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实践论读书报告
读实践论的心得(精选5篇)
读实践论的心得(精选5篇)读实践论的心得篇1在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积极努力的实践.实践论是一篇讨论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文章,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懂得哲学,才能深刻理解事物,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才能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不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论引导着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深远意义.我们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是我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一些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去实践,错过了验证一些事情的机会.在认识的过程中,他们就错失了第一步,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还有一些人凭着自己的经验,以为自己已经可以了,不用再去实践,可是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又会是另一种光景.人们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想要得到滋生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成长.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需要提高的认识和能力有很多,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想现在的我们,都会找一些兼职做,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有些事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知道。
又了经历,也让我们了解了这个社会的现实,也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
《实践论》读书报告3000字大学生
实践论读书报告简介《实践论》是由中国当代哲学家、教授胡适所写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于1931年首次出版,是胡适在其哲学思考和人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撰写的。
本书是一部理论实践的论著,涉及哲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容概述《实践论》全书共有16篇文章,诠释了胡适的实践哲学观点。
他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本书探讨了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形式、实践的目的以及实践的意义。
实践的含义胡适定义实践为人们在具体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造外界并实现自身价值。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
实践的形式实践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
物质实践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经济活动中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和创造;精神实践则是指人们在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中对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追求和创造。
实践的形式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它们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实践的目的胡适强调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他认为,人们通过实践不断改造自然和社会,提高生活水平,进而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自由发展。
实践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美好的世界。
实践的意义实践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个体而言,实践是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途径。
通过实践,个体可以不断发展、成长和完善自我。
对于社会而言,实践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只有通过实践,社会才能不断创新、改进并不断提高生产力。
读后感受阅读《实践论》让我对人类实践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手段,它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胡适的观点启发我深入思考,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追求自身的价值。
同时,实践也需要追求真理、品德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解放。
总结《实践论》是胡适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探索实践的含义和意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实践论读书报告(共9篇)
实践论读书报告(共9篇)班级:应用心理111姓名:许倩学号:11121117初读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在高中时期,因为当时课程的需要,但是也是大致地涉略,此次精读这本《实践论》,让我受益匪浅。
《实践论》发表于1937年7月,据我们所知的情况,1931年至1934年期间,共产党和红军在革命中遭受“左倾”思想的错误,1934年年中,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困境,中国共产党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察觉到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地则将会葬送中国革命的前途,《实践论》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批判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错误的产物,更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活的灵魂和哲学依据。
毛泽东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通读了《实践论》,感受到了该书的精妙之处,发现通篇都在讲述这个道理:“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认识的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第一、认识我们实际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发现问题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就应该再回到现场根据初步原因再推理后果,分析能够产生哪种结果,论证之前得出的原因。
如果不符合情况,就应该继续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后才能依据原因解决问题。
而如果只是得到一个原因就去解决问题,不去实践中论证,那可能得出错误的原因,根据错误的原因去解决问题,非但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
所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该根据《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从实践中不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
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才能不断提高人的工作能力。
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
为此,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既弄清情况,又理出头绪;把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可贵,从教训中学习往往使人更聪明;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既要有丰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质;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
实践论读书报告(共9篇)
实践论读书报告(共9篇)班级:应用心理111姓名:许倩学号:11121117初读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在高中时期,因为当时课程的需要,但是也是大致地涉略,此次精读这本《实践论》,让我受益匪浅。
《实践论》发表于1937年7月,据我们所知的情况,1931年至1934年期间,共产党和红军在革命中遭受“左倾”思想的错误,1934年年中,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困境,中国共产党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察觉到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地则将会葬送中国革命的前途,《实践论》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批判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错误的产物,更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活的灵魂和哲学依据。
毛泽东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通读了《实践论》,感受到了该书的精妙之处,发现通篇都在讲述这个道理:“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认识的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第一、认识我们实际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发现问题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就应该再回到现场根据初步原因再推理后果,分析能够产生哪种结果,论证之前得出的原因。
如果不符合情况,就应该继续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后才能依据原因解决问题。
而如果只是得到一个原因就去解决问题,不去实践中论证,那可能得出错误的原因,根据错误的原因去解决问题,非但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
所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该根据《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从实践中不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
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才能不断提高人的工作能力。
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
为此,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既弄清情况,又理出头绪;把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可贵,从教训中学习往往使人更聪明;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既要有丰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质;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
实践论读书报告1500字范文(5篇)
实践论读书报告1500字范文(5篇)实践论读书报告1500字篇1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
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
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实践要注意方法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
谈实践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
“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
“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
《实践论》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实践论》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毛泽东的《实践论》,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剖析得十分透彻,是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实践论》不仅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
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
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资料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
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好处。
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潜力抓住它。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们要用心提升自我,用心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关于正确、深刻的认识来源问题。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
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
许多事物,务必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关于真理的绝对与相对的问题。
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哲学问题。
“没有绝对真理”,这句话如果是正确的话,那这句话本身是否看作是绝对真理呢这似乎存在着不小的矛盾。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必须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3篇)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学习《实践论》这本经典著作,对我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下面就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实践论》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书中提到,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式。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行动,产生真正的价值。
因此,我从《实践论》中学到了为了提升自己,必须要不断地实践,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和理论空想。
其次,我感受到了实践的辩证性。
《实践论》中强调了辩证法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我们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善于抓住事物的矛盾,善于应对矛盾,才能有效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使我明白了实践中存在的矛盾是自然而然的,我们不能回避和消除矛盾,而是要通过摆脱矛盾的二元对立,寻求和谐与平衡。
另外,《实践论》让我深入思考了实践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指出,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创造人类幸福和自由。
这使我反思自己的实践是否能够实现价值。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实践是否有利于自己以及他人的成长和幸福,是否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发现自己的实践与价值目标不符,我会进行调整和改变。
我会更加重视实践价值的实现,不止于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人类整体的幸福与自由。
此外,《实践论》还启发我关注实践的社会性。
马克思将实践视为社会活动的核心,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他指出,个人的能动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的,人的意识和行动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这使我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和实践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个人的成功与否和社会环境和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息息相关。
实践论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
实践论读后感800字《实践论》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由毛泽东所撰写。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阅读《实践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实践是人们的认识的来源,并且后来离了实践而去认识或者离了实践而去确定认识的东西是没有的。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通过实践去认识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感知、观察、实验等方式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于问题的认识。
因此,实践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实践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入了解到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充分了解和了解问题的实质,以便采取正确有效的解决办法。
只有通过调查和研究实际情况,我们才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实践论》的观点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对待问题、分析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创新的角度看,《实践论》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毛泽东在书中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检验出一个观点或理论的正确与否。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而且,在实践中还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进而推动我们不断创新。
因此,《实践论》对于我们在创新中树立正确的态度、方法和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实践论》是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了解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思考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论_读书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7月撰写的一篇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之作。
该书深刻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实践论》的主要内容、现实意义和启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主要内容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论》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唯一途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这种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实践的。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增多,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发展自己的认识。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使认识逐步接近客观事物的本质。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
只有那些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认识,才是真正的真理。
4.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导致实践的失败。
三、现实意义1. 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实践论》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通过学习《实践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2. 推动哲学研究的发展《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之作,对于推动哲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实践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我国哲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实践论》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深入学习《实践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启示1.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论》启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本实践论是一篇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读完实践论后,我对实践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具体的体会和心得。
以下是我对实践论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在实践论中指出,实际上,一切重要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同时也为实践服务。
这表明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又是认识的检验。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不断地实践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其次,实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
实践论中提到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不断地纠正错误,并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再次,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马克思在实践论中提到,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改造。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最终实现目标。
此外,实践是创造力的源泉。
实践论中提到,实践是主体创造性工作的基础,实践是推动主体和客体互动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可以改造客观世界,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和贡献。
最后,实践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实践论中提到,实践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在实践中,人们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是主体性的。
实践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将理论指导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使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自身价值的实现。
这些都是我在读实践论后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实践论是一本重要的哲学著作,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并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实践,将理论付诸实际行动,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5篇(通用)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5篇(通用)实践论读后感 1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实践论》。
感觉真是半晕半懂,大约是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吧,在这里我就随便说说第一感想好了,请读者多多包涵。
《实践论》,顾名思义以实践为中心展开论述。
开篇先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然后又详细的从各方面分析“实践”这个词语。
全篇当中引用了许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打了一些比方使得论证更为具体。
这是主席的代表作之一,上网搜索便可知道这篇文章还有着很强的政治地位,在革命中起了引导思想的重要作用等等。
几十年过去它依旧被人们传送着,以科技的手段出现在我面前的电脑上供人研读,自然也是对它价值的无声肯定。
但是对于我来说,假若没有人告诉我它的价值,可以确定,我是根本看不出它有这么高的社会地位的,因为我很少接触这么专业的哲学,通俗的说,就是不懂行情,所以发现不了它的价值所在。
它是俞伯牙,可我却不是钟子期;它是千里良驹,可我却不是它的伯乐。
让人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啊。
人世间千千万万的人,又有多少只是生命的过客,匆匆的来,匆匆的去,何以匆匆,奈何匆匆。
实践论读后感不过,幸好,世界上还是有许多可以理解你的人的,要不然,又怎会有那么多人称颂这《实践论》呢?《实践论》也不会有如此高的地位了吧。
再回过头来,谈谈我对“实践”的看法吧。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想要知道某件事是否可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实践。
所以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辨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辨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就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然而面对不同的事,实践的方式和遇到的困难也不同。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深刻的思想和理论观点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实践论》,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对《实践论》的读后感。
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1.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通过感觉、思维、记忆等认识活动,不断地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和理解。
1.2 实践是认识的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实现对事物的深入理解。
1.3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促使人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认识的飞跃。
二、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1 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基础。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2 实践是社会创新的源泉。
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方法,推动社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3 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精神,激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三、实践是人类自我解放的途径3.1 实践是人类解放的手段。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现状,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自我解放。
3.2 实践是人类解放的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和束缚,从而寻求自我解放的途径。
3.3 实践是人类解放的动力。
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探索和实践实践,激发了人们对于自我解放的渴望和动力,推动人类朝着自由、平等、和谐的方向迈进。
四、实践是人类价值实现的途径4.1 实践是人类价值实现的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创新,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人类的价值。
4.2 实践是人类价值实现的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实现。
4.3 实践是人类价值实现的动力。
《实践论》读后感(共五篇)
《实践论》读后感(共五篇)第一篇:《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是毛主席一生当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不妨说这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因为这篇文章拯救了当时的中国。
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主席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毛主席凭借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刻的揭示了“知和行”的关系。
即我们应该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读完这篇文章,使我对辩证唯物主义有了一些了解,以前只知道有这个名词,却不知道它代表这什么。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一切有关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再者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这充分的表明了,认识对社会实践有着依赖性的关系。
刚开始读这篇文章感觉有点读不懂,因为感觉有些哲学的思想。
读着读着觉得这篇文章和自己走的越来越近,让我渐渐明白了知与行的道理。
认识来源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本(五篇)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本近期,我遵循学校的工作规划,深入研读了《实践论》,该文由____于一九三七年的某月撰写。
《实践论》主要围绕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内容、本质特征及重要价值,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____在文中详细探讨了以下四个关键议题:(1) 实践的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念。
(2) 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
(3) 对立于“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立场。
(4) 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的关系。
首要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改造,以及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实践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石。
作为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实践,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石。
其次,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出发,经过认识,再返回实践,不断循环上升。
____在《实践论》中提出,通过实践发现并验证真理,进而发展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确度。
“社会实践是检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____对此观点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精确的阐述:在实践中,如果预期结果达成,认识就被证实;若未达成,就会在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思想,直至成功。
这正是“吃一堑长一智”和“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谛。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应秉持这种实践精神,以实际行动获取知识,有效应对遇到的挑战。
《实践论》的深远影响跨越时空,对于当前及未来的各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认识到实践的关键性,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失败能提供宝贵的教训和经验,使我们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更接近成功。
我们应当深入研习《实践论》,领会其中的智慧,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期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实践论读后感15篇
实践论读后感15篇实践论读后感15篇实践论读后感(一):《实践论》一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937年7月的论文著作。
现收集于《毛泽东选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章。
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革命战争即将到来。
在中国共产党内,以往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人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
这两类人的错误思想,异常是教条主义思想,以往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
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异常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于1937年7月毛泽东写了《实践论》这篇文章。
毛泽东曾以这篇文章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演讲,目的在于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观点,教育披着马克思主义迷惑广大群众的同志,使他们理论联系到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来。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首先,文章阐明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实践在认识地位中的地位。
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艺术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人所参与的。
所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位,认为人的实践一点也离不开、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并且,”无论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动力,还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来看,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文《实践论》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著作之一,它深入探讨了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性。
通过对《实践论》的阅读和思考,我深受启发,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在《实践论》中,费尔巴哈首先提出了实践活动对于人的认识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世界,而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是在不断地改变中。
实践是人们与自然界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人们实现自己愿望和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通过实践,人不仅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通过改变实践来改变世界。
因此,实践是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根本途径。
费尔巴哈进一步指出,实践不仅是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手段,而且是认识和改变自己的手段。
在实践过程中,人不仅能够认识到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实践,人可以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从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实践活动使人能够获得自信和满足感,进而推动人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实践对于人的认识和改变自己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费尔巴哈还提出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实践活动的特点。
他指出,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经济实践、政治实践和思想实践等。
每一种实践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的。
生产实践是人们通过劳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满足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实践是人们为了获取物质财富和满足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政治实践是人们为了争取权力和保护权益而进行的活动;思想实践是人们通过思考和思索来认识世界和改变自己的活动。
这些实践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完整体系。
实践活动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可发展性。
实践活动的多样性表现在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和实践内容的多样性。
不同的实践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而实践内容的多样性则反映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多样性。
实践活动的可发展性表现在实践的目标和手段的可变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实践目标和手段会发生改变,从而推动实践活动的发展和进步。
(精选)实践论读书报告
实践论读后感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对毛泽东的《实践论》的阅读,了解了毛泽东思想中对于真理与实践的一些探讨,在这里也讲一讲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一点想法。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运用了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党内严重错误的教条主义。
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名为《实践论》。
在这个过程当中,毛泽东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社会实践有阶级深刻的影响。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主要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实践论》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
它批判了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指只注重过去的经验提炼出来的东西。
只要跟经验不符合,就认为是不正确的。
教条主义指只注重理论的东西,任何事情在理论的框架内不能得到答案,就被认为是不正确的。
忽略了理论是人的思维产生的。
人的思维并不是万能的,而人的经验和思维一样,总有盲区存在。
唯一证明事物的方法就是:让事实说话,即,付诸实践。
然后,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也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出真知这个真知不会落后,因为它一次次地被人从实践中证明。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模版(三篇)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模版在对事件的分析中,我们需要推理其可能的后果,以此来验证初步的原因。
如果这个原因与实际情况不符,我们就需要继续深入分析,直至找出真正的原因。
只有确定了正确的原因,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果仅仅基于未经证实的原因采取行动,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进而引发新的问题。
因此,遵循《实践论》中阐述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我们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的认知是否正确。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持续提升思维敏锐度,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实践论》,我们能深刻理解认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并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以加深理解。
我们应该将这种理解内化为习惯,以此驱动自我不断进步和提升。
在《实践论》中,____阐述了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具体社会实践,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深刻关联。
这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这将对我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____强调,要直接认识事物,必须投身于改变现实的实践中,通过实际参与,才能触及事物的现象,通过实践斗争,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尽管我们可能不具备直接改变现实的能力,但我们确实需要辨别事物的本质,理解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据此采取适当的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关于人或事物的评价,但很少有人去验证这些观点。
例如,我们选择朋友时,不应仅依赖他人的评价,而应通过亲自交往来形成自己的判断。
错误的认知可能导致我们与不适合的人建立关系,从而影响生活的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取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理论的认知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能发挥其指导价值。
____指出,如果拥有正确的理论却不付诸实践,那么这种理论就失去了意义。
以科学____为例,虽然其理论起源于西方,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并未得到实际应用。
而在我们的国家,科学____是指导社会建设的核心思想,我们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使其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践论小组共读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重要哲学思想,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深入学习和理解实践论,我们小组共同阅读了《实践论》全文,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我们的共读报告。
二、实践论的基本内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2. 认识的辩证过程实践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包括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检验三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实践检验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 真理的客观性实践论强调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4. 真理的发展规律实践论认为,真理的发展规律是辩证的,真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超越的过程。
三、实践论的现实意义1. 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 指导我国哲学研究实践论对于我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我国哲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实践论,以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推动我国哲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3. 指导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对于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实践,把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四、小组讨论成果1. 深入理解实践论的基本内容通过共同阅读《实践论》,我们小组对实践论的基本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论读后感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对毛泽东的《实践论》的阅读,了解了毛泽东思想中对于真理与实践的一些探讨,在这里也讲一讲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一点想法。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运用了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党内严重错误的教条主义。
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名为《实践论》。
在这个过程当中,毛泽东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社会实践有阶级深刻的影响。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主要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实践论》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
它批判了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指只注重过去的经验提炼出来的东西。
只要跟经验不符合,就认为是不正确的。
教条主义指只注重理论的东西,任何事情在理论的框架内不能得到答案,就被认为是不正确的。
忽略了理论是人的思维产生的。
人的思维并不是万能的,而人的经验和思维一样,总有盲区存在。
唯一证明事物的方法就是:让事实说话,即,付诸实践。
然后,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也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出真知这个真知不会落后,因为它一次次地被人从实践中证明。
但是在这里我们也要意识到,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并不是一切。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这是不自觉完成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
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
而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正如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
讲了这么多还是在讲理论的感想,确实是没有结合实际来论证这个所谓的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好吧,接下来就举一个例子。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实践论》还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正如在过去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中,我们学大多数知识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
即使我们当时记得很牢,考试时可以做出绝大部分甚至所有的题目,但是如果没有
亲自接触和体会,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技能,因为我们没有和所学的内容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
所以就像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样,其实回想高考前所学的知识,大多已经忘却。
所以实践是重要的,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掌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也要求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有个统一,因为不同的时期和地点会要求我们进行不同的实践,也就是说,实践的做事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地点,需要进行不同的实践。
这就是我们所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其实机会从来就不是少,只是我们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没有在不同状况下进行不同实践的能力。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们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创造成功。
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对于这句话,毛泽东同志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说明认识是错误的,改正之,然后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成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改进,再实践……在人们实际的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发现问题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就应该再回到现场根据初步原因再推理后果,分析能够产生哪种结果,论证之前得出的原因。
如果不符合情况,就应该继续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后才能依据原因解决问题。
知行统一,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事物,在实践中检验认识,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发展新的认识,识认与实践不断地这样循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又有多少人愿意真正的踏踏实实地从理论的每个细节入手去实践中体验一番呢?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