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对溶解性有机质(DOM)与砷_锑相互作用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溶解性有机质(DOM)与砷_锑相互作用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溶解性有机质(DOM)与砷/锑相互作用的影响∗王㊀颖㊀余艳鸽㊀张曼曼㊀沈潺潺㊀张㊀笛(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环境因素(pH值㊁盐度㊁共存离子和光照)对长江口不同区域(南支岸边㊁北支岸边㊁河道和海域)沉积物提取DOM样品与砷/锑(As/Sb)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㊂结果表明,DOM的荧光强度随水体pH值的升高而增大,其主要归因于类蛋白峰B㊁D峰的增强㊂Sb3+对类蛋白峰B㊁D的淬灭最为明显,但不同pH值条件对DOM与As/Sb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大㊂盐度的增加可促进As/Sb与DOM的结合㊂Ca2+的加入可减弱As/Sb对DOM类蛋白荧光的淬灭作用,因此Ca2+抑制DOM与As/Sb的相互结合,并且随Ca2+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㊂Mg2+的影响很小㊂光照可促进DOM自身发生光降解,其对As5+淬灭类蛋白D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㊂关键词:长江口;溶解性有机质;砷/锑;环境因素DOI:10 13205/j.hjgc.201512007THEEFFECTOFENVIRONMENTALFACTORSONTHEINTERACTIONBETWEENAs/SbANDDOMWangYing㊀YuYange㊀ZhangManman㊀ShenChanchan㊀ZhangDi(TheKeyLaboratoryofWaterandSedimentSciences,MinistryofEducation,SchoolofEnvironment,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Abstract:Theeffectsofenvironmentalfactors(pH,salinity,ionsandsunlight)ontheinteractionbetweentrivalentorpentavalentAs/Sband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insedimentsfromtheYangtzeEstuary(thenorthandsouthnearshore,theriverchannelandtheadjacentcoastalarea)werestudiedusingthefluorescenceemissionspectrumandexcitationemissionmatrixspectra.TheresultsshowedthatDOMfluorescenceintensityincreasedwiththepHincreasing,whichmaybeduetotheincreaseoftheprotein⁃likecomponents(protein⁃likepeakBandD).Theprotein⁃likeeakBandDwerequenchedobviouslybySb3+.ThelittleinfluenceofpHontheinteractionbetweenAs/SbandDOMwasobserved.AdecreaseinfluorescenceintensitywasfoundaftertheadditionofNaClintheDOM⁃As/Sbsolution.TheadditionofCa2+decreasedthequencheffectofAs/Sbontheprotein⁃likecomponents.ThisinhibitioneffectincreasedwiththeincreaseofCa2+concentration.NoinfluenceofMg2+wasobserved.SunlightcouldleadtothedegradationofDOMitself.Thefluorescenceintensityofprotein⁃likepeakDsignificantlyweakenedwiththeadditionofAs5+inthesunlight.Keywords:YangtzeEstuary;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As/Sb;environmentalfactor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701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10CB429003);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3DFR90290)㊂收稿日期:2015-06-110㊀引㊀言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和自然水体中的一种重要的㊁活跃的化学组分,它是一种带有多种功能基团的混合物,在水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2]㊂有研究表明:DOM中含有 COOH㊁ OH㊁ CH2㊁ CH3㊁CO㊁ NH2㊁OC NH2等多种官能团,它能够影响环境的酸碱特性,污染物质的吸附和解吸以及迁移和转化作用,对各种物理㊁化学和生物过程都能够产生重要影响[3⁃4]㊂随着人们对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强,DOM的研究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㊂而之前的研究者发现,来源不同的DOM,其化学组成和性质(极性和分子量等)都具有较大差异[5]㊂长江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化和工业化中心㊂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流入长江然后沉入沉积物中,使长江口的一些污染物的含量超过其临界浓度㊂另外,围绕长江的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如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6],势必会影响长江口的水沙径流量等水物理化学环境㊂水环境中的水力条件㊁盐度分布等发生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7]㊂砷和锑是同主族的类金属元素,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㊁冶炼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一系列在工业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砷㊁锑污染物及其化合物进入水体中[8⁃9]㊂而且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长江口沉积物中砷的平均浓度大于效应临界浓度TEL值[10],具有潜在的生态危险㊂锑目前已被美国环境保护总局(USEPA)和欧盟(EU)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11]㊂因此,研究砷㊁锑进入长江口后的迁移转化尤为重要[12]㊂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不同环境因素对DOM与砷㊁锑相互作用的影响㊂1㊀实验部分1 1㊀研究区域与样品采集于2010年8月,采集长江口4个研究区域沉积物样品:长江口南支岸边(N1 N17)㊁北支岸边(N18 N33)㊁河道(R1 R10)和海域(C1 C20),采样点分布如图1所示㊂分别采集取表层0 2cm深度的沉积物保存至铁盒中置于冷暗处㊂图1㊀采样点分布Fig.1㊀Distributionofsimplingsite1 2㊀材料与方法1 2 1㊀样品预处理将沉积物样品按区域分别混合后装入不锈钢样品盒中,然后在室温下用高速离心机对样品以5000r/min进行离心分离10min,利用事先烧过的(450ħ,4h)0 22μm的玻璃纤维膜(GF/F,Whatman,UK)过滤离心,然后取其上层水,滤液混合均匀后得到北岸㊁南岸㊁河道㊁海域4个孔隙水DOM样品㊂样品储存在4ħ的冰箱里㊂1 2 2㊀荧光淬灭滴定实验1)pH对DOM⁃As/Sb结合的影响㊂滴定前,所有样品用超纯水进行稀释至DOC为10mg/L以消除DOM浓度的影响㊂首先取足够用的长江口4个区域孔隙水DOM溶液,分别用HCl和NaOH溶液将4个区域的孔隙水DOM溶液的pH值分别调至4 0㊁7 0㊁10 0,加入的pH调试剂总量不超过100μL,忽略浓度稀释效应㊂取若干个20mL的棕色聚丙烯瓶,然后分别移取调节好的各个区域不同pH值的DOM样品10mL,之后分别滴加0 2mol/L的Sb(Ⅲ)㊁Sb(Ⅴ)㊁As(Ⅲ)和As(Ⅴ)溶液,使4种离子溶液的浓度为1mmol/L㊂将样品均置于黑暗处于25ħ,120r/min下充分振荡24h㊂然后将振荡好的溶液转移至比色皿中,使用Cary50UV⁃Visiblespectrophotometer(UV⁃VIS)(Varian,Inc.,Australia)进行荧光发射光谱(激发波长为335nm)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确定不同pH对DOM⁃As与DOM⁃Sb结合的影响㊂三维荧光光谱的测定采用HITACHIF⁃460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立,日本),样品装入1cm石英荧光样品池于室温下检测,以Mill⁃Q水为空白,进行荧光扫描㊂激发光谱扫描范围为200 400nm;发射光谱的扫描范围为290 550nm,带通均为5nm;光谱的速度为2400nm/min,光电倍增管的电压为700V㊂2)NaCl盐度对DOM⁃As/Sb结合的影响㊂取10mL北岸沉积物孔隙水DOM溶液,分别加入0 2mol/L的Sb(Ⅲ)㊁Sb(Ⅴ)㊁As(Ⅲ)和As(Ⅴ)溶液,使4种离子溶液的浓度为1mmol/L㊂之后分别加入不同量NaCl溶液使得反应体系中的NaCl浓度分别为0,0 1,0 2,0 4,0 6,0 8mol/L,将样品均置于黑暗处25ħ,120r/min下充分振荡24h㊂然后将振荡好的溶液进行荧光发射光谱测定和三维荧光测定㊂3)共存离子对DOM⁃As/Sb结合的影响㊂取10mL北岸沉积物孔隙水DOM溶液分别加入0 2mol/L的Sb(Ⅲ)㊁Sb(Ⅴ)㊁As(Ⅲ)和As(Ⅴ)溶液,使4种离子溶液的浓度为1mmol/L㊂之后分别加入不同量Mg(NO3)2㊁Ca(NO3)2溶液使得反应体系中的Mg2+与Ca2+浓度分别为0,0 1,0 5,1,25,50,100μmol/L,然后将样品均置于黑暗处25ħ,120r/min下充分振荡24h㊂然后将振荡好的溶液进行荧光发射光谱测定和三维荧光测定㊂4)光照对DOM⁃As/Sb结合的影响㊂取10mL北岸沉积物孔隙水DOM溶液分别加入0 2mol/L的Sb(Ⅲ)㊁Sb(Ⅴ)㊁As(Ⅲ)和As(Ⅴ)溶液,使4种离子溶液的浓度为1mmol/L㊂将一组样品置于25ħ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另一组溶液用锡箔包裹避光进行对照实验,在120r/min下充分振荡24h使其充分反应㊂然后将振荡好的溶液进行荧光发射光谱测定和三维荧光测定㊂2㊀结果与讨论2 1㊀pH对DOM⁃As/Sb结合的影响长江口4个区域样品的DOM荧光发射光谱(激发波长为335nm)随pH的变化见图2㊂结果显示:在不同pH条件下,长江口DOM的荧光发射光谱最大峰值均出现在430nm左右,表明DOM是由许多荧光基团(未饱和羟基和碳基等)混合而成,且不同pH值并未改变DOM荧光峰的形状㊂但从4个区域荧光发射光谱的荧光强度来看,pH为4时,荧光强度均为最低,而pH为10时,荧光强度均为最高,表明pH影响了DOM的最大荧光强度㊂有文献报道[14,16]溶解有机质的荧光强度随pH值升高而增强,荧光光谱的这种变化与有机大分子结构中的酸性基团(如苯酚基团)以及自身的分子构型随pH的改变有关㊂在酸性条件下,DOM腐殖质分子呈卷曲状态,而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由于腐殖质分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其构型变为线性,使得DOM中更多的荧光基团裸露到溶液中,导致荧光强度增强㊂利用三维荧光发射光谱分析长江口不同区域的DOM可以看出,其主要由类蛋白峰B和D㊁类腐殖酸A峰组成㊂不同pH条件下北岸DOM3个三维荧光峰(图3)荧光强度影响不同,随着pH值增加,DOM的类蛋白峰B㊁D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而类腐殖酸A峰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㊂加入As和Sb后,各个pH梯度溶液荧光强度降低或者变化较小,其中Sb3+对类蛋白峰B㊁D的淬灭最为明显㊂As和Sb对类腐殖酸A峰淬灭变化不大㊂a 河道;b 海域;c 北岸;d 南岸㊂1 pH=4;2 pH=7;3 pH=10㊂图2㊀pH对DOM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Fig.2㊀TheinfluenceofpHonfluorescenceemissionspectrumofDOM对比图3中不同pH值条件下DOM的淬灭情况可以看出:As和Sb加入后,DOM溶液荧光淬灭的变化趋势与未加入As/Sb时DOM的荧光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pH=7时),说明pH值的变化主要影响DOM本身的荧光强度,而对As/Sb与DOM相互结合的影响不大㊂这与董丽娴[15]研究pH值对砷-DOM结合的影响结论一致㊂2 2㊀NaCl盐度对DOM⁃As/Sb结合的影响不同NaCl盐度下DOM与As㊁Sb相互作用前后的荧光发射光谱如图4所示㊂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DOM自身的荧光强度基本不变,表明盐度对DOM的荧光强度影响不大㊂但加入4种As㊁Sb离子后,DOM⁃Mn+结合体的荧光强度都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各个峰强度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图5)㊂当c(NaCl)>0 4mol/L时,NaCl对于DOM⁃Sb3+的淬灭影响尤其明显㊂这些现象表明虽然盐度对DOM自身的荧光强度影响不大,但随着盐度的增大,促进了As㊁Sb离子对DOM的淬灭作用,增强了两者的结合能力㊂盐度对DOM与污染物结合的影响原因可能是Na+㊁Cl-离子对DOM⁃Mn+产生了共同淬灭或促进淬灭作用㊂a B峰;b D峰;c A峰㊂ʏDOM;ӘAs3+;һAs5+;▼Sb3+;◀Sb5+㊂图3㊀pH对DOM⁃As/Sb不同三维荧光峰淬灭影响Fig.3㊀TheinfluenceofpHontheinteractionofAs/SbandDOMa DOM⁃As3+;b DOM⁃As5+;c DOM⁃Sb3+;d DOM⁃Sb5+㊂图4㊀盐度对DOM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激发波长:335nm)Fig.4㊀TheinfluenceofNaClsalinityonfluorescenceemissionspectrumofDOM(excitationwavelength:335nm)a DOM⁃As3+;b DOM⁃As5+;c DOM⁃Sb3+;d DOM⁃Sb5+㊂ʏ B峰; Ә A峰; һ D峰㊂图5㊀盐度对DOM⁃As/Sb不同三维荧光峰淬灭影响Fig.5㊀TheinfluenceofNaClsalinityontheinteractionofAs/SbandDOM2 3㊀共存离子对DOM⁃As/Sb结合的影响Mg2+㊁Ca2+加入后DOM与As㊁Sb结合的三维荧光峰值变化如图6㊁图7所示㊂可以看出:随着Mg2+浓度的增加(图6),DOM⁃Mn+结合体的荧光强度变化不大,各荧光峰有微弱的增强趋势,说明Mg2+和4种离子间存在微弱的竞争作用,但整体上对DOM⁃Mn+影响不大㊂随着Ca2+的加入(图7),DOM⁃Mn+的类蛋白峰B㊁D的荧光强度都逐渐增强,而类腐殖酸A峰变化不大,这说明Ca2+对As㊁Sb离子和DOM的结合有一定的竞争作用,Ca2+的加入可使As㊁Sb从DOM体系的类蛋白结合位点中释放出来,因此Ca2+能够显著增强DOM的类蛋白荧光,而对类腐殖酸荧光的增强作用不明显㊂这与Lu[17]㊁付平青[13]研究Ca㊁Mg对DOM⁃Hg的研究结果一致㊂在实验条件下,Ca2+对As㊁Sb与DOM的结合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因此Ca2+对DOM与污染物的结合作用不容忽视㊂a DOM⁃As3+;b DOM⁃As5+;c DOM⁃Sb3+;d DOM⁃Sb5+㊂ʏ B峰; Ә A峰; һ D峰㊂图6㊀Mg2+对DOM⁃重金属不同三维荧光峰淬灭影响Fig.6㊀TheinfluenceofMg2+ontheinteractionofAs/SbandDOMa DOM⁃As3+;b DOM⁃As5+;c DOM⁃Sb3+;d DOM⁃Sb5+㊂ʏ B峰; Ә A峰; һ D峰㊂图7㊀Ca2+对DOM⁃重金属不同三维荧光峰淬灭影响Fig.7㊀TheinfluenceofCa2+ontheinteractionofAs/SbandDOM2 4㊀光照对DOM⁃As/Sb结合的影响图8为有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DOM溶液和DOM⁃Mn+体系的三维荧光图谱㊂可以看出:在光照存在条件下,DOM的荧光强度有所减弱,说明光照使DOM溶液中的荧光性物减少,这与傅平青[20]的研究内容一致㊂有文献报道[21],DOM在太阳光照射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光降解反应,导致DOM的结构破坏,进而失去光学特性(称为光漂白)㊂这表明光照促进了DOM的自身降解㊂DOM⁃Mn+体系的荧光强度在有光照和无光照的条件下,荧光强度都有一定的降低,说明DOM溶液中部分荧光性物质与As㊁Sb结合,发生淬灭,削弱了DOM溶液的荧光性㊂在光照条件下,相比较而言,As5+对类蛋白峰D的淬灭最为明显㊂a B峰;b D峰;c A峰㊂ʏDOM;ӘAs3+;һAs5+;+Sb3+;∗Sb5+㊂图8㊀光照对DOM⁃重金属不同三维荧光峰淬灭影响Fig.8㊀TheinfluenceoflightontheinteractionofAs/SbandDOM3㊀结㊀论长江口孔隙水中DOM荧光特性及其与As/Sb的相互作用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㊂pH值主要影响DOM自身的荧光强度,其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而加入As/Sb后DOM的荧光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pH对DOM⁃As/Sb影响不大㊂盐度的增加可促进As/Sb对DOM的淬灭作用㊂Ca2+的加入使As/Sb对DOM类蛋白荧光淬灭作用减弱,而Mg2+对该体系的影响较小㊂光照可促进DOM自身发生光降解,其对As5+淬灭类蛋白D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㊂DOM中存在多种结合基团和位点,其与砷㊁锑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DOM的存在可影响水环境中砷㊁锑的迁移转化㊂参考文献[1]㊀黄泽春,陈同斌,雷梅.陆地生态系统中水溶性有机质的环境效应[J].生态学报,2002,22(2):259⁃269[2]㊀陈同斌,陈志军.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及其对污染物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3):201⁃210 [3]㊀KalbitzK,SolingerS,ParkJH,etal.Controlsonthedynamicsofdissolvedorganicmatterinsoils:Areview[J].SoilScience,2000,165(4):277[4]㊀丁春,关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结构特性对土壤重金属行为的影响[J].安徽化工,2009,35(4):66⁃68[5]㊀ConteP,PiccoloA.Conformationalarrangementofdissolvedhumicsubstances:Influenceofsolutioncompositiononassociationofhumicmolecules[J].EnvironSciTechnol,1999,33:1682⁃1690[6]㊀HayakawaK,SugiyamaY.SpatialandseasonalvariationsinattenuationofsolarultravioletradiationinLakeBiwa,Japan[J].JournalofPhotochemistryandPhotobiologyB:Biology,2008,90(2):121⁃133[7]㊀邹景忠.海洋环境科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54⁃58 [8]㊀王萍,王世亮,刘少卿,等.砷的发生㊁形态㊁污染源及地球化学循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7):90⁃97 [9]㊀WilsonSC,LockwoodPV,AshleyPM,etal.Thechemistryandbehaviourofantimonyinthesoilenvironmentwithcomparisonstoarsenic:Acriticalreview[J].EnvironmentalPollution,2010,158(5):1169⁃1181[10]㊀LiX,WangY,LiB,etal.DistributionandspeciationofheavymetalsinsurfacesedimentsfromtheYangtzeEstuaryandcoastalareas[J].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2013,69(5):1537⁃1547 [11]㊀FilellaM,BelzileN,ChenYW.Antimonyintheenvironment:Areviewfocusedonnaturalwaters:I.Occurrence[J].Earth⁃ScienceReviews,2002,57(1/2):125⁃176[12]㊀FuZ,WuF,AmarasiriwardenaD,etal.Antimony,arsenicandmercuryintheaquaticenvironmentandfishinalargeantimonyminingareainHunan,Chin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10,408(16):3403⁃3410[13]㊀傅平青.水环境中的溶解有机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学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 [14]㊀CoblePG.CharacterizationofmarineandterrestrialDOMinseawaterusingexcitation⁃emissionmatrixspectroscopy[J].MarineChemistry,1996,51(4):325⁃346[15]㊀董丽娴.溶解性有机质对砷形态及藻类有效性的影响[D].上海:同济大学,2008[16]㊀SenesiN.Molecularandquantitativeaspectsofthechemistryoffulvicacidanditsinteractionswithmetalionsandorganicchemicals.Part11.Thefluorescencespectroseopyapproach[J].AnalyticaChimicaActa,1990,232:77⁃106[17]㊀LuX,JaffeR.InteractionbetweenHg(II)andnaturaldissolvedorganicmatter:Afluorescencespectroscopybasedstudy[J].WaterResearch,2001,35(7):1793⁃1803[18]㊀方芳,翟端端,郭劲松,等.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3):323⁃328[19]㊀卓健富,郭卫东,邓荀.筼筜湖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及其污染示踪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8(6):1539⁃1544(下转第38页)。

重金属淋滤影响因素分析

重金属淋滤影响因素分析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23, 13(2), 149-156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ep https:///10.12677/aep.2023.132019重金属淋滤影响因素分析纪东如1,李亚君2,黄杰良1,季东楼11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2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收稿日期:2023年2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31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7日摘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长期性。

模拟实验是揭示土壤重金属活化迁移规律和机理的有效方法。

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进而对重金属的迁移能力产生影响。

同时,各重金属的化学性质对重金属迁移也存在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金属呈现出不同的迁移规律。

通过对各重金属累积淋出曲线进行拟合,双常数方程(Freundlich 修正式)、抛物线方程和修正Elovich 方程对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释放拟合结果较好,而一级动力学方程则稍差。

关键词土壤,淋溶,重金属,释放,动力学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Heavy Metal LeachingDongru Ji 1, Yajun Li 2, Jieliang Huang 1, Donglou Ji 1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Received: Feb. 28th , 2023; accepted: Mar. 31st , 2023; published: Apr. 7th , 2023Abstract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alment, accumulation and long-term. Simulation experi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veal the law and mechanism of heavy metal ac-tivation and migration in soil.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mainly affect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heavy metals by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form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t the same tim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heavy metals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migration of纪东如等heavy metals, and different metals show different leaching laws. Through fitting the cumulative leaching curve of heavy metals, the fitting results of the modified Elovich equation, parabolic equ-ation and two-constant equation for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re good, while the first-order kinetic equation is slightly poor.KeywordsSoil, Eluviation, Heavy Metals, Release, Dynamics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的过渡带,亦是不同圈层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极其宝贵的资源,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污染物的能力;同时土壤也十分脆弱,是人类活动的直接承受对象,容易被人类活动所损害。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大难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探索和理解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针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途径、影响因素以及转化过程展开探讨。

1. 迁移途径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1 土壤迁移:重金属通过地下水和土壤孔隙水的流动迁移到地下水中,进而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形成水环境的污染。

1.2 大气迁移:重金属通过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通过降雨沉降到地表,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1.3 水体迁移:重金属可以直接溶解在水中,通过水流迁移到其他地方,并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

1.4 生物迁移: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吸收、积累和迁移,从而进入食物链,对生物体造成间接毒害。

2. 影响因素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pH值:土壤和水体的酸碱度对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影响。

低pH值条件下,重金属更容易释放并迁移至地下水中。

2.2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和水体能够有效地限制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

2.3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吸附和保持能力,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速率。

2.4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导致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溶解度和迁移速率发生变化。

2.5 微生物活动: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活动可以促进重金属的转化和迁移,包括还原、氧化和沉积等过程。

3. 转化过程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经历多个转化过程,包括溶解、沉降、吸附、解吸、络合等。

这些转化过程对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3.1 溶解:重金属在水中可以以溶解态存在,溶解度与温度、酸碱度、络合等因素有关。

溶解态的重金属可以直接对生物体造成毒害。

3.2 沉降:重金属通过颗粒物和悬浮物的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中,从而影响环境的质量。

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周丹丹;王薇;张军;刘洋;杨迪【摘要】生物炭的广阔应用前景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生物炭中具有显著流动性的溶解性有机质(Biochar-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BDOM)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载体,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显著,是了解生物炭环境效应的关键.然而,原料来源及热解温度与BDOM的特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BDOM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文章通过综述原料及热解温度对BDOM特性的影响,以明确BDOM影响污染物环境行为机制的研究现状.有关研究表明:(1)生物质原料中木质素含量越高,BDOM C含量越高,官能团种类更加丰富,芳香性更强,而产率则越低;(2)随热解温度的升高,BDOM中C含量增加、芳香性增强,而产率及含氧官能团种类降低;(3)BDOM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形成致密的类胶体结构,使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溶解度提高,从而使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更容易被降解;(4)BDOM通过增加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从而形成新的吸附位点(如羧基官能团),以促进土壤对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的固持;(5)BDOM与重金属发生络合或氧化还原作用,影响重金属形态,从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该文可为全面评估生物炭在土壤污染修复应用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28)007【总页数】7页(P1492-1498)【关键词】生物炭;溶解性有机质;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作者】周丹丹;王薇;张军;刘洋;杨迪【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生物炭(Biochar,BC)属于黑碳(Black Carbon)范畴内的一种,是由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状态下热解(通常<700 ℃)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类含碳量丰富的固态物质(Johannes et al.,2015;Laughlin et al.,2009)。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
1、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积累 一般情况下,土壤有机质本身并不含重金属,因此,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并未增加土壤重金属的输入; 但由于土壤有机质可参与土壤重金属的络合与螯合作 用,可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而影响土壤重 金属的积累.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重金属积 累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土壤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 积累的影响也与不同区域土壤本身的性质、土壤重金 属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
3、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能与金属离子形 成具有不同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的物质,从而影 响重金属各形态的含量及其比例,并使土壤不同 形态重金属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
王浩等研究了有机质积累对污染土壤重金属释放 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积累显著地 增加了有机质结合态重金属的比例,降低了氧化 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的比例;当有机质加入 量很高时,交换态重金属的比例降低,而碳酸盐 结合态的比例无明显变化.可见,土壤有机质可 显著影响土壤重金属的化学形态,随着有机质含 量的增加,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含量也会增加,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交换态重金属含量有明显减 少,而碳酸盐结合态与残渣态的含量变化不显著
未来展望
在全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土壤作为人类赖以 生存的媒介,他的“保养”对于人类至关重要。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组成对土壤重金属的化学 行为、生物有效性和环境效应可产生重要影响, 这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但土壤有机质对土壤 重金属有效性的研究结果仍存在较大的分歧;虽 然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可增 加土壤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含量,但土壤重金属 其他形态的变化仍不十分明确;土壤有机质组分 的变化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及土壤重金属形 态变化的影响研究尚待深入

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中TNT迁移行为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中TNT迁移行为的影响
第 47卷第 7期 2018年 7月
当 代 化 工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Vo1.47. NO.7 July,2018
溶解性 有机质对 土壤 中 TNT迁移行 为的影 响
郑雅伟 ,谯 华 ,张杨 明稼 ,张煜行 ,蒋 国正
(中 国人 民解放 军 陆军勤 务 学院 军 事设 施 系 ,重庆 401331)
e ct of D0M on the migration and tran sformation Of TNT in soil was summarized.And how to use DOM to repair TNT contaminated sites was discussed. Kev words: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TNT: Tran sformation
huma n body through skin contact,respiration and other ways.In this paper,physical a 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ssolved orga n ic matter(DOM1 were described as well as the migration process of TNT in soil.The research status of
(Arm y Logistic University ofPLA,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D issolved organic m atter is a kind of organic m ixture that w idely presents in the environm ent.It has signif icant impact oi3 .the environm eilt behavior of contaminations.It can affect the m igration and transforrn ̄ion of various substances i13.the environm ent by ion exchange adsorption.complexation and oxidation.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 ore scholars paid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to deal with the pollutants in the environm ent. TN T is w idely used in m ilitary,which causes the environm ental pollution in m ilitary sites.TNT can cause harm to the

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关系文献综述

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关系文献综述

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关系文献综述作者:杜明阳赵秀兰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6年第06期摘要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因其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及其他官能团而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近年来,关于土壤中可溶解性有机质、腐殖质与颗粒有机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作用有大量研究,但由于土壤有机质组成复杂,其作用机制及其作用效果很难完全研究清楚。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重金属;可溶解性有机质;腐殖质;颗粒有机质中图分类号:S1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17.053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能量的来源,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被认为是土壤质量和功能的核心[1],也是影响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植物对重金属吸收的最重要的土壤性质之一。

关于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对于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大量研究,本文通过对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分类及其对重金属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关于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机制与效果的研究1.1 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机制的研究土壤是一个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及水组成的复杂的非均质体,土壤原有的或外源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十分复杂:有酸碱反应、溶解-沉淀、吸附-解吸、络合-离解以及氧化-还原等多种反应过程。

通过上述过程,重金属在土壤中与各种组成成分结合,以不同形态存在,土壤有机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上述过程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土壤有机质含大量的羧基(-RCOOH)、羟基和酚基(-ROH)等含氧基团及少量的巯基(-RSH)和氨基(-RNH2),具有大量吸附位点,可以有效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

一般情况下,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某些重金属的吸附能也强,去除土壤有机质使土壤重金属的吸附量明显下降,而解吸量提高,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吸附提高了土壤对其固定和累积的能力。

水体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水体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水体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刘小兰;宋志鑫;宋刚福;唐文忠;米晓;曹玉婷;王汉卿;马轩
【期刊名称】《环境科技》
【年(卷),期】2024(37)2
【摘要】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水体中最活跃的组分,可与金属离子发生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影响金属离子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DOM的主要成分为腐殖质,而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为腐殖质中占比最高的2种成分,占DOM总量的40%~60%。

DOM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一般用稳定常数表示其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率会受到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调研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综述了DOM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刘小兰;宋志鑫;宋刚福;唐文忠;米晓;曹玉婷;王汉卿;马轩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
【相关文献】
1.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2.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3.溶解性有机质对水体汞还原反应影响机制研究进
展4.pH值对滇池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光降解作用的影响5.基坑排水对城市内河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的影响李小孟;孟庆俊;高波;冯启言;张英杰【摘要】溶解性有机质( DOM)是土壤中最具有活性的组分,可以与重金属发生吸附、解吸、络合等一系列作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等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吸附和迁移的影响。

吸附实验表明,重金属Cu、Pb、Cr、Cd在土壤中吸附能力是不同的,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Pb> Cu > Cr > Cd。

土柱实验表明,重金属Cu、Pb、Cd、Cr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相似,均为前期淋出液重金属含量较低,后期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吸附饱和后浓度趋于稳定。

但不同重金属迁移速率各不相同,这与吸附实验结果相符。

溶解性有机质的存在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迁移速率上,其穿透时间比去除有机质的情况短,有机质的存在有利于重金属离子向下迁移,但当达到饱和后对重金属迁移浓度影响不显著。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 DOM) was the most active component in soil. DOM in soil may conduct a seriesof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through the reaction as adsorption, desorption and complexation. The effect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on the adsorption and migration of heavy metals Cu, Pb, Cd, Cr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he soil column experiment.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heavy metals Cu, Pb, Cr, Cd in soil are different, and the range of the soil adsorption capacity is Pb>Cu>Cr>Cd. By comparing the presence of DOM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it is found that DOM has inhibition on adsorption of soil to heavy metals. The soil colum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s that the heavy metal Cu, Pb, Cd, Cr has the same migration patternsin soil, which all previous leaching liquid low heavy metal conten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ime, the stable after reaching the adsorption saturation concentration. But migration rates-for different heavy metal are different. At the presence of DOM, to the migration rate of heavy metal is increased, and the penetration time become shorter. While, when saturated, th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34【总页数】6页(P314-319)【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土壤;重金属;吸附;迁移【作者】李小孟;孟庆俊;高波;冯启言;张英杰【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1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造成了工业污染,其中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

河流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河流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摘要 : 河 流 中的 溶 解 性 有 机 物 可 与 重金 属 结 合 , 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 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 , 进而 制 约重 金 属 的有 效 治 理 。 通过 分析 河 流 中溶 解性 有机 物 与 重 金 属 结 合 作 用 途 径 , 详 述 结 合 作 用 对 重 金 属 离子溶解度 、 重金属形 态和生物有 效性、 重金 属 迁 移 转 化 行 为 及 多介 质 吸 附 竞 争 影 响 , 总 结 溶 解 性 有机 物 与 重金 属 结 合 作 用 的 研 究方 法 :认 为 利 用 分 析 方 法 和 仪 器 研 究 相 结 合 深 入 考 察 河 流溶 解性 有机 物 的
DU Xi a o - l i , DU Xi a o - h u F, ZHENG Le P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U r b a n S t o r m w a t e r S y s t e m a n d Wa t e r E n  ̄ mn me n t ,Mi n i s t y r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c h o o l f o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a n d E n e r g y
Ab s t r a c t :T h e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c o u l d b e c o u p l e d w i t h h e a v y me t a l s i n r i v e r s ,i n l f u e n c e t h e e x i s t i n g f o r ms , mi g r a t i o n a n d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h e a v y me t a l s .f u r t h e r r e s u l t i n i n v li a d c o n t r o l o f t h e h e a v y me t ls a i n r i v e r s .T he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c o mp l e x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ni a c ma t t e r a n d h e a y v me t a l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e o mp l e x a t i o n i lu f n e n c e d t h e b e h a v i o r o f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摘要:重金属污染是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水中重金属的来源、污染特征及特点;着重介绍了其在水中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途径及迁移转化过程;最后简要分析了了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温度、离子强度及有机质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关键词:重金属;来源;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影响因素Abstract: Heavy metals in water body can lead to many serious pollution problems. this paper introduce briefly the source,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heavy metals in water;It is emphasized that heavy metals ‘ appearanc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athway and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re also expounded; Finally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H, radix potential (Eh), temperature, ionic strength and organic matter on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metals.Key words: Heavy metals; source; existing forms;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actors1 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大量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排入河流,使水质恶化,给人类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重金属排放,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进入水体的可能性 。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产业,减少重金属的使用和排放 。
过程控制
强化污水处理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污 水处理效率,减少重金属在水中的含量。
优化水环境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水体进 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重金属污染 问题。
物理因素
水流作用
水流可以携带重金属一起迁移,流速 、流向的变化会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 化。
沉积作用
温度和压力
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水体中重金 属的溶解度和存在形态,从而影响其 迁移转化。
重金属可以在水体底泥中沉积,影响 其在水中的存在形态和浓度。
化学因素
pH值
水体的酸碱度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溶解度和存在形 态,从而影响其迁移转化。
02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 化途径
物理迁移
悬浮态迁移
重金属以悬浮颗粒的形式在水体 中随水流迁移,受水流速度、颗 粒物大小和密度等因素影响。
沉积-再悬浮过程
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累积,当沉积 物受到扰动时,重金属再次释放 到水体中。
化学迁移
络合-沉淀反应
重金属与水体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发 生络合反应,形成溶解度更小的络合 物或沉淀物,从而发生迁移。
溶解-沉淀过程
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度随pH、温度等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溶解-沉淀过 程实现迁移。
生物迁移
摄入迁移
水生生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水体中的重 金属,并在体内富集,进而影响更高 级的食物链。
吸附-解吸过程
水生生物表面吸附的重金属在生物活 动过程中解吸进入水体,或被生物排 泄出体外。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指在水中以溶液形式存在的有机物质,主要由腐殖质、蛋白质和酚类等组成。

DOM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对于水质、生态系统和环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DOM可以通过溶解、胶体悬浮和微生物代谢等方式进入水体中。

其含量和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降水、土壤和植被类型、地形、气候等。

DOM在水体中扮演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它能够促进物质的溶解和转移,在水体中起到媒介和运输的作用。

同时,DOM还能够影响水体的光学特性、温度和氧,以及其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DOM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重金属是指密度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铜、铅、镉等。

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存在且不易降解,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

DOM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吸附作用:DOM中的功能官能团具有亲水性和亲金属性,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或配位物,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活性和毒性。

DOM的存在会增加重金属与水体中颗粒物质的接触面积,并促进重金属的吸附和沉积。

2.离子交换作用:DOM中的阴、阳离子能与重金属进行交换反应,改变重金属的溶解度和生物可利用性。

DOM中的阴离子如溶剂中的酸性根和亲硫基团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减少其溶解度。

3.酸碱作用:DOM能改变水体的pH值,影响重金属的溶解度和毒性。

DOM中的酸性物质如腐殖酸和酚类能够降低水体的pH值,增加重金属的溶解度。

4.生物作用:DOM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影响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和归趋。

DOM中的有机质可供微生物进行代谢,改变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解毒和转化能力。

总的来说,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通过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酸碱作用和生物作用等机制,改变重金属的溶解度、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这些过程不仅影响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A b s t r a c t :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a n i c m a t t e r( D O M) c a n b e s e r v e d a s t h e k e y“ c a r r i e r ”o f h e a v y me t a l s m i g r a t i o n
Pr o g r e s s i n t h e Ef fe c t o f Di s s o l v e d Or g a n i c Ma t t e r o n t h e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Be h a v i o r o f He a v y Me t a l s i n S o i l
中国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Vo 1 . 3 2, No . 1
。 环 境 保 护
C h i n a Re s o u r c e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Ut i l i z a t i o n
2 0 1 4年 1月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环境行 为影 响的研究进展
栽 体 。根 据 已有 的研 究成 果 , 在 详 细 介 绍 了土壤 D O M 的来源 、 提取 、 组 成 与 结 构 的基 础 上 , 分 析 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壤
D O M 与重 金 属 的 相 互 作 用机 制及 其 影 响 因素 、 D O M 对 重金 属 可移 动 性 的 影 响 等 相 关研 究 结 果 . 以期 为 揭 示重 金 属 在 土 壤 中的 迁 移转 化 规 律 和 重 金 属 污 染 土壤 修 复技 术提 供 理 论 指 导 关键词 : 溶 解性 有 机 质 ; 土壤 ; 重金属 : 迁 移 转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X 5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9 5 0 0 ( 2 0 1 4 ) 0 1 — 0 0 5 0 — 0 5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XXX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ontents
1
2 3
总括
土壤重金属的形态
土壤重金属的转化
4
5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
未来展望
总括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 农业生产、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重金 属具有毒性、不被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积累,并可通过食 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故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备受关注的 环境问题,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凸显的重大环境问 题.在十八大召开之后,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 又一个战略高度。这不失为研究资源环境的我们提供了一 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土壤重金属积累规律及其生态过程的研究,理论上,是阐 明重金属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的需要;实践上, 是实施食品安全工程的基础,并可为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 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众多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分级方法中,代表性的土壤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是由Tessier等人于1979年 提出的5步连续提取法,简称Tessier法,将土壤 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 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 在以上形态分级的基础上,根据其生物有效性的不 同,可以分为易利用态(水溶态和交换态)、中等可 利用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 结合态)和惰性态(残渣态)3类.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
3、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能与金属离子形 成具有不同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的物质,从而影 响重金属各形态的含量及其比例,并使土壤不同 形态重金属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白洋淀沉水植物腐解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_袁冬海

白洋淀沉水植物腐解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_袁冬海

第10卷第5期环境工程学报Vol.10,No.52016年5月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May 2016白洋淀沉水植物腐解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袁冬海1崔骏1洪志强2闻丽3王京刚2马文林1李俊奇1(1.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2.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9;3.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22)摘要针对白洋淀秋冬季节水生植物腐解释放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 )的问题,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 )和激发发射光谱(EEMs )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 )对DOM 样品进行表征和分离。

实验结果表明,PARAFAC 共分离出4种组分(C1、C2、C3和C4),类腐殖酸组分C1和C2、类蛋白组分C3、含有类蛋白组分和类富里酸组分共同组成的C4。

此外,对样品进行荧光淬灭滴定实验来研究DOM 与重金属(Cu (Ⅱ)和Cd (Ⅱ))的相互作用,发现Cu (Ⅱ)对所有组分都存在明显的淬灭效果,并可以较好地拟合出络合常数(lg K ),而Cd (Ⅱ)只与C4有较好的络合效果,这是由于C4中的类富里酸成分所造成的。

研究进一步发现,样品U 2中类蛋白组分C3和C4对重金属的淬灭效果比样品U 0的类蛋白组分明显。

这是由于样品U 2中所添加的植物量较多,而植物腐解所释放的主要成分为类蛋白物质,有助于增强类蛋白组分的络合能力。

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价水生植物腐解释放DOM 对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物荧光光谱平行因子荧光淬灭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08(2016)05-2184-09DOI 10.12030/j.cjee.201408012Interaction betwee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released by macrophytedecomposition and heavy metal in Lake BaiyangdianYuan Donghai 1Cui Jun 1Hong Zhiqiang 2Wen Li 3Wang Jinggang 2Ma Wenlin 1Li Junqi 1(1.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tormwater System and Water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 ;2.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China ;3.Beijing Boqi Electric Power Sci-Tech Co.Ltd.,Beijing 100022,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released by macrophyte de-composition at Lake Baiyangdian in autumn and winter ,UV-vis spectra and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matrix(EEMs )analysis ,combined with parallel factor (PARAFAC )analysis ,were used to separate and characterize DOM sampl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4components (i.e.,C1,C2,C3,C4)were separated from DOM samples by EEMs-PARAFAC analysis ,C1and C2were classified into humic-like acids ,C3was assigned to pro-tein-like substances ,and C4was consisted of fulvic-like acid and protein-like substances.In additio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itration (FQ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OM and heavy metals (i.e.,Cu (Ⅱ)and Cd (Ⅱ)).Cu (Ⅱ)had remarkable quenching effect on all DOM samples and the complexation constant (lg K )could be properly modeled.However ,Cd (Ⅱ)had strong quenching effect only on C4that may be due to the fulvic-like acid components in C4.Moreover ,C3and C4were observed to have stron-ger quenching effects in U 2than U 0.That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higher plant density of sample U 2.The pro-tein-like substances were the main products released by plants decomposition ,which could enhance the binding ability of protein-like components.The present study c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to evaluate heavy metalmig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ffected by DOM derived from macrophyte decomposition.Key word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luorescence spectra ;parallel factor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itra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90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21B08)收稿日期:2014-08-03;修订日期:2014-09-25作者简介:袁冬海(1978—),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城镇雨污水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城市景观水体控制新技术等。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

1.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化学物质,也有自然界释放的物质。

2.优先污染物:也叫优控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出了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3.逆温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

4.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污染现象。

5.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6.环境效应: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

环境变化可以是自然过程,也可以是人为活动影响所引起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异。

7.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8.电子活度: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为电子活度。

9.天然水的碱度:碱度是表征水吸收质子的能力的参数,通常用天然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来标定。

10.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11.域剂量(浓度):阈剂量是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可分为有害阈剂量和非有害阈剂量。

12.土壤活性酸度:由土壤溶液中的H+所引起的酸度,是土壤溶液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13.微生物修复技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14.总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

15.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

16.协同作用:各种分散的作用在联合中使总效果优于单独的效果之和的相互作用。

17.绿色化学: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作者:任子英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在土壤当中富集和迁移转化重金属,很容易就会导致土壤污染,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迁移转化土壤重金属元素,在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以及生活过程中会体现出迁移转化的机理。

文章综合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和影响因素,从而可以准确的掌握重金属元素进入到土壤生物的规律,进而修复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规律;影响因素土壤这种结构体非常复杂,土壤当中包括各种固相物质和液相以及气相物质。

在土壤当中还具备各种养分和盐分子,这些在土壤溶液当中开实施迁移转化,现代工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药化肥提出更高的使用要求,人们明确了土壤环境的污染来源就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因此人们也开始关注土壤中重金属和元素。

当前在土壤表层当中存在重金属污染,也会不同程度的污染深层土壤和地下水以及周围生物等,这就需要探索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改变土壤的现状。

一、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1.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的机理在土壤当中,重金属可以在水平方面上实施迁移,同时也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实施迁移,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可以产生形态变化,并且可以向其他介质当中进行迁移,土壤溶液会影响到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在土壤溶液当中迁移重金属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形态转化。

因此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主要就是转变期物理、化学、生物等。

物理迁移:在土壤溶液的作用下,重金属元素出现水平迁移,就会不断能扩大重金属的污染面积,如果发生竖直运动,那么污染物质就会渗入到深层土壤和地下水当中,因为扬尘的原因,重金属元素也会进入到大气当中,污染到大气环境。

在污染过程中,重金属和土壤胶体可能会产生吸附解吸作用,造成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化学迁移:在土壤当中迁移重金属元素,土壤重金属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主要包括固相物质形态和液相物质形态,土壤重金属的难溶电解质会产生多相平衡,因为土壤溶液的pH值的变化,就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进行迁移。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综述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综述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摘要: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由于含有羧基、羟基、羰基等活性功能团,是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一种有机组分,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迁移特性。

DOM可以作为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载体,通过与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解吸,从而影响重金属的最终归宿。

因此,具体介绍了DOM的来源、提取方法和种类组成以及不同来源DOM的性质的表征,同时综述了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迁移转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壤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引言重金属是指密度高于 4.5g • cm-3 (也有文章指出为5g • cm-3)的常见金属。

重金属污染则是指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或其化合物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如金属采矿和冶炼产生的废渣、环境;其废水、废气排入次来源于交通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如汽车尾气和家庭燃煤产生的金属污染等。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净化作用降解消除危害。

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和蛋白质能和重金属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失去活性。

重金属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临界限度,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能结合对环境和生物有重要影响的Hg、Cu、Pb、Cd、Ni等重金属,从而改变这些物质的迁移、生物可利用性[1,2]。

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DOM与重金属作用对金属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利用性的影响。

在DOM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中,普遍认为低分子量DOM易与重金属络合,高分子量DOM 则与重金属反应多形成难溶络合物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摘要: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由于含有羧基、羟基、羰基等活性功能团,是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一种有机组分,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迁移特性。

DOM 可以作为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载体,通过与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解吸,从而影响重金属的最终归宿。

因此,具体介绍了DOM的来源、提取方法和种类组成以及不同来源DOM的性质的表征,同时综述了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迁移转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壤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引言重金属是指密度高于4.5g·cm-3(也有文章指出为5g·cm-3)的常见金属。

重金属污染则是指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或其化合物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如金属采矿和冶炼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其次来源于交通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如汽车尾气和家庭燃煤产生的金属污染等。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净化作用降解消除危害。

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和蛋白质能和重金属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失去活性。

重金属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临界限度,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能结合对环境和生物有重要影响的Hg、Cu、Pb、Cd、Ni 等重金属,从而改变这些物质的迁移、生物可利用性[1,2]。

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DOM 与重金属作用对金属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利用性的影响。

在DOM 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中,普遍认为低分子量DOM 易与重金属络合,高分子量DOM 则与重金属反应多形成难溶络合物[3]。

研究同时表示DOM 主要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等作用与金属离子以及其它污染物发生,形成溶解度不同的络合物,通过改变金属自由离子浓度来改变其迁移性[3-5]。

从而可能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性。

1. 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概念、来源和提取1.1 DOM的概念DOM 指能通过0.45 um的滤膜,具有不同结构及分子量大小的有机物(如低分子量的游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等和大分子量的酶、多糖、酚和腐殖质等)的连续体或混合体。

它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一种有机组分,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迁移特性[6]。

其主要成分可以分为腐殖质类和非腐殖质类,腐殖质分为富里酸、胡敏酸和胡敏素等;非腐殖质主要包括为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脂肪族、醇类、醛类和含氮化合物等[9]。

DOM作为环境中许多有机、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载体或配位体,其自身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性质直接影响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毒性。

通常认为,DOM中移动性强的组分能够提高污染物在介质中的运移能力;反之,如果DOM在迁移过程中易被介质吸附固定,则可为污染物提供吸附位点,从而降低了与其相结合的污染物的迁移性或活性[10]。

因此,溶解性有机质DOM对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尤其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1.2 DOM的来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DOM主要来自植物凋落物、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体的分解、渗滤、腐殖化等。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DOM除上述来源外,施用的外源有机物料(如:还田秸秆、各种农家肥、城市污泥物等)是DOM另一重要来源[11]。

在易爆发水华的水体中,藻类等的死亡释放的DOM也是水体及沉积物中DOM的重要来源。

土壤中的DOM来源和含量不仅受到土壤中生物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很多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如:吸附、解吸、扩散、淋溶、土壤pH、温度、湿度等)。

1.3 DOM的提取方法简介DOM的提取方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不同研究者对不同来源的DOM的提取方法均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提取方法见表1。

表1 溶解性有机质的提取方法2. DOM的组成和结构及性质表征2.1 DOM组成和结构从组成上看,DOM是包含了一系列化学性质各异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目前实际操作中还不能对DOM的全部组分进行逐一分离和测定,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尚难以确认[12]。

DOM组分中大约25% ~ 50%为腐殖酸和富里酸组成[13],其余的组分主要是蛋白质、多糖和亲水性有机酸。

DOM中分子量小于几千道儿顿的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芳香酸氨基酸单糖低聚糖和低分子量的富里酸,而高分子量的DOM主要包括结构复杂的物质如高分子量的富里酸和胡敏酸[14]。

其化学组成主要由C、H、O和少量的N、S、P组成,溶解态有机物质的主要功能基团是羟基、酚羟基、醇羟基和甲氧基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许多研究者[24-28]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NMR 等有机结构分析方法分析DOM的结构特征,可得到DOM中化合物官能团组成及其比例的信息。

根据参考文献,用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土壤DOM中含有C=C 和C=O等官能团,在紫外区范围内有吸收,但随检测波长的增加而吸收不断降低,这可能与芳香碳核及其共轭的不饱和结构上的电子移动性加大有关[22]。

利用红外分析土壤中的DOM,主要含有羟基、芳香基、羧基[23];分析污泥DOM发现,酸水解产物的成分占总成分的55%,其中a-氨基占26%,氨基己糖占9%,中性糖残渣占12%,脂肪族占8%[24]。

来源不同的DOM的官能团组成比较类似,大多含有-COOH、-OH、-CH2、-CH3、C=O、-NH2、O=C-NH2等活性官能团,但基团含量有较大差异[21,25]。

2.2 DOM的性质表征以下主要说明不同来源DOM的性质表征方式,主要是紫外扫描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2.2.1紫外扫描光谱紫外光谱其原理是利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来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

不同来源的DOM其组分的差别很大,其化学结构、分子量都可能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其吸收光谱曲线也有较大的差别。

而特定波段范围内吸光度的变化和特定波长的紫外可见吸光度比值用来指示DOM 的组成、官能团种类和其来源、芳化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及分子量的大小[26-27]。

如250nm 与365nm 处的吸光值比(E250/E365)可较好的反映DOM的分子状况,E250/E365越大,则DOM 的分子量越小[28]。

253nm和203nm处的吸光值比(E253/E203)用来解释芳环的取代度及取代基的种类。

当比值较高时,说明芳环上的取代基酯基、羟基、羧基、羰基含量较高;比值较低时说明芳环上的取代基以脂肪链为主[29]。

465nm 和665nm 处的吸收系数比(E465 /E665)值用来衡量溶解性有机质的的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

单位浓度紫外光密度值(E/TOC) 亦可用来指示天然有机物的来源和结构[30]。

2.2.2红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不破坏样品结构来表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

可以利用特征吸收谱带的频率推断分子中存在某一基团或键存在,进而确定分子的化学结构,当然也可由特征吸收谱带强度的改变对混合物及化合物进行分子量分析。

不同吸收带的涵义列于表2。

表2 溶解态有机物质的主要红外吸收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able2 Assignment of absorption bands in FTIR spectracm-1说明3400-3300 O-H伸缩,N-H伸缩2940-2900 脂族C-H伸缩,-CH3,-CH2-1720-1700 -COOH,酯与酮的-C=O伸缩1630 -COO;C=C,酰胺基的C=0伸缩(I带)1620-1600 芳族C=C1580-1500 酰胺11带,C=N伸缩,COO-1对称伸缩1450-1400 脂族C-H变形振动区1400-1390 酚OH的0-H变形,C-O伸缩,-CH2-、-CH3的C-H变形1260-1200 C-O,C-0-C伸缩(酯、醇、碳水化合物,芳基)及SO42-1170-950 多糖或类多糖物质的C-O伸缩,硅杂质的Si-O950 -COOH二聚物820-760 芳基,NO3-650-600 S03H,S042-2.2.3三维荧光光谱三维荧光技术现在已经是研究溶解性有机质来源与特性的主要技术。

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图谱中荧光峰位置的识别,可以确定DOM 的来源和特性。

一般而言,自然界中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峰位置特征见表3。

表3 DOM三维荧光参数表[31]Table 3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DOM from different sources参数DOM-T DOM-C DOM-ZBIX 0.75 1.28 2.82HIX 0.62 1.23 0.763. DOM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以下主要研究DOM对土壤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

3.1 DOM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由于含有羧基、羟基、羰基和甲氧基等活性功能团,DOM可以作为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载体,通过与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离子氧化物之间的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解吸,从而影响重金属的最终归宿[32-33]。

研究发现来源不同的DOM对土壤吸附重金属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一是DOM的加入会增强重金属活性,从而抑制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使重金属进一步迁移转化进入地下水或通过径流进入湖泊等自然水体,危害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34];另一现象是DOM 促进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威胁[35]。

DOM 对土壤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重金属吸附;② DOM组成成分等自身性质;③DOM与重金属络合和螯合作用;④ DOM对不同种类或浓度重金属的影响。

3.1.1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重金属吸附向土壤中加入DOM后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如pH值、土壤表面电荷、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等[36],而这些理化性质的改变又能显著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

(1)DOM可通过改变土壤的pH值来影响重金属原有的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平衡,从而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2)大量H+或多价阳离子与重金属离子竞争土壤的吸附点位,使土壤胶体所带负电荷减少,对重金属吸附量减少。

(3)DOM通过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

DOM进入土壤后,可以被土壤表面优先吸附,能增加吸附的表面积和表面活性,从而增加金属离子的吸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