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标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室建
设标准研究
一、探讨建设机制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设立的必然要求
上海市教委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
背景下,2012年8月率先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设立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洪汉英命名的洪汉英工作室和以上海复旦大学包
涵命名的包涵工作室。随后,在2014年上海市教委又宣布了建设六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设立不同于短期撒网式灌输
式的高校辅导员基地培训模式。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设立的目的是形成以工作室为平台的高校辅导员培养和优化机制,以领衔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在辅导员队伍中的领头羊作用为示范效应,通过他们的带动为上海市高校培养和孵化辅导员名师,把工作室真正建成重要的辅导员学习和交流的基地,人才培养和创新的摇篮。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现状需要探讨并建立完善的机制
从对上海市成立的几家工作室的调研和访谈情况来看,各具特色也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是工作室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作为参照和有序运行的保障。
(一)梯队建设和成员招纳需要明确要求
知名辅导员专家→优秀辅导员→校内辅导员为路径的
专家型的辅导员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规范,从吸纳本校优秀成员,招纳市级团队成员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形成梯队,真正优化培养和辐射,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得到真正的体现和保障。
(二)各类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建立
工作室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建设是开启工作室建设和人
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如果有一整套的制度规范包括辅导员的准入机制,与各部门的协同共建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评价考核制度,人员配备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一整套的机制将会更好地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有序健康发展,推动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集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专
家型、务实型的辅导员队伍发展。
(三)成果的表达与考核缺乏明确的要求
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的目标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需要明确的成果进行衡量和检验,如所在研究领域重大的荣誉,获得市级或者国家级课题,相关实践活动中的突出成绩,发表高级别的论文……通过何种形式对工作室以及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形成怎样的考核评价机制……这些都需要在探索中进行相关规定。
三、结合洪汉英工作室建设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标准
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各具特色,洪汉英工作室经历近三年的运行,既有初创阶段因为缺乏经验而遭遇的困难,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也提供了一个建设的案例。具体地说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可包括以下制度和规范。
(一)具有一定的人员保障制度
工作室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并明确的工作职责。第一,领衔人全权负责,为成员制订培养考核方案,包括培训课程、研究专题等。第二,专家团队。从洪汉英工作室建设的情况来看,工作室配备了新疆内派干部团队作为支撑,他们熟悉和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能够较好地运用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再如专家团可聘请领域内学术专家,市教委主管部门的专家成员、所在学校领导层等包括政策制定者、具体工作者和所在学校管理者,三者合一,形成专家团的合力。第三,校内成员。主要负责工作室初期的创建、筹备、工作室活动开展中的各项需要配合和实施工作,是领衔人工作的协助配合者和共同战斗的战友。第四,团队校外成员。如洪汉英工作室的市级团队成员,既要熟悉和了解所在学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情况,又要和工作室之间保持一贯的沟通联系,把本校的经验和特色工作介绍到工作室,实现经验共享,互相沟通,共同提高。
(二)具有较规范的日常运行制度
1.要有定期的会议制度
工作室通过每学期和不定期召开校内成员的研讨会,商讨工作室具体活动的开展及成员的具体分工和任务完成节点,做到长期工作有计划,临时任务有安排,具体事情有分工,及时完成工作室的任务。如洪汉英工作室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召开全体成员和学生,召开工作总结会,汇报学期内完成任务情况,优秀的学生及优秀团队成员分享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2.形成完整的工作要求
相对来说,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工作协议书》会更加规范,尤其在科研领域,要求每一位成员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
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等方面就做到比较完整规范的约束。洪汉英工作室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制度,与校内外辅导员召开会议,结合工作室的工作情况对每一位校内成员提出工作要求,通过会议的形式对每一位成员进行具体的约定。
3.档案管理和经费使用要合乎规范
工作室从建立时开始就有专人负责保管,包括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笔记、活动记录、视频、学生活动等材料进行收集、归类和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在经费使用上则严格遵循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
的要求,根据具体的活动项目进行使用、监督和管理。
(三)具有合理的工作室成员发展机制
1.工作室校内成员的相互促进
结合洪汉英工作室的整个建设过程来看,校内辅导员是集建设、策划、组织、学习和后续跟进、实践参与等几位一体的团队,也是任务最重的群体,承载了所有事前事后的任务,在工作室的平台上应该获得较好的学习和提升。这就需要学校或者工作室主动为他们的成长和锻炼提供条件,包括高等级的研究课题、各类高等级的培训以及职位晋升等促进他们的终身成长。 2.工作室校外成员的发展支撑工作室需要调动各高校辅导员的积极性,推动他们朝着专家型辅导员发展,并建立相应的培养和推荐机制,为工作室校外成员提供工作实绩的鉴定材料,帮助校外辅导员在科研能力提升、职业发展和职务晋升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3.工作室成员定期学习交流
应加强以辅导员能力提升为主体的内涵建设,努力推广导师制,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内部交流渠道,包括飞信、微信等载体,进行知识交流、学术探讨以及感情交流,把工作经验、案例、研究成果等进行平台的学习和分享。
(四)具有合理的协作制度
辅导员工作室作为一个在相对虚体的组织机构,其长远发展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协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