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徐怡,陈途,陈明(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咸宁987700)摘要:民族药丹参(OOu rnilOorrhiza Buago)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常以根及根茎入药,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⑴。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其他类型化合物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此外还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改善肾功能,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
临床多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消化性溃疡、缺血性中风、抗肿瘤〔6〕。
本文对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丹参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二萜醌类;酚酸类;药理作用;抗氧化;抗炎;抗癌中图分类号:R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765(2601)-25-2645-24Research Pregress of Chemicai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octa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XU Yi,CHEN Tu,CHEN MCg(Publ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XivnNing,XivnNing987700,China) ABSTRACT: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has a long histou of medicinal application in China,/was first be recorUed in Shynong's classic of MateUo MePica,the mot ant rUizoma have the functions of invigoraUng the circclation of bloop ant res/Ung mexstmal flow,removing bloop stasis ant pain,cmaUny away the OeaU-fire.The main cCemical compocyts of Salvia miltiorrUizo are PposomUla ditemexoid quinones,water-soluUla phenolic acids and other types of componnts.AccorUing to the ppamlpcomxe researcC,Salvia miltiovUizo has the significant ebects of increase coronau flow,Utehtata myocarUial excitaki/ty ant conCuctivita, protect myocarUial iscCemic injuu,in akdition to antioxidant, carUiovescclar protection,improve renal function,anti-bacteUal anti-inflamma/m,anti-tumor ant other fecctiocs.It is mainly used in coronau heaU disease,myocarUial infarction,peptic ulcer,iscCemic stroPa ant anti-tumor.Ic this pyt par i we reviewed the cCemical composition;phamiacomxical activ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alvia1000x720to provid reference for further rational dyCopmyt ant utilization of Salvia mbtiooUiza.KEYWORDS:Salvia milPorrhiza;Chemical coxstituexts;Citeme/oik qui/oxes;Phe/oOc aciks;Pharmacolooicyi act/x;Antioxida-tiox;人!1/0018]11]118/^p Anb-ca/cer丹参(aalviu 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Labiatao)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等地,湖北也有丹参分布;多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也是中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发现丹参中存在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下面将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化学成分: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丹酚酸D、绿原酸、丹参素等。
其中,丹参酮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2.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丹酚酸等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能够显著抑制炎性物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具有很好的治疗风湿和炎症相关疾病的效果。
(2)抗凝血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轻血液凝结,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
丹参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3)抗肿瘤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丹参酮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和分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4)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氧化应激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5)保护心脑血管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功能。
丹参还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
(6)调节免疫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抗体产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总的来说,丹参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丹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但是,丹参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及其临床应用的优化和安全性评价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文章编号:167424616(2009)012045204#文献综述#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述徐丽君黄光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武汉430030丹参(Sa lvia m ilti orrhiza Bge)是唇形科植物,药用其干燥的根及根茎。
丹参主产四川、山东、浙江等省,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丹参始载于5神农本草经6,列为上品。
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5本草纲目6记载,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
入手少阴、厥阴经。
心与包络血分药也。
5妇人明理论6曰: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
/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0。
丹参除了有以上功效外,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还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症。
可治疗心肌梗塞、心肌炎,可改善急性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这也证明了丹参/一味丹参抵四物0的说法。
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其化学成分组成、药理作用特点及机制等有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现将丹参研究的进展概述如下。
1化学成分[1–4]丹参的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现分别予以介绍。
1.1脂溶性成分丹参的脂溶性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征的橙黄色和橙红色。
其主要包含以下物质:丹参酮Ñ、丹参酮ÒA、丹参酮ÒB、丹参酮Õ、丹参酮Ö、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次甲基丹参醌、紫丹参甲素、紫丹参乙素、戊素、丹参新酮、1,2二氢丹参醌、丹参醇Ñ、丹参醇Ò、丹参醇Ó、3A2羟基丹参酮ÒA、降丹参酮、1,2,15,162四氢丹参醌、异丹参酮Ñ、异丹参酮Ò、异隐丹参酮、丹参醌A、丹参醌B、丹参醌C、丹参醌D、二氢次丹参醌、二萜萘嵌苯酮、丹参螺旋缩酮内酯、丹参酚、丹参醛。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刘长松 张贵君* 张智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摘要:丹参是临床常用中药材。
本文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为更好的研究其药效组分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资料。
关键字:丹参;药效组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tiorrhiza Bag.的干燥根及根茎[1]。
丹参根主要含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并含黄酮类、三萜类和甾醇等其他成分。
对丹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早期主要是对丹参的脂溶性成分的研究;六十年代至今,丹参成分的研究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主要侧重于水溶性成分的研究。
丹参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等作用。
我们应依据其药效组分和药理作用来衡量其质量,并指导其临床应用。
1 主要化学成分1.1 脂溶性成分丹参的脂溶性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征的橙黄色和橙红色。
其主要包含以下物质:丹参酮Ⅰ、ⅡA、ⅡB、Ⅴ、Ⅵ,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次甲基丹参醌,紫丹参甲素、乙素、戊素,丹参新酮,1,2-二氢丹参醌,丹参醇Ⅰ,丹参醇Ⅱ,丹参醇Ⅲ,降丹参酮,1,2,15,16-四氢丹参醌,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丹参酮A,丹参酮B,丹参酮C,丹参酮D,二氢次丹参醌,二萜萘嵌苯酮,丹参螺旋缩酮内酯,丹参酚,丹参醛[2],丹参新醌甲、乙、丙、丁等。
以上结构均属醌酮类型,其中含量较高的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可以考虑最有药效组分的组成进行考察。
属于其它类型结构的有弥罗松酚,鼠尾草酚,柳杉酚等[3]。
1.2水溶性成分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主要有酚酸类物质,丹参酸甲(也称丹参素),熊果酸原儿茶醛,丹参酸乙,丹参酸丙,琥珀酸[4],等。
另外,有文献报道从Salina Cinnabarina叶表面渗出物检测出结构3,4-Secoisopinara-4(18),7,15-triene-3-oicacid具有解痉活性的化合物;还有抗高血压的Salvisyrianone也已被确证[5-6]。
中药丹参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氧 自由基 ,解除 支气管 痉挛 ,恢 复肺 通气 功能 ,纠正肺 部 缺氧状态 的作 用 ;丹参 酮还 有抗病 毒 、抑制 细 菌功 能 ,可 促使肺部炎症的吸收 ,从而综合发挥对本病 的治疗作用 。
2 化 学 成 分
2 . 1 丹 参的脂溶性有 效成分
参酮类 ,主要 有丹 参酮 ⅡA、丹参 酮 I 、隐丹参 酮 、丹参 酮 ⅡB、三氢丹 参 酮 I 等 菲 醌类 化 合 物 。母 继林 ,和 顺 琴 等 采用匀浆法提取 ,超高效 液相 色谱 法测定 中药 材丹参 中的隐丹参 酮 、二 氢丹参酮 、丹参酮 I 和丹参 酮 Ⅱ 的方法 ,
野生丹参条短粗 ,多扭 曲 ,表 面红棕色 ,外皮 较粗糙 , 多鳞 片状 ,易 剥落 ,体 轻而脆 。断 面疏松 ,有裂 隙或 略平
整而致密 ,皮部 棕红 色 ,木部 灰黄 色或 紫褐色 ,导管 束黄
白色 ,呈放射状 排列 。丹参栽 培 品较粗 壮 ,全体 较野 生 品
肥实 ,偶有分 枝 ,表 面紫红 色或 黄红 色 ,有纵 皱 纹 ,皮 细 不易剥落 ,质 地坚 实 ,断面较平 整 ,略呈 角质样 。
中药 丹 参化 学成 分 和 临床 应 用 的研 究进 展
杨 小 孟
天 津 市 宝坻 区 药 品 检 验所 ,天津 3 0 1 8 0 0
【 摘
要】 丹参作为 中国的传统 中药 ,在医疗和保健方面应用非常 广泛 ,早在 《 神农本草经 》 中就 有对丹参 的记 载。丹参 为唇形科
植物丹参 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微寒 ,味苦 ,具有 活血化瘀 、养血安神 、凉血消痛的功效 ,研 究表明丹参 的化学成分分 为水 溶性和脂溶性 两 大部分 。在临床治疗方面 ,多应用于冠心病 、心肌梗塞 、缺血性 中风 、消化性溃疡 等疾病方面 ,有 比较 明显的疗效 。本文 将对近期丹参 的
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

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1)主要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脂溶性成分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亚甲基丹参醌,二氢丹参酮,丹参新醌A、B、C、D,二氢异丹参酮,新隐丹参酮,去羟新隐丹参酮,代号为Ro-090680的2-异丙基-8-甲基菲-3, 4-二酮,去甲丹参酮,丹参二醇A、B、C,丹参新酮,1-氢丹参新酮,1-氢丹参酮,1-氧代异隐丹参酮,3a-羟基丹参酮IIA, 1, 2-二氢丹参醌,醛基丹参酮,亚甲二氢丹参酮,7伏羟基-8, 13-松香二烯-11, 12-二酮,1,2,5,6-四氢丹参酮,4-亚甲丹参新酮,丹参酚醌,鼠尾草呋萘嵌苯酮,丹参内酯,二氢丹参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I,就是丹参隐螺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I,就是丹参隐螺内酯,鼠尾草酮,鼠尾草酚酮,丹参酮二酚。
丹参环庚三烯酚酮等;属其他类型结构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弥罗松酚,鼠尾草酚,柳杉酚等。
水溶性成分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参酸A、B、C,丹参酸A又称丹参素,其结构为D(+)-0-(3, 4-二羟基苯基)乳酸,丹参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参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缩合形成的,就是丹参酚酸B;丹参酸C是2分子丹参素的缩合物;丹参酚酸A、B、C、D、E、G;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紫草酸草酸单甲脂,紫草酸二甲酯,紫草酸乙酯,紫草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等。
还含黄芩甙,异欧前胡内酯,熊果酸,快谷甾醇,胡萝卜甙,5-(3-羟丙基)-7-甲氧基-2-(3'-甲氧基4-羟苯基)-3-苯并[b]呋喃甲醛,替告皂甙元,豆甾醇等。
(2)药理作用和功效丹参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 它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2-12-07T09:56:56.9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钟晓凤[导读] 探讨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为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
钟晓凤(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药剂科 472000)【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为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
方法通过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对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丹参和白花丹参叶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均能较好的预防脑梗塞,与根相比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更强,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御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白花丹参叶中的水提物对糖尿病代谢紊乱症状的改善能够起到长期稳定的效果;另外丹参叶在治疗扁平疣、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叶均具有稳定的药理作用,但目前在抗氧化和保护脑梗塞的药理研究中仍以白花丹参叶为主,对于丹参叶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则很少。
因此对丹参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的药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丹参白花丹参叶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丹参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
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f1alba)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白花变型从近年来的研究中可发现,在医学界对丹参的研究远不及白花丹参叶。
为使丹参和白花丹参叶丰富的资源能够得到综合利用,本文通过对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化学成分丹参中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有效成分。
周凤琴[1]等学者证明丹参叶中主要含有酚酸类、黄酮类、皂苷类及香豆素类等成分,主要的化合物为酚酸类,与根茎相比,水溶性成分的种类含量比根茎多,但脂溶性成分的种类含量比根茎少。
丹参叶的研究进展

丹参叶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丹参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关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丹参叶中几乎不含丹参酮类等脂溶性成分,含有丰富的丹酚酸类、微量元素类成分。
丹参叶具有脑梗死保护作用、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降血糖及抗氧化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扁平疣的治疗,疗效显著。
丹参叶可作为新的药用部位进一步深入开发。
【关键词】丹参叶丹参酮类丹酚酸类微量元素类抗氧化扁平疣【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128-02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临床上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用量较大,目前丹参的主要药用部位为根,但近年来关于丹参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的研究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且研究发现,丹参叶中含有和传统入药的根相似的丰富的有效成分[1],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前景,同时丹参叶资源丰富,如果可以合理利用。
可以避免根部采掘造成的土壤流失和环境变化,对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都大有好处。
本文对丹参叶目前的研究情行了文献查阅,就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丹参叶作为新的药用部位开发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目前对丹参叶的化学成分系统研究较少,根据目前研究情况,丹参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香豆素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2],由于目前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研究较多且比较明确,对于丹参叶的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
1.1 丹参酮类成分丹参酮类亲脂性成分是丹参中的抗炎抗菌有效成分之一。
周凤琴[2]等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丹参叶中的丹参酮ⅡA进行了鉴别,最终结果表明,丹参叶中几乎不含丹参酮类成分。
王新胜[3]等对丹参的地上活性部分进行了TLC分析,以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为对照品对丹参叶中的亲脂性成分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丹参叶中不含有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
冯柯[4]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根和丹参叶中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丹参叶中不含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
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ODS)、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等技术对丹参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苜蓿素(1)、苜蓿素-4′-O-葡萄糖苷(2)、地芰普内酯(3)、丹参酮Ⅰ(4)、隐丹参酮(5)、丹参酮ⅡA(6)、柳杉酚(7)、槲皮素(8)、咖啡酸(9)、β- 谷甾醇(10)。
结论:化合物1~2 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Methods: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means of chemical evidences and spectral analyses (MS,1H NMR,and 13C NMR). Results T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7-methoxy-tricin(1),tricin-4′-O-glucopyranoside(2),loliolide(3),tanshinone I(4),cryptotanshinone(5),tanshinoneⅡA (6),sugiol(7),quercetin(8),caffeic acid(9),β-sitostenrol(10). Conclusion Compounds 1~3 a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s for the first time.关键词:丹参;根及根茎;凝胶柱色谱;波谱解析;丹参酮Ⅰ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root and rhizome;sephadex LH-20;spectral analysis;tanshinone I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6-0240-030 引言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草部上品。
丹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易强来源:《科技视界》2017年第09期【摘要】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和根茎,最初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
丹参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而使其备受关注。
本文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丹参更深入地研究和开发提供帮助。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分布在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广西等地。
主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
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等地亦产。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中国药典》收载中药丹参的唯一来源,其根、根茎入药。
丹参微寒、味苦、无毒性,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安神等功效。
1 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与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
1.1 水溶性酚酸丹参中存在酚酸类化合物,其结构主要是丹参素和一个或多个咖啡酸的缩合物,或者丹参素的衍生物,或者迷迭香酸衍生物。
这些成分大多具有酚酸性结构,最初发现的丹参素为β-3,4-二羟苯基乳酸,为丹酚酸基本化学结构[1]。
丹参中含有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有:丹酚酸A、B、C、D、E、F、G、H、I、J等。
除酚酸类物质之外,还含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紫草酸等。
1.2 脂溶性成分为菲醌衍生物丹参中存在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醌类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在骨架上多具三元或四元碳环的邻醌或者对醌结构,统称丹参酮类化合物。
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主要如有: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l, 2-二氢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新酮、次甲丹参醌、丹参二醇A、紫丹参甲素、紫丹参乙素、紫丹参丙素、紫丹参丁素、紫丹参戊素、丹参内酯、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IIA、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丹参新醌丁等[1]。
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综述

现分别予以介绍。 $) $ 脂溶性成分 丹参的脂溶性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具 有特征的橙黄色和橙红色。主要有以下物质:丹参 ) 、 丹参酮" 酮 !( 丹参酮 " 丹参酮 C2DE=4D;D6 ! +、 ?、 丹参酮$ 、 隐丹参酮 ( 、 羟基丹参 #、 F<GH5;52DE=4;D6) 酮( 、 丹参酸甲酯 ( IGJ<;KG52DE=4D;D6) L65=G852DE=4D% 、 次甲基丹参醌 ( 、 紫 ;D256) L65=G84D452DE=4D@M4D;;D6) 丹参甲素( 、紫丹参乙素、戊 N<>6M282DE=4D@O4D;D6+) 素、 丹参新酮( 、 L485554<;D6) $% ! 二氢丹参醌( $% ! & J4=GP 、 丹参醇!( 、 丹参醇" 、 C2DE=4D;8+) J<;52D=E4D@O4D;D6) 丹 参 醇 & 、 "’ & 羟 基 丹 参 酮 "+、 降 丹 参 酮 ( 、 L;<52DE=4D;D6) $% !% $-% $, & 四氢丹参醌 ( $% !% $-% ( 、 异丹参酮! QE;52DE=4D% $, & C65<2=GJ<;52DE=4@O4D;D6) 、 异丹参酮" 、 异隐丹参酮( 、 ;D6) QE;R<GH5;52DE=4D;D6)
正 N M
" !
!" # !$% !$% !$% !$% !$% !"
异丹参醌" !" # 异隐丹参醌 !" #
’ $’
’$
次丹参醌 兔微循环障碍或局部滴注 ,) 造成小鼠肠系膜障 碍,给予丹参素后可明显增加兔眼球结膜毛细血管 数并降低兔血浆乳酸含量。提高丹参素能扩张收缩 状态的肠系膜微动脉,加快血液流速,故能消除肠 系膜血流瘀滞,且实验观察到天然参素与其注射液 合成丹参素在改善微循环的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
丹参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丹参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丹参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丹参具有抗氧化、抗菌、降低血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丹参的细胞分泌物、根和地上部分都可以提取出有效成分,但目前对于丹参地上部分的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丹参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丹参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采集丹参地上部分样品,进行分离提取。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乙酸乙酯萃取两种方法进行分离提取,分别得到两种样品,并进行分析比较。
2. 对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
3. 研究抗氧化活性。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过氧化氢清除法等方法研究丹参地上部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四、研究意义
丹参地上部分作为中药材应用广泛,但其成分和药理活性仍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在探究丹参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丹参地上部分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草药材发展,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丹参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丹参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代晓光;苏长兰【摘要】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养血安神、活血祛瘀、凉血消肿之功效药理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化学成分有丹参酮、丹参酚酸类、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现将其主要研究作一综述,以飧同道.【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4页(P126-128,封3)【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综述【作者】代晓光;苏长兰【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2;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主要产于山西、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江西及湖南等地[1]。
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具有养血安神、活血祛瘀、凉血消肿等功效[2]。
其主要化学成分有丹参酮、丹参酚酸类、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3]。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丹参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现综述如下。
1 丹参化学成分研究伏氏等[4]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丹参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结果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反式-4,5-顺式-二烯-6-羰基硬脂酸(1)、丹参螺旋缩酮内酯(2)、丹参酮Ⅰ(3)、丹参酮ⅡA(4)、二氢丹参酮Ⅰ(5)、二氢异丹参酮Ⅰ(6)、异隐丹参酮(7)、丹参酸甲酯(8)、弥罗汉酚(9)、Sibiriqninone A(10)、Sibiriqninone B(11)。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2,3-反式-4,5-顺式-二烯-6-羰基硬脂酸。
王氏[5]从丹参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鉴定为4、5、4′、5′-四羟基1、2双苯醚(1),原二茶醛(2),原二茶酸(3),异阿魏酸(4),咖啡酸(5),丹参甲素(6),丹酚酸D(7),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丹参中分得的化合物。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5 4讨
孙 占波 郭 翠 ( 黑龙 江江世 药业有限公 司,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丹参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脑梗塞 、 降血脂 、 多种眼科疾病、 漫性肝病 、 疗急、 慢性 肾炎、 经血涩少、 产后瘀血腹痛、 闭经腹 痛等。丹参具有凉血 消痈、 清心除烦、 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养血安神 的功效 。本文对丹参 的化学成分及其 临床应用进 行综述 。 关键词 : 丹参 ; 成分 ; 临床 丹参又名赤参 , 紫丹参 , 木羊乳 , 连马 , 山红 萝 卜, 活血根 , 红根 亦可将二药研为细末 , 每次 1 0克 , 加糖适量 , 泡茶饮 ; 丹参 1 5克 , 檀 等。 丹参主产 于安徽 、 河南 、 陕西等地 。 《 云南中草药选》 记载 : “ 活血 香 、 砂仁各 5 克。 加水煎煮半小时 , 后再下檀香 、 砂仁煎煮半小时 。 可 散瘀 , 镇静止痛 。 治月经不调 , 痛经 , 风湿痹痛 , 子宫出血 , 吐血 , 乳腺 加适量红糖调味 ; 丹参 6 O 克, 红花 、 月季花各 1 5 克, 以 白酒 5 0 0克 炎, 痈肿。 ” 《 日华子本 草》 记载: “ 养神定志 , 通利关脉。 治冷热劳 , 骨 浸渍 , 每次饮 1  ̄ 2 小杯 。治心腹诸痛属半 虚半实者 : 丹参 5 O克 、 檀 节疼痛 , 四肢不遂 ; 排脓止痛 , 生肌 长肉 ; 破宿血 , 补新生血 ; 安生胎 , 香、 砂仁各 7 . 5克 , 加水煎煮 1 小时 , 过滤 , 每 日1 剂 。治急 、 慢性 肝 两胁作痛 : 茵陈 1 5 克 郁金 、 丹参 、 板蓝根各 9克水煎煮 1 小时 , 落死胎 ; 止血崩带下 , 调妇人经脉不匀 , 血邪心烦 ; 恶疮疥癣 , 瘿赘肿 炎 、 毒, 丹毒 ; 头痛 , 赤眼 , 热温狂 闷。” 丹参 中总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 过滤 , 每 日1 剂。 治经水不调 : 丹参 5 0 0克 , 切薄片 于烈 日中晒脆为 菌、 分枝杆菌等均有 明显抑菌作用【 1 - 4 1 。丹参 常用 于治疗冠心病心绞 细末 , 用好酒泛为丸 , 每服 1 5克 , 清晨开水送下 。 治妇人经脉不调兼 痛、 脑梗塞 、 降血脂 、 多种眼科疾病 、 漫性肝病 、 疗急、 慢性 肾炎 、 经血 治冷热劳 、 腰脊痛 、 骨节烦疼 : 用丹参洗净 , 烘干 , 粉碎为末 , 每服 1 0 涩少 、 产后瘀血腹痛 、 闭经腹痛等 3 1 。 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 降低血 克 , 温酒调下 。治痛经 : 丹参 l 5克 、 郁金 6克 , 加水煎 煮 1 小时 , 过 糖、 降低血脂 、 抑制冠 脉粥样硬化形成 、 增 加冠脉流量 、 能提高机体 滤 , 每 日 1剂, 分 2次服 , 治经血 涩少 、 产后瘀 血腹痛 、 闭经腹痛 : 丹 耐缺氧能力 、 调节心律 、 抗肿瘤作用 、 促进肝细胞再生 、 能促进组织 参 、 益母草 、 香附各 9克,加水煎煮 1 小时 , 过滤 , 每 日1 剂, 治落胎 的修复 、 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等作用。本文对丹参的化学 身下有血: 丹参 6 0 0克, 以酒五升,煎煮至三升 温服 。治急 、 慢性肝 成分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炎、 两胁作痛 : 茵陈 l 5 克 郁金 、 丹参 、 板蓝根各 9克 , 加水煎煮 1 小 1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 时, 过滤, 每日1 剂 。治寒疝 、 小腹及 阴中相引痛 : 粉碎为散 , 热酒调 丹参酮( t a n s h i n o n e ) I、 去 甲丹参酮 ( n o r t a n s h i n o n e ) 、 3 d一羟基丹 下 5 克, 服用。治阴疼痛 或肿胀 : 丹参 5 0克 、 槟榔 5 0克 、 青橘皮 2 5 参酮 ( 3 — h y — d r o x y t a n s h i n o n e )I I A、 1 , 2 , 5 , 6 一 四 氢 丹 参 酮 克 、茴香子 2 5克 , 粉碎为散 , 热酒调下 1 0克 , 服用 。 治腹 中包块 : 丹 ( 1 , 2 , 5 , 6 - t e T C MuB a l l y d r o t a n s h i n o n e ) I、 表 丹参螺 缩酮 内酯( e p i d a n — 参 、 三棱 、 莪术各 9 克 皂角刺 3 克, 加水煎煮 1 小时 , 过滤 , 每日1 s h e n s p i mk e t a l l a c — t o n e ) 、 丹参 酸 A、 紫草 酸二 甲酯 ( d i m e t h y l l i t h o s p e r - 剂 。 热油烫伤与火伤 : 用丹参 4 0 0克 , 锉碎, 加水稍稍调拌 , 放入羊油 m a t e ) 、 异阿魏酸( i s o f e r u l i c a c i d ) 、 隐 丹 参酮 、 异 阿魏 酸 、 齐 墩 果 酸 二斤 中煎过 。取以涂伤处。腹 中包块 : 丹参 、 三棱 、 莪术各 9克 皂角 ( o l e a n o l i c a c i d ) 、 紫丹参呋然 酸( p r z e w a l s k e n i c a e i d ) A等 。 刺3 克, 加水煎煮 1 小时 , 过滤 , 每 日1 剂。 2丹参的药理作用和功效 参考文献 2 . 1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 1 ] 黄泰康. 常用中药成分与 药理手册[ 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9 9 4 : 5 8 6 . 丹参 、 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增加冠脉 血流量 。丹参 叶注射液具有 1 降压作用 , 不影响肾上腺素的作用 , 但 降压效应能被阿托 品阻断 。 丹 【 2 】 高玉桂, 宋玉梅 , 杨友义等. 丹参 酮的药理【 J 】 . 药学学报 , 1 9 7 9 , 1 4 : 7 5 . 参及丹参素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 , 从而改善 细胞 缺血缺氧所致代谢 【 3 】 朱嘉蓉, 罗厚 蔚. 丹参 酮 ⅡA的抑茵 活性 研 究[ J ] . 中国药科 大学学 障碍 的作用 。丹参 注射液可使部分病人 的胆 固醇下降 , 可 降低动脉 报 , 2 0 0 4 , 3 5 ( 4 ) : 3 6 8 - 3 7 0 . 粥样硬化家兔血和肝 中的甘油三酯。 [ 4 ] 熊安岭. 中国医药荟 萃, _ E/ t  ̄ - [ M] . 成都 : 成都科技 大学出版社 , 1 9 9 4 : 8 6 7 . 2 : 2 保 护肝 细胞 的作用 丹参能够防实验性肝硬变 的发生 , 具有抑制纤维增生保护肝细 【 5 1 . r _ 晋, 马成 禹. 丹参粉针剂的制备[ J 1 . 中国医药工业 杂志, 1 9 9 6 , 2 7 ( 1 ) : 胞 并且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的作用 。 ‘ 丹参改善肝微循环和增加血液供 1 6 . 1 9 .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1年第1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35期 · 57 ·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赵全如1,谢晓燕2(1.南京协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江苏南京210000;2.南京泽恒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部,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
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为丹参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
丹参药理活性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还具有保护脏器、抗纤维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本文主要对丹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1-0057-03Research Progress of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alviaMiltiorrhizaZhao Quanru1, Xie Xiaoyan2(1. R & D Department Nanjing Xiechu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Nanjing 210000;2. R & D Department Nanjing Ze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Nanjing 210000, China)Abstract: Salvia miltiorrhiza i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for 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stasi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s mainly tanshinon and phenolic acid. It has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odern research also found that Salvia miltiorrhiza has the effects of organs protection, anti-fibrosis,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tumo and immunoregulation,etc. In this review,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Key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phytochemistry;pharmacological action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摘要: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为常见的中药材,对丹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丹参基于丹酚酸及丹参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耐缺氧、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凝血、促进组织修复、降低血脂、抑菌等作用。
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丹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的传统中药,列为上品。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l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因其味苦色赤入心经血分,故取名“丹”,又因其有益养之功,与参相类,故以参名之[1]。
性味苦,微寒。
主归心、心包、肝经。
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近来报道其地上部分亦含有类似的有效成分,据治疗和安全性实验认为它可代替以丹参根制成注射液。
丹参制剂在临床各科的中药制剂应用广泛。
现对丹参的中药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如下。
1 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
即含脂溶性的多种丹参酮类及水溶性的原儿茶酚醛和儿茶酚的衍生物。
丹参酮类包括若干个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和丹参酸甲酯均有体外抑菌作用。
对结核杆菌(H37RV)的抑制作用以丹参新醌甲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78μg/ml)。
2 化学成分的提取2.1 脂溶性成分的提取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
丹参酮的脂溶性较强多用有机溶剂提取;丹参酮IIA乙醇为溶剂提取率较高;超临界是一种新型提取技术,提取以CO2为溶剂,无毒无残留。
是提取丹参中丹参酮的最佳方法。
2.2 水溶性成分的提取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物质,丹参素、丹参甲素、熊果酸原儿茶醛、(+)-3,3-二羟基苯乳酸、丹参酸乙、丹参酸丙、琥珀酸等20余种[2]。
利用沸水提取从丹参中分离获得原儿茶醛。
丹参素的提取分离常采用水煮醇沉法。
粗品用稀盐酸溶解,用水饱和醋酸乙酯提取,提取液干燥后回收溶剂即得丹参素精品。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用途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用途丹参,别名红根、紫丹参等,属于唇形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丹参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对丹参的详细记载。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心脑血管、糖尿病、消化系统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介绍丹参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用途,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丹参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苯酚类、脂质和挥发油等。
其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和苯酚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丹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其中,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丹参酮IB是丹参中主要的活性黄酮类化合物。
苯酚类化合物:丹参中的苯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
其中,丹酚酸B 被认为是丹参中主要的抗氧化剂。
丹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糖尿病:丹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
临床试验表明,联合使用丹参和其他降糖药物,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消化系统疾病: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肝炎等疾病。
研究表明,丹参可有效缓解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使用丹参时,需注意适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丹参不宜与藜芦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临床用途。
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黄酮类和苯酚类化合物。
在临床应用上,丹参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疗效显著。
然而,在使用丹参时,应注意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未来,随着对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丹参茎叶应用的初步探讨

丹参茎叶应用的初步探讨
佚名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1978(0)9
【摘要】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于燥根,具有祛癖生新,活血调经,清心除烦的功能。
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腹痛,产后疲血腹痛,神经衰弱失眠,心悸,心烦等症。
近年来。
【总页数】4页(P12-15)
【关键词】丹参片;小白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53
【相关文献】
1.滇产紫丹参,大紫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初步检测 [J], 周明康;尹明
2.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茎叶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比较 [J], 张玲;蔡洪信;夏作理
3.内生链格孢菌纤维素酶辅助提取丹参茎叶中总丹酚酸条件优化 [J], 张芮; 刘水永恒; 孙士妍; 张可轩; 汪玉; 田园; 史仁玖; 常正尧; 李艳玲
4.内生真菌LZY9固体发酵丹参茎叶产纤维素酶的工艺条件优化 [J], 王永迪;邱孟娇;张晓华;汪鑫;张志浩;李艳玲;常正尧
5.丹参茎叶药渣微肥研究 [J], 雷燕莉;张佳;范小军;余志晴;田佩灵;郭晓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6-21[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中药材质控标准和中药标准样品制备技术研究 丹参药材质控标准和标准品制备技术研究 (2006GG1109078)[作者简介]周凤琴(1951-),女,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和中药资源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丹参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周凤琴1,黄尚荣1,王 婷1,王 颖1,王建成2,冉 蓉1(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2.山东省临沂市药检所,山东临沂276000)[摘要]目的:研究丹参叶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薄层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预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 。
结果:丹参叶中含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及香豆素类成分,其中已知成分有丹酚酸B,几乎不含丹参酮类和原儿茶醛。
丹参叶中丹酚酸B 的含量为0.57%~6.06%;白花丹参叶中丹酚酸B 的含量甚微。
结论:化学成分测定表明,丹参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丹参叶;化学成分;系统预试;T LC;HPL C[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9X(2007)06-0504-03Preliminary study 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leave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ZHOU Feng -qin 1,HU AN G Shang -r ong 1,WA NG T ing 1,WA NG Y ing 1,WA NG Jian -cheng 2,RAN Rong 1(1.Colleg e of Chinese Phar macology ,Shandong U niversity of T raditio nal Chinese M edicine,Jinan 250355,China;2.Linyi Institute fo r Drug Contr ol,Linyi 276000,Ch-i 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leaves of S alvia miltior r hiz a Bge.M ethods: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pre -tested by preliminary systemat ic test and T L C.T he contents of salvianolic acid B were determined by HPLC.R esults:the leaves of Salv ia miltior r hiz a Beg.contained flavonoids,phenolic acids,saponins,coumar in and tanshinone and protocatechuic aldehyde.T he kno wn co mponent w as salv ianolic acid B.Its content w as 0.57%~6.06%.T he content of salv ianolic acid B in the leaves of Salv ia miltior r hiz a Bg e. f.alba C.Y.Wu et H.W.L i w as very low.Conclusion:this paper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ex 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eaves of Salvia miltior-r hiz a.[Key words]Salvia miltior r hiz a Bg e.;leaves;chemical const ituents;pr eliminary systematic test ;T L C;HPL C丹参及其制剂是目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中药,山东道地产区年产量约1000万kg,但大量的地上部分却弃之不用。
已有报道[1],丹参的白花变型 白花丹参的叶制剂对脑梗死有保护作用,表明其叶与根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丹参叶是否有同样的开发利用价值呢?作者对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
1 仪器、试剂与样品1.1 仪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 -10AT 泵;SPD -10Avp 紫外检测器;Phenomenox 色谱柱(250m m 46mm,5 m );C -R6A CHROMATOPAC 记录仪;FA1104型电子天平等。
1.2 试剂、药品及对照品甲醇(色谱纯、分析纯)、乙腈(色谱纯)、甲酸(分析纯);丹参酮 A 、原儿茶醛、丹酚酸B 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3 样品经作者鉴定,原植物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504第31卷 第6期2007年1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JOU RN AL OF SH ANDON G U NIVERSITY OF TC MV ol.31,No.6Nov.2007miltiorr hiz a Bge.;其中2,19,20号为白花丹参S.miltiorr hiz a Bge.f.alba C.Y.Wu et H.W.Li.。
样品粉碎过四号筛。
见表1。
表1 样品来源及采收时间样品编号来源 产地 采收时间11丹参根及根茎山东蒙阴2004.9.23 1丹参叶山东曲阜示范园2004.7.22 2二年生白花丹参叶山东莱芜2004.7.30 3丹参叶山东莱芜2004.7.30 7丹参叶山东曲阜示范园2004.8.20 9丹参叶山东曲阜示范园2004.9.20 13丹参叶山东蒙阴2004.9.23 14野生丹参叶山东济南千佛山2004.9.25 19一年生白花丹参叶山东莱芜2004.7.30 20白花丹参叶山东莱芜2003.112 系统预试参照文献[2],采用试管法、滤纸片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进行系统预试。
结果显示,丹参叶中可能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有机酸、酚类成分、糖及其苷类、皂苷、黄酮类、香豆素类及挥发油。
3 薄层色谱鉴别3.1 供试品溶液制备取丹参叶和丹参药材粉末各两份,每份2g。
一份以20ml乙醚浸渍过夜,过滤,滤液挥干,加2ml乙酸乙酯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一份加入75%甲醇浸渍过夜,滤液用石油醚除去叶绿素,下层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 。
3.2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丹参酮 A、原儿茶醛对照品各10mg,分别置50ml棕色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置25ml棕色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精密称取丹酚酸B对照品适量,加75%甲醇,制成每1ml含0.14mg的溶液。
3.3 薄层层析吸取供试品溶液 各5ml,以丹参酮 A为对照品,点于同一块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展开,取出,晾干,结果见图1A。
吸取供试品溶液 各5ml,以原儿茶醛为对照品,点于同一块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酸(8 1 0.5)展开,取出,晾干,喷间苯三酚-浓硫酸试液,结果见图1B。
吸取供试品溶液 各5ml,以丹酚酸B为对照品,点于同一块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2 3 4 0.5 2)展开,取出,晾干,结果见图1C。
图1 丹参叶与根及根茎TLC图谱比较A.丹参酮类成分比较;B.原儿茶醛的比较(棕红色斑点);C.丹酚酸类成分的比较(亮淡蓝色荧光)1.根及根茎;2.叶;3.丹参酮 A;4.原儿茶醛;5.丹酚酸Ba.橙色;b.棕红色;c.棕黄色;d.黄绿色;e.绿色;f.类白色结果显示,丹参叶中几乎不含丹参酮类和原儿茶醛,主含酚酸类。
4 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参照 中国药典 (2005年版)。
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同3.2。
5052007年11月 周凤琴等:丹参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第31卷第6期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参照 中国药典 (2005年版)。
4.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10%,20%,30%,40%,50%,100%, 200%对照品溶液,按4.1项色谱条件,分别进样20 l,以峰面积与进样量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Y =920583X-11649.0,r=0.9996;线性范围为0.2800~5.6000g。
4.5 精密度试验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 l,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重复进样6次,记录色谱峰面积,平均峰面积为1416946,RSD=0.56%。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4.6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13号供试品溶液10 l,分别于0,2, 4,6,24h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平均峰面积为1635902,RSD=1.54%。
表明样品避光保存在24h 内稳定。
4.7 重复性试验取13号供试品,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平行制备6份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其含量,平均值为3.80%,RSD= 1.34%,说明重复性良好。
4.8 加样回收试验取同一丹参叶粉末6份,每份约0.10g,精密称量,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ml对照品溶液,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处理,依法测定丹酚酸B含量,计算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为98.71%,RSD= 2.30%。
4.9 样品测定按4.3项方法分别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 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用外标一点法测定,计算各样品中丹酚酸B 的含量。
见表2。
结果,不同产地丹参叶均含有丹酚酸B,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以曲阜9月份产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最高,为6.06%。
曲阜7~9月份产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逐渐增高,显示动态积累趋势,9月份达到最高值。
但由于样品所限,9月后的含量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明显高于白花丹参叶。
表2 丹参叶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结果样品编号含量(%)显著性差异1 3.25 0.08D20.07 0.00G30.57 0.01F7 4.35 0.08B9 6.06 0.11A13 3.82 0.06C14 1.56 0.02E190.06 0.00G200.05 0.00G数据经SA S统计软件处理,不同字母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 小结与讨论5.1 系统预试表明,丹参叶中主含酚酸类、黄酮类、皂苷类及香豆素类成分。
其中酚酸类是丹参叶与根及根茎相似的成分。
5.2 薄层色谱显示,丹参叶中主含丹酚酸B,几乎不含丹参酮 A和原儿茶醛。
并表明丹参叶中含有多种不同于根的化学成分,正在进一步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