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作者:***
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1年第03期
摘要:提高人才培養质量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能有效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文章研究了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开发流程,并以电子专业的电子产品设计岗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职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模块化课程
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我国职教界汲取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一种宏观教学方案,这种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对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并以高职电子专业中“电子产品设计”这一岗位为例进行了开发实践。
一、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开发流程
(一)职业领域分析,明确职业工作岗位
职业领域分析主要由课程开发负责人,针对指定专业所对应的职业领域到对应企业向企业专家、行业精英进行调查咨询,确定构成某职业的主要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以及各个具体工作岗位之间的岗位界线,并明确具体是哪项工作。在确定职业工作岗位时,对于与本专业有关的具体工作岗位确定的越详细越好,而且每种工作岗位的界线越清晰越好。
(二)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
明确工作岗位之后,就要对每一个岗位所包含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描述、整理、归纳总结,仔细剖析出每个具体工作岗位应该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总结出详细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也就是每一个具体工作任务和完成工作任务所要具备的最终技能水平,包括应该具备的主要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以及时空顺序等内容。
在模块化课程开发过程中,确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最重要的步骤,分析结果直接影响后续教学分析和教学开发,能作为教学内容开发的依据,也是后续人才培养评价的依据。这一开发步骤非常重要,它确保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紧扣职业岗位要求,依此培养才能满足工作任务对从业者的要求。
这一开发步骤由企业专家、技术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完成,但是以企业专家和技术专家为主,他们起决定作用,这一开发过程并不是以教育专家头脑中的知识技能作为依据,而是以岗位工作现场作为分析的依据,不受传统学科体系的影响。
(三)教学分析,归纳教学模块
教学分析主要由教学专家与专业教师来完成,在上述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包含相同或相近知识技能的工作任务,重新整合,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编排成一个个教学模块,并且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边界,便于后期进一步进行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开发,确立项目载体
教学设计开发,主要是以教学模块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完成工作任务,培养职业能力。开发的目的在于确保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密切相关,开发的核心主要是为教学模块
创设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确立一个项目载体,利于完成这些教学模块。设计开发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配套教材和教学资源。
开发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作为最后的评价标准,要以可以进行量化考核的具体操作为标准,并且在学习之初就要让学生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结果,促进师生为达目标不断调整教与学的方式。
开发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要有所取舍。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也由于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达到入行标准,而非毕业时达到行业成功人士。所以,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所选内容应代表公认的,最核心的最重要的能力,也应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客观具备的设备条件。
开发配套教材和教学资源,必须与教学目标相符,避免与传统学科体系相同的章节式教材,而应该是依据实际工作任务编写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有良好操作性的模块化教材及配套的教学素材。
教学设计开发还应遵循四个对接的开发思路,教学目标要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教学内容要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教学过程要与岗位工作流程对接,教学评价要与岗位用人要求对接。
(五)教学实施与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包括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在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学习过程,给出与生产实际相近的学习情景和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评价学生学习成就。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完成工作任务,之后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这个教学过程也展现了“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教学模式也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保障模块化课程的实施。
二、模块化课程及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依据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开发流程,首先是进行职业领域分析,明确职业工作岗位,经过前期调查访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岗位有:电子产品设计岗、PCB设计岗、电子产品测试岗、SMT操作维护岗、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岗、家居电子设备装调岗、工程施工岗、电子产品认证岗、技术支持岗。本文只针对“电子产品设计”这一岗位进行研究。与本专业对应的“电子产品设计”这一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需求如图2所示。
图2显示,“电子产品设计”这一工作岗位,主要由11项工作任务,依据开发流程,可以将这11项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职业素养进行重新整合,概括、抽象、序化之后总结出5个教学模块,分别是:设计前期准备、产品软硬件设计、产品综合调试、文档整理及产品交付。
其中,“设计前期准备”教学模块包括:负责电子产品研发,设计团队的组建以及任务分工,设计开发规划;与用户沟通确认用户对电子产品功能的需求。
“产品软硬件设计”教学模块包括:进行产品需求分析,并依据用户需求规划整体设计方案;完成元器件摘选;完成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完成PCB电路板图设计;完成系统软件设计。
“产品综合调试”教学模块包括:完成产品样品组装以及软硬件联合调试;纠正样品软硬件
错误,达到设计指标。
“文档整理”教学模块包括:整理产品资料,编制设计文档和使用文档。
“产品交付”教学模块包括:交付生产或交付客户,如果客户需要大批量产品则将所有设计资料交付生产,并配合生产部门进行产品生产导入。如果客户是个性化定制产品则小批量生产之后,直接交付客户,安装调试。至此,项目完成。
依照开发流程,之后进入下一步教学设计开发,遵循四个对接的开发思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
将工作任务的分解后,以各个模块为单位,以典型的项目为内容组织教学,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流程和工作时的内容、流程保持一致,展现工作与学习充分融合。
(三)课程的教学过程要与岗位工作流程对接
课程的教学过程依照电子产品设计岗位的业务流程序化而成,而没有按照以往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来设置。
(四)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与岗位用人要求对接
课程的最终评价要融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应该以项目成果作为考核依托,不再以教师、以笔试作为考核主体和考核形式,让学生,企业都参与到考核中来,学习过程以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主,项目成果以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为主。
最后,依照开发流程,进行教学实施。依据开发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依托项目任务,完成课程教学实施,如表1所示。每一个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都采用开发流程中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