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生物学软体动物门PPT课件
![动物生物学软体动物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3fbb53aeaad1f347933faf.png)
,有的位于体内,有的缺。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特点。 成份:95% CaCO3+贝壳素 结构: 角质层(最外):仅有贝壳素构成,透明,薄,具色泽.由外套膜缘生壳突起分泌
形成的,起着保护外壳作用. 壳层(中间层):由角拄状的方解石构成,由外套膜缘背面表皮细胞分泌而
成的 珍珠层(底层):由叶状的霰石构成,这一层由外套膜的整个外表皮细胞分
13
4、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呼吸 鳃的发生:外套腔内的上皮伸展。 鳃的形态: 楯鳃:塞轴两边均生有鳃丝 栉鳃:鳃轴一侧生有鳃丝 瓣鳃:鳃成瓣状 丝鳃:鳃延长成丝状。
5、真体腔退化,真体腔和假体腔同时存在。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在 围心腔,生殖,排泄器官的内腔. 而体内广阔的体腔是假体腔。
有的壳完全消失,如海牛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历时10年的全球“海洋生物 普查”项目2010年10月4日发布了最终报告,这是科学家首次 对海洋生物“查户口”
这种蜗牛发现于日本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外壳覆盖一排排 细细的毛发,是迄今发现的此类蜗牛种类中唯一的一个。这个 尚未命名的海洋蜗牛是“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多个新物种之 一。
泌形成.富光泽,不断加厚.
珍珠是如何形成的?
Pearl formation
Shell
Developing pearl Epithelium
Irritant lodged between shell and mantle Layers of nacre secreted around foreign material
喜马拉雅山到水深1万米大洋海沟。 海产:5.8万;淡水产:1.4万;陆生:3.5万 5.与人生关系密切,含大量经济种类,18世纪初就发展为独立学科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Latin = soft) 贝类学 Malacology(希腊语,软),Conchology (拉丁语,贝壳) 国际贝类学会1962年成立,每3年一次会议; 中国贝类学会1978年成立,有大批科学家从事研究
形成的,起着保护外壳作用. 壳层(中间层):由角拄状的方解石构成,由外套膜缘背面表皮细胞分泌而
成的 珍珠层(底层):由叶状的霰石构成,这一层由外套膜的整个外表皮细胞分
13
4、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呼吸 鳃的发生:外套腔内的上皮伸展。 鳃的形态: 楯鳃:塞轴两边均生有鳃丝 栉鳃:鳃轴一侧生有鳃丝 瓣鳃:鳃成瓣状 丝鳃:鳃延长成丝状。
5、真体腔退化,真体腔和假体腔同时存在。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在 围心腔,生殖,排泄器官的内腔. 而体内广阔的体腔是假体腔。
有的壳完全消失,如海牛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历时10年的全球“海洋生物 普查”项目2010年10月4日发布了最终报告,这是科学家首次 对海洋生物“查户口”
这种蜗牛发现于日本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外壳覆盖一排排 细细的毛发,是迄今发现的此类蜗牛种类中唯一的一个。这个 尚未命名的海洋蜗牛是“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多个新物种之 一。
泌形成.富光泽,不断加厚.
珍珠是如何形成的?
Pearl formation
Shell
Developing pearl Epithelium
Irritant lodged between shell and mantle Layers of nacre secreted around foreign material
喜马拉雅山到水深1万米大洋海沟。 海产:5.8万;淡水产:1.4万;陆生:3.5万 5.与人生关系密切,含大量经济种类,18世纪初就发展为独立学科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Latin = soft) 贝类学 Malacology(希腊语,软),Conchology (拉丁语,贝壳) 国际贝类学会1962年成立,每3年一次会议; 中国贝类学会1978年成立,有大批科学家从事研究
第四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课件-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课件-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79d82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4.png)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有口无肛门
C 2.下列动物的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的是( )
A.涡虫
B.血吸虫 C.珊瑚虫 D.华枝睾吸虫
D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C.有口无肛门
B.体表有刺细胞 D.以上都正确
4.“米猪肉”是指( D )
A.含米粒的猪肉
,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 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 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触 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 多瓣片,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桃花水母
(一)腔肠动物 海葵
珊瑚和珊瑚虫
珊瑚虫的分泌物能形成石灰质 _骨__骼____,其死亡虫体的骨骼积 累形成美丽的__珊__瑚__
(二)扁形动物
(4)损坏港湾建筑及交通运输设施
(5)危害农作物和贝类,如蛞蝓
(五)环节动物
大家认真观察,你能请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 由许多相似的_体__节__组成,没有__附__肢__
水蛭 蚂蟥 肌肉
蚯蚓 地龙 肌肉、刚毛
沙蚕 肌肉、疣足
(五)环节动物
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白天在土中穴居,
夜间爬出地面,以泥土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等作为食物。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生活在__水__中__; ②身体由两层_细__胞__及其 围成的一个_消__化__腔__组成; ③身体__辐__射___对称; ④有口无__肛__门__。 ⑤有4.其他腔肠动物
水母,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动物
海蜇: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动物海。蜇体形程半球状,上面呈伞状
(四)软体动物
钉
完整无脊椎动物ppt课件
![完整无脊椎动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c2b2dc79563c1ec4da714a.png)
精选ppt
19
蜈蚣:有毒腺,每个体 节有一对步行足。
多足类
马陆
身体分成头部和 躯干部。头部有 一对触角,躯干 部由许多相似的 体节组成。
精选ppt
20
精选ppt
21
头胸
两对翅
触角
腹
复眼
三对足
昆虫类:昆虫类的成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一
般来说,有三对足,两对翅。
昆虫类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蜻蜓、蝴蝶、苍蝇、 蚊子、家蚕、蝗虫、瓢虫精、选pp菜t 粉蝶都属于昆虫类。 22
代表:蚯蚓、水蛭、沙蚕等
精选ppt
12
水蛭
沙蚕
精选ppt
13
河蚌
蜗牛
鲍鱼
牡蛎
毛蚶
花蛤
特点:身体柔软,大多有石灰质外壳
代表:蜗牛、河蚌、乌贼精、选p螺pt 类、贝类
14
海螵蛸
乌贼(墨鱼):头足类动物,能游动,有石灰质的内壳(海
螵蛸)Βιβλιοθήκη 精选ppt15章鱼
鱿鱼
鹦鹉螺
精选ppt
16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 是世界最大的家族,约占动物界种类五分之四以上。 本门动物最大的特点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外部表现不 同程度的分节,所有成对的附肢也分节,常见的有甲壳类、 蛛形类、多足类和昆虫类,除甲壳类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水中外,其他节肢动物多数生活在陆地上。
扁形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多为寄生 动物 (如涡虫例外) 线形 身体细长呈线性,不分节,绝大多数为 动物 寄生
环节 身体圆柱形,有许多一样的体节,消化 动物 道和神经系统横穿所有体节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大多有一个石灰质的外壳
无脊椎动物ppt课件
![无脊椎动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2afc8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0.png)
学习目标
1、识别常见无脊椎动物,并能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2、能辨别条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并能描述两者的区别 3、能说出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新课导入
【想一想,议一议】 右图中这两种动物的俗名中都有“鱼”,
为什么说它们不是鱼呢?
这两种动物身上都没有脊柱也没有上下颌 及鳍,故不是鱼。 它们的身体柔软,属于软 体动物。 鲍鱼的足长在腹部,属于腹足纲; 鱿鱼的足长在头部,都属于头足纲。
体长:约1~1.5cm
学习活动 四、扁形动物
3、代表动物:涡虫
眼点
背面 腹面
口 咽 肠
涡虫结构
学习活动 五、线虫动物
1、结构特点 通常两端尖细,不分节,呈长圆柱形,并且它具有原体腔,消化道是直的,前面部分 为口,后面部分为肛门,还有个特点就是雌雄异体。 2、代表动物:蛔虫、蛲虫等。
学习活动 五、线虫动物
问题二:如何判断某种动物是线虫动物还是环节动物?
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不分节,如蛔虫。 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身体分节是环节动物最显著的特点。
学习活动 九、分析·讨论——从进化和适应的角度看无脊椎动物
问题三:昆虫的外骨骼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蜕皮
昆虫的外骨骼是由几丁质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物质,它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相 当于昆虫身上的盔甲和骨架;外骨骼不仅可以防止昆虫受到外界物理和化学的伤害,还 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和过多的吸收,维持昆虫体内的平衡。
3、代表动物:蛔虫
蛔虫的外形: 身体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细长,约15~35厘米;成体略带粉红 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
蛔虫的结构: 具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还能分泌消 化酶的抑制剂,防止自身被寄主消化
1、识别常见无脊椎动物,并能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2、能辨别条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并能描述两者的区别 3、能说出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新课导入
【想一想,议一议】 右图中这两种动物的俗名中都有“鱼”,
为什么说它们不是鱼呢?
这两种动物身上都没有脊柱也没有上下颌 及鳍,故不是鱼。 它们的身体柔软,属于软 体动物。 鲍鱼的足长在腹部,属于腹足纲; 鱿鱼的足长在头部,都属于头足纲。
体长:约1~1.5cm
学习活动 四、扁形动物
3、代表动物:涡虫
眼点
背面 腹面
口 咽 肠
涡虫结构
学习活动 五、线虫动物
1、结构特点 通常两端尖细,不分节,呈长圆柱形,并且它具有原体腔,消化道是直的,前面部分 为口,后面部分为肛门,还有个特点就是雌雄异体。 2、代表动物:蛔虫、蛲虫等。
学习活动 五、线虫动物
问题二:如何判断某种动物是线虫动物还是环节动物?
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不分节,如蛔虫。 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身体分节是环节动物最显著的特点。
学习活动 九、分析·讨论——从进化和适应的角度看无脊椎动物
问题三:昆虫的外骨骼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蜕皮
昆虫的外骨骼是由几丁质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物质,它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相 当于昆虫身上的盔甲和骨架;外骨骼不仅可以防止昆虫受到外界物理和化学的伤害,还 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和过多的吸收,维持昆虫体内的平衡。
3、代表动物:蛔虫
蛔虫的外形: 身体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细长,约15~35厘米;成体略带粉红 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
蛔虫的结构: 具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还能分泌消 化酶的抑制剂,防止自身被寄主消化
《无脊椎动物》课件
![《无脊椎动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84c0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5.png)
工业原料
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蜘蛛丝、昆虫 蜡等可作为工业原料,用于制造 纺织品、化妆品等。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分解者
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是生态系 统中的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分解为 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土壤。
食物链重要环节
许多无脊椎动物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来 源,处于食物链的重要位置,对维持 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其他无脊椎动物门类
其他无脊椎动物门类包括线形动 物门、刺胞动物门、扁形动物门
等。
这些门类的动物在形态和生态习 性上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都没
有脊柱。
无脊椎动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从海洋到陆地都有分布,且在生
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HAPTER
03
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陆生无脊椎动物
主要栖息在土壤、岩石、水域和 植物上,如蚯蚓、蜗牛、蜘蛛等
详细描述
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 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它们没有脊柱,因此不依赖于骨 骼来支撑身体,而是通过肌肉和软组织的收缩来移动。
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总结词
无脊椎动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和生态适应性,从极端的深海到高山、沙漠等极 端环境都有分布。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研究
物种起源与演化
研究无脊椎动物的物种起源、演化历程和生 物地理学,揭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进化适应机制
探讨无脊椎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适 应性特征和机制,如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 面的适应性变化。
THANKS
感谢观看
软体动物门动物包括各种贝类 、蜗牛、章鱼等。
软体动物门的动物通常生活在 水中,如海洋、湖泊和河流中 ,但也有一些种类生活在陆地
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蜘蛛丝、昆虫 蜡等可作为工业原料,用于制造 纺织品、化妆品等。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分解者
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是生态系 统中的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分解为 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土壤。
食物链重要环节
许多无脊椎动物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来 源,处于食物链的重要位置,对维持 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其他无脊椎动物门类
其他无脊椎动物门类包括线形动 物门、刺胞动物门、扁形动物门
等。
这些门类的动物在形态和生态习 性上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都没
有脊柱。
无脊椎动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从海洋到陆地都有分布,且在生
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HAPTER
03
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陆生无脊椎动物
主要栖息在土壤、岩石、水域和 植物上,如蚯蚓、蜗牛、蜘蛛等
详细描述
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 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它们没有脊柱,因此不依赖于骨 骼来支撑身体,而是通过肌肉和软组织的收缩来移动。
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总结词
无脊椎动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和生态适应性,从极端的深海到高山、沙漠等极 端环境都有分布。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研究
物种起源与演化
研究无脊椎动物的物种起源、演化历程和生 物地理学,揭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进化适应机制
探讨无脊椎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适 应性特征和机制,如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 面的适应性变化。
THANKS
感谢观看
软体动物门动物包括各种贝类 、蜗牛、章鱼等。
软体动物门的动物通常生活在 水中,如海洋、湖泊和河流中 ,但也有一些种类生活在陆地
软体动物门PPT课件
![软体动物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a64a3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f.png)
牡蛎体内白色液体和内脏提取物有抗菌 和抗病毒作用, 体外抑制链球菌生长,可显 著抑制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感病毒A;
自牡蛎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抑制血小板 聚集功能的含锌肽;
牡蛎的消化腺中有一种类似胰岛素活性 肽, 具有降血糖作用。
3.真瓣鳃目 1.珍珠蚌科: 2.蚌科: 3.帘蛤科: 4.竹蛏科:
珍珠蚌科、蚌科 背角无齿蚌(河蚌):
人工培育无核珍珠,则是对外套膜施术 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 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无核珍珠。
能够产生珍珠的蚌类和珠母贝
淡水珍珠
海 水 珍 珠
背角无齿蚌 (河蚌)
天然海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 分显著比淡水丰富,而且比淡水被污染的程 度低。因此,海水珍珠在对人体的药用方面 要优于淡水珍珠。但是资源稀少,加上采珠 是一件非常艰难危险的工作,所以目前市面 上销售基本都是养殖珍珠。
1)蛤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临床用于治疗咽炎、哮喘、胃及十二指
肠溃疡等。
2)蛤肉:文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 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食用文蛤,有润五脏、 止消渴,健脾胃,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 《本草纲目》上说,它能治"疮、疖肿毒, 消积块,解酒毒"等病。
此外,文蛤的组织提取 液对腹水型和实体型肝癌有 较高抑制率。
含丰富的钙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铁、 维生素A、B1、B2等成分。清热滋阴,养肝,明目, 解毒,食用可治疗肝肾阴虚,腰酸膝软,头晕目 眩,耳鸣等症。药理研究表明蚌肉具有抗肿瘤、 提高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清炖蚌肉: 滋养肝肾,清热止渴。
蚌肉明目汤: 蚌肉60克,夏枯草15克,决明子15克。 加水煎汤服。 肝阴不足,目昏眼干。 忌:蚌肉性寒,脾胃虚寒, 腹泻便溏者忌食。
软体动物门PPT课件
![软体动物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e35c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c.png)
06
软体动物门的应用价值
食用与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软体动物门的许多物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如贝类和螺类,是人们日常饮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人体 健康。
药用价值
一些软体动物,如珍珠贝和鲍鱼,其肉和壳具有药用价值。珍珠贝的壳可以用 于制作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功效。鲍鱼的肉则被认为具有滋阴补 肾、平肝明目等作用。
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大多数软体动物通过有性繁殖来 产生后代,雌雄同体的个体可以 自交,雌雄异体的个体需要交配 。
无性繁殖
一些软体动物也可以通过无性繁 殖来产生后代,如某些贝类和头 足类动物可以通过分裂或出芽来 繁殖。
05
软体动物门的生态意义与保护
生态意义
1 2 3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体动物门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消化方式
软体动物门的消化方式主要是通过酶进行分解消化,有些种类还可以通 过共生微生物进行协助消化。
03
消化腺
有些软体动物门种类具有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软体动物门的循环系统主要是通 过血液进行物质运输。血液通常 是无色的,但有些种类具有血蓝
蛋白。
循环方式
软体动物门的循环方式主要是单向 流动,通过心脏将血液泵入全身。
对人类的影响与利用
经济价值
软体动物在渔业和水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贝类和头足类动物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
生态价值
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许多鱼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同时在底栖生态中,软体动物的 活动有助于维持底质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软体动物ppt课件
![软体动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823e1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1.png)
陆地环境中的软体动物主要包 括蜗牛、蛞蝓等。
陆地软体动物在土壤肥力、植 物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 循环。
陆地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持陆地 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04
软体动物的进化历程
软体动物的起源
软体动物起源于5.7-5亿年前的寒武纪 ,是动物界中的一大类群。
高的生殖能力。
02
软体动物的生理结构
外部结构
壳体
软体动物拥有一个或多个外部壳 体,这些壳体通常由碳酸钙构成 ,起到保护作用。
触角
软体动物通常有触角,这些触角 用于感觉环境并帮助它们寻找食 物。
内部结构
肌肉
软体动物的肌肉系统非常发达,这使 得它们能够灵活地移动。
消化系统
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 胃、肠道和肛门。它们通过口摄取食 物,然后通过肠道进行消化。
。
软体动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重 要意义,例如一些贝类能够过滤水中的
污染物,净化水质。
经济价值
软体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是水产业和渔业的重要资源,被广 泛用于养殖和捕捞。
软体动物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 价值。
软体动物还具有药用价值,一些软体动物能够入药,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
科研价值
软体动物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软体动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进 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软体动物的生理机制和生态适应性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 的生存策略和进化历程。
软体动物在仿生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贝类的壳结构和运动方式为人类提供了 许多灵感和创新。
软体动物的起源与地球历史上的奥陶 纪大灭绝事件有关,这次事件导致许 多硬壳动物死亡,而软体动物则逐渐 崛起。
常见的动物——无脊椎动物课件
![常见的动物——无脊椎动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171f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e.png)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如传粉、分 解有机物等。
STEP 03
此外,昆虫还具有药用价 值,如蜜蜂的蜂毒可以用 于治疗某些疾病。
在一些地区,昆虫也被作 为食物来源,如蚂蚁、蝉 等。
Part
03
软体动物类无脊椎动物
软体动物的概述
软体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具 有柔软的身体,通常由头、足、
内脏团和外套膜组成。
如蜗牛、蛞蝓等,有一个 壳,通常爬行或蠕动。
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
大多数软体动物是底 栖动物,喜欢栖息在 岩石、珊瑚等硬物上 。
软体动物通常以藻类 、有机物等为食,有 些种类则捕食其他小 动物。
有些软体动物是游泳 高手,如乌贼和章鱼 ,可以在水中快速游 动。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
软体动物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 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食品来源之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 门,仅次于节肢动物门,包括双
壳类、腹足类、头足类等。
软体动物分布广泛,从海洋到淡 水、从沙滩到高山,都有它们的
踪迹。
软体动物的种类
STEP 01
双壳类
STEP 02
腹足类
如牡蛎、扇贝等,有两个 壳,通常附着在硬物上生 活。
STEP 03
头足类
如章鱼、鱿鱼等,有一个 壳,通常游泳或爬行。
昆虫的身体一般分为头、 胸、腹三部分,具有六条 腿和两对翅膀。
昆虫的头部通常长有触角 和口器,胸部有三对腿和 两对翅膀,腹部则主要负 责生殖。
昆虫的种类
昆虫种类繁多,全球已知的昆虫超过100万种,其中一些常见的昆虫包括蝴蝶、蜜蜂、蚂 蚁、蚊子、苍蝇等。
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形态、生活习性、食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多 样性。
软体动物资料课件
![软体动物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211e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e.png)
生物多样性
软体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 生物进化和物种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研发
一些软体动物富含活性物质,可用于药物研发和 生产,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价值。
软体动物的探索历程
古代发现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类就开始了对软体动物的探索和研究。
科学分类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软体动物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命名 。
软体动物资料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软体动物简介 • 软体动物的生态环境 •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与保护 • 软体动物的研究与探索
01
软体动物简介
软体动物的定义与分类
软体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具有柔软的身体和器官,通常包括头、足、内脏团和 外套膜等部分。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分为多个纲和科,如双壳纲、腹足纲、头足纲 等。
孵化
卵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条件下孵化出幼虫或小软 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幼虫发育
浮游幼虫
部分软体动物在孵化后成 为浮游幼虫,如海螺和牡 蛎。
底栖幼虫
部分软体动物在孵化后成 为底栖幼虫,如蜗牛和章 鱼。
变态发育
部分软体动物的幼虫需经 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成体 ,如海蛞蝓和头足类动物 。
04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与保护
识。
THANKS
感谢观看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
食用价值
部分软体动物富含蛋白质、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 价值。例如,鲍鱼、章鱼等是美
食家的佳肴。
药用价值
一些软体动物具有药用价值,如珍 珠粉可治疗溃疡、烧伤等,海兔的 卵子可提取抗癌物质。
生态价值
软体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重 要角色,如贝类可以过滤水中的悬 浮颗粒,维持水质清洁。
软体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 生物进化和物种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研发
一些软体动物富含活性物质,可用于药物研发和 生产,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价值。
软体动物的探索历程
古代发现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类就开始了对软体动物的探索和研究。
科学分类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软体动物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命名 。
软体动物资料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软体动物简介 • 软体动物的生态环境 •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与保护 • 软体动物的研究与探索
01
软体动物简介
软体动物的定义与分类
软体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具有柔软的身体和器官,通常包括头、足、内脏团和 外套膜等部分。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分为多个纲和科,如双壳纲、腹足纲、头足纲 等。
孵化
卵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条件下孵化出幼虫或小软 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幼虫发育
浮游幼虫
部分软体动物在孵化后成 为浮游幼虫,如海螺和牡 蛎。
底栖幼虫
部分软体动物在孵化后成 为底栖幼虫,如蜗牛和章 鱼。
变态发育
部分软体动物的幼虫需经 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成体 ,如海蛞蝓和头足类动物 。
04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与保护
识。
THANKS
感谢观看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
食用价值
部分软体动物富含蛋白质、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 价值。例如,鲍鱼、章鱼等是美
食家的佳肴。
药用价值
一些软体动物具有药用价值,如珍 珠粉可治疗溃疡、烧伤等,海兔的 卵子可提取抗癌物质。
生态价值
软体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重 要角色,如贝类可以过滤水中的悬 浮颗粒,维持水质清洁。
《软体动物》课件
![《软体动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42be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3.png)
03
贝类广泛分布于海洋、 淡水和陆地,适应了各 种不同的环境。
04
贝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如净化 水质、提供栖息地等。
头足类
01
02
03
04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另一大 类群,以章鱼、鱿鱼等为代表
。
头足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 统和灵活的身体,能够快速捕
捉猎物和逃避天敌。
头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上层 ,对海洋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生态价值
生物指示器
软体动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水域生态环境的生物指示器,监测和评估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促进生态平衡
软体动物在食物链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有助于控 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
科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软体动物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进 化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
头足类的墨汁可以用于制造墨 鱼汁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
值。
腹足类
腹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 主要包括蜗牛、蛞蝓等。
腹足类主要生活在陆地和淡水环境中 ,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能力较强。
腹足类通常具有螺旋形的壳和粘附能 力强的足,能够在各种表面攀爬和移 动。
腹足类的肉可以食用,但需要注意其 可能携带的寄生虫和细菌。
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系统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 ,导致软体动物保护工作难以有
效开展。
软体动物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软体动物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保护其生态
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软体动物保护的 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软体动物门PPT课件
![软体动物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bf05b4f5335a8103d22067.png)
体外具贝壳为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 贝壳有保护柔软身体的功能。
贝壳的结构一般可分为3层,外层为 角质层,可保护贝壳;中层为壳层(棱柱层); 内层为珍珠质层。
由于食物、温度等因素影响外套膜 分泌机能, 在贝壳表面形成了生长线,表 示生长的快慢。
-
6
软体动物的贝壳
A.壳与外套膜结构;B.珍珠的-形成;C.壳与外套膜结构(放大7 )
称,其一侧器官退化。头明显,有触角和眼点。蹠 状足。神经系统呈“8”字形。 • 3)分类:
• 前鳃亚纲:鲍鱼、钉螺、 田螺、马蹄螺等
• 后鳃亚纲:海牛、海兔等 • 肺螺亚纲:椎实螺、蜗牛、
蛞蝓等。
-
22
• 3、掘足纲:
• 1)代表动物:角贝
• 2)特点:象牙状两端开 口的贝壳,头不明显, 足圆锥形,用于挖掘泥 沙,使身体其半部埋在 泥沙里。无鳃,用外套 膜呼吸。海产。经济意 义不大。
软体动物大多 数为雌雄异体,不 少种类雌雄异形; 卵裂形式多为完 全不均等卵裂。 个体发育中经经 过担轮幼虫和面 盘幼虫两期幼虫。
-
12
二、代表动物—圆田螺
圆田螺属为淡水中 习见的大型螺类, 以宽大的肉质足在 水底爬行,以水生 植物叶片、藻类等 为食;中国圆田螺 及中华圆田螺等在 我国分布甚广,前 者为世界性种。
-
18
圆田螺的内部结构特征
-
19
三、主要类群
• 1、双神经纲:
(1)代表动物:石鳖 特点: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贝壳八片,覆瓦状。头部不明显,无眼 和触角。足扁而宽,占整个腹面。有外套沟。神经系统呈梯形。海产。 600种。无经济意义。
-
20
-
21
2、腹足纲:
• 1)代表动物:园田螺 • 2)特点:大多有一螺旋形外壳,内脏团左右不对
贝壳的结构一般可分为3层,外层为 角质层,可保护贝壳;中层为壳层(棱柱层); 内层为珍珠质层。
由于食物、温度等因素影响外套膜 分泌机能, 在贝壳表面形成了生长线,表 示生长的快慢。
-
6
软体动物的贝壳
A.壳与外套膜结构;B.珍珠的-形成;C.壳与外套膜结构(放大7 )
称,其一侧器官退化。头明显,有触角和眼点。蹠 状足。神经系统呈“8”字形。 • 3)分类:
• 前鳃亚纲:鲍鱼、钉螺、 田螺、马蹄螺等
• 后鳃亚纲:海牛、海兔等 • 肺螺亚纲:椎实螺、蜗牛、
蛞蝓等。
-
22
• 3、掘足纲:
• 1)代表动物:角贝
• 2)特点:象牙状两端开 口的贝壳,头不明显, 足圆锥形,用于挖掘泥 沙,使身体其半部埋在 泥沙里。无鳃,用外套 膜呼吸。海产。经济意 义不大。
软体动物大多 数为雌雄异体,不 少种类雌雄异形; 卵裂形式多为完 全不均等卵裂。 个体发育中经经 过担轮幼虫和面 盘幼虫两期幼虫。
-
12
二、代表动物—圆田螺
圆田螺属为淡水中 习见的大型螺类, 以宽大的肉质足在 水底爬行,以水生 植物叶片、藻类等 为食;中国圆田螺 及中华圆田螺等在 我国分布甚广,前 者为世界性种。
-
18
圆田螺的内部结构特征
-
19
三、主要类群
• 1、双神经纲:
(1)代表动物:石鳖 特点: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贝壳八片,覆瓦状。头部不明显,无眼 和触角。足扁而宽,占整个腹面。有外套沟。神经系统呈梯形。海产。 600种。无经济意义。
-
20
-
21
2、腹足纲:
• 1)代表动物:园田螺 • 2)特点:大多有一螺旋形外壳,内脏团左右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心纹、同心线、同心脊、 同心层。 • 放射饰有放射线、放射褶等 • 也有网状壳饰,有的具刺、 瘤、节等。
一、双壳纲--(5)内部构造
外套线:双壳类的内面有 外套膜前、腹、后的近外 缘部分附着于壳内面所留 下的痕迹。与腹缘大致平 行。
外套湾:具水管的双壳类, 当双瓣壳关闭以御敌或阻 止泥沙进入时,必须将水 管拉入壳内,其外套膜附 着处向内移动,是外套线 在后腹部形成内弯
时,前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
一、双壳纲--(6)壳的定向及度量
•确定了前后,将铰合面向上,开闭部向下, 并将壳的前方指向观察者的前方,如此拿定, 则上为背面,下为腹面(壳顶向上);左侧 的瓣壳为左壳,右侧的为右壳
一、双壳纲--(6)壳的定向及度量
壳宽:前后两端最大的水平距离; 壳高:由壳顶至腹缘间垂直于壳宽的最大高度; 凸度:垂直于两壳接合面的最大距离; 壳厚:单壳内表面到外表面之间的厚度
第三节 软体动物门
概述
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 数目、种类较多的一个门类,已知 的现代和化石种共有12万左右,约 为动物物种总数的11%,仅次于节 肢动物。分布于陆上、淡水和海水 中。
基本特征
• 三胚层,具体腔动物、身体柔软,一般分为头、 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
• 头位于前端,具口。 • 足位于头后方身体的腹部,具发达的肌肉,为
软舌螺纲: (Hyolitha) 寒武纪-二叠纪
喙壳纲:(Rostroconchia)寒武纪-二叠纪
蜗牛(腹足类)
田螺(腹足类)
鹦鹉螺(现代头足类)
河蚌(双壳类)
乌贼(头足类)
鱿鱼(头足类)
震旦角 石
菊石化石
(Ammonite) (gastropod)
一、双壳纲
(Bivalvia)
软体动物门
一、双壳纲--(2)外形
• 壳形 一般具两个相互对称的、大小一致 的瓣壳(左壳和右壳)。每瓣壳本身一般 不对称。成年壳体从1毫米到2.5米不等, 重量从几毫克到250公斤。壳形见图。
• 有些种类由于对固着、浮游或仰卧生活的 长期适应,造成两瓣不等。
• 每瓣壳本身前后一般不对称
一、双壳纲--(3)外部构造
一、双壳纲--(7)双壳纲化石代表
古栗蛤 褶翅蛤 蛛蚌 蓝蚬 正海扇 克氏蛤
一、双壳纲--(8)双壳类生态及地史分布
• 双壳类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 泛的门类之一,由赤道至两极,由潮间带 到5800米深海,由咸化海到淡水湖泊都有 分布。其生活方式主要为海生底栖生活。
• (1) 固着生活(足丝固着、壳瓣固着) • (2) 正常底栖 • (3) 深埋穴居
• 耳:有些双壳类铰合线之 下前后端有翼状突出部分, 是壳喙前后部外延部分, 分为前耳和后耳。多在海 生类型中出现,一般前耳 小于后耳
• 足丝缺口:在前耳的下部。 通常右壳较深(足丝凹 口),左壳较浅(足丝凹 曲)
软体动物门
一、双壳纲--(4)壳饰
• 分为同心饰和放射饰 • 同心饰根据壳饰的粗细分为
闭肌痕:闭肌在壳内留下 的印痕,有1个或2个。
一、双壳纲--(5)内部构造
铰合构造
双壳动物在 其每一个壳上均有 齿和齿窝。齿和齿 窝相间排列,与另 一瓣上的齿窝和齿 对应。分为主齿和 侧齿。主齿为三角 状,位于壳喙下方。 侧齿为板状,多在 两侧
主齿 主齿窝
侧齿 侧齿窝
一、双壳纲--(5)内部构造
深埋穴居双壳类
地史分布
最早出现于早寒武世,总的趋势是从显生宙以 来逐步发展,至中生代开始迅速发展,到现代达到全盛。
在地史时期相对繁盛的时期有四个:
O、S早期,第一个辐射演化时期,从寒武纪的十几个至近二百个属、 1400余种
➢ D:淡水类型出现;但到二叠纪末,60%的属绝灭。 ➢ 中生代:海生双壳类取代腕足类的地位,淡水蚌、蚬等繁盛。 ➢ 始新世-现代:全盛期:种属的数量达到高峰。
行动器官。 • 外套膜包裹内脏团,分泌钙质硬壳。 • 壳体两侧对称。 • 水生动物以鳃呼吸,陆生动物以肺呼吸。 • 雌雄异体,卵生。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软体动物分类
根据硬壳和软体的特征,可分为十个纲:
单板纲: (Monoplacophora) 早寒武世-现代 多板纲: (Polyplacophora)晚寒武世-现代 无板纲:(Aplacophora) 晚寒武世-现代 腹足纲: (Gastropoda) 寒武纪-现代,如蜗牛 掘足纲: (Scaphopoda) 奥陶纪-现代 头足纲:(Cephalopoda) 寒武纪-现代 双壳纲: (Bivalvia) 寒武纪-现代 竹节石纲: (Tentaculita) 奥陶纪-泥盆纪
• 壳分左右,两壳对称 • 壳喙:壳体最早形成的
壳尖。 • 壳顶:包括喙在内围绕
喙的凸起部分,多光滑。 • 壳顶所在一侧为背,开
口一侧为腹。 • 铰合线:两壳背缘铰合
的边缘
新月面
软体动物门
基面:喙与两瓣铰合线之间的平面或曲面,是韧带 和肌肉附着地。其中在壳喙前的为新月面(心脏形凹 陷),在后的盾纹面(长槽形凹陷)。
一、双壳纲--(1)基本特点
• 其肉足可从两瓣壳之间伸出,用于挖掘泥 沙、移动身体或钻孔等。
• 双壳纲依靠外套膜上的纤毛有规律地运动, 造成出、入两股水流。入水流带来食物和 氧气,出水流排出新陈代谢废物。
• 穴居类型的后部外套膜边缘连结成水管, 分出、入水管,上为出水管,下为入水管, 可伸达地面。
双壳纲重要分类依据:齿系类型——双壳类齿的数目、形状及排列方式
一、双壳纲--(6)壳的定向及度量
• 两壳铰合的一方为背方,相对壳开闭的一方为腹 • 首先确定前后
① 壳喙一般指向前方 ② 壳前后不对称者,后部较前部长 ③ 放射及同心纹饰一般由喙向后方扩散 ④ 新月面在前,盾纹面在后 ⑤ 有耳的种类,后耳大于前耳 ⑥ 外套湾位于后部 ⑦ 单个闭肌痕时,一般位于中偏后部。两个闭肌痕大小不同
(瓣鳃类、无头类、斧足类)
软体动物门
一、双壳纲--(1)基本特点
• 全部为水生,其中80%为海生 • 生活方式有底栖爬行、游泳、穴居等 •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具双壳,名双壳纲 • 由于其头部退化有无头纲之称 • 足位于身体的腹部,斧状,又名斧足纲,有的个体有足丝,
用于附着在外物上,足丝发育的成年个体,其足退化 • 在软体和外套膜之间的外套腔中有瓣状鳃,又有名瓣鳃纲 • 双壳以铰合构造和韧带相连,闭肌伸缩控制壳体开合 • 后方进、出水管代谢功能
一、双壳纲--(5)内部构造
外套线:双壳类的内面有 外套膜前、腹、后的近外 缘部分附着于壳内面所留 下的痕迹。与腹缘大致平 行。
外套湾:具水管的双壳类, 当双瓣壳关闭以御敌或阻 止泥沙进入时,必须将水 管拉入壳内,其外套膜附 着处向内移动,是外套线 在后腹部形成内弯
时,前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
一、双壳纲--(6)壳的定向及度量
•确定了前后,将铰合面向上,开闭部向下, 并将壳的前方指向观察者的前方,如此拿定, 则上为背面,下为腹面(壳顶向上);左侧 的瓣壳为左壳,右侧的为右壳
一、双壳纲--(6)壳的定向及度量
壳宽:前后两端最大的水平距离; 壳高:由壳顶至腹缘间垂直于壳宽的最大高度; 凸度:垂直于两壳接合面的最大距离; 壳厚:单壳内表面到外表面之间的厚度
第三节 软体动物门
概述
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 数目、种类较多的一个门类,已知 的现代和化石种共有12万左右,约 为动物物种总数的11%,仅次于节 肢动物。分布于陆上、淡水和海水 中。
基本特征
• 三胚层,具体腔动物、身体柔软,一般分为头、 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
• 头位于前端,具口。 • 足位于头后方身体的腹部,具发达的肌肉,为
软舌螺纲: (Hyolitha) 寒武纪-二叠纪
喙壳纲:(Rostroconchia)寒武纪-二叠纪
蜗牛(腹足类)
田螺(腹足类)
鹦鹉螺(现代头足类)
河蚌(双壳类)
乌贼(头足类)
鱿鱼(头足类)
震旦角 石
菊石化石
(Ammonite) (gastropod)
一、双壳纲
(Bivalvia)
软体动物门
一、双壳纲--(2)外形
• 壳形 一般具两个相互对称的、大小一致 的瓣壳(左壳和右壳)。每瓣壳本身一般 不对称。成年壳体从1毫米到2.5米不等, 重量从几毫克到250公斤。壳形见图。
• 有些种类由于对固着、浮游或仰卧生活的 长期适应,造成两瓣不等。
• 每瓣壳本身前后一般不对称
一、双壳纲--(3)外部构造
一、双壳纲--(7)双壳纲化石代表
古栗蛤 褶翅蛤 蛛蚌 蓝蚬 正海扇 克氏蛤
一、双壳纲--(8)双壳类生态及地史分布
• 双壳类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 泛的门类之一,由赤道至两极,由潮间带 到5800米深海,由咸化海到淡水湖泊都有 分布。其生活方式主要为海生底栖生活。
• (1) 固着生活(足丝固着、壳瓣固着) • (2) 正常底栖 • (3) 深埋穴居
• 耳:有些双壳类铰合线之 下前后端有翼状突出部分, 是壳喙前后部外延部分, 分为前耳和后耳。多在海 生类型中出现,一般前耳 小于后耳
• 足丝缺口:在前耳的下部。 通常右壳较深(足丝凹 口),左壳较浅(足丝凹 曲)
软体动物门
一、双壳纲--(4)壳饰
• 分为同心饰和放射饰 • 同心饰根据壳饰的粗细分为
闭肌痕:闭肌在壳内留下 的印痕,有1个或2个。
一、双壳纲--(5)内部构造
铰合构造
双壳动物在 其每一个壳上均有 齿和齿窝。齿和齿 窝相间排列,与另 一瓣上的齿窝和齿 对应。分为主齿和 侧齿。主齿为三角 状,位于壳喙下方。 侧齿为板状,多在 两侧
主齿 主齿窝
侧齿 侧齿窝
一、双壳纲--(5)内部构造
深埋穴居双壳类
地史分布
最早出现于早寒武世,总的趋势是从显生宙以 来逐步发展,至中生代开始迅速发展,到现代达到全盛。
在地史时期相对繁盛的时期有四个:
O、S早期,第一个辐射演化时期,从寒武纪的十几个至近二百个属、 1400余种
➢ D:淡水类型出现;但到二叠纪末,60%的属绝灭。 ➢ 中生代:海生双壳类取代腕足类的地位,淡水蚌、蚬等繁盛。 ➢ 始新世-现代:全盛期:种属的数量达到高峰。
行动器官。 • 外套膜包裹内脏团,分泌钙质硬壳。 • 壳体两侧对称。 • 水生动物以鳃呼吸,陆生动物以肺呼吸。 • 雌雄异体,卵生。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软体动物分类
根据硬壳和软体的特征,可分为十个纲:
单板纲: (Monoplacophora) 早寒武世-现代 多板纲: (Polyplacophora)晚寒武世-现代 无板纲:(Aplacophora) 晚寒武世-现代 腹足纲: (Gastropoda) 寒武纪-现代,如蜗牛 掘足纲: (Scaphopoda) 奥陶纪-现代 头足纲:(Cephalopoda) 寒武纪-现代 双壳纲: (Bivalvia) 寒武纪-现代 竹节石纲: (Tentaculita) 奥陶纪-泥盆纪
• 壳分左右,两壳对称 • 壳喙:壳体最早形成的
壳尖。 • 壳顶:包括喙在内围绕
喙的凸起部分,多光滑。 • 壳顶所在一侧为背,开
口一侧为腹。 • 铰合线:两壳背缘铰合
的边缘
新月面
软体动物门
基面:喙与两瓣铰合线之间的平面或曲面,是韧带 和肌肉附着地。其中在壳喙前的为新月面(心脏形凹 陷),在后的盾纹面(长槽形凹陷)。
一、双壳纲--(1)基本特点
• 其肉足可从两瓣壳之间伸出,用于挖掘泥 沙、移动身体或钻孔等。
• 双壳纲依靠外套膜上的纤毛有规律地运动, 造成出、入两股水流。入水流带来食物和 氧气,出水流排出新陈代谢废物。
• 穴居类型的后部外套膜边缘连结成水管, 分出、入水管,上为出水管,下为入水管, 可伸达地面。
双壳纲重要分类依据:齿系类型——双壳类齿的数目、形状及排列方式
一、双壳纲--(6)壳的定向及度量
• 两壳铰合的一方为背方,相对壳开闭的一方为腹 • 首先确定前后
① 壳喙一般指向前方 ② 壳前后不对称者,后部较前部长 ③ 放射及同心纹饰一般由喙向后方扩散 ④ 新月面在前,盾纹面在后 ⑤ 有耳的种类,后耳大于前耳 ⑥ 外套湾位于后部 ⑦ 单个闭肌痕时,一般位于中偏后部。两个闭肌痕大小不同
(瓣鳃类、无头类、斧足类)
软体动物门
一、双壳纲--(1)基本特点
• 全部为水生,其中80%为海生 • 生活方式有底栖爬行、游泳、穴居等 •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具双壳,名双壳纲 • 由于其头部退化有无头纲之称 • 足位于身体的腹部,斧状,又名斧足纲,有的个体有足丝,
用于附着在外物上,足丝发育的成年个体,其足退化 • 在软体和外套膜之间的外套腔中有瓣状鳃,又有名瓣鳃纲 • 双壳以铰合构造和韧带相连,闭肌伸缩控制壳体开合 • 后方进、出水管代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