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5-01-21 09:37 来源:赛迪智库作者:陈永广吕萍

近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时期推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适应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进一步加强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但是由于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国家众多,合作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前景广阔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主要有泉州港、广州港、宁波港等城市。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但继承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的传统,而且在格局与规模方面又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2012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4001亿美元,是2002年的7.3倍,年均增长22%。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和东盟贸易额为1052.20亿美元,同比增长4.9%。中国-东盟双向投资10年来新增额超过700亿美元,累计达1007亿美元。中国在东盟设立的直接投资企业近3000家,为当地解决就业人口近十多万。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共同打造“钻石十年”,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如新加坡资本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马来西亚石化、电子电器等产业发展迅速;菲律宾金属矿产的开采和冶炼等劳动密集型有一定的优势;印尼拥有有丰富的木材、石油、天然气资源;印度软件服务业在全球竞争优势明显。中国的机电、纺织、化工等商品大量出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巨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将加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连互通,还进一步推动我国与南亚、西亚以及北非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缺乏统一的合作对话交流机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得到了广大东盟国家和印度、斯里兰卡、沙特等国家的积极响应,但是由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各国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差异,政府层面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在区域层面来说,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苏等省市都有加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意愿,但是缺乏协调组织。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对话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对话交流机制,各国之间也缺乏政策协调,导致沿线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产业规划不能有效衔接,盲目竞争不利于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是产业合作基础薄弱。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大部分商品实现了进出口零关税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还仅仅是一种依托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被动合作。如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合作就根据跨国企业的生产需要而进行了产业对接,极易受到全球市场的波动。而纺织、钢铁、装备制造、海洋产业等合作基础相对薄弱,部分产业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随着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低成本制造业已经加速向东盟国家转移,需要有效发挥中国与东盟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特色。

三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明显滞后。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海上互联互通和沿线港口城市的对接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加强了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铁路、港口、通信设施等领域进展顺利,但是交通枢纽建设还比较缓慢,与东盟国家的众多港口尚未构建起高效的合作网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如何加强

沿线国家物流信息的共享,推动智慧港口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四是区域合作竞争压力加大。随着世界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各国间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各国对区域性目标市场的争夺将日益激烈。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美日欧等国家试图通过区域自由贸易谈判确立亚太地区贸易新规则。东盟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成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拉拢的对象,由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就涉及到多个东盟国家。如果中国被排除在新的贸易规则之外,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不利于区域合作的持续开展。

随着我国进入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加强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沿线国家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一)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话协调机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根据各国发展战略的需求,加强政府间的对话沟通与协调。一方面,需要构建中国与东盟、南亚国家的对话合作机制,加强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发展动向和最新产业政策的对话与交流,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促进环南海地区产业合理分工与布局。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我国沿海不同省份的沟通协调,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等省区需要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所侧重的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如广西需要依托北部湾地区加快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的合作,而广东则侧重于加强与中东和欧洲地区的经贸联系,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的市场空间。

(二)加快建设区域性自由贸易港区和合作园区

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加强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和中外合作园区建设,通过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对接和区域合作。一是要加快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政策创新,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沿海和沿边地区开展新的自由贸易区试点工作。二是加快综合保税区和通关口岸建设,开展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不同监管部门联合查验,降低收费,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带动云南、广西等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三是大力支持中国与东盟合作园区建设。加强泰中罗勇中国工业园、马中关丹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境外合作经济区建设,推动钢铁、有色、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企业在东盟国家建立更多境外工业园区。

(三)不断完善港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港口城市合作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沿线港口城市建设,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一是积极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合作会议,推动港口城市开展对话交流,推动加强海关、检验检疫机构的协调配合,有效地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二是加强对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区域性的国家航运中心,加快推动“智慧港”建设,三是推动对沿线国家港口设施的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周边国家港口城市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周边国家港口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深入合作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需要继续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推动特色产业的深入合作。一是加强海洋经济的合作力度,围绕海洋科技研发、海洋人才培养、海洋产业发展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二是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先进制造领域的合作,推动海洋装备、航空装备、工程装备产业的共同发展,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我国重大成套设备的出口,三是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协作。针对目前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加快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积极推动成立中国-东盟纺织品产业合作委员会等类似机构,促进双边行业对接和产业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