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本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

3.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湿润.(rùn) 混沌.(dùn) 驯.鸽(xùn) 椭.圆(tuǒ) B.啼.唱(tí) 夹.袄(jiā) 平仄.(zè) 橄.榄.(gǎnlǎn)
C.厦.门(xià) 大厦.(xià) 凋.零(diāo) 曲折.(zhé) D.譬.如(pì) 颓.废(tuí) 潭柘.寺(tuò) 一椽.(chuán)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上,让可拆卸的奥运会场馆“伦 敦碗”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 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鸟叔”朴载相的舞动让全世界的人都不再矜持,让 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吧,这也许比我们的第九套广播体操更 能引起年轻人的运动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冷落、寂寞)。 B.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意志消沉,精神 萎靡)色彩。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推敲字的 韵味)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 间,混.混.沌.沌.(没有知识的样子)地过去。
课后强化作业(点此链接)
【答案】 A(“仄”应读 zè;“恬”应读 tián;“隽” 应读 juàn。)
2.(启东中学月考题)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饱尝艰辛 恣行无忌 缓慢悠闲 B.钟声幽远 花木雕零 回味不咏 C.焦躁不安 隐逸恬适 苏门答腊 D.以情驭景 一叶知秋 秋蝉嘶叫
【答案】 B(“雕”应为“凋”;“咏”应为“永”。)
(6)sī 声 嘶力竭
打厮 扯 撕 文 斯
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高一必修二语文电子课本雷雨

高一必修二语文电子课本雷雨

1、雷雨课文原文内容《雷雨》曹禺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

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鲁侍萍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

——老爷没有事了?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侍萍停。

周朴园你——你贵姓?鲁侍萍我姓鲁。

周朴园姓鲁。

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鲁侍萍是,老爷。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么?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周朴园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

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

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不过也许你会知道。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不敢说。

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和电子课本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拿来主义》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2.故都的秋.课件(共31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2.故都的秋.课件(共31张PPT)

讨论交流
悲秋 、颂秋?
开头:“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 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 故都的秋味。” 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 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向往、眷念之情。) 主体:描绘秋 “清、静、悲凉”流露出深沉的忧思和落寞。
讨论交流
2、读1-2自然段,分别用三个词来概括北国的秋和 南国的秋的特点。作者多次写到“南国之秋”,有 什么作用?
特点: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作用: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以“南” 衬“北”,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 秋的“浓”,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向往之 情。
解读秋景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柳永有 诗句“寒蝉凄切”这里用反衬的手 法,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写 出了故都秋的静和悲凉的特点。
秋蝉残声图
秋雨淋人人知秋:(秋雨话凉图) 灰沉沉的天底下 息列索落的雨声 一阵冷风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 神情声调 和境 境的 的宁 悲静 凉、 情
淡绿淡黄的颜色 成熟至八九分 清秋佳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之 色 以 彩 我 。 观 物 , 故 王 物 国 皆 维 着 我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里, 在 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
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
, ,
在 秋雨的每一点雨滴里
在 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高一语文第二册(人教版)

高一语文第二册(人教版)

22 阿房宫赋
34 23 谏太宗十思疏
23 谏太宗十思疏
35 24 种树郭橐驼传
24 种树郭橐驼传
36 怎样学习文言虚词
怎样学习文言虚词
37 写作、口语交际
写作、口语交际
38
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的个 性
第一单元 写出人 物的个性
39
第二单元 写出事件的波 澜
第二单元 写出事 件的波澜
10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11 5 拿来主义
5 拿来主义
12 6 我若为王
6 我若为王
13 7 庄周买水
7 庄周买水
14 8 剃光头发微
8 剃光头发微
15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16 9 南州六月荔枝丹
9 南州六月荔枝丹
17 10 《物种起源》导言
10 《物种起源》 导言
18 11 神奇的极光
11 神奇的极光
19 12 这个世界的音乐
12 这个世界的音 乐
20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21 13 咬文嚼字
13 咬文嚼字
22 14 读《伊索寓言》
14 读《伊索寓言》
23 15 说“木叶”
15 说“木叶”
24 16 米洛斯的维纳斯
16 米洛斯的维纳 斯
25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高一语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册(人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01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 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不是现行版本。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 录》,不是现行版本。
02 新版高一第二册语文课本
新版高一第二册语 文课本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珍爱生命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我与地坛/史铁生/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后的常青藤叶/[美]欧亨利/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8页 0070页 0072页 0113页 0115页 0117页 0119页 0199页 0201页 0256页 0258页 0299页 0340页 0342页 0383页 0424页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青藤叶/[美]欧亨利/ 鸟啼/[美]劳伦斯/ 写作指导 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和平的祈祷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 图片两组 写作实践 六国论/苏洵/ 念怒娇赤壁怀古/苏轼/ 落日/朱启平/ 写作指导 准确、及时与便捷 慢慢走,欣赏啊 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 *亡人逸事 *边城(节选)/沈从文/ 写作指导 看好处,说门道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囚绿记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4 《诗经》两首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35页 0241页 0328页 0379页 0381页 0480页 0614页 0763页 0857页 0962页 1030页 1094页 1122页 1201页 1268页
第一单元 2 故都的秋 第二单元 采薇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归园田居(其一) 8 兰亭集序 10 游褒禅山记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演讲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家》
第一单元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1 荷塘月色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 故都的秋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珍爱生命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我与地坛/史铁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最后的常课本课 件【全册】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8页 0070页 0136页 0194页 0251页 0287页 0296页 0384页 0457页 0474页 0500页 0526页 0638页 0640页 0676页 0718页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青藤叶/[美]欧亨利/ 鸟啼/[美]劳伦斯/ 写作指导 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和平的祈祷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 图片两组 写作实践 六国论/苏洵/ 念怒娇赤壁怀古/苏轼/ 落日/朱启平/ 写作指导 准确、及时与便捷 慢慢走,欣赏啊 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 *亡人逸事 *边城(节选)/沈从文/ 写作指导 看好处,说门道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必修2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必修2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必修2电子课本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荷塘月色
2 故都的秋
3*囚绿记
第二单元
4 ?诗经?两首
① 氓
② 采薇
5 离骚
6 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① 涉江采芙蓉
② 短歌行
③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 我有一个梦想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注: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新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书人教版2022

新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书人教版2022

新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书人教版2022文学常识:①朱自清(1898~1948),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

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2.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字词、成语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霎时、宛然、脉脉、酣眠、参差、斑驳、峭楞楞、倩影、梵婀玲、妖童媛女、鹢首徐回、棹、纤腰、敛裾、嬉游、消受、独处、琐屑、踱步、混沌、混水摸鱼、潭柘寺、皇城人海、一椽、驯鸽、落蕊、落寞、啼唱、嘶叫、歧韵、颓废、散文钞、猗郁、蕈菌、葱茏、婆娑、淅沥、瞥见、移徙、陆蠡、氓、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尔卜尔筮、咎言、载笑载言、于嗟鸠兮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成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课件(共29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课件(共29张PPT)
们常说的象征手法。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 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 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
叫象征。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 志都是整体的。
托物言志要比象征大,托物言志的文章 一般都使用联想和象征这两种写作手法
比喻和象征
相同点:二者都是以相似点为基础,象征中 的象征体和比喻中的喻体都是具体事物,通 过这些具体事物的描写含蓄、隐晦、形象地 表现本体。 不同点:1.比喻的本体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 以是具体事物如《春》中把雨丝比作牛毛、 细丝和花针,而象征中的本体都是抽象事物 (观念、哲理、品质、风格、情感等抽象名 词所表示的事物)。2.比喻属修辞范围,适用 于句子,是造句的艺术;而象征则属艺术手 法,适用于布局谋篇,是构思的艺术。
绿,带给大家什么感受?
明确:绿色是自然赐予人类最宝 贵的礼物。它生机勃勃,活泼可 爱,是生命的象征。它可以给失 意的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可以给 焦虑的人带来精神的宁静,可以 给苦闷的人增添生活的快乐。
请同学们说说有关“绿”的
成语或诗句。
这绿色的植物让我们感悟到蓬勃向上,勃勃生 机,它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在那烽火连天的 岁月里,这样一株常青藤给了作者什么呢?现 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 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不仅限于此,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 ,请再次快速扫描课文,找出关于这些背景 的语句。
背景:
1、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
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3、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 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 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 留心开车的消息。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高中语文书必修二

高中语文书必修二

1 跂而望qǐ ér wàng抬起脚后跟远望,形容期望很高或努力追求2 须臾xū yú极短的时间,片刻3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不断地雕刻,比喻坚持不懈4 金石可镂jīn shí kě lòu金属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只要有恒心,什么都能做成5 夙兴夜寐sù xīng yè mèi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劳6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7 通假字tōng jiǎ zì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8 蚩蚩chī chī笑嘻嘻的样子(通“嗤嗤”)9 抱布贸丝bào bù mào sī拿着布来换丝(出自《诗经》,古文中“布”非今之布,可能为古代的一种货币或交换媒介)10 将子无怒qiāng zǐ wú nù请你不要生气(无,通“毋”,不要)11 泣涕涟涟qì tì lián lián 眼泪不断地下落(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为鼻涕)12 总角之宴zǒng jiǎo zhī yàn 少年时代的欢聚(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宴,古义为欢聚、欢乐,今义为酒席)13 夙兴夜寐sù xīng yè mèi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劳14 忳郁邑余佗傺tún yù yì yú tuó chì形容心情烦闷,失意愁苦(出自《离骚》)15 鸷鸟不群zhì niǎo bù qún凶猛的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16 伏清白以死直兮fú qīng bái yǐ sǐ zhí xī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的信仰而死(出自《离骚》)17 驾彼四牡jià bǐ sì mǔ驾起四匹雄壮的公马(出自《诗经》)18 君子所依jūn zǐ suǒ yī将帅们所依凭的(君子,古义为主帅,今义为有品德的人)19 小人所腓xiǎo rén suǒ féi士兵们所掩护的(小人,古义为士卒,今义为品行差的人)20 猃狁孔棘xiǎn yǔn kǒng jí猃狁的患难很紧急(棘,通“急”,紧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课件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1)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课件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1)

《春》朱自清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 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 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 着我们向前去。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几种说法,你赞成 哪一种?说出自己的理由。
众说纷纭:《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苦闷彷徨与寂寞 ❖内心矛盾与冲突 ❖彷徨苦闷却无不满
❖有浓浓的哀愁
❖不消沉,无哀愁
李国平 吴周文 钱理群 程翔
姚效先
吴海发
课文背景
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艳歌 弥望
脉脉 田田 参差 丰姿
消受 敛裾
3、背诵4—6自然段
名句欣赏积累
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水调歌头》)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
•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
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 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
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 的轻飘状态。
如流水 静静地泻

( 月光 ) 薄薄的青雾浮起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课件 第8课兰亭集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课件 第8课兰亭集序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东晋书法家, 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辞官后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善书法,有“书圣”之称。 他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 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 第一”。其子王献之也工书法,父子并称“二王”。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悟言一室之内:_通__“__晤__”__,__面__对__面___ (2)虽趣舍万殊:_通__“__趋__”__,__趋__向__,__取__向__
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_把__…__…__作__为__。_ 今义:认为。 (2)列坐其次 古义:_其__,__代__词__,__指__曲__水__;__次__,__旁__边__。 今义:a.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b.次要的地位。 (3)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_表__凭__借_,__文__中__是__“__用__来__”__的__意__思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教师用书独有
脉络梳理 课堂导语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生死观,并表达了
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认为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 乐也。 (5)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 并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 并序

6.写出下列加颜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为诗云尔:_动__词__,__写__ 非为织作迟:_动__词__,__是__ 始尔未为久:_动__词__,__算__
(1)为 阿母为汝求:_介__词__,__替__ 时时为安慰:_动__词__,__作__为__ 自名为鸳鸯:_动__词__,__叫__作__
(2)且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作为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 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徐陵(507— 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
二、背景展示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并 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天下无不是之 父母”“七出”等清规戒律。本篇所涉及的问题很深很广,揭示了封建 礼教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突出暴露了家长制的罪恶。在本篇中,焦母、 刘兄是封建礼教的体现者,直接制造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当 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
(7)何意致不厚: _招__致__、__招__来__ (8)供养卒大恩: _尽__、__终__ (9)逆以煎我怀: _预__料__、__想__到__将__来__ (10)否泰如天地: _坏__运__气__,__好__运__气__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终老不复取: _通__“__娶__”__,__娶__妻__ (2)箱帘六七十: _通__“__奁__(l_iá_n_)_”__,__女__子__梳__妆__用__的__镜__匣_ (3)蒲苇纫如丝: _通__“__韧__”__,__柔__韧__ (4)府吏见丁宁: _通__“__叮__咛__”__ (5)儿今日冥冥: _通__“__暝__暝__”__,__日__落__ (6)奄奄黄昏后: _通__“__晻__”__,__暗__沉__沉__的__ (7)合葬华山傍: _通__“__旁__”__,__旁__边__

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课本目录

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课本目录

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课本目录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课本目录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2.诗两首3.大堰河——我的保姆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7.纪念刘和珍君8.小狗包弟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0.短新闻两篇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航程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必修二1.荷塘月色2.故都的秋3.囚绿记4.《诗经》两首5.离骚6.孔雀东南飞7.诗三首8.兰亭集序9.赤壁赋10.游褒禅山记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2.我有一个梦想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的必背课文目录~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烛之舞退秦师》《鸿门宴》《荆柯刺秦》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课文对联集锦必修一《沁园春·长沙》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上联:寒秋风景涌秀色,下联:少年壮志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观沧海》上联:曹孟德东临碣石有遗篇旨于求贤才下联:毛润之北去湘江抒壮志意在换新天《雨巷》《再别康桥》上联:悠长雨巷热切盼望丁香姑娘,追求总有迷惘;下联:古老康桥深深埋藏星辉梦想,离别总是悲伤。

《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上联:重归故里,橘子洲头抚今追昔以抒凌云壮志;下联:再别康桥,康河柳畔触景伤情难言惜别深情。

上联: *** 独立湘江豪情万丈挥洒青春壮志;下联:徐志摩徘徊康桥心绪荡漾抒写浪漫情怀。

《再别康桥》上联:轻轻招手,寻梦人漫溯康河,草也青青,梦也青青;下联:慢慢挥袖,求学者再别剑桥,来亦悄悄,去亦悄悄。

《烛之武退秦师》上联:晋围秦随佚狐慧眼识老臣,下联:邻增君减烛武妙语退秦师。

上联:郑庄公勇于认错求贤臣;下联:烛之武大敌当前弃前嫌。

《鸿门宴》上联:刘邦谦卑躲过杀戮,下联:项羽自大坐失良机,上联:刘邦审时度势智勇兼具;下联:项羽轻敌自大寡谋轻信。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材梳理及学习指导(教师版)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材梳理及学习指导(教师版)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材梳理及学习指导曹县一中王艳桂部编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二共八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群,第一单元(五篇文言文)1 选自《论语》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shì)坐/* 选自《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庄子》中的庖[páo]丁解牛/2 选自《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3 * 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节选了中外三篇剧本)4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5 雷雨(节选)/曹禺6 * 哈姆[mǔ]莱特(节选)/莎士比亚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是应用文体)7 获奖感言:青蒿[hāo]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yōu]* 自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8 *说明文:中国建筑[zhù]的特征/梁思成9 文艺评论:说“木叶”/林庚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学习活动一认识(辨识)多媒介(中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些信息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和语言特征)二善用多媒介三辨识媒介信息第五单元(涉及了)10 演说稿: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上的演说 /马克思悼辞: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gé]斯11 奏疏:谏逐客书 /李斯书信:与妻书 /林觉[jué]民单元学习任务第六单元(选了中外古今共五篇小说)10 祝福/鲁迅11 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qì]诃[hē]夫12 促[cù]织/蒲[pú]松龄* 卡夫卡变形记(的节选)/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是有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13 《红楼梦》第八单元(四篇文言文)14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5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单元学习任务(教材最后是)古诗词诵读(涉及了4首古诗词)登岳阳楼/杜甫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鹊桥仙(纤[xiān]云弄巧)/秦观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对教材中涉及的篇目,我们根据同一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架构,整合为文言文专题、小说专题、戏剧专题、应用文专题、古诗词专题,共五个专题学习任务群(课件展示)文言文专题12篇,戏剧专题3篇,小说专题4篇,应用文专题8篇,其中(《与妻书》《答司马谏议书》在文言文与应用文专题中都有涉及),古诗词4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ppt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ppt课件

translation翻译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 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 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 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诗 经 两 首
.
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和军人的形象。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诗歌
收入 从西周到春时秋期的诗歌 首。
305
汉以前被称为
或《诗》 。 《 诗三百》
内容: 风 雅 颂
手法:
5、诗中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 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 温柔、坚强。
31
6、女主人公对这一悲剧有无责任? 提示:恋爱、婚姻中女主人公有无不妥?
初恋时:过于主动、过于热情; 热恋时:过于投入、过于痴情,忘记自我、放弃自我; 情变后:走极端,迷信爱情→怀疑爱情、怀疑男性
20
第三部分(6章):自我伤心后的感受、决心。 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
选择?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
21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隰则(有共泮同。,总一角起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通“畔”,边岸)
41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

江西省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二课《故都的秋》

江西省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二课《故都的秋》

请问:3-11段描写的声音有哪些?
明确: 驯鸽的飞声、落蕊清扫声、秋蝉的残声、 “息列索落”的雨声、闲人的话凉声……
声声慢·秋声 (南宋)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郁 达 夫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 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 永
你眼中的秋是怎样的?
• 名家看“秋天”—— 老舍说:“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济 南的秋天》 林语堂说:“秋是代表成熟。”(《秋天 的况味》) 郁达夫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故都的秋》)
课文小结: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主体部分写了 秋的特色,又通过对比、议论加以突 出,使得文章情、景、理水乳交融, 美丽而不肤浅,成为现代散文百花园 中的一朵奇葩。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后作业:
请以“我眼中的秋”为话题 写一篇描写故乡秋的散文,表达 你或喜或悲的心情。要求做到缘 情写景,景随情迁,突出情景浑 然一体的特点。
• “故都”之“故”有落寞沧桑之意,“故 都”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 从标题来看,文章描写的是故都的秋景,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明确:
① “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 悲凉”是文眼,概括了故都秋的特色。 ② 3至11段是集中描写特色的段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