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基本模型
相似三角形典型模型及其例题
.\1:相像三角形模型一:相像三角形判断的基本模型(一) A 字型、反 A 字型(斜 A 字型)AADD E EB C B C(平行)(不平行)(二) 8 字型、反 8 字型AA BBO JC DC D(蝴蝶型)(平行)(不平行)(三)母子型AADDB C C(四)一线三等角型:三等角型相像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许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一个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的极点在底边所在的直线上,角的两边分别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订交以下图:.\(五)一线三直角型:三直角相像能够看着是“一线三等角”中当角为直角时的特例,三直角型相像往常是以矩形或许正方形形为背景,或许在一条直线上有一个极点在该直线上挪动或许旋转的直角,几种常有的基本图形以下:当题目的条件中只有一个或许两个直角时,就要考虑经过增添协助线结构完好的三直角型相像,这常常是好多压轴题的打破口,从而将三角型的条件进行转变。
(六)双垂型:ADC二:相像三角形判断的变化模型旋转型:由 A 字型旋转获得AD EB C8 字型拓展AE FGB C 共享性一线三等角的变形.\一线三直角的变形2:相像三角形典型例题( 1)母子型相像三角形例 1:如图,梯形ABCD 中, AD ∥ BC,对角线 AC、 BD 交于点 O, BE∥ CD 交 CA 延伸线于E.求证: OC2OA OE .例 2:已知:如图,△ABC中,点E在中线AD上,D EB ABC .求证:( 1)DB2DE DA ;(2)DCE DAC .BDEA C例 3:已知:如图,等腰△ABC中,AB=AC,AD⊥ BC于D,CG∥ AB,BG分别交AD、AC于E、F.求证: BE2EF EG .1、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均分线, EF 为 AD 的垂直均分线.求证:FD 2FB FC .2、已知: AD 是 Rt△ABC 中∠ A 的均分线,∠ C=90°,EF 是 AD 的垂直均分线交AD 于 M ,EF、BC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N。
相似三角形的常见模型
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基本模型】①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DEBC ,则ADE ABC △△∽,AD AE DEAB AC BC.②模型拓展1:斜交A 字型条件:C ADE ,图2结论:~ADE ACB ;③模型拓展2: 如图,∠ACD =∠B ⇔△ADC ∽△ACB ⇔AD AC CDAC AB BC.初中数学 ︵ 九年级︶培优篇【例1】如图,王华晚上由路灯A 下的B 处走到C 处时,测得影子CD 的长为1米,继续往前走2米到达B 处时,测得影子EF 的长为2米,已知王华的身高是1.5米,那么路灯A 的高度等于_________.【变式1-1】有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B =90°,AB =1.5m ,BC =2m ,要把它加工成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桌面.甲、乙两位同学的加工方法分别如图1、图2所示.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哪位同学的加工方法更好(加工损耗忽略不计).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变式1-2】(2022•衢州二模)已知菱形ABCD ,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交BD 于点F (1)如图1,当E 是BC 中点时,求证:AF =2EF ;(2)如图2,连接CF ,若AB =5,BD =8,当△CEF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BE 的长; (3)如图3,当∠ABC =90°时,过点C 作CG ⊥AE 交AE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DG ,若BE =BF ,求tan ∠BDG 的值.初中数学 ︵九年级 ︶培优篇 ③模型拓展:如图,∠A =∠C ⇔△AJB∽△CJD ⇔A B JA C D JC【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边AD 的中点,连接AC 、BE 交于点F .若△AEF 的面积为2,则△ABC 的面积为( ) A .8B .10C .12D .14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变式2-1】如图,在△ABC 中,BC =6,AEA F EBFC,动点P 在射线EF 上,BP 交CE 于点D ,∠CBP 的平分线交CE 于点Q ,当CQ =14CE 时,EP +BP 的值为( )A .9B .12C .18D .24【变式2-2】如图,在Rt △ACB 中,∠ACB =90°,AC =4,BC =3,点D 为AC 上一点,连接BD ,E 为AB 上一点,CE ⊥BD 于点F ,当AD =CD 时,求CE 的长.【变式2-3】如图,已知D 是BC 的中点,M 是AD的中点.求AN:NC的值.初中数学 ︵ 九年级︶培优篇【例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E ,交AD 于点F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G ,若AF =2FD ,则BEEG的值为( ) A .12B .13C .23D .34【变式3-1】(2020•杭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BC 边上,连接AE ,∠DAE 的平分线AG 与CD 边交于点G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设=λ(λ>0).(1)若AB =2,λ=1,求线段CF 的长. (2)连接EG ,若EG ⊥AF , ①求证:点G 为CD 边的中点. ②求λ的值.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例4】如图,在△ABC 中,45ABC ,AB A D A E ,D A E 90 ,C E,则CD 的长为______.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变式4-1】矩形ABCD 中,AD =9,AB =12,点E 在对角线BD 上(不与B 、D 重合),EF ⊥AE 交CD 于F 点,连接AF 交BD 于G 点. (1)如图1,当G 为DE 中点时. ①求证:FD =FE ; ②求BE 的长.(2)如图2,若E 为BD 上任意点,求证:AG 2=BG •GE .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变式4-2】如图,ABC 中,,,AB AC AB AC 点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AF BE ⊥与点F .(1)求证:2AE FE BE ;(2)求A F C 的大小;(3)若DF=1,求△ABF 的面积.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结论:AH ⊥GF ,△AGF ∽△ABC ,GF AHBC AM【例5】如图1,在△ABC 中,AB =AC =5,BC =6,正方形DEFG 的顶点D 、G 分别在AB 、AC 上,EF 在BC 上. (1)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2)如图2,在BC 边上放两个小正方形DEFG 、FGMN ,则DE= .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变式5-1】有一块锐角三角形卡纸余料ABC ,它的边BC =120cm ,高AD =80cm ,为使卡纸余料得到充分利用,现把它裁剪成一个邻边之比为2:5的矩形纸片EFGH 和正方形纸片PMNQ ,裁剪时,矩形纸片的较长边在BC 上,正方形纸片一边在矩形纸片的较长边EH 上,其余顶点均分别在AB ,AC 上,具体裁剪方式如图所示. (1)求矩形纸片较长边EH 的长;(2)裁剪正方形纸片时,小聪同学是按以下方法进行裁剪的:先沿着剩余料△AEH 中与边EH 平行的中位线剪一刀,再沿过该中位线两端点向边EH 所作的垂线剪两刀,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小聪的剪法是否正确.初中数学 ︵ 九年级︶培优篇 ②拓展:(1)在正方形、长方形中经常会出现射影定理模型,如图,在有射影定理模型.(2)如图,在圆中也会出现射影定理模型.【例6】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B =90°,E 为AB 上一点,分别以ED 、EC 为折痕将两个角(∠A 、∠B )向内折起,点A 、B 恰好落在CD 边的点F 处,若AD =3,BC =5,则EF 的长是( ) A.15B .215C .17D .217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变式6-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C =90°,BD ⊥AC ,DE ⊥BC ,垂足分别为D 、E 两点,则图中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有( )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变式6-2】如图,在R t △ABC 中,∠ACB =90°,点D 在AB 上,且AD AC =ACAB. (1)求证 △ACD ∽△ABC ;(2)若AD =3,BD =2,求CD 的长.【变式6-3】ABC 中,90ABC ,BD AC ,点E 为B D 的中点,连接A E 并延长交B C 于点F ,且有AF CF ,过F 点作FH AC 于点H . (1)求证:AD E CD B ∽; (2)求证:=2A E EF ; (3)若FHB C 的长.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②如图所示,BDE 和ABC 则ABD CBE ∽△△,且相似比为总结:旋转相似型中由公共旋转顶点、一点及其旋转后的对应点组成的三角形与由公共旋转顶点、另一点及其旋转后的对应点组成的三角形相似.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例7】如图,在△ABC 与△ADE 中,∠ACB =∠AED =90°,∠ABC =∠ADE ,连接BD 、CE ,若AC :BC =3:4,则BD :CE 为( ) A .5:3B .4:3C .√5:2D .2:√3【变式7-1】如图,点E 是菱形ABCD 对角线CA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E 为边作一个菱形AEFG ,且菱形AEFG ∽菱形ABCD ,相似比是:2,连接EB ,GD .(1)求证:EB =GD ;(2)若∠DAB =60°,AB =2,求GD 的长.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变式7-2】如图,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Q 为线段DB 上的一点,90MQN ,点M 、N 分别在直线BC 、DC 上.(1)如图1,当Q 为线段OD 的中点时,求证:1132DN BM BC ;(2)如图2,当Q 为线段OB 的中点,点N 在CD 的延长线上时,则线段DN 、BM 、BC 的数量关系为 ;(3)在(2)的条件下,连接MN ,交AD 、BD 于点E 、F ,若:3:1M B M C ,N Q ,求EF 的长.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补充:其他常见的一线三等角图形【例8】【感知】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在边AB 上(点P 不与点A 、B 重合),90A B DPC .易证DAP PBC △△∽.(不需要证明) 【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在边AB 上(点P 不与点A 、B 重合),A B D PC .若4PD ,8P C ,6BC ,求AP 的长.【拓展】如图③,在ABC 中,8AC BC ,12A B ,点P 在边AB 上(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连结CP ,作CPE A ,PE 与边BC 交于点E ,当CPE △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AP 的长.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变式8-1】如图,在矩形ABCD 中,CD =4,E 是BC 的中点,连接AE ,tan ∠AEB 43,P 是AD 边上一动点,沿过点P 的直线将矩形折叠,使点D 落在AE 上的点D ¢处,当A P D △是直角三角形时,PD 的值为( )A .23或67B .83或247C .83或307D .103或187初中数学 ︵ 九年级 ︶培优篇 【变式8-2】(2022秋•温州校级月考) 【推理】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CD 上一动点,将正方形沿着BE 折叠,点C 落在点F 处,连结BE ,CF ,延长CF 交AD 于点G . (1)求证:BCE CDG △△≌. 【运用】(2)如图2,在【推理】条件下,延长BF 交AD 于点H .若45HD HF ,9C E ,求线段DE 的长.【拓展】(3)将正方形改成矩形,同样沿着BE 折叠,连结CF ,延长CF ,BF 交直线AD 于G ,两点,若AB k BC ,45HD HF ,求DEEC的值(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非常全面-经典),推荐文档
A
E
F
B
D
C
例 2:(1)在 ABC 中, AB AC 5 , BC 8 ,点 P 、 Q 分别在射线 CB 、 AC 上(点 P 不与点
C 、点 B 重合),且保持 APQ ABC .
①若点 P 在线段 CB 上(如图),且 BP 6 ,求线段 CQ 的长;
②若 BP x , CQ y ,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12
相关练习:
1、如图,在△ABC 中, AB AC 8 , BC 10 , D 是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 E 在 AC 边上,且
ADE C .
(1) 求证:△ABD∽△DCE;
A
(2) 如果 BD x , AE y ,求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定义域;
(3) 当点 D 是 BC 的中点时,试说明△ADE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P 两点的距离为 x,△BEP 的面积为 y.
(1)求证:AE=2PE; (2)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EP 与△ABC 相似时,求△BEP 的面积.
P
A
DE
C
(第 25 题图)
双垂型
1、如图,在△ABC 中,∠A=60°,BD、CE 分别是 AC、AB 上的高
A Q
B
P
C
A
A
B
C
B
C
备用图
备用图
(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5 (如下图),点 P 、 Q 分别在直线 CB 、 DC 上(点 P 不与点 C 、点
B 重合),且保持 APQ 90 .当 CQ 1时,求出线段 BP 的长.
相似三角形常见模型(总结)
相似三角形常见模型(总结)第一部分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一、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认识(一)A字型、反A字型(斜A字型)B(平行)B(不平行)(二)8字型、反8字型BCBC(蝴蝶型)(平行)(不平行)(三)母子型B(四)一线三等角型: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五)一线三直角型:(六)双垂型:C D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旋转型:由A 字型旋转得到。
8字型拓展C B ED A 共享性G B EF一线三等角的变形一线三直角的变形第二部分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讲解母子型相似三角形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OE OA OC ?=2 .例2:已知:如图,△ABC 中,点E 在中线AD 上, ABC DEB ∠=∠.求证:(1)DA DE DB ?=2;(2)DAC DCE ∠=∠.A C D E B例3:已知: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F .求证:EG EF BE ?=2.相关练习:1、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C FB FD ?=2.2、已知:AD 是Rt △ABC 中∠A 的平分线,∠C=90°,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M ,EF 、BC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N 。
求证:(1)△AME ∽△NMD; (2)ND 2=NC NB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E是AC上一点,CF⊥BE于F。
求证:EBDF=AEDB4.在?ABC中,AB=AC,高AD与BE交于H,EF BC⊥,垂足为F,延长AD到G,使DG=EF,M是AH的中点。
求证:∠=?GBM90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C=2,AC=4,P是斜边AB上的一个动点,PD⊥AB,交边AC于点D(点D与点A、C都不重合),E是射线DC上一点,且∠EPD=∠A.设A、P两点的距离为x,△B EP的面积为y.AB PD E(第25题图)GMFEHDCBA(1)求证:AE=2PE;(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EP与△ABC相似时,求△BEP的面积.双垂型1、如图,在△ABC中,∠A=60°,BD、CE分别是AC、AB 上的高2、如图,已知锐角△ABC,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ABC和△BDE的面积分别是27和3,DE=62,求:点B到直线AC的距离。
相似三角形常见模型(总结)
第一部分 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一、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认识(一)A 字型、反A 字型(斜A 字型)B(平行)B(不平行)(二)8字型、反8字型(五)一线三直角型:(六)双垂型:CAD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旋转型:由A 字型旋转得到。
8字型拓展CB EDA共享性GABCEF一线三等角的变形一线三直角的变形第二部分 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讲解母子型相似三角形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 求证:OE OA OC ⋅=2.例2:已知:如图,△ABC 中,点E 在中线AD 上, ABC DEB ∠=∠.求证:(1)DA DE DB ⋅=2; (2)DAC DCE ∠=∠.例3:已知: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F . 求证:EG EF BE ⋅=2.相关练习:1、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C FB FD ⋅=2.A C D E B2、已知:AD是Rt△ABC中∠A的平分线,∠C=90°,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M,EF、BC的延长线交于一点N。
求证:(1)△AME∽△NMD; (2)ND2=NC·NB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E是AC上一点,CF⊥BE于F。
求证:EB·DF=AE·DB4.在∆ABC中,AB=AC,高AD与BE交于H,EF BC⊥,垂足为F,延长AD到G,使DG=EF,M是AH的中点。
求证:∠=︒GBM90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C=2,AC=4,P是斜边AB上的一个动点,PD⊥AB,交边AC于点D(点D与点A、C都不重合),E是射线DC上一点,且∠EPD=∠A.设A、P两点的距离为x,△BEP的面积为y.(1)求证:AE=2PE;(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EP与△ABC相似时,求△BEP的面积.A CBPD E(第25题图)GMFEHDCBA双垂型1、如图,在△ABC 中,∠A=60°,BD 、CE 分别是AC、AB 上的高 求证:(1)△ABD ∽△ACE ;(2)△ADE ∽△ABC ;(3)BC=2ED2、如图,已知锐角△ABC ,AD 、CE 分别是BC 、AB 边上的高,△ABC 和△BDE 求:点B 到直线AC 的距离。
相似三角形模型(全)课件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 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证明或推导结论。
全等三角形可以用来证明两个三角形 完全重合,而相似三角形则可以用来 研究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关系。
05
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利用角角相似的证明方法
01
02
03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 应角,如果两个三角形有 两组对应的角相等,则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总结词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的 对应角相等。
详细描述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 个三角形对应的角都相等,则这 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因此,相 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必然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总结词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的对应边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详细描述
由于两个三角形相似,它们的对应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对应的边之间 必然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是固定的,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无 关。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边长比的平方
总结词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长之比 的平方。
详细描述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之比是 固定的,设为k。那么它们的面积之比就是k的平方,即k^2 。这意味着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边长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边长比
相似三角形模型(全)课件
目 录
•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 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01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如果两个三角形对应的角相等,则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常见模型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常见模型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尺寸不同的三角形。
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二、常见模型1. 三角形的细节在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三角形的细节。
例如,三角形的对角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的相似三角形,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
2. 旗杆模型设有一根高度为h的旗杆,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来求解旗杆的高度。
假设旗杆的阴影长度为a,阴影长度与旗杆的高度成比例。
设旗杆的高度为x,则有a/h = (a+x)/x。
通过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求得旗杆的高度。
3. 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时,它们就是相似三角形。
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对应角相等来证明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性。
4. 平行线与三角形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形成的三角形与其他三角形相似。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
5. 高度与底边比例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高度与底边的比例等于斜边与底边的比例。
这个比例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长。
6. 海伦公式与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任意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相似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海伦公式求解未知边长。
7. 等角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等角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内角度数的三角形。
等角三角形之间也是相似三角形。
通过利用等角三角形的特点,我们可以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
8. 斜边比例当两个三角形的相邻两边成比例时,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通过利用斜边比例,我们可以求解未知边长。
9. 三角形的相似定理在相似三角形中,相似定理成立。
即比例定理、高度定理和角平分线定理在相似三角形中仍然成立。
三、小结相似三角形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几何学和实际问题中。
通过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常见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将有助于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灵活和准确地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非常全面-经典)
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一、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认识(一)A字型、反A字型(斜A字型)B(平行)B(不平行)(二)8字型、反8字型BCBC(蝴蝶型)(平行)(不平行)(三)母子型B(四)一线三等角型: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五)一线三直角型:(六)双垂型: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旋转型:由A 字型旋转得到。
8字型拓展CB EDA共享性GABCEF一线三等角的变形一线三直角的变形第二部分 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讲解母子型相似三角形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 求证:OE OA OC ⋅=2.例2:已知:如图,△ABC 中,点E 在中线AD 上, ABC DEB ∠=∠.求证:(1)DA DE DB ⋅=2; (2)DAC DCE ∠=∠.例3:已知: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F .求证:EG EF BE ⋅=2.ACDEB相关练习:1、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C FB FD ⋅=2.2、已知:AD 是Rt △ABC 中∠A 的平分线,∠C=90°,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M ,EF 、BC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N 。
求证:(1)△AME ∽△NMD; (2)ND 2=NC ·NB3、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E 是AC 上一点,CF ⊥BE 于F 。
求证:EB ·DF=AE ·DB4.在∆ABC 中,AB=AC ,高AD 与BE 交于H ,EF BC ⊥,垂足为F ,延长AD 到G ,使DG=EF ,M 是AH 的中点。
求证:∠=︒GBM 90GMF EHDCBA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2,AC =4,P 是斜边AB 上的 B上一点,且∠EPD=∠A.设A、P两点的距离为x,△BEP的面积为y.(1)求证:AE=2PE;(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EP与△ABC相似时,求△BEP的面积.双垂型1、如图,在△ABC中,∠A=60°,BD、CE分别是AC、AB上的高求证:(1)△ABD∽△ACE;(2)△ADE∽△ABC;(3)BC=2ED2、如图,已知锐角△ABC,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ABC和△BDE的面积分别是27和3,DE=62,求:点B到直线AC的距离。
中考中相似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及典型例题
(1)A字、8字; (3)角平分线; (5)一线三等角; (7)内接矩形;
2.基本辅助线:
(2)反A、反8; (4)旋转型; (6)线束模型; (8)相似比与面积比。
(1)作平行线构造A字、8字; (2)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相似
3.基本问题类型:
(1)证明相似;
(2)求线段长;
(1)若点P在线段CB上,且BP=6,求线段CQ的长; (2)若BP=x,CQ=y,求y与x的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例 9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上,且BD=CD,
AD与BE相交于点F. (1)求证:△ABD≌△BCE; (2)求证:△ABE∽△FAE;
(3)当AF=7,DF=1时,求BD的长。
(量得BN=70cm)
C
C
DME
DME
A PN F
B
A PN F
B
1.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毫米,高AD=80 毫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 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A
A
M
EN
H
KG
∟
B Q DPC
B
E
DF C
E
AB AC BC
B
C (2)公共边平方=共线边之积:AC 2 AE • AB
反A字 型 【模型2】反“A”字型&反“8”字型
(Ⅱ)DE拉下来经过点C,又称之为母子型,为相似常考模型:
A
A
E
B
C
AC2 AED • BC
AC2 CD • CB
AD2 BD • CD
相似三角形中的 基本模型 (共21张PPT)
连接BE并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G.
(1)若FD=2,
ED BC
1 3
,求线段DC的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求证:
EF BF
GE GB
.
(2)求证 EF GB BF GE .
AD AE ED AC AB BC
模型二:相交线型
例3 如图,要判断△ADE与△ACB相似,添加一个条件,不正
确的是:(C )
A. ∠ADE=∠C C. AE DE
AB CB
B. ∠AED=∠B D. AE AD
AB AC
模型二:相交线型
例4 如图,EC和BD相交于点A,且∠D=∠C, 则△EDA∽ △ BCA ; AD: AC = AE :AB
△BDC∽△CDA △BDC∽△BCA △CDA∽△BCA
练习4 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90°,E为
AB上一点,分别以ED、EC为折痕将两个角(∠A、∠B)
向内折起,点A、B恰好落在CD边的点F处,AD=3,BC=5,
则EF的长为
.
练习5. 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点E是边AD的中点,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AD,BC=AD
∴△EDF∽△CBF ∴DF:BF=DE:BC 又∵ DE:BC= DE:AD= 2:5 ∴DF:BF=2:5 而BF=15 cm
∴DF=6 cm
A B
ED F
C
模型二:相交线型
△AED∽△ACB AE AD ED AC AB CB
△AED∽△ABC
例4 如图,△ABC中,∠A=∠DBC,BC=3 ,CD=2,
9
则AC= 2 .
相似三角形的九大模型
相似三角形的九大模型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2.在三角形ABC中,CD为边AB上的高,正方形EFGH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三角形ABC上,证明:111+EF^2=AB^2+BC^2+AC^2.3.在矩形ABCD中,AB=2,BC=3,点E、F、G、H分别在矩形ABCD的各边上,且EF∥HG∥AC,EH∥FG∥BD,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10.4.在三角形ABC中,M是AC的中点,E是AB上一点,且BE=3AE,求BC的值。
5.在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且∠ADE=∠ACB。
证明:AD×AB=AE×AC。
如果三角形ABC的面积为m,DE=3,BC=5,求三角形ADE的面积。
6.在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且EF×DF=BF×CF。
证明:AD×AB=AE×AC。
当AB=12,AC=9,AE=8时,求BD的长与△ADE的面积。
7.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D,折痕为EF。
已知AB=AC=3,BC=4,若以点B、D、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CF的长度是2/7.8.将三角形ABC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落在边AC上,记为点B',折痕为EF。
已知AB=AC=6,BC=8.求△ABC的周长。
若以点B'、F、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XXX 相似,求BF的长。
9.在三角形ABC中,AB=6,BC=8.点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B向A运动,同时点E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C向B运动,当点E停止运动时,点D也随之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B、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求t的值。
10.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G⊥BC于点G,点D、E分别在XXX、AB上,XXX⊥DE于点F,且∠EAF=∠GAC。
证明:△ADE∽△ABC。
模型05 相似三角形中的常见五种基本模型(解析版)
模型探究相似三角形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其模型种类多,其中有关一线三垂直模型在前面的专题已经很详细的讲解,这里就不在重复.模型一、A字型相似模型A字型(平行)反A字型(不平行)模型二、8字型与反8字型相似模型模型三、AX型相似模型(A字型及X字型两者相结合)模型四、共边角相似模型(子母型)模型五、手拉手相似模型例题精讲考点一、A字相似模型【例1】.如图,在△ABC中,∠A=78°,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A.B.C.D.解:A、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错误;B、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错误;C、两三角形的对应边不成比例,故两三角形不相似,故本选项正确.D、两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变式训练【变式1-1】.如图,在△ABC中,DE∥BC,AH⊥BC于点H,与DE交于点G.若,则=.解:∵,∴,∵DE∥BC,∴△ADE∽△ABC,∴,故答案为.【变式1-2】.如图,在△ABC中,M是AC的中点,E是AB上一点,AE=AB,连接EM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D,则=__________.解:如图,过C点作CP∥AB,交DE于P,∵PC∥AE,∴△AEM∽△CPM,∴=,∵M是AC的中点,∴AM=CM,∴PC=AE,∵AE=AB,∴CP=AB,∴CP=BE,∵CP∥BE,∴△DCP∽△DBE,∴==,∴BD=3CD,∴BC=2CD,即=2.【变式1-3】.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B上,AD=9,BD=7.AC=12.△ABC的角平分线AE交CD于点F.(1)求证:△ACD∽△ABC;(2)若AF=8,求AE的长度.解:(1)∵AD=9,BD=7,AC=12,∴AB=AD+BD=16,∵==,==,∴=,∵∠BAC=∠CAD,∴△ACD∽△ABC;(2)由(1)可知,△ACD∽△ABC,∴∠ABE=∠ACF,∵AE平分∠BAC,∴∠BAE=∠CAF,∴△ABE∽△ACF,∴=,即=,∴AE==.考点二、8字与反8字相似模型【例2】.如图,AG∥BD,AF:FB=1:2,BC:CD=2:1,求的值解:∵AG∥BD,∴△AFG∽△BFD,∴=,∵,∴CD=BD,∴,∵AG∥BD,∴△AEG∽△CED,∴.变式训练【变式2-1】.如图,AB∥CD,AE∥FD,AE、FD分别交BC于点G、H,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C.D.解:A、∵AB∥C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B、∵AE∥DF,∴△CEG∞△CDH,∴=,∴=,∵AB∥C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AB∥CD,AE∥DF,∴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AF=DE,∵AE∥D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D、∵AE∥DF,∴△BFH∞△BAG,∴,故本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变式2-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边AD的中点,连接AC,BE交于点F.若△AEF的面积为2,则△ABC的面积为()A.8B.10C.12D.14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A∥BC,∴△AEF∽△CBF,∵AE=DE=AD,CB=AD,∴====,∴AF=AC,EF=BF,=S△ABC,∴S△ABF=S△ABF=×S△ABC=S△ABC,∴S△AEF=2,∵S△AEF=6S△AEF=6×2=12,故选:C.∴S△ABC【变式2-3】.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A=60°,BE⊥AC于E,CD⊥AB于D,则DE:BC=1:2.解:如图,∵在△ADC中,∠A=60°,CD⊥AB于点D,∴∠ACD=30°,∴=.又∵在△ABE中,∠A=60°,BE⊥AC于E,∴∠ABE=30°,∴=,∴=.又∵∠A=∠A,∴△ADE∽△ACB,∴DE:BC=AD:AC=1:2.故答案是:1:2.考点三、AX型相似模型(A字型及X字型两者相结合)【例3】.如图,在△ABC中,点D和E分别是边AB和AC的中点,连接DE,DC与BE交于点O,若△DOE的面积为1,则△ABC的面积为()A.6B.9C.12D.13.5解:∵点D和E分别是边AB和AC的中点,∴O点为△ABC的重心,∴OB=2OE,=2S△DOE=2×1=2,∴S△BOD=3,∴S△BDE∵AD=BD,=2S△BDE=6,∴S△ABE∵AE=CE,=2S△ABE=2×6=12.故选C.∴S△ABC变式训练【变式3-1】.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F为DE中点,连接AF并延长交BC于点G,=1,则S△ABC=24.若S△EFG解:方法一:∵DE是△ABC的中位线,∴D、E分别为AB、BC的中点,如图过D作DM∥BC交AG于点M,∵DM∥BC,∴∠DMF=∠EGF,∵点F为DE的中点,∴DF=EF,在△DMF和△EGF中,,∴△DMF≌△EGF(AAS),=S△EGF=1,GF=FM,DM=GE,∴S△DMF∵点D为AB的中点,且DM∥BC,∴AM=MG,∴FM=AM,=2S△DMF=2,∴S△ADM∵DM为△ABG的中位线,∴=,=4S△ADM=4×2=8,∴S△ABG=S△ABG﹣S△ADM=8﹣2=6,∴S梯形DMGB=S梯形DMGB=6,∴S△BDE∵DE是△ABC的中位线,=4S△BDE=4×6=24,∴S△ABC方法二:连接AE,∵DE是△ABC的中位线,∴DE∥AC,DE=AC,∵F是DE的中点,∴=,∴==,=1,∵S△EFG=16,∴S△ACG∵EF∥AC,∴==,∴==,=S△ACG=4,∴S△AEG=S△ACG﹣S△AEG=12,∴S△ACE=2S△ACE=24,故答案为:24.∴S△ABC【变式3-2】.如图:AD∥EG∥BC,EG交DB于点F,已知AD=6,BC=8,AE=6,EF =2.(1)求EB的长;(2)求FG的长.解:(1)∵EG∥AD,∴△BAD∽△BEF,∴=,即=,∴EB=3.(2)∵EG∥∥BC,∴△AEG∽△ABC,∴=,即=,∴EG=,∴FG=EG﹣EF=.【变式3-3】.如图,已知AB∥CD,AC与BD相交于点E,点F在线段BC上,,.(1)求证:AB∥EF;:S△EBC:S△ECD.(2)求S△ABE(1)证明:∵AB∥CD,∴==,∵,∴=,∴EF∥CD,∴AB∥EF.(2)解:设△ABE的面积为m.∵AB∥CD,∴△ABE∽△CDE,∴=()2=,=4m,∴S△CDE∵==,=2m,∴S△BEC:S△EBC:S△ECD=m:2m:4m=1:2:4.∴S△ABE模型四、子母型相似模型【例4】.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且∠APB=120°,求证:(1)△ACP∽△PDB,(2)CD2=AC•BD.证明:(1)∵△PCD是等边三角形,∴∠PCD=∠PDC=∠CPD=60°,∴∠ACP=∠PDB=120°,∵∠APB=120°,∴∠APC+∠BPD=60°,∵∠CAP+∠APC=60°∴∠BPD=∠CAP,∴△ACP∽△PDB;(2)由(1)得△ACP∽△PDB,∴,∵△PCD是等边三角形,∴PC=PD=CD,∴,∴CD2=AC•BD.变式训练【变式4-1】.如图,点P在△ABC的边AC上,要判断△ABP∽△ACB,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A.∠ABP=∠C B.∠APB=∠ABC C.D.解:在△ABP和△ACB中,∠BAP=∠CAB,∴当∠ABP=∠C时,满足两组角对应相等,可判断△ABP∽△ACB,故A正确;当∠APB=∠ABC时,满足两组角对应相等,可判断△ABP∽△ACB,故B正确;当时,满足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判断△ABP∽△ACB,故C正确;当时,其夹角不相等,则不能判断△ABP∽△ACB,故D不正确;故选:D.【变式4-2】.如图,在△ABC中,点D在AC边上,连接BD,若∠ABC+∠BDC=180°,AD=2,CD=4,则AB的长为()A.3B.4C.D.2解:∵∠ABC+∠BDC=180°,∠ADB+∠BDC=180°,∴∠ADB=∠ABC,∵∠A=∠A,∴△ABC∽△ADB,∴,∵AD=2,CD=4,∴,∴AB2=12,∴AB=2或﹣2(不合题意,舍去),故选:D.【变式4-3】.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内切圆记为圆O,P为圆O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2.解:设⊙O半径为r,OP=r=BC=2,OB=r=2,取OB的中点I,连接PI,∴OI=IB=,∵,,∴,∠O是公共角,∴△BOP∽△POI,∴,∴PI=PB,∴AP+PB=AP+PI,∴当A、P、I在一条直线上时,AP+PB最小,作IE⊥AB于E,∵∠ABO=45°,∴IE=BE=BI=1,∴AE=AB﹣BE=3,∴AI==,∴AP+PB最小值=AI=,∵PA+PB=(PA+PB),∴PA+PB的最小值是AI==2.故答案是2.模型五、手拉手相似模型【例5】.如图,△ABC与△DEF均为等边三角形,O为BC、EF的中点,则AD:BE的值为.解:连接OA、OD,∵△ABC与△DEF均为等边三角形,O为BC、EF的中点,∴AO⊥BC,DO⊥EF,∠EDO=30°,∠BAO=30°,∴OD:OE=OA:OB=:1,∵∠DOE+∠EOA=∠BOA+∠EOA即∠DOA=∠EOB,∴△DOA∽△EOB,∴OD:OE=OA:OB=AD:BE=:1=,故答案为:.变式训练【变式5-1】.如图,在△ABC与△ADE中,∠BAC=∠DAE,∠ABC=∠ADE.求证:(1)△BAC∽△DAE;(2)△BAD∽△CAE.证明:(1)∵∠BAC=∠DAE,∠ABC=∠ADE.∴△BAC∽△DAE;(2)∵△BAC∽△DAE,∴,∴,∵∠BAC=∠DAE,∴∠BAD=∠CAE,∴△BAD∽△CAE.【变式5-2】.如图,点D是△ABC内一点,且∠BDC=90°,AB=2,AC=,∠BAD=∠CBD=30°,AD=.解:如图,过点A作AB的垂线,过点D作A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M,连接BM,∵∠BAD=30°,∴∠DAM=60°,∴∠AMD=30°,∴∠AMD=∠DBC,又∵∠ADM=∠BDC=90°,∴△BDC∽△MDA,∴,又∠BDC=∠MDA,∴∠BDC+∠CDM=∠ADM+∠CDM,即∠BDM=∠CDA,∴△BDM∽△CDA,∴=,∵AC=,∴BM=3,在Rt△ABM中,AM===,∴AD=AM=.【变式5-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E⊥BC,垂足为E,∠BAE=∠ADC,BE=CE=2,CD=5,AD=kAB(k为常数),则BD的长为.(用含k的式子表示)解:如图中,∵AE⊥BC,BE=EC,∴AB=AC,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G,连接DG.则BD=CG,∵∠BAD=∠CAG,∴∠BAC=∠DAG,∵AB=AC,AD=AG,∴∠ABC=∠ACB=∠ADG=∠AGD,∴△ABC∽△ADG,∵AD=kAB,∴DG=kBC=4k,∵∠BAE+∠ABC=90°,∠BAE=∠ADC,∴∠ADG+∠ADC=90°,∴∠GDC=90°,∴CG==.∴BD=CG=,故答案为:.实战演练1.如图,已知DE∥BC,EF∥AB,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A.=B.C.D.解:A、∵EF∥AB,∴=,∵DE∥BC,∴=,∴=,故A正确,B、易知△ADE∽△EFC,∴=,∴=,故B正确.C、∵△CEF∽△CAB,∴=,∴=,故C正确.D、∵DE∥BC,∴=,显然DE≠CF,故D错误.故选:D.2.如图,梯形ABCD中,AD∥BC,∠B=∠ACD=90°,AB=2,DC=3,则△ABC与△DCA的面积比为()A.2:3B.2:5C.4:9D.:解:∵AD∥BC,∴∠ACB=∠DAC又∵∠B=∠ACD=90°,∴△CBA∽△ACD===,∵=()2=∴△ABC与△DCA的面积比为4:9.故选:C.3.如图,菱形ABCD中,E点在BC上,F点在CD上,G点、H点在AD上,且AE∥HC ∥GF.若AH=8,HG=5,GD=4,则下列选项中的线段,何者长度最长?()A.CF B.FD C.BE D.EC解:∵AH=8,HG=5,GD=4,∴AD=8+5+4=17,∵四边形ABCD为菱形,∴BC=CD=AD=17,∵AE∥HC,AD∥BC,∴四边形AECH为平行四边形,∴CE=AH=8,∴BE=BC﹣CE=17﹣8=9,∵HC∥GF,∴=,即=,解得:DF=,∴FC=17﹣=,∵>9>8>,∴CF长度最长,故选:A.4.如图,在△ABC中,BC=6,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动点P在射线EF上,BP 交CE于点D,∠CBP的平分线交CE于点Q,当CQ=CE时,EP+BP的值为()A.6B.9C.12D.18解:如图,延长BQ交射线EF于M,∵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BC,∴∠M=∠CBM,∵BQ是∠CBP的平分线,∴∠PBM=∠CBM,∴∠M=∠PBM,∴BP=PM,∴EP+BP=EP+PM=EM,∵CQ=CE,∴EQ=2CQ,由EF∥BC得,△MEQ∽△BCQ,∴=2,∴EM=2BC=2×6=12,即EP+BP=12.故选:C.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90°,AB=2,AD=2,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A′B′C,当A′B′恰好经过点D时,△B′CD为等腰三角形,若BB′=2,则AA′等于()A.B.2C.D.解:过D作DE⊥BC于E,则BE=AD=2,DE=2,设B′C=BC=x,则DC=x,∴DC2=DE2+EC2,即2x2=28+(x﹣2)2,解得:x=4(负值舍去),∴BC=4,AC=,∵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A′B′C,∴∠DB′C=∠ABC=90°,B′C=BC,A′C=AC,∠A′CA=∠B′CB,∴∴△A′CA∽△B′CB,∴,即∴AA′=,故选:A.6.如图,已知,△ABC中边AB上一点P,且∠ACP=∠B,AC=4,AP=2,则BP=6.解:∵∠A=∠A,∠ACP=∠B,∴△ACP∽△ABC,∴AC2=AP•AB,即AB=AC2÷AP=16÷2=8,∴BP=AB﹣AP=6.7.如图,在▱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点E是OA的中点,联结BE并延长交AD 于点F,如果△AEF的面积是4,那么△BCE的面积是36.解:∵在▱ABCD中,AO=AC,∵点E是OA的中点,∴AE=CE,∵AD∥BC,∴△AFE∽△CBE,∴==,=4,=()2=,∵S△AEF=36,故答案为36.∴S△BCE8.如图,在△ABC中,点G为ABC的重心,过点G作DE∥AC分别交边AB、BC于点D、E,过点D作DF∥BC交AC于点F,如果DF=4,那么BE的长为8.解:连接BG并延长交AC于H,∵G为ABC的重心,∴=2,∵DE∥AC,DF∥BC,∴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CE=DF=4,∵GE∥CH,∴△BEG∽△CBH,∴=2,∴BE=8,故答案为:8.9.如图,已知Rt△ABC中,两条直角边AB=3,BC=4,将Rt△ABC绕直角顶点B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Rt△DBE,并且点A落在DE边上,则sin∠ABE=.解:∵将Rt△ABC绕直角顶点B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Rt△DBE,∴BD=AB,BC=BE,∠ABD=∠CBE,∠DEB=∠ACB,∴∠D=∠BAC=∠BAD=(180°﹣∠ABD),∴∠BEC=(180°﹣∠CBE),∴∠D=∠BEC,∵∠ABC=∠DBE=90°,∴∠DEB+∠BEC=90°,∴∠AEC=90°,∵∠AGB=∠EGC,∴∠ACE=∠ABE,∵在Rt△ABC中,AB=3,BC=4,∴AC=DE=5,过B作BH⊥DE于H,则DH=AH,BD2=DH•DE,∴DH==,∴AD=,∴AE=DE﹣AD=,∴sin∠ABE=sin∠ACE===,故答案为:.10.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60°,AC=6,AD平分∠BAC,交边BC于点D,过点D作CA的平行线,交边AB于点E.(1)求线段DE的长;(2)取线段AD的中点M,联结BM,交线段DE于点F,延长线段BM交边AC于点G,求的值.解:(1)∵AD平分∠BAC,∠BAC=60°,∴∠DAC=30°,在Rt△ACD中,∠ACD=90°,∠DAC=30°,AC=6,∴CD=2,在Rt△ACB中,∠ACB=90°,∠BAC=60°,AC=6,∴BC=6,∴BD=BC﹣CD=4,∵DE∥CA,∴,∴DE=4;(2)如图,∵点M是线段AD的中点,∴DM=AM,∵DE∥CA,∴,∴DF=AG,∵DE∥CA,∴,∴,∵BD=4,BC=6,DF=AG,∴.11.如图,在菱形ABCD中,∠ADE、∠CDF分别交BC、AB于点E、F,DF交对角线AC 于点M,且∠ADE=∠CDF.(1)求证:CE=AF;(2)连接ME,若=,AF=2,求ME的长.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D,∠DAF=∠DCE,又∵∠ADE=∠CDF,∴∠ADE﹣∠EDF=∠CDF﹣∠EDF,∴∠ADF=∠CDE,在△ADF和△CDE中,,∴△ADF≌△CDE,∴CE=AF.(2)∵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由(1)得:CE=AF=2,∴BE=BF,设BE=BF=x,∵=,AF=2,∴,解得x=,∴BE=BF=,∵=,且CE=AF,∴==,∵∠CMD=∠AMF,∠DCM=∠AMF,∴△AMF∽△CMD,∴,∴=,且∠ACB=∠ACB∴△ABC∽△MEC∴∠CAB=∠CME=∠ACB∴ME=CE=212.[问题背景](1)如图①,已知△ABC∽△ADE,求证:△ABD∽△ACE.[尝试应用](2)如图②,在△ABC和△ADE中,∠BAC=∠DAE=90°∠ABC=∠ADE=30°,AC与DE相交于点F,点D在BC边上,=,①填空:=1;②求的值.(1)证明:如图①,∵△ABC∽△ADE,∴∠BAC=∠DAE,=,∴∠BAC﹣∠CAD=∠DAE﹣∠CAD,=,∴∠BAD=∠CAE,∴△ABD∽△ACE.(2)解:①如图②,∵∠DAE=90°,∠ADE=30°,∴DE=2AE,∴AD===AE,∵=,∴AD=BD,∴AE=BD,∴=1,故答案为:1.②如图②,连接CE,∵∠BAC=∠DAE=90°,∠ABC=∠ADE,∴△BAC∽△CAE,∴=,∴=,∵∠BAD=∠CAE=90°﹣∠CAD,∴△BAD∽△CAE,∴∠ABC=∠ACE,∴∠ADE=∠ACE,∵∠AFD=∠EFC,∴△AFD∽△EFC,∴=,由①得AD=AE,AD=BD,∴==,∴BD=CE,∴AD=×CE=3CE,∴=3,∴=3,∴的值是3.1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45°,AE、AF分别交BD于点M、N,连接EN、EF.(1)求证:△ABN∽△MBE;(2)求证:BM2+ND2=MN2;(3)①求△CEF的周长;②若点G、F分别是EF、CD的中点,连接NG,则NG的长为.(1)证明: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D=∠ABC=90°,∴∠ABD=∠ADB=45°,∴∠ABN=∠MBE=45°,∠BME=∠ABD+∠BAM=45°+∠BAM,∵∠EAF=45°,∴∠BAN=∠EAF+∠BAM=45°+∠BAM,∴∠BAN=∠BME,∴△ABN∽△MBE.(2)证明:如图1,将△ADN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H,连接MH,∴∠BAH=∠DAN,AH=AN,HB=ND,∵∠MAN=∠EAF=45°,∴∠MAH=∠BAH+∠BAM=∠DAN+∠BAM=45°,∴∠MAH=∠MAN,∵AM=AM,∴△MAH≌△MAN(SAS),∴MH=MN,∵∠ABH=∠ADN=45°,∴∠MBH=∠ABD+∠ABH=90°,∴BM2+HB2=MH2,∴BM2+ND2=MN2.(3)解:①如图2,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K,∴AK=AF,∠BAK=∠DAF,BK=DF,∠ABK=∠ADF=90°,∴∠ABK+∠ABE=180°,∴点K、点B、点E在同一条直线上,∵∠EAK=∠BAE+∠BAK=∠BAE+∠DAF=45°,∴∠EAK=∠EAFM,∵AE=AE,∴△EAK≌△EAF(SAS),∴EK=EF,∴BE+DF=BE+BK=EK=EF,∵CB=CD=AB=4,∴CE+EF+CF=CE+BE+DF+CF=CB+CD=4+4=8,∴△CEF的周长是8.②如图2,∵F是CD的中点,∴CF=DF=CD=2,∵∠C=90°,∴CF2+EF2=CE2,∵EF=BE+DF=BE+2,CE=CB﹣BE=4﹣BE,∴22+(4﹣BE)2=(BE+2)2,解得BE=,∴EF=+2=,∵∠MBE=∠MAN=45°,∠BME=∠AMN,∴△BME∽△AMN,∴=,∴=,∴∠AMB=∠NME,∴△AMB∽△NME,∴∠NEM=∠ABM=45°,∴∠ENF=∠MAN+∠NEM=90°,∵G是EF的中点,∴NG=EF=×=,故答案为:.14.问题背景如图(1),已知△ABC∽△ADE,求证:△ABD∽△ACE;尝试应用如图(2),在△ABC和△ADE中,∠BAC=∠DAE=90°,∠ABC=∠ADE=30°,AC与DE相交于点F,点D在BC边上,=,求的值;拓展创新如图(3),D是△ABC内一点,∠BAD=∠CBD=30°,∠BDC=90°,AB =4,AC=2,直接写出AD的长.问题背景证明:∵△ABC∽△ADE,∴,∠BAC=∠DAE,∴∠BAD=∠CAE,,∴△ABD∽△ACE;尝试应用解:如图1,连接EC,∵∠BAC=∠DAE=90°,∠ABC=∠ADE=30°,∴△ABC∽△ADE,由(1)知△ABD∽△ACE,∴,∠ACE=∠ABD=∠ADE,在Rt△ADE中,∠ADE=30°,∴,∴=3.∵∠ADF=∠ECF,∠AFD=∠EFC,∴△ADF∽△ECF,∴=3.拓展创新解:如图2,过点A作AB的垂线,过点D作A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M,连接BM,∵∠BAD=30°,∴∠DAM=60°,∴∠AMD=30°,∴∠AMD=∠DBC,又∵∠ADM=∠BDC=90°,∴△BDC∽△MDA,∴,又∠BDC=∠MDA,∴∠BDC+∠CDM=∠ADM+∠CDM,即∠BDM=∠CDA,∴△BDM∽△CDA,∴,∵AC=2,∴BM=2=6,∴在Rt△ABM中,AM===2,∴AD=.15.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接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1)①猜想如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数量关系BG=DE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BG⊥DE;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α,得到如图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4﹣6),且AB=a,BC=b,CE=ka,CG=kb(a≠b,k>0),则线段BG、线段DE的数量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BG ⊥DE;(3)在第(2)题图5中,连接DG、BE,且a=4,b=3,k=,直接写出BE2+DG2的值为.解:(1)①猜想:BG ⊥DE ,BG =DE ;故答案为:BG =DE ,BG ⊥DE ;②结论成立.理由:如图2中,∵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CEFG 是正方形,∴BC =DC ,CG =CE ,∠BCD =∠ECG =90°,∴∠BCG =∠DCE ,∴△BCG ≌△DCE (SAS ),∴BG =DE ,∠CBG =∠CDE ,又∵∠CBG +∠BHC =90°,∴∠CDE +∠DHG =90°,∴BG ⊥DE .(2)∵AB =a ,BC =b ,CE =ka ,CG =kb ,∴==,又∵∠BCG =∠DCE ,∴△BCG ∽△DCE ,∴∠CBG =∠CDE ,==,又∵∠CBG +∠BHC =90°,∴∠CDE +∠DHG =90°,∴BG⊥DE.故答案为:=,BG⊥DE.(3)连接BE、DG.根据题意,得AB=4,BC=3,CE=2,CG=1.5,∵BG⊥DE,∠BCD=∠ECG=90°∴BE2+DG2=BO2+OE2+DO2+OG2=BC2+CD2+CE2+CG2=9+16+2.25+4=.。
初三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初三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相似三角形在数学中,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在相似三角形的证明中,常见的基本模型是AA、辅助线构造成比例线段和面积法。
AA模型AA模型指的是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的。
例如,如果三角形DEF的两个角分别等于三角形ABC的两个角,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
辅助线构造成比例线段在相似三角形的证明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是做平行线构造成比例线段或相似三角形,同时再结合等量代换得到要证明的结论。
常见的等量代换包括等线代换、等比代换、等积代换等。
例如,对于图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做平行线CE∥AD 来得到证明。
这种方法利用了“A”型图的基本模型。
面积法面积法主要是将面积的比,和线段的比进行相互转化来解决问题。
常用的面积法基本模型包括“山字”型。
“田字”型和“燕尾”型等。
在题型方面,与三角形有关的相似问题是常见的。
例如,对于图中的问题,我们需要证明角ADE等于角B,可以通过使用AA模型来得出结论。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3,AC=4,BC=5,以BC为边在A点的异侧作△ABD,使△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CD的长.解:首先,我们需要构造双垂直辅助线,如图所示:由于△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D=BD=AB=3,又由于BC=5,所以BD=5-3=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D=√(BC²-BD²)=√(5²-2²)=√21.因此,线段CD的长为√21.例2:在△ABC中,AC=BC,∠ACB=90°,点M是AC上的一点,点N是BC上的一点,沿着直线MN折叠,使得点C恰好落在边AB上的P点.求证:MC:NC=AP:PB.证明:方法一:连接PC,过点P作PD⊥AC于D,则PD//BC。
根据折叠可知XXX⊥CP。
由∠2+∠PCN=90°,∠PCN+∠XXX°可得∠2=∠CNM。
专题训练六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ppt课件
图 ZT-6-17
图 ZT-6-18
专题训练(六)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8. 如 图 ZT - 6 - 19, △ BAC 、 △AGF 为 等 腰 直 角 三 角 形 , 且 △BAC≌△AGF,∠BAC=∠AGF=90°.若△BAC 固定不动,△ AFG 绕点 A 旋转,AF,AG 与边 BC 的交点分别为 D,E.请在图中找 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图 ZT-6-12
专题训练(六)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模型三 母子相似型
如图 ZT-6-13 所示,由 AC⊥BC,CD⊥AB 可得 Rt△CAD∽Rt△BCD∽ Rt△BAC,其中 Rt△CAD∽Rt△BCD 可以看成是姊妹型相似,Rt△CAD ∽Rt△BAC、Rt△BCD∽Rt△BAC 可以看成是母子型相似.
专题训练(六)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5. 如图 ZT-6-12 所示,锐角三角形 ABC 的边 AB 和 AC 上的高线 CE 和 BF 相交于点 D. 请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写出两对即 可)
解:由∠A=∠A,可以得到 Rt△ABF∽Rt△ACE; 又由∠EDB=∠FDC, 可以得到 Rt△DEB∽Rt△DFC; 由于∠ABF=∠DBE,可以得到 Rt△ABF∽Rt△DBE; 同理可得: Rt△ACE∽Rt△DCF. 由 Rt△ABF∽Rt△DBE,Rt△ABF∽Rt△ACE, 得 Rt△DBE∽Rt△ACE. 同理:Rt△DCF∽Rt△ABF. 写出上述的任意两对均可.
图 ZT-6-13
图 ZT-6-14
如图 ZT-6-14,由∠ACD=∠B(或∠ADC=∠ACB),得△ACD∽△AB C.
专题训练(六)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非常全面-经典)
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1、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认识(一)A字型、反A字型(斜A字型)B(平行)B(不平行)(二)8字型、反8字型BCBC(蝴蝶型)(平行)(不平行)(三)母子型B(四)一线三等角型: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五)一线三直角型:(6)双垂型:2、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旋转型:由A 字型旋转得到。
8字型拓展B一线三等角的变形一线三直角的变形第二部分 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讲解母子型相似三角形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OE OA OC ⋅=2例2:已知:如图,△ABC 中,点E 在中线AD 上, .ABC DEB ∠=∠求证:(1); (2).DA DE DB ⋅=2DAC DCE ∠=∠ACDEB例3:已知: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F .求证:.EG EF BE ⋅=2相关练习:1、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C FB FD ⋅=22、已知:AD 是Rt△ABC 中∠A 的平分线,∠C=90°,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M ,EF 、BC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N 。
求证:(1)△AME∽△NMD; (2)ND =NC·NB2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E是AC上一点,CF⊥BE于F。
求证:EB·DF=AE·DB⊥,垂足为F,延长AD到G,使DG=EF,M是AH的中点。
4.在∆ABC中,AB=AC,高AD与BE交于H,EF BCGBM90求证:∠=︒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已知:如图,在Rt△ABC 中,∠C =90°,BC =2,AC =4,P 是斜边AB 上的一个动点,PD ⊥AB ,交边AC于点D (点D 与点A 、C 都不重合),E 是射线DC 上一点,且∠EPD =∠A .设A 、P 两点的距离为x ,△BEP 的面积为y .(1)求证:AE =2PE ;(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EP 与△ABC 相似时,求△BEP 的面积.双垂型1、如图,在△ABC 中,∠A=60°,BD 、CE 分别是AC 、AB 上的高A(第25题图)求证:(1)△ABD∽△ACE;(2)△ADE∽△ABC;(3)BC=2ED2、如图,已知锐角△ABC ,AD 、CE 分别是BC 、AB 边上的高,△ABC 和△BDE 的面积分别是27和3,DE=6,求:点B 到直线AC 的距离。
相似三角形的九大模型
相似三角形的九大模型相似三角形是几何学中一类重要的图形,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简单的长度关系到复杂的空间结构。
本文将介绍相似三角形的九大模型,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和应用场景。
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大小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还有一些其他的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
平行线模型:两个三角形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它们的对应边平行且成比例。
这种模型经常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共顶点模型: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共同的顶点,且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
这种模型常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求解一些角度问题。
角平分线模型: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的相似三角形。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求解一些角度问题。
平行四边形模型: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它的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的相似三角形。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面积和长度相关的问题。
位似模型:一个相似变换将一个三角形映射到另一个三角形,这种变换称为位似变换。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角度和面积相关的问题。
旋转模型:一个三角形绕着它的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得到另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角度和长度相关的问题。
镜像模型:一个三角形沿一条直线翻折后得到另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传递模型:如果一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每一个部分都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相似。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扩展模型:如果一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每一个部分都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九创作者是几何学中一类重要的模型,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三角形模型(全)ppt课件
点Q,(不与点B,C重合),设 AP x,CQ ,y
试求关于x的函数关系,并写出定义域
C
Q
P
B
可编辑课件PPT
O
A
12
六、双垂型:
A D
C
可编辑课件PPT
13
• 2、如图,已知锐角△ABC,AD、CE分别 是BC、AB边上的高,△ABC和△BDE的面 积分别是27和3,DE=6,求:点B到直线 AC的距离。
A
A
D
D
B
C
B
C
可编辑课件PPT
4
•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B=AC, ∠DAE=45°.
• 求证:(1)△ABE∽△DCA;
(2). BC22BECD
A
B
D
可编辑课件PPT
EC
5
• 例2:已知:如图,△ABC中,DEBABC
点E在中线AD上, . • 求证:(1)D2BDED(A2)∠DCE=∠DAC
D
E
B
可编辑课件PPT
C
10
•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如下图),点P、 Q分别在直线 CB 、DC上(点P不与点C、 B点重合),且保持 APQ 90.当CQ=1 时,求出线段BP的长.
A
D
Q
B
C
P
可编辑课件PPT
11
•
例2、在中,是AB上的一点且
AO 2 AB 5
,
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PQOP交线段BC于
F
BD
C
可编辑课件PPT
8
• (五)一线三直角型:
可编辑课件PPT
9
• 一线三直角型相似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构建: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的构建类型一:“A”字型1.(盘锦中考)如图,已知△ABC 中,AB =5,AC =3,点D 在边AB 上,且△ACD =△B ,则线段AD 的长为 .解析:952.(佛山中考)如图,在Rt△ABC 中,AB =BC ,△B =90°,AC =10 2.四边形BDEF 是△ABC 的内接正方形(点D 、E 、F 在△ABC 的边上).则此正方形的面积是 .解析:在Rt △ABC 中,AB 2+BC 2=AC 2.∵AB =BC ,AC =102,∴2AB 2=200,∴AB =BC =10.设EF =x ,则AF =10-x .∵EF ∥BC ,∴△AFE ∽△ABC ,∴EF BC =AF AB ,即x 10=10-x10,∴x =5,∴EF =5,∴此正方形的面积为5×5=25.3.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D 和BC 交于点E ,EF △BD ,垂足为F ,我们可以证明1AB +1CD =1EF 成立,若将图△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图△,AB △CD ,AD 与BC交于点E ,过点E 作EF △AB 交BD 于F ,则1AB +1CD =1EF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成立.证明如下:∵AB ∥EF ∥CD ,∴△DEF ∽△DAB ,△BEF ∽△BCD , ∴EF AB =DF DB ,EF CD =BF DB ,两式相加得EF AB +EF CD =DF DB +BFDB =DF +BF DB =DB DB=1, 等式两边同除以EF 得1AB +1CD =1EF.类型二:“X”字型4.如图,已知AB△CD,AD与BC相交于点O,AO△DO=1△2,那么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BO△BC=1△2 B.CD△AB=2△1C.CO△BC=1△2 D.AD△DO=3△1解析:B5.(安顺中考)如图,△ABCD中,点E是边AD的中点,EC交对角线BD于点F,则EF:FC等于()A.3△2 B.3△1 C.1△1 D.1△2解析:D类型三:旋转型6.如图,在△ABC中,△ACB=90°,△A=30°,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A′B′C,点B′在AB上,A′B′交AC于F,则图中与△AB′F相似的三角形有(不再添加其他线段)()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D7.如图,在△ABC和△ADE中,△BAD=△CAE,△ABC=△ADE.(1)写出图中两对相似三角形(不得添加字母和线);(2)请分别说明两对三角形相似的理由.解析:(1)△ABC∽△ADE,△ABD∽△ACE;(2)①△ABC∽△ADE.理由如下:∵∠BAD=∠CAE,∴∠BAD+∠DAC=∠CAE+∠DAC,即∠BAC=∠DAE.又∵∠ABC=∠ADE,∴△ABC∽△ADE;②△ABD∽△ACE.理由如下:∵△ABC∽△ADE,∴ABAD=ACAE,∴ABAC=ADAE.又∵∠BAD=∠CAE,∴△ABD∽△ACE.类型四:垂直型8.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解析:C9.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90°,E为AB上一点,分别以ED、EC为折痕将两个角(△A、△B)向内折起,点A、B恰好落在CD边的点F处,若AD=3,BC=5,则EF的长是()A.15 B.215 C.17 D.217解析:∵AD∥BC,∴∠ADF+∠FCB=180°.根据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得到DF=DA=3,∠ADE=∠FDE,CF=CB=5,∠BCE=∠FCE,∠EFC=∠B=90°,∴∠FDE+∠FCE=90°,∠FCE+∠FEC=90°,∠DFE=∠EFC=90°,∴∠FDE=∠FEC,∴△DEF∽△ECF,∴EFCF=DFEF,∴EF2=DF·CF=3×5=15,∴EF=15.故选A.10.如图,矩形ABCD中,M是BC边上且与B、C不重合的点,点P是射线AM上的点,若以A、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M相似,则这样的点有个.解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 ∥AD ,∴∠DAP =∠AMB .①DP ⊥AM 于P 时,两三角形相似;②P 为AM 与DC 延长线的交点时,两三角形相似.故这样的点有2个.11.△(宿迁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0,4),直线y =34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M 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则PM 长的最小值为 .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得PM 长的最小值就是当PM ⊥AB 时PM 的长.∵直线y =34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令x =0,得y =-3,∴点B 的坐标为(0,-3),即OB =3.令y =0,得x =4,∴点A 的坐标为(4,0), 即OA =4,∴PB =OP +OB =4+3=7.在Rt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 =OA 2+OB 2=42+32=5.在Rt △PMB 与Rt △AOB 中,∵∠B =∠B ,∠PMB =∠AOB ,∴Rt △PMB ∽Rt △AOB ,∴PM OA =PB AB ,即PM 4=75,解得PM =285.类型五:一线三等角型12.(蜀山区月考)如图,AB △BD ,ED △BD ,C 是线段BD 的中点,且AC △CE ,ED =1,BD =4,则AB 的长为【方法12】( )A .2B .3C .4D .5解析:C13.(嘉定区期末)如图,△ABC 与△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BA =BC ,DA =DE ,如果点D 在边BC 上,且△EDC =△BAD ,点O 为AC 与DE 的交点.(1)求证:△ABC △△ADE ; (2)求证:DA ·OC =OD ·CE .证明:(1)∵∠ADC =∠ABC +∠BAD =∠ADE +∠EDC ,∠EDC =∠BAD ,∴∠ABC =∠ADE .又∵△ABC 与△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BA BC =DA DE =1,∴BA DA =BCDE,∴△ABC ∽△ADE ; (2)∵△ABC ∽△ADE ,∴∠BAC =∠DAE ,∴∠BAD =∠CAE =∠CDE .∵∠COD =∠EOA ,∴△COD ∽△EOA ,∴OC OE =OD OA ,即OA OE =ODOC.又∵∠AOD =∠COE ,∴△AOD ∽△EOC ,∴DA CE =ODOC,即DA ·OC =OD ·CE .14.△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D =3,BC =7,△B =60°,P 为BC 边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过点P 作△APE =△B ,PE 交CD 于E .(1)求证:△APB △△PEC ; (2)若CE =3,求BP 的长.(1)证明:∵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B =∠C =60°.∵∠APC =∠APE +∠EPC =∠B +∠BAP ,又∵∠APE =∠B ,∴∠BAP =∠EPC ,∴△APB ∽△PEC ;(2)解析:如图,过点A 作AF ∥CD 交BC 于F .则四边形ADCF 为平行四边形,△ABF 为等边三角形,∴CF =AD =3,AB =BF =7-3=4.∵△APB ∽△PEC ,∴BP CE =ABPC .设BP =x ,则PC =7-x .又∵CE =3,AB =4,∴x 3=47-x ,整理得x 2-7x +12=0,解得x 1=3,x 2=4.∴BP的长为3或4.解题技巧专题:比例式、等积式的常见证明方法类型一:找线段对应的三角形,利用相似证明1.(虹口区模拟)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CAB 的平分线,BE △AE ,垂足为点E ,求证:BE 2=DE ·AE .证明:∵AD 平分∠CAB ,∴∠CAD =∠BAD .∵∠C =90°,AE ⊥BE ,∴∠ADC +∠CAD =∠BDE +∠DBE .∵∠ADC =∠BDE ,∴∠CAD =∠DBE ,∴∠BAD =∠DBE ,∴Rt △ABE ∽Rt △BDE ,∴BE DE =AEBE,∴BE 2=DE ·AE .2.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F ,点E 是BD 上一点,且△BAC =△BDC =△DAE .求证:AB AC =AE AD.证法一:∵∠BAC =∠DAE ,∴∠BAC +∠CAE =∠DAE +∠CAE ,即∠BAE =∠CAD .又∵∠BAC =∠BDC ,∠BF A =∠CFD ,∴180°-∠BAC -∠BF A =180°-∠BDC -∠CFD ,即∠ABE =∠ACD ,∴△ABE ∽△ACD ,∴AB AC =AEAD.证法二:∵∠BAC =∠DAE ,∴∠BAC +∠CAE =∠DAE +∠CAE ,即∠BAE =∠CAD .又∵∠BEA =∠DAE +∠ADE ,∠ADC =∠BDC +∠ADE ,∠DAE =∠BDC ,∴∠AEB =∠ADC ,∴△ABE ∽△ACD ,∴AB AC =AEAD.3.如图,在△ABCD 中,AM △BC ,AN △CD ,M ,N 分别为垂足.求证:AM AB =MNAC.证明:在▱ABCD 中,∠B =∠D ,AD =BC ,又∵∠AMB =∠AND =90°,∴Rt △AMB ∽Rt △AND ,∴AM AN =AB AD =ABBC.又∵AB ∥CD ,AN ⊥CD ,∴AN ⊥AB .∴∠BAM +∠MAN =∠BAM +∠B =90°,∴∠B =∠MAN ,∴△AMN ∽△BAC ,∴AM AB =MNAC.类型二:利用等线段代换证明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AC 与BD 交于点E ,△ADB =△ACB .求证:ABAE =AC AD.证明:∵AB =AD ,∴∠ADB =∠ABE .又∵∠ADB =∠ACB ,∴∠ABE =∠ACB .又∵∠BAE =∠CAB ,∴△ABE ∽△ACB ,∴AB AC =AE AB ,∴AB AE =AC AB .又∵AB =AD ,∴AB AE =ACAD.5.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F 垂直平分AD ,交BC 的延长线于E ,交AD 于F .求证:DE 2=BE ·CE .证明:如图,连接AE .∵EF 垂直平分AD ,∴AE =DE ,∴∠DAE =∠4.∵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2.∵∠DAE =∠2+∠3,∠4=∠B +∠1,∴∠B =∠3.又∵∠BEA =∠AEC ,∴△BEA ∽△AEC ,∴AE CE =BEAE,∴AE 2=BE ·CE ,∴DE 2=BE ·CE .6.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CD 的中点,BE △AC 且交AC 于F ,过F 作FG △AB ,交AE 于G .求证:AG 2=AF ·CF .证明:∵BE ⊥AC ,∴∠AFB =∠BFC =90°,∴∠ABF +∠BAF =90°.∵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 =90°,∴∠ABF +∠CBF =90°,∴∠BAF =∠CBF ,∴△ABF ∽△BCF ,∴BF CF =AFBF,∴BF 2=AF ·C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D =∠BCE =90°.又∵点E 是CD 的中点,∴DE =CE ,∴△ADE ≌△BCE ,∴AE =BE .∵GF ∥AB ,∴AG AE =BF BE,∴AG =BF ,∴AG 2=AF ·CF .◆类型三 找中间比利用等积式代换7.如图,在△ABC 中,点D 为BC 的中点,AE △BC ,ED 交AB 于P ,交AC 的延长线于Q .求证:PD ·EQ =PE ·DQ .证明:∵AE ∥DC ,∴△QCD ∽△QAE ,∴DQ EQ =CD AE .∵AE ∥BD ,∴△BDP ∽△AEP ,∴PDPE =BD AE .∵点D 为BC 的中点,∴BD =CD ,∴PD PE =DQEQ,即PD ·EQ =PE ·DQ . 8.△如图,CD 是Rt△ABC 斜边AB 上的高,E 为B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CA 于F .求证:AC ·CF =BC ·DF .证明:∵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ACB =∠ADC =∠CDB =90°,∴∠DAC +∠B =∠B +∠DCB =90°,∴∠DAC =∠DCB ,∴△ADC ∽△CDB ,∴AD CD =ACBC .∵E 为BC的中点,∴DE =CE ,∴∠EDC =∠DCE =∠DAC ,∴∠FDC =∠F AD .又∵∠F =∠F ,∴△FDC ∽△F AD ,∴CF DF =CD AD ,∴DF CF =AD DC ,∴AC BC =DFCF,∴AC ·CF =BC ·DF .9.△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BC 于D ,点E 为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AB 于F .求证:AB AC =DFAF.证明:∵∠BAC =90°,AD ⊥BC ,∴∠ADB =∠CDA =90°,∠BAD +∠CAD =90°,∴∠CAD +∠C =90°,∴∠BAD =∠C ,∴△ABD ∽△CAD ,∴AB AC =BDAD .在Rt △ADC 中,∵点E 为AC 的中点,∴DE =CE ,∴∠C =∠EDC ,∴∠BAD =∠EDC .又∵∠EDC =∠FDB ,∴∠FDB =∠BAD ,即∠FDB =∠F AD .又∵∠F =∠F ,∴△DFB ∽△AFD ,∴DF AF =BD AD .∴AB AC =DF AF .难点探究:相似三角形中动点及探究型问题类型一:相似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BC 边上的动点,N 在CD 上,且CN =14CD ,若AB =1,设BM =x ,当x = 时,以A 、B 、M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N 、C 、M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解析:12或452.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长AB =3cm ,BC =6cm.某一时刻,动点M 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 从D 点出发沿DA 方向以2cm/s 的速度向A 点匀速运动.若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 相似,则运动的时间t 为 s.解析:2.4或1.53.如图,在Rt △ABC 中,AC =8,BC =6,直线l 经过C ,且l ∥AB ,P 为l 上一个动点,若△ABC 与△P AC 相似,则PC = .解析:6.4或104.如图,AB ⊥BD ,CD ⊥BD ,AB =6cm ,CD =4cm ,BD =14cm ,点P 在直线BD 上,由B 点向D 点移动.(1)当P 点移动到离B 点多远时,△ABP ∽△PDC? (2)当P 点移动到离B 点多远时,∠APC =90°?解析:(1)由AB =6cm ,CD =4cm ,BD =14cm ,设BP =x cm ,则PD =(14-x )cm.若△ABP ∽△PDC ,∴AB PD =BP DC ,即614-x =x4,变形得14x -x 2=24,即x 2-14x +24=0,解得x 1=2,x 2=12,∴BP =2cm 或12cm 时,△ABP ∽△PDC ;(2)若∠APC =90°,则∠APB +∠CPD =90°.又∵AB ⊥BD ,CD ⊥BD ,∴∠B =∠D =90°,∴∠A +∠APB =90°,∴∠A =∠CPD ,∴△ABP ∽△PDC ,由(1)得此时BP =2cm 或12cm ,则当BP =2cm 或12cm 时,∠APC =90°.◆类型二 相似中的探究型问题5.如图,在Rt △ABC 中,∠C =90°,点D 在边AB 上,线段DC 绕点D 逆时针旋转,端点C 恰巧落在边AC 上的点E 处.如果AD DB =m ,AEEC =n .那么m 与n 满足的关系式是:m=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m ).解析:2n +16.(盐城中考)设△ABC 的面积为1,如图①,将边BC 、AC 分别2等分,BE 1、AD 1相交于点O ,△AOB 的面积记为S 1;如图②,将边BC 、AC 分别3等分,BE 1、AD 1相交于点O ,△AOB 的面积记为S 2…依此类推,则S n 可表示为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 为正整数).解析:12n +1 7.(淄博中考)如图,在△ABC 中,点P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点P 与点B ,C 不重合),平行四边形AFPE 的顶点F ,E 分别在AB ,AC 上.已知BC =2,S △ABC =1.设BP =x ,平行四边形AFPE 的面积为y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上述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吗?若有,则当x 取何值时,y 有这样的值,并求出该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解析:(1)∵四边形AFPE 是平行四边形,∴PF ∥CA ,∴△BFP ∽△BAC ,∴S △BFP S △BAC =⎝⎛⎭⎫x 22.∵S △ABC =1,∴S △BFP =x 24, 同理:S △PEC =⎝⎛⎭⎫2-x 22,∴y =1-x 24-4-4x +x 24,∴y =-x 22+x ; (2)上述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2.理由如下:∵y =-x 22+x =-12(x -1)2+12,-12<0,∴y 有最大值,∴当x =1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2. 难点探究:相似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类型一:相似与三角形1.(娄底中考)一块直角三角板ABC 按如图放置,顶点A 的坐标为(0,1),直角顶点C 的坐标为(-3,0),△B =30°,则点B 的坐标为 .解析:如图,过点B 作BE ⊥x 轴于点E .易证△EBC ∽△OCA ,∴EB OC =BC CA =EC OA.∵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3,0),∴OA =1,OC =3,∴AC =OA 2+OC 2=10.在Rt △ACB 中,∠B =30°,∴AB =2AC =210,∴BC =AB 2-AC 2=30,∴BC AC = 3.∴BE =33,EC =3,∴EO =EC +CO =3+3,∴点B 的坐标为(-3-3,33).2.(无锡中考)如图,Rt△ABC 中,△ACB =90°,AC =3,BC =4,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B ′F 的长为解析:在Rt △ABC 中,∵∠ACB =90°,AC =3,BC =4,∴AB =5.∵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AE =DE ,CE ⊥AB .易得△AEC ∽△ACB ,∴AC AB =AE AC,∴AE =95.∵S △ABC =12AB ·CE =12AC ·BC ,∴CE =125.∵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ECF =45°,∴EF =CE =125,∴BF =AB -AE -EF =5-95-125=45类型二:相似与四边形3.△(黄石中考)现有多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先取三个拼成如图△所示的形状,R 为DE 的中点,BR 分别交AC ,CD 于P ,Q ,易证BP △PQ △QR =3△1△2.(1)若取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形状,S 为EF 的中点,BS 分别交AC ,CD ,DE 于P ,Q ,R ,则BP △PQ △QR △RS = ;(2)若取五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形状,T 为FG 的中点,BT 分别交AC ,CD ,DE ,EF 于P ,Q ,R ,S ,则BP △PQ △QR △RS △ST = .解析:(1)由题意可知AB BC =CE =12BE .设CQ =a .∵S 是EF 的中点,∴EF =2ES .∵CD ∥EF ,∴△BCQ ∽△BES ,∴CQ ES =BC BE =12,∴ES =2CQ =2a ,∴AB =CD =EF =2ES =4a ,QD =3a .∵AB ∥CD ,∴△ABP ∽△CQP ,∴BP QP =AB CQ =41.同理:PQ QR =CQ QD =13,QR RS =QD ES =32.∴BP ∶PQ ∶QR ∶RS = 4∶1∶3∶2.故答案为4∶1∶3∶2; (2)设CP =b .由题意可知BC =CE =EG =13BG .∵T 是FG 的中点,∴FG =2TG .∵AC ∥DE ,∴△BCP ∽△BER ,∴CP ER =BC BE =12,∴RE =2CP =2b .同理:△BCP ∽△BGT ,∴CP TG =BC BG =13,∴TG =3CP =3b ,∴AC =DE =FG =6b ,∴AP =5b ,DR =4b ,FT =3b .∵AB ∥CD ,∴△ABP ∽△CQP ,∴BP QP =AP CP =51.同理:PQ QR =CP DR=14,QR RS = DR RE =42,RS ST = RE FT =23.∴BP ∶PQ ∶QR ∶RS ∶ST = 5∶1∶4∶2∶3.故答案为5∶1∶4∶2∶3.4.△△(安徽中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过点E 作AB 的垂线,过点F 作CD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 ,连接AG 、BG 、CG 、DG ,且△AGD =△BGC .(1)求证:AD =BC ;证明:∵点E 是AB 的中点,GE ⊥AB ,∴G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G =BG .同理可得GD =GC .在△AGD 与△BGC 中,⎩⎪⎨⎪⎧AG =BG ,∠AGD =∠BGC ,GD =GC ,∴△AGD ≌△BGC ,∴AD =BC ;(2)求证:△AGD △△EGF ;证明:∵∠AGD =∠BGC ,∴∠AGB =∠DGC .∵AG =BG ,DG =CG ,且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AGE =12∠AGB ,∠DGF =12∠DGC ,∴∠AGE =∠DGF ,∴∠AGE -∠DGE =∠DGF -∠DGE ,即∠AGD =∠EGF .∵GE ⊥AB ,GF ⊥CD ,∴∠AEG =∠DFG =90°,∴△AGE ∽△DGF ,∴AG DG =GE GF ,∴AG GE =DG GF.又∵∠AGD =∠EGF ,∴△AGD ∽△EGF ; (3)如图△,若AD 、BC 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求AD EF的值. 解析:如图,延长AD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M .∵AD 、BC 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DAB +∠ABC =90°,即∠DAB +∠ABG +∠GBC =90°.由(1)可知△AGD ≌△BGC ,∴∠GAD =∠GBC .∴∠DAB +∠ABG +∠GAD =90°,即∠GAB +∠GBA =90°.由(1)可知AG =BG ,∴∠GAB =∠GBA ,∴∠GAB =45°.又∵GE ⊥AB ,∴∠AEG =90°,∴GA =AE 2+GE 2=2GE ,∴GA GE = 2.由(2)可知△AGD ∽△EGF ,∴AD EF =GA GE = 2.类型三:运用相似解决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BC 边上的动点,N 在CD 上,CN =14CD ,若AB =1,设BM =x ,当x = 时,以A 、B 、M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N 、C 、M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解析:12或456.△(钦州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B (0,8)为端点的射线BG △x 轴,点A 是射线BG 上的一个动点(点A 与点B 不重合),在射线AG 上取AD =OB ,作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 ,与x 轴交于点F ,过点A 作AC △OA ,交射线EF 于点C ,连接OC 、CD ,设点A 的横坐标为t .(1)用含t 的式子表示点E 的坐标为 ;(2)当t 为何值时,△OCD =180°?解析:(1)(t +4,8)(2)∵EF 是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点C 在射线EF 上,AD =BO =8,∴AE =DE =12AD=4,∠AEC =90°,∴∠ECA +∠EAC =90°.又∵AO ⊥CA ,∴∠OAC =90°,∴∠BAO +∠EAC =90°,∴∠ECA =∠BAO .又∵BG ∥x 轴,∴BG ⊥y 轴,则∠OBA =90°,∴∠AEC =∠OBA ,∴△ABO ∽△CEA ,∴BO EA =AB CE ,即84=t CE .∴CE =12t .当∠OCD =180°时,点C 在线段OD上.∵EF ⊥BG ,BO ⊥BG ,∴CE ∥BO ,∴△CDE ∽△ODB ,∴CE OB =DE DB ,即12t 8=4t +8,∴12t 2+4t -32=0,解得t 1=45-4,t 2=-45-4(不合题意,舍去).∴当t =45-4时,∠OCD =180°.7.△如图,在一块直角三角板ABC 中,△C =90°,△A =30°,BC =1,将另一个含30°角的△EDF 的30°角的顶点D 放在AB 边上,E 、F 分别在AC 、BC 上,当点D 在AB 边上移动时,DE 始终与AB 垂直,若△CEF 与△DEF 相似,求AD 的长度.解析:∵∠C =90°,∠A =30°,∴∠B =60°.∵∠EDF =30°,ED ⊥AB 于D ,∴∠FDB =60°,∴△BDF 是等边三角形.∵BC =1,∴AB =2.∵BD =BF ,∴2-AD =1-CF ,∴AD =CF +1.(Ⅰ)如图①,若∠FED =90°,则∠FED =∠ADE ,∴EF ∥AB ,∴∠CEF =∠A =30°,∴CF =12EF ,∠CEF =∠EDF .又∵∠C =∠FED =90°,∴△CEF ∽△EDF ,∴CF EF =EF DF ,即CF 2CF =2CF 1-CF,解得CF =15,∴AD =15+1=65;(Ⅱ)如图②,若∠EFD =90°,则∠CFE =180°-90°-60°=30°,∴CE =12EF ,∠CFE =∠FDE .又∵∠C =∠EFD =90°,∴△CEF ∽△FED ,∴CF FD =CE FE ,即CF 1-CF =12,解得CF =13,∴AD =13+1=43.综上所述,若△CEF 与△DEF 相似,AD 的长为65或43. 考点综合:相似三角形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类型一:相似与四边形1.如图,菱形ABCD 中,点M ,N 在AC 上,ME ⊥AD ,NF ⊥AB .若NF =NM =2,ME =3,则AN =( )A .3B .4C .5D .6解析:B2.如图,在▱ABCD 中,E 为CD 上一点,连接AE 、BD ,且AE 、BD 交于点F .S △DEF ∶S △ABF =4∶25.则DE ∶EC = .解析:2∶3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边AD 的中点,点F 在边CD 上,且CF =3FD ,△ABE 与△DEF 相似吗?为什么?解析:△ABE 与△DEF 相似.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 =∠D =90°,AB =AD =CD .设AB =AD =CD =4a ,∵E 为边AD 的中点,CF =3FD ,∴AE =DE =2a ,DF=a ,∴AB DE =4a 2a =2,AE DF =2a a =2,∴AB DE =AE DF,而∠A =∠D ,∴△ABE ∽△DEF .4.(上海中考)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点E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OE =OB ,连接DE .(1)求证:DE ⊥BE ;(2)如果OE ⊥CD ,求证:BD ·CE =CD ·DE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O =OD .∵OE =OB ,∴OE =OD ,∴∠OBE =∠OEB ,∠OED =∠ODE .∵∠OBE +∠OEB +∠OED +∠ODE =180°,∴∠BEO +∠DEO =∠BED =90°,∴DE ⊥BE ;(2)∵OE ⊥CD ,∴∠CEO +∠DCE =∠CDE +∠DCE =90°,∴∠CEO =∠CDE .∵OB =OE ,∴∠DBE =∠CEO ,∴∠DBE =∠CDE .∵∠BED =∠BED ,∴△BDE ∽△DCE ,∴BD CD=DE CE,∴BD ·CE =CD ·DE . ◆类型二 相似与函数5.(滨州中考)如图,在x 轴的上方,直角∠BOA 绕原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若∠BOA的两边分别与函数y =-1x 、y =2x的图象交于B 、A 两点,则∠OAB 的大小的变化趋势为( ) A .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 C .时大时小 D .保持不变解析:D6.(重庆模拟)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3x 上,点B 在双曲线y =k x(k ≠0)上,AB ∥x 轴,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连接OB ,与AD 相交于点C ,若AC =2CD ,则k 的值为( )A .6B .9C .10D .12解析:过点B 作BE ⊥x 轴于E ,延长线段BA ,交y 轴于F .∵AB ∥x 轴,∴AF ⊥y 轴,∴四边形AFOD 是矩形,四边形OEBF 是矩形,∴AF =OD ,BF =OE ,∴AB =DE ,∵点A 在双曲线y =3x 上,∴S 矩形AFOD =3,同理S 矩形OEBF =k ,∵AB ∥OD ,∴OD AB =CD AC =12,∴AB =2OD ,∴DE =2OD ,∴S 矩形OEBF =3S 矩形AFOD =9,∴k =9.故选B.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3,O 为矩形的对称中心,OE ⊥OF ,若设OE =x ,OF =y ,则x 与y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解析:y =34x 8.(宿迁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0,4),直线y =34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M 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求PM 长的最小值.解析:如图,过点P 作PM ⊥AB ,则∠PMB =90°,当PM ⊥AB 时,PM 最短,因为直线y =34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可得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0,-3).在Rt △AOB 中,AO =4,BO =3,AB =32+42=5.∵∠BMP =∠AOB =90°,∠ABO =∠PBM ,PB =OP +OB =7,∴△PBM ∽△ABO ,∴PB AB =PM AO ,即75=PM 4,∴可得PM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