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责任内阁制..

合集下载

英国责任内阁制

英国责任内阁制

2003年布莱尔准备为伊拉克问题丢官的报道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18日英国报纸刊登的一则
专访中表示,在3月英国议会就伊拉克战争问题进行表 决时,他曾命令下属做好准备,以便万一在议会投票中 失败时辞职。
3月18日,布莱尔在英国议会就开战问题的表决中 获得了议会的支持,但他作为工党领袖的威严受到了打 击———因为他所在的工党内部有许多议员在这个问题 上站到了他的对立面。那天,在经过长达9.5个小时的 激烈辩论后,英国议会下院终于以412票对149票通过 了支持“以一切必要手段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5
近孟德代斯英鸠国说,出当现立过法 权时独,和裁自行的由政就权首不合相复而吗存为在一? 了为。什么?
从下列材料分析英国首相的权力可能受哪些制约?
材料1 布莱尔带领工党自1997年上台,..在伊拉克 战争和内阁丑闻的影响下,支持率近年来不断下跌。
材料2 七名工党议员星期三(06.9.6)宣布辞去政府 职务,要求布莱尔下台。共有17名工党议员在那份公 开信上签字。
D
5.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 立是 A. 17世纪末《权利法案》的颁布 B. 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的开始形成 C.19世纪中责任内阁制的完善 D.17世纪末《三年法案》的通过
C
7、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影响是
①有利于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
展的时期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
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
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 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7
5、内阁与首相关系:内并阁与全首体相成在员政对治政上府 共集 进体 退负 。责, 6、内阁与议会关系:
内阁制政府对议会全权负责,若遭到议会不信 任案,就得集体辞职;或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英国责任内阁制

英国责任内阁制

英国责任内阁制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

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

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

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1定义2形成发展▪权力分配▪内阁成员组成3主要作用4制衡特点▪内阁集体负责制▪个人负责制▪内阁与下院互相牵制5发展趋势▪两种趋势▪具体表现1定义内阁,英文为“cabinet”,原意是密室。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枢密院。

查理二世时期,只召集少数重要人物在自己的密室(cabinet)开会,商讨国家大事,这是英国现代内阁的起源。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而且不同于总统制的制衡(check and balances)理念,议会内阁制的基本原则是责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对议会负责,不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

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处于内阁制发展的较高级阶段。

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宪政制度。

选修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选修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代议制立宪政体 ②王权受法律和议 会的限制③议会权力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国 家权力 ④英国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 力 ⑤英国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与经济持 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知识应用
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
①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
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 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 ②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 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③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应全体辞职或通过国王 解散下院,重新大选,由选民决定内阁是否继续执 政。
第二课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议会至上
限制王权
成为虚君
国王内阁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何谓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即内阁由 议会 产生,总揽国 家 行政 权力,并向 议会负责的一种国 家政权组织形式。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的经过。
3、代议制的影响:
1.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政 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2.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法制社会的 历史潮流,促进资产阶级和政治文明的发 展 3.是人类民主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对世界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化探究二】
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全体男性公民参政。 直接民主制
1、代议制的含义:
公民通过选举 代表组成 代表机关, 间接参 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
什么是代议制
• 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 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 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 •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 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中国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人民选举代 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议会至上”和“虚君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又称“责任政府制”或“代议政府制”,处于资产阶级内阁制的较高发展。

它主要是指国家垂下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换言之,“议会至上”或“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内阁制奠定的基石,是与“虚君制”并存的。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内阁制的萌芽第一代立宪君主威廉三世性情刚愎,富于政治和军事才能,起初总想在没有内阁顾问的情况下亲自决断大事。

可是当他于1690年夏季率军征伐爱尔兰,又因玛丽女王性格荏弱而难以独掌王权时,便建立了一个9人内阁,襄助女王处理国务。

……威廉三世在即位后的头几年尽力维持一个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企图用扶弱抑强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势力。

……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

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

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

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

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

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③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通过阅读这条材料,我们可以知道:①1690年,当威廉三世忙于爱尔兰时,他不得不设立内阁,以协助性格荏弱的玛丽女王处理国务。

②设立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起初是威廉加强王权的重要手段。

③1694年,当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辉格党人并不是议会中的多数派。

④1695年,辉格党人的胜利是他们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结果。

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内阁都不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从这条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得知:①从专制国王或立宪君主的角度看,加强王权都是他们最迫切的主观愿望。

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议会与国王和政府大臣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就为内阁制萌芽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第一代立宪君主时期,萌芽中的英国内阁制并不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1. 简介责任内阁制度是英国政府的核心决策机构,起源于17世纪。

它是一种集体决策机制,由首相领导,包括内阁成员和其他高级政府官员。

责任内阁制度在英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政府的决策制定和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内阁成员的组成英国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通常来自执政党的高级政治家。

内阁成员通常是国会议员,但也可以是外界的专家或贵族。

内阁成员的数量通常在20至25人之间,他们负责各个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政策制定。

3. 内阁成员的职责内阁成员负责制定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并负责向国会和公众解释和辩护政府的政策。

他们还负责监督各个政府部门的运作,并在内阁会议上讨论和决定政府的重大事务。

内阁成员通常被分配到特定的政府部门担任部长职位,例如财政部、外交部、内政部等。

他们负责制定和执行该部门的政策,并向首相和内阁报告工作进展。

4. 内阁会议内阁会议是内阁成员定期召开的会议,通常每周一次。

会议由首相主持,讨论和决定政府的重大事务。

内阁会议是保密的,成员在会后不得透露会议内容。

内阁会议是英国政府的核心决策机构,所有政府的重大政策和决策都需要在内阁会议上得到讨论和批准。

内阁成员在会议上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通过投票方式进行决策。

5. 首相的角色首相是责任内阁制度的核心,他是内阁的领导者和政府的首要决策者。

首相由执政党的党魁担任,通常是国会议员。

首相负责领导内阁,协调内阁成员之间的合作,制定政府的政策和决策。

他还代表政府与国内外的其他政府和组织进行交流和协商。

6. 内阁制度的优势责任内阁制度具有以下优势:•高效决策:内阁会议可以集中讨论和决策政府的重大事务,避免了决策过程的繁琐和拖延。

•集体智慧:内阁成员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背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建议,有利于制定更全面和有效的政策。

•责任和透明度:内阁成员负有对国会和公众负责的义务,政府的政策和决策需要在内阁会议上得到讨论和批准,增加了政府的责任和透明度。

英国责任内阁制..

英国责任内阁制..
3、主要职权: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三点 二分。
内阁的三个主要职权 :
一: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
二: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三: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三点 二分。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4、内阁制原则:
(1)产生方式: 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 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③由国王任命。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三点 二分。
2003年布莱尔准备为伊拉克问题丢官的报道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18日英国报纸刊登的一则专访
中表示,在3月英国议会就伊拉克战争问题进行表决时 ,他曾命令下属做好准备,以便万一在议会投票中失败 时辞职。
3月18日,布莱尔在英国议会就开战问题的表决中获 得了议会的支持,但他作为工党领袖的威严受到了打击 ———因为他所在的工党内部有许多议员在这个问题上 站到了他的对立面。那天,在经过长达9.5个小时的激烈 辩论后,英国议会下院终于以412票对149票通过了支持 “以一切必要手段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动
(2)统治方式: 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 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
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7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三点 二分。
5、内阁与首相关系:内 并阁 与全 首体 相成 在员 政对 治政 上府共集进体退负。责, 6、内阁与议会关系:
内阁制政府对议会全权负责,若遭到议会不信 任案,就得集体辞职;或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A.克伦威尔
B.沃波尔
C.乔治一世
D.威廉三世 B
4、英国代议制民主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

高中历史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责任内阁制素材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责任内阁制素材新人教版

英国责任内阁制
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形成于十八世纪前期,即沃尔波尔领导政府的时候,这在国内史学界没有异议。

……一、“议会至上”原则是责任内阁制的基石,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之一。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又称“责任政府制”或“代议政府制”,处于内阁制发展的较高级阶段;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宪政制度。

换言之,“议会至上”或“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奠定的基石;它是与“虚君政治”同存的。

……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英国责任内阁制及英国大选

英国责任内阁制及英国大选

2010年当地时间5月11日晚,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
伦为英国新任首相。图为卡梅伦在唐宁街 10号首相府前发表就职声明。
工党领袖戈登·布朗5月11 日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 世辞去英国首相一职。图 为布朗在接最后的工作电 话。
政党
1. 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2. 工党(Labour Party) 3. 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 Party)
保守党: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 成立的托利党,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 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严格控制货币 供应量,减少公共开支,压低通货膨胀,限 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等。 近年来,提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 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 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欧盟制宪 及英加入欧元区,但强调英应该在欧盟内发 挥积极作用。领袖戴维·卡梅伦,2010年5月 当选。
选产生的。凡英国公民以及爱尔兰共 和国公民(其公民为选举目的时不视为 外国人),年满18周岁或自选举登记公 布日起12个月内将满18岁者,在没有 法定的丧失选举权的情况下,并且居 住在规定选举登记的选区内,均可以 参加下议院的选举投票。
英国下议院选举的原则是每一个选区都有数目
相等的选民,每一个选民都有平等的选举权,用一 句话概括来讲就是:“一人,一票,一价” 。选举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Cabinet)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内阁责任制的形成
国王宫中召 集会议共谋 国事(国王 的工具)
议事的 传统
“光荣革命” 后的国王 (国王仍然 拥有权力)
主持 内阁 会议
沃尔
内阁责
波尔

【历史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和形成发展

【历史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和形成发展

【历史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和形成发展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

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8世纪初始于英国,由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本文整理了相关知识点,欢迎阅读!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

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8世纪初始于英国,由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内阁制与议会制相适应。

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联合组成,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

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以决定原内阁的去留。

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发展:18世纪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例;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1、由议会多数党或联合起来占多数的党组阁,推举总理,由国王或名义上的总统任命。

2、总理领导的内阁对议会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3、议会议席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内阁存亡,如果失去多数,即总理率阁员全体辞职。

4、下任总理仍由议会产生,获得过半数者即执政。

5、如总理无法领导,即提请总统或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英国责任内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议会至上”和“虚君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又称“责任政府制”或“代议政府制”,处于资产阶级内阁制的较高发展。

它主要是指国家垂下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换言之,“议会至上”或“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内阁制奠定的基石,是与“虚君制”并存的。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内阁制的萌芽第一代立宪君主威廉三世性情刚愎,富于政治和军事才能,起初总想在没有内阁顾问的情况下亲自决断大事。

可是当他于1690年夏季率军征伐爱尔兰,又因玛丽女王性格荏弱而难以独掌王权时,便建立了一个9人内阁,襄助女王处理国务。

……威廉三世在即位后的头几年尽力维持一个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企图用扶弱抑强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势力。

……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

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

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

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

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

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③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通过阅读这条材料,我们可以知道:①1690年,当威廉三世忙于爱尔兰时,他不得不设立内阁,以协助性格荏弱的玛丽女王处理国务。

②设立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起初是威廉加强王权的重要手段。

③1694年,当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辉格党人并不是议会中的多数派。

④1695年,辉格党人的胜利是他们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结果。

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内阁都不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从这条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得知:①从专制国王或立宪君主的角度看,加强王权都是他们最迫切的主观愿望。

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议会与国王和政府大臣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就为内阁制萌芽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第一代立宪君主时期,萌芽中的英国内阁制并不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运行机制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运行机制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运行机制本段微课主要介绍:一、责任内阁制特点1、内阁与下院互相牵制、抗衡和监督。

①质询②辩论③批准立法④倒阁解散下院是内阁控制议会最有力的手段,决定一经作出,下院只得服从,不能拒绝。

2、决策权既集中、又分散。

3、集体负责制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

4、重视政策、财政等方面的协调和调解。

二、内阁的作用1.决策作用2.立法作用3.对政府的政策进行监督4.作为政党的领导内阁制的基本原则是责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不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

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

教师总结归纳:一、行政、立法合一,而非明显之三权分立,而且无总统制式的制衡机制。

二、国家元首与行政首长分由两人担任。

三、行政首长的产生是建立在议会的同意之上,并对议会负责。

四、元首发布命令时,需经行政首长或有关阁员副署(countersigning或countersignature),以明权责,其责任则由副署者承担。

无副署者,则元首之政令不生效力。

五、国家元首平常主要承担仪式性任务。

但是当国家发生紧急危难,得超越党派,任命新的行政首长,或宣布行使紧急权力,保护国家渡过危难。

因此国家元首虽然不经常行使权利,却仍拥有象徵性权力(*symbolic power)或保留之权力(reserved power)。

六、行政首长系由间接方式产生。

通常系由人民选举国会议员,再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行政首长。

至於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则多系以君主继承(立宪君主国家),或间接选举(共和体制国家)方式产生,但亦有采取直接选举者。

七、议会通常有『倒阁权』,内阁通常也有『国会解散权』,但亦有特例。

此二权限使议会内阁制下的议员党性较犟,党纪亦较易维持,因为如果执政党议员对内阁决策不表赞同,导致『倒阁』,议员即需重新面对大选。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对英国政治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交流思想。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小组讨论效果。
4.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突出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2.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4.注重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包括关键事件、人物及政治制度的演变。
2.分析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原因,如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权力的扩大等。
3.阐述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如首相权力的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等。
4.结合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引导学生认识英国责任制内阁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过程及其影响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国责任内阁制》课件

《英国责任内阁制》课件

3 首相是政府领导人
首相是内阁的核心,负责 协调内阁工作并代表政府。
责任内阁制的运作原则
责任内阁制的运作基于以下原则: 1. 政府取决于众议院的支持 2. 内阁成员对议会负责 3. 内阁成员之间应保持团结和保密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案机时,共同制
定危机管理政策和措施。
《英国责任内阁制》PPT课件
深入了解英国政治体系中的责任内阁制,包括国会制度、历史背景、特点、 运作原则、案例以及优点和局限性。
国会制度
英国国会是英国政府的立法机构,由两个议会组成:众议院和贵族院。众议 院的议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而贵族院的议员基本上是通过继承或被任命的。
责任内阁制概述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府的核心部分,由首相和其他高级部长组成。内阁成员通常来自执政党,并负责制定政策、 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3
英国脱欧决策
内阁成员就英国脱欧问题进行激烈讨论 和辩论,并作出决策。
国家预算
内阁成员集体讨论和决定国家预算的分 配和使用方式。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高效决策、政府稳定、负责制度明确、民主性强。
局限性
权力高度集中于首相、内阁过于秘密、可能导致政局不稳定。
责任内阁制的历史背景
责任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是英国政府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发展。它取代了 君主专制时期的宰相制度,为政府运作提供了更大的民主和透明度。
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责任内阁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政府集体决策
内阁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和 投票来制定政府政策和决 策。
2 内阁成员负有共同责

内阁成员应共同为政府的 政策和行动负责。

15-16版:4.2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步步高)

15-16版:4.2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步步高)

学案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课标要求]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形成过程(1)萌芽状态①16世纪初,枢密院正式成立,它是代表英王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

②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国王经常在王宫的密室召集外交委员会的部分亲信,共商国是,国王有权任免大臣。

(2)开始形成①自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并成为政治惯例。

②伴随着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斗争,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内阁制开始形成。

③发展、完善: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2.主要机构及职权(1)内阁: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

(2)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由议会议员兼任,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

(3)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但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

3.组阁程序(1)先由英王任命在下院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政府首相。

(2)再由首相根据国王授权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

(3)最后呈请国王批准后,内阁和政府便告组成。

[归纳总结]责任内阁制有两个特点:一是内阁对议会负责;二是内阁由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建。

有了这两个特点,也就标志着责任内阁制形成了。

[教材互补]在内阁权力逐渐增强的同时,国王的权力被一步步地削弱。

国王不再有提名首相的权力;有些内阁大臣还把向国王呈报公文的例行手续视为多余,索性免去了这一麻烦手续。

维多利亚女王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

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内阁首相。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岳麓版)[重点精讲]1.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原因(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逐步发展,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课件ppt(共27张PPT)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课件ppt(共27张PPT)
妥协传统,国王、议会、政党、民众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包容性,很少 出现法国那样的过激行动。
考查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确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1832-1868年间,共换了10届内阁,其中2届发生在
大选之后,8届因平时下院投票选成。 ——《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大 的政治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材料三 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她继承王位时只有 岁,辉格党首相墨尔本几乎手把手地教她 (1)结合材料一和17世纪以来的有关史实,扼要说明英王地位的变化。
18 提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资产阶级的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国王的权力进一步得到限制;
三、学习延伸(教材P48)
第1.(2英)问国如根的据责何材任料制做二内、阁一三实回质个答上。是立政党宪内阁君制。主,教会她不凭感情用事,心平气和地与民选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情境导入 右图所示是英国唐宁街 10 号,为 18 世纪 以来英国历届内阁首相官邸和办公处。唐 宁街建于 1680 年,是由唐宁爵士开发建 筑的私人住宅街道,后来保留了四所住 宅。1733 年,英国国王 10 号辟为首相官邸,成为英国责任制 内阁发展历史的最好见证。
4.特点
(1)首相既是___政__府__首__脑_____,又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是掌握国家
实权的关键人物。 (2)内阁和政府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
轻巧识记: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属于___间__接______民主,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 更大的自由度。 (2)既保留___中__世__纪___的传统特征,又随时代发展,内阁逐渐成 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英国责任内阁制PPT课件

英国责任内阁制PPT课件
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不满君主专制统治
D.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 发展
D
2、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1
.
2
.
3
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首相
内阁与首相在 政治上共进退
议会下院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 控制行政
议会对政府不信任,内阁下台; 内阁宣布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
责任内阁:国王进一步放弃行政权力,由首相和内阁负责。 国王“统而不治”,仅仅作为国家的象征。
.
9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行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形式任命 君主
负 责
组多 阁数
任 命
下院
选 举 选
组成议会
上院
(权力中心 立法权) (大贵族)

司 法独 立
(司法权)
.
10
思考: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特征的 表述,不正确的是:
革命前后国王议会丌仅互换位置而丏发生质变首相议会下院内阁政府对议会集体负责内阁不首相在政治上共迚退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英国议会不内阁的关系议会对政府丌信任内阁议会对政府丌信任内阁下台
复习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资产阶级与王权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B.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封建专 制统治
内阁(政府)4
思考:你知道卡梅伦作为首相 的三重身份吗?卡梅伦有哪些 权力?
政府首脑;议会领袖;
政党领袖;
职权:行政权、立法权、
现任英国首相 ——卡梅伦
任免权(内阁成员和非内阁 成员等)、领导内阁权、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3 2007年布朗接任布莱尔担任英国首相, 那么同样作为工党政府,布朗是否需要解散内 阁,组建新内阁成员?
2.加强与辉格党联系,形成了 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的 惯例. 3.他加强与下院联系,使下院 权力逐渐加大. 4.开始首相入主唐宁街的惯例. 5.其辞职成为对议会负责惯例
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罗伯特· 沃波尔(1676-1745年)
3
唐宁街10号 (No. 10 Downing Street) 建于1680年, 18世纪以来为英国历届首相官邸和 办公处。唐宁街为17世纪后半叶由 唐宁爵士开发建筑的私人住宅街道, 后来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 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11号现 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 的办公室。 唐宁街本可自由出入。2001年 “ 9· 11”事件后为防恐怖分子袭击 时,在街口设禁。
7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集体负责, 5、内阁与首相关系: 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6、内阁与议会关系: 内阁制政府对议会全权负责,若遭到议会不信 任案,就得集体辞职;或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7、首相的权力: 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 下院多数党领袖——掌握立法权。
英国责任内阁制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 上共进退
15
英国首相 ——布莱尔
孟德斯鸠说,当立 近代英国出现过 法权和行政权合而为 独裁的首相吗? 一时,自由就不复存 在了。 为什么?
从下列材料分析英国首相的权力可能受哪些制约? 材料1 布莱尔带领工党自1997年上台,..在伊拉克 战争和内阁丑闻的影响下,支持率近年来不断下跌。 材料2 七名工党议员星期三(06.9.6)宣布辞去政府 职务,要求布莱尔下台。共有17名工党议员在那份公 开信上签字。 材料3 07年3月,英议会下院领袖库克(工党)因不 满政府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立场,辞去其议会下 院领袖的职位。
4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2、形成过程: 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1)起源:
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 (2)形成: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18C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惯例 (3)发展:
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4)完善:
3、主要职权:
英国责任内阁制
1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含义: 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形成过程: (1)起源: 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的外交委员会 (2)形成政治惯例: 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2
1.首相兼任财政大臣的惯例.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 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 议,你认为: 1、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 反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 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英国的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
形 式 任 命
不 对 国 王 负 责
议 会 下 院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内阁(政府)
漫画英国 首相换届
2007年6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最后一次前往议会 接受议 员提问之后,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宣告结 束自己长达10年的首相生涯。 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 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5
内阁的三个主要职权 :
一: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 二: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三: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4、内阁制原则: (1)产生方式: 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 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 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 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 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布朗取代布莱尔上台组阁,那么必须 具备什么条件?在诸多条件中,最关 键的是什么?
①本党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多数党; ②本人必须是党领袖; ③由国王任命。
2003年布莱尔准备为伊拉克问题丢官的报道 英国首相托尼· 布莱尔在18日英国报纸刊登的一则 专访中表示,在3月英国议会就伊拉克战争问题进行表 决时,他曾命令下属做好准备,以便万一在议会投票中 失败时辞职。 3月18日,布莱尔在英国议会就开战问题的表决中 获得了议会的支持,但他作为工党领袖的威严受到了打 击———因为他所在的工党内部有许多议员在这个问题 上站到了他的对立面。那天,在经过长达9.5个小时的 激烈辩论后,英国议会下院终于以412票对149票通过 了支持“以一切必要手段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的动议,为英国参战铺平了道路。但在最终表决前,参 加讨论的659名议员中有217人(包括130多名执政的 工党议员)支持一项有关称对伊开战一事还“没有确定” 的修正案,显示了英国国内强烈的反战呼声。
问题1 积极反对布莱尔的是什么人?为什么?
材料4 07-06-27 布朗接替布莱尔出任英国第 52 任首相。不久前,他已经接任布莱尔在工党 领袖一职.但有人认为,布朗很可能是英国历史 上任期最短的首相。 问题2 为什么布莱尔 下台前先取消他的工党 领袖位置?材料中“可 能是任期最短的”首相, 前首相布莱尔 现首相布朗 原因是什么?
4、内阁的提案得到议会的支持的可能性大不大? 为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
大。
原因:内阁首相是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一 般是很轻易就在下议院获得多数票数通过。 好处: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 又不减低内阁的行政效率,调节了议会与政府的 关系。
思考:你知道布莱尔作为首相 的三重身份吗?布莱尔有哪些 权力? 政府首脑;议会领袖; 政党领袖; 职权:行政权、立法权、 任免权(内阁成员和非内阁 成员等)、领导内阁权、制定 执行国家大政方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