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二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学-督脉PPT课件

经络学-督脉PPT课件

-
20
➢ 【主治 Indications】
• 1.腰脊强痛。 • 2.泄泻,脱肛,痔疮,便血;黄疸,小儿疳疾。 • 3.癫痫。 • 【刺法 Method】 • 向上斜刺 0.5~1.0寸。
-
21
7. 中枢Zhōngshū(DU 7)
【定位 Location】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
棘突下凹陷中 。
【定位 Location】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
下凹陷中 。
● 腰阳关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 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四腰神
腰阳关 ●
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
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四
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四腰动、静脉的
-
29
11. 神道 Shéndào (DU 11)
【定位 Location】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
棘突下凹陷中 。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
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五胸神经后 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神道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
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痫。 (《脉经》)
(三)督脉络脉
➢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 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灵枢·经脉》)
-
5
二、督脉穴位 Points of Governor vessel
-
6
➢ (一)督脉腧穴概要
➢ 1.腧穴特点:本经一名一穴共28穴,起于长强,止于龈 交。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督脉 PPT课件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督脉 PPT课件
督脉病多从足少阴、足太阳论治 叶天士称为“直入奇经” 通阳刚药:多入太阳,如附子、肉桂、干姜、川椒、桂枝、细辛、 蒿本等 通阳柔剂:多肾经药,如牛、羊、猪脊髓、麋角胶、熟地
6
督脉穴
本经首穴为长强 末穴为龈交
一名一穴 共28穴
7
8
2019/9/13
9
1.长强* (DU 1) 络穴,督脉、足少阳、足少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胸膝位或侧卧取之。 【主治】 ● 痔疾,脱肛,泄泻,便秘
● 癫狂痫,瘈疭 ● 腰痛,尾骶骨痛 【操作】 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0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
长强
10

骶骨和尾骨
骶管 裂孔
骶角
11
4.命门* (DU 4)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腰阳关
腰俞
12
大椎
陶道
身柱
14.大椎* (DU 14) 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神道 灵台
【主治】 ● 热病,疟疾,骨蒸盗汗,咳嗽,气喘
至阳
● 癫痫,小儿惊风 9【 【.定 操1【 1至23位作定..阳●】】位身陶*感】柱道在斜(冒背刺D在,STUá部0h背畏o.ē59,部dn寒~)àz当,,ho1后ù.当风(0正(寸后疹D中D。U正,U线中1头3l上2线项)),上强第督,痛七脉第胸、三椎足胸棘太椎突阳棘下经突凹交下陷会凹中穴陷。中。 大椎、椎足。【 按三临语主【里床治定等上本取●●】位穴,穴咳胃法】可无●为嗽痛:提黄论在退,,两高疸实背热气脊肩网,热部要喘背胛状胸、,穴强骨内胁虚当。痛下皮胀热后《角系痛正皆素连统,中问可线的身线·取的骨吞热上之中空噬,。点论功第现处》能一代。“。胸研灸椎究寒棘报热突道法下,”凹针,陷刺首中大选。

任脉督脉PPT课件

任脉督脉PPT课件
.
BREAD PPT D1E1SIGN
按语
• 中极是膀胱的募穴,临床多以治疗泌尿 系统疾病为主,常与三阴交、肾俞、膀 胱俞交替配用,有很好的疗效;其内应 胞宫、精室,故善治疗男女生殖系统疾 病,针刺时使针感向外阴部放射治疗效 果更佳。
.
BREAD PPT D1E2SIGN
关元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下3寸
指衣襟前面两幅交界的中缝,与任脉的循 行相一致。
.
BREAD PPT DE9SIGN
四、腧穴
本经共有24个腧穴:会阴、曲骨、中 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 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 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 玑、天突、廉泉、承浆。
.
BREAD PPT D1E0SIGN
• 【刺法】:先直刺0.2~0.3寸, 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 后方刺入1~1.5寸。本穴必须 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以防刺伤肺和血管。
.
BREAD PPT D2E0SIGN
.
BREAD PPT D2E1SIGN
廉泉
• 【定位】:在颈部,当前 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 骨上缘凹陷处
• 【作用】:清热化痰,开 窍利喉舌。
• 【类别】:心包募穴,八 会穴(气会)
• 【刺法】:平刺0.3~0.5 寸。
.
BREAD PPT D1E9SIGN
天突
•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 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 【作用】:宽胸理气,化痰利 咽。
•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 痛。②咽喉肿痛,暴暗,瘿气。 ③梅核气,噎膈。
• 【类别】:任脉、阴维脉交会 穴
调,痛经。 • 中焦病: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胃脘痛,呕吐,

督脉、任脉(推拿班)PPT课件

督脉、任脉(推拿班)PPT课件
腑病证。 ③小便不利、遗尿。 ④遗精、阳痿、疝气等男科病。 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
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针灸。
-
29
神阙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开窍醒神。 主治: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
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 、脱肛等肠腑病证。
百会 神志病 脱肛、眩晕、阴挺(升阳举陷、醒脑开窍)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鼻病、疟疾(泻热) 口齿鼻病 目疾 神志病(昏迷) 惊厥
腰脊强痛(通调督脉之气)
-
22
任脉
-
23
经脉循行
胞中→会阴 →腹→胸→ 咽喉→环绕 唇口→循面 →入目
-
24
主治病候
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症。
-
25
主治概要
• 下焦病:少腹胀满、疼痛,二便不通,遗精
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③遗精、阳萎等男科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
7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
突下凹陷中。
作用:益肾固精,调经止带。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
不孕等妇科病证。
③遗精,阳萎、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
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
④小腹冷痛、腹泻、手足厥冷。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
8
大椎
定位:在项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
突下凹陷中。
作用:祛风清热,宣肺定喘。
主治:①热病、疟疾、咳嗽、气喘、恶寒发
热等外感病证。

第十五章任督二脉ppt课件

第十五章任督二脉ppt课件
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吞咽困难
口歪齿痛
2
阴挺
虚劳 虚脱
癫狂
噎嗝
治喉疾要穴
特殊性
偏于治疗脑病之喑哑失偏于治疗舌病之喑哑失功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穴名 部位
中极 下腹 关元 下腹 气海 下腹 下脘 上腹 中脘 上腹 膻中 胸 天突 颈 廉泉 颈 承浆 颏
主治
1
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 遗尿尿闭泄泻阳痿月经不调
腹痛泄泻遗尿崩漏 腹痛泄泻呕吐 胃痛呕吐腹胀泄泻 气喘胸痛心悸呕吐 咳嗽气喘暴喑咽喉肿痛
学习公约
课程要求
手机调整
全情投入
随时互动
任 脉
15.1 督脉
一、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 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 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 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 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 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 肾。 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 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 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 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
穴位主治鉴别表
穴位
气海

关元
中极
阴陵泉
共性
特殊性
元气要穴有培补元气之功,用于元气不
阳气要穴温补元阳,用于真阳不足 水气要穴,摄利小便,多用于通摄水道 湿气要穴功能运化水湿,用于脾虚湿困
功用:温胃散寒,理气散结
功用:健脾和胃,温中化湿
穴位
下脘 中脘
穴位主治鉴别表
共性 治胃疾
特殊性
散而祛之,通肠腑 和而消之,理中气
二、基本功能 任,担任,妊养,故又通“妊”。 (1) 调 节 阴 经 气 血 , 为 “ 阴 脉 之
海”。 (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
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 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 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 养之本,故“任主胞胎”。

实验五督脉任脉奇穴ppt课件

实验五督脉任脉奇穴ppt课件

针灸学作业
1. 总结十四经脉的主治作用规律,并举例阐明。 2. 请分部总结腧穴的主治作用。〔共性、特性〕 头部、面部、颈项部、背部〔T1-T6段, T7-T12段
〕,腰骶部、肩部、上臂部、肘部、前臂部、腕部 、手部、髋部、大腿部、膝部、小腿部、踝部、足 部〕 3. 请分部总结腧穴的操作〔毫针针刺的角度、方向 、深度---共性、特性〕 头部、面部、颈项部、背部〔T1-T6段, T7-T12段 〕,腰骶部、肩部、上臂部、肘部、前臂部、腕部 、手部、髋部、大腿部、膝部、小腿部、踝部、足 部〕 请收齐后,于九周周一中午交到针推实验室。
3.在掌握体表标志,骨度分寸及手指 同身寸定位根底上,持笔根据以下 所列常用腧穴位置在示范人上点出 来。
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 、哑门、风府、百会、上星、水沟
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 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常用经外奇穴: 1.头颈部:四神聪、印堂、鱼腰、上 迎香、太阳、耳尖、安息、颈百劳 2.躯干部:定喘、夹脊、腰眼、十 七椎 3.四肢部:十宣、四缝、八邪、腰 痛点、外劳宫、肩前、鹤顶、膝眼、 胆囊穴、阑尾穴、八风、气端
【本卷须知】
1.操作前须准确了解腧穴位置原文含义,并熟练 掌握经络循行位置以及骨性标志、肌性标志等解 剖位置和骨度分寸,手指同身寸等相关的知识。
2. 假设示范人有畸形〔驼背、脊柱侧弯、罗圈腿 、小儿麻木后遗症等〕应根据实践情况作特殊处 置。
3. 关怀体恤示范人,冬天留意保暖,皮肤有感染 溃疡等异常情况时,那么不点或在对侧肢体上操 作。
实验五
督脉、任脉经脉与腧穴 常用经外奇穴
一、目的
1. 掌握督脉、任脉经脉循行的要点。 2. 掌握督脉、任脉常用腧穴及常用经外奇穴

打通思维任督二脉ppt课件

打通思维任督二脉ppt课件

②还试我想一,个假精彩如的…人…生怎! 事能实…证…明,,若高无考…是个…人怎实能现…价…值的公否平则之路…。…如
若……
2017全国卷三《高考,圆梦之行》
.
7
运用假设论证补写空白处。
道德的培植与践行,是国家繁盛的保障,是民族复兴的
旗帜。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国民素养
,社会道德的提升。
②试想,假如……怎能……,若无……怎能…… 否则 ……如若……何以
可以使用排比或反问句
道德的培植与践行,是国家繁盛的保障,是民族复兴旗帜。我 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国民素养,社会道德的 提升,否则文明的进程很难与经济的发展相称。如果一个国家 的整个社会都沉迷在崇拜物质与金钱的氛围里,道德滑坡,何 谈国家繁盛,民族振兴?“德不当其位,功不当其禄,能不当其 官,此三本者,乱之源也”。从长远之计,国家不可不培养公
民之德。
《德, 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 》
.
9
方法三:解决问题
罗曼.罗兰在《巨人传》中写道,“世界上有种英雄主义是 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有路的地方就有荆棘,交通路 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应该被忽视或者掩盖,而应该切实去 面对,我们期盼且相信着政府、企业能更好地规范完善目 前的共享单车使用体系,每个公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懂得 呵护珍惜,切实规范使用。各主体遵守规则,就能保障社 会中每个个体拥有平等使用公共资源的机会,过上我们向 往的方便有序、资源共享的生活。 《中国路上的风景》
.
3
寻症结: 大家来找茬
想要成功必须学会放弃,要放弃那鼓掌, 放弃那信仰。当你学会放弃,就会知道成 功的秘密。英雄就是一步一步的放弃成就 的。我们必须学会在路边为别人鼓掌。那 样我们才会直到厚积薄发。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课件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课件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十二经络之胆经(五)
首穴 瞳子髎穴 末穴 足窍阴穴 穴位 44穴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胆经的作用 造血 治白发 有利减肥 促进营养的吸收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胆经不通的症状
口苦,黄疸 月经不调,崩漏,白带异常,毕闭经,子宫脱
垂,乳腺炎 目眩,头痛,头晕,近视,牙疼,口眼歪斜 皮肤萎黄,消化不良 痰湿积聚,便秘
头痛、颈部僵硬、咽喉肿痛、脸颊肿 耳鸣、目黄、白内障、牙疼 昏迷、乳汁少、小腹痛、腰脊痛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任脉——打通任脉,万毒不侵
首穴 会阴穴 末穴 承浆穴 穴位 24穴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任脉的作用
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 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
养血通经,促进消化,滋阴补虚,养护女性子宫, 卵巢,延缓更年期功能。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督脉的作用
阳脉之海 调节阳经气血 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 督促人体精、气、神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督脉不通的症状
导致肩颈酸痛胀,腰酸,偏头痛,失眠,身体 排毒代谢较慢
发狂、中风、小儿惊风 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痛经、闭经、不孕 遗精、阳痿、小便频繁 便血、便秘、痔疮、脱肛、黄疸,眩晕耳鸣等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脾经不通的症状
胃痛、呕吐、打嗝、大便稀溏、便秘 月经过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异常、
不孕、难产 尿血、遗精、阳痿、遗尿 心悸,失眠,高血压,黄疸,身重无力,水肿,
舌根发硬疼痛,下肢内侧部位肿胀、冰冷等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十二经络之心经(十一)
首穴 极泉穴 末穴 少冲穴 穴位 9穴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全身经络疏通步骤口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
任脉
(一)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小腹内, 出会阴。 体表:从会阴沿腹、 胸、颈正中至口唇 下。支脉环绕口唇, 经面部入目眶下。
3、体表路线
起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穴 → 腹胸颈前正中 → 止于颏唇沟中点的承浆穴。
4、体内联系 与生殖器、唇、目有联系。
(四)病候
1、功能 (1)任脉为“阴脉之海”; (2)任脉为“生养之本”而“主胞胎”。
气海 Qihai RN6
定位:前正中线,脐下1.5寸。 作用:益气升阳,补肾调经。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遗尿,疝气,遗精,
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虚劳羸瘦。 应用:脾虚腹痛、泄痢配足三里、脾俞、天枢、上巨
虚;月经不调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疝气 配关元;(《席弘赋》)遗精配三阴交。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针灸。
故任脉又称为“阴脉之海”。
(四)病候
2、原文 《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
女子带下、瘕聚(《难经》作“任之为病,其内 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素问.骨空论》:其女子不孕,癃、痔、遗尿、 嗌干。
2、词解
[1]七疝---病名,《内经》 疝之病名。据《中国医学大辞典《素问》以冲疝、狐疝、颓 疝、厥疝、瘕疝、
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勤奋好 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优 良品质。
任脉
Ren Meridians
.
任脉(Ren Meridian)
任,有统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 任,通“妊”,任脉功能主胞胎; 任,古通“衽”,衽“谓裳幅所交裂也”。指衣
襟前面两幅交界的中缝,与任脉的循行相一致。
2.掌握督脉任脉的经脉循行。 3.熟悉督脉任脉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4.掌握督脉任脉常用经穴的定位、归经、
特定穴类别及操作。熟悉其主治范围。
【素质培养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并立志献身于中医 学事业。 2.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仁义精神,加强医 德医风教育,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风尚。
气 刺灸:直刺0.5~1寸,针前先排尿。
孕妇慎用
中极 Zhongji RN3
定位:前正中线,脐下4寸。 作用:益肾调经,通利膀胱。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
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 应用:遗尿配三阴交、肾俞;小便不利、尿潴留配委
阳、膀胱俞;崩漏配子宫。(《大成》)。 操作:直刺1~1.5寸,针刺前须排空小便;尿潴留慎
任脉经穴歌
任脉二十四中行,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上边有中极,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五)腧穴的特性与常用腧穴的主治
1、曲骨
定位:耻骨联合上缘 特性:交会肝经 主治:①阳萎 遗精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赤白带下 阴挺 阴痒 ②少腹胀痛 小便不利 遗尿 疝
月经不调,痛经。 中焦病: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胃脘痛,
呕吐,纳呆,水肿。 上焦病:胸闷,气喘,咳嗽,胸痛,呃逆。 面颈部疾病:失语,口眼歪斜,齿痛。
(四)腧穴 本经共有24个腧穴:会阴、曲骨、中极、
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 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 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 天突、廉泉、承浆。
思考题:从循行上如何理解任脉为“阴脉之海“?
任脉统任一身之阴,与诸阴 脉相连。任脉起于小腹内, 行走于身前。足三阴经从足 走胸腹与任脉交会于中极、 关元;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 并与足三阴经相交会;六阴 经均在胸腹与任脉贯通。
奇经八脉本身,冲脉与任脉 同出一源并交会于会阴、阴 交;阴 脉又交贯冲脉;阴 维脉与任脉交会于天突、廉 泉。
[2]瘕聚---指腹部有包块的见证。 [3]其内苦结---指腹内结滞不通畅,凡疝气、阴部肿痛、痞块、
积聚、小便不利或遗尿、痔疾等均属此类。 综上所述,任脉的病候,主要是关于下腹部、男女生殖器官及
咽喉部的见症。
(二)主要病候 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症。 (三)主治概要 下焦病:少腹胀满、疼痛,二便不通,遗精,
【知识教学目标】
1.督脉、任脉的循行、主要病候、主治概要。 2.督脉、任脉常用的经穴。 需掌握的经穴
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水分、 下脘、中脘、膻中、天突、廉泉、 承浆。
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 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神庭、 素髎、水沟。
【能力培养目标】
1.准确在人体上找出督脉任脉的常用学 位。
文献摘要
《甲乙经》:足三阴、任脉之会。 《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
灸之。 《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
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畜血之处。 《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
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 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 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针;孕妇慎针灸。 备考:膀胱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关元 Guanyuan RN4
定位:前正中线,脐下3寸。 作用:培补元气,益肾调经。 主治:遗尿,尿频,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
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应用:中风脱证配神阙隔盐灸;虚劳羸瘦配足三里、脾俞、大肠
俞;、次髎;泄痢不止、五更泄(肾阳虚衰)配太溪、肾 俞。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灸。 备考:小肠募穴,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
文献摘要
《普济》: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 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 也……一切气疾,久不瘥皆灸之。
(一)循行
1、原文 《素问·骨空论》:任
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以上毛际,循腹里, 上关元,至咽喉。上 颐循面入目。
([1]中极之下---中极,穴名, 在脐中直下4寸处,
中极之下,指胞中。
[2]关元---穴名,脐中直下3 寸。
[3]颐---指颏唇部,承浆穴
所在。)
《难经·二十八难》:任脉者, 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