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浅析──青釉凤首龙柄壶
论唐代瓷器艺术纹样之审美风尚和文化内涵
![论唐代瓷器艺术纹样之审美风尚和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05cf88c126fff705cc170af8.png)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一、张扬多变的色彩和纹饰,蕴含了解放天性的人文精神内涵生产力的提高是任何一门工艺发展、强大的先决条件,唐代制胎、施釉、刻花、划花等技艺的创新和提高是这一阶段瓷器纹样装饰多样化的前提。
工艺的进步令唐代瓷器纹样呈现异彩纷呈、争奇斗艳的华美局面,如著名的长沙釉下彩瓷,将单一的褐彩发展为褐、绿两种色彩,纹饰根据花色的需要,巧妙地将两种色彩交替或重复应用,收到多种色彩变幻无穷的艺术效果,颇极一时之盛,创造了唐代瓷窑各种装饰手法综合、灵活运用的风格。
唐代制瓷工艺的发展,加上饮食、饮茶文化十分盛行,对各式各样的碗、盘等生活瓷器用具的大量需求推动了唐代瓷器装饰纹样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大唐盛世繁荣的经济基础和自信开放的审美风尚对唐代瓷器纹样装饰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表现在纹样艺术上崇尚健康、丰满、圆浑、鲜艳、明亮的多元化审美风格。
随着魏晋玄学的兴盛,以动物纹、神话类为主的装饰纹样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描绘植物花草和对生活化场景细节的刻画成为唐代瓷器纹样的主题,这表明唐代的人文主义审美意识盛行,人的生活和精神成为艺术表达的主角,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和南方以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瓷。
如长沙的铜官窑釉下彩绘纹样装饰就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物、花草、动物、云气以及山水等。
植物纹样中以莲花居多,塑造得饱满、鲜艳,枝叶舒展自由,笔法写意流畅,充满了生机。
据历史考证,唐代瓷器纹样中花草元素的流行跟当时唐人爱花的风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特点在唐代诗歌中得到了印证,而莲花意味着清纯脱俗,体现了唐代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内涵。
此外,具有浓郁生活情趣的宝相花、卷草纹,象征战绩的马纹,直抒胸臆的诗文纹,象征民间美好祝福的鱼纹,代表封建帝王威严的龙凤纹等,都折射出唐代强烈的人文主义美学色彩和生活情趣。
北齐“明”壶·青釉龙柄鸡首壶
![北齐“明”壶·青釉龙柄鸡首壶](https://img.taocdn.com/s3/m/31b5c8d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6.png)
北齐“明”壶·青釉龙柄鸡首壶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伯虎在他的题画诗《画鸡》中写到: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位明代大家不仅将公鸡的神态气质拿捏的活灵活现,而且也将公鸡报晓的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公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人们的喜欢,而且还被文人雅士誉为是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的“德禽”。
就是在历朝历代中以“公鸡”为造型的小物件,也是比比皆是。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这件文物就与公鸡有关,它就是1981年出土于北齐娄睿墓里的青釉龙柄鸡首壶。
这个大名鼎鼎的青釉龙柄鸡首壶,那可是了不得的北齐名壶。
我们先来说说鸡首壶的得名。
鸡首壶,又被称为鸡头壶、天鸡壶。
它的得名就是因为壶嘴呈鸡头状,而被人们直接冠以此名。
最早的鸡首壶出现在三国时期的东吴。
之后,风靡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会如此钟情于这种陶制的鸡首壶呢?原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期,在这个时期到处都充满了杀戮与流血。
百姓在这种动荡的大环境中渴望生活的安宁和太平的盛世。
而鸡首壶的“鸡”恰恰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如意,所以鸡首壶就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器的一个重要类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釉龙柄鸡首壶为山西博物院藏品。
它通高50.5厘米、口径为11厘米、底径为13厘米。
这件文物为青瓷质地,整体色调为黄色,有冰裂纹,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雅致。
这件鸡首壶,壶的口部呈碗形,束腰式细长颈,鼓腹下收敛,近底处外撇,底部为平底。
壶肩部两侧各有一对桥形方系,系孔可以穿绳。
壶腹两旁有三纽,居于桥形方系之中。
在壶肩一侧,有一个正预昂首啼鸣的鸡首流,鸡首的冠部较大,鸡冠加高竖挺,鸡头雄健,鸡颈粗壮,鸡眼圆睁,鸡喙微张,形象生动。
用心缜密的工匠,甚至细心地将鸡的鼻子和耳朵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与鸡首对称的一侧,有直体曲颈伏首衔沿式龙柄。
大家仔细看看,这条龙像不像动画片《花木兰》当中的木须龙。
中国设计史隋唐五代时期艺术设计的时代特点
![中国设计史隋唐五代时期艺术设计的时代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a59e533186bceb19e8bbe0.png)
唐 越窑海棠式杯。 此杯的口沿和杯身
造型屈曲有致,犹如海 棠花开,杯足较高,外 撇。此种造型来源于萨 珊金银器“多曲长杯” ,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 。此杯胎质细腻,釉层 均匀,反映了当时的烧 瓷水平。
唐白釉长颈瓶。 瓶呈圆口,
唇外翻,长颈丰 肩鼓腹,平底无 釉,器身施白釉 ,白中泛淡青, 釉色温润,表面 有细小开片,造 型优美。
唐代,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开明,工艺得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装饰题材大量采用了植物纹样,面向自然与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 趣,总体风格趋于博大清新、富丽丰满。装饰技法、工艺手段丰富多彩 。
五代十国时期,诸国混战虽然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社会生产仍未中 断。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装饰风格继承了晚唐的洗炼、沉稳。逐渐 形成比较拘谨、秀气、柔和的时代特点。
唐 青瓷凤首龙柄壶。 特点: 一、造型,通过壶的顶端塑一凤头盖和尖 嘴流、合而成为像一只亭亭玉立的凤鸟, 而把柄又塑成龙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 统的龙凤艺术,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 ,匠心独具; 二、纹饰,瓶身上的联珠纹的装饰,证明 它是受着波斯萨珊王朝各种金银工艺常用 的图案所影响,体现了唐代中西文化交流 的繁荣景象; 三、釉色,青绿中略泛黄色,具有一种古 朴淳厚的玉质感。
一、陶瓷工艺与陶瓷设计——唐朝
1、青瓷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几乎遍 布南北各地,其中最为著名而具有代表性的是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 润,光彩照人。
2、白瓷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一个重要的品种。具有代表性的白 瓷窑,是与越瓷齐名的邢窑。
邢窑白瓷的特点是器形素雅大方,不施纹饰。釉白而 微闪淡黄或淡青。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这组乐舞俑是典
唐代凤首壶杂识
![唐代凤首壶杂识](https://img.taocdn.com/s3/m/8d2e511b4431b90d6c85c73a.png)
石 庄 头 的一件 白釉 人 头 柄壶 ( 四 ) 例 。 图 为 此外 , 河北 宽 城 出 土 的 银 质作 品1圈 足 亦 较 2 O l
能找到。如姚汝能撰《 安禄山事迹》 即提到玄 宗天宝九年秋 , 安禄山入朝献纳 , 所贡金银器
皿 中就 有“ 窑细 胡瓶 ” L 目。 金 l 此外 , 胡瓶 还 曾作为 随葬 品见 于文献 记 载 中 ,特 别到 了唐
时期外销 陶瓷品 中所见同类器, 并对相关问题作 了初步探讨 。
凤首壶是唐代陶瓷器 中新出现的造 型 ,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传河南汲县出土的 件青釉 风 首龙柄 壶 ( 图一 ) 其 中的典 型代 是
一
端贴 于壶 肩 部一 侧 ,风首 形 象亦 由壶 口沿 处
下移 至 口 、 颈之 间 的位置 。
粗矮, 唯柄部缺失 , 整体风格也与李家营子出 土者一致。这与上述几件造型接近的馆藏青 釉及西安等地 出土的三彩作品皆可看作是对 粟特“ 胡瓶” 的仿烧『。 2 在唐代的前半期里 , 1 1 对
“ 风 ” 的好 尚表 现于 社会 生活 的方方 面 面 , 胡
图四
代后期 , 厚葬风气愈演愈烈 , 胡瓶 的使用亦
代人 物事 迹 的记 载 中 ,胡 瓶 ”则更 多地 被提 “
壶身逐层贴塑联珠 、 力士开光 、 花卉及莲瓣等 纹饰 。 似 的形制 及装 饰 , 见 于 日本 白鹤美 类 还
术 馆收藏 的一 件 三彩制 品 。此 外 , 神龙 二年
(0 年 ) 7 6 永泰公主墓 内石椁上雕饰 的风首壶 形象f 属此类 , 亦 或可作为这一形制年代上 的 参考。 除院藏的这件青釉作品外 , 陕西西安[ 4 1 、 河南洛阳【 图二 ) 5 l ( 及甘肃天水 等地都曾报道 出土有类似的器物 , 且都为三彩釉陶。 与前者
东晋龙柄鸡首执壶拍卖成交记录
![东晋龙柄鸡首执壶拍卖成交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04f54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b.png)
东晋龙柄鸡首执壶拍卖成交记录
(最新版)
目录
1.东晋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简介
2.东晋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的收藏价值
3.东晋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的拍卖记录
正文
一、东晋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简介
东晋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是一件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历史文物,其尺寸为口径 11.7 厘米,底径 11 厘米,高 23.5 厘米。
这把壶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壶身上饰有龙柄和鸡首,龙柄代表着权力和尊贵,鸡首则寓意着吉祥和繁荣,因此这把壶被认为是一件寓意吉祥、充满权力象征的文物。
二、东晋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的收藏价值
东晋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作为一件历史悠久的文物,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首先,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把壶是东晋时期的产物,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因此对于研究东晋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从艺术价值来看,这把壶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最后,从稀有程度来看,这把壶目前仅存于浙江省博物馆,具有很高的稀缺性,因此收藏价值颇高。
三、东晋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的拍卖记录
根据相关资料,东晋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曾在拍卖会上创下了较高的成交记录。
虽然具体的成交价格并未公开,但根据这把壶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稀缺性来看,其成交价格必定不菲。
第1页共1页。
元青花凤首扁壶介绍
![元青花凤首扁壶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6fa1df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6.png)
元青花凤首扁壶介绍
这是一件元代青花凤首扁壶,也被称为凤首壶。
它是由青花瓷制成的,壶身呈扁平形状,上面有凤头雕刻。
凤头的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凤的威严和神秘感。
壶盖是由三只凤羽组成,非常精致。
在元代,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凤是祥瑞的象征,代表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因此,凤在中国的工艺品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这件青花凤首扁壶是非常珍贵的,它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艺术价值极高。
它不仅是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件青花凤首扁壶的出现,为我们了解中国陶瓷文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 1 -。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介绍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b0af17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6.png)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介绍1. 嘿,你知道青釉堆贴花龙柄壶吗?那可真是个宝贝啊!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闪耀。
你看它那精美的青釉,温润如玉,是不是特别迷人?想象一下,古人是多么用心地去制作它呀!2.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啊,简直太神奇了!它的造型独特,那龙柄仿佛要腾空而起,这难道不是古代工匠的神来之笔吗?它就如同一个时光的使者,带着我们回到过去。
3. 哇塞,青釉堆贴花龙柄壶真的太让人惊叹了!你瞧它上面的堆贴花,多么细腻,多么生动,这可不是一般的技艺能做到的啊!这就像是在壶上绽放了一朵朵绚丽的花。
4.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存在!它的价值可不只是一个壶那么简单,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啊!这就好像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我们去翻阅。
5. 嘿呀,青釉堆贴花龙柄壶可真是个稀罕物!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那龙柄的姿态,那青釉的色泽,难道不让你心动吗?就像一首优美的诗,让人陶醉其中。
6. 哎呀,青釉堆贴花龙柄壶真的是太特别了!你说古代人怎么就能做出这么精美的东西呢?这简直就是艺术品中的杰作啊!好比夜空中最亮的星。
7.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这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宝贝!它独特的魅力让人为之倾倒,难道你不想近距离去欣赏一下它吗?就像一块有着巨大魔力的磁石。
8. 哇哦,青釉堆贴花龙柄壶可太有意思了!你想想看,它在古代是多么受人喜爱呀,这可不是一般的壶能比的呀!就像一个备受宠爱的明星。
9.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啊,真是让我越看越喜欢!它的美是那么独特,那么让人难以忘怀,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像一场美丽的梦境。
10.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绝对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珍宝!它那独特的气质和魅力,真的是无与伦比!我觉得它就是历史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我的观点结论:青釉堆贴花龙柄壶是一件极具魅力和价值的文物,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表现让人赞叹不已,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
从一件唐代三彩凤首壶看凤首壶的演变过程
![从一件唐代三彩凤首壶看凤首壶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3d9b51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3.png)
AppreciatION 鉴赏凤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
凤的造型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精髓,是陶瓷装饰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而大胆使用凤头做装扮的三彩器——凤首壶作为中西交融的产物,则更是其中的精品。
1965年河南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了一件唐三彩凤首壶,高32厘米,腹围40厘米。
细细看来,其壶身修长,口呈椭圆形,颈上部塑一凤首,高耸的凤冠为壶口。
再看其嘴部,微微张开,口中衔珠,取代了壶的流部。
整件壶的腹部呈椭圆形,下有喇叭形高足。
肩腹与凤首之间还有一如意形粗柄相连,形象更为生动。
壶腹两面的纹饰也各不相同,除浮雕忍冬花和海石榴外,一面是独立振翅欲飞的凤鸟,另一面则为骑马回首拉弓射箭,新从一件唐代三彩凤首壶看凤首壶的演变过程王苏佳河南博物院藏 三彩凤首壶AppreciatION 鉴赏颖而华丽。
壶体上各种色彩纷呈,由浓到淡层次分明,彰显着五彩缤纷的华贵,再配以绚丽多姿的光泽,可称得上“明灿华丽珠翠色”。
这件唐三彩凤首壶,不仅造型独特,色彩明丽,而且纹饰吉祥,不愧是上乘的精品三彩器,其现藏河南博物院。
要认识凤首壶,我们得先了解其纹饰的由来。
简单地说,凤纹又称夔凤纹或朱雀纹,是我国古代陶瓷器装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从其艺术形象的创造角度深入理解,凤纹是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的鸟为雏形,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加以综合成的再现生活的经典形象。
陶瓷上的凤纹随着朝代的更替,不断地转变和发展,并与其所处的环境、材料供应、社会变迁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在唐代,凤的形象基本与孔雀相同,并形成了定式。
忍冬花为陶瓷器花草装饰纹样之一,始见于魏晋时期江浙一带的青瓷上,受到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南北朝时期较为盛行。
唐代三彩器上也常常出现。
海石榴又称海石榴花、海石榴纹,是陶瓷器装饰纹样。
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后来又流行于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器上。
海石榴从西域的波斯传入,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瑞祥之果。
其形象是上开的花朵中心露出饱满绽开的石榴果,或花苞之中满是石榴子。
襄博文物 青瓷龙柄鸡首壶
![襄博文物 青瓷龙柄鸡首壶](https://img.taocdn.com/s3/m/506ce4d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5.png)
鸡首壶,又名鸡头壶、天鸡壶,晋代时称罂,是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
最早的鸡首壶的鸡头和鸡尾纯为装饰之用,故多为闭口尖嘴和短尾,后来鸡首壶成了盛酒器,所以鸡头作流,嘴成圆筒状,同时整个器型也由写实演变为夸张的变形。
2000年,在谷城县西南城关镇泰山庙村出土了1件东晋时期的青瓷龙柄鸡首壶,上承西晋,下接南北朝,填补了本区此类鸡首壶的空白。
馆藏文物瓷器篇青瓷龙柄鸡首壶 ↓鸡首壶高30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15.7厘米。
体内外施青釉。
盘口较浅,细长颈,鼓腹,平底。
肩、腹部有龙形柄,鸡首流,肩部附对称桥形系。
上腹饰三道凹弦纹,腹中部有刻划纹。
此壶釉面滋润,造型生动,充分体现了古人取动物形象为生活器具造型,并由具象向抽象演变的审美特征。
延伸鸡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最有生活气息的家禽,很早就与人们的经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河北武安磁山、江西万年仙人洞中,就曾出土过家鸡祖先——原鸡的鸡骨。
汉代《韩诗外传》中将鸡称为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的“德禽”。
汉晋时期的墓葬中有大量陶瓷鸡和鸡舍出土,以鸡为装饰的瓷器也盛行一时。
“鸡”与“吉”谐音,即通过谐音的运用来表达特定的民俗文化心理,寄托祈福纳吉的愿望。
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烧制鸡首壶的瓷窑主要有越窑、瓯窑等,流行范围很广,除在江苏、浙江大量出土外,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也都有发现。
在从出现到逐渐消亡的过程中,鸡首壶因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些细微的变化成为我们进行断代的重要依据。
鸡首壶的发展演变特点是:西晋时器形较小,圆腹,肩部贴一鸡首,小而无颈,壶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壶肩部有系,小平底。
东晋时,其主体也是圆腹盘口壶,但鸡首下有短颈,喙由尖变圆,冠加高,鸡尾消失,柄的上端高于口沿,肩带桥形方系。
国内仅此一件的瑰宝——青釉凤头龙柄壶
![国内仅此一件的瑰宝——青釉凤头龙柄壶](https://img.taocdn.com/s3/m/d417602231126edb6f1a102a.png)
国内仅此一件的瑰宝——青釉凤头龙柄壶时间:2014-12-10 16:41:42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青釉凤头龙柄壶》是传世国宝,在国内仅此一件。
此壶出自唐
朝初期。
高41.3厘米径9.3厘米径10.2厘米。
唐初北方青釉瓷器的杰出之作。
是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中
鸟首壶的造型,又融合了中国本土的结构,精心烧造而成的。
壶身堆贴有各种瑰丽的花纹,繁缛而精美。
壶盖为一高冠、大眼、尖嘴的凤头。
盖的一端由门沿到底部连接着一条生动活泼的螭龙壶柄,前肢托于肩部,后肢安于喇叭形底座。
这一设计,既富装饰性,又起
到壶柄把手作用,颇具匠心。
藏品鉴赏:元青花釉里红凤首壶
![藏品鉴赏:元青花釉里红凤首壶](https://img.taocdn.com/s3/m/8a2f5d3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b.png)
藏品鉴赏:元青花釉里红凤首壶· 本期藏品·釉里红You li hong“元青花釉里红凤首壶”口径:4cm高:18.5cm足径:8cmfengshou hu这是一件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凤首壶壶胎骨坚硬釉质肥厚莹润壶嘴刻画成凤鸟的头部凤鸟身上的羽毛丰满而飘逸壶柄蜷曲成凤尾釉里红勾画的两翅垂于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好像凤凰穿梭于花卉之中造型生动别致画面颇具立体感可谓独具匠心壶嘴呈凤首状以昂起的凤首为流,以卷起的凤尾为柄,凤身绘于壶体上部,双翅垂至两侧。
壶柄以捏塑成型,再合为一体。
壶嘴设计独特,凤喙张开,喙的尖部分却合拢,这样形成了两个出水孔。
如果倒水比较轻缓,液体会形成一股流出;如果用力稍猛,液体就会分为两股流出;这可能是有某种仪式用途的器具。
凤凰的尾部被设计成造型优美的壶柄,制瓷工匠将凤尾和凤首塑造得既生动传神,又具有实用价值。
扁壶的器身则描绘了凤凰的身体部分,凤凰的翅膀采用平面绘画的手法绘制于壶身两侧,凤鸟身下是朵朵盛开的缠枝花,雍容华贵的凤凰犹如翱翔于群花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凤穿花”的构图表现得意趣盎然。
此类飞凤绘缠枝花卉纹饰在宋代定窑、耀州窑、景德镇中经常使用,元、明、清三代这种纹饰久盛不衰。
用凤首、凤尾构成壶的流和柄,以这种立体表现手法与壶体平面绘画的凤首有机的结合,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可谓造型生动别致,动感突出,独具匠心。
元青花釉里红凤首壶壶柄蜷曲成凤尾【元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顾名思义就是,在青花的中间加上釉里红作为一种装饰,也是当时装饰瓷器的一种手法,被人们俗称为“青花加紫”。
青花釉里红烧成难度很大,因为它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色料,分别是钴蓝和铜红,而这两种色料又分别需要在“氧化”和“还原”的条件下才能呈现应有的蓝色和红色。
【视频欣赏】。
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釉龙柄鸡首壶艺术探赜
![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釉龙柄鸡首壶艺术探赜](https://img.taocdn.com/s3/m/eaf2cf0d19e8b8f67d1cb95e.png)
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釉龙柄鸡首壶艺术探赜作者:牛玲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02期摘要:鸡首壶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一种壶式,因壶嘴为鸡首状而得名,在西晋至唐初较为常见。
1979年在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考古发掘了北齐娄睿墓,出土了多个鸡首壶,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文章通过鸡首壶的由来、演变历史等,总结了鸡首壶的特征规律。
以娄睿墓出土的青釉龙柄鸡首壶为例,分析其艺术价值,并通过与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出土的鸡首壶的纹样、造型等方面进行对比,浅谈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釉龙柄鸡首壶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山西博物院;娄睿墓;青釉龙柄鸡首壶1 鸡首壶的由来与发展1.1 鸡首壶的由来鸡首壶,又名“鸡头壶”“天鸡壶”“鸡流壶”等,因壶嘴为鸡首状而得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饮器,在西晋至唐初较为常见。
鸡自古以来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禽,“鸡”同“吉”,寓意着吉祥,因此古代陶瓷器中出现了很多鸡元素的图案。
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雄鸡》中记载:“鲁郊祀,常以丹鸡祀日,以其朝声赤羽,去鲁侯之咎。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政治更迭、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南迁徙、大融合时期,这些社会历史背景成为鸡首壶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谢明良先生发现在发掘的墓葬中近半数的鸡首壶都放置于甬道近墓室入口或甬道最前端以及室前部祭祀台前,从而推断“鸡首壶可能具有某些葬俗之功能”。
在北齐娄睿墓、高润墓、徐显秀墓等墓出土的鸡首壶中,大部分的流口处都没有孔,与壶腹相通,由此可见,部分鸡首壶是专门制作的陪葬品,并不是日常生活用具。
1.2 鸡首壶的发展(图1)鸡首壶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胎体呈灰色,壶体矮小,与小盘口壶相似,肩部一侧堆塑鸡头,正对的另一侧则为鸡尾。
鸡首很小,鸡嘴有实空之分,壶身两侧有两系,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晋青釉刻花双系鸡首壶。
东晋时期,壶身逐渐变大,竖颈溜肩,鸡头有冠,圆啄有孔,普遍装有执柄,部分壶柄呈龙首状。
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48块碎片粘成的首博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48块碎片粘成的首博镇馆之宝](https://img.taocdn.com/s3/m/8004b26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2.png)
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48块碎片粘成的首博镇馆之宝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首都博物馆藏在首都博物馆瓷器展厅中,有一个专门的展柜陈列着一把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尽管这件瓷器残损严重,是一件经过重大修复的展品,但它在众多藏品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被视作首都博物馆理所当然的“镇馆之宝”。
这件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窖藏出土的元青花壶,高18.7厘米口径4厘米。
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
该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颇富情趣的情景。
白地蓝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染力。
凤首扁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手捏塑成型,壶体为雕镶成型法,最后琢成整体。
48块碎片粘成的首博镇馆之宝元青花由于存世稀少,为国际、国内博物馆和藏家争相收藏。
然而,首博收藏的这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却曾历尽磨难而重生。
20世纪70年代初,为配合北京的城市改造,元大都遗址的探寻、勘察工作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十几处不同类型的建筑遗址,在考古工作者的精心清理下,逐渐显露出真容。
随着发掘深入,更为不可思议的事出现了。
在六铺炕地区元代居民遗址的清理中,一个神秘的地窖被发现,出土了16件瓷器,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这把造型奇特的青花扁壶。
“在旧鼓楼大街豁口以东有一处元代院落遗址,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其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地窖,这个窖藏上面当时放着一个瓦盆,盖着一个口,里面发现了16件器物,其中10件是青花,6件青白釉瓷器,青花扁壶是其中的一件。
”首都博物馆业务研究部主任龙霄飞说道。
然而这件器物出土时并非是完整器,而是48块碎瓷片,最大的13×6厘米,最小的为2厘米左右,仅如指甲般大小。
好在凤首和扁壶的主体纹饰部分都在。
这件器物出土后不久,文物部门就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修复。
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https://img.taocdn.com/s3/m/92a478a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9.png)
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青白釉花口凤首壶,烧制于中国宋代。
于2002年国家文物局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用经费从日本购得,于2008年11月15日入藏海南博物馆,现摆放在海南省博物馆重器灵光展厅正中。
它通高40厘米,足径约10厘米,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白中泛青,看起来很像青白玉。
青白釉花口凤首壶的口部为四瓣花图案,象征凤冠,径部被装饰城凤首形状,凤首后部呈钩状,恰似凤凰的羽毛。
在瓷器的径下部和腹部分别装饰了几道凸弦纹与凹弦纹。
此凤首壶是宋代景德镇窑口烧造的,年代比较久远,至今大概有八九百年的时间了。
凤是中国传统瓷器物的造型,龙与凤都是吉祥图案;但此青白釉花口凤首壶的这个凤的图案突出了它的头面部中一个很大的眼睛;头顶上花纹的造型虽然直接来源于波斯金银器上,但其寓意又带有中国古代文化的吉祥与幸福。
故此凤首瓶是中西方文化进行交融的一件产品,将东方的韵味与西方的装饰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是一件不可多得瓷器珍品。
这件青白釉花口凤首壶胎质洁白细腻,凤头美如茁玉,造型典雅,将中华民族的图腾和波斯风情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人过目难忘。
中国西汉时期,汉武帝开辟了沟通亚洲与欧洲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欧商人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同时它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华的交流。
到了宋代,路上丝绸之路因为战争而被阻断,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繁荣起来。
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扼守中国南海航道的海南岛成为了天然的驿站。
中西方贸易的平凡往来使得中国宋代的制瓷业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出现了带有很多西域风格的瓷器珍品。
这件珍藏于海南省博物馆的青白釉花口凤首壶,就是景德镇的工匠从波斯商人带来的金银器中获得灵感而烧制出来的。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个中国北齐时期的青釉堆塑口龙柄执壶,这件执壶的凤口与波斯传入中国的金银器的造型是完全一致的。
之前的这种凤首瓶,它还有一种实用价值,到了宋代的时候这样的实用器已经演化成一种陈设器了,完全没有执手了。
龙柄贴塑凤首壶制作工艺流程
![龙柄贴塑凤首壶制作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cee0f6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1.png)
龙柄贴塑凤首壶制作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龙柄贴塑凤首壶作为一种古代陶瓷艺术品,其制作工艺流程非常考究,包含多个环节。
禁止出境文物(132)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禁止出境文物(132)唐青釉凤首龙柄壶](https://img.taocdn.com/s3/m/757d8a9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5.png)
禁止出境文物(132)唐青釉凤首龙柄壶青釉凤首龙柄壶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文物信息:通高41.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0.2厘米文物年代:唐出土信息:河南汲县出土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青釉凤首龙柄壶为唐代瓷器,出土于河南汲县,现藏故宫博物院。
壶盖与壶口吻合成凤头状,使得壶整体颇似一只挺立的凤鸟。
壶柄塑成一直立的蟠龙,龙口衔住口沿,作窥视探饮状,前肢撑于壶肩部,后肢立于喇叭形底座上。
壶体以塑贴和刻划技法装饰。
腹部塑贴主体纹饰两层,上为6个联珠纹圆形开光,内有手舞足蹈的力士,下为宝相花6朵。
口沿、颈、肩及胫部饰以联珠纹、莲瓣、卷叶或垂叶纹。
各组纹饰间以弦纹相隔。
手舞足蹈的力士宝相花6朵此壶胎体厚重,釉层凝厚,玻璃质感强,带有北朝以来北方青瓷的遗风。
其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此壶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226-642年)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体,体现了唐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凤首壶是唐代新出现的风格样式,一般认为是模仿波斯萨珊和粟特的金银器胡瓶造型。
自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在历史上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频繁,大量的农作物品种、手工艺品、文化作品传入中原。
在西域东来的商品中,有一种独特的“鸟首”器皿,其形制自西亚波斯萨珊王朝流行器物“带把壶”演化而来。
由于壶盖多呈凤首形,所以通常称之为“凤首壶”,也称为“胡瓶”。
唐初,凤首壶传入中国以后很快成为瓷器模仿的对象,非常流行。
唐朝的凤首壶多为青瓷、白瓷和三彩,它是在波斯金银器中鸟首壶特征的基础上,延续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形状,其装饰中经常出现各种胡人和西亚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装饰形象,如胡人乐舞、月亮、星星、卷草、忍冬、葡萄等纹饰,充满了强烈的异域风格。
唐代陶瓷凤首壶也出现了两种不同形态:一种壶盖为拱状凤头形,盖合后与壶口吻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凤首,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另一种则是在壶口与壶颈的衔接处塑一立体凤首,是一种装饰构件。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六)北朝至隋青釉凤首龙柄壶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六)北朝至隋青釉凤首龙柄壶](https://img.taocdn.com/s3/m/e7fe67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d.png)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六)北朝至隋青釉凤首龙柄壶去年五一,关了三年的故宫陶瓷馆在武英殿新馆隆重开张,宋代五大名窑和明清官窑精品重出江湖,吸引了京城陶瓷行的新老玩家和广大文博爱好者。
我的小心脏也砰砰猛跳,一年时间里进了四次宫,去了四次陶瓷馆。
主要是因为新馆改善了展陈条件,展出的藏品数量大增,看不过来。
于是每次都拍照到闭馆,被忍无可忍的宫娥们轰出来,在大内侍卫们的接力目光中狼狈出宫,真真的“最是仓惶辞庙日”。
故宫新陶瓷馆确实可称琳琅满目,而且新增的展品中还有一些是过去很难拿出来的珍贵瓷器文物。
特别是这件青釉凤首龙柄壶,据传出土于河南汲县,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曾长期不对外展出,现在终于作为公开陈列品了。
青釉凤首龙柄壶属于六朝至唐代的北方青瓷,但采用了仿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造型,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龙凤装饰和北朝佛教艺术元素,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体,体现了北朝青瓷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深入交流,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
此壶长期被认为是唐代青瓷,国家文物局的名录中也称为唐代青釉凤首龙柄壶,不过有学者认为年代应早于初唐,目前故宫博物馆认为是北朝至隋,称为青釉塑贴人物纹凤首龙柄壶。
公开资料上它是出土于河南汲县,位于现在的新乡市,隋唐时属于安阳窑范围,考古发现过青瓷窑址,大体能对的上。
这件壶应该不是传世品,但不知道是不是考古出土的,也不清楚何时进入了故宫,只知道关于这件壶最早的文献资料,是冯先铭先生在1958年第2期《文物参考资料》上的几百字介绍,想来大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故宫开展全国古窑址考察时征集来的。
《文物参考资料》就是《文物》的前身,当时关于这件壶的介绍只占了一页版面的大半面,但却把这件壶作为了这一期的封面,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有意思的是,关于它的数据目前包括故宫博物院官网上,都说通高41.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0.2厘米。
但看壶口与壶底差得并不大,不象数据上说的那样差出了一倍。
中国古代设计
![中国古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4238262af90242a895e55d.png)
唐代是一个自信、 开放、统一、强大的封 建帝国时代。时代影响下, 我国与西亚各国文化交流 频繁,波斯的一种鸟首壶 传到我国。这件精美的青 釉凤首龙柄壶,既吸取了 波斯金银器造型的特点, 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 装饰艺术,体现了唐代我 国和异域文化的交流和融 合对中国古代设计的影响。
琺瑯彩百花 雙龍對瓶
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出土。盆内 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形象 生动,反映了半坡人心目中鱼神的形象,寄 托了半坡人 生活对捕鱼 大丰收的美 好心愿和情 感寄托。
人面鱼纹彩陶盆
饕 餮 纹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兽面大眼有鼻双角 眼睛突出,是商代和西周中期以前图腾 演化的具体体现。象征了当权者至高无 上的权利和威严。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 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 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 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 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哥窑最著名的特征即“金丝铁线,指的 是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 线”,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
钧窑,传世不多,评价甚高,在宋代 五大名窑中以窑变的“釉具五色,艳丽绝伦” 而独树一帜。 窑变釉变化最多,色彩最丰富,形态也最 复杂。它的最初出现完全是偶然的。人们按一 定的配方,制成某些釉料,施于制品入窑焙烧 后,产生了出乎意料之外的颜色和形态。 钧窑的釉色基调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 出现或深或浅的红色或紫色来,而这种紫色, 有时像云后迸射出万道霞光,有时像万里晴空 飘浮的彩云,变化无穷。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设计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内涵和形式上既保持着 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 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 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 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瑯彩 風景題詩 雙象耳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浅析──青釉凤首龙柄壶
摘要:青釉凤瓷龙柄壶是唐代初期的作品,它体现了当时的越窑极高的制瓷技术,可谓工艺美术中的瑰宝。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帝国繁荣昌盛,国民思想开放,绝域入贡,万邦来朝。
唐朝将国势伸张到西方,与西域波斯相接,并以吐蕃为附
属国为临,直通到中印度。
丝绸之路的打开为唐朝输入了大批萨珊波斯王朝的优
秀作品。
艺术家将西方文化和自南北朝以来的装饰样式巧妙的结合,创新许多优
秀的工艺美术作品,青釉凤首龙柄壶就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通过对此作品装饰纹
样的赏析,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唐代的灿烂文化。
关键词:萨珊波斯;青瓷;装饰纹样
一、概述
青釉凤首龙柄壶通高41.3cm,口部直径为19.3cm,底部直径为10.2cm,和
现在的暖壶大小相似。
壶采用塑贴,刻画,印花等技法,纹理整洁饱满。
腹部塑
贴主体纹样两层,上为6个联珠纹样圆形光环,横向整齐排列。
圆内绘有胡人舞
蹈纹样,下为宝相花6朵。
青釉凤首龙柄壶通体施纹,其中有联珠纹、莲瓣、胡
人舞蹈纹、弦纹、龙、凤、卷叶和垂叶纹。
各组装饰间以弦纹和联珠纹相隔,其
他纹理多为填充和整齐排列。
其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线条粗细
有致,节奏感强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十分协调极富装饰美。
二、装饰纹样
被众多装饰纹样修饰的工艺美术作品浸染了唐人的吃、穿、住、行,极大的
丰富了唐代人们的文化生活。
在隋、唐的陶瓷纹样有扇形棕榈、联珠、葡萄、莲、海石榴花、凤凰、雁、宝相花、卷草、胡人舞蹈纹、团花、龙等。
仅在青釉凤首
龙柄壶中就出现了许多陶瓷中重要的装饰纹样,其中有联珠纹、卷草纹和垂叶纹、龙凤装饰、宝相花、莲花瓣、胡人舞蹈纹。
下面分别对其名称、含义、来历、特
点等进行介绍。
联珠纹多以圆形为主,表示太阳,体现了史前文化对太阳神的无限崇拜。
联
珠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早在5-7实际间沿丝绸之路沿西亚,中
亚传入我国。
联珠纹多被用来修饰青铜器、织锦、瓷器的边饰,整齐排列,极具
特色。
隋代,以联珠纹作为主体纹样,存在各种器物之中。
而在唐代联珠纹多作
为主题纹饰分界线或者面边饰,用管状器在陶范上印制的,圆珠之间虽大小各异,形状略有差别。
青釉凤瓷龙柄壶除了颈部、底部外,腹部的胡人舞蹈纹样的边界
修饰也运用了联珠纹,联珠纹的运用让整个瓷器变得丰满华丽。
弦纹也同样以分界线的形式在壶的装饰花纹中存在的。
青釉凤首龙柄壶的弦
纹是由1-3条平行线组成,围着肩、腹、底各旋转一周,由头到底分别是以两条、三条、一条的样式刻画。
弦纹作为极简的器物纹样,但让整件瓷器变得虽满而不俗。
弦纹有凸纹和凹纹两种,瓶、壶、罐类器物则是以凸弦纹作为主要装饰,青
釉凤首龙柄壶也不例外。
卷叶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在唐代十流行。
卷叶纹是由忍冬纹发展
而来,以波曲状线条的基点,连续的草叶多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的均匀分布。
人们
虽然对卷叶纹的称呼一概而论,但其实是有差别的卷叶纹的不同仅现于是否有茎蔓。
也可以这样说,卷草纹只见茎蔓,不见叶形,卷叶纹则叶形明显,极似忍冬纹。
唐人对花草纹理的考究之深如此可见。
青釉凤首龙柄壶分为了凤首、柄、壶三部分。
凤与龙以互动的设计手法巧妙
的连接在一起,前肢撑于壶肩,后肢立于形底,腹部于壶腹紧贴,这种连接手法
的运用,让青釉凤首龙柄壶拿在手里轻便自由,壶的重量以在腹部被转化掉,这
正是唐代匠人设计巧妙之处。
宝相花多见于金银器,敦煌图案,石刻,织锦,陶瓷,刺绣等各方面,宝相
花是以牡丹,莲花等自然花卉为主体,由内至外一层层派生变化而来。
灵感来源
于金银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和花卉的自然美。
在青釉凤首龙柄壶中采用印花和贴花
二种方法修饰的宝相花是从唐草装饰纹样变化而来。
宝相花纹本来是由各种花纹
要素掺杂形成的纹样,在众多纹样中较有特点的是绘成点状颗粒的装饰花纹。
青釉凤首龙柄壶中宝相花纹分为三部分,中心绘有石榴状图案,石榴肚采镶
嵌圆珠的形式,增加了图案的主题感,这与联珠纹的圆珠相呼应,下部有莲花形
花瓣将其拖住,以圆珠相连,这正是此纹样运用的妙处,可见设计者对此纹样的
熟练掌握,以及善于创新的精神,上部弥漫着似云彩一般的卷草纹样,增添些许
仙气,尤其在此纹样中心部位采用圆润的圆珠,主体的圆珠披上绿中泛黄的玻璃
釉色外衣,闪闪发光,富贵华丽。
宝相花被称为吉祥纹样之一。
莲花纹是由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
莲花纹分为两类:一种是像青釉凤首龙柄
壶底部采用的独立纹样,另一种是四方连续纹样,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而且应用广泛,大多数瓷器有出现过这种纹样。
元至清代,莲花纹衍生为缠枝莲,常常被艺术家将其于其他花卉和动物纹样组合应用,并作为主要纹样来表现,可
见古人对其喜爱之深。
莲花除了用来象征纯净、寓意吉祥外还被用做佛教装饰,
青釉凤首龙柄壶的底部运用莲花纹样,将整作品推入仙境。
胡人舞蹈纹顾名思义,是胡人的胡腾舞传入唐朝的产物。
胡腾舞是西域的一
种男子独舞,舞者称之为“胡腾儿”,其右手若掐指数数,左手搭在腾上击节,于
小圈毯上纵横腾塌,衣带随舞步围绕舞者滚动,独具特色。
此纹样在联珠纹的环
绕下,在青釉凤首龙柄壶中重复表现,更添奇幻色彩。
青釉凤首龙柄壶的众多装饰纹样,满而不乱,极具节奏感。
这件瓷壶是当时
位于“诸窑之冠”的越窑烧制,展示了当时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
三、结论
我们既可以通过装饰纹样了解唐朝的文化,也可以学习到古人思想文化的演
变过程。
唐代在继承南北朝以来纹样的同时还接纳了外域文化,其它们完美的融
合在一起,通过技术的革新、装饰手法、审美情趣的变更创新出独具特色的装饰
纹样。
这种既延续古代文化又懂得更新的朝代特征,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梅等.陶瓷[M].电子版丛书,2007.4:28-31
[2]艺术家工作委员会.汉唐陶瓷大全[M]. 电子版丛书,1987.12:40-60
[3]尚刚著.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M].电子版丛书, 2005.08:118-137
[4]徐思明.中国工艺美术史[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0.09:136-140
[5](日)中野徹.隋唐陶瓷的纹样[J].电子版叙述期刊, 2003,4(2):1-6
[6]全锦云.武昌隋唐葬墓出土陶瓷器初析[J].景德镇陶瓷,1894,33(26):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