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2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三生物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23

【最新】高三生物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23

【特别提醒】 1.单倍体不一定仅含1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不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可能含同源染色体, 可能含等位基因,也可能可育并产生后代。 2.染色体组与基因组不是同一概念 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 基因组:对于有性染色体的生物(二倍体),其基因组为 常染色体/2+性染色体;对于无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 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考法1 染色体结构变异及与其他变异的区分 1.(2018·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下图 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下列判断 错误的是( )
A.若A1正常,则A2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B.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增加 C.图中的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该变异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
4.(2018·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下列关于染 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 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 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 色体组
2.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组(根据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归纳)
①从染色体来源看,一个染色体组中_不__含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 ②从形态、大小和功能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 体___各__不__相__同____。 ③从所含的基因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 物性状的_____一__整__套__基__因_____,但不能重复。
①②④均为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 为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图丙①~④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 量和排列顺序?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 生物的进化(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 生物的进化(共33张PPT)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 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叫做种群。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 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 种群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种群基因频率
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全部等位 基因的 比率。
36% 48% 16% 60% 40%
子二代 36% 48% 16% 60% 40%
子三代
36% 48% 16% 60% 40%
(5)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 计算的,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能成立 吗?你能举出哪些实例?
假设种群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④说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 (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 ⑤A和a都不产生突变。(即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 每一个细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 样,每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此外,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 也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 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例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 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 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解释长 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2、意义:
科学地解释了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是进 化的结果。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共27张PPT)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共27张PPT)
例3、某一种群中,调查得知基因型为AA、Aa的频率 分别为32%、49%,则A基因的频率为
56.5%
例4、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 XbXb:XBY:XbY=44%:5%:1%:43%:7%,则
Xb的基因频率为( )D
A.13.2% B.5% C.14% D.9.3%
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进化的
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5、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基本概念
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 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地理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
原始地雀
不同群体
不同变异类型
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库差异很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
物种产生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 择、隔离
三者关系如图:
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不是必备条件,
②骤变式: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 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二倍体 秋水仙素处理四倍体
注意: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不管哪种 方式都需要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完成新物种的形成。生殖 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
D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 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 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 基因频率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
确的是( )

2021版山东新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2021版山东新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
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胚胎学是研
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人体内残存了哺乳动物体
内B 相当发达的阑尾,是属于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关闭
解析 答案
第八单元
考点一
考点二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17-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第八单元
考点一
考点二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3-
7.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8.活动: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 想观念的影响。 9.活动: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10.活动:探讨耐药菌的出现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
核心素养解读
第八单元
考点一
生物的进化不仅在地层中留下了证据,也在当今生物体上留下了 印迹。如在 比较解剖学 、 胚胎学 、 细胞和分子水平 等
方面留下了进化的佐证。
1.比较解剖学证据
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人的上肢、猫的
前肢、鲸的鳍和蝙蝠的翼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和相似的着生位置。
可以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 亲缘 关系,说明结构具有相似
隔离
必备知识
第八单元
考点一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考点二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19-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同种 生物的 全部 个
体。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等位基因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 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 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件
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
□ 种基因提取出来, 31 ______________,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 □ 细胞里, 32 ________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 (2)原理:不同生物间的 33 ________________。
□ 基因的剪刀: 34

3基本基因的针线: 35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 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考纲展示 考频
考纲解读
1.染色体结构变 异和数目变异
(Ⅰ)
☆☆
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判别方 式及利用单倍体、多倍体育种
理解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
2.生物变异在育 ☆☆ 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各 种上的应用(Ⅱ) ☆ 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优
4.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知识点二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四倍体 ―①―→ 二倍体 ―②―→ 单倍体 ―③―→ 纯合二倍体
□ (1)图中①和③的操作是用 20 ________处理,其作用原理是 □ 抑制 21 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②过程是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杂交育种 ①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
□ □ 起,再经过 24 ________和 25 ________,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 ②过程: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 26 ________→获
□ 得 F1→F1 27 ________→获得 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优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3讲生物的进化[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2.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3.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5.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与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2.比较辨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科学思维)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形成生态意识(社会责任)考点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分布: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4)结论: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的祖先寻找证据。

(2)胚胎学证据: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这个证据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①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特征,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这是对生物具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持。

②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1.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

的基因型频率。(对于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伴性遗传除外)
12/9/2021
(3)已知基因型 AA 或 aa 的频率,求 A 或 a 的频率经常用到开平 方的方法。即 A(a)= AAaa的基因型频率。
(4)伴 X 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 pA=2NXAXA+2NNXXAAXXAa++NNXXaAXXaa++NNXAXYAY+NXaY qa=2NXaXa+2NNXXAaXXaa++NNXXAAXXAa++NNXaXYaY+NXAY
②物种形成自三然个选基择本环、节及:突隔变离和基因重组、 形成标志: 生殖隔离
12/9/2021
[教材深挖]
1.(必修 2 P122 技能训练改编)判断湖泊里的两种鱼是不是同一
种物种,可行的操作是(
)
A.分析二者 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
B.分析二者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C.显微镜观察二者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1.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标志 变化后生 物和原来 生物来自系联系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 ,属于不同的物种
生物进化,基因频率 改变,量变,仍属于 同一物种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 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 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 生物肯定进化了
12/9/2021
[题组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物种形成 3.(2018·江苏南京二模,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12/9/2021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 起选择作用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 同进化的结果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生物的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生物的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向。
()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3∶1性状分离比的过程可以为进
化提供原材料。
()
(4)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
(5)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
(6)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
(7)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
【答案】(1)√ (2)× (3)× (4)× (5)√ (6)√ (7)√
(4)通过对长颈鹿的进化历程的分析,你能否解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 说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提示:有差异,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2)提示:生存 机会不相等,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 得以生存并繁殖,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 到了选择作用 (3)提示:①拉马克观点解释:拉马克认为,长颈鹿在旱 季缺乏青草的时期就会用它的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这样长期“使 用”,久而久之脖子就更长了(用进废退),然后遗传给了下一代(获得性 遗传)。
【答案】(1)都能。染色体数目变异必然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 化,进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也会引起种群基 因频率的变化
(2)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对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选择。自然选择的 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 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
【答案】(1)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①是突变和 基因重组,②是自然选择,③是地理隔离,④是生殖隔离
(2)提示:因为在生物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 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 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第七单元第23讲生物的进化

第七单元第23讲生物的进化
9aa
第七单元第23讲生物的 进化
2020/8/14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78
14
8
70
30
标志 变化后生 物和原来 生物关系
联系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 ,属于不同的物种
生物进化,基因频率 改变,量变,仍属 于同一物种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 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 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 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共同进 化类型
不同物 种之间
生物与 无机环 境之间
包含类型
举例
互利共生 捕食 寄生 竞争
生物影响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猎豹和斑马
黏液病毒和兔子
作物与杂草
地球最早是无氧环境―→厌氧生 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 中有了氧气―→出现好氧生物
2/3Aa 1/3aa
2/3Aa 4/9[1/4AA 1/2Aa
1/4aa] 2/9[1/2Aa 1/2aa]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广西专版)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广西专版)

1.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不同种 群之间的雌雄个体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 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 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这种隔 离主要是由于遗传组成上的差异而造成的。生 殖隔离不一定在地理上隔开,只要彼此不能杂 交或者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便是生殖隔离。
4.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2010 · 全国卷 Ⅱ)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 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 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 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 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 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 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
A.1∶1 C.2∶1 B.1∶2 D.3∶1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群体 中AA∶Aa=1∶2,则A=2/3,a=1/3。随机 交配后, AA=(2/3)2 , Aa=2´2/3´1/3=4/9 , aa=(1/3)2=1/9 。因为 aa 个体在出生前会全 部死亡,AA∶Aa=1∶1。
(2011· 江苏)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C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 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 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 量下降而减小
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 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30、 60和10。
A基因频率(2×30+60)÷(2×100)=60%;
a基因频率=40%。
如果某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 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则
某基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 ×100%。 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创新:第7单元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创新:第7单元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01 种__群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02 同__种__生物的 03全__部__个__体__。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04 _全__部__基__因_。 ③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05 等__位__基__因__数__的比
4.(必修2 P123小字改编)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 食者往往捕食个__体__数__量__多__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 一__种__或__少__数__几__种__生__物__在__生__态__系__统__中__占__绝__对__优__势__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 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_增__加__物__种__多__样__性_。
2.(必修2 P118课后习题基础题T4)没有突变就不能发生进化的原因: 突__变__和__基__因__重__组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突变,就不可能产生 新__的__等__位__基__因__,基因重组也就没有意义,生物就不可能产生 _可__遗__传__的__变__异_,也就不可能进化。
3.(必修2 P122技能训练改编)判断湖泊里的两种鱼是不是同一种物 种,可行的操作是:观__察__二__者__能__否__杂__交__并__产__生__可__育__后__代__。
1.(必修2 P113课后习题基础题T2改编)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 菌效果就会_下__降_,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__药__性__。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 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 可__遗__传__的__变__异__,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__ 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使用抗生素以 后,抗药性_弱_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_强_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 一段时间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共65张PPT)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共65张PPT)

2019/7/31
24
(1)控制该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主要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某男患者的家族进行分析,发现他的祖父母、父亲和 一位姑姑都患病,另一姑姑正常;患病的姑姑生了一个患病的 女儿,其他家族成员正常。
2019/7/31
26
④据调查,该男患者与其妻子均色觉正常,妻子的弟弟是 色盲(XbY),则他们生育完全正常孩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妻 子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 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2019/7/31
1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2019/7/31
2
2019/7/31
3
重点题型研析7——生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2019/7/31
4
【典例】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粮 食的产量、质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2019/7/31
5
(1)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 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 新品种。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育种方案,以便最快得到 所需品种。非生物材料:可自选。生物材料有:
17
(1)A→B过程中,用60Co来处理________________,更易得 到突变体。
(2)为培育矮秆抗病(ddRR)的新品种,应以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的植株作亲本,F2矮秆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 个体的比例是________,为提高该类型的纯合度可进行 ________和筛选,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 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考点二 种群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100% A=2(A2AA+A+AaA+aaa)×100% a=2(AAA+a+A2aa+a aa)×100% (A、a 为基因,AA、Aa、aa 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解析:选 B 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 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 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 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6.(2018 年全国卷Ⅰ)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 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 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 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3) 太 阳 能 进 入 生 态 系 统 的 主 要 过 程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 解 者 通 过 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4.如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个物种形成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 1 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 B.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为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a 是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解析:选 B 一个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基因多 样性。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为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产生生殖隔离。a 是地理隔离,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生活的区域环境不同,所以 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可能不同。
|规 律 方 法| 判断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方法 (1)从形成标志方面分析 ①如果生物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则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②如果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则只能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 (2)从二者联系方面分析 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 ②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8 _全__部__基__因___。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9 _等__位__基__因__数___的比率。 ③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1110__基染____因色____突体____变变____异____
①隔离―实―质→基因不能 19 _自__由__交__流___ 物种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 20 _自__然__选__择___及隔离
②形成形成标志: 21 _出__现__生__殖__隔__离___
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①概念:不同 22 __物__种__之间、 23 __生__物__与__无__机__环__境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 24 _生__物___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 25 _无__机__环__境___之间的相互影响。
命题点二 生物的共同进化 5.(2019 届河南郑州质测)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 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 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二者联系
才形成新物种
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
|针对练习| 命题点一 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3.(2018 年浙江卷)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2)生物多样性 所含内容 形成原因 进化证据
基因多样性、 26 __物__种__多样性、 27 _生__态__系__统___多样性 28 _共__同__进__化___
主要是 29 _化__石___
‖基础小练‖ 1.判断正误 (1)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 (2)自然选择对同种生物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 √ ) (3)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后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 性的变异。( × ) (4)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 3∶1 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 (5)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 (6)种群间的地理隔离可阻止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 √ ) (7)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
2
重 难 ·合 作 探 究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锁定高考一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针对练习|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区别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③生物进化的实
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考情统计]
型频率的计算,培养归纳与概括、逻辑分析和计算
能力。
2018·全国卷Ⅰ(29);2016·全国卷 3.社会责任——通过由于人类大量服用抗生素导致
Ⅱ(6)
抗药性病菌增多的现象,引导人们高度关注不正确
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关注人体健康。
1
主 干 ·双 基 巩 固
‖基础梳理‖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 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2019 届湖南十三校联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解析:选 B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 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
2.教材拓展 (1)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什么?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根本对象分别是什么?
提示: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对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选择。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 象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状(表现型);根本对象是与生物个体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2)为什么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提示:因为在生物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 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 化。
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 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 上称为共同进化。(2)“精明的捕食者”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 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 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 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 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 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思维探究 分析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基本环节图解
(1) 图 中 : ① 是 __________________ , ② 是 __________ , ③ 是 __________ , ④ 是 __________。
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隔离。 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3)物种的形成是否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多倍体植物的出现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没有经 过地理隔离。
★锁定高考二 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 1.“图解法”把握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2.“列表法”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
项目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与原生 出现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 基因频率改变,属于同一物
物的关系
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
(3)如何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提示: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 择及隔离。 (4)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 的捕食者”策略。其原因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负反馈调节。
基因重组 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 12 _环__境___。 ③生物的变异是 13 _不__定__向___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 14 _原__材__料___,不能决定生 物进化的 15 _方__向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