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影视欣赏课实践与思考(附《海上钢琴师》教学案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影视欣赏课实践与思考

陈榕

本校的语文课中历来有影视欣赏课的身影。多年来,入选的电影有《音乐之声》、《罗马假日》、《阿甘正传》、《那山那人那狗》、《千里走单骑》、《美丽人生》、《简爱》等几十部,广受学生欢迎。

那么,电影欣赏课,就是看电影,像是我们平时去影院或是在家看片吗?当然不是,这还是语文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站在这样的一个角度去思考设计我们的每一次电影欣赏课。

首先是电影的选择。

这是语文拓展课,电影选择应该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一、作为教材的延伸或补充。

比如,学《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安排观看电影《城南旧事》,学《我的信念》,可以安排观看《居里夫人》,学《致橡树》,可以安排观看《简·爱》。既可以拓展延伸教材,又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为学生打开一扇文学文化之窗。

二、帮助学生提升思想,体会生活中美好的感情,激发向上的力量。

比如《阿甘正传》在初三观看,激发学生奋斗的愿望、坚持的勇气,“跑啊,弗瑞斯甘!”阿甘善良纯真的赤子之心,始终奔跑前进的形象会深深打动学生。《那人那山那狗》,如诗如画的风景,平淡的情节,平淡却有深意的对话,深沉的父子之情让学生联想起自己平淡生活中的亲情。

三、切合各学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低年级学生观看的电影不宜过于深奥、先锋,主题也不宜过于沉重,黑暗。比如《音乐之声》、《虎口脱险》、《忠犬八公》等非常适合中预年级学生观看。而高年级学生则可提高要求,观赏一些思想上有一定深度,表现手法上有独到之处的艺术电影。

其次,电影欣赏课也需要认真设计教学。

像所有的语文课一样,电影欣赏课也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对教材(电影)作分析解读,根据学情找到其中适切的教学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并非只是单纯地看电影。电影欣赏课的观前和观后指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影视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观影前应精心设计引导问题(思考题),观影后布置相关作业,精心设计点评课或指导课。

比如,观赏《海上钢琴师》,观影前,一是提示学生关注1900的传奇一生,注意其生命中几个重要节点,二是提出思考题:音乐对于1900意味着什么?1900为什么最终不肯下船?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提示开始观赏电影,就比较有针对性。

观赏电影之后,布置学生的作业是:围绕两个问题,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资料、影评等),自选摘抄相关部分,在此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可片段,可成文。

在批阅过学生的作业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上观影后的指导课了。

我在这堂指导课上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1、回顾电影情节,概括主要情节。2、描述经典镜头。3、围绕问题进行摘抄和点评的交流。前两个旨在回顾电影,训练把握信息,概括情节和描述画面的能力,第三个旨在拓展加深、引导思考,让师生思想交流,碰撞出火花。在学生已通过作业进行过思考之后,这样的课堂交流显得特别实在,1900的形象,他对音乐、对人生的追求,给学生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四、以读促写

电影是用镜头语汇来表达主题的艺术,与写作异曲同工,优秀的电影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写作表达上的启发,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写作训练的题材。

《简·爱》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阿甘正传》贯穿全片的“奔跑”,《一曲难忘》中反复出现的那一捧波兰的土,《那人那山那狗》的情景交融,等等等等,都可以讲解给学生听,给他们以写作上的启发。结合电影观赏,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写作的作业,比如描写电影中的某个镜头,写观后感,谈谈对某个人物的理解等,既可以锻炼叙述描写议论的能力,也帮助学生积累一些间接的素材,并在今后写作的立意思考上得到提升。

总之,影视欣赏课是语文拓展课的一种形式,它隶属于语文课,开拓了语文学习的新天地,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好好研究和实践,使之产生实效。

2017.1附:电影欣赏课教学案例

《海上钢琴师》电影欣赏交流

时间:2016.6.14上午第二节

班级:初二(5)班

执教者:陈榕

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描述能力的实践,提高相关能力。

2.培养借助资料,结合作品内容理解作品内涵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力。

3.师生交流,展示优秀作业,鼓励发扬,影响更多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欣赏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PPT1)

二、回顾电影情节,回忆经典片段。

(一)概括主要情节(PPT2-6)

要求:借助图片提示,回顾电影情节,概括1900的传奇一生。注意:去除枝节,保留主干。参考概括:

1.1900年,弗吉尼亚号上的烧炉工丹尼收养了一名弃婴,为他取名1900。养父意外去世后,1900无师自通,学会钢琴,成为船上的钢琴师。

2.1900为头等舱贵宾演奏,更为三等舱的普通百姓演奏,他享受着音乐,在音乐中表达自我。

3.1900声名鹊起,爵士乐祖师杰里上船与其“斗琴”,1900最终赢得比赛。

4.1900对一位女孩一见钟情,决定下船去追求新生活,但下船那一刻,面对望不到尽头的城市,他又返回船上。

5.战时,1900在已变为医疗船的弗吉尼亚号上用音乐抚慰受伤的人们。战后,破旧的弗吉尼亚号即将被炸毁,1900执意不肯下船,最终与船一起灰飞烟灭。

(二)描述经典镜头(PPT7)

结合曾经的“用文字再现画面”的指导和训练。

三、学生摘抄、点评交流

(一)要求:围绕两个问题(1.音乐对于1900意味着什么?2.1900为什么最终没有下船?)朗读自己摘抄的影评片段或是自己写的点评。

(二)优秀作业展示(1-2:教师简单点评。3-6:朗读片段并点评。7.全文朗读并点评。)

1.张奕乐:对影评的点评

2.王贝嘉:查阅“知乎”平台上的影评,质量较高(推荐豆瓣、知乎、百度文库)

3.张露引:读了相关影评之后反思自己(我们)的生活状态和追求。

4.张东林:没有读相关的影评先自己理解,很有见解。

5.俞快、谢明洁:结合影片中经典镜头议论,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

6.朱倪昊:查阅原著的相关资料和阐释导演意图的文章,在此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见解。

7刘邓怡:联想、比较。由1900想到了林黛玉,比较两个人物的异同。

四、教师总结,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