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集区第四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

教师阶段性学习成果(案例分析)组别:常识姓名:曹怀明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培养观察能力

“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的这一段话提示我们,观察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他可以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模型和实物标本,利用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学生眼睛发亮,嘴巴不停,小手直举,思维就像山涧的溪流源源不断。课外,教孩子做一个能感悟周围世界的“有情”人,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带他们去寻访小动物,在草地、花坛、树林、田野、生物园、池塘,一起寻找飞舞的蝴蝶、“点水”的蜻蜓、“嗡嗡”的蜜蜂、成群的蚂蚁、跳跃的蚂蚱,鸣叫的蝉、畅游的蝌蚪,可爱的蚕宝宝,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蜗牛……可以这样说,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孩子们走进多彩的生命世界,了解小动物的习性,和它们一起玩耍,体验科学的乐趣。一旦时机成熟,创造就会如泉水一样喷涌而出。

例如,在教学《观察水》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4杯液体(分别是牛奶、白醋、糖水和清水),想办法找出哪一杯是水。学生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方法,依次排除了牛奶、白醋、糖水,最终找到了清水。教学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接着又拿出刚才的四杯液体,让学生再次进行观察,观察水与其它液体的异同点。此时,观察已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在验证刚才的观察方法。

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体或生物标本、挂图、模型时,要指导学生充分进行比较、观察。例如,在教学《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课时,让学生一边触摸金鱼和蚂蚁,一边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感受深刻的地方可以允许学生大声地说出来,然后把金鱼、蚂蚁画下来,并将它的各部分名称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听,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两者外部形态特征猜想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条件,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异同点,并填写在观察记录表格中。利用比较观察法,可以使被观察物形象、生动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知识的掌握显得轻而易举。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在实验中,同学们先根据实验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自己“将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实验中,教师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视、听、嗅、触等各种感官感知奇妙的科学世界。比如说《纺织材料》一课,需要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我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微观世界,仔细看从布料中抽出的纤维,再拉一拉,比较牢固程度;用火柴烧一烧,比较气味;把布料浸入水中,比较吸水性,一系列的实验会让学生感触很多,并培养学生对科学发现的兴趣。

有时把某一物体的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分解,通过一部分一部分的观察,使学生对事物了解得更加清楚。还记得自己小时候非常贪玩,放学后我经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捉蜻蜓,捕小鱼,逮蚂蚱,钓青蛙。捉来什么就解剖什么,看青蛙的心跳、肺泡;蚂蚱的筋儿……儿时的兴趣爱好让我决定了当一名科学老师。现在我如愿以偿了,我也不忘带领自己学生去解剖动物、做植物标本,为学生打

开这一扇扇知识的大门,解开他们心中的一把把锁。教《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时,我先向每一个学习小组发放干种子和泡过的种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我只作为他们成员之一,参与观察过程;接着我让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对种子进行解剖,再次观察,并认真讨论,作好记录,画出解剖图。学生经历了观察、解剖、讨论,一步步走近了科学的殿堂。

总之,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引导学生选择各种合适的观察方法。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让学生学会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刨根究底,溯本追源。从一次次活动入手,让孩子明白科学探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用心、留心、细心,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

潘集区第四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

教师阶段性学习成果(案例分析)组别:常识姓名:曹怀明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种子的发芽实验(一)

【案例背景】

本节是以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为契机的,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实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推测的途径,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和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实验来说话的思想,从而达到学习科学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并参考书本上的对话和图解来设计如何做实验,然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指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入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探究学习气氛。

本课的引入从谈话开始,通过对植物的一生从种子开始,提问它的发芽需要什么引入,学生会很快说出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教师再给予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通过选择一个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并进行实验,同时强调学生要观察和记录。【案例描述】

(一)新课导入

师:植物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二)新课教学

师:让学生展开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会讨论出需要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

师:那么大家想想,依据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学生: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师:为了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首先我们选择一个研究条件,那么选择什么?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可能会选择水分,可能会选择适宜的温度,也可能会选择空气。

师:这里我们选择水分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讨论怎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并写出实验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