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与写作精华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访写作笔记
第五讲
一、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1.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2.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快手。
4.将增进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及抓住新闻。
5.有助于开拓深度和广度。
二、掌握新闻线索
1.概念:新闻线索---关于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可能是具有报道价值的简明信息。
2.特点:可预见性、偶然性、模糊性、不确定性、零碎性
3.掌握途径:
①政府决策、领导人的活动和讲话。
②各种会议和活动。
③其他新闻媒介。
④记者主动发现新闻线索。
⑤建立信息源网络。
★慎用匿名消息来源!!!
原因:可信度低。
注意:(1)若用,要向其他媒体核实。
(2)使用时,模糊称谓。同时,告诉读者为保护消息来源,文章不透露真实姓名。
三、采访准备
1.
2.临时性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①了解事件的真相。
②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
③了解最新动态。
④了解受众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2)选择采访对象
①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最好包括当事人)
②选择多方面多层次的人
③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④选择与事件引发的利益紧紧相关的人
⑤对同一类型采访对象,要选择其中的典型
(3)了解采访对象
作用:①节约采访时间、提高采访效率
②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
③心中有数,采访有套路
★采访重要人物时,最糟糕的失误是表现出你对他一无所知!!!
避免问“你有什么感想?”“你是如何想的?”之类的问题!!!
避免问一些超出别人知识范围的问题!!!
(4)临时准备工作
①弄清与采访问题相关的法规政策。
②搜集与采访问题相关的报道资料。
③准备与采访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
(5)准备提问
①意义:a.避免“莱昂斯式的遗憾”
b.
c.
d.
②要求:a.标出重点、难点。
b.精心设计问题(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要详细细密)。
c.提纲要有弹性。
③做好物质准备:a.考虑地点远近、采访时间长短。
b.带好记者证、介绍信等等。
c.带好磁带、录音笔等等。
第六讲
一、采访时机与场所的选择
1.商定时间和适宜的采访时机
(1)要尊重采访对象的生活习惯及工作安排。
(2)提前与采访对象商量选择合适的时间。
(3)任务紧急时,学会“见缝插针”,捕捉采访时机。
(4)具有守时意识。
2.☆三种不适宜采访的时机
(1)采访对象正专心致志地准备投入工作时。
(2)采访对象正进行连续性很强的工作时。
(3)采访对象的思想情绪或精神状况出现异常时。
3.场所选择
(1)熟悉的环境,形成和谐的谈话气氛。
(2)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
(4)周围不要有采访对象的亲友或同事在场,否则会打断采访对象使其无法自由被访。(5)不在吃饭时采访。
(6)能烘托主题。
4.影响首轮效应的因素
(1)合适的着装。
(2)不卑不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适合的礼仪与言语。
(4)第一个问题的提出。
(5)避免用威胁性、棘手的问题开头。
二、提问的艺术
1.提问的基本要求
(1)要自然得体。
自我介绍→询问基本信息→跟进问题
转折语:关于另一个话题……/我想回到你刚才那个话题上……
★不要突兀地打断别人,等到自然停顿时跟进。
(2)要具体
①化整为零,把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②大问题、总问题化成具体问题。
(3)要简洁
★避免:长篇大论,用长句子或复杂的句子,用修饰,用警句。
(4)要捉住关键
①围绕采访主题展开,切勿跑题。
②锲而不舍,深入挖掘,直到得到答案。
③重复问题,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发问。
(5)要有受众意识
转换角色,站在受众角度。
善于找到传播目的和受众意愿的契合点。
(6)要有逻辑性
①由易到难,由一般到深入。
②有时间逻辑,必要时建构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时间表。
③准备和采访主题相关的问题。
(7)要有回顾
提问结束时,要①向采访者复核资料,确保准确无误。
②回头看是否有遗漏部分。
③征求采访对象的意见及补充。
2.提问的方式
(1)闭合式提问
(单一、具体的指向性问题,用来了解基本的具体信息。)
特点:回答范围小,焦点集中,适用于知识层次较低的人;有些尖锐,影响气氛。
(2)开放式提问
(比较笼统、概括的问题。)
特点:回答范围广,发挥余地大,自然缓和,适用于文化高阅历丰富的人;问题泛泛而谈,不易得到实质内容,焦点不易集中,易误入。
◆案例一:“请谈谈你们社区在创建中得出的体会和经验。”×
◆案例二:水均益采访基辛格
3.提问方式的具体应用
(1)正问法:
在讲明采访目的及要求后,直截了当地提问,使对方明白要回答什么问题,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语言简洁。
适用于领导干部、公众人物、熟悉的对象、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
(2)侧问法/启发引导法:
不直接从正面问,从相关方面入手,不动声色过渡到正题。
适用于不善言谈、不合作、不习惯采访的对象。
(3)正面激问法:
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反问,促使采访对象考虑,迫使其回答问题,把“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
(4)设问法:
记者对有关资料比较准确地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给定或限定条件进行提问,以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4.提问中的技巧
(1)询问正反两方面的意见
(2)询问解释性定义
(3)避免引导性问题
(4)给采访对象必要的提示
(5)困难问题归咎他人
(6)控制采访过程(“您好像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7)考虑“我是否忘掉了什么?”
(8)对于不能公开的信息,可用“为什么不小声告诉我呢?”
(9)控制好点头和微笑
(10)“沉默对峙”法
(11)以肯定语结束采访
▲GOAL采访法
(G---Goal目的;O---Obstacle困难;A---Achievement成就;L---Logistic逻辑)
(1)你从事这项计划的目标?想取得什么?为什么要做?如何实现目标?
(2)面临哪些困难?请举例说明。如何克服困难?
(3)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简述一下你的成功过程?
(4)个人背景的影响?背景中的哪些因素与报道焦点有关?
▲全感采访法
记者深入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部器官,通过各种感官知觉对新闻事件、场景、人物进行全面了解。
作用:可以获得新闻细节、人物的基本情况;捕捉人物形象和生动情节。
(1)用眼睛去感受体态语所诠释的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