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管理方法
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
![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4eb036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5.png)
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
以香菇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
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高于35℃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超过2 h菌丝将烧死。
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26℃,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养菌转色2.1管理。
经过15~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
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22℃;12℃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
扎眼后5~7 d,浇水闷棚2~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注意问题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浇水闷棚的2—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脱袋排场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
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问距lO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68530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a.png)
加强与其他食用菌产业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拓展。
06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实例展 示
成功转色的香菇菌棒实例展示
01
02
03
04
转色时间
转色时间因菌株不同而异,通 常在接种后30-40天开始转色
。
转色温度
适宜的转色温度为14-20℃, 若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转色
的效果。
转色湿度
湿度对转色影响较大,若湿度 过低会导致菌棒失水、开裂,
翻动菌棒
为了使香菇菌棒均匀转色,应定期翻动菌棒。翻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对菌棒造成损伤。翻动的时间 和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转动菌棒
转动香菇菌棒可以改变受光面和背光面,使菌棒均匀转色。一般建议每天转动一次菌棒,每次转动90 度。转动时应避免菌棒受到机械损伤。
04 香菇深
其他异常情况及防治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其他异常情况包括菌棒裂口、脱袋等,这些都会对香菇的 品质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菌棒裂口可能是由于培养室湿度过高、温度不稳定等因素 影响,导致菌棒表面菌丝生长不均匀,从而出现裂口。脱 袋则可能是由于培养室温度过高、湿度过低等因素影响, 导致菌棒袋膜与袋口脱离。针对这些异常情况,应采取相 应的防治方法,如控制培养室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等措 施,以保证香菇菌棒的正常转色和管理。
02
转色是香菇菌棒生产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对于提高香菇产量和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
转色的目的
转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香菇菌丝体的成熟和老化,从而提高 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转色过程中,菌丝体逐渐成熟,分泌出一种叫做色素的物质 ,覆盖在菌棒表面,形成一层褐色或深褐色的膜,这层膜可 以保护菌棒,防止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同时提高香菇的品质 和产量。
香菇出菇后如何管理
![香菇出菇后如何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e68dc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4.png)
香菇出菇后如何管理香菇菌棒经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转色等一系列环节,达到菌棒生理成熟,在外界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就可以出菇了。
那么,香菇在出菇后要如何管理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香菇出菇后如何管理一、拉大昼夜温差秋末冬初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
白天盖层薄膜,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 ,夜晚10点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
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在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二、控制菇场湿度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温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80%左右。
三、创造适宜的干湿差秋菇前期,菌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完全能满足第一茬菇子实体生产的需要,不用浸水催菇。
第一批菇采收后,停止喷水,掀膜通风,让菌筒表面干燥1~3天,再盖上薄膜,以提高畦温,促进菌丝生长。
2~3天后,采后留下的菇穴会发白长出菌丝。
这时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提升温度,促使下一批菇生长。
四、保证通风,减少畸形菇气温在23℃ 以上时,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
气温在17℃ 以下时,每天通风一次即可。
要保证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水分和新鲜空气。
五、给予充足光照香菇子实体在生产期间必须有一定的非直射阳光的光照,一般能在菇棚内顺利阅读报纸上的小字的光照强度就可以了。
六、预防杂菌感染,延长菌筒寿命。
可在墙壁、菇架、地面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1%来苏水溶液防治杂菌感染。
香菇出菇管理怎样做才赚钱?香菇菌棒经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转色等一系列环节,达到菌棒生理成熟,在外界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就可以出菇了。
可以说出菇管理,就是管理收获。
菌棒完成生理成熟,可以说已是大功告成,剩下的就是摘桃子了。
可是这个桃子怎么摘,却大有讲究,不同摘法结果大不同。
说到出菇管理,各类教科书、专家、技术员和培训会,都会告诉你,不要过早出菇、不要出的太多、要培养花菇等等,这些话听起来都不错,可你这要这样做了,却未必会多赚钱,反而会少赚钱。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11089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9.png)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菌棒的转色管理可分为两种方式,脱袋转色和袋内转色,现在的生产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优质厚菇为目的,故多采取袋内转色方式。
其基本管理如下:1、打孔增氧:菌丝发满后,基料内充盈菌丝体,其代谢量大为增加,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排除废气、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离壁:通过打孔、搬动等,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
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离壁有困难,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
3、码垛通风:根据气温的高低,采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码垛,将菌棒码高4-8层不等,既可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使菌棒过分拥挤,并且码起的袋垛中间有”自然拔风”,有利于袋间和膜内的通气。
4、调控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适当人为调控垛内温度,使之保持在15-25℃,低温季节最低温度也可调控在10℃左右。
当垛内温度达到25℃时,即应揭去覆盖物,倒垛散热,原则是”宁可低温延长转色时间,也不允许高温烧菌”。
5、通风压菌:在较合适的条件下,料表会很快长出一层细密的气生菌丝,并开始分泌色素,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为转色的重要信号。
此时,可采取两种措施。
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喷淋,既为菌棒降温,又可冲洗掉部分色素水珠,与此同时应加强通风,一般掌握喷水后2小时料表不粘手即可;二是倒垛,同时加强通风。
6、加大温差:实践证明,一定条件下,在尽量降温的基础上加大昼夜温差,是促进转色的主要措施之一。
7、干湿交替:该措施可通过喷啉冷水和加强通风等手段实现。
喷淋冷水一方面给菌棒以较大的温差刺激,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湿度,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即可达到干湿交替的目的。
8、光照刺激:适当的光照刺激是促进菌棒转色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可调控光照强度在1000勒克斯左右,即比较明亮的光线;并且通过倒垛或转换光线来源,使菌棒受到均匀的光照,达到转色一致、整齐均匀的目的。
香菇菌棒栽培技术要点
![香菇菌棒栽培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2210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4.png)
香菇菌棒栽培技术要点香菇栽培方式因品系、地区、气候、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等不同,其生产季节安排也有所不同,在常年栽培中,以秋、冬季菇的质量最优,选用最佳栽培季节,关系到香菇产量、质量及品种在市场上的价值。
一、香菇菌棒栽培流程,在工艺流程中:主料、辅料等原材料的准备,培养料的配制,灭菌、接种,培养:采取烘干、包装等工艺制作,多点接种,培养出菇管理等。
二、香菇菌棒制作期安排:在700米以上海拔地区,应考虑周年生产品种的安排,即春、秋栽培宜选用中温型或中温偏低型菌株,春末至夏初栽培,可选用低温型或中温型偏低型菌料,做到菌棒制作期的合理安排。
三、香菇菌棒制作技术1、塑料袋选择:要选择用耐高压的聚乙烯,低压聚乙烯或耐热聚丙烯等薄膜,高压聚乙烯塑料袋,只能用于常压灭菌,低压聚乙烯或耐热聚丙烯塑料袋,可用于高压高温灭菌,塑料袋的规格:一般为15厘米×55厘米,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可购塑料筒料,自己裁剪。
2、拌料:要求配方中各种成份比例正确,秤量准确,先将木屑、麸皮和石灰拌均匀,再将糖化水均匀装入料中,补足水份于55%-60%,(一般雨季料含水量55%,干季料含水量60%)用人工拌料需来回拌和3次,用拌料机拌料需搅拌5分钟,拌料工序完成后,要马上装袋。
3、装袋和套袋,装填菌棒有两种方式:1.用人工装填,效率较低;2.用机器装填,效率较高,每棒装干料800-850克,约长45—50厘米,含干菌棒,要五指凹陷,装得太松易胀袋,装好后扎口要紧,要扎洁,但不扎死洁,然后套袋。
4、灭菌:进行批量生产,可采用常压灭菌柜灭菌,先将栽菌棒车推入灭菌柜,关上两端柜门,适量开启柜顶及两侧排气阀,再开进气阀,最后开锅炉气阀,促使柜内冷空气排出,从进气于柜内温度达100℃后,维持10个小时,调节柜两侧排气阀,待排气出口出雾消失时,再大开柜门,拉出栽菌棒车,送入冷却间。
5、接种:当菌棒冷却至室温后,就可接种,接种前要做好3件事:一是接种室清洁消毒后,再将菌棒推入接种室,并关好所有门窗;二是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5克,甲醛溶液10毫升熏蒸,协同紫外线灭菌(注意熏蒸时菌种不要放入),待接种室药性基本消失,对人体无强刺激作用后,马上进行接种,做到边打穴边接种,边脱袋、边套袋,套好袋就扎好口,每瓶菌种可接20棒左右。
香菇菌棒出菇期及转潮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出菇期及转潮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5e0a0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6.png)
香菇菌棒出菇期及转潮管理技术温度:中低温品种出菇温度在6-22度,广温型品种出菇温度在10-28度,高温品种在15-29度可正常出菇。
一般最适合的温度在15-22度。
菇棚气温过高会导致菌丝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加上高湿环境,死亡的菌丝容易生长杂菌,发生病害。
光照:香菇菌丝生长期不需要光照,菌棒转色期需微弱的光照刺激,菌棒出菇期需弱光照,需遮阳网遮阴,避免光照过强伤菌。
湿度:脱袋后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用水要洁净,用喷雾器喷水,根据情况2-4小时喷一次,喷水时要通风,水温尽量接近菇棚内的气温。
如水源是冷水,要提前放入菇棚内1-2天后使用,如水比较浑浊,要静放澄清并加入石灰消毒,然后才能使用。
通风:香菇是耗氧型生物,菌丝生长、出菇期间都要消耗氧气,高温天气(白天气温高于出菇温度),通风一般选择在早上9-10点,下午5-6点,通风的同时给菇棚喷水,通风时间约1小时,香菇上的水珠消失即可停止通风。
如低温天气(气温在出菇温度范围以下或以内),可在中午通风1-2小时。
当湿度低于85%时要及时喷水,喷水的同时要通风,湿度大于95%时,要及时通风,将湿度降至90%左右,晴天干燥多喷水,阴雨天可少喷水。
病虫害:虫害分飞虫、爬虫,飞虫用防虫网,爬虫用生石灰隔离。
病害分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这类病害需要勤观察、早发现、早干预、阻断扩散,干预手段有:生石灰粉撒在病菌感染处及周边,防止扩散和飞到空气中感染其它菌棒。
或使用食用菌专用的杀菌剂。
如不及时处理真菌感染的菌棒,可导致整个菇棚大面积感染,造成减产、亏损。
补充:出菇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少、空气湿度变化大、病菌感染等可导致出现畸形菇。
在管理中如观察到有畸形的小菇,就要警惕,分析畸形菇出现的问题,及时补救,畸形菇生长消耗营养,而商品价值又低,看到即摘掉,让营养留给正常菇。
采收:标准是菌盖长至4-6cm、不开伞的菇,品质和营养价值最好,采摘时捏住菌柄轻轻旋转从菇根处采下。
香菇菌棒发生霉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香菇菌棒发生霉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83490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0.png)
香菇菌棒发生霉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导读:香菇菌棒发生霉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香菇菌棒在长满菌丝后,在脱袋或转色期间菌棒出现黑色斑块,用手压有黑水渗出,有粘臭味,最后长出绿霉,使菌棒的菌丝烂死造成绝收。
产生原因:1、蒸料、接菌时灭杂菌消毒不彻底2、养菌时,倒垛时未及时把感染绿霉的菌棒处理干净,有的绿霉潜伏在料内,而脱袋后氧气增加、温湿度适宜,加快了杂菌的繁殖速度。
3、脱袋太迟,黄水渗透基内,引起杂菌污染,给菇蝇繁殖创造了适宜场所。
4、周围环境条件差,杂草丛生气流不畅。
防治措施:1、香菇培养料常压蒸料在20小时以上,接菌时,对所用的工具及菌室空间彻底消毒灭菌达到无杂菌操作。
2、养菌时温度应在20-25℃,温差不超过5℃,做到恒温养菌。
3、当菌穴的菌丝长至直径3-5厘米时倒垛,剁成井字形,发现有绿霉的用高效绿霉净及时处理。
4、当菌棒表层菌膜长出三分之一的瘤状物及时脱袋进行出菇管理。
以上就是香菇菌棒发霉霉变原因及防治方法,你知道了吗?。
家庭养蘑菇棒的规则
![家庭养蘑菇棒的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ae030c6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e.png)
家庭养蘑菇棒的规则
1、处理菌棒
在家中养殖蘑菇菌棒的时候,先要将购买到的蘑菇菌棒的外皮塑料膜剥掉,这样菌棒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来发育,但注意不要剥掉里面的塑料层以免菌棒松散,然后用针管注射或是在菌棒上打孔浸水,让菌棒吸足水分。
2、种植环境
等到菌棒吸饱了水分之后,就可以进行种植了。
一般来说种植蘑菇菌棒只需要将其放置在一个消毒过的无菌容器里即可,盘子或是盒子都可以,再将其放置在阴暗弱光或无光的潮湿地方,保持其有足够的通风即可长出蘑菇。
3、收割方法
在第一茬的蘑菇长到一定的大小之后就可以进行采收了,一般来说蘑菇的菌棒在采收完成之后是需要放置在湿度适中但不算过大的地
方进行恢复的,等到其中的菌种恢复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次的种植了,可以再度长出菌菇,一般能长3次。
4、养护工作
在栽种菌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其接受到光照直射或是过长
时间的散射光照射,一定要保证环境的阴暗,且环境湿度要有一定的
保证,不能过干,香菇的生长需要较大的温差,因此在夜间的时候可
以将其放到室外增加温差。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3c06a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7.png)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简介香菇是我国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易于保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业和家庭烹饪中。
香菇生产过程中,菌棒的转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需要进行精细的管理。
本文主要介绍了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包括菌棒的选材、制作、生产管理和转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菌棒选材香菇菌棒选用的木质基材应当具有以下特点:•材质坚硬耐久•含水率低,不易变形和霉变•对香菇生长有较好的适应性通常,香菇菌棒选用的基材可以是松树、云杉或杉木等。
选择基材时要保证其材质坚硬、含水率低,防止菌棒变形或发霉,影响菌棒的生产质量。
菌棒制作香菇菌棒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环节:1.基材处理:将选用的基材进行切割、破碎等处理。
2.菇种接种:将香菇菌种接种到基材中,促使其发芽生长。
3.菌棒包袋:将处理好的基材和发芽的菌种包装在袋中,进行发酵生长。
4.菌棒贴膜:待菌棒发育到一定程度,将其贴上透明膜,促进生长。
菌棒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环保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保证菌棒的制作质量。
生产管理香菇菌棒的生产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等几个阶段。
其中,菌棒的转色是中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前期管理前期管理包括生产场地的选择、卫生环境的维护、菌种的选择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场地进行消毒、通风等处理,以保证菌棒生产环境的干净、卫生。
中期管理中期管理是香菇菌棒生产的关键阶段,包括菌棒发酵和转色两个环节。
1.菌棒发酵菌棒发酵是指将初步制好的菌棒放到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发酵生长。
其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菌棒发酵过程中,要注意菌棒的通气条件,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2.菌棒转色菌棒转色是中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香菇菌棒的转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黄:菌棒呈现黄色,说明香菇已经进入生长期,此时要增加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香菇的正常生长。
•转棕:菌棒从黄色变为棕色,代表香菇进入了丰收期,此时可以进行香菇的采摘。
香菇菌棒培养技术
![香菇菌棒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fd155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2.png)
香菇菌棒培养技术香菇是国内外食用人口最多、需求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菇生产国和出口国。
香菇生产属于短、平、快项目,能够给农户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香菇菌棒培养技术,希望能够对广大香菇养殖户提供一些帮助。
1栽培原料准备香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有木屑、麦麸和石膏,为了促进菌丝生长、提高香菇产量可添加少量的生物营养素。
栽培香菇的培养料配方比较多,目前生产上常用配方为木屑80%、麸皮20%、石膏1%、菇丰素0.15%-0.2%。
木屑要选择阔叶树硬杂木屑;麦麸要求新鲜、无霉变、无杂质,新鲜颜色发暗,有面粉味和甜味;石膏(稳定酸碱度)要求纯正,无杂质;香菇栽培袋可选用低压聚乙烯塑料筒,外套袋选用18cm 宽、58cm长、1-2道厚的聚乙烯塑料筒。
2菌种的选择和准备香菇生产分为冬季和夏季,南方多半在早春和晚秋,北方多半在夏季,应依据当地季节特点,适当安排栽培时间。
香菇的品种较多,不同栽培季节要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菌株)。
夏季栽培香菇要选择菇型正、菇色好、菇肉厚,迎合市场需求的高温型或中高温型品种,冬季也要选择耐低温菇型正、菇色好、菇肉厚、产量高的中低温型品种,对于新引进的品种必须通过小面积栽培试种,才可大面积推广。
3拌料和装袋3.1拌料拌料关键是控制生料含水量达到55-58%,蒸熟料含水量达到60%。
香菇拌料一般是按配方比例将木屑、麦麸和石膏先干拌三遍,再加入菇丰素水溶液和清水倒堆,料水比大约为1∶1.25,最后用手攥法调整到所需要湿度;也可提前2天将木屑喷水淋湿,装袋前按配方比例向木屑中添加麦麸、石膏、菇丰素,调整到所需要湿度。
3.2装袋料拌好后应立即装袋。
无论采用手工装袋还是机械装袋都要掌握关键的两点:一是装料时两端袋口要扎紧,防止蒸料时形成水袋,影响菌丝生长;二是装料松紧度要适宜,采用直径宽15cm、长55cm的装料袋,每袋装干料约0.9-1kg、装湿料2.1-2.3kg。
4蒸料灭菌香菇料袋灭菌一般采用“太空包式”常压蒸汽灭菌,蒸料前先安装好常压灭菌炉,并将蒸汽管接到料堆中间位置,垫起坐实蒸帘(木帘)、铺上蒸布,然后将料袋呈井字形堆垛,袋与袋之间不要太挤,稍微留有空隙,便于蒸汽均匀上窜。
人工栽培香菇菌棒越夏管理技术
![人工栽培香菇菌棒越夏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e38017e02768e9951e73847.png)
、
品 种调 整
采 用 高 抗 品 种 是 减 少夏 季 菌 棒 损 失 的 常 用 的 农 业 措 施 。 目前 我 国有 名 的 高 抗 香 菇 品 种 有 “ 9 0 1 5 ” “ 9 3 9 ” 和“ 庆科 2 O ”
等。 其 中“ 9 0 1 5 ” 是 目前 我 国应 用 量 最 大 的高 抗 品 种 , 而“ 庆 科 2 0 ” 是近年推广速度最快的高产 、 高抗 、 优质的香菇品种。
外 . 可 在 大棚 内 四 周 及 人 行 道 两边 挖 掘 出 相 通 的 地 沟 . 引 入
正 在 发 菌 的 菌 丝 体 或 尚 未 转 色 的 菌 丝 体 的 抗 性 明 显 强 于 已转 色 的 菌 棒 。 已转 色 的 菌 棒 趋 于 生 理 成 熟 , 对 环境 十 分 敏感 , 而 正 在 发 菌 的 菌 丝 体 或 尚未 转 色 的 菌丝 体 相 敏 感 性 较 差, 耐高 温 和 耐 不 良温 差 刺 激 能 力 较 好 , 从 而 表 现 出较 好 的 抗性 。 利用这个现 象, 我 们 可 以延 迟 接 种 时 间 , 用 白色 菌 丝 体 来 对 付 夏季 高温 和 反 复无 常 的 秋 季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减 少 接 种孔数等于延长培 菌时间 。 也 相 当于 推 迟 接 种 , 有利于越夏 。 三、 及早做好菌棒散堆 、 排 场 香菇 菌 丝 对 外界 温度 十 分 敏感 . 气温高于 3 5 ℃时 就 可 能
瓦上降温 , 避免室温长时间高于 3 3 。
六、 高 温 期 间停 止 菌 棒 刺 孔
的发生 。 为此 。 提 出 以 下几 个 方 面 措施 进 行 探 讨 . 促 进我 区 香 菇人工栽培健康发展 。
香菇菌棒高温烂棒防治
![香菇菌棒高温烂棒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3cba6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1.png)
化学治疗: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已经出现烂棒症状的菌棒,可以采取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如使用青霉 素、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喷洒或浸泡菌棒,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注意药物使用量
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控制使用量,避免药物残留对香菇品质的影响。同时应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药物中毒等安全问题。
于通风散热和防止高温烂棒的发生。
成功案例三:菇房环境控制与治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科学的菇房环境控制和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高温 烂棒的发生。
在菇房环境控制方面,需要合理控制菇房内的温度、湿度 和通风条件。具体来说,可以将菇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5℃ 以下,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并定期进行通风换气。 此外,对于已经出现高温烂棒的菇房,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治理。例如,可以清除烂棒、更换空气、调整温度和 湿度等措施,以遏制病情的发展并防止再次发生高温烂棒 的情况。
影响与危害
产量下降
烂棒现象会导致香菇减产,甚 至绝收。
品质下降
烂棒的香菇品质降低,影响销 售和市场评价。
经济损失
烂棒会给菇农带来经济损失, 包括菌棒成本、人工成本和销 售损失等。
传播病害
烂棒现象可能传播病害,对其 他菌棒和香菇种植造成威胁。
CHAPTER 02
高温烂棒的预防措施
合理选材与配料
选用优质原材料
引进先进技术
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香菇高温烂棒防治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国香 菇产业的防治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材料,如木屑 、麦麸、玉米粉等,以保证菌棒的质 量。
如何防治香菇菌棒高温烂棒
![如何防治香菇菌棒高温烂棒](https://img.taocdn.com/s3/m/b7df148bd0d233d4b14e694a.png)
如何防治香菇菌棒高温烂棒一、香菇菌棒高温"烂棒"原因1、温度: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温度是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香菇菌丝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2℃,最适为23-26℃,在10℃以下和32℃以上生长不良,在35℃停止生长,38℃以上死亡。
香菇菌棒"烂棒"一般发生在菌丝发满,向生理成熟过渡的时期,而气温往往又高于35℃,由于菌袋内温度较空气温度约高3℃,易导致菌丝生活力减弱,甚至死亡,出现烧菌烂棒情况,并易被杂菌侵害。
2、品种:不同香菇品种菌丝的耐高温性有较大差异。
如申香系列菌株属低温型品种,939(9015)等菌株属中温型品种。
3、海拔:同一香菇品种在不同海拔栽培,其菌棒菌丝生长越夏表现存在明显区别。
这主要是由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递减,所以菇农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高海拔山区菇农可选择低温型香菇品种栽培,而平原、低山区宜选择中温型、高温型品种栽培。
4、栽培管理:香菇生产与水分、营养、温度、空气、光线、pH等因子有关,"烂棒"的发生与栽培管理直接相关。
香菇虽是需光性真菌,但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完全不需要光线,强烈的直射光对香菇菌丝有抑制作用和致死作用,因此,发菌阶段要做好遮光工作。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在缺氧的情况下菌丝借酵解作用暂时维持生命,但消耗大量的营养,菌丝易衰老,死亡快,因此应及时做好刺孔增氧工作。
夏天高温,香菇菌丝会遭受高温影响,发菌场所选择好坏,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栽培成功与否。
散堆及时,降温措施到位的,菌棒烂棒较少,而管理不得当的,往往造成大量菌棒烂棒。
二、香菇菌棒安全越夏管理1、菌棒安全越夏管理要点:⑴室外越夏。
室外荫棚通风好,降温快,因此,利用室外荫棚发菌能有效的减少"烧菌"发生。
利用室外荫棚越夏发菌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荫棚四周搭架种植藤蔓作物如南瓜、莆瓜等,提高遮荫效果;二是在棚顶安装自动旋转自来水喷头或喷雾管,在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喷水降温;三是在棚内四周及过道两边挖20厘米宽,30厘米深的相通沟,在沟内放跑马水降温。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香菇注水的方法!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香菇注水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5ff0d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0.png)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香菇注水的方法!香菇注水时光掌控的好,香菇就会长得十分好,今日就和大家共享一下香菇注水时光怎样掌控,香菇注水的办法!香菇注水时光怎样掌控,香菇注水的办法:一是注水的早慢。
菌棒在出田排棒之后,有两种管理模式。
一种是脱袋之后,先出一批菇,然后再注水。
另一种是先注水,然后再脱袋出菇。
这两种方式的运用是由菌棒的轻重来打算的。
菌棒假如还重,普通来说15-55的袋子,水分在3斤以上时,宜脱袋出菇后,再注水。
菌棒假如轻,普通来说15-55的袋子,水分在2.8斤以下时,宜注水后,再脱袋出菇。
菌棒要注水,首先是菌棒要成熟。
惟独推断菌棒成熟后,才干开袋或注水出菇。
假如菌棒不成熟就注水出菇,那就会增强管理的难度,菌棒会烂棒、烂心。
终导致很大的损失。
菌棒假如在出菇,特殊是头潮菇,菌棒的水分都不高,菌棒简单缺水。
当菌棒出菇无数时,菌棒中仅有些水分被所出的菇拔出,菌棒的水分就会随所出的香菇蒸发,菌棒就会缺水十分严峻。
此时假如不注水,菌棒中的菌丝就会由于严峻缺水,导致菌丝变细变弱,活力减退。
这样菌棒就会由于菌丝细小,而变得松软不硬,简单散掉。
出来的菇也是个头小,菇肉薄。
菌棒的产量也会很低。
所以,当菌棒在大量出菇时(往往发生在潮菇),菌棒在这潮菇还没出完时(快要结束时),就要准时注水补水,否则菌丝就会失去活力,菌棒就一下子恢复不过来。
不好好管理就会没有产量,导致种菇失败。
二是注水的轻重。
在种菇过程,注水的轻重是很关键的。
太轻了不出菇,太重了又会烂棒。
特殊是次注水时,秋栽的往往正巧是十月小阳春,温度很温暖,简单烂棒、烂心。
而菌棒在次和其次次注水时,简单吸水,不当心菌棒就会一下子太重了,很难控制注水量。
那这么办呢?在次和其次次注水时,用一枚或两枚注水针注水。
同时所注的水不要太冲,这样好控制水量。
菌棒注完水后的分量,应当在3.2-3.5斤之间为(15-55的袋子)。
菌棒在第三次注水时,你就无论这么注水,都没关系了。
香菇菇棒制作与培养技术
![香菇菇棒制作与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f4483f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3.png)
香菇菇棒制作与培养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不断增加,香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口感独特的食材,备受青睐。
香菇菇棒,作为香菇的主要培养基质,受到了广大农户和爱好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香菇菇棒的制作与培养技术,帮助大家了解并掌握这项重要的农业技术。
一、香菇菇棒的制作1. 材料准备制作香菇菇棒的主要材料包括玉米秸秆、大豆粉、菌种和适量的水。
玉米秸秆应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材料,大豆粉应选择优质的非转基因产品。
2. 制作过程(1)将玉米秸秆切碎成适当长度,并进行蒸煮,在蒸煮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保持适宜的含水率。
(2)将蒸煮好的玉米秸秆晾凉后,加入大豆粉搅拌均匀,使两者充分混合。
(3)将菌种添加到混合好的玉米秸秆和大豆粉中,再次充分搅拌均匀。
(4)将混合好的材料装入适当大小的袋子或容器中,封闭好。
二、香菇菇棒的培养技术1. 培养环境香菇菇棒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为20-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80%-90%左右,光照需要避免强光直射。
2. 培养过程(1)菌种培育: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质中,待菌丝覆盖整个基质表面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菌丝扩散:将菌器中生长好的菌丝均匀撒播在培养基质上,然后覆盖一层透气性较好的保护层,如麦麸或细木屑。
(3)培养箱管理:将培养好的菇棒放置在适宜的培养箱中,定期进行通风和喷水,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环境条件。
(4)结果采摘:大约经过20-30天的培养,菇棒表面会长出成熟的香菇,此时可进行采摘。
采摘后,可再次浇水并适当降低湿度,为下一轮培养做好准备。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菌棒表面生长速度慢:可能是培养环境温度过低或湿度不够,可以适当提高温度和湿度,增加光照。
2. 菌棒表面出现霉变或病害:可能是材料选择不当或培养环境卫生条件差,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培养环境的清洁。
3. 香菇产量低:可能是菌种质量不好或培养技术操作不当,可以选择优质的菌种,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技术细节。
香菇菌棒管理简介
![香菇菌棒管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90a0f190740be1e650e9a23.png)
香菇菌棒培养和出菇管理简介
1.接种孔菌丝达6-7公分左右,如有外袋先脱外袋,当菌丝长满菌棒表面积1/2时挖菌种孔(根据情况也可改为刺孔,但只能刺在长有菌丝处)以达到增加供氧量,增加通风换气,调控温度(防止高温);
2.刺孔:菌丝长满菌棒后,这时会出现隆起,此时应刺孔增加菌丝供氧量(刺孔深度和数目因棒、因时而异),刺孔后菌丝供氧量增大,
有氧呼吸放出大量的热量,注意通风散热、防止高温。
3.转色管理:刺孔后,菌棒进入转色阶段,此阶段充足的光照(注意:不能阳光直射)有助良好的转色。
转色期间尽可能地减少温差,保持恒温(18-23摄氏度,温差控制在5摄氏度以内),时常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夜晚温差刺激造成早产菇(未开袋先出菇,也称憋袋菇)影响出菇质量和产量。
4.菌棒排放:待到菌棒完全转色完成即可开袋出菇。
香菇菌棒出菇期间的菌棒摆放不能过密,菌棒的整个表面基本上是可以长菇的,
排放太密会出现挤压,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因素而影响产品品质。
5.开袋出菇:开袋后催菇的湿度要求较高在90%以上(湿度根据菇的生长情况调整,并非一成不变)。
可通过温差刺激催蕾出菇,也
可适当在菌棒喷洒水刺激出菇(出菇后禁止随意洒水)。
6.梳蕾:如果菌棒出蕾过多,如有必要可进行梳蕾操作(如果菌棒爆发性出蕾长菇,会严重影响香菇品质,产量也会受影响)。
7.出菇管理:出菇管理期的温度保持在18-22摄氏度较好,温度太低生长缓慢,温度过高,生长太快会造成腿长肉薄、过早开伞,品
质差。
最后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把握采收时期,不然产品质量等级较低,影响经济效益。
(以上仅作参考,香菇不同品种技术管理存在一定差异,需针对香菇品种习性进行科学管理。
)。
秋栽香菇管理技术——菌棒补水
![秋栽香菇管理技术——菌棒补水](https://img.taocdn.com/s3/m/8229e9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e.png)
秋栽香菇管理技术——菌棒补水菌棒通过漫长的发菌、刺孔增氧、转色等过程,水分损失较大,当菌棒含水量低于40%时,菇蕾很难形成,需及时补水。
所以,秋栽香菇在催蕾前要先补水。
补水方法很多,主要有浸泡、注水、滴注、泵吸四种方法,常用浸泡补水法和注水器补水法。
泌阳模式生产花菇以菌棒浸泡进行补水,不使用针管补水器进行补水。
因菌棒是折径23~24厘米的大袋,以培育花菇为主,经风吹日晒,菌筒表皮干燥,即使把袋内水分补足也不易出菇,而浸水法不但补足袋内水分,更重要的是湿润了菌筒表皮,给出菇创造了有利条件。
若采用直径18厘米的中袋生产保鲜菇,可采用补水器补水。
1.浸泡补水法利用专设的浸水池或清洁沟畦,根据菌棒失水量,用铁丝或竹木在菌棒两端打几个15厘米深的孔(失水多的打深些),然后把菌棒排在池内,上面用木板、石头等重物压紧,再注入清水淹没菌棒,一般浸泡12~24小时,使含水量达到50%~60%为宜。
正常情况下,每一茬菇采收后,菌棒重量应比原来减少0.4千克左右。
浸水时水温应低于袋温,否则吸水很慢。
第一、二次浸水,一般不需添加营养物质。
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多,袋内养分消耗很大,可加入一定营养物质。
春季气温高时,浸泡后为防止杂菌感染,可喷洒克霉灵溶液或用1%石灰水浸泡。
2.注水器补水法注水器用4~5个空心金属管制成,一般管长25厘米,上钻有10多个出水小孔,注水时将金属管从菌棒一端插入,利用压差将水压入菌棒,补水速度快,一次4~5袋,1小时可补水60袋左右。
3.浸水时间浸水时间视菌棒含水量和当时气温、水温而定。
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无常,浸水方法也不同。
①冬季浸水冬天气温低,菌棒温度也低,虽然浸水,但菌棒不易吸水,结果出菇很少或不出菇。
因此,应适当延长浸水时间(一般48小时以上),由于在低温下,菌丝的呼吸量很少,水中的微生物也不活动,水质在浸泡的有限时间内,变化不大,所以浸水时间长一些对菌棒的生殖能力影响不大。
若白天最高气温为10℃左右,水温为5℃,下午2~3点钟,袋温达到最高并接近气温,此时浸水,袋温高于水温容易吸水;若气温一直很低,可以在上午把菌棒搬入塑料棚,待温度上升后再浸水,这样可以缩短浸水时间,提高浸水效果。
香菇菌棒注水技术
![香菇菌棒注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7fc74f9102de2bd960588db.png)
重1 . 5 千克 以上 时 ,宜脱袋 出菇后 再注
水 。如果 菌棒 轻 ,l 5 厘米 ̄ 5 5 厘米规格 的菌 袋 ,重 1 . 4千 克 以下 时 ,宜 注 水
后 再 脱 袋 出菇 。
必须在菌棒成熟后 ,才能开袋或注 水 出菇 ,否 则 会 导 致 烂 棒 、烂 心 。菌 棒 如果在 出菇 ,特别是头潮菇 ,其水分都 不高 ,当菌棒 出菇很多时 ,其 中仅有 的 水分被所 出的菇拔 出而蒸发 ,菌棒会严 重失水 。此时如果不注水 ,菌丝就会 因 为严重缺水 ,变细变弱 ,活力减退 。菌 棒则 因为菌丝细小而变得柔软不硬 ,容 易散掉 ,种 出来 的菇也是个头小 ,菇 肉
人会很累 ,而且产量不一定会高 ,是 得
不偿失 的。笔者 讲的 3 次 注水和 1 次 泡
水 ,是这样的 :每次注水 ,菌棒 都有注 水菇 ,同时又有 回潮 菇。刚好茵棒 注 1 次水有 2 潮菇 。菌 棒 3 次 注水 就有 6潮
薄 ,产量也会很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此 ,当菌棒大量
出菇 ( 往往发 生在第 1 潮菇) ,而尚未
菇 。加上 最后 一次 泡水 的菇 ,菌棒 从
出 菇到 结 束 至少 有 7 潮 菇 。这样 合 理 安排好注水和泡水 ,菌棒的产量高 ,既
省 工 省 时 ,又 能把 菌 棒 的营 养 出完 。
( 王尚寨)
2 0 1 5 1 1/17
出完 ( 快要结束 )时 ,就要及时注水补
袋) 。第 3 次注 水时 ,就无 须太 多讲究
了 。切忌第 1 次和第 2 次注水 时 ,图省 力、图快 ,而用多枚注水针注水 。 三、注水 的次数 通 过多年实 验表 明 ,1 个 菌棒从 出 菇到结束 ,只需 注 3 次水 ,泡 1 次水 为 最好 。菌棒 的补水 总共 4 次 。合理安排 注水 ,菌棒的产量会很 高 ,菌棒 的营养 也基 本耗 尽 。有 些种 植 者给 菌棒 注水
香菇菌棒越夏管理要点
![香菇菌棒越夏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5378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0.png)
香菇菌棒越夏管理要点当前已进入夏季,香菇生产已进入越夏培菌管理阶段,气温将持续高升,这将给香菇菌棒的发菌带来影响,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易导致菇蚊、杂菌、闷堆、烂棒等香菇病虫害发生。
香菇越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做好越夏管理是香菇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
现提出以下防控措施,望广大菇农朋友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一)普通管理措施1、加强菇棚的遮阴和通风。
菇棚内菇棒越夏管理总的原则是:“避光、通风、降温”。
具体做法是棚顶、棚周围向阳方向盖遮阴物,遮阴密度大,不透光,阳光不直射(即太阳照不到的部位)不盖遮阴物,傍晚时,掀掉通道两头进、出口遮阴物,以利通风降温。
棚内灌入跑马水,以利降低棚内温度。
2、加强室内的通风和降温。
室内菇棒越夏管理总的原则是:“通风、减量、降温”。
具体做法是:室内菇棒叠成三角形,每堆叠3层,最多不超过4层;近期应注意分批次或停止进行香菇菌棒的排气,注意培养房间的温度变化,尽可能控制在28℃以下。
白天可利用电风扇通风降温,夜晚则打开所有可通风方向,尽量使空气流通,降低温度;白天温度较高,不得搬动或少搬动菌棒,待早上或傍晚温度降低时再搬动。
3、加强棚、室内病虫害防治。
为防止菇蚊、虫危害菌棒,导致烂筒,当前,必须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建议用菇虫净、石灰水等喷洒菌棒堆放四周空间和做好四周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
4、炎热夏季,要注意菇棚的安全巡查,做好防火、防洪工作,避免灾情的发生。
(二)免割保水膜菌棒越夏阶段的管理措施菌棒堆放的场地空气要流通,温度要低,日最高温度在28℃以下最好;菌棒堆叠的层数越少越好,在气温较高的地方,最好是放在遮阴棚内越夏。
如果在越夏阶段菌棒出现黄水,这是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现,温度低时菌棒会开始转色;温度高时黄水数量会增多,颜色变成褐色,为防止菌棒黄水引起“烂棒”,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时就要割去菌棒两端(头)塑料袋,并把袋口拉直撑开,让黄水从菌棒两端(头)自然蒸发,然后进行最后一次的全面刺孔通气,促使菌棒自然转色。
香菇菌棒太硬不出菇咋办,第一茬出完后怎样养菌
![香菇菌棒太硬不出菇咋办,第一茬出完后怎样养菌](https://img.taocdn.com/s3/m/fd58ec2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9.png)
香菇菌棒太硬不出菇咋办,第一茬出完后怎样养菌回答香菇菌棒太硬不出菇的原因有:香菇转色管理不当、香菇菌丝积温不够、基内的水分太多活动太少等原因导致。
香菇转色管理不当可以在香菇转色期间,把菇棚的温度控制在18-22℃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55-75%左右。
菌皮过厚的菌棒在出菇的时候可以通过菌棒浸水后盖膜提温的方式软化菌皮,然后再刺激香菇出菇。
一、香菇菌棒太硬不出菇咋办1、香菇转色时管理不当(1)有的菌棒因为受光比较强,加上空气太干燥或者翻动次数过多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香菇转色过深,形成比较厚的甲状菌皮,从而导致香菇出菇困难。
(2)在香菇转色期间,菇棚的温度保持在18-22℃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55-75%左右,而且还要维持散射光照,减少香菇翻动的次数。
菌皮过厚的菌棒在出菇的时候可以通过菌棒浸水后盖膜提温的方式软化菌皮,然后再刺激香菇出菇。
2、香菇菌丝积温不够(1)养菌的温度不适,养殖香菇的技术不成熟(有的刺孔增氧促熟),导致有效菌龄不够,菌丝积累的营养物质不足,从而导致不出菇或者出畸形菇。
(2)把菌袋放在温度为20-25℃条件下继续培养,或者把菌筒堆积起来,用覆盖薄膜来提高堆温,促使香菇菌丝发育。
3、基内的水分太多或太少(1)基内的水分太多导致基内缺氧,基内的水分太少导致菌丝生长没活力,菌筒的含水量不适会直接影响到原基形成、子实体分化和发育。
(2)可以采取通风补水、调节干湿度等方式来催蕾出菇。
二、香菇第一茬出完后怎样养菌1、香菇第一茬出完后,需要进行15天左右的养菌期,期间棚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3℃比较好,保持棚内在养菌期间的恒定温度,避免出现温差刺激。
2、在养菌期间不要向菌棒上浇大水,可以向地面浇水保持棚内湿度在65%左右,如果菌棒比较干,可以给菌棒微喷水分。
浇水的时候要注意通风。
3、养菌期间还要加强通风管理,保持棚内空气清新,期间通风控制在1天2次,每次通风30-60分钟左右。
4、在养菌的前3天向地面喷施灭菌药或者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及时清理菌棒上残留的菇脚和菇柄,为下次出菇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香菇菌棒管理方法
发展食用菌因其投入少,劳动强度低,收益较高,是可以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型产业,深受广大农牧民种植户的欢迎。
在内蒙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随着各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香菇栽培已成为内蒙古地区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香菇菌丝生长发育一般在
4-32℃范围,而子实体生长一般在6-22℃,高温型品种可以在
6-32℃左右出菇,超出这个范围将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有不良影响,甚至死亡。
内蒙古地区夏季气温经常超过34℃,每年因夏季高温引起的损失可能超过生产总量的15%以上。
另外,香菇品种退化而导致抗性的下降,加剧了夏季烂棒现象,同时,也加剧了虫害的发生。
为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措施进行探讨,促进我区香菇人工栽培健康发展。
一、品种调整
采用高抗品种是减少夏季菌棒损失的常用的农业措施。
目前我国有名的高抗香菇品种有“9015”“939”和“庆科20”等。
其中“9015”是目前我国应用量最大的高抗品种,而“庆科20”是近年推广速度最快的高产、高抗、优质的香菇品种。
二、接种时间调整
正在发菌的菌丝体或尚未转色的菌丝体的抗性明显强于已转色
的菌棒。
已转色的菌棒趋于生理成熟,对环境十分敏感,而正在发菌的菌丝体或尚未转色的菌丝体相敏感性较差,耐高温和耐不良温差刺激能力较好,从而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利用这个现象,我们可
以延迟接种时间,用白色菌丝体来对付夏季高温和反复无常的秋季。
值得一提的是,减少接种孔数等于延长培菌时间,也相当于推迟接种,有利于越夏。
三、及早做好菌棒散堆、排场
香菇菌丝对外界温度十分敏感,气温高于35℃时就可能引起菌丝死亡:应在高温季节来临前,选择室内或室外通风散热较好的场所完成菌棒的散堆、移堆工作。
一般安排在早晚低温时段操作,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振动菌棒,室内散堆菌棒应呈三角形或“井”字形堆放,堆高3—5层,堆间要留有通风道。
高温期间严禁翻动菌棒,以防菌棒受振动,菌丝呼吸作用加剧而使堆温上升。
四、提倡室外荫棚培菌
室外荫棚通风好、降温快,利用其发菌可有效减少“烧菌”发生。
室外遮荫棚宜建在山的背阴一面,棚顶及四周要遮光,外覆芒萁、树枝等覆盖物,在梅雨季节之后可以揭除内拱棚顶塑料薄膜,以促进棚内空气流通,避免造成棚内闷热“烧菌”。
棚四周可搭架种植南瓜、丝瓜等爬藤作物,以提高遮荫效果。
五、加强室内越夏菌棒管理
菌棒在室内越夏时,宜选在通风良好、夏季凉爽的底层房间发菌,除疏散堆放密度外,应增加培养房间四周的遮荫设施,如搭凉棚、挂遮阳网等。
建议菇农们在太阳出来之前关闭朝阳方向的门窗,打开背阳的、没有被阳光直射到的门窗,等外界的温度慢慢降下来后再打开关闭的门窗,这样既可以防止外界的热气进入室内,又可以
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遇高温天气,可在室内放置若干盆水,用风扇通风散热,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
有条件的还可将水喷洒在房瓦上降温,避免室温长时间高于33℃。
六、高温期间停止菌棒刺孔
高温期间,禁止对菌棒采取割袋、刺孔通气等措施。
刺孔通气应选在天气凉爽时进行,刺孔量可根据料的干湿度适当增减,含水量高的菌棒可适当增加刺孔量。
对同一房间内的菌棒刺孔,要分批进行。
刺孔后,菌棒温度上升较快,2-3天内应加强通风散热,以防菌丝因高温而死亡。
七、极端高温天气的非常措施
如遇连续极端高温天气,可以掀去荫棚内的塑料拱棚,并采用喷水降温的非常措施:选用山沟冷水,以喷雾状水为宜,有条件的采用小水泵接喷管喷雾,没有条件的用喷雾器喷雾,喷雾时间根据气温高低而定,通过喷水,将棚内温度降至30%以下;喷水过程和喷水后,一定要加强通风排湿。
此外,可在大棚内四周及人行道两边挖掘出相通的地沟,引入“跑马水”以帮助降温。
八、注意环境卫生、加强病虫管理
对于堆放菌棒的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以减少外界病原物污染。
在菌棒进场前,清除原来的烂菌棒和各类杂物,地上洒石灰,架上用石灰水喷洒。
在给菌棒刺孔排气的前三天要对堆放的场所进行杀虫,采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量的药剂进行喷洒;在刺孔后的一个星期的时间内要连续喷洒杀虫;在其余的时期内,可以采用诱
杀的方式进行杀虫。
诱杀剂可用三分之二废菌糠加三分之一麦麸再加300倍敌敌畏混合配制,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诱杀剂应装入敞开的瓦罐或内衬塑料袋的小纸盒,每房间分四个点诱杀。
诱杀操作请注意人畜安全。
对于前期的局部烂棒。
可彻底挖除腐烂菌块,填充同品种新鲜菌块,处理孔表面贴上透明胶布,并在胶布上刺上数个小孔。
对于已全面“烧菌”的菌棒,应及时破袋晒料,以重新利用。
(作者单位:150200黑龙江省五常市五常镇农业畜牧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