 识分析幼儿园的游戏类型。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第一节游戏及其相关理论一、游戏及相关理论在中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一)经典游戏理论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戏理论,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到游戏问题的。
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驰说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Partick,或译作柏屈克)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鲁斯。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小结:贡献: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局限性: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发泄论(或补偿论)•人格构成学说: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游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中 都 不乏游戏的存在。
学前儿童游戏一直是游戏研究的主要内容,吸引了包 括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
游戏的概念概括了游戏的本质,反映了人们对游戏的 特点、结构和价值的认识,是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开端。
7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我国关于 “游戏”一词有以下解释: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帕登(Parten,1932)根据学前儿 童(2—6岁)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将游戏 分为六类行为:
建构游戏案例分析 象征游戏知识链接
1、偶然的行为 2、游戏的旁观者 3、单独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初步掌握影响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因素。
4
技能目标
用科学的游戏理论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 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能正确运用幼儿园 教育活动中的游戏。
5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难点: 能正确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运用幼儿园教育 活动中的游戏。
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不是一种游戏的分类名称,而是伴随着幼儿园课 程改革出现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学前儿童游戏越 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 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学前儿童在游 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学前儿童”的现象,北 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 游戏”、“本体性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件完整共8章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三)游戏的活动形式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按照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活动方式的不同,把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制作游戏 4.接受游戏
(四)游戏的活动内容分类
形式对应于内容,但是二者并非完全对应,也并非完全包容。 1.动作技能性游戏 2.认知性游戏 3.社会戏剧性游戏 4.结构性游戏
2.幼儿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这一时期人们普遍重视游戏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3.幼儿游戏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
1. 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建立初期 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总的特点就是注重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游 戏中获得各种经验。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
1.愉悦与严肃 2.手段与目的 3.自由与约束 4.假想与现实 以上四对特征的矛盾性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了统一,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游 戏的复杂性。这也说明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理解游戏,这样才能使 游戏的研究更加深入。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
(二)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游戏有助于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并进而适应社会
二、游戏与幼儿园语言教育
(一)游戏培植了语言发生、发展的土壤
游戏中的幼儿总是想说、敢说、乐于说。
(二)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与体验丰富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内容
首先,游戏将幼儿带入一个个多彩的客观环境。其次,游戏能带给幼儿丰富的主 观体验。最后,由于幼儿亲历游戏过程,往往对游戏涉及的种种知识现象和整个 游戏过程有着鲜明深刻的印象,他们往往能积极调动思维把格外复杂的过程、千 姿百态的现象清楚明晰地讲述出来。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1.幼儿游戏的特点:一、自主自愿性,二、愉悦性,三虚构性,假想的充满创造性,是非功利性2.游戏的分类(按皮亚杰认知发展分类、按帕顿社会性水平分类、按我国的分类)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类一练习性游戏,0到2岁,二象征性游戏,2到7岁,三规则游戏7到12岁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一偶然的行为学步期,二旁观行为三岁左右,三单独的游戏,四平行游戏,五联合游戏,六合作游戏:我国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性游戏分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3.经典游戏理论与现代游戏理论的范畴和代表观点:1剩余精力说: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2松弛说: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3生活预备说: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4生长说: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5复演说: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6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机能。
4.现代游戏理论(生态游戏观)的代表人物和观点布朗芬>布伦纳1.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丰富的游戏环境所谓丰富的游戏环境,一方面指有足够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有多样性的可变化的游戏材料,有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及多样性的游戏同伴等,这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指游戏环境要具有刺激性,不光在数量上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在质量上也要满足儿童不断变化的需求。
2.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有计划的环境要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游戏环境的设置就要体现计划性。
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年龄层次的计划性两个方面。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将教育意图有计划地渗透到游戏环境的创设上。
如果一个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没有计划性,教师没有预期儿童可能的发展趋向,就会人为地剥夺儿童充分游戏的权利,削减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游戏的理论流派
一、传统的经典游戏理论 (一)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席勒和斯宾塞 主要观点:高等生物除了维持生存必须的
精力以外,还有很多剩余精力。儿童和高 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找到适当的方式消 耗掉,于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就用游戏来发 泄剩余精力并从中获得快乐。
(二)松弛说
(六)成熟说
代表人物:荷兰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拜敦 代克
(五)鲁宾(Rubin)对游戏特征的概括与分 析
1.内部动机。 2.对手段的注意。 3.我能拿它做什么。 4.想象与虚构。 5.规则来自于游戏的需要,而不是来自于游 戏之外。
6.游戏者积极参与。
二、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活动特征 的基本认识
(一)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将游戏特征概括 为四个方面
1.游戏是儿童主动、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的活 动。
戏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进行分类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制作游戏 4.接受性游戏
六、根据与教学的关系对幼儿游戏进行分 类
1.本体性游戏
是指幼儿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 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 即是目的,所以也称为目的性游戏。
2.工具性游戏
是指作为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也 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不 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游戏形式促进 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学任务的实现。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主要观点: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 是为了恢复精力。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 中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就产生了游戏。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由 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乏, 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容易产 生疲劳,这样就需要同过游戏来放松一下, 以便恢复精力。
(三)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不同的三个特 征
1.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2.游戏中主体的情况不同。 3.游戏的内容不同。
第二节 游戏的分类
一、游戏的认知分类 1.感觉运动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结构游戏 4.规则游戏
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一)单独游戏 (二)平行游戏 (三)联合游戏 (四)合作游戏
(三)莱斯特(Lester)和拉塞尔(Russell) 对游戏特征的分类
1.创新。 2.不确定性。 3.不可预测。 4.“好像”(as if)的性质。
(四)加维(Carvey C.)概括了游戏的五个特 征
1.游戏是快乐的、享受的活动。 2.游戏没有外在的目的。 3.游戏是自愿自发的活动。 4.游戏需要游戏者的积极参与。 5.游戏与非游戏之间有着系统性的联系。
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
一、国外学者对幼儿游戏特征的概括与分析 (一)纽曼(Neumann,1971)的“三内说”
1.内部控制 2.内部真实 3.内部动机
(二)克拉斯诺(Krasnor)与佩培拉 (Peplerp)提出的游戏的四特征说 1.灵活性(flexibility)。 2.积极的情感(positive affect)。 3.虚构性(nonliterality)。
三、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有宣泄儿童不良情绪、维护儿童心理 健康的功能;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能够为社会接受的表现 自己各种情绪的机会;
儿童是通过游戏艰难地度过和理解恐惧、 困惑和挫折经验。
四、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人际关系网 络媒介;
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克服社会认知上的自我 中心主义;
3.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义 务,也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二)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
1.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 2.游戏中幼儿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非最 终目的
3.游戏区别于探究行为 4.游戏区别于工具性行为 5.游戏并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束缚。 6.游戏要求每一个参加者主动积极地进行 活动。
游戏的发展阶段正式儿童以不同的方式重 现祖先的进化史的过程。
(五)生长说
代表人物:美国的阿普利登和奇尔摩
主要观点:游戏是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 式,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生长的 结果就是游戏。儿童的能力发展和成熟到 一定阶段,才会有游戏。
反过来,游戏是儿童练习生长的内在动力, 儿童通过游戏可以获得成长。
(三)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格鲁斯
主要观点: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 的准备。幼小动物和新生儿在遗传上继承 了一些不完善的本能,游戏就是对这种本 能的无意识的训练。
游戏是儿童在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方式,练 习本能的一种手段。
(四)复演说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主要观点:游戏是人类种族生物遗传的结 果,游戏是儿童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 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三、按照教育作用(目的)对游戏进行分 类
1.角色游戏 2.结构游戏 3.表演游戏 4.智力游戏 5.体育游戏 6.音乐游戏 7.娱乐游戏
四、根据关键性特征 对游戏的分类
(一)创划分 分
幼儿
游戏 活动
创造性 游戏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规则游 智力游戏
第三节 游戏与幼儿发展
一、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是儿童身体健康的强烈而有效的指标;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基本技能的发展; 儿童玩体育游戏可以降低儿童肥胖的风险。
二、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增长幼儿的认识;
2.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5.游戏为幼儿智力活动提供轻松、越快的 氛围。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目标导航
1.掌握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2.掌握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幼儿游戏的分类; 3.掌握游戏在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与社会
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4.掌握主要的幼儿游戏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本章重难点
重点:游戏的特征、游戏的分类、游戏对 幼儿发展的价值。
难点:经典的游戏理论和现代游戏理论流 派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