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社会政策时代的名词解释
社会政策时代的名词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政策的关注与日俱增。
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福祉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涵盖广泛的领域和众多的名词。
本文将对一些与社会政策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政策时代。
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福利国家是一个通过政府采取措施,为公民提供全面福利服务的国家。
福利国家的实施旨在保障公民的社会福利,包括健康保障、教育、住房、就业、退休金等。
福利国家不仅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还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旨在保障公民在生育、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通常由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组成,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风险防范。
社会保障的建立对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公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收入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中个人、家庭或群体之间所得的分配情况。
良好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并减轻社会不平等现象。
收入分配涉及到薪资、福利、税收、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来进行调控。
教育公平(Educational Equity)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
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教育支持和补贴。
社会创新(Social Innovation)社会创新是指在满足社会需求、提升社会福祉的过程中,利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行为和实践。
社会创新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科技、创造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发展新的社会企业等方式来改善社会环境和提供社会服务。
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社会企业是指在商业模式中融入社会价值追求的商业实体。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
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
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社会政策——精选推荐
社会政策社会政策考试专⽤⼀、名词解释(4*4=16)1、社会政策:政府在某种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标⽽采⽤社会⾏动的总和。
2、基线调查:在⼀项政策⾏动开始之前,就该⾏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现状做详细调查。
3、社会政策的运⾏机制:社会政策⾏动各个环节运⾏的基本⽅式。
⼴义上看,涵盖了社会政策⾏动的所有阶段和环节的运⾏机制,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各个⽅⾯。
从狭义⽅⾯看,指社会服务的传递机制。
4、试点:决策者为了验证社会政策⽅案的可⾏性,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在正式实施该⽅案之前先在局部区域组织内将社会政策的⽅案进⾏实验性的实施,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有关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以及效果的实际情况,以便为进⼀步的修改完善及正式实施做好准备。
5、受益者:⼀般讲,从⼀项社会政策中具体获得好处的个⼈或群体。
狭义,社会政策的受益者等同于政策直接作⽤的成员。
⼴义上,范围更⼤,还包括社会政策中间接受益的⼈员。
6、受损者:在社会政策⾏动中利益受到损害的个⼈或群体。
社会政策是政府对成员利益的再分配过程,每个成员都在其中做出贡献并获得利益。
但在公共资⾦的筹集⽅⾯,有些个⼈或群体要负担更多的份额。
7、社会问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的,影响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健康⽣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们普遍注意,并需要以社会协⼒加以解决的⼀种社会失调的现象。
8、纯福利模式:福利性社会事业完全由政府直接管理,或者由政府委托的“准政府”部门管理;在社会事业中⼴泛实施再分配和收⼊转移;⼏乎所有的福利性社会服务都由政府的公共资⾦⽀持,受益者可以获得⽆偿的福利性服务⽽⽆须直接付费。
9、准市场模式:在社会政策⾏动中引⼊⼀定的市场机制。
10、德尔斐法: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是⼀种采⽤通讯⽅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
《社会政策概论》.doc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20 简答题4\32 问答题2\28 实践分析题1\20名词解释: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2、剩余模式社会福利的需求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满足的,只有当基本社会安全网络无法提供有效保障时,公共部门才有必要进行介入并提供帮助3、制度模式强调政府在福利提供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张把社会保障作为人们的基本社会权利。
4、职业福利也称为附带福利(fringe benefit),指与就业或缴费记录有关的由企业提供的各种内部福利。
5、财政福利指具有明确社会目标的特别减税和退税措施。
6、贫困烙印指因接受福利救助而被定为“穷人”,并因此而感到自卑或受到其他人歧视的现象。
7、福利依赖接受福利的人不仅在收入上依赖福利津贴和服务,在心理上也处于一种依赖状态,他们丧失了积极性、技能、独立性,甚至是自我生存的能力。
问答题:1.简述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
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公共政策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公共利益;社会政策研究的关注点是公民福利研究的内容不同:公共政策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福利方面追求的目标不同: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社会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追求社会公平提供物品和服务性质不同:非排他-排他增进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福利到个人福利-个人福利到社会福利研究路向不同:公共政策主要是实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主要是价值关联方向2.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福利国家的批评。
20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从社会行政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此后,社会政策的研究重心转向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也受到重视。
率先对福利国家体制进行反思的是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他们对福利国家理论大肆抨击,指责福利国家福利开支巨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了西方经济的衰退;政府过多包揽福利事业导致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垄断,剥夺了人们选择福利的权力;同时,政府部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在经济效率方面也受到质疑,而且可能造成了社会公德的沦丧。
发展型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发展型社会政策名词解释一、什么是发展型社会政策?发展型社会政策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一种政策取向。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持,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并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
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提供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福利等服务,来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
发展型社会政策旨在消除社会不平等、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特点1.社会公平:发展型社会政策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通过提供基本服务和资源,消除贫困和不平等。
这包括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公平的就业机会、适当的医疗保健等。
2.经济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认识到经济发展是减少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
它鼓励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为公民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3.公民参与:发展型社会政策鼓励公民参与决策过程。
它强调透明度、问责制和公民的权利,确保政策能够真正反映公民的需求和利益。
4.社会保障:发展型社会政策提供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在面对风险和困难时的最低生活保障。
这包括失业救济、养老金、医疗保险和社会援助等。
5.可持续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和谐。
它倡导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确保未来世代的福祉。
三、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点重要性的体现:1.解决社会不平等:发展型社会政策能够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推动经济增长:发展型社会政策鼓励经济发展和创新,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3.增强社会凝聚力:发展型社会政策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公民对社会的认同和参与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促进全面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5.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重视可持续发展,鼓励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为未来世代留下可持续的发展基础。
第四讲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
第四讲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一、什么是社会政策二、社会政策的模型三、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四、社会政策的分析评论框架五、影响社会政策改变中的实务工作者角色一、什么是社会政策(1)社会+政策。
(2)政策是解决或应付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或方针。
(3)社会政策是对分配过程中的诸种弊端采取立法及行政手段,以争取为目的的国家政策。
(4)社会政策是经济政策。
(5)社会政策是一种行动计划,是社会工程的技术运作。
(6)社会政策是指政府用以直接影响市民福利的政策。
新社会政策,其定义主要包括两种:(1)所谓社会政策,是经由国家以立法及行政的手段,提高国民生活,增进社会利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政策,必须经立法及行政机构和程序,才能成为政策,实施起来才能收效。
同时,社会政策应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是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陈国钧等人)(2)政策是一种政治抉择,反映社会不同阶层或不同团体间的权力互动。
(社会政策是关于矛盾的政治目和目标的选择问题——扩大政府还是扩大市场?是扩大部分人的自由而牺牲其他人的自由?还是扩大部分人的社会正义而限制其他人的自由等等。
持这个观点的是蒂特马斯,其定义注意到社会政策的价值内涵,因而更接近社会政策的本质。
)简单一句话定义: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的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政策、行为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2、社会政策的起源与研究(1)一般认为,社会政策起源于1837年德国的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学会”。
第一个给予社会政策以科学概念的是瓦格纳(Adolph Wagner)。
1891年他在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社会政策是运用立法和行政手段,调节财产所得和劳动所得之间的分配不均问题。
但是只有到了20世纪的中期以后,由于经济学、政治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的加萌,源于社会福利理论的社会政策才逐渐成为具有开放性、交叉性和系统性等特点的独立的应用社会科学学科。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
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原因: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大量的弱势群体出现,传统的教会和私人救助难以应付所需。
办法:以国家行政命令、社会政策、地方财力和征集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和提供不同类型的福利服务来满足贫困者的需要。
精英主义模式: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决定了公共政策,然后由政府官员和机构加以实施。
理性决策模式:人们在决策时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
作为决策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渐近决策模式:批判理性决策模型在若干个相差不大的方案中,比较得失后选取其中较好的方案。
被选中的方案只是对现实中的执行方案作了微小的调节。
41张民主型决策指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人民群众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集中型决策指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广大的人民群众或者难以有效参与,或者虽然参与,但对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不大。
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政府失效: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是社会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介绍其课程框架和内容。
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是指在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中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该大纲涵盖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内涵a.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b.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a.社会政策的起源和发展b.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趋势3.社会政策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a.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b.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a.社会政策的制度理论b.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2.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a.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b.社会政策研究的案例分析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实践应用1.教育政策a.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流动性b.教育资源分配与优质教育的普惠性2.医疗保障政策a.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公平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革3.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a.贫困减少与社会救助制度b.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4.就业和劳动力政策a.就业机会的创造与就业保障b.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社会保障5.养老保障政策a.养老金制度与老龄化问题b.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四、社会政策的评估和改革1.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意义a.政策目标的评估与效果分析b.政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2.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a.政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b.国际经验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a.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b.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2.社会政策的责任与责任分担a.国家、市场和个人的权责关系b.社会政策的政治合理性与社会支持度总结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政策学名词解释
1、政策: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综合。
2、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3、利益综合性原则:指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个群体和各类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达成一种相对的平衡,以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4、社会政策: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综合。
5、社会福利: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6、社会保护: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7、社会需要: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8、社会问题: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9、民间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
10、第三部门:指在社会服务领域中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之外的另一个部门,即各种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又被称为“独立部门”、“非营利部门”、“利他的部门”。
11、社会支出: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12、准市场机制: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
13、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指一个国家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基本的决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14、代议制民主决策模式:通过由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人民代表或议员等),由这些代表来承担制定或审议公共政策的任务。
15、社会政策议程:指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的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
社会政策重点(精简)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的内涵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主体1、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2、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2)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3)资源提供者(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1)责任层次(2)角色层次(3)公共行政层次4、社会政策对象1、社会政策对象也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
2、社会政策对象的分类:(1)一般性对象和专门的对象社会政策的一般性对象,是指社会政策指向社会中的普通民众。
社会政策的专门对象是指社会中需要某些专门化社会服务的群体。
(2)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看,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
普遍性对象,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不考虑个人需求的差异,而向全社会或某些专门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无差异的福利服务。
特殊服务对象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社会中某些具有特殊困难的个体成员。
5、社会政策资源1、社会政策的资源,即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2、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1)资金性资源是指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投入可以换算成资金的物资。
(2)非资金性资源,一般是指不能换算成资金的投入项目,例如志愿者服务等。
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1、含义:即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2、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重要性A.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B.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C.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7、价值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
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
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关信平)名词解释汇总-170个-考研准备
社会政策概论(名词解释)1、政策: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3、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社会公平等价值目标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满足民众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等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4、社会保障政策: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包含了满足社会成员基本需要的所有公共服务项目。
5、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6、公共住房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以福利性的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7、公共教育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免费或低费教育服务的政策。
8、劳动就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9、社会福利服务政策: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体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10、社会福利: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无偿或低偿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产品或服务的制度和过程。
11、社会保护: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减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12、增能:“增权”“充权”,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来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
13、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下,社会中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的社会行动体系。
14、社会治理:是以人民利益为基础,通过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在内的多方面途径来达到增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活力,确保平安中国,维护国家与社会安全,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目标。
15、福利国家: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及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的总和。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1.政策(P5):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公共政策(P6):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3.社会政策(P12):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4.社会保护(P17):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5.利益综合性原则(P9):指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要最大限度的考虑到各个群体和各类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达成一种相对的平衡,以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的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6.社会福利(P15):指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7.社会需要(P69):也可以表述为“社会的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8.社会问题(P71):指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对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社会状况,而社会政策就是试图用集体的行动去改变这种状况。
9.公民社会(P213):又称市民社会,指在社会中一些独立于国家权力体系之外的社会性组织的综合。
10.公民参与(P216):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社会政策行动之中。
11.初次分配(p196):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其主要特点是按照人们对生产过程做出的贡献而进行的分配。
12.民间组织(P82):就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
13.利益集团(P219):是指社会中据有某种共同特点因此而据有共同利益的人所构成的集团。
14.政府社会支出(P101):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作出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总结高中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总结高中社会政策是指国家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出现源于现代社会对于公平、公正和社会福祉的追求。
它涉及到政府与市民的权利与义务,涉及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
本次社会政策概论课程的学习,帮助我对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
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到英国的福利国家模式,社会政策的发展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模式和路径。
这些模式和路径都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反映了各个国家对于社会问题的不同认识和解决方法。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
接着,我们学习了社会政策的基本原理和价值观。
社会政策以公平、公正和社会福祉为目标,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保障。
在社会政策实施中,需要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这些原理和价值观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和政策选择。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具体的社会政策领域。
比如教育政策、医疗保障政策、就业政策等等。
这些领域都与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对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策在这些领域上存在各种差异,这些差异受到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深入研究这些政策领域,我对于社会政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最后,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评估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社会政策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社会问题和需要,以及政策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通过对社会政策的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调整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效果和公共意义。
通过本次社会政策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社会政策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
社会政策不仅对于个体的福祉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也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专门职业,旨在提供专业的帮助、支持和服务,通过促进社会公正、增进社会福祉,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和社区发展。
下面是一些社会工作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社会问题:指存在于社会中的与个人或群体生活质量、社会参与等相关的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等。
2. 社会政策:政府制定的旨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公共福祉和社会公正的政策,如社会保障、失业救济等政策。
3. 社会正义:指社会中资源、权益的公平分配和公正决策,包括社会平等、人权尊重、民主参与等要素。
4. 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通过提供咨询、引导、支持等形式的服务,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
5. 社区:指一群人共同生活的地方,社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工作者通过在社区中开展服务活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6. 需求评估:针对个人或群体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为制定适当的服务计划提供依据。
7. 组织:指社会工作中的各种机构,如社会工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通过提供专业服务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8. 客户/利益相关者:接受社会工作者服务的个人、家庭或群体,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他们的权益、尊严和隐私。
9. 社会工作方法: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系列技术和策略,如咨询、辅导、社区组织、政策倡导等。
10. 社会资本:指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网络中形成的互相信任、合作和支持的资源,有助于个人和社区的发展和应对困难。
11. 跨学科: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吸纳了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如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以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12. 伦理准则:用于指导社会工作者工作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原则,包括尊重人权、保护隐私、保持专业界限等。
以上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社会工作旨在帮助人们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和公正,通过专业的服务和支持,使个人和社区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概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社会福利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3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4社会行政一般只政府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二、简答1.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①社会保障政策②公共医疗卫生政策③公共住房政策④公共教育政策⑤劳动就业政策⑥社会福利政策⑦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⑧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2.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1)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首先这两个概念表达问题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社会福利概念侧重反映既有的社会福利制度给予其相关的实践操作模式,而社会政策概念则主要反映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所采取的各种干预行动。
其次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并不相同。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及相关连又不完全相同。
在社会保护被提出的最初阶段,其含义主要指向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并主要着眼于最基本的生活保证和权利保护,从时间上看只是社会政策体系的一小部分。
目前,社会保护的概念从内涵上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贫弱群体的保护,而是强调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保护,并且不再是基本上或保障和最基本权利的保护,而是要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强调平等权,发展权等较高层次的权力。
(3)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首先社会行政系统可以看做是社会政策的执行系统。
其次,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常常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行政为主导的政治体制中,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3.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1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作用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政策是当代社会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主流方式。
社会政策能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在全社会的范围内针对人们的种种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并提供相关的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主体: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4.社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
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对象,以及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
5.社会政策资源: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包括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
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6.价值: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包括效用论价值和本质论价值。
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
7.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体。
8.社会政策执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执行:某项社会政策、方案、决议、意见等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
广义的执行:是指执行者为贯彻、落实社会政策指令,实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
9.社会政策评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应用特定的方法,对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效益、效率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以此作为决定社会政策继续、调整或终结依据的一种管理行为。
10.社会政策效果:指由社会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的社会政策目标团体和社会环境所达到的状态。
11.社会政策调整:指社会政策制定者依据评估结论反馈的信息,对社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予以部分改变或全部改变的行为。
12.社会政策终结:指经过由政府组织或社会自发的政策评估之后,社会政策决策者或制定者采取一定措施,将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政策、计划、功能或组织予以终止或结束的一种行为。
13.社会政策周期:指社会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运行过程。
14.社会政策效力:指一项社会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强调(1)客观性(2)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法律效力(3)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社会政策的有效性。
包括正效力与负效力。
简答题1.社会政策基本特征:一、社会政策是由政治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治措施。
二、社会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1)社会政策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2)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三、社会政策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载体在社会政策的实践中,这种主观指导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存在三种情形:1)二者相符——社会政策就正确;2)二者相背离——社会政策就错误;3)主观指导部分符合客观规律,部分不符合客观规律——社会政策有得有失。
四、社会政策具有突出的系统特性,包括:整体性、动态性、目的性、层次性、结构性、相关性。
五、社会政策的派生特征还包括:权威性、明确性、时效性。
2.社会政策本质:1)社会政策是人类长期追求理想社会的结果。
2)社会政策是关系到全局、关系到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政治措施。
3)社会政策是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
利益,就是指人们的各种需要及其满足4)社会政策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3.社会政策功能:一、社会政策的引导功能:指社会政策通过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目标、思路、策略和方法的形式为人们行为和事物发展方向。
引导功能的具体体现:(1)明确目标(2)指导行动(3)统一思想二、社会政策的调控功能:指采取措施让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保持正常的运行,避免偏离既定的轨道。
调控功能的具体体现:(1)调节(2)控制三、社会政策的促进功能:1、创造条件: 社会政策可以从多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重点扶持(2)支持和鼓励(3)促进不同领域的发展相互配合2、破旧促新,即通过社会政策的能动作用来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清除障碍,加速新旧交替过程,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提供保护4.社会政策基本要素:5.社会政策主要制定者:1)社会政策的制定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政策制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2、社会政策制定者的构成:(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政党(4)利益团体(5)公民(6)司法机关6.社会政策制定的原则:一、社会效率和公正原则(1)社会公正:就是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必须体现公平和正义。
(2)社会效率原则: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必须考虑该项社会政策的社会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政策对社会的管理功能。
二、利益原则:就是指制定社会政策必须反映、表达和综合绝大多数人们的利益,满足绝大多数人们的利益要求;必须对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利益和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作恰当的协调和规范,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三、系统原则:指制定社会政策时必须把社会政策看作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把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纵向上使各层次的社会政策上下一致,在横向上使各方面的社会政策相互协调。
四、连续性原则:指制定社会政策,必须注意社会政策发展过程的继承性和衔接性,使社会政策具有稳定性,以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可行性原则:指在制定社会政策时,要使社会政策符合事物的规律性,要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以便顺利实现社会政策的目标。
六、试验原则:指把社会政策方案放在经过精心选择的典型单位进行试验,在群众的实践中验证其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可行性。
7.社会政策制定的程序:一、社会政策议程的建立:指各种利益要求被提上执政党、政府等决策主体的决策议事日程的过程。
建立的途径:(1)公众议程(2)正式议程二、社会政策的规划:指对社会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包括: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问题界定。
社会政策问题指那些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纳入社会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2、目标确立。
社会政策目标,就是指社会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效果。
确立社会政策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A.目标的针对性 B.目标的可行性 C.目标的系统性 D.目标的规范性E.目标的具体性3、方案设计。
一般步骤:(1)轮廓勾画: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案设想。
轮廓勾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方案应尽可能多样化;b.要满足整体上的完备性和个体间的互斥性;c.要有创新精神。
(2)细节设计:就是指将政策法规方案具体化,确定实现政策法规目标的各种措施。
4、后果预测。
预测的内容:(1)对客观条件变化的预测(2)对方案在各种可能的客观条件下预期效果的预测。
5、方案的评估择优。
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所制定出来的社会政策方案进行全面地分析和估价,将备选的方案按优先顺序加以排列的过程。
三、社会政策的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8. 影响社会政策议程建立的主要因素:(1)政治领导人的倡议:如问题的暴露程度、领导人对某种问题的洞察和认识。
(2)突发性或危机性事件:如自然灾害、重大责任事故、战争、暴乱、民族矛盾和冲突。
(3)广泛的民意:所谓民意,就是指人们共同的意见和愿望。
民意反映着一定的利益取向,当民意的反映相当广泛、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则往往会促使某项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上议事日程。
(4)大众传媒9. 社会政策制定的模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型是社会政策科学工作者在对社会政策的研究中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解释和思考社会政策的背景原因和社会效果、预测未来的发展,而总结出来的各种模式。
(一)理性决策模式(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三)渐进决策模式(四)系统决策模式(五)精英决策模式(六)博弈决策模式10.社会政策价值判断基本要求:11.社会政策执行应遵循的原则: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指执行社会政策必须坚持原则立场,严格执行社会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社会政策的目标。
二、目标和手段相统一的原则1、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目标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确。
2、考虑实现政策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3、目标和手段本质上是统一的三、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1、执行社会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创造性地执行社会政策。
四、及时果断与效益实现相统一的原则1、社会政策的时效性要求执行社会政策必须及时果断。
2、执行社会政策必须注重综合效益的实现。
五、领导与群众相统一的原则1、执行社会政策,要发挥领导者的组织作用。
2、执行社会政策,必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12.社会政策执行的程序:1.社会政策执行是指从社会政策形成起到社会政策目标实现为止的全部活动。
这一过程要经过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2.准备阶段,具体又包括了制定计划、组织落实、社会政策宣传、物质准备、典型试验等阶段3.实施阶段,一、指挥实施工作二、协调实施工作三、监督实施工作四、控制实施工作13.社会政策执行的障碍因素:一、社会政策规划障碍:1、政策方案不合理;2、政策方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3、政策缺乏稳定性;4、政策缺乏公平性二、社会政策认知障碍1、政策执行主体的态度和能力影响社会政策的有效执行;2、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的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影响着社会政策的有效执行3、政策执行者的决策权和自由裁量权三、社会政策体制障碍1、政策决策体系和执行中的非科学化、非民主化及非程序化;2、政策执行的权力配置机制不合理;3、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体制不健全;4、政策执行的监控机制欠缺。
四、社会政策资源障碍1、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2、人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五、外部环境障碍: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综合。
1、宏观环境: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
2、微观环境:主要是指政策执行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情况以及信息渠道的畅通与否。
15.社会政策执行中华违背原则性的表现:A.收发型决议:即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社会政策不结合本地实际,而是照抄照搬。
B.象征型决议:即地方政府对中央的社会政策的落实只做出一般性的号召,而不去切实执行。
C.滞后型决议:即地方政府对中央的社会政策的落实滞后于中央社会政策的时限或其他地方政府。
D.截留型决议:即地方政府对中央的社会政策不向下级组织和社会政策与法规对象传达和部署。
E.选择型决议:即地方政府对中央的社会政策有选择地执行,其选择标准为地方利益。
一是选择有利于地方利益的中央社会政策执行;二是选择社会政策中有利于地方利益的部分执行。
F.附加型决议:即地方政府在对中央的社会政策的执行中加入不属于中央社会政策的内容,加入与中央社会政策内容不符甚至相悖的地方社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