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获奖教学课件
2.3.1《热力环流》课件PPT(42张)-优秀课件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气压 升高
冷却
C
气压 降低
受热
A
气压 升高
冷却
B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C’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风
气风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气压 升高
风
气风压
气压
降低
升高
冷却
受热
冷却
(3)在图a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 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b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 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白天
陆地:增温快
陆地
a
海洋:增温慢
海洋
夜晚
陆地:降温快
陆地
海洋:降温慢
海洋
b (4)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 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 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之, 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叹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起雨来 呢?
思考这个问题?不着急回答,上完这节课大家都会懂!
现象观察
1、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 2、空气运动原因?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环流
《热力环流探究实验》说课课件(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化等等一些问题,留给我们无限的探索空间。。。
THANK YOU!
3-3
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
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建构和学科融合
整个实验过程与高中物理(气压理论)等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渗透,既增 强了实验的知识性、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思
实验涉及高中地理核心重、难点知识。设计、制作难度较大,在多次合
1 作探究、改进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
通过“热力环流”实验探究,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地理现象,如 3 热岛环流、海陆风等。并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认知、人
地协调观流原理
实验教学过程
微课:
提
热力环流原理
出
改
地理兴趣小组:
进
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 措
施
课 前
完善 实验 方案
完成 实验 探究 主题
热力环流原理
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不断改进实验要素(材料、工艺、装置),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 和综合思维能力。并通过对热岛效应和海陆风等案例的探究,了解人类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实验是一个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有学生对此实验还有要改进的想法。 比如有同学提出,能不能在两侧箱体内安装电制冷片,以摆脱冰块的限制;
(2)第二次创新与改进:
改进方案: 1.采用有机玻璃箱底部用镀锌铁 皮造型固定,中置带气孔的隔板 2.内置电发热装置和放烟通道; 3.一侧放烟、加热,一侧放冰、 不加热。打开可调节气孔,观察 烟雾流动的方向。
(2)第二次创新与改进: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同课异构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tài yánɡ fú shè)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 矛盾吗?为什么?
没有矛盾。因为:1.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海拔高,来自大地面的热量少;2.云量少保温 作用也弱.(注:气温低出现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第十二页,共40页。
散射
H2O CO2
CO2、H2O吸收(xīshōu)波长较长 的红外光
地面 第六页,共40页。
一、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收(xīshōu)
(选择性)
削
弱 作 用
散射 (选(sǎ择n性sh)
反è射)
(fǎns
二氧化碳和水汽: 红外光
臭氧:
紫外光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
云层
第七页,共40页。
二、大气的受热(shòu rè)过程
★太阳温度高, 太阳辐射——短波(duǎnbō)辐射 ★地面、大气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第五页,共40页。
平 太阳辐射
流 层
(紫外光)
O3
反射
对 流 层
O3吸收大部分波长 较短的紫外光
太阳辐射(tài yánɡ fú shè)
(可见光)
太阳辐射(tài yánɡ fú shè)
(红外光)
Image
第四十页,共40页。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三、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几个常用概念 A、 气压:
1060hpa
1100hpa
单位(dānwèi)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P2
高空(gāokōng)
1000m
P1
500m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新人教版必修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3)通常所说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 度上气压高下情况。
比较气压高下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 是相对而言。因此高空“高压”气压值比低空 “低压”还低。
第30页
【例3】(·江苏)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1)~(2)题。
第31页
(1)图中M地风向是(
C)
A.东北
第13页
作用 力
概念
方向 • 大气运动与 • 等压线关系
•
在受摩擦力影
•
指两个互
响情况下,当地转
相接触物体作相
偏向力和摩擦力合
摩擦 力
对运动时,接触
与风向相 反
力与气压梯度力相
面之间产生一个
平衡时,风向斜穿
阻碍物体运动力
过等压线,由高压
吹向低压
•
在未受摩擦力
•
由地球自
地转 偏 向力
转产生使水平运 与风向垂 动物体发生偏向 直
第7页
第8页
【真题1】(·北京)下图为中国某平原都市城区7月 地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1)~(2)题。
第9页
C (1)该城区地表温度(
)
A.高下改变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改变时气候变暖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结果
D.差别可造成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2)据图能够推断,从1982年到该城区(
第46页
【解析】 第6题,都市热岛效应是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城区等温面向上凸;气温高气压低,因此气 压就是城区小于郊区,城区等压面向下凹。 正确选项为B。
第47页
7.(·江苏)下图是我国某地域地形等高线及某时 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6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课件
说教学方法
引起学生一定的 态度体验,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设置情境 教学法
实验法
12 34
通过观察实验,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并因 此获得发现
问题探 究法
案例分 析法
通过实验演示, 获得感知,并 得出新知识
运用生活中的实 例,调动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 的知识迁移能力, 做到理论与实际 紧密结合
高一阶段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较强,抓住学生特点,积极 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 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本节课采取的学法如
自主 学习法
发散 联想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导入新课 (2分钟)
1、高一学生还未建立牢固 的空间想象能力,思路较 不清晰 2、本课时涉及物理原理, 现阶段学生还不能把大气 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3、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 望强烈。
1、吸引注意力 2、激发兴趣 3、加强团队合作 能力
说教学方法
学教学方法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 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 知其所以然” ,在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下 ,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
课题:《热力环流》 为了赛制的公平公正,参赛学校请:
统一使用此模版作为PPT展示 封面上请不要标注“xxx学校” 开始说课只需报抽签后的出场代码
科目:高一地理必修一
序号:
CONTENTS
目
1 说教材
录
2 说学情
3 说教学方法
4 说教学过程
5 说板书设计
6 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热力环流》4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课件
过
课堂小结 强化认识
程
课堂检测 分层练习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火烧上方谷
(二)讲授新知 形成体系
环节一:实验探究 获得感知
高 空
地
面C
A
B
冷却
受热
冷却
环节二:依据学案 自主学习
环节三:展示答疑 原理分析
高
空
高
度
1020hpa
升
高
1060hpa
等压面。
, 气
压
1100hpa
减
小
地
面C
A
B
思考一:假设地表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等压面
教 材 (二)教学的三维目标 分 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热力环流形 成原理
难点:热力环流的 应用
(一)实验教学法
教
(二)图示教学法
法
分
析
(三)探究式教学法
(四)多媒体教学法
观察实验法
学
法 指
自主学习法
导
合作探究法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
讲授新知 形成体系
学
2.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 高于高空气压;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3.等压面弯曲规律:“高高低低”,也就是等压面凸向 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凸向低空为低压。
归纳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
太 阳 辐 射
能 量
地 面 的
来冷
源热
不
均
大 根气 本的 原 因垂 直 运
动
同 一 水 平 面 气 压
与地面是什么关系? 平行的
《热力环流》18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课件
1、教材
一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的形态。是后面学习
教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三圈环流”“气压带风 带”“季风环流”等的基础,更是本章教学重点。
材
奠定全章知识基础,承上启下
分 2、学情
析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高一学生已有一
定气候方面的基础知识,也懂得热胀冷缩的道理,这些都为
他们学好本节课奠定了基础。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缺乏地理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四
(5)课堂检测
教
要分层训练,试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
学
针对性,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过
程
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四
(2)讲授新知 形成体系
实验探究、绘制热力环流原理图、理论联系实际三个环节
教
学
环节一:实验探究
过
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是一个难点,很抽象,结合课本P29 的活动,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气是运动的。并
程
且得出结论——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大气受热不
为了课赛制题的:公平2公.1正冷,热参赛不学均校引请:起大气运动
统一使用此模版作为PPT展示
封面上请不要标注—“x—xx学热校力” 环流
开始说课只需报抽签后的出场代码
科目: 地理 序号: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一
一、教材分析
教 二、教法分析
材 分
三、学法指导
析 四、教学过程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 学 过 程
学生积极讨论并展示答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 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以此来解决 诸葛亮的困惑“为何天不灭司马?”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 能致用。
《热力环流》7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课件
第2课时 热力环流
说课内容索引
1
教学理念
2
学情分析
3
教材地位
4
学养目标
5
教法学法
6
教学流程
中学生 发展核 心素养
学
教
地理学科 四大核心 素养
区 域 认 知
综 合 思 维
人 地 协 调 观
地 理 实 践 力
用
二、 教材地位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 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3、教学过程
一、理解气压等基本概念 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三、热力环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过程
一、理解气压等基本概念
C 海拔
B A
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结论1:大气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1、蜡烛上方烟雾如何运动?冰块上方烟雾如何运动?你得出什么结 论? 2、导致烟雾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重点: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 释相关现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 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难点: 理解阐述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培养学生 综合思维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学案检查 (2分钟) 2 导入新课 图片配故事导入 (1分钟) 3 教学过程 在讨论思考中成长(30分钟) 4 课堂检测 检验课堂效果(4分钟) 5 结 尾 歌曲回顾重点(2分钟) 6 小组评价 激励(1分钟)
1.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1、气压、等压面等相关知识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概念 : 形成过程:
3、现象: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等。
Hale Waihona Puke 生板书,总结重点根本原因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12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课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 热爱科学的精神,树 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 点
第一部分 说教材
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热力环流是本课时的重点,它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因果关系、逻辑性强,教师要运用实验及电 教媒体设置情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探 求、大胆想象,从而得出结论,以达到学生主动掌握知 识,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发展的目标。知识上有 一点要注意使学生明确:热力环流形成中的“高压”与 “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弥补学生空间想 象力不足的缺陷
多媒体辅 助教学
学生绘图、析图
问题引导 式教学
法 读图分 析教学
第二部分 说教法
发 现 问 题
思 考 问 题
自主探
究法
解
决
合作交
问 题
流法
成果展 示法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知识梳理 巩固升华 知识迁移 学以致用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说教材
① 地位与作用
② 教学目标
③ 教学重难点
第一部分 ① 说教材
地理必修一
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二章地球上的 大气
第三章地球上的 水
第四章地表形态 的塑造
第一节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 风带
第三节常见的挺 起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
第五章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与差异
性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为学习 大气运动原理、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高考中结合等压 线、城市风、海陆风等是主要考察形式。
《热力环流》1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教学说课稿
热力环流说课稿(主页图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热力环流。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页教材分析)热力环流大气环流最基础形式,也是后面学习“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的基础。
新课标对该节课也有明确的要求。
(第二页学情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节课说难也是难,就因为它面对的是高一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地理思维能力,不能快速的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多引导。
(第三页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做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怎么用适当的工具把实验做好,这就体现了满满的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
(第四页重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其应用。
【难点】用热力环流相关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地理现象。
(第五页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实验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第六页教学过程)这是我的教学过程,先用历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打开第七页导入新课)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教学做铺垫。
因为大气是透明的,无形的,所以对学生来说很难想象出来,因此嘞我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的液体实验,用水的环流代替大气流动,便于直接观察。
(打开第八页热力环流实验)(第八页热力环流实验)这就是我设计的液体实验原理图,下面是需要准备的实验工具(顺势点开第九页实验图片展示)(语速放慢,认真讲解)把两个瓶子用导管连通,用夹子封住导管,准备红蓝色素,一定的热水和冰水。
(播放第二张图片)在碗里分别倒入冷、热水,取下夹子观察(播放第三张图片)这是实验结果,用不同颜色的水能很清楚的看到水流的运动。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课堂活动(打开第十页课堂活动一二)(第十页两个实验活动)先让学生按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分小组进行实验,为此我准备了六套实验用具,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另一点能加深他们对环流的印象,便于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教学ppt课件
(1)城市热岛环流
气 流 上 升
热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热岛环流
(2)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城市热岛效 应”的危害。
①夏季高温的危害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 境温度高于28 ℃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学习、工作效率 下降;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 34℃,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 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 加。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中有 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高温时人们喝水增多,洗澡次数增多,浇灌花草树木的水 增多等,增加水资源的消耗;高温时降温电器如空调的使用增 多,社会活动、睡觉等的时间推迟等,消耗的能源增多…… 高温增加病菌繁殖的条件,影响城市生物物种的生态平 衡……
热力环流教学 课件
诸葛亮上方谷火烧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 之,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 叹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 起雨来呢?
思考这个问题?不着急回答,上完这节课大家都会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视频问题导入→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 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列举实际生活案例 →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分析热力环流,培养大家探索自然、热爱科 学的精神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3.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较。 ▲热力环流举例:海陆风、城市环流、山谷风
2.3.2.热力环流(课件)-高一地理教学优质课件(中图版2019)
2.在等压面图上判断甲、乙、A、B、C、D气压高低、
3.地面的温度高低 气温:T甲>T乙
5.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请判断正误。
①气温:甲>乙>丁>丙 ( ㄨ )
②气压:甲>乙>丙>丁 ( √ )
6. 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D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A→热 B→冷
2.判读A.B.C.D.四点的气压高低: PB>PA>PC>PD 3.近地面A、B两地可能形成阴雨天气的是哪个地方? A地
4.如果是夏季,近地面A、B两地为海洋的是哪个地方
?
B地
课堂检测
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B
C
A D
甲热
乙冷
1.判断甲、乙两地的受热情况 气压:P乙>P甲>PA>PB=PD>PC
思考:2.山谷中大火燃烧对山谷中的气压有何影响? 山谷中近地面气压降低。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故事
材料: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营渭河。司马懿屡败不出,诸葛亮乃于 葫芦峪预设干柴,令魏延诱敌。司马懿父子欲劫粮,误入谷中,魏延火攻,困其难 逃。忽天降大雨灭火,司马懿逃走。真是天意吗?
思考:3.为什么山谷中突降大雨呢?
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4.图中①②③④间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A.①→② B.④→③ C.①→④ D.③→②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 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 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 民居穿堂风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热力环流
1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教
材
(二)教学目标
分析(三)教学重点来自难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热力环流的 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过程 中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3
学情分析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学生绘制的图例及学 习小组的得分情况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又能体现本课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巴山多夜雨的原因? 何 君 当问 共归 剪期 西未 窗有 烛期 夜 ,, 雨 却巴 寄 话山 北 巴夜 山雨 夜涨 雨秋 时池 。。
考一考?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加直 观的感受到热 力环流的存在。
版块二: 热力环流的形 成过程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冷却
C
气压
气压
升高
降低
A’
B’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例的绘制提升学
生读图及动手能力,而多
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增
强了课气堂压知识的直观气性压 。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 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 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 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 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 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学案检查
队名 冷热队
预习反馈表
最佳小组 优秀个人
垂直队
气压队
水平队
陆地队
海洋队
存在问题
六、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学案检查 (2分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导入新课 图片配故事导入 (1分钟)
2、导入新课
讲 述 故 事 ,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六、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学案检查 (2分钟) 2 导入新课 图片配故事导入 (1分钟) 3 教学过程 在讨论思考中成长(30分钟)
大气受冷下沉
结论:2、3、4
各队扮演空气运动的某个过程, 边阐述边演示形成过程。
三、热力环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二:热力环流的应用
> >
城市风—城市热岛环流:
2019北京园博会场馆
国际馆是世园会的主要场馆之一,94把钢结构“花伞”开拓出12770平方米 的占地面积,“花伞”张开的“花瓣”象征各个国家一同在世界大家园“融 和绽放”,创造绿色和谐未来。
4、课堂检测
达标检测——基础篇 素养评估——真题篇
1.寻找生活中哪些现象利用了热力环流原 理?
2.帮妈妈一个忙:设计一个局部的热力环 流圈,减少进入眼睛中的洋葱味的刺激?
六、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学案检查 (2分钟) 2 导入新课 图片配故事导入 (1分钟) 3 教学过程 在讨论思考中成长(30分钟) 4 课堂检测 检验课堂效果(4分钟) 5 结 尾 歌曲回顾重点(2分钟)
5、歌曲回顾
六、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学案检查 (2分钟) 2 导入新课 图片配故事导入 (1分钟) 3 教学过程 在讨论思考中成长(30分钟) 4 课堂检测 检验课堂效果(4分钟) 5 结 尾 歌曲回顾重点(2分钟) 6 小组评价 激励(1分钟)
6、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情况表
队名
得分
冷热队
垂直队
气压队
重点: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 释相关现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 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难点: 理解阐述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培养学生 综合思维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学案检查 (2分钟) 2 导入新课 图片配故事导入 (1分钟) 3 教学过程 在讨论思考中成长(30分钟) 4 课堂检测 检验课堂效果(4分钟) 5 结 尾 歌曲回顾重点(2分钟) 6 小组评价 激励(1分钟)
3、教学过程
一、理解气压等基本概念 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三、热力环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过程
一、理解气压等基本概念
C 海拔
B A
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结论1:大气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1、蜡烛上方烟雾如何运动?冰块上方烟雾如何运动?你得出什么结 论? 2、导致烟雾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必修Ⅰ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2课时 热力环流
说课内容索引
1
教学理念
2
学情分析
3
教材地位
4
学养目标
5
教法学法
6
教学流程
中学生 发展核 心素养
学
教
地理学科 四大核心 素养
区 域 认 知
综 合 思 维
人 地 协 调 观
地 理 实 践 力
用
二、 教材地位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 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三、 学情分析
难
学科 思维
四
1 借助生活实例理解关于气 压等基本概念,达到熟练 应用的程度。
2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阐述热 力环流形成过程并绘制示意图,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 通过探究海陆风、城郊风的形成,引 导学生关注生活地理,建立正确人地 协调观。
4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加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水平队
陆地队
海洋队
记分员:
总分
谢谢!
1.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1、气压、等压面等相关知识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概念 : 形成过程:
3、现象: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等。
学生板书,总结重点
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
六、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学案检查 (2分钟) 2 导入新课 图片配故事导入 (1分钟) 3 教学过程 在讨论思考中成长(30分钟) 4 课堂检测 检验课堂效果(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