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监护仪资料

合集下载

医用监护仪ppt课件

医用监护仪ppt课件

自动监护系统的原理框图
• 该系统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工业电视摄 像与放像系统,用以监护病人的活动情况; 二是必要的抢救设备,它是整个系统的执 行机构,例如输液泵、呼吸机、除颤器、 起搏器和反搏器等;三是多种生理参数智 能监护仪。
监视器
遥测发射 机
遥测接收 机
键盘输入信号
摄象机
传感器 与 电极
多路模 拟处理 系统
医用监护仪教学
• 监护仪与临床诊断仪器不同,它必须 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量,检 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 作为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 并发症减到最少,最后达到缓解并消 除病情的目的。
常见的监护参数:
• 心电\心率和节律 • 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 动脉压 • 心输出量 • 体温 • 呼吸 • 血气
心电的细 高 微结构 (短时间) 心率(长 低 时间)
(一)心率分析
心率: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瞬时心率:心电图两个相邻R-R间期的 倒数F=1/T(次/秒)=60/T(次/分钟) 平均心率:在一定计数时间内的R波的 个数
N F (次 数据分析法建模 •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lity,HRV) 是指逐次心动周期之间的微小时间变异数。 HRV 一般用 R-R 间期来描述,也可以用瞬 时心率来描述。
• 2、依据病症分类:有冠心病自动监护 仪、危重病人自动监护仪、手术室自 动监护仪、手术后自动监护仪、分娩 自动监护仪、新生儿早产儿自动监护 仪、放射线治疗室自动监护仪、高压 氧仓自动监护仪等等。
• 3、根据使用范围分类:有床边监 护仪、中央监护仪和离院监护仪三 种,它们又各有智能化和非智能化 之分。
(二)心律失常分析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医用监护仪器总结

医用监护仪器总结

Cardiac output 心输出量 4 to 25 L/mi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5 to 300 V
Respiratory rate Temperature
0.1 to 10 0 to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mpedance Thermistor
Summery: Key Technologies
(3)不同采样率和采样精度间的协调 根据不同生理参数 特性调整选择合适的电位动态放大措施及采样频率。 如心电和脑电的采样频率可设为:250~500Hz。 (4)实时自动分析技术 实现对反映病情的各关键生理参 数的自动监护,如分析心率失常严重性、心肌梗塞和 心肌缺血程度等。 (5)数据的存储与回顾 由于监测是连续进行的,数据量 大,因而可以将监测的数据选择存储,供会诊或进行 深入的医学研究和分析所用。
柯氏音法是检测袖带下的柯氏音(脉搏声)来测定血 压的,柯氏音无创血压监护系统包括袖带充气系统、 袖带、柯氏音传感器、音频放大及自动增益调整电路、 A/D转换器、微处理器及显示部分等。
血压测量袖带的缠绕 方法图
测振法是检测气袖内气体的振荡波,振荡波源于血 管壁的搏动,测量振荡波的相关点就可测定血压值 (PS,PD和PM)。测振法获得脉搏振动波的方法可 借助微音器和压力传感器。
常用监护仪监护的生理参数
心电(ECG);
血压(BP); 呼吸(Resp); 脑电(EEG); 体温(Temp);������
心输出量(CO); ������ 饱和血氧浓度 (SpO2); ������ 经皮氧和二氧化 碳分压(tpO2/CO2); ������ 呼气末二氧化碳 (etCO2)。
心输出量和心功能测量

第三章--医学监护仪器

第三章--医学监护仪器
6、网络化:由于通信、计算机的发展,监护 仪的网络化进程加快,不仅病区、医院可以组 成局域的网络中央监护,而且医院与医院之间 、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可以连 网,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和远程维护。
THANK YOU!
插件式监护仪:每个监护参数或每组监护参数各 有其插件,使监护仪功能扩展与升级快速、方便。
2、按仪器接收方式分类:
有线监护仪:通过导线和导管与主机相连接,适 用于医院病房内患者监控。优点:工作可靠,不易受 周围环境影响; 缺点:对患者的限制相对较多。
遥测监护仪:通过无线的方式发射与接收患者的 生理数据,适用于自由活动的患者。优点:对患者 限制少; 缺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
5、按检测参数分类:
单参数监护仪:只能监护一种生理参数,适用 范围小;
多参数监护仪:同时监护多个生理参数,适用 范围大。
随着电子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医用 监护仪的发展也很快,从单一生理参数的监测发展 到对生物电、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血流等若 干参数的联合监测。从单一病床监测发展到对多个 病体的连续监测。
一是工业电视摄像与放像系统,监护患者的活 动情况;
二是必要的抢救设备,为整个系统的执行机构, 如输液装置、呼吸机、除颤器、起搏器等;
三是多路生理参数监护仪,包括: ⑴信号检测部分(如传感器和电极等); ⑵信息的模拟处理部分(如模拟通道滤波、放大、
信号变换、数字信号处理等); ⑶计算机部分(如信号的运算、分析及诊断等)。
体温是了解生命状态的重要指标。监护仪中 ,体温的测量常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 器,采用电桥作为检测电路。现在已有集成 化测温电路可供选用。例如:PT100,在 0℃时电阻为100Ω,温度每升高1 ℃,电阻 变化0.39 Ω。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监控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监控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监控医用电子监护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各个部门,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身体状况。

本文将介绍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监控。

一、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医用电子监护仪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

传感器将感测到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监护仪进行处理和显示。

下面分别介绍各类参数的监测原理。

1. 心率监测心率监测通常使用心电图传感器,通过检测心电图信号的变化来计算心率。

心电图传感器通常有多个电极,贴在患者胸部的特定位置。

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通过监护仪解析并计算得到心率数值。

2. 呼吸监测呼吸监测可以使用胸带式呼吸传感器或指夹式呼吸传感器。

胸带式呼吸传感器通过监测胸部的运动来判断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指夹式呼吸传感器则通过监测患者的指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来推测呼吸频率。

3. 体温监测体温监测可以使用贴在患者皮肤表面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将感测到的体温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监护仪进行解析和显示。

4. 血压监测血压监测可分为无创式和有创式两种方式。

无创式血压监测通常采用充气式血压计,通过感应压力变化来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

有创式血压监测则需要将压力传感器插入患者动脉内来直接测量血压。

二、参数监控医用电子监护仪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还可以设定不同的报警阈值,当某个参数超出设定的范围时,监护仪会及时发出警报。

参数监控功能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护理非常重要。

例如,当患者的心率过快或过慢时,监护仪会发出警报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同样,当患者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监护仪也会发出警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及时处理。

此外,监护仪还可以将监测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形成趋势图和报告。

这些数据对于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医疗决策。

总结医用电子监护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以及身体状况。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

图 4 无创血压模块原理框图
图 5 科氏音法测量血压
(1)采用脉搏振荡法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 (2)由电路板、一个充气马达和两个放气阀组成;
7. 血氧饱和度模块
(1)根据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对光的吸收特性的不同采 用660nm红光和940nm红外光通过测量透过光量计算出血样饱 和度;
(2)测量传感器内置两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池元件;
3. 有创血压(IBP)
通过插入心腔内的导管将血压传导到体外的传感器测得。
3.血氧饱和度(SpO2)
动脉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与氧合血红蛋白和非氧合血红蛋白之间 的百分比。
SpO2 HbO2 (HbO2 Hb)100%
4. 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
呼吸末CO2分压或浓度是重要的生命指标,可检测通气,反映循环和肺 血流的情况。
5. 心电/ 呼吸/ 体温模块
(1)电路组成:
心电放大电路、呼吸电路、体温电路、控制与数据采集电路和隔离 耦合电路;
(2)心电监测
3/5/12导联可选;
(3)呼吸测量
采用阻抗法,通过测量胸腔容积变化引起的两个电极间的阻抗变化 获得呼吸波信号;
(4)体温测量
采用热敏电阻法,提供双导体温。
6. 无创血压模块
二、监护参数
▪ 心电(ECG、HR) ▪ 无创血压(NIBP)
▪ 麻醉气体 ▪ 心输出量(CO)
▪ 有创血压(IBP) ▪ 脉率(Pulse) ▪ 体温(Temp) ▪ 血氧饱和度(SpO2) ▪ 呼吸(Resp)频率
▪ 麻醉深度 ▪ 无创血气(TcpO2/TcpCO2) ▪ 脑电图
▪ 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
▪ 原理说明
图3 病人监护仪的电路原理框图

监护仪介绍资料.

监护仪介绍资料.
导出的电压增加半倍分为AVR、AVL、AVF
基础篇-心电
5导联电极安放位置
基础篇-心电
欧洲及美国标准中的导联名称
基础篇-心电
影响心电信号质量的因素
心电信号受到影响时的特征:心电信号上叠加很多毛刺, 严重时无法观察到QRS波群。其主要原因以下: 1、正确地安置心电电极。 2、无外接地线或者地线不好,造成系统接地不良。 3、对干扰波形没有进行滤波。 4、外科电设备干扰 5、心电电极片没有安置好。重新安放电极片。 6、不能使用过期的或重复使用一次性电极片。 7、皮肤未清洁或过多的毛发、皮屑导致电极接触不良。 8、肌电干扰。 9、运动干扰。患者身体的移动会导致电极接触不良。 10、高频电刀的干扰。 11、频繁出现干扰。
20~300bpm 1bpm 3bpm
抗运动、抗弱灌注 、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宽
性能篇-体温(TEMP)
传感器类型 通道数 范围 分辨率 精度
10K系列,2.25K系列 2通道 0~50C
0.1C 25C ~45C 以内0.1C 0C ~25C或45C ~50C0.2C (不包含传感器误差)
成人
15 ~ 300bpm (搏/分)
新生儿/儿童 15 ~ 350 bpm(搏/分)
精度 ±1%或±1bpm,取大者
分辨率
1 bpm(搏/分)
性能篇-心电(ECG)
ST段测量:测量范围:-2.0mV ~ +2.0mV 起博(PACE)检测及抑制 心律失常分析
13种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室颤/室速、连续室早、两个室 早、二联律、三联律、R on T、早搏、室速、室缓、漏搏、 起搏器未起搏和起搏器未俘获。
其它
抗除颤、抗电刀、抗肌电、
性能篇-呼吸(RESP)

第六章 医用监护仪

第六章 医用监护仪

2.阻抗式呼吸测量
①人体呼吸运动时→胸壁肌肉交 变弛张→胸廓也交替变形→肌体 组织的电阻抗也交替变化,变化 量为0.1~3Ω,称为呼吸阻抗。呼 吸阻抗(肺阻抗)与肺容量存在一定的关系,肺阻抗随肺容量的增大而增大。阻 抗式呼吸测量就是根据肺阻抗的变化而设计的 ②监护测量中,呼吸阻抗电极与心电电极合用,即用心电电极同时检测心电信 号和呼吸阻抗。电极安放方法与前面所述“心电监护”相同。利用L和R(或L 和RF)两个电极。两电极之间的阻抗作为待测阻抗Zx,接在惠斯通电桥的一
三.监护仪器结构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①传感器与电极②多路模拟处理系统 ③计算机系统④信号的显示、报警和记录部分⑤治疗部分,有的监护仪还有遥测 部分及摄像机。各部分的功能简要描述如下: 1.传感器与电极:各种传感器和电极用以获取各种生理参数。监护系统中的传感 器要求能长期稳定地检出被测参数,且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适等 2.多路模拟处理系统:它主要是将传感器获得的信号加以放大,同时减少噪声和 干扰提高信噪比,实现采样、调制、解调、阻抗匹配等
监护仪中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采用的是光电技
术,通常有两种方法:透射法和反射法
1.透射法 根据郎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种物质的溶液
上时,物质对光有一定的吸收、衰减,透射光强I与入
射光强I0之间有以下关系:I=I0e-εcd 式中ε为物质的吸光系数,c为溶液的浓度,d为光穿
过的路径
I/I0比值的对数称为吸光度D,因此上式可表示为: D=ln(I/I0)= εcd
本要求,符合这些标准和要求是监护仪安全性和有效性重要的保障
2.功能更加强大、性能更加卓越: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心
率失常的分析和对st段的分析功能等
3.专用监护仪发展迅速:手术监护仪,胎儿监护仪等 4.远程监护和家庭监护日益普及:对常见病,老年病等监护

第六章 医用监护仪器

第六章  医用监护仪器

38
医院ICU病房标准配置 医院ICU病房标准配置
4~8台床边监护仪 4~8台床边监护仪 一台系统打印机 一台遥测处理机 2台中心监护仪 一台用于显示床边 机监测病人参数和 波形;另一台用于 显示遥测的4~8个 显示遥测的4~8个 病人的参数和波形。 系统以局域网连接
39
遥控报警(Alarm 遥控报警(Alarm warch)
5
心电图的监测
采用一次性Ag采用一次性Ag- AgCl 钮扣式电极,安放位 置如图。 正电极 L 黄 负电极 R 红 参考电极 RF 黑
6
心电图的监测
监护系统提供心电监护、心率监护,心率 异常语音报警; 以及长达7 以及长达7天的监护数据回放等功能; 监护系统提供的心率监护是实时心率
7
心电图的监测
进行昼夜连续监视,迅速准确掌握病人情 况,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 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
2
监护仪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按结构分类: 便携式监护仪、一般监护仪、 遥测监护仪、Holter 遥测监护仪、Holter 依据病状分类:冠心病自动监护仪、危重 病人自动监护仪、手术室自动监护仪… 病人自动监护仪、手术室自动监护仪… 根据功能分类: 根据功能分类: 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 离院监护仪、
19
体温监护
监护系统提供体温监护、体温异常语音报 警; 长达7 长达7天的监护数据回放等功能; 体温监护每秒测量1次,连续60秒的数据计 体温监护每秒测量1次,连续60秒的数据计 算后显示1 算后显示1次。
20
体温的测量
用热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测量电路用惠斯 通电桥,将热敏电阻接在电桥的一个桥臂 上,通过测量电桥的不平衡输出,可以测 定体温。
36

医用监护仪概述、测量原理和意义

医用监护仪概述、测量原理和意义
E)治疗部分
有待完善
18
第二节 常用生理参数测量原理
1、心电
-----心电监护是监护仪最基本的监护参数。
A)测量原理
心电监护原理与常规心电图机的检测原理基本相 同。
监护仪一般能监护3~6个导联,标准Ⅰ、Ⅱ、Ⅲ 导联及加压导联aVR、aVL、aVF,能同时显示其 中的一个或两个导联的波形。
16
第一节 医用监护仪概述
6、医用监护系统组成(5部分) C)计算机系统
医用监护仪器的控制核心, 信号的存储、运算、分析及诊断。
⑴ 阈值比较; ⑵ 计算; ⑶ 分析; ⑷ 建模
17
第一节 医用监护仪概述
6、医用监护系统组成(5部分) D)信号的显示、记录和报警
指针式指示器、数字显示器、示波器等显示方式; 报警装置主要分音响和视觉两类报警器。 永久记录的各种记录复制装置。
医用监护仪概述、 测量原理和意义
医用监护仪器概述 常用生理参数测量原理 多参数床边监护仪 中央监护系统 动态心电监护仪 动态血压监护仪
2
第六章 医用监护仪
第一节 医用监护仪器概述 1、什么是监护仪?
能够对人体的生理参数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 并且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存储、显示、分析 和控制,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发出警报提醒 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T F 1 次 /s 6( 次 0 /m i n 式 ) 中 为 R R 间期
T
T
26
第二节 常用生理参数测量原理
2、心率
心率测量 平均心率是在已知时间内计算脉搏数,即用 R波个数来决定 。即:
F N 次 /s 6N 0 次 /m i式 n:是 中 T 计 ;是 N 数 R 波。 时 个
7、体温监护

重症医学科监护仪参数

重症医学科监护仪参数

重症医学科监护仪参数1国际知名品牌,模块化、插件式监护仪2主机:低功耗、无风扇设计3监护仪采用N12英寸医用级电容彩色触摸宽屏;4一键操作模式:触屏、旋钮及屏幕快捷键5屏幕显示波形通道数≥10,底部数字区≥46中文操作界面,可自定义设置参数波形及数字位置,窗口大小自动调节7具有大字体界面和标准波形界面两种主界面显木方式:7.1大字体界面显示: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4个或6个参数分别在四个/六个区域显示,每个区域均包含大字体数据、实时波形(无波形参数除外)和报警界限等信息,便于医护远距离观察7.2两种主界面可通过一级菜单快捷键快速实现一键切换8具有教学演示模式9具有OxyCRG新生儿氧心呼吸图界面,快速反映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10具有HDM1高清分屏显示功能11监护仪具有不少于168小时趋势及图表回顾,监护仪具有N64小时全息数据回顾12具有屏幕快照键,支持手动创建或报警自动触发,可存储至少150幅快照13四级文字和三级声、光递进式报警系统,具备报警自动触发记录;具有报警突破功能,开启后即使声音报警暂停也可令致命性心律失常突破限制及时报警,提升诊疗安全和质量14标配内置式高性能锂电池,续航时间三3小时,可自由插拔15可选配独立可插拔模块化设计热敏记录仪,采用独特软提手设计并标明记录纸安装方向提示,不占用插槽、即连即用,实现监护仪床旁打印16标配监测心电、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吸、脉率、双通道体温、双有创血压测量,包括颅内压监测。

17.可升级MaSimo血氧饱和度、Ne11cor血氧饱和度、呼末CO2、麻醉气体、心排量CO等监测18心电监测:18.1同步多导联心律失常分析24通道18.2支持224种心律失常分析,可升级12导心电测量18.3起搏器监测功能:单腔或双腔18.4支持ST段分析及2144小时趋势回顾18.5ST段测量和分析可用于成人、儿童及新生儿18.66QRS复合波宽度可设置,适用于新生儿及复合波宽度为IOOn1S及更小的小儿患者。

医用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与监测方法

医用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与监测方法
报警方式
报警方式多样,包括声音报警、灯 光报警、短信通知等,以确保医护 人员能够及时响应并处理异常情况 。
03
医用心电监护仪的监测方 法
常规心电监测
实时监测
通过电极贴附在患者胸部,连续 采集心电信号,实时监测心脏电
活动。
心律失常检测
通过分析心电信号,检测心律录
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数 字信号传输到监护仪主机 。
数据存储
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内 部存储器或外部存储设备 中,以供后续分析和处理 。
波形显示与报警机制
波形显示
将接收到的心电信号以波形的形 式实时显示在监护仪屏幕上,供
医护人员观察和分析。
报警机制
设定报警阈值,当心电信号出现异 常时,如心率过快或过慢、心律失 常等,监护仪会自动触发报警,提 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持续监测与风险评估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持续的心电监 测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心脏功能 状态的变化,评估病情发展趋势和预 后情况。
05
医用心电监护仪的优缺点 及挑战
优点分析
实时性
医用心电监护仪能够实时地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为医生 提供即时的数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问题。
准确性
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心电监护仪能够准确地识别和 记录心电信号的微小变化,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依据。
实时监测心律失常
01
医用心电监护仪能够实时捕捉并分析患者的心电信号,对心律
失常进行准确分类和定位。
评估心脏功能
02
通过对心电信号的深入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心脏的电生理
活动,进而评估心脏功能状态。
预测心血管事件
03
持续的心电监测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如心肌缺

医疗器械培训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基本功能和主要参数介绍

医疗器械培训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基本功能和主要参数介绍

医疗器械培训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基本功能和主要参数介绍医用电子监护仪是现代医疗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它通过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理参数,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控。

本文将介绍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基本功能和主要参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使用这一仪器。

一、基本功能1. 生理参数监测:医用电子监护仪能够监测多种生理参数,包括心率、血压、体温、呼吸等。

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它能够实时记录患者的生理状况,并将数据显示在监护仪的屏幕上。

2. 报警功能:医用电子监护仪在监测到异常生理参数时,会发出声音和显示警报,以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患者的状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3. 数据记录和分析:医用电子监护仪能够记录患者的生理参数,并且可以将这些数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连接电脑或移动设备,将这些数据导出并进行分析,以便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4. 远程监护:一些医用电子监护仪支持远程监护功能,即通过网络将监护数据传输到远程终端,使医生可以在远程对患者进行监护和诊断。

这种功能特别适用于远程医疗和急救等场景。

二、主要参数1. 强度和频率: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强度指的是监测设备对生理参数的灵敏度,频率指的是它对生理参数的采样频率。

一般来说,强度越高,监测结果越准确,频率越高,数据越及时。

2. 屏幕和操作界面: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屏幕应具备高分辨率和良好的视野角度,以确保医务人员可以清晰地看到患者的监测数据。

操作界面应简洁明了,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3. 功耗和电池寿命:医用电子监护仪应具备低功耗的特点,以便长时间使用而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同时,电池寿命也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监护仪能够连续工作的时间。

4. 连接和通讯方式:医用电子监护仪一般支持有线和无线连接方式。

有线连接通常采用USB或RS232接口,无线连接通常采用蓝牙或Wi-Fi等协议。

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

5. 安全性和稳定性:医用电子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安全和稳定的要求。

医用监护仪器培训资料

医用监护仪器培训资料
用热敏电阻置于肺动脉,测量注入右心房冷生理盐水 后血液温度的变化。
Q = 1.08 b0 CT Vi(Tb - Ti)
∫0∞ΔTb dt
b0 为单位换算系数; CT 为相关系数; Vi 和Ti为冷生理盐水的注入量和温度; Tb和ΔTb 为血液温度及其变化量,用具有热敏电阻的
医用监护仪器
5. 脉搏
脉搏包含血管内压、容积、位 移和管壁张力等多种物理量的 变化;
光电容积式脉搏测量: ➢ 由光源和光电变换器组成传感器; ➢ 光源用LED,光谱在600nm-700nm; ➢ 动脉搏动充血容积变化时,改变了透光率,由光电
变换器接收经组织透射和反射的光,转变为电信号; ➢ 放大器放大输出信号,可监视动脉血管容积变化。
光电变换器接受不同频率的光线,由于光电变换器的低通 特性,使不同频率的光线通过光电变换器有不同的灵敏度。
通过测量光电变换器的灵敏度,即可测定pO2 ,再根据氧
离曲线可测定SaO2 。 由于光电信号的脉动规律与心脏搏动的规律一致,所以根
据检出信号的周期可同时确定脉率,因而亦称该方法为脉 搏血氧饱和度测量。
4
6.心输出量——Fick法(以氧作为指示剂)
原理:肺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氧交换量与肺血流量成正比
测量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氧浓度间接测出肺血流量,进而测 出心输出量。
Fick法测量精度高,是心输出量测定的标准方法。 dV /dt
Q= Ca - Cv
Q为血流量(mL/min); Ca为动脉血氧浓度( mL/L),用动脉心导管测定 ; Cv为静脉血氧浓度( mL/L) ; dV/dt为单位时间氧消耗量( mL/min),用肺活量计测定。
2
从氧离曲线可以看出, 当(po2)高时, SaO2 变化不大,当(po2)低 时, SaO2变化较大。

医用监护仪概述、测量原理和意义

医用监护仪概述、测量原理和意义
检测原理基本相同, 监护仪的心电波形一般不能提供更细微的结构, 监护仪监护目的是长时间、实时地监测患者的心率情况。 两种仪器在测量电路中,放大器的通带宽度及时间常数都
不一样。
监护仪通频带:1-25Hz 时间常数:>=0.3s
24
第二节 常用生理参数测量原理
2、心率
什么是心率?
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健康的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范围为60~100次/
3
第一节 医用监护仪概述
2、监护仪的意义和作用
24小时连续测量和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 指标超标报警; 提供治疗依据。
4
第一节 医用监护仪概述
3、监护仪测量参数
心电、 呼吸(呼吸率)、 血压(有无创和有创两种)、 血氧饱和度、 脉率、 体温、 呼吸末二氧化碳、 呼吸力学、 麻醉气体、 心输出量、 脑电双频指数等(频率和功率,测定脑电镇静情况)
LA(左臂)黑色 R 红 C白
LL(左腿)红色
N黑
美标接法
L黄
F绿
欧标接法
22
第二节 常用生理参数测量原理
1、心电 B)影响ECG精确测量的因素 ⑴ 电极放置正确; ⑵ 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 ⑶ 导联选择正确; ⑷ 排除外部干扰。
23
第二节 常用生理参数测量原理
1、心电 心电监护与心电图机检测区别
排风口 网络接口
等电位接口
模拟输出接口
扬声器
保险丝
12
电源接口
第一节 医用监护仪概述
6、自动监护系统原理框图
工业电视摄像与放像
智能监护仪
执行机构
通讯接口
13
第一节 医用监护仪概述
6、医用监护系统组成(5部分) 传感器与电极; 多路模拟处理系统 计算机系统 信号的记录 报警、显示以及治疗部分(有的带遥测部分及摄 像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医用监护仪器
病人监护仪是一种用以测量和控制病人 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 如果出现超差可发出报警的装置和系统。 病人监护系统,它能进行昼夜连续监视, 迅速准确地掌握病人情况,以便医生及 时抢救,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 监护仪与临床诊断仪器不同,它必须 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量,检 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 作为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 并发症减到最少,最后达到缓解并消 除病情的目的。
(二)心律失常分析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一 冲动形成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 停搏
(二)异位心律 1 被动性异位心律
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 主动性异位心律 • 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 返性、室性);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 3、根据使用范围分类:有床边监 护仪、中央监护仪和离院监护仪三 种,它们又各有智能化和非智能化 之分。
自动监护系统的原理框图
• 该系统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工业电视摄 像与放像系统,用以监护病人的活动情况; 二是必要的抢救设备,它是整个系统的执 行机构,例如输液泵、呼吸机、除颤器、 起搏器和反搏器等;三是多种生理参数智 能监护仪。
监护仪的分类
• 1.监护仪器按结构可以分成以下 四类:便携式监护仪、一般监护仪、 遥测监护仪、Holter心电监测记录 仪。
• 2、依据病症分类:有冠心病自动监护 仪、危重病人自动监护仪、手术室自 动监护仪、手术后自动监护仪、分娩 自动监护仪、新生儿早产儿自动监护 仪、放射线治疗室自动监护仪、高压 氧仓自动监护仪等等。
二 冲动传导异常
1 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2 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 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 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3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分析
• (1)心动过速 R—R间期 <0.5S(120次/分)。 • (2)心动过缓 R—R间期>1.5S(40次/分)。 • (3)停搏和室颤 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没有QRS波,
常见的监护参数:
• 心电\心率和节律 • 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
动脉压 • 心输出量 • 体温 • 呼吸 • 血气
临床应用范围
• 目前广泛应用的自动监护系统有:手 术中自动监护系统、手术后自动监护 系统、外伤护理病房自动监护系统、 冠心病自动监护系统、分娩室自动监 护系统、危重病人自动监护系统、新 生儿和早产儿自动监护系统、高压氧 舱自动监护系统等。
• 几何学分析
– R-R间期直方图、三角指数
• 时域分析法特点:
– 计算简单、指标意义明确
频域分析法
• 可以把复杂的心率波动信号按照不同的频 段来描述其能量分布,将各种生理因素的 作用适量分离进行分析
主要的频域分析法
• Welch法和自回归(AR)模型 • 频域分析法主要计算参数:
– 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 ( HF ) 、 两 个 频 率 范 围 内 总 功 率 的 比 值 (LF/HF)、归一化的LF和HF
监视器
摄象机
遥测发射 机
遥测接收 机
键盘输入信号
传感器
多路模


拟处理

电极
Hale Waihona Puke 系统机显示 报警记录
抢救设备
第二节 临床常用的监护参数及测量 原理
一、心电图 • 导联:3个或6个,最多12个 • 电极:肢体电极3个或4个;监护肢体导联和
胸导联则至少5个
心电图机和心电监护的区别
仪器 通频带 类别
时间 常数
心电 0.05~80H ≥3.2S 图机 z
心电 1~25Hz 监护
≥0.3S
测量 目的
放大器性 能要求
心电的细 高 微结构 (短时间)
心率(长 低 时间)
(一)心率分析
心率: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瞬时心率:心电图两个相邻R-R间期的 倒数F=1/T(次/秒)=60/T(次/分钟) 平均心率:在一定计数时间内的R波的 个数
心率变异性常见分析方法
– 线性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时域分析法)、 谱分析和传递函数分析(频域分析法)
时域分析法
• 基于统计学方法和几何学方法 • 短时统计学分析指标
– 平均心率、平均R-R间期、极差、标准差 ( SDNN ) 、 相 邻 间 期 差 的 标 准 差 ( SDSD ) 、 相 邻 间 期 差 的 均 方 根 ( rMSSD ) 、 相 邻 间 期 差 大 于 50ms 的 个数(NN50)和NN50占总间期数的百 分比
一般这个时间 >1.6S。 • (4)漏搏 一个R—R间期大约是以前平均R—R间
期的2倍后并且没有出现一次早搏的就作为漏搏检 出,如果R—R间期大于平均的2倍但小于1.5S, 则作为房窦停止检出。
• (5)室性早搏(PVC) 检测标准复杂,一 般过早出现QRS波,QRS波较宽,T波对正常 搏动的T波方向为倒置以及没有P波,就确 定为PVC。P波、T波不可靠检出时,只能用 节律分析检出PVC。
F N(次 / 分) T
心率变异性分析
• 数据分析法建模 •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lity,HRV)
是指逐次心动周期之间的微小时间变异数。 HRV一般用R-R间期来描述,也可以用瞬 时心率来描述。
• HRV分析就是通过对心率微小涨落的变换 和处理以获取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等有关信息的信号分析过程,对于大多数 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 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频域分析法特点:
– 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心律失常分析
• 心律就是指心跳的节奏
• 心律失常定义:指心脏冲动的频率、 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 次序的异常。
窦性心律
•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 /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 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 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 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但是,当 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 传导等任一项发生异常时,就会发生心律 失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