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中医诊疗常规(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的中医诊疗常规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为主的症状。
发热为临床极常见症状,外感六淫、疫毒之邪,或因情志、劳倦所伤等所致诸种疾病均可引起。
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所致,主要分为感染性发热及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感染性发热常见于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多见于组织损伤严重创伤、恶性肿瘤、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脑外伤等。
[诊断 ]
1 体温在 37.3℃以上,可高达 39.5℃~40℃,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 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2 临床表现有与原发疾病相关病症及外感发热常伴有的其他症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3 具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职业病史等。
4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血沉、血、尿和骨髓培养, X 线检查以及其他针对病因的特殊检查,常可有异常发现。
发热程度分级:
口腔温度:低热 37.3~38℃(99.1~100.4F
中等热 38.1~39℃ (100.6~102.2F
高热 39.1~41℃ (102.4~105.8F
超高热 41℃
腋窝温度:低热 37.5℃~38℃
中热型 38.1℃~39℃
高热型 39.1℃~40℃
超高热 41℃及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 40.6~41.4℃ (100.4~102.0F , 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 42℃以上 2~4H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
体温高达 43℃则很少存活。
[治疗 ]:
一般治疗: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感染严重者配合抗生素治疗, 脑外伤者予以手术、脱水等相应治疗。
体温超过 38.5℃时酒精擦浴大血管分布的地方, 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等, 高热不退者配合解热镇痛药、
冬眠合剂及冰毯冰帽降温。
辨证论治
1 卫表证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喉痛,或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解表退热。
方药:风寒证选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等。
风热证选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等。
2 肺热证
症状:壮热, 咳嗽或喘促, 痰黄稠或痰中带血, 胸痛, 口渴, 舌红苔黄, 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
3 胃热证
症状:壮热,口渴引饮,口臭,面赤心烦,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
方药: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等
4 腑实证
症状:壮热,日晡热甚,腹胀、腹痛、痞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或有芒剌,脉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泻热。
方药: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甘草等。
5 肝胆热证
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目身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胆。
方药: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等。
6 脾胃湿热证
症状: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胸腹胀满,纳呆呕恶,或目身发黄,舌苔黄而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胃。
方药:王氏连朴饮:厚朴、川连、石菖蒲、半夏、豆豉、焦栀子、芦根等 7 大肠湿热证
症状:发热,腹痛,泄泻或痢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白芍、甘草等。
8 膀胱湿热证
症状: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小便淋沥涩痛、灼热黄赤,或腰痛及少腹引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膀胱湿热。
方药: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等。
[其他疗法 ]
1 中成药
1.1 清开灵口服液,每次服 2支,每日 3次,适用于各证型发热者。
1.2 新雪颗粒剂,每次服 1.5g ,每日2次,适用于各证型壮热者。
2 中药针剂
2.1 柴胡注射液,每次 2~4ml ,肌内注射,每日 1~2次。
2.2 穿琥宁注射液 400mg 加入 5%或 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 1次。
清开灵注射液 40~60ml 加入 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 1次。
3 针灸疗法
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曲泽、委中、外关、陷谷等穴位。
4 外治疗法
4.1 滴鼻退热:复方柴胡滴鼻液,每次每侧鼻腔 3~4滴,每 1小时滴 1次。
4.2 灌肠退热:清热灌肠汤或大黄枳实汤水煎取汁 200ml ,高位直肠灌注或保留灌肠 30分钟,每 2~4小时 1次。
[疗效标准 ]
1 治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2 好转:体温降低,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
3 未愈:体温不降,症状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