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法
Chna He lh Car tii n \ i at e Nu rto
] 木
l 恁



高 血压 脑 出血手术 治疗 方法
赵 秀 军
【 图分类 号 】R7 3 中 45 4 【 8 (0 ) 1 9 0 4 4 42 1 0 —0 I ~ 0 0 7
1治疗方法
1 1大 骨瓣开颅 血肿清 除术 . () 底节 区脑出血 : 1基 多选 用扩大 翼点 入路 , 开肌 骨瓣 、切开 硬 翻 脑 膜后 , 度分 开外 侧裂 显露 岛叶 , 开 重要 血管 后切 开 岛叶 皮质 2 适 避 C I 露 f肿 ; 1, T f 如颅 内压 力较 高 , 【 L 则沿颞 中 回或颞 上同切开 脑皮 质 2 ~ 3 c 显露血 肿 , m, 直视下 清除血块 并进 行适 当止血处 理 。血肿 清除后 脑组 织多 明显塌 陷 , m肿腔一 般不放 置 引流管 , 合硬脑 膜 , 缝 硬膜 外放 置 负压 引流管一根 , 肌骨瓣 复位 固定 , 层缝 合头 皮 。2 皮质 下出血 : 分 () 根据廊肿所 在部位丌颅 清除血肿 。3如果缸肿破 入侧脑室 , () 争取手术 中 肉眼彻 底清除 血肿 , 并进行 反复冲洗 , 至冲冼液 清凉 为止 。 ) 直 ( 如血 肿 4 清除后 脑组 织塌 陷不 明 , 则去骨 瓣 , 张缝合 硬 脑膜关颅 。 减 1 2 小骨 窗显微手 术血肿 清 除术 . 根 据头颅 C T定位 , 避开 We n c e区 等重要 的功 能 区 , r ik 选取 血肿 最大 、最表浅 处做 长约 3~4 m 直切 口, c 乳突撑 开器撑 开头皮 , 用铣 刀做直 径 2. c 左右 的小骨窗 , 5 m 瓣状切 开硬 脑膜后 翻开 、 固定。选 择 相对无 m管 区非功 能 : 脑针小心 穿刺确认 血肿位 置及深度后 , , 用 在 手术 微 镜下 电凝切开 2 c 左/ 皮 层 , m } i 自动拉钩 牵开皮 质 , 断调 整 不 显微镜视 角和 患者 的头位 ( 通过调 整手 术床 ) 尽 量清 除血肿 并适 度止 , 咖 。此时 脑 多较低 , 血肿 腔一般 不放置 引流 管 , 尽量缝 合硬 脑膜 , 小 骨 瓣复 位 固定 , 合颞 肌及其 筋膜 、头 皮各 层。 缝 1 3 钻孔血肿 抽吸 引流术 . 多在 局部麻 醉下完成 , 根据 头颅 CT扫描定 位血肿 , 选择血 肿距离 头 皮最近 、血 肿最 人 、无 大血管 经过 的亚 区进行标 记 , 量血 肿 中心 测 距离头皮 的距离 , 定穿刺方 向 , 确 然后 局部麻醉 , 颅骨钻 孔 , 电凝切 开硬 脑膜 , 用带针 芯的 1 号硅 1  ̄ 流 管缓慢 向预 定靶 点进针 , 4 1 I 2 " 进入血 肿时 多有突破 感 , 达到预定 深度后 拔 出针芯 , 可见部分 m肿流 出 , 妥善 固定 引流管 , 小心 抽吸人部分 血肿 。残余血肿分 次注 入尿激酶后逐 步清除 , 每 日 1 , 次 l 0 , 次 每 0 0 0 u 夹管 l h后放开 引流管 引流 , 态复查 头颅 动 C 直至血 D<5 ml T, 后拔 管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策略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策略

微 镜 下较 完 善 的清 除 血肿 , 以最 大 廖 可 减 少 蝻 组 织 的损 伤 。 神 经 内镜 与 立 体 定 向 技 术 结 合 : jj 利 { 体 定 向技 术 的 准 确 性 和 内 镜 手术 微 侵 袭 性 , J 常 脑 组 织 牵 拉 损 伤 小 … . 对 r .但 术 中止 I不 彻 底 , 继 发 出 血 , m 易 损 『 I L 易 止 伤 脑 组 织 , 手 术 条 件 要 求 及 术 式 操 作 熟 且 练 程 度 、 巧 要 求 严 格 。 由于 目前 还 处 红 技 探 索 阶段 , 究 相 对 较 少 。 研 影 响 预 后 的 因 素分 析 高血 压 脑 m m术 后 的 预 后 主 要 与基 础 性 疾 病 有 关 , 血 压 和 缺 血 性 心脏 病 常 高 提 示 预 后 不 良 。 高 龄 患 者 有 较 多 的 基 础


一 ~
f M -N ・ Y rf T RS - T 0
高 血 压 脑 出血 手 术 治 疗 策 略
此 , 速 有 效地 解 除 急 性 颅 内压 增 高 是 治 迅
黄天祥 潘 桂 萍
管 置 于血 肿 中 心 , 单纯 抽 吸 , 可 利 辟 除 还 {
疗 成 功 的关 键 。高 『 压 脑 出血 手 术 治疗 『 Ⅱ
前普 遍认 为 经 外 侧 裂 人路 无 论 从 微 创 的
意 义 还 是 从 患 者 的疗 效 L 具 有 独 特 优 均
势 。外 侧 裂 位 于 额 、 叶 之 间 , 表 层 颢 分 与 深 部 , 层 含 有 1个 主 于 和 3 个 分 支 , 表 内有 大 脑 中动 脉 达 额 , 侧 裂 内有 大 脑 中 外
时手术以挽救乍命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要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综述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局部减压和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方法,通过钻孔或切口进入颅腔,将血肿内的积血逐渐清除,减轻颅内压力,并排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颅腔内压力,改善脑灌注,缓解颅内压过高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一项针对2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且恢复期疾病评分也较好,表明微创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应用于高龄、合并症患者以及急性期患者。

一项针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表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如纠正血压异常、抗凝治疗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术中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来进行操作。

血肿清除的彻底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肿的大小、位置等来决定,术前明确手术指征十分重要。

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课件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课件

2.许某 男 47岁
3.赵某 30岁 男性,昏睡
• 医乃仁术,好自为之 • 青年医生不要局限于专业的束缚,要广泛涉猎多 科室知识,不单单是医学知识,要学会社会。心 理。医学模式的思维 •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 希望所有医者都始终如一的怀着仁慈之心,尽我 们的全力解除每个患者的痛苦,更希望社会更加 理解医生这个职业,我们不是天使,天使不食人 间烟火,我们是行者,是苦行僧,为了理想与誓 言在一直前行!
• m线:耳眦线 内眦与外耳孔中点的连线
二:手术步骤:
• • • • • • • • • 1麻醉• 2体位 •3依据定位选择穿刺点以及方向• 4透皮器切开皮肤 •5钻颅,扩孔• 6刺破硬膜 •7置管引流• 8固定 •9依据复查ct结果决定是否应用尿激酶
三:手术时机的选择
• • • • 出血6小时内尽量不做 12小时后可以做 24小时后应该做 有时候不得不做(脑疝,体质差,病情复 杂危重为抢救而行)
• 2.如果入院ct不是标准基线的怎么办呢 • 我们就要对图像做整理,要选出标志性的 层面,因为人脑相当于球体,横切球体时 中心部分相对恒定,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层面
我们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就是如何 把ct信息反应到体表上
• 以上两张图像的结合就是我们需要做的, (要对颅脑立体与平面的结合有一个充分 的认识): • OD线:正中线 • OC线:血肿最大层面平行基线(相当于血 肿最大层面)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
概述
• 高血压脑出血(俗称脑溢血,也称脑中风),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 实质内的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随着社会 的进步,城市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死亡率随 着出血部位的不同也有所差别(约50%左右),致残率几乎达90%以 上,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脑 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一直是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的重点。临床上 常见的脑出血,出血部位可位于脑实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等。外科 手术的微创化一直是外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针对传统脑出血治疗的 种种弊端,我科利用微创钻颅器械应用于临床,其优点在于有效、快 速、微创、经济、安全,出血量少,再出血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低, 术后意识、肢体活动恢复快等优点。同时针对不同部位的出血、不同 的血肿形态和不同的出血量,微创手术后尿激酶局部应用的量、应用 的速度和应用的间隔进行了标准化和个体化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病情,提高生存率。

下面将就这一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

了解一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和病情特点。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导致脑动脉或小动脉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陷的疾病。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昏迷、抽搐、瞳孔散大、肢体瘫痪等,病情危急,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和中药辅助治疗。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是一种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手术主要针对出血灶进行除血肿和脑减压手术,促使病灶得到及时清除,阻止出血蔓延和减小颅内压,从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而增液承气汤加减方则是一种中药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扩张颅内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水肿等作用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该方剂以承气汤为主要药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加减,以达到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平肝祛风的功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特点,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该治疗方案可以及时对脑出血灶进行处理,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

手术的及时进行可以有效控制出血蔓延,减小血肿体积,缓解脑组织的挤压情况,从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和坏死,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增液承气汤加减方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这种中药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清热的作用,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减少脑组织水肿,缓解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种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生存率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陷减轻,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卒中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传统开颅手术有着高风险和复杂程度的问题,因此微创清除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主要探讨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与高血压及其合并症密切相关,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该病是由于脑动脉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导致局部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不清、颅内压增高、脑积水等症状。

二、微创清除术的特点和优势传统的开颅手术需要切开头皮,骨钻开颅骨和牵拉脑组织,对患者的创伤和风险都有较高水平。

微创清除术则可以通过针孔或切口,使用专业设备清除脑出血或脑积水,创伤小,恢复快,同时也避免了开颅手术中牵拉脑组织的问题,从而减少了手术的风险。

三、GCS评分的应用GCS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意识状态的工具,包括眼睛反应、语言表达和运动反应三个方面。

该评分系统以15分为最高分,评分越高,意识状态越好。

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GCS评分有以下应用: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前和术后,通过GCS评分可以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

术前评估可以作为手术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同时术后GCS评分也可以提供患者术后治疗和护理的指导。

2、监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虽然风险相对较低,但是术后恢复仍然需要时间。

通过GCS评分监测患者术后意识状态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计划。

3、指导患者术后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康复和护理工作。

GCS评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术后患者的状态进行及时评估和记录,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

同时也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的状态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工作。

四、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GCS评分是一种重要的评估工具。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课件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课件
诊断
通过头颅CT扫描可快速确诊,可见脑 实质内高密度影,可明确出血部位及 出血量。
02
微创外科治疗理念与技术
微创外科治疗理念
01
02
03
04
最小损伤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微小的切口 ,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降低手术创伤。
精准治疗
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和手术导 航系统,实现病变的精确切除
或引流,提高治疗效果。
语言训练
对于影响语言功能的脑出血患者,进 行语言训练,以恢复其语言能力。
认知训练
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包括记 忆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以改善 其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 穿衣、进食、洗漱等,提高其生活自 理能力。
预防复发与健康教育
控制危险因素
指导患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以降低脑出血复发的风险。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病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脆性增加,易 发生破裂出血。
发病机制
高血压时,脑实质内的小动脉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局部血管壁 弹性丧失,产生微小动脉瘤,血压骤然升高时,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 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 课件
• 高血压脑出血概述 • 微创外科治疗理念与技术 •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外科治疗 • 术后护理与康复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高血压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导致 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血液在脑实 质内聚集形成的疾病。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等。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2012年10月*贵州省平坝三0三医院(561100)2012年8月23日收稿摘要:作者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的适合条件、选择恰当地手术时机以及选择良好的手术方式,最后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0-0111-02浅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蒋勇*作为能够严重危险生命安全疾病之一的高血压脑出血,通常情况下又可以将其称为脑出血,这类疾病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一般来说,这类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发病率比较高,在实际发病时,经常表现出较高的血压,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密切相关的是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一直以来,医学界争论的焦点是其治疗效果。

由于不断进步的医学以及不断完善的治疗方式,在进行脑出血患者治疗时,越来越多的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经进行手术治疗后,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生存质量[1]。

1适合采用手术治疗的条件针对脑出血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条件:①患者思想意识保持清醒,且中等或者大量的出血量;②患者出现脑干压迫,同时,小脑血肿大于11ml ,血肿直径大于4cm ;③患者脑叶出血量是中等或者是大量,虽然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但随后情况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挽救生命,必须及时地进行手术治疗;④患者的年龄较为年轻[2]。

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就不适合采用手术治疗:①患者思想意识保持清醒,且存在较少的血肿量,不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也可以治疗患者;②患者出现较少的出血量;③患者出现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等现象,严禁使用手术治疗方式。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必须按照患者的实际具体情况,没有一个固定的手术治疗模式,当然,还需要对患者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进行进一步的考察,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JH pr n , 0 4,2 6) 10 —2 2 y e es 2 0 2 ( :2 11 1 . t
标准化 值 。Se n tao等 研 究 表 明 , 用 拉 西地 平 可 f 使
明显改善原发 性高 血 压患 者 的 内皮依 赖性 血 管扩 张
[ ]SblG,Mezl J Snigr e l  ̄e m a t oisa — 5 oa ne E , iz e n H, t ,C i na ns sn a u g t i
药物 之一 。降 压 机 制 是 通 过 阻 滞 电 压 依 赖 性 L型 钙通 道 而减 少跨 膜 C 内流 引起 血 管 扩 张 ; 血 管 a 其 扩张 作用 还与抗 内皮素 作用 有关 。 拉西地 平为 长效 制剂 , 脂溶 性大大 高于其 他钙 离 子 拮抗剂 , 可在 细胞 膜 的脂 质 双层 中聚积 , 在 清 除 并
2 5 3 6.
有 较高的选择性 , 且很少引起 反射性心 动过 速 _ 。卡 l j
托 普利半衰期短 , 不能实 现血 压 2 持 平稳 水平 , 4h保
[ ]Cmiaii FatP s i G ri e a.A t x at cii 2 o nc n L, r a ai t n A, ahnU, t 1 ni i n at t o d vy
的提高 。欧洲拉 西 地平 治疗 动 脉粥 样 硬化 研 究最 新 进展 的结 果显示 , 拉西 地平抑制 颈动脉 内膜 中层厚 度 的增加 约 4 % , 0 同时减 少 了斑块 数 目 。在 动 脉 粥 J
抗 高血压作用显著 , 且易于为 患者所 接受 。不 良反应 悸 以及 低血 压
[ T d e S VriA, hao i e a.L c iiers rs n o e 3 a di , i s G idn L, t 1 ai pn et e d t — J d d o e h l m—e ed n vsdlini s ni yetni ae t J . i dpn et aoi t nes tlhp r s ept ns[ ] u ao e a e v i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手术治疗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手术治疗的护理
选择预防用药 时应注意这一点 ; 次 , 防用药的起点 过高 , 其 预 从
[ ] 吴欢庆 , 3 夏炎. 州地 区 2 0 广 0 3—20 年 3 06 6家 医院抗菌药 费用 分析 []中国药师 ,0 7 1 ( )9 9 J. 20 ,0 9 :2 .
[ ] 张 兴化 , 4 王长智 . 规范抗 菌药物应用降低 医疗 费用 [] 医院管理 , J.
手术 3d后给予鼻饲 , 以供给 营养 丰富易? 化 的蛋 白质饮食 , 肖 如 混合牛奶 , 4h1 每 次。注意做好 口腔护理 , 每周更换一 次胃管 。 2 6 脑室持续引流 的护理 、 术后有脑室 引流 的病人 , 应严 格掌 握 引流瓶的高度 , 引流 管 的最 高处 距穿 刺点 1 r。引流袋 过 0e n 高则引流不 畅 , 引起颅 内压增 高 , 过低 则脑脊液 引流过快 , 使颅 内压过 度降低 , 有造成颅 内出血 的危 险 , 引流管切不可放低再抬 高, 以防感染 。待脑脊液循环通 畅后 即可拔管 。
全身其他脏器的功能, 防止并发症, 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简介 李腊荣工作单位 :4 5 0 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 0 10 ,
( 稿 日期 :0 8 4—0 ) 收 20 —0 5
日煮沸消毒一次 , 口腔 分泌物 的吸管不 可与气 管切开处 的吸 吸
痰管合用 。吸痰管粗细要合适 ( 不超过套 管 内径的 12 。操作 /)
已转为科学用药 。若经验用药得 不到微生物学 检测 结果 的验 证
总认为三代头孢一定 比一 代好 , 却忽 略了很多手术 部位 的主要
感染病原菌是葡 萄球 菌, 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 , 手术病人早 期 的感染主要是 由非耐药 菌引起 的 , 过早及大 范围 的使 用抗 耐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课件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课件
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甚至死亡。
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确诊,CT检查可显示出血部位和出 血量,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2
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适应 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01
02
03
04
出血量大,病情进展迅 速,颅内压升高或脑疝 风险高。
患者年龄较轻,身体状 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课件
• 高血压性脑出血概述 • 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适应症
与禁忌症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并发症 及防治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康复与护理
01
高血压性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于长期高 血压导致脑实质内的小血管破裂 ,引发的脑内出血。
出血位置较深,如脑干、 丘脑等重要区域。
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 明显。
禁忌症
患者年龄过大,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
患者存在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肺、肝、肾等功 能不全。
出血量较小,病情较轻,可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控制。 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
手术时机选择
1
对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 手术治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治疗方法,通过立体定向技术精确定 位血肿位置,使用吸引器将血肿抽出。
详细描述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创伤较小,恢复 较快,适用于血肿量较小、病情较轻 的患者。该手术需要使用立体定向仪 进行定位,操作较为复杂。
04
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并发 症及防治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基 底节区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 血等。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
脑组织 , C 在 T观 察 下 , 流 管 位 置 满 意 引 并注入立止血 1 引流管外 接 引流袋 , U 缝
率特别高 , 引起 出血 的 3个 可能 条件 : ① 血管壁本身有某种解剖结构 上缺 陷 ; ②有 出血倾向 ; 有一个 血压 骤然升 高诱 因。 ③
合皮肤及 固定引流管 , 口敷酒 精湿 沙布 创
形 成 两 个 平 面 , 平 面 的 交 线 作 为 人 颅 时 两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0 36 /. s . 07 s 1 x 2 1
20. 2 09
的 立体 定位 线 。如 果 所 选 人 颅 点 恰 好 为
大脑的功能区和颅内血管及鼻窦部位 , 此
诊 断标 准 , 经颅 脑 C 并 T证实 , 中男 3 其 5
例, 2 女 2例 , 龄 4 8 年 4— 5岁 , 有 高 血 压 均 病史 。 出血 部 位 及 出血 量 : 是 首 次 出 血 并 均 在C T片 下 根 据 多 田公 式 ( / 耵 6×长 轴 ×
内达 中心靶点 , 间断抽 出陈旧血 液及 混杂
及 无 菌 纱 布 后 胶 布 固定 , 带 头 套 固 定 。 并
①为先天原因 。当有② 时 , 可通过引流管
减压 , 并在血肿 腔 内注入立 止血 , 外怀 另 疑有活动性 出血时 , 慎用 甘露 醇 , 应 因其
, 意 引流 管 的通 注
颅 引 流最 好 在 发 病 6—1 时 , 情 相 对 8小 病 稳 定 , 血 趋 于 静 止 , 肿 液 化 已经 开 始 , 出 血 可 以避 免 或 减 少 术 后 再 出血 , 加 积 血 引 增
15 2 林 省 柳 河 县 红 石 镇 卫 生 院 33 5吉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
亡率高 。这意味着 还 涉及 到丧失 工 作能 力 和照顾 家 庭 能力
壳 核出血 2 1例 , 叶皮 质下 出血 1 例 , 脑 出血 8例 , 纯 脑 1 小 单
脑 室 内出血 4例 , 丘脑 出血 2例 , 桥脑 出血 1 。出血量按多 例 田氏法计算为 1 8~12ml 1 。其 中 1 8~3 l 0 m 8例 , 1— 0r 3 5 l n 2 6例 ,1 0m 5 —8 l 9例 ,0 m 以上 4例 。 8 1 14 治疗方法 本组 患 者采 用 小 骨 窗开 颅 血肿 清 除术 2 . 5 例、 微创定 向血肿 抽吸术 7例 、 瓣开 颅血肿 清除术 8例 、 骨 双
2 0 21 p t n s e rh g o a in wa n t e p t me 1 s i h o e o u c re 8 wa n t e c r b lu , s i 0 8. a i t’h mo a e lc to s i h u a n, 1 wa n t e l b fs b o x, s i h e e el m 4 wa n e t t e i ta e t e lr s se 2 w s i e t a a n e h , n a n t e p s Ac o d n o t e l c to ft e h mo r a e, h n r v n r u a y t m, a t h me c p a a d 1 w si i nh l l Oh a . c r i g t h o a in o e rh g n h we c o e 5 wa o r mo e t e h mao . s t Th e t ma ce r n e r t s 8 % i v r g .E cu i g 1 a i n s h s y t e v h e t ma Re ul s e h mao l a a c a e wa 5 n a e a e x l d n 6 p t t e Wa e d o e ea i e sa e, l t e oh rp t n swe e r c v r Co c u i n P e—o e a ie p a n n d p o o e o e a i n s d a rv g t tv t t al h t e ai t r e o e y. n l so r e p rt ln iga rp s p rt v n o i rt a o t e s r i a r ame to e rh g y re so . s ciil t h u gc lte t n h mo a e o h pe n i n c f f t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引言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造成严重的脑组织损伤。

尽管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并减轻患者症状,但在术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再次出血的情况。

本文将结合一个临床病例,对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病情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临床病例患者为男性,55岁,因突发剧烈头痛、左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入院。

全身检查发现患者血压为180/110mmHg,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出血,血肿体积约30毫升。

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医生决定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于入院后立即进行右侧基底节出血减压手术,并植入脑室引流管,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ICU留观观察3天后转入普通病房。

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肢体乏力明显减轻,言语也有所恢复。

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并进行了严密的监测。

术后第7天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紧急复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出血血肿体积再次增大。

患者紧急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清除出血血肿,术后病情较术前明显加重。

患者又进入ICU留观治疗,但由于出血较重,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最终患者在ICU留观数天后因颅内压增高等原因,恶化至脑死亡。

讨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情况,医生需要认真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手术操作是否合理、完全清除出血血肿是关键。

在本例中,首次手术治疗过程顺利,但患者在术后第7天再次出现急性出血的症状,说明首次手术可能并未完全清除出血血肿,或者局部血管破损未得到有效止血。

术后管理是否到位也是决定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本例中,患者在术后转入普通病房观察3天后再次出现出血,这提示术后的临床观察和管理可能不够及时和仔细。

对于高危患者,应该密切监测其血压水平、症状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患者本身的基础情况也是再次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变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并增加再次出血的风险。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
患者李某,男性,68岁,原因:高血压脑出血。

入院时神志不清,生命体征不稳定。

经CT头颅扫描,发现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出现了意识水平的改善。

但是,第7天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意识状态下降和右侧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再次行CT头颅扫描发现,左侧基底节区已经再次出血。

为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生们决定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时,取下颅骨板,利用高速电钻切除部分颅骨,暴露出出血部位。

经过多次尝试,成功控制出血。

手术后,患者情况逐渐好转,经过康复治疗,步态和语言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本例患者再次出血的原因可能与既往治疗不当有关,同时也可能是因为出血部位过于深入,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一般脑出血患者并不明显。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避免再次出现患者突然意识下降或其他症状,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总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医生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合理应用手术技术,以确保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和康复治疗,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2020神经内镜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神经内镜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神经内镜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一种疾病,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颅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血管壁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血管壁弹性削弱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情绪激动、过度脑力或体力活动以及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时,就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HICH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欧美国家发病率占脑卒中的9%-28%,中国的发病率占脑卒中的19-48%。

HICH常见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区、脑室、丘脑、小脑、脑干以及脑叶和皮质下,其中脑叶和皮质下多为血管淀粉样变所致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HIC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极高,导致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2019年XXX报道了1999~2017年期间导致中国人群死亡的25类疾病,脑卒中以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首。

因此,加强HICH一级、二级预防以及提高HICH的临床救治能力和水平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目前,XXX已被列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年)》四类重点防治的重大慢性疾病范畴。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扫描已经成为脑出血诊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CT具备无创、快速、简便等特征,有助于诊疗方案的制定、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HICH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方式较为单一,而手术治疗方式则有多种选择,包括大骨瓣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钻孔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以及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

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成功治疗HICH的关键。

神经内镜手术结合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等技术,充分发挥了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好等优势。

在神经内镜手术过程中,内镜可置入血肿腔内,全景化显露术野,避免血肿残留。

高清图像有助于辨识活动性出血点,有利于止血,减少二次出血的风险。

随着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和普及,有必要对神经内镜治疗HICH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流程达成共识,以便规范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的适应证、手术策略和技术特点等细节,推广内镜技术在HICH中的应用,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现状及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现状及进展
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改善脑部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损。
康复治疗
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等手段,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的恢复。
03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1 2
抗高血压药物
研究显示,抗高血压药物在脑出血急性期和恢复 期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轻脑 水肿,降低再出血风险。
血肿压迫脑组织可导致偏瘫、失语、 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02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现状
药物治疗
降压药
主要用于降低血压,预防再次出血。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 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抗凝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常用的抗凝药包括华 法林、肝素等。
溶栓药
05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与 护理
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
健康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 等,以增强体质。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减少脑出血 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量,以降低对 血管的损害。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将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重要方向。
新型药物治疗
研究开发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另一重要方向, 如靶向药物、细胞治疗等。
康复治疗技术的创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康复治疗的 效率和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论文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论文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832100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52例,其余21例血肿清除50ml,瞳孔散大的病人,出血后7小时内在全麻下行祛骨瓣血肿清除术,可完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血肿,若破入脑室,可同进行脑室外引流。

对于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也可选择锥颅血肿碎吸术,术后可在无菌操作下自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1万~2万u/日,夹闭引流管4小时后放开引流。

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52例,其余21例血肿清除<80%,术后存活58例,死亡15例。

存活58例在术后半年根据其生存质量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标准,adlⅰ级20例,adlⅱ级20例,adlⅲ级10例,adlⅳ级4例,adlv级4例。

见图1、2。

图1 女性,47岁,术前头颅ct 术后24小时头颅ct图2 女性,54岁,术前头颅ct 术后24小时头颅ct讨论高血压脑出血一旦发生,采用非手术治疗法死亡率高达40%~70%,故寻找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极为重要。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关键:适当的手术时机,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sup】[1]【/sup】,对高血压脑出血大多数学者推崇在发病后7~24小时手术较为理想,能达到较好疗效,同时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几率【sup】[2]【/sup】。

主要是因为高血压出血在发病20~70分钟形成血肿,1~2小时达高峰,6~7小时逐渐停止。

除血肿本身的机械压迫与撕裂伤外,神经元的坏死、血脑屏障的破坏、细胞毒性水肿,导致血肿周边正常脑组织坏死,海绵样变性和水肿等继发损伤【sup】[3]【/sup】。

一般认为这种改变在发病6小时后最明显,故在发病7~24小时以内及时手术彻底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sup】[4]【/su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

方法 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
内科组46例,外科组64例。

按发病—治疗时间分为:﹙1﹚≤7h,﹙2﹚≤7-24h,﹙3﹚>24h三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

疗效判定指
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死亡率、优良率和病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1)发病—治疗时间>24h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

(2)发病治疗时间≤7h和7-
24h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发病—治疗时间≤7h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
险高,超过7h后在出血率下降;(4)发病—治疗时间>24h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率高于内科组。

结论发病后7-24h内,是最佳手术时机。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手术时间
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开展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
内外科规范化治疗。

结果显示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规范化治疗的疗效优于内科规
范化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预后非常重要。


文对不同治疗时间的病例组做疗效比较分析,提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
的建议,共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见表1,将符合入选条件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分别
归入内、外科组,按课题组制定的规范化方案,开展治疗。

内科组:主要采用常规止血、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等。

外科组:手术方式包括:
(1)CT简易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结合尿激酶熔化和引流残留血肿;
(2)血肿穿刺术结合尿激酶熔化和引流残留血肿;
(3)侧脑室穿刺血肿引流术;
(4)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治疗前按以下标准进行临床分级:轻型GCS13—15;中型GCS9—12;重型GCS7—8。

如有以下任何一项者作升一级评定:①年
龄≥61岁,②有脑卒中史,③既往有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④体温﹥38℃,⑤糖尿病。

1.2 按发病—治疗时间将病例分为:
(1)≤7h组;
(2)7-24组;
(3)>24h组,共三组,分别进行相同发病—治疗时间组的内、外科疗效比
较和不同发病—治疗时间组的外科疗效比较。

疗效判定指标:
(1)近期疗效,根据GOS量表评定,5分为优,4分为良,3分为中,2分
为差,1分为死亡;
(2)远期疗效,依据Barthel评分表评定,5分为优:患者恢复工作,无神
经功能障碍;4分为良:生活自理,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3分为中:生活不能
自理;不能自行走动;2分为差:植物生存状态;1分为死亡;
(3)死亡率,包括近期死亡率和远期死亡率;
(4)优良率,Barthel评分4-5分病例的结构成比和;
(5)并发症发生率,指院内治疗期间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等。

1.3 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均衡性检验采用x2检验,采用cmhx2法进行有序定性资料的均衡性检验,不同处理方法处理方法疗效的优劣比较应用秩和检验。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应用逐步回归法拟合累积logistic模型。

统计软件采用SAS6.12和SPSS统计软件包(SPSS for Windows,release10.0)。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110例,其中内科组46例,外科组64例。

男性75例,女性35例。

年龄38岁-70岁,平均55.60岁±10.50岁。

术前GCS评分7-15分。

血肿量30ml-130ml(平均50.55ml±16.23ml)。

2.2 临床资料的均衡性检验分析发现临床分级、血肿量、意识状态、GCS评分、呼吸系、泌尿系统和心血管并发症等指标分别对预后有影响。

临床分级是由意识状态和GCS评分衍生而来的综合指标,故将三者归于临床分级一项来讨论。

就临床分级和血肿量两个关键性指标进行均衡性检验,显示其构成差异,及临床分级外科组低于内科组,血肿量高于内科组,p<0.01。

因此在进一步分析发病—治疗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时,控制临床科组,血肿量这两个因素。

2.3 近期疗效
(1)发病—治疗时间≤7h组,内、外科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意义,外科组优于内科组(p<0.01)。

(2)发病—治疗时间7-24h组,内、外科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意义,外科组优于内科组(p<0.01)。

(3)发病—治疗时间>24h组,内、外科治疗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4 远期疗效
(1)发病—治疗时间≤7h组,内、外科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意义,外科组优于内科组(p<0.01)。

(2)发—治疗时间7-24h组,内、外科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意义,外科组优于内科组(p<0.01)。

(3)发病—治疗时间>24h组,内、外科治疗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5 死亡率
(1)发病—治疗时间≤7h组,外科组死亡率15.8%(其中近期死亡率13.6%)低于内科治疗组30.0%(其中近期死亡率24.4%)(p<0.01)。

(2)发病—治疗时间7-24h组,外科组死亡率8.9%(其中近期死亡率6.7%)低于内科组17.5%(其中近期死亡率12.5%)(p<0.01)。

(3)发病—治疗时间>24h组,内、外科治疗组间死亡率分别为3.3%(其中近期死亡率1.7%)和8.0%(其中近期死亡率6.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6 优良率
(1)发病—治疗时间≤7h组,外科组优良率67.7%高于内科组65.0%(p<
0.01)。

(2)发病—治疗时间7-24h组,外科组优良率高于内科组
(3)发病—治疗时间>24小时,内、外科治疗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7 并发症发病—治疗时间≤7h组,外科手术组的颅内再出血风险高于内科组(p<0.05);发病—治疗时间>24h组,外科组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p<0.05)。

2.8 手术组病例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比较
(1)组间资料的均衡性检验显示,临床分级和血肿大小两个关键性指标在各组件构成的均衡性良好(x2检验,p>0.05)。

(2)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在发病—治疗时间≤7h、7-24h、>24h各组,依次为14.4%、5.5%和6.0%(x2检验,p<0.05)。

两两间秩和检验结果:≤7h组明显高
于7-24h组和24h组,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别。

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组间无显著
性差异(x2检验,p>0.05)。

(3)死亡率按发病—治疗时间≤7h、7-24h、>24h各组,死亡率依次为15.8%、8.9%和8.0%,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

3 讨论
随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手术时
机的选择也由经验积累逐渐上升为理论研究。

1961年,Fisher就认为高血压性脑
出血多为一次性出血,而非少量持续出血。

Juvela等[3]的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
究显示,发病—治疗时间超过24小时的病例,手术效果不优于内科治疗。

1977
年Kaneko等提出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期手术,即在出血发生后7h内进行的观点。

他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症随着脑水肿的加剧而恶化,故应在脑实质受到严重
损害前,清除血肿,以利于功能恢复和降低死亡率。

国内外部分学者支持上述主张,即在出血后6小时以内手术清除血肿,理由是尽早解除血肿对于周围脑组织
的压迫,缓解继发性脑损伤。

同时尽早排空血肿,也有助于降低血肿成分(血红
蛋白,血浆)崩解产物以及其他炎性介质对周边缺血脑组织的继发性细胞毒性损
伤和促水肿形成[6-9]。

也有学者则认为高血压性脑细胞出血超过早期,血肿形成
尚不稳定,而微创手术往往难以有效地直视下在血肿残控内止血,因此发生再出
血的风险较大。

Kaneko等(1996)通过2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影像资料分
析认为,发病后3小时内血肿继续扩大的病人占30%,6小时后则降为17%,24
小时后为0.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血肿变化大多发生在起病后3-6小时以内。


果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手术,血肿腔减压后发生再出血的可能性较大,而在发病
6小时后进行手术,其安全系数增高。

由于再出血是导致术后死亡或严重致残的
主要并发症,故而不主张超早期手术。

本次临床研究显示:
(1)内、外科组疗效比较:发病7h以内者手术的颅内再出血风险高于内科组;发病24h以内者,外科组近期、远期疗效及死亡率等均优于内科组;发病24h以
后者,外科组高于内科组。

(2)外科组不同手术时间组疗效比较;发病≤7h以内、7-24h及超过24h手术者,近期、远期疗效、死亡率及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但7h以内手术组颅内再
出血风险高于另2组。

因此,我们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在发病后7-24小时以内,其手术疗效好,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以及全身其他系统并发症率较低,是最
佳手术治疗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