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与增殖办法

合集下载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7.09.01•【字号】•【施行日期】1987.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1987年9月1日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养殖业第三章捕捞业第四章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第五章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和渔业的监督管理第六章奖励与处罚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我省管辖的内陆水域、海域、滩涂从事养殖、增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的,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贯彻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海水、淡水养殖,调整近海、湖泊捕捞作业,积极开发外海、远洋渔业,保护增殖及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速发展渔业生产。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渔业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导,健全渔业科研、教育、信息、技术推广等服务组织,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相结合的技术服务,推广先进技术,鼓励群众从事科研活动,提高渔业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条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渔业工作。

市(地)、县(市、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

第二章养殖业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支持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个人合伙和个人,充分利用、合理开发水面、滩涂和涝洼地,大力发展养殖业。

凡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水水面和河流、湖泊、水库、坑塘等内陆水面以及滩涂、涝洼地,都应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和各种有效措施,加速开发利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4.08.28•【文号】•【施行日期】2004.08.28•【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1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养殖业第三章捕捞业第四章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

第四条国家鼓励渔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渔业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条在增殖和保护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进行渔业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第六条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渔业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重要渔业水域、渔港设渔政监督管理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设渔政检查人员。

渔政检查人员执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交付的任务。

渔业养殖管理办法5篇

渔业养殖管理办法5篇

渔业养殖管理办法5篇渔业养殖管理办法怎么说?根据养殖水质的不同,可分为淡水养殖、咸水养殖及海面养殖三大类。

以西南沿海分布最为密集,产值居远洋渔业之次。

常见的有虱目鱼,牡蛎,鳗鱼的养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渔业养殖管理办法。

渔业养殖管理办法【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省渔业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库区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库区(以下简称“库区”)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以及其它渔业活动,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库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发展人工养殖和渔业资源增殖,合理安排捕捞,保护渔业资源和水质环境,培育水产市场,促进渔业发展。

第四条县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库区的渔业工作。

第五条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立库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和渔政执法队伍,配备相应的渔政执法人员。

第六条渔政监督管理与渔政执法的主要任务:(一)宣传渔业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渔业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维护库区渔业生产秩序,依法查处违反渔业法律、法规的行为,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增殖渔业资源以及珍稀水生动物资源。

(四)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依法对渔业水域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五)监督库区水产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七条渔政执法人员执行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交付的任务,有权对渔获物、渔业证件、渔船、渔具、捕鱼方法以及渔用配合饲料、渔用药品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公安部门配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库区渔业生产管理,对违法行为十分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库区管理部门协助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搞好养殖规划,引导库区渔民发展人工养殖,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加强库区人工投放鱼苗和渔业资源保护工作。

第十条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和生态环境评审工作,监督检查库区沿岸企业排污标准。

第十一条库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将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利用,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培育水产市场,积极配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搞好渔业生产。

渔业养殖增殖管理制度

渔业养殖增殖管理制度

渔业养殖增殖管理制度渔业养殖增殖管理制度一、前言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不少地方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这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水产养殖也越来越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在饲养过程中,必须强化增殖管理制度,保障水库水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水产养殖增殖管理制度的内容(一)环境管理1. 环境质量监测:定期对养殖水域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2. 垃圾清理:定期对池塘和水域进行垃圾和残餐的清理,保持水域清洁。

(二)养殖管理1. 种苗管理:饲养员要认真审核种苗的质量,并做好记录。

2. 饲料管理:饲养员要根据鱼的品种、体型、生长期和质量等因素选用合适的饲料,按要求定量投喂,保证鱼的营养需求。

3. 疾病防治:饲养员要密切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4. 适时补种:根据养殖计划和养殖池塘的空余底面积,适时补充种苗,保证养殖池塘充足的鱼群密度。

(三)收获管理1. 收获时机的决定:养殖人员应仔细观察鱼的生长状况,选择适当的收获时机,避免鱼养过大或太小。

2. 收获方式:收获鱼苗时应注意技术,避免损伤鱼体,损失过大。

3. 保障水产品的安全:鱼类死亡后及时清理,保障水产品的卫生安全。

三、实施效果与其他渔业养殖企业相比,实施养殖增殖管理制度的企业生产效益更高,鱼群密度和种苗的存活率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同时,水产养殖池塘的周边环境也更加整洁有序,水产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四、结论综上所述,制定、实施一套严格的养殖增殖管理制度对渔业养殖企业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将应对市场的良好竞争,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保护环境和水道资源,推动渔业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模版(3篇)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模版(3篇)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模版一、___机构成立县放流增殖苗种采购小组,负责放流增殖苗种的采购相关工作。

二、增殖放流工作的实施1.科学确定放流苗种。

根据县渔业资源实际情况,结合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变化的特征,为减缓并最终遏制渔业资源衰退趋势,逐步改善渔业资源生态状况,保护水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增殖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环境和增强溪河渔业经济效益,研究制定放流计划,放流品种主要为河蟹、鲤鱼、鲫鱼、厚唇鱼、倒刺鲃、黄颡鱼、甲鱼、翘嘴鲌等,并根据河段情况作适当的放流苗种调整。

2.放流苗种采购。

放流增殖采购小组根据苗种供应单位提供的苗种供应价目表,对苗种市场进行调查,赴苗种生产单位实地考察,掌握苗种生产单位在繁育、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公开招标或议标方式确定放流苗种供应单位,签订苗种供应合同。

3.放流计划与实施。

按照放流计划,分批___开展人工放流。

认真做好放流苗种质量抽样、规格测量,严把质量关,确保放流苗种的规格整齐、体质活跃。

做好苗种的称重、计数工作。

4.加强宣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监督作用,邀请新闻媒体对放流动态(范本)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人工放流影响,形成全社会共同___、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5.完善管理制度。

为提高放流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届时将邀请县政府、人大、财政局及渔民代表共同参与放流,监督放流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人工放流规范化;加大执法力度,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打击“电、炸、毒鱼”等违法整治行动,确保放流增殖效果,增强溪河渔业经济效益。

三、经费预算___月份放流增殖费用预算为___元,其他月份费用另行预算。

1.苗种费___元。

其中,鲤鱼:___斤____元/斤=___元;红鲤鱼:___斤_8.5=___元;鲫鱼:___斤____元/斤=___元;倒刺鲃:185尾____元/尾=___元;厚唇鱼:185尾____元/尾=___元。

2.其他开支___元。

主要为增殖放流仪式费用、车辆使用费用等。

成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

成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

成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0.01.16•【字号】•【施行日期】1990.01.16•【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成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1989年8月18日成都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0年1月16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域从事养殖和采捕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活动,都必须遵守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公民有保护渔业资源的义务,对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强水域的规划和综合利用。

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相结合。

池塘、水库、稻田和其它水域养鱼应当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第二章渔业的监督管理第五条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渔业工作;区(市)、县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

第六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在重要渔业水域可以设立渔政监督管理派出机构。

渔政监督管理机构配备渔政检查人员,执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交付的任务。

第七条渔政检查人员依法对各种渔业及渔业船舶的证件、渔船、渔具、渔获物和捕捞方法进行检查。

第八条区(市)、县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聘用渔政执勤人员,由区(市)、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执勤证。

渔政执勤人员和群众性的护渔管理组织,都应当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协助渔政检查人员加强渔政监督管理。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一)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一)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一)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1. 增殖技术的重要性•捕捞压力增加使得渔业资源减少,增殖技术成为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的发展,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水产物种增殖技术•人工授精和育苗技术:–通过人工控制物种的繁殖过程,提高繁殖效率和幼苗存活率。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鱼类繁殖效率,促进大规模的水产物种增殖。

•人工孵化技术:–利用人工控制水温、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促进鱼类的卵和仔鱼孵化过程。

–通过优化孵化环境,提高孵化率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水平。

3. 水产养殖技术•海水养殖技术:–利用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和生态环境,进行鱼、虾、贝类等水产动物的养殖。

–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农田、池塘养殖技术:–利用农田、池塘等淡水资源,进行鱼类和虾蟹的养殖。

–采用循环水养殖、水质调控等技术手段,提高养殖效益。

4. 水质监测与环境保护•检测技术:–借助水质监测仪器,进行水质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

–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渔业资源。

•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近海渔业资源所处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通过建设禁渔区、加强渔业管理等措施,维护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

5. 遗传改良技术•遗传育种技术:–通过选择品质优良的个体进行配对繁殖,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遗传改良手段,改良鱼类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特性。

•转基因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向鱼类中导入外源基因。

–使得鱼类具备更强的生长能力、抗病能力等特性,提高养殖效益。

6. 技术推广与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权威水产机构开展针对渔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增殖技术应用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广先进的增殖技术知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水产增殖技术示范基地,展示增殖技术的应用效果。

–吸引相关从业人员参观学习,推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贵州省大水面增养殖渔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贵州省大水面增养殖渔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附件贵州省大水面增养殖渔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大水面库区渔业管理,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持水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贵州省渔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内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中划定的大水面区域开展增养殖的生产和管理。

第三条大水面增养殖渔业管理实行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大水面库区渔业管理保护工作的领导,统筹解决渔业管理、水环境治理、水域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水面增养殖渔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人民政府承担属地水域渔业生态环保的主体责任,上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负监管责任。

对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污染、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单位或个人经与水域权属单位达成协议后,可以采取独资、合资、联营等经营方式开展大水面增养殖渔业生产。

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水域等的,使用者应当依法办理养殖证。

承包集体所有水域等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自愿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水产养殖登记。

第六条生产经营及管护活动应当遵循“人放天养”的养殖理念,确保经营范围内水质达到水体功能规划标准并不断改善。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可创新经营,结合“三变”改革,采取联动水域周边渔民参与经营。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投放的品种和数量需符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和《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要求。

回捕的品种、规格和数量不得违反《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的规定。

第九条回捕渔具的规格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严禁电鱼、毒鱼、炸鱼,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渔具、渔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规定的网具进行回捕。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范文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范文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范文1.背景介绍渔业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来源。

随着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我国渔业资源逐渐减少,严重影响了渔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因此,增殖放流工作成为重要的渔业资源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2.目标及重要性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增殖放流工作,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渔民的收入,并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增殖放流工作还能够改善渔业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本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具体工作内容3.1 种苗培育与繁殖为了增加渔业资源数量,首先需要进行种苗培育与繁殖工作。

通过选取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鱼种,利用养殖设施进行种苗培育和繁殖工作。

同时,加强对养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种苗的健康和生长。

3.2 合理放流与管理在种苗培育和繁殖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合理的放流与管理。

首先,需要根据当地的水域环境和鱼类生态特点,确定合适的放流时间和地点。

同时,进行适量放流,避免过度放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3 资源监测与调控为了保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资源监测与调控机制。

通过定期对放流区域的水质、渔业资源数量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放流计划和管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资源增殖效果。

3.4 宣传与教育为了增强公众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认知和支持,需要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

通过组织渔民培训班、举办渔业资源保护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渔民对资源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参与度和合作意愿。

4.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4.1 渔业资源数量增加种苗培育与放流工作的实施能够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渔民的收入。

4.2 渔业生态环境改善增殖放流工作可以改善渔业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4.3 渔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放流与管理以及资源监测与调控,可以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的渔业生产提供稳定的资源支持。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一、背景众所周知,渔业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开发和利用涉及到广大渔业工作者和亿万民众的利益。

目前全球的渔业资源已经呈现出不可逆转的损失趋势,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也不例外。

为了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增殖放流工作已成为当前渔业行业必须采取的措施。

二、目的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工作,达到以下目的:1.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2. 改善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群结构,提高渔业资源的产出力。

3. 增加渔业产品供应,促进渔业产业发展。

4. 提高广大渔民的收入水平,促进渔业社会经济发展。

三、商定方案1. 择时增殖放流:选择适宜的时间,在有利于鱼苗生长的时候进行放流。

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态、排卵期和孵化期、渔场气候等因素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放流时间。

例如,江苏省宜兴市采用“春放秋收”策略,每年春季2~4月份和秋季8~10月份在对虾和青蟹养殖区进行放流。

2. 种苗质量控制:选用种苗时,要先进行检测,排除不合格品种的放流;在运输过程中,要进行防病净化,确保无病毒、无细菌。

同时,进行养殖、生长、健康管理,提高种苗的存活率和良种率。

3. 放流密度的合理安排:根据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需要和海域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安排放流密度。

同时,要根据不同渔业资源的养殖特点和生长周期等因素,确定放养数量。

例如,海南省三亚市通过养殖大尾鲈提高养殖密度(1.6万尾/公顷),从而增加养殖量和产值。

4. 监测管理和评估: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在养殖过程中,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和监督,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乱捕乱放,保护渔业资源。

5. 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广大渔民积极参加增殖放流工作。

建立普及科学渔业养殖知识的制度,提升广大渔民的掌握渔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四、资源筹措同时,需要成立公募基金会、组建招募队伍、寻求国内外资金政策等方式筹措增殖放流所需的资源和资金。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摘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对于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渔业业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背景和重要性,接着从保护渔业资源和推动渔业业务两个方面探讨了其意义。

然后详细介绍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主要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对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在总结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性,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强调了加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意义和重要性,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推动、措施、效果、影响因素、重要性、发展前景、加强工作。

1. 引言1.1 介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由于工业污染、过度捕捞和生态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水域的渔业资源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量,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手段。

通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有效地补充自然资源的不足,提高当地的渔业资源量,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还可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这对于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概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一种通过人为增加种群数量或增加种群密度来增加自然种群数量的生物增殖方法。

它是一种对渔业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有效保护和促进珍稀物种的繁殖和增殖。

许多珍稀物种由于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面临着濒危的境地。

通过增加放流量,可以帮助这些珍稀物种恢复种群数量和保护生态平衡。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对渔民的渔业业务发展和经济增长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渔业资源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渔业资源增养殖措施

渔业资源增养殖措施

渔业资源增养殖措施2019-10-151⽔库渔业资源现状1.1鲢鳙鱼资源⼆龙⼭⽔库鲢、鳙鱼是⽔库主要捕捞群体,特别是渔业合作经营期间,产量最⾼年份达到150吨,其余年份也在80吨左右,产量由历史最好年份亩产量不⾜5Kg,提⾼到13.9Kg,产量增加2.8倍。

“7.13”洪⽔使库容总量整体交换三次,鲢鳙鱼随溢洪⽽下,产量剧降,直⾄2002年渔业合作,鲢鳙鱼产量才得到恢复。

由于合作期短,鲢鳙鱼种投放量多集中在前三年,后续投放量不⾜;加之渔政管理混乱,⾮法私捕滥捞成风,⼈为因素造成库区鱼类资源量下降。

近两年,县财政投资补放鲢鳙鱼种4万余⽄、夏花鱼苗近200万尾,库区鲢鳙鱼资源略有回升。

1.2⾃然鱼类和⼤银鱼资源库区⾃然鱼类回捕量受库底复杂地形和⽔位变化的影响,产量始终不⾼,常年维持在15吨左右。

除1986年冰下拉⽹捕获单品种鲤鱼4.2吨,其余时间鲤鱼捕获量很少,就是在鲤鱼繁殖期产量增幅也不明显。

根据冰下拉⽹单品种捕获量和繁殖期鲤鱼活动情况证实,说明库区⾃然鱼类蕴藏⼀定数量,只是渔具渔法存在问题。

⼤银鱼⾃1995年移植成功后,⼗⼏年来种群数量变化幅度较⼤。

2002年捕获量13吨。

2003年捕获量3吨。

产量相差悬殊。

2005年项⽬转让后当年投卵1.0亿粒。

2006年捕获量增⾄60吨(含私捕约10吨),占当年库区鱼获物总产量的40%。

成为⽔库渔业资源的⼀⼤补充。

翌年投卵1.2亿粒,测试没有形成群体。

分析其变化原因:⼀是发眼卵质量问题。

⼆是采取泥底⼈⼯铺沙投卵技术不成熟,⽅法不科学。

2009年因⼤银鱼吞⾷鱼卵、鱼苗,对库区⾃然鱼类的繁衍增殖构成威胁,在社会舆论下,终⽌了投卵活动。

⽬前,⼤银鱼在库区仍具有⼀定存储量,在条件适宜时仍有形成群体的可能。

2⽔库渔业存在的问题2.1体制与机制问题⼆龙⼭⽔库受国有体制的困扰,渔业资源优势⼀直没有得到彰显。

其原因就是国有体制与市场经济规律不吻合,经营形式没有甩掉国有“⼤锅饭”的帽⼦。

山东省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办法(201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

山东省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办法(201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

山东省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办法(2018年)正文:----------------------------------------------------------------------------------------------------------------------------------------------------山东省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办法(2008年9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06号公布根据2018年1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渔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管辖范围内从事渔业养殖与增殖及其他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渔业养殖与增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护水域环境和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养殖与增殖的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辖区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渔业养殖与增殖的相关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卫生、水利、畜牧、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做好渔业养殖与增殖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康养殖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制度。

引导、推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生产绿色、有机水产品。

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渔业养殖与增殖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养殖单位和个人依法组建或者加入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加强自律管理,为成员及时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渔业增殖放流是指通过人为的方式,将人工繁育的鱼苗或鱼种放入自然水域,以增加鱼类资源量和保护渔业资源的一种措施。

该工作对于维护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增加水域内鱼类资源量,提高水域渔业产量。

2.保护和恢复水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3.提高渔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改善渔民的生活质量。

三、具体措施1.科学选址:根据水域的水质、水流和底质等情况,选择适宜鱼类增殖放流的水域。

重点选择水生态环境稳定、水质良好、水流适宜的地点。

2.鱼种选择:根据放流前对水域鱼类资源现状以及市场需求进行调研,选择适宜的鱼种进行增殖放流。

考虑到水域生态平衡,应着重选择当地优势的本土鱼种,避免引入外来鱼种。

3.孵化和养殖工作:建立鱼苗孵化和养殖基地,进行合理的养殖管理工作,确保鱼苗的质量和数量。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饲料的合理搭配,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防止疾病传播和饲料污染。

4.放流方式:根据水域的特点和放流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放流方式,包括集中放流和分散放流。

集中放流适用于小范围水域,可以提高放流效果;分散放流适用于大范围水域,可以保证放流的均匀性。

5.放流数量控制:根据水域的承载能力和放流前的调查数据,确定合理的放流数量,避免过度放流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放流数量应根据水域的生态需求和渔业资源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整和监测。

6.放流监测:建立放流后的监测系统,对放流后的鱼类进行跟踪观察,了解鱼类的存活情况和生长状况,掌握放流效果。

对于放流效果不好的地区可以适当调整放流计划,保证增殖放流的效果。

7.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普及渔业增殖放流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醒公众保护水域环境,不在禁渔期捕捞,并呼吁公众积极参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放流活动。

四、资源保障1.资金支持:由于渔业增殖放流涉及到繁育、养殖、放流以及后续的监测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渔业增殖放流方法与措施

渔业增殖放流方法与措施

渔业增殖放流方法与措施第一篇:渔业增殖放流方法与措施渔业增殖放流方法与措施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放流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

一、放流前的准备1.水文资料:在确定人工放流前,全面掌握放流水域的水深、水位常年变化状况、气候条件、水质、水温、溶氧、pH、底质、水体理化因子等水文资料,保证放流效果。

2.生物资源:对放流水域的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准确掌握放流水域的生物资源量,确定放流的品种和数量。

3.社会环境:全面了解和掌握放流水域周边的社会环境状况,尤其是渔民的基本情况,如生产状况、经济来源、文化层次、收入状况、生活习惯等,将这些情况与放流计划、实施方案有机结合起来,可有效扩大放流效果和影响力。

4.苗种准备: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苗种培育供应单位,确定放流品种、数量及价格。

二、放流水域选择(一)水域选择1.系增殖放流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或洄游通道。

2.远离工厂、矿山,非倾废区和垃圾处理区,非电厂、-1-养殖场等进、排水区。

(二)基本要求1.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水面开阔,水流畅通,温度、盐度、硬度、酸碱度、透明度等水质因子适宜。

2.水质符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

3.底质适宜,底质表层为非还原层污泥。

4.增殖放流对象的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较少。

三、放流品种以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为主,保持鱼类资源品种多样性,兼顾渔业生产经济效益,根据近五年来每年捕捞的品种、产量及市场销售情况,结合鱼产业开发的需要,确定选择鳙鱼、鲢鱼、银鱼、草鱼为主要放流品种,同时补充放流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鲤鱼、青鱼、三角鲂等品种。

鳙鱼、鲢鱼、银鱼以摄食水生浮游生物为主;草鱼则摄食水中有机碎屑、草类植物茎叶;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以刮食水中腐殖质、有机碎屑为主,鲤鱼摄食底栖生物,青鱼摄食螺、蚬、蚌类,三角鲂摄食水生植物、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

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

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

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我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效率,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总目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以上(含省级)投资项目在我省管辖水域内组织实施的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严格遵守本办法。

设区市以下政府和社会投资的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应当服从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并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三条我省实施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的重点水域为:一、水生动物天然产卵育幼场和地方性特有渔业资源的原生繁衍地;二、因政府决定取缔或限制水产养殖,导致渔民生活水平下降或者资源灭失的传统渔业水域;三、已列为自然保护区或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水域。

第四条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且增殖放流效益不能直接惠及当地多数渔民的水域,生态环境不良或生产秩序不稳以及渔政管理不到位的水域,均不得纳入省级以上(含省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实施范围。

第五条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应当按照“政府主导,立项管理;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强化管理,透明运行;分类评估,专项验收”的原则,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考虑其经济性,亦要考虑其生态安全性和管理可能性,并在相应环节上加大竞争和监督力度。

第六条鼓励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涉渔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对成绩突出的市、县予以表彰,并在省级增殖放流资金安排时予以倾斜。

第二章增殖放流规划与组织实施第七条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级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规划、计划的制定,有关市、县渔业主管部门可量力对分担的计划任务进行扩展与提升。

制定规划、计划时,应当根据放流水域的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和基层意见,合理确定增殖放流种类、数量和时间。

第八条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规划、计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和社会公示,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公正、公开性,公示期一般不少于天。

2024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2024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2024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____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一、前言渔业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海洋的宝贵财富。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工作,我们制定了____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通过增强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工作,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维护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

2.任务:(1)加强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做好渔业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工作,确保渔业资源的科学利用。

(2)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增加渔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3)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工作,保护和维护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

(4)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

三、工作措施1.加强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1)建立完善的渔业资源监测体系,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做好渔业资源的动态管理。

(2)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的评估,制定相应的资源保护和恢复措施。

(3)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及时了解渔业资源的变化趋势。

2.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1)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计划,确定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和地点。

(2)加强渔苗的养殖工作,提高渔苗的质量和养殖技术水平。

(3)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宣传工作,引导公众参与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活动。

3.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工作:(1)强化对渔业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对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措施。

(3)推广和应用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技术,提高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4.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1)完善渔业资源的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

(2)开展渔业资源的评估和预警工作,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和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202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202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是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

我国渔业资源丰富,但受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渔业资源面临衰退和退化的局面。

因此,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二、工作目标1.提高资源增殖放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保护和增加渔业资源,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3.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放流策略;4.提高渔民对增殖放流工作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三、工作内容1.科学制定增殖放流计划结合渔业资源监测和评估结果,科学制定增殖放流计划。

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域的特点,确保放流对象合理选择、放流规模适宜,并制定放流时间和放流地点。

2.加强放流对象的选育和繁殖加强对放流对象的选育和繁殖工作,提高放流对象的质量和数量。

鼓励渔业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开展放流对象的繁殖研究,培养高产、高适应性的放流对象。

3.完善放流设施和技术加大投入,完善放流设施和技术。

建设放流基地,提供科学、安全的放流环境。

完善放流技术,提高放流效果。

加强放流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转。

4.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对放流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渔业资源监测体系,通过定期抽样调查、渔业资源捕捞量统计等手段,掌握放流对象的生存情况和繁殖状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放流策略,提高放流效果。

5.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对渔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增殖放流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

开展渔民培训班,传授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放流的知识和技术。

开展宣传活动,倡导渔民参与增殖放流工作,共同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

6.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推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发展。

开展学术研讨会议,促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四、工作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设施和设备。

2.加强组织协调,建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养殖与增殖办法
渔业养殖是指人类在特定水域或场地内利用人工方式把各种水生生物(如鱼、虾、蟹等)以人工方式增殖,使其产量和数量得到提高,达到保护水生生态和满足人类需求的目的。

随着人类对食品的需求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养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之一。

然而,野生水生生物数量不断减少,水体水质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这给渔业养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养殖与增殖,使其健康、环保与经济效益兼备,似乎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常见的渔业养殖方式
渔业养殖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主要包括池塘养殖、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其中,池塘养殖是典型的淡水养殖方式,主要的养殖对象是鱼类,如鲤鱼、草鱼、鲫鱼、黑鱼等。

海水养殖则是利用海洋水体进行养殖,在东海、南海、渤海、黄海等地有一定规模的海水养殖企业,其养殖对象主要有牡蛎、海蜇、海参、龙虾等。

淡水养殖则是针对一些鱼类、虾类、蟹类等在水质要求较为严格的水生生物,采用跟海水养殖类似的跟人工池塘、水库、深水池等水质稳定的水体进行养殖的方式。

二、常见的渔业增殖技术
渔业增殖技术又称放流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增加水生生物在自然水域和人工水域中的数量和产量。

常见的渔业增殖技术有种苗放流、增殖放流和放流复合技术等。

(一)种苗放流技术
种苗放流是指为了达到增殖效果,选择健康、无病毒、有充足营养,规格相当一致的种苗,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流。

相对来说,种苗放流技术是最简单的增殖技术之一。

但是,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种苗放流前需要对预放生物繁殖厂加强检疫,严防疫
病传播。

2、选择与本地环境适应性强的鱼类种苗,这样才能使其
更好的存活。

(二)增殖放流技术
增殖放流是针对一些在自然水体中数量较少的鱼类、虾类、蟹类等水生生物,选择其健康的成体进行人工育苗,再把这些育苗后的种苗不断增殖,最后在适当的时间放入自然水体或人工水域中进行放养。

这样,就能保证其放养后的能力,从而达到增殖效果。

增殖放流的技术要求在良好环境下保证健康的成体,保证种苗的规格相对一致,减少种苗造成的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同时,也需要在放流后及时对种苗数量和放流效果进行监测,调整放流策略。

(三)放流复合技术
放流复合技术是针对自然水体或水系中多种鱼种互相占据适宜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在相应的水域内将适合生长的鱼种一起放养,通过让人工养殖和野生资源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这种技术需要针对放养区域的水质、水温和鱼虾等生物习性进行科学的布放计划,防止不同鱼种间的食物争夺和捕食,促进鱼类的生态平衡。

三、渔业养殖与增殖技术的前景
渔业养殖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在世界范围内,渔业养殖已经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水产养殖方式,其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

这种生产方式因其具有技术含量低、易于开展和短建设周期等优点,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然,渔业养殖和增殖技术方面还有许多尚待探究和改进的技术问题,比如:池塘养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池塘底泥处理技术;污水的收集、处理与利用技术;增殖放流技术的改进等。

同时,在发展渔业养殖和增殖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环境保护,避免污染、破坏、平衡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和良好的管理手段,保证其健康生长和定向养殖。

这样,才能取得更有效的养殖和增殖成果,并满足不断增长的水产品需求的同时,实现绿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渔业增殖和养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养殖及增殖的各个阶段需密切关注,以确保健康增殖和提高产量。

采用合适的养殖和增殖技术和策略,如物种的选择、稀释增殖、灭菌处理、环境改善、饲料管理等,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水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同时环保与
经济效益兼备。

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下,渔业养殖和增殖技术将不断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人类生活和工业提供更多的水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