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合集下载

19_江南地区的开发

19_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 19 课
史料1: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 或火耕而水耨(nòu) ……不待贾(买卖) 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西汉)
史料2: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年)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四、历史解释
五、家国情怀
(一)概念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二)目标 (1)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 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2)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 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 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 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了解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现状;3.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开发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1.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2.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3.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4.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5.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讲解(30分钟)1.分析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2.分析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现状;3.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4.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5.探讨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步:讨论(20分钟)让学生就江南地区的开发、环保等课题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步:展示(10分钟)每组报告本组讨论总结的结果,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图表等。

第五步:总结(10分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总结江南地区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2.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和成果。

五、教学难点1.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2.江南地区的环保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展示法。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讨论和展示);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板书设计教学目标讲解内容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成果和发展方向。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个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让学生综合理解头绪纷繁的历史过程。

3、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历史上存有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使用这种理解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水平。

4、通过对淝水之战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

5、通过关于江南开发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较多。

所以要先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课的内容能够分为两个部分:1.从3世纪中叶到6世纪后期三百多年历史的简要脉络。

2.各个时期内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

简要脉络大约由三个时期构成:1.西晋兴亡,讲述的主要事件是司马氏代魏和西晋的皇族纷争,连带简述了少数民族的内迁。

2.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在简略说明朝代的兴替之外,对十六国政权仅仅涉及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而着重讲述淝水之战。

3.南朝,突出了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淝水之战”的教学,应突出趣味性,尽可能使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能够充分利用地图协助学生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理解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掌握。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长远影响等问题。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②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南朝的更替:宋、齐、梁、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条件:
地理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政治因素:北乱南稳,很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
地区,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开发状况:
①兴修水利
②农业迅速发展: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应用先进耕作技术。
5、淝水之战:时间、地点、双方、经过、结果、影响
6、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成就)、重点区域、影响
学生回答
生自学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交流
质疑、
点拨
提升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266年司马炎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统一:280年
2、西晋的衰落:①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风气盛行;
二、淝水之战: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前秦的建立和发展:4世纪前后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3、淝水之战:
交战双方
总兵力
先锋部队兵力
前秦
80万
34万
东晋
18万
8万
经过:(用三个成语概括)
前:投鞭断流中:草木皆兵后:风声鹤唳
4、淝水之战的影响:①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释“开发”的意思,引入课题)
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汉朝时的江南的经济发展又是怎样呢?
二、出示预习题生阅读全文
1、弄清西晋的建立、统一、衰落、灭亡的简要史实。
2、从东汉开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哪几个?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学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学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重点难点【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学法指导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众多政权分立对峙,朝代繁多,是容易搞混的历史内容。

图示法可以帮助同学明析政权并立阶段的朝代更迭与民族融合的历史。

尝试用图示法去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2.本课头绪很多,但着重掌握的重点问题要明确,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四、知识链接1.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2.何处是“江南:”“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

广义指长江以南。

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魏晋以来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

五、自主预习(自读课本,发现知识)(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______年______建立西晋,定都______,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4.淝水之战之后, ______年,大将______称帝,国号“______”,东晋结束,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称“______”。

5.江南地区的开:原因:①北方人口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关于江南地区丰富的历 史遗产的课程。本课件将带你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开发、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和交通,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
江南地处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地形起伏,水系发达,气候温暖湿润。这里有三大盆地:苏北盆地、 沪深盆地和江南盆地。
江南地区的城市和交通
江南地区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系统,同时也有华丽的城市群体。著名的运河 和港口是江南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地区的成就和贡献
江南地区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江南地区的影响也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它为世 界文明的发南地区就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夏、商、周时期,这 里是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江南经历了不断的变迁。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宋代是江南的经济繁荣时期。
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 业
江南地区以水稻种植闻名,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粮仓制度。此外,丝绸 和棉纺织业也在江南地区繁荣发展。瓷器制作和商业贸易也是江南的重要特 色。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江南地区开发教案【情境导入】:在画面《忆江南》的背景下播放歌曲《梦忆江南》,导入本课主题——《江南地区的开发》【自学导航大家来】东汉以来内迁的各族主要有: 。

称为“五胡内迁”。

江南地区开发在课本上找出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区域、影响,并做好标记。

【合作探究求共赢 】学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作标记。

1、动脑筋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 2、《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课堂练习来反馈】 <夯实基础>1、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 司马昭、司马炎B 司马炎、 司马睿C 司马懿、司马炎D 司马昭、 司马睿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性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 北魏 B 西晋 C 东晋 D 前秦3、淝水之战的双方是A 前秦和西晋B 东晋和宋C 前秦和东晋D 宋和前秦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出来江水绿如蓝”。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水稻用绿肥 ③牛耕粪肥得推广 ④小麦种植得推广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5、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A 曹操统一北方B 孙权在江南建国C 东晋定都在南方D 江南地区的开发 <能力提升>6、材料1江淮以南,地广人稀,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稔:丰收。

)则数郡忘。

覆衣天下。

(覆衣天下:这里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绵布帛可) ——《宋书》1)材料2中《宋书》描写的江南地区与材料1《史记》相比发生了什么(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一个子目讲述的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人口南迁原因,南迁方向,第二个子目讲述的是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经过、影响,第三个子目讲述的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课标要求: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2。

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3.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进一步树立和平意识、发展意识、生产技术的作用。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导入一、温故检查导入新课:温故检查:1.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2.三国中,哪个国家的实力最强大?哪国实力最弱小?据此推测哪个国家最有可能完成统一?(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学生各抒己见)历史的事实怎么样呢?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经济出现哪些新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入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一幅江南美景,一曲优美的《春江花月夜》,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掌握江南地区的经济、农业、文化等开发情况;3.分析江南地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情况;3.江南地区的农业开发情况;4.江南地区的文化开发情况;5.江南地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经济、农业、文化等开发情况;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1.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地调研;2.学时安排:本课共安排2学时。

第一学时讲授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经济开发情况;第二学时讲授江南地区的农业、文化开发情况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安排小组讨论和实地调研活动。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安排第一学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授经济开发情况(30分钟)教师讲授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情况,包括江南地区的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发展情况。

带领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经济腾飞的原因,并展示相关数据和案例。

3. 讨论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和困难? -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当地人民生活有何影响?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带领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学时:1. 讲授农业、文化开发情况(30分钟)教师讲授江南地区的农业和文化开发情况。

带领学生了解江南地区丰富的水产资源以及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实地调研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江南地区的县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当地的农业和文化开发情况。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个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水平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理解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水平有所提升,使学生初步理解我国历史上存有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使用这种理解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水平。

思想方面: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西晋兴亡以及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前秦与淝水之战及其失败原因和教训,江南地区开发等。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长远影响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

【讲授新课】(时长:45分钟)导入新课:(时长:3分钟)借用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提问)典故的由来以及含义?学生回答出准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司马昭何许人也?借而引入曹魏,然后由教师进一步引导,三国鼎立的是哪三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众所周知,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统一大业,那么历史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继三国鼎立之后的历史发展情况。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时长:15分钟)1、司马氏代魏与三国局面的结束司马懿(yì)字仲达,今河南温县人。

生于179年,卒于251年。

曹操当政时开始为官。

曹丕当政以后,深得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官至尚书右仆射(yè)、抚军大将军。

曹丕死后,司马懿受诏辅佐魏明帝曹叡(ruì)。

【学案】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1、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3、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曹丕死后,大臣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最先灭掉了国。

266年,他的孙子建立晋朝,定都,史称西晋。

年,西晋灭掉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但是此后发生的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17年,重建晋朝,定都,史称东晋。

2、4世纪后期,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王是他任用汉族人为相。

383年,在东晋大败前秦。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称为。

3、思考:六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发展的表现主要有哪些?4、思考:“动脑筋”一、二、三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师讲解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内迁民族等情况及带来的影响;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淝水之战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三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1、小组代表说一说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都有哪些?发展的表现又有哪些?老师归纳总结。

2、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三。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1、西晋完成南北统一的时间是()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17年2、以下有关淝水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发生在公元3世纪C.苻坚南征受到上下支持D.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之间3、下列的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4、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二、简答题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分裂战乱状态,许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江南地区的开发(带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江南地区的开发(带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19)——江南地区的开发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答案 D2、今浙江的乌镇(下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A.以种植水稻为主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D.以种植棉花为主答案 A3、《史记•货殖列传》曾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逐渐得以改观A.西汉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北宋答案 B4、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祁县大户田家因为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曾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答案 C5、右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答案 A6、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成就辉煌。

(1)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此战役是。

(2) 1898年,安徽巡抚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3) 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合肥成立。

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答案(1)淝水之战(2)邓华熙(3)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7、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B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案例《黄河流域乱如麻赵钱孙李要搬家》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案例《黄河流域乱如麻赵钱孙李要搬家》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案例《黄河流域乱如麻赵钱孙李要搬家》活动目的:1.学问方面: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开展的也许脉络,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自然缘由和社会缘由及其深远影响等问题。

2.实力方面: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缘由,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开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方面:①学生在编演历史剧过程中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缘由,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热忱,通过历史事实获得和平安定、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才能开展经济的情感相识。

②大家共演一台戏,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活动打算及活动步骤: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搞清晰教学目标,学生分组〔主持人、剧本创作组、表演组、无规定任务组〕。

根本的活动形式:小组询问、个别辅导、方案沟通。

同学们依据自己小组确定的主题,起先有选择地阅读资料,积累资料,进展思索和创作。

老师的辅导活动: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分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供应解决问题所需的背景资料,协助学生修订方案。

留意检查剧本和讲解词撰写过程中的标准,关于“傻瓜皇帝”和“淝水之战”的剧情处理,应当突出学问性和趣味性。

参考网站:历史天地上下五千年中国文艺活动过程:同学们,今日这节活动课的主题是“黄河流域乱如麻、赵钱孙李要搬家”。

a:东晋十六国时期有个赵钱孙李,他诞生在一个世世代代在黄河边务农的家庭,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的家世:赵钱孙李的家世太祖父,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是在官渡之战夜袭乌巢中立下战功,后在赤壁之战中幸运逃命,返回家乡务农。

他为人精明,擅长持家,精通农活,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声望的殷实人家。

曾祖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抓去当兵,不知所终。

祖父,在与新迁人本地的氏族人的冲突中被杀,赵钱孙李家道中落,日益穷困。

父亲,被前秦王苻坚毅征入伍去攻打东晋,淝水之战后不知下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 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16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 都城在洛阳,史称东晋。383年, 鲜卑族建立的前秦与东晋发生了 官渡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 前秦。
317年 建康 氐族 淝水之战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 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 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 能得到开发?
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 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 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 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 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 比较安定。
农业发展
施肥图
吴·青瓷楼阁飞鸟坛罐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 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 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十六国
(前秦)
魏 蜀 西晋 淝水之战
吴 统八五 治王胡 腐之内 败乱迁
东晋
北朝 南朝我掌握了……ຫໍສະໝຸດ 我懂得了……西晋 武帝司马炎
淝水之战
南朝 四双复系罐
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今天,我们身边有没有人口流 动现象?这些人口流动对经济发 展有什么作用?
西晋灭亡
西晋的短暂统一, 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教训?
317年, 司马睿 建立东 晋,都 城在建 康。
氐族
苻坚重 用汉人 王猛, 统一了 黄河流 域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
2.“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 哪一国实力最弱?
3.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266年,司马炎 篡夺了皇位, 建立了西晋, 定都洛阳。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 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
266年~316年
统治腐朽皇帝弱智 八王之乱 五胡内迁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秦朝疆域 咸阳
西汉疆域 长安
洛阳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 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国号 都城 建立者 建立年代 魏 洛阳 曹丕 220年 蜀(汉) 成都 刘备 221年 吴 建业 孙权 222年
三 国 鼎 立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 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 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 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 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两晋、南朝简表
东晋
南 朝
司马炎 266年—316年 洛阳
司马睿 317年—420年
刘裕 420年
建康
情景剧场
看图学史:北方人民南迁的同时, 会给南方带去什么?
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 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 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 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 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 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 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