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提高培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原创)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小”“动”“间”(原子、离子的性质同分子)①分子在不断运动,而且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体积改变时是分子间隔改变,但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间隔大,固态液态物质间隔小)2.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②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化学变化: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3.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①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②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
③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④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有差异,其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4.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分子,没有改变的粒子是原子②电解水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水分子,不变的粒子或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8.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图示获得的信息有: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知识点2: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注意①1个原子有1个原子核。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有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无中子。
③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电子数=原子序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④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或核电荷。
不同原子,质子不同。
⑤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质子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知识点(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知识点一、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和分子性质一样)。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硅、铝、铁、钙;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元素:氧、碳(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比如:N 表示氮元素(宏观),也可以表示一个氮原子(微观)而Fe 表示铁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铁原子;还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如果表示几个原子或者分子、离子就在符号左边加个数字:5N 表示5个氮原子这时候就只有一个微观意义了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4)元素周期表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
7、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基本全部为固态,Hg常温下为液态。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
(3)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都为气态。
8、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十六个族。同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分子
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就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电荷)包括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氧气(O₂)、氢气(H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等。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金属(如Fe、Cu)、金刚石(C)、硅(Si)等。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化钠(NaCl)由Na₂和Cl₂构成,硫酸铜(CuSO₂)由Cu²₂和SO₂²₂构成。
2. 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微粒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三、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氢原子除外,它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 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3. 电子排布: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
四、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五、化学反应的实质1.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1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如:铁、铜、银 等 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如:碳(C )、硅(Si )、硫(S )、磷(P )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 等2、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水、过氧化氢和大部分的气体(稀有气体除外)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例如:氯化钠 NaCl 、氯化镁MgCl 2、 硫酸铜 CuSO 4 等二、分子1、 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隔大,液态、固态物质的分子间隔小。
(4)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 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生成新分子(1)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2)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分子种类变了,原子种类不变。
)4、 分子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不同种分子构成三、原子1、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2、 原子的性质:小、动、间、同。
3、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四、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构成质子(+)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2、原子结构规律: (1)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
(2)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4)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5)原子不显电性。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 、原子核体积小,却集中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
最新人教版_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_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1“最小粒子”是指构成这种物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粒子最小。
因为分子还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
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因为一些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其物理性质。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1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特点1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2分子、原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3分子间、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实例水H2O、氢气H2铁Fe、硅Si、金刚石C、汞Hg主要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还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相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3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变化概念主要特征微观结构举例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分子、原子都不变水蒸发变成水蒸汽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2、纯净物和混合物1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2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3、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有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NaCl 硫酸锌ZnSO4〔显著特征:含有SO4 CO3 NO3 OH NH4 PO4 Cl等原子团〕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二、分子1、根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闻到气味等;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一样,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一样物质一样,分子不同物质不同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以下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⑵纯洁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洁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定义性质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定义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故选D。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如冰、水、水蒸气的构成粒子都是H2O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热胀冷缩的原因);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物质挥发、扩散、溶解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比两者体积之和略小、气体易被压缩等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3)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描述具体分子的构成时原子要具体化。
如果指明一个(或每个)分子,则后面原子也要根据化学式说明相应原子的个数)。
如水(H2O)可以描述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H2O2)可以描述为:“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4)应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都是由H2O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的,是混合物)。
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即元素守恒),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分子(3)结构: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单位为1。
人教九上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人教九上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课题1、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由分子构成。
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NaCl由Na+和Cl-构成。
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③分子间有距离,气态分子间距离较大。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反,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坚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坚持。
②分子只能坚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坚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用分子的观念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或是说分子的种类改动〔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都不变。
6、用分子的观念区分纯真物和混合物:纯真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有化学符号,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普通没有化学符号。
用分子的观念解释化学变化〔或是说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7、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不是说任何状况下都不可再分。
8、分子与原子的比拟课题2、原子的结构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不显电性的缘由: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3、在原子中: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原子序数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不是一切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④不同类原子,质子数不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导引知识清单知识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易错易混辨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是最小的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易错易混辨析】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注意不是分子的大小改变,分子的大小本身的改变是很细微的;分子间的间隔是微观概念,不能与宏观的间隔混淆,如1L 红豆和1L 黄豆混合小于2L 是红豆和黄豆之间存在间隔,这是宏观的间隔,不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3.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实验3中A 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 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实验3中B 烧杯不变色原因: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
知识点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知识点3:原子1.原子的构成【易错易混辨析】(1)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2)同一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
2.原子结构示意图描述原子结构的模型(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
(2)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中,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3)每个电子层所排布的电子数是不同的,第一层最多为2个,第二层最多为8个,最外层最多为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4.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总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相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章总结提升3

16.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
有的思维方式。
(1)铝离子的符号为____A_l_3+___。
(2)若“ ”表示一个氮原子,则“
”表示__N__2__(填化学符
号)。
(3)金属镁由___原__子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构
成,氯化钠由___离__子___构成。
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 方法二 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原子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整合训练
• 1.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
A.表中 m 的值为 7 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粒子符号可表示为 Mg2+ 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 12.如图是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信息,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y等于2
A( )
• B.X属于非金属元素
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Cu
B( )
• C.O • 2.“2H”表示的意义是 • A.2个氢元素
D.C60 B.2个氢原子
B( )
• C.氢分子
D.氢离子
• 3.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
• A.一定得到电子
B.一定失去电子
C( )
• 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定义分子性质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XXX定义稀有气体原子XXX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定义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自己没有产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乱。
化学变化:分子自己产生变化,天生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树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接洽对研究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究竟的微观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 H2O与10mL C2H5OH夹杂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距离【答案】B【解析】A、XXX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 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分成原子,原子又能够结分解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距离,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原子之间距离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精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精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2.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机器人是一种分子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的组成是混合物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的原理,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增大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硫属于金属元素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D.一个硫原子有16个质子5.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只有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6.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m=nB.m=n+xC.m=n-xD.m=x-n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为其它物质的分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8.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9.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探究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结论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在不断运动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A.A B.B C.C D.D 10.能量的改变会引起分子运动的速率发生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常年冻土中的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会放出热量C.水分子发生能量改变后一定会发生状态的改变D.风吹会带走热量,因此有风不利于湿衣服的晾干1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的三态变化一一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二、填空题1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化学家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 张青莲B 门捷列夫C 拉瓦锡(2)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该周期共有_____种非金属元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上述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的原子_____相同。
(3)图1为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图2表示的微粒中共有_____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
13.如表是元数周期表的部分信息(横行为周期,纵行为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ⅠⅡⅢⅣⅤⅥⅧO数一H//////He二Li Be B C N O F Na三Na Mg Al Si P S Cl Ar(1)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x﹣y=4,写出该微粒的符号___________。
(2)同周期元素的原子___________相同。
(3)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会引起改变的是___________。
①化学性质②粒子的电性③原子核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外电子总数(4)比较粒子半径的一般方法是:先比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则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5)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如图为甲烷燃烧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由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14.(1)如图1所示为生活中的常见的食用盐。
①食用盐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图中的“碘”和“钠”是指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③食用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2)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2)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两点。
①_______,②_______。
15.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共有_____种元素。
(2)从粒子⑤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
(3)③⑤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4)①④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_____。
17.(1)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如图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
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
18.分类学习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序号):A 冰水混合物B 液氧C 澄清石灰水D 二氧化碳E 纯净的空气F 红磷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
(2)下列几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19.“观音故里,人间遂宁,度假胜地”除了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外,矿产资源也丰富,铟的生产规模居世界同类企业首位。
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的信息,图2是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属于____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_____个电子层。
(2)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___选填“(失去或得到)” 3个电子形成铟离子,铟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
(3)画出第13号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该元素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___(选填“周期”或“族”)。
三、解答题20.符号、模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已知锂的结构示意图:锂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在化合物中锂元素常显 ______ 价。
()2火炬中通常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1),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图2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写出符合图中微观所示的一个具体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
2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②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③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④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⑤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⑥碘单质(I)是由碘原子直接构成的(2)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①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②与碘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③若C为离子,则C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④用元素符号写出B元素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22.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所示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2)B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4)B和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符号)。
2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 = _________(2)表中其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__________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4)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_________24.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序号)(2)D中x=_________;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写出图中A、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2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 __________;(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3)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__________;(4)从上表可以看出这8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中___________ 相同。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D5.D6.D7.D8.B9.A10.B11.A二、填空题12.B5核外电子层数73AD13.Mg2+电子层数①②⑤⑥减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14.混合物元素Na+Cl-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15.四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lCl316.O(或氧)水分子(或H2O)最外层电子数17.得到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8.ABDFB19.金属5失去In3+族【分析】该题目属于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问题完成时要注意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三、解答题20.21.22.23.24.25.【参考解析】一、选择题1.D解析:D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