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等。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比较
第一,经验主义和理 性主义两种倾向分别 是经验论和唯理论得 以形成的认识根源。
第二,经验归纳法和 理性演绎法分别是经 验论和唯理论得以形 成的研究方法。
第三,近代英国和欧 洲大陆各国的历史环 境分别是经验论和唯 理论得以形成的社会 土壤。
三、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区别
1、重新论证了知识的价值 在中世纪,“知识是神学的奴隶”,当理性与信仰发生冲突时,理性服从
信仰。但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重新恢复了希腊人对知识的 尊重,肯定了人对知识的追求。 2、对经院哲学的批判
①对经院哲学的批判 培根揭露经院哲学脱离实际、脱离自然,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批判了 经院哲学在方法上的烦琐主义和形式主义,认为传统的科学知识的要害在于没 有实用性。 ②培根在对经院哲学的批判中,深刻地揭露了人类人士产生错误的思想根 源和社会根源,为此,他提出“四假相说”。 假相,即盘踞在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使人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主要有四种: A、族类假相(种族假相)——人类天性的普遍缺陷,不以客观事物为尺度, 而是以主观感觉为尺度。 B、洞穴假相——由于个人的特性而产生的成见或偏见。 C、市场假相——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词语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假相。 D、剧场假相——从各种哲学体系和错误论证方式中移植到人们心中的假相。
四、经验论与唯理论争论的历史意义(2)
经验论和唯理论经过长期论争所取得的成果及暴露的理论缺陷,从正反 两个方面揭示了认识论在以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实现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辩证结合的必要;而二者的辩证统一,只有在科学的社会实践观的基础 上才能实现。到了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 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地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 的经验,第一次把社会实践纳入认识论,从而把认识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并 在此基础上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它认识论问题, 从而彻底克服了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创立 了完全科学的认识论,从而把哲学思想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哲学 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07经验论和唯理论

07经验论和唯理论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一反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正统观念,重新恢复了自然与人在哲学中的地位。
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欧洲人从文艺复兴时期热情的躁动走向深沉的哲学思考,开始以理性为基础去面对大宇宙和小宇宙,于是形成了完全属于近代欧洲的崭新的哲学。
这是西方哲学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巨人如培根、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巴克莱和休谟等,他们提出了一整套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体系。
这种新的哲学一开始就与新兴的自然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哲学家们要求认识自然、控制自然,从而为人类自身谋福利,他们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要做"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 等等的口号。
与此相关,认识论问题成为这个时期哲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有人说这个时期的哲学从古代以研究客体和本体论为中心转向了以研究主体和认识论为中心。
尽管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但是它多少反映了这个时期哲学的某些特点。
围绕着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真理的标准、认识的方法论等问题,哲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亦即经验论(empiricism )和唯理论(rati〇nalism)。
①两者的理论分①ratbnaiism通常译为"唯理论",但是这个"唯"字过于极端,并不符合这_哲学派别的实际情况,译成"理性论"可能更合适一些。
但是另一方面,经验论者也并不是不讲理性,因为理性主义实际上构成了整个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所以, 在作了这一说明之后,我们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仍然沿用"唯理论"这个译名。
歧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问题。
一般说来经验论者认为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_切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唯理论者则主张认识来源于天赋观念,知识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其次是真理的标准问题。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23页文档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经验论与唯理论4-近代哲学之经验论与唯理论

2、认识论转向:
这和人感性生活方式开始逐渐要取代神圣生活方式有密切关联。一方面 要阐明其内涵,为之辩护,另一方面要反思和驳斥经院哲学。通常的观点: 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相关。
3、对哲学实际效用的看重:
古希腊哲学是爱智慧,中世纪是神学的婢女,近代哲学是力量。
四、主要哲学流派
1、16-18世纪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2、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 3、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章 16-18世纪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概论:
一、划分标准:知识的来源
凡是认为知识在根本上来源于经验的,即是经验论;认为来自理性的是唯理 论。
注:唯理主义也可以宽泛的理解,肯定知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启示
和权威。这样,经验论也是唯理论。 这表明区分派别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标准来划分和理解哲学家,只是在自己没有一定的看法的
二、欧洲大陆唯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 法国的笛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德国 的莱布尼兹。
三、笛卡尔
(一)生平与著作: 1569年出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的一个法官家庭。 曾经进入有耶稣会经办的学校学习。他对学校讲授的经院哲 学不感兴趣,爱好数学,认为数学能够提供具有确定性和明 晰性的指示。1612年,笛卡尔进入波埃顿大学学习法律。毕 业后游历欧洲各国,去读世界这本大书,寻求各种实际的学 问。他先到巴黎,在上流社会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隐居 起来研究数学和哲学。1618年,他到荷兰的军队服役,后来 又在巴伐利亚国王的军队中服役。其间,继续沉思——如何 能在哲学中达到数学所特有的确定性,甚至在司令部里他也 常常独自沉思。1621年,他离开军队,继续从事旅游和研究 工作。由于法国的学术气氛不够开放,他卖掉了自己世袭的领地,移居到荷兰。在那里呆了二十 年。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这一时间完成的。1649年,应瑞典女王的邀请,迁居斯德哥尔摩,次 年病逝。 他的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
第八章近代欧洲唯理论哲学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相同点:1.源于相同的历史任务。
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要求哲学为自然的深入研究,提供系统的认识方法,认识理论的诞生由此开始。
2.理论基础相同。
由于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许多近代哲学家纷纷向自然看齐,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视为哲学的楷模。
3.它们的思维方式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把理性的不同方面对立起来。
4.它们均脱离社会实践来探讨人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认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5.各有其片面的真理性第八章: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并不在第七章之后,而是同时发生、出现。
)S1、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当英国的经验论的奠基者培根35岁的时候,在冰天雪地里为一个实验而劳碌奔波时。
不久,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笛卡尔,却安坐在温暖如春的火炉旁凝神沉思。
这个鲜明的对比,勾勒出经验论和唯理论南辕北辙的理论特征和学术同格:看看笛卡尔先生:(佩戴长剑,爱睡懒觉、喜欢安静和沉思冥想、喜欢思考)Rene Descartes ,1596、3、31—1650、2、11出生于法国杜兰省哈耶地方的一个贵族家族,其父是穿袍贵族,当地地方议会的议员和地方法院的法官,有相当多的地产,家境富裕。
但笛卡尔出生不久,其母亲即因肺结核逝世,婴儿也受感染,医师预言他很难存活。
幸亏乳母精心抚育才免于夭折。
笛卡尔终身未娶,与哲学为伴,但有一个私生女。
他天生体质嬴弱,敏感多疑,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这种气质给他的哲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7岁时候进入了耶稣会学校(即当地最好的学校——拉夫赖公学)学习,学习课程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法文、物理学、数学、逻辑学、道德、形而上学等,为他打下当时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数学基础,并从古典学中了解了以往的主要学问。
此间学校对孩子们要求甚严,一大早就得起身背诵《圣经》。
但对笛卡尔却是例外,校方为照顾他的孱弱的身体,特许他可以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免受风寒引起肺炎,可以在床上读书。
略论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2 近代认识论一开始就表现为经济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不同倾向。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与传统的认识论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与当时的科学发展有关。从哲学认识论的传统来讲,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倾向,可以追溯到人类认识产生之初。认识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一开始就包含着矛盾:它既要靠人类理性思维的抽象概括,又要靠人类感觉器官给它提供经验材料;它既是经验的,又是超验的。人类认识从方法上来讲,最初也只有这么两种方法,靠感性给它提供经验材料,靠理性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抽象。在古希腊的早期,尽管在哲人们中间已经表现出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倾向,但应该说这两种倾向还是相安无事、彼此和谐的。可是,随着哲学的发展,这两种倾向的对立便逐渐展开,赫拉克利特的经验主义色彩比较突出,毕达哥拉斯派的理性主义色彩比较突出,但直到真正涉及所谓认识途径时,才产生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直接对立。这一对立首先是以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尖锐对立开始的。在后来的发展中,终于产生了德谟克利特的经验主义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尽管有人已经看到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各自的片面性(如亚里士多德),但并未能真正克服各自的片面性,因而最终表现为亚里士多德的在二者之间的摇摆和皮浪的怀疑主义。到了欧洲中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在经院哲学中以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形式继续存在。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影响远未终结。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它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众多流派中,有不少流派都受到经验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以马赫、阿芬那留斯为代表的经验批判主义,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以杜威、皮尔士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和属于科学主义的其他哲学流派。它们主要继承了贝克莱、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它们或者通过对经验进行现代的改装,把自己的哲学扮成中立的哲学,或者用近代唯心的经验论来为自己的理论服务。当然,这些流派不单单是继承了经验论唯心主义的、荒谬的一面,从而把经验论进一步片面化,它们也对经验论的狭隘性进行了清除和批判,从而在哲学的发展中,特别是在认识论、方法论的发展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唯理论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不如经验论那样广泛,但这种影响也仍然是存在的,这种影响最主要是通过结构主义表现出来的。结构主义认为,我们研究事物,主要是研究它的结构,而不是研究事物本身,这种结构是事物的深层结构,而不是它的表层结构。这种深层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先验的认识形式和具有普遍性、先验性的知识。结构主义把对这种深层结构的认识,也就是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看作是先验的、天赋的,这显然是受唯心主义唯理论影响的结果。
经验论和唯理论总结|近代哲学

经验论和唯理论总结|近代哲学近代哲学中,经验论和唯理论共有八位极其重要的哲学家,这八位凭其鲜明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作为西方哲学史的学习者,必须深刻掌握这八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编者在此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级重点知识点梳理一级重点是指各大高校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的考题,这些知识点必须完全理解并能够清晰流畅地解释或讲述出来。
1. 四假相(培根)培根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开启者。
培根在理论上对经院哲学进行的深刻批判主要体现在“四假象说”上。
所谓假象,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
根据来源不同把假象分为四类,即族类的假象、洞穴的假象、市场的假象、剧场的假象。
族类的假象是人类天性中普遍存在的缺陷。
由于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客观事物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的假象指由于个人的特性而产生的假象。
因为每个人的天性、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等不同而形成的个人偏见。
这就像一个人站在狭小的洞穴内看事物一样。
市场的假象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由于语词的错误和混乱而产生的假象。
剧场的假象指从各式各样的哲学体系以及错误的论证方法中移植到人们心中的假象。
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罢了。
培根提出“四假象说”的目的是清算经院哲学所散播和灌输给人们的种种迷信谬说、空论和诡辩,以及各种编造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而且深刻揭示了导致人们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2.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者和唯理论的创始人。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
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
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是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
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为怀疑主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
经验论与唯理论3-16—17世纪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六)知识的等级、可靠性与真理 1、把知识理解为观念与观念的符合: 知识就是关于观念之间是否契合的知觉。 2,三个等级: 直觉知识—直觉认识 必然性知识 证明知识(推理)—理性认识 感性知识—感性认识 (观念与外物的契合) 3、“确定的知识”和“实在的知识”(很难达到); 与知识相对应有两种真理: “口头真理”与“实在真理” (一般认识) (真理)
二,托马斯.霍布斯 生平: 1.出身于牧师家庭, 叔叔把他抚养成人。 2.15岁进入牛津大学 学习哲学与逻辑学, 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 一贵族的家庭教师。 3.代表著《利维坦》奠定 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基础。 4.近代自然法学派的奠基人 5.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
哲学思想 (一)哲学的定义、目的与对象 1,哲学是一门由结果求原因或者由原因求结果的推 理的学问(概念、判断与推理) 2,哲学的目标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为人类谋福 利”。 3,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产生(消亡)过程中和具 有某种特性的物体,分为自然物体(自然哲学)和人 造物体(公民哲学)两类。
三、约翰.洛克 生平: 1.出身于商人家庭, 父亲是个清教徒。 2.毕业于牛津大学, 担任过驻外使馆的秘书。 3. 结识辉格党的领袖任其 家庭教师和秘书, 后任政府部长。 4.代表著: 《人类理智论》、《政府论》
洛克的认识论学说 (一)白板说 1、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1),不存在天赋的思辨原则,“普遍同意”的东 西是后天形成的。 (2),不存在天赋的实践原则,道德原则是教化的 结果 (3),不存在天赋的上帝观念,上帝是对自然世界 第一因的推测。 2,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1)“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 白板说
1,物体是“实体”,物体的属性被称为“偶性”; 实体是不生不灭的,属性是变化无常的。 2,实体是独立的,偶性依附于物体,但不构成物体 的任何部分;偶性是“我们认识物体的方式”,(偶 性主观化)
第三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种族假相培根在认知知识的过程中针对经院哲学而提出的一些妨碍人们认识自然的幻想和偏见,称之为“假相”。
并概括为四种。
种族假象指的是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思维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2.洞穴假相指的是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偏见。
这就好像一个人站在狭小的洞穴内看事物一样。
3.市场假相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4.剧场假相指的是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从各种教条以及从错误的证明法则移到人心中的假相。
5.实体(笛卡尔)所谓实体,笛卡尔指的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
”其实,按照笛卡尔的看法,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实体。
自我和物体的存在都依赖上帝。
不过,除了上帝以外,它们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而其他东西的存在倒是依赖它们。
笛卡尔把自我、上帝和物质世界这三种实体的确立,看作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形而上学”部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他论证了这三种东西的存在,他的哲学的建立和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有了可靠的根基。
6.实体(斯宾诺莎)实体的定义是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自在的东西,也无须借助于他物而得到说明,通过自身而得到种种规定。
由定义演绎出实体的种种特征,自因性指实体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而无须借助于他物而获得自己的存在;唯一性,即物体只能有一个;无限性,即实体是无限的;永恒性,即实体是永恒的,它的存在没有开端,也不可能有终点。
7.属性(斯宾诺莎)在斯宾诺莎看来,属性是实体固有的本质特征。
无限的实体必然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属性都各自表现实体永恒无限的本质。
尽管实体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但能够被我们认识的属性只有两个,即广延和思维。
这两个属性依赖于实体,而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广延和思维是同一实体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斗争

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斗争摘要: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社会政治哲学上引起了一股思潮,而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在西欧历史上已持续了二百多年之久,在这时期里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对于解放人类思想、挖掘人的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给人类的认识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主从三方面(关于知识来源、认识的方法、认识的可靠性问题)浅析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主要分歧。
关键词:经验论唯理论感觉经验理性知识近代西方经验论和唯理论对立的形成源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不同的认识倾向。
近代认识论一开始就表现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不同倾向,而经验论和唯理论都是认识论的理论。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
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
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
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它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
而经验论是唯理论的对称。
认识论的一种学说。
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
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体系的代表。
他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的。
主张经验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类,前者即感觉,后者指反省。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在其对感性经验作唯物主义的说明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
经验论和唯理论都是认识论的理论,他们都反对经院哲学,要求认识自然,揭示自然事物的发展规律,且它们都和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发展史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发展史[摘要] 近代西方哲学一开始就存在两种倾向,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唯理论认为科学知识只能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
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关于知识的来源、认识的方法或逻辑、认识的可靠性问题上, 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经验论和唯理论自产生起就进行不断的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
其中,经验论主要以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唯理论主要以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为代表。
[关键词] 经验论唯理论斗争发展正像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的先验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之间的矛盾一样,近代西方哲学存在着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与发展,围绕着知识的问题,两派的哲学家们展开激烈的争论。
经验论者认为,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所谓科学知识——主要是实验科学——乃是对于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
唯理论者认为,由于感觉经验是相对的和个别偶然的因而不是可靠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不可靠的基础之上,如果有科学知识,显然我们的确有科学知识,那么它就不能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而只能是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说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经验论和唯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模式,在关于知识的来源、认识的方法或逻辑、认识的可靠性问题上, 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经验论者关注的是经验,并且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而没有其他的来源,因而他们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从经验中得来的感觉材料是如何构成知识的,他们不认为理性在认识中除了组合与分解感觉经验材料之外还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他们普遍排斥形而上学。
因此,经验论的体系实际上是以“心理论”的方式构建的——从洛克的“白板说”开始,经验论都是以经验来说明观念,以观念的组合与分解来说明知识,这个模式就是“经验——观念——知识”,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它既是开放的又是封闭的。
唯理论者意识到感觉经验的相对性和个别偶然性,认为在此基础上市不可能建立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的。
05近代哲学·唯理论经验论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导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唯理论与经验论 社会政治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
导
言
新时代的曙光
世界的发现
人的发现 科学的发现
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雅典与耶路撒冷
近代哲学
希腊哲学重视经验的自然主义和科学精神, 基督教哲学重视超验性的形而上学,在主体性的觉 醒或自我意识原则的基础上构成了近代哲学的基本 主题:近代哲学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问题,形成了 系统的认识论和自然哲学理论,而且也关注超验性 的本体论问题,它试图将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 寻找一种能够一举解决全部问题的方法,形成统一 的哲学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希腊与基督教,雅 典与耶路撒冷,两条文明源流汇集到了一起,形成 了近代哲学这一支澎湃巨川。
一、方法论
在某种意义上说,解决哲学问题的前 提在于解决方法论的问题。方法问题在西方哲 学中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它是解决哲学问题的 关键,甚至可以说哲学的每一次变革几乎都是 起因于方法论的变革。就此而论,笛卡尔从一 开始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几何学
几何学的特点是:基本的初始原理即公理一旦 确定,我们就可以从这一原理出发演绎地和系统地 推论出其他一切原理。如果公理是清楚明白无可置 疑的,那么整个知识体系也就是真实可靠的。然而 非常可惜,数学的应用范围一向有限。笛卡尔试图 使哲学也达到数学所特有的那种确定性和科学性, 即寻找一个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第一原理,由之推 演出整个哲学体系。从笛卡尔开始,应用几何学方 法构造哲学体系,就成了唯理论哲学家的理想。
近代欧洲哲学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演绎法. 演绎法与归纳法相反,是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 论,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 ,它由大前 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一般”中必然能够推演出“个别”,而推演出来 的结论是否正确,取决于: ——大前提是否真确; ——推理是否合乎逻辑。
1.大前提 人皆会死 2. 小前提 张三是人 3.结论 所以张三会死
近代科学和哲学的方法:
归纳法和演绎法
(3)万事万物处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之中
(4)极大和极小的对立统一
经验论与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
古希腊时期 中世纪时期
亚里士多德 唯名论
近代西方哲学
英国经验论
共相与个别
典 范 形 式
大陆唯理论
柏拉图
唯实论
• 经验论的代表:培根、霍布斯、洛克和休谟
近 代 西 方 哲 学 时 期
文艺复兴时期空幻的彼岸现实的此岸清净的僧院纷扰的尘世发展自然发现了人自身追求科学知识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自然和人成为当时思想界的研究中心1人文主义
近代哲学思想的自我觉醒
经验论与唯理论
文艺复兴时期
空幻的彼岸---现实的此岸 清净的僧院---纷扰的尘世 发展自然,发现了人自身,追求科学知识,要求个性解放, 反对宗教桎梏,自然和人成为当时思想界的研究中心
• 但归纳法和演绎法也有其局限。 · 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方法,不 可能做到完全归纳,总有许多对象没 有包含在内 ,因此,结论不一定可靠。 · 演绎法: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受到前 提(归纳的结论)的制约,而前提是 否正确在演绎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
归纳法与演绎法结合使用
1.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 2.归纳必须以演绎为指导。 3.归纳和演绎相互渗透和转化。
经验论哲学与唯理论哲学

经验论哲学与唯理论哲学17世纪就是哲学与科学兴盛的时代;在此一时期,许多哲学家(如培根、笛卡尔、莱布尼兹等)同时也是科学家。
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使他们在认识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普遍运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二是对各种观察材料和实验的结果进行数学处理和理性分析、推理的方法。
而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这种哲学起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这是「外在的经验」。
而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这种哲学产生于对理性自我的反省,这是「内在的经验」。
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
亦即,17-18世纪的西欧哲学,其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知识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差异:休谟的不可知论割裂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莱布尼兹的独断论则直接把思维等同存在。
直到康德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才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辩证综合。
经验论哲学一、早期的经验论产生于17世界的英国,因应当时科学之兴盛而产生的思想潮流。
(一)培根→知识即力量、四假象说、科学归纳法、双重真理1.经验论哲学的开创者;根据科学的实验精神,首先建立了经验归纳法。
2.他强调科学知识必须以自然事物作为研究对象,以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起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实现对自然形式或规律的认识。
3.认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真正的科学认识应该从感性材料出发,经过理性的归纳逐步上升到真理性的知识,4.他的名言:「知识即力量」;认为人只有通过认识自然才能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
此一主张,成为近代科学理性冲破蒙昧的宗教思想专制的第一声吶喊。
5.四假象说:培根认为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常常被他们心中各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偏见所遮蔽,因此,无法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
(1)族类的假象:亦即,总是以人类的尺度而非宇宙的尺度来作为认识的根据,从而使自然事物的性质常常因为人类理智的偏见而遭到扭曲。
(2)洞穴的假象:这是指个人受其习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偏见,导致了认识的偏差。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两者合理性与局限性的分析引言:本文讨论研究的是欧洲近代哲学中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的两者的产生和主要观点,通过对两者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讨论揭示二者在认识世界上的本质矛盾。
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析对今天人们探究世界、认识世界也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正文:一、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产生及其观点经验论在17到18世纪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研究者多来英、法两国的哲学家,所以又被称为英国经验论。
以培根为代表的一批经验论者对经验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证的研究,并坚定地认为其是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培根强调“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求助于感觉”认为通过感性的认识和与现实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能获得知识,任何思维上的理性演绎的都是不能认识世界。
又比如,英国的霍布斯认为一切感觉都来自客观外在的刺激,即知识来源于经验。
此外,还有包括洛克和法国的伽森狄也对近代经验论的成型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和贡献。
经验论是在对自然科学的知识来源进行的探讨和研究,在与唯理论的斗争中,经历了由唯物主义经验论向唯心主义经验论,由可知论向不可知论的过渡。
前者主要认为人的经验来源于上帝和神的启示,渐渐变为了唯心主义。
后者则强调经过实际观察的经验是可靠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近代唯理论不像经验论那样,有着深厚的“家族底蕴”。
唯理论与启蒙运动紧密相联。
可以说是唯理论在广义上的含义即理性主义。
在古代,由于人们缺少认识自然的经验主义大为盛行,像恩培多克勒就认为世工具,对自然现象和事物存在着敬畏之心,界本源是水、火、土、气,这就是来源于经验的认识。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总结和概括,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最直接、最简单的反映。
经验论和唯理论名词解释

经验论和唯理论名词解释唯理论。
西方哲学中研究关于“是什么”的理论。
1.柏拉图所提出的“理念论”,也称“第一哲学”。
1.“先天论”( Deucitalism)。
在这种认识论和宇宙论中,认为知识来自上帝;灵魂在肉体之前就存在,但两者结合时,则是最高的生物形式;上帝赋予了世界以数目、尺寸、形状、颜色等。
2.“可知论”( Visigoship):不仅承认有客观的知识,而且相信能够通过教育使人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去认识真理。
由17世纪开始到18世纪初,在英国兴起,后扩及欧洲各国。
3.经验论( Empirism)。
英国哲学家洛克所创立的哲学派别。
认为感觉经验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从而把经验主义推向极端。
4.理性主义( Conformism):认为现象是不依赖于理性的心灵所能把握的那种形式,因此,它不承认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来源于理性。
二、两种哲学观点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两种哲学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人类理智有普遍适用的永恒真理,这些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因而可以把他的见解传授给任何时代的任何人;后者则认为人类理智不是普遍的,甚至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凭借个人的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三、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在哪里?两种哲学观点的对立在于两者的世界观和知识论。
经验论把世界万物都归结为可以感觉到的外部特征,因而它以可感觉的外部事物为基础。
唯理论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些无法直接感觉到的事物或“普遍的概念”,因而它把理智作为世界万物的惟一认识者。
四、为什么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异呢? 1、由于两种哲学观点所坚持的真理标准不同,因而导致他们对人类认识的正确性评价的不同。
经验论所确定的标准是感觉经验,在它看来,认识真理不需要依靠理智的帮助,只要凭借人们的感觉就能达到。
因此,它认为经验是真理的惟一源泉。
唯理论所确定的标准则是思维经验,在它看来,人们认识真理离不开理智的指导,没有理智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因此,它认为理智才是真理的惟一源泉。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共23页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 论和唯理论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关于两者合理性与局限性的分析引言:本文讨论研究的是欧洲近代哲学中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的两者的产生和主要观点,通过对两者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讨论揭示二者在认识世界上的本质矛盾。
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析对今天人们探究世界、认识世界也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正文:
一、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产生及其观点
经验论在17到18世纪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研究者多来英、法两国的哲学家,所以又被称为英国经验论。
以培根为代表的一批经验论者对经验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证的研究,并坚定地认为其是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培根强调“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求助于感觉”认为通过感性的认识和与现实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能获得知识,任何思维上的理性演绎的都是不能认识世界。
又比如,英国的霍布斯认为一切感觉都来自客观外在的刺激,即知识来源于经验。
此外,还有包括洛克和法国的伽森狄也对近代经验论的成型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和贡献。
经验论是在对自然科学的知识来源进行的探讨和研究,在与唯理论的斗争中,经历了由唯物主义经验论向唯心主义经验论,由可知论向不可知论的过渡。
前者主要认为人的经验来源于上帝和神的启示,渐渐变为了唯心主义。
后者则强调经过实际观察的经验是可靠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近代唯理论不像经验论那样,有着深厚的“家族底蕴”。
唯理论与启蒙运动紧密相联。
可以说是唯理论在广义上的含义即理性主义。
在古代,由于人们缺少认识自然的工具,对自然现象和事物存在着敬畏之心,经验主义大为盛行,像恩培多克勒就认为世界本源是水、火、土、气,这就是来源于经验的认识。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总结和概括,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最直接、最简单的反映。
唯理论的产生源于近代资本主义和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们发现了自然规律,并认识到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并不一定是对的。
由此,以法国的R.笛卡尔,荷兰的B.斯宾诺莎和德国的
G.W.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者认为自然的规律和知识是可以像几何学那样从几条清
楚明白的“自明”公理,依靠人的“天赋观念”,进行细致准确,可靠的推理得到的。
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正确的,依靠感觉器官和经验得到的知识和认识都是错误的。
二、两者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属于认识论范畴,其目的是为了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个注重纯粹的感觉经验,通过经验归纳法认识真理。
一个注重完全的数理推理,根据人与身俱来的“天赋观念”和“天赋原则”进行演绎推理发现普遍适用的规律。
两种观点都是自然科学产生时,人们对真理、知识正确来源的争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这种过于绝对化的认识和缺少综合性、辩证性眼光的观点必然存在着局限性。
1.经验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讨论
经验论的合理性:
①经验论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认识世界,注重客观存在的意义。
经验主义最大的特
点就是实际性。
他们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实际生活中通过感性经验得到的。
②反对蒙昧主义、宗教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经验论也是自然科学发展过
程中的产物。
其本质上已经否定了宗教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认为真理和知识不
是上帝通过《圣经》向世人宣告的东西。
真理是来源于人自身观念的认识和经
验。
从而把人们从对神的盲从和蒙昧的状态的中真正“解救”出来。
这是经验
论的进步性体现。
经验论的局限性:
①经验论在某种程度上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宣扬不可知论。
像洛克认为人的经
验认识范围不能超出观念的范围,在观念之外的真理和知识是不可认识的。
按
照马克思的哲学观点,思维和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
所以,世界的可知的,不
存在观念之外的知识。
尽管马克思主义也不代表着真理,但按照目前的观点,
我们姑且认为这是经验论的现代局限性。
②只注重经验,完全否定理性认识。
培根,洛克,霍布斯等人都认为,通过对实
验观察进行经验归纳分析,就足以得到真正的具有普适性的知识。
除人的感觉观察之外任何方法都不能像经验归纳法一样能得到真理。
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还没有从人文主义的余热中冷静下来。
“人的判断即一切”是经验论者的根本属性。
把感官经验做为我们认识外物和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贬低理性主义的意义。
认为那是脱离现实的理论。
经验主义者在倡导实际观察的同时,忽略了对自己观察的正确推理和论证。
经验论所关注的一切都是唯理论概念和公式的客观存在的体现。
2.唯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讨论
唯理论的合理性:
①注重使用正确的认识工具去认识世界,脱离了直接的主观束缚。
可以说,数理
工具是唯理论者认识世界获得知识最强有力的武器。
任何我们感觉器官从客观
世界接受到的信息都能通过数理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得到一个具有客观性、稳定性、普适性的规律。
纵观西方包括东方的历史,没有哪一个学派,没有哪
一个主义能真正摆脱人的主观局限,用一种自然、客观、冰冷的工具和方法去
解释我们身边的事物的存在。
这正是唯理论的伟大和光辉之处。
②认为理性认识的知识才具有普遍的必然性。
这一点是对比经验论提出的通过经
验和观察得到的知识具有普遍性提出的。
经验论的这个观点最大的破绽在于人
不可能做到观察每一个客观物体去验证其通过经验归纳法得到的知识是否具有
普遍的必然性。
但是,忽略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脱离实际的缺点,唯理论至少能
够“自圆其说”有充分的数理证据证明演绎法的正确,证明自己通过演绎方法
得到的知识的正确。
经验论却做不到这一点。
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理
性的知识具有普遍性。
③认为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发现真理和知识。
这正击中经验论“知
识有限”的要害之处。
唯理论者的认识方法是基于一些“自明”的公理,然后
通过可靠的数理原理去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获得知识和真理去推理出新的未
观察的知识。
这正是人主动认识世界的重要体现。
唯理论没有把认识看作是对
客观存在的被动消极的接受,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天赋观念”去认识客观存在
的知识。
唯理论的局限性:
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忽视实践,完全否认经验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在
描述唯理论的这一局限时,人们常说“经验论者光练不说,唯理论者光说不
练”。
这反映的是唯理论脱离实验的抽象推理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想象,甚至可
以被认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源绝不是一堆冰冷的符号,而是客
观存在的事物。
唯理论犯了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错误。
此外,唯理论在强
调理性思维的时候走了绝对化、极端化的道路。
,忽视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
的作用,这使其实际上没能正确的解释知识的来源问题;而把知识体系建立在纯粹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离开了客观实际的观察和经验,片面的强调毫无现实意义的数字和符号,必然使知识体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理性来源于感性的认识,又需要超越感性。
参考文献:
牛萍:“浅析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矛盾及其解决”,北京交通大学,100044,第1-6页。
李菊霞: “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分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7 (1) ,第68-7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经验论与唯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第25页,第199-201页。
W. Kohlhammer:《近代哲学史》,先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第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