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细胞种类
细胞工程-7 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及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细胞工程-7 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及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18225a5dd3383c4bb4cd2e9.png)
一、细胞培养发展简史
• 动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起源于1885年,德国人 Roux 用温生理盐水在体外培养鸡胚髓板,并使之 存活了数月之久。 • 动物细胞(组织)培养的奠基人是美国生物学家 Harrison。在1907年采用盖玻片覆盖凹窝玻璃悬滴 培养法将蛙胚的神经组织培养在淋巴液中,保持存 活了几周时间,并观察到细胞突起的生长过程。 Harrison - - isolated pieces of frog embryonic tissue known to give rise to nerve fibres - grew them in frog lymph - observed outgrowth of axons over period of weeks in 1907.
5,由于细胞培养有可能在同一时期、相同条 件、相似性状的条件下提供大量的实验样 本,所以相对耗资较少,因而也就成为生物 制品、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制品生产的 重要手段。
6,细胞和组织生长在人工培养环境中,与体 内环境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培养的 细胞或组织,其形态或功能会发生不同程 度的改变。因此再利用培养细胞做实验对 象时,不能将其与体内细胞完全一样看 待,只能把它们视作一种既保持动物体内 原细胞一定的性状、结构和功能又发生某 些改变的特定的细胞群体。
四、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
根据离体细胞在体外生长时是否贴壁的性 质,将其分为贴壁型与悬浮型两类
正常体内组织细胞类型
四、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
贴壁型(anchorage-dependent cell)
按照培养细胞的主要形态,可分为几大类型
1)成纤维细胞型 (fibroblast) 2)上皮细胞型 (epithelium) 3) 游走细胞型 (wandering) 4)多形型细胞 (polymorphic)
动物细胞组织培养及分类-文档资料
![动物细胞组织培养及分类-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9ee1c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5.png)
成纤维样
可成上皮样
悬浮生长型
概念 培养时不贴附于底物而呈悬浮状态生长 或以机械方法使保持悬浮状态下生长
来源 自血,脾或骨髓, 尤以血中白细胞 癌肿细胞也可能
特点 在悬浮中生长良好 细胞圆形,单个或小细胞团
优点 生存空间大,提供数量大 传代方便(不需消化) 易于收获 可获得稳定状态
缺点 观察不方便 很多细胞不能悬浮生长(尤以正常细胞)
优点
3.应用广: 学科多: 对象广: 各种动物:低等动物--高等动物--人类 一种动物:不同年龄-不同组织-正常或异常(肿瘤--)
4.较经济: 可提供大量、同时、重复性好的、 生物学性状相似的实验对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胞培养的缺点
现人工模拟体内环境的技术已经很高, 但, 人工所模拟的条件与体内实际情况 仍不完全相同.
含义 两方面 结果 基于粘附特性,使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结合形成
组织, 有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 粘附于一固相表面 才能生存和生长。
培养时:这些细胞被放到体外环境中以后,同样需要粘附 于某一固相表面才能生存和生长,因而 属于粘附型细胞。
粘附(锚定或锚着)依赖型(性)细胞:唯有粘附于固相表 面才能生存的细胞
形态:似体内成纤维细胞的形态 胞体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 胞质向外伸出2—3个长短不等的突起 中有卵圆形核
生长特点 排列成放射状,漩涡状
并不紧靠连成片, 细胞—细胞接触易断开而
单独行动 游离的单独的成纤维样细胞,
常有几个伸长的细胞突起
贴附生长型--类型
1. 与体内同名的细胞不完全相同 如:形态相似的成纤维细胞,可不同来源 自同一动物不同组织的成纤维样细胞相似但 发展趋向不同
生长类型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1355e8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c.png)
细胞培养技术一、细胞培养基本概念细胞培养是指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摹拟体内出现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期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的培养物为单个细胞或细胞群。
在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外周血淋巴细胞、皮肤或纤维细胞和各种能在体外长期生长的细胞系。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具有时间短、技术简便、可反复取材等优点,它在临床染色体分析中使用最广泛。
体外培养细胞株可在培养过程中发生自发的或在外界作用下的转化,成为永久细胞系,也可直接建成永久细胞系,永久细胞系能在体外无取制的传代和生长。
永久细胞系通常具有非整倍体细胞和各个细胞的核型不完全相同特性。
但细胞克隆的细胞系其这一特性可以不明显。
二、细胞培养的环境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所需的条件与体内细胞基本相同。
1、无污染环境培养环境无毒和无菌是保证细胞生存的首要条件。
当细胞放置于体外培养时,与体内相比细胞丢失了对微生物和有毒物的防御能力,一旦被污染或自身代谢物质积累等,可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在进行培养中,保持细胞生存环境无污染、代谢物及时清除等,是维持细胞生存的基本条件。
2、恒定的温度维持培养细胞旺盛生长,必须有恒定适宜的温度。
人体细胞培养的标准温度为36.5℃±0.5℃,偏离这一温度范围,细胞的正常代谢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培养细胞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对高温强,温度上升不超过39℃时,细胞代谢与温度成正比;人体细胞在39-40℃1小时,即能受到一定损伤,但仍有也许恢复;在40-41℃1小时,细胞会普遍受到损伤,仅小半数有也许恢复;41-42℃1小时,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大部分细胞死亡,个别细胞仍有恢复也许;当温度在43℃以上1小时,细胞所有死亡。
3、气体环境气体是人体细胞培养生存必需条件之一,所需气体重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氧气参与三羧酸循环,产生供应细胞生长增殖的能量和合成细胞生长所需用的各种成分。
开放培养时一般把细胞置于95%空气加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环境中。
细胞培养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培养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60e14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5.png)
细胞培养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技术,用于在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细胞体外生长和增殖。
通过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包括适当的培养基、细胞状态维持剂和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控制,细胞可以持续生长和繁殖。
细胞培养可以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以保证培养过程中没有污染物的引入。
细胞培养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通过细胞培养,科学家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信号转导途径和分化过程。
此外,细胞培养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生物技术研究、生物工程和医药领域等。
细胞培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人们开始尝试培养动物细胞,最早成功地实现了培养培养出鸟胚细胞。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技术改进,细胞培养的技术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综上所述,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技术,通过在受控的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细胞,可以研究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生物学研究、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培养的定义、历史、重要性以及应用领域。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展示: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引言部分将对细胞培养进行概述。
我们将介绍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其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细胞培养的定义。
我们将解释什么是细胞培养,如何进行细胞培养以及细胞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我们将回顾细胞培养的历史,探讨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和重要里程碑,以及这些里程碑对现代细胞培养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将总结细胞培养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我们将强调细胞培养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并讨论细胞培养在医学、药物研发、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我们将全面、系统地介绍细胞培养的定义、历史、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第五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
![第五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9311221e2bd960590c677ec.png)
◆ 动物克隆技术的建立
1962年,英国学者Grudon 把非洲爪蟾小肠上皮细胞的 核注入同种或异种非洲爪蟾 未受精卵中,约有1%的重组 卵发育成为成熟蛙。 1997年,哺乳动物克隆 羊多利的诞生。 动物器官克隆为生物医 药材料开辟新。
(三) 动物细胞培养的特性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机械强度低,适应环境能差; ◆生长速度缓慢,易受微生物污染,培养时需要抗生
第二节 动植物细胞的培养
5.2.1 动物细胞的培养 (一) 培养方法
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培养:来源于血液、淋巴组 织的细胞,许多肿瘤细胞(包括杂交瘤细胞)和某些 转化细胞属于这一类型,其可采用类似微生物培养的 方法进行悬浮培养。 贴壁依赖性细胞的培养:大多数动物细胞,包括 非淋巴组织的细胞和许多异倍体体系的细胞属于这一 类型,它们需要附着于适量正电荷的固体或半固体的 表面上生长。
表51动植物微生物细胞的培养特征种类比较项目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大悬浮生长小营养要求生长速率代谢调节环境敏感细胞分化剪切应力敏感传统变异筛选技术细胞或产物浓度110m可以简单快倍增时055小时内部不敏感无低广泛使用较高10100m多数细胞需附着表面才能生长非常复杂慢倍增时间15100小时内部激素非常敏感有非常高不常使用低10100m可以但易结团无单个细胞较复杂慢倍增时间2474小时内部激素能忍受广泛范围有高有时使用低5
(二) ◇
培养方式
分批培养
分批式培养是指先将细胞和培养液一次性装入反应器内进行培养细胞不断 生长,同时产物也不断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终止培养。分批 培养 过程特征如图5-1。
pH、温度、DO 废产物 条件
营养物 时间 图5-1 动物细胞分批式培养过程的特征
◇ 分批补料式培养
分批补料式培养是指先将一定量的培养液装入反应器,在适宜的条件 下接种细胞,进行培养,而在此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不断地向 系统中补充新的营养成分,直到整个培养结束后取出产物。分批补料式培养 过程的特征如图5-2所示。
细胞工程原理-第一章 动物细胞的培养
![细胞工程原理-第一章 动物细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ba234d9960590c69ec376f1.png)
(二)合成培养基
主要是指通过人工设计、配制而成的,使用时需 添加一定量血清的一类培养基,可在体外较好用 于动物细胞培养。目前已经设计出适合不同类型 细胞的培养基,如DMEM、TC199等。 优点:创制出与体内相似的生存环境,又便于控 制,实现标准化。
主要成分:氨基酸、糖、无机盐、维生素及其他 辅助物质。
定 1.鉴定指标 ① 纯度: 何种细胞为主 ② 细胞学特征: 细胞形态、结构、染色体组型、生长曲线、分 裂指数、倍增时间等
③ 稳定性:传代过程中,细胞学特征是否发生变化 ④ 污染情况: 是否有微生物和其他细胞系污染
2.鉴定方法
① 细胞形态学观察: 光镜和电镜观察形态特征 ② 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分裂指数 ③ 进行染色体组型和带型分析 ④ 检测同工酶酶谱
人心肌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人乳腺
(3)游走细胞型
特点:细胞质常伸出伪足或突起,呈活跃的游 走或变形运动,一般不连接成片。 举例: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某些肿 瘤细胞。
人单核细胞
(4)多行型细胞
特点:呈多角形,是一些形态上不规则的细胞 ,不规则形态是由宽扁的胞质突起所致,细胞 一举般 例分 :胞 神体 经和 元胞细突胞两、部神分经。胶质细胞。
(一)细胞的冷冻保存
细胞超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细胞在-70℃以下时 ,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代谢处于完全停止状态 ,故可长期保存。
细胞低温保存的关键:通过-20-0℃阶段的处理过 程。因为在此温度范围内,易造成细胞的严重损 伤,因此,常常在培养液中加入保护剂来减少对 细胞的伤害。
细胞冷冻过程:将对数期细胞用冻存液(DMSO+血 清或者+培养基+血清)、甘油+血清等)重悬,分
(二)建立细胞系、株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cd2ff86e53a580216fcfed2.png)
细胞培养接种病毒的应用及进展摘要: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也不进行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活动,对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抵抗力,而且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具备能量合成系统,也不具有核糖体,是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以上特点表明:病毒必须在活的组织细胞中才能正常生长,通过细胞病变的观察来判断病毒的增殖。
这样看来体外细胞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病毒、细胞培养、接种病毒病毒只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1](DNA或RNA),并且只能在宿主细胞内通过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形状大体上分为三种: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和复杂形状颗粒。
病毒必须在活的组织细胞中生长繁殖,因此病毒培养的宿主系统主要有实验动物、鸡胚、体外培养的器官和组织细胞。
与传统的鸡胚接种相比,利用体外动物细胞培养[2]的方法具有很多优势,如抗原匹配性好,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和自动化控制,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病毒大量增殖,解决疫苗制备中的很多难题,减少过敏反应等。
1 体内、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胞系。
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内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一些不同于体内细胞的性状。
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就开始发生了。
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改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内不同。
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结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
2 细胞的分类根据细胞培养物的生长类型:粘附细胞和悬浮型细胞根据细胞培养物的生物学特性:原代细胞、继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原代细胞:应用胰酶等分散剂将动物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悬液,适当洗涤以后,加入营养液,使其贴附于玻璃瓶壁上,并生长增殖。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https://img.taocdn.com/s3/m/641210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c.png)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在生物学中,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根据形态、功能等特征,细胞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
同时,为了研究和培养这些细胞,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不同的培养基。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胞种类以及它们的培养基。
1.哺乳动物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是大多数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哺乳动物细胞类型包括人类胚胎肾细胞(HEK293)、人类肺细胞(A549)、小鼠乳腺癌细胞(MCF-7)等。
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基包括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RPMI 1640(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 1640)等。
这些培养基通常添加有适当比例的胎牛血清、抗生素等,以提供细胞生长和繁殖所需的养分。
2.昆虫细胞:昆虫细胞广泛存在于昆虫体内,常用于基因工程、生物农药和药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
常见的昆虫细胞类型包括鳞翅目幼虫细胞(Sf9)、鳞翅目卵巢细胞(S2)等。
昆虫细胞的培养基包括TC-100、Graces培养基等。
与哺乳动物细胞相比,昆虫细胞更适合在低温下培养,因此常常将昆虫细胞培养在28°C以下的温度下。
3.鸟细胞:鸟细胞是鸟类体内的细胞,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生物学价值。
常见的鸟细胞类型包括鸭子胚胎细胞(DEF)、鹅肝细胞(HEEC)等。
鸟细胞的培养基与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基类似,如DMEM/F-12、MEM(Minimum Essential Medium)等。
4.真菌细胞:真菌细胞是真菌体内的细胞,也是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研发的重要对象。
常见的真菌细胞类型包括酿酒酵母细胞(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毛霉细胞(Aspergillus niger)等。
真菌细胞的培养基包括YPD培养基、PDA培养基等,其中YPD培养基主要由葡萄糖、酵母营养素、酵母氨基酸等组成,可提供真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
体外培养细胞的种类和命名
![体外培养细胞的种类和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c6f17d0ab52acfc789ebc944.png)
体外培养细胞的种类和命名体外培养细胞的名称,随培养细胞技术的发展和细胞种类的增多而演变。
最早采用的名称为细胞株(Cell strain),以后又出现细胞系(Cell Line)一词,两者曾一度混用致概念不明确,导致文献中也很混乱。
我国也曾有类似情况,在我国尚未制定出统一名词前,本书用的名词基本参考Schaeffer,W.I.(1979)和国内有关会议、以及国内外杂志常用名词为准。
(一)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又称原代培养,即直接从体内取出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的第一次的培养物。
一旦已进行传代培养(Subculture)的细胞,便不再称为初代培养,而改称为细胞系。
(二)细胞系初代培养物开始第一次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即称之为细胞系。
如细胞系的生存期有限,则称之为有限细胞系(Finite Cell Line);已获无限繁殖能力能持续生存的细胞系,称连续细胞系或无限细胞系(Infinite Cell Line)。
无限细胞系大多已发生异倍化,具异倍体核型,有的可能已成为恶性细胞,因此本质上已是发生转化的细胞系。
无限细胞系有的只有永生性(或不死性),但仍保留接触抑制和无异体接种致癌性;有的不仅有永生性,异体接种也有致瘤性,说明已恶性化。
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无限细胞系,在国内外文献中对这些名词的应用上也常不十分严格。
为概念上的明确,本书中对有恶性的无限细胞系采用“恶性转化细胞系”一词表示可能更妥。
而对那些只具永生性而无恶性的细胞系,则用无限细胞系或转化细胞系即可。
当前流传的NIH3T3、Rat-1、10T1/2等均属这类细胞系。
由某一细胞系分离出来的、在性状上与原细胞系不同的细胞系,称该细胞系的亚系(Subline)。
(三)克隆细胞株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称细胞株。
再由原细胞株进一步分离培养出与原株性状不同的细胞群,亦可称之为亚株(Substrain)(四)二倍体细胞细胞群染色体数目具有与原供体二倍细胞染色体数相同或基本相同(2n细胞占75%或80%以上)的细胞群,称二倍体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e44d8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2.png)
细胞培养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它是指将细胞分离、培养在含有营养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并维持其生长和增殖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细胞培养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
一、悬浮细胞培养技术悬浮细胞是指红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等细胞在培养基中自由运动的细胞。
悬浮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应用于细胞研究、免疫学研究、病原学和药理学研究。
例如白血病的治疗,悬浮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为病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而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二、贴壁细胞培养技术贴壁细胞是指在培养皿上贴于底部和侧壁的细胞,如肝细胞、肺泡细胞等。
贴壁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药物筛选与毒性研究等领域。
其中,胚胎干细胞就是贴壁细胞的一种,利用其具有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多能性,可为生物医学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提供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细胞培养技术,其与传统的二维培养法相比,有更多的重要优点,如更接近真实组织结构、可以模拟体内微环境、提高试验的预测性,因此,在组织工程、癌症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例如,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人工肌肉和器官的制造,还可以用于测试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基础数据。
四、基因编辑技术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技术也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它可以通过对细胞DNA的特定编辑,实现对某些遗传疾病和癌症的治疗,或者对遗传修饰进行操作等。
例如,通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可在细胞中实现对乳腺癌相关基因的抑制,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细胞培养技术的种类和应用是广泛的,这些技术在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细胞培养技术也将会迎来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细胞培养-细胞种类
![细胞培养-细胞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169439671711cc7931b716a5.png)
细胞种类统计,培养基加抗生素细胞名称PK-15 猪肾细胞;形态特性上皮细胞样生长特性贴壁生长细胞数量100万-200万培养条件EMEM+10%Hyclone灭活血清特征特性PK-15细胞建系于1955(Stice,E)。
是PK-1a细胞的克隆系。
该细胞系可用于多种病毒的增值及特性研究。
另外,电镜观察发现,PK-15细胞内有C-型病毒颗粒存在,是研究C-型病毒的材料。
细胞培养常用几款抗生素比较1、最常用:青霉素、链霉素联合抑制细菌,即所谓的“双抗”,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对于细菌的感染也可用庆大或卡那霉素;2、如果真菌污染严重,可用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控制;3、若为支原体污染,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关于细胞培养抗生素使用的建议:由于细菌和酵母等的污染很容易观察到,及时清理污染细胞可大大减少支原体、病毒的污染机会。
潜在的支原体、病毒的感染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会影响细胞的理化性质,从而使研究者得到错误的实验结果。
由于过滤技术的提高和超净台质量的改进,在规范细胞培养操作过程中引进污染的机会已经被大大减低。
所以,建议常规的的细胞培养中不要使用抗生素。
只有在培养污染源较多(如组织培养)或者非常珍贵的细胞株时才使用抗生素。
青霉素80万u+pbs 4ml,链霉素100万u+pbs 5ml,各自混匀后,再一起混匀,过滤分装在9个1ml EP管中,放在-20度,配1升培养基时加1ml,或者按这个比例临时加。
双抗就是青链霉素混合液,青链霉素混合液(100X) (Penicillin-Streptomycin Solution)双抗,是专门用于细胞培养的,可以直接添加到细胞培养液内。
青霉素-链霉素溶液(100X)中,青霉素的含量为10000U/ml,链霉素的含量为10mg/ml。
在细胞培养液中推荐的青霉素的工作浓度为100U/ml,链霉素的工作浓度为0.1mg/ml。
青链霉素的浓度最终应为100单位/ml。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https://img.taocdn.com/s3/m/7bfb6e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7.png)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细胞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技术,能够使细胞在人工环境中生长并繁殖。
在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时,选择适合的细胞种类和培养基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胞种类及其对应的适宜培养基的介绍。
1.人类胚胎肾细胞(HEK293)HEK293细胞是最常用的哺乳动物细胞系之一,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
这些细胞具有良好的转染效率和细胞生长能力,适用于蛋白质表达、病毒复制和分泌蛋白的研究等领域。
常见的HEK293培养基包括DMEM(Dulbecco修改的最小培养基)和Opti-MEM。
2.黑色素瘤细胞(A375)A375细胞是人类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广泛用于研究黑色素瘤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这些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附着能力较强,在培养基中会形成有丝分裂的细胞凸起。
常用的A375细胞培养基包括RPMI 1640(罗斯威尔 Park Memorial Institute)和DMEM。
3.人类胚胎肺纤维母细胞(MRC-5)MRC-5细胞是一种常用的人类胚胎肺纤维母细胞系,通常用于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感染和疫苗培养等。
这些细胞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易于进行转染实验和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常见的MRC-5细胞培养基包括MEM(最小必需培养基)和DMEM。
4.小鼠肌肉细胞(C2C12)C2C12细胞是小鼠肌肉细胞的一个常用细胞系,广泛应用于肌肉发育和再生研究。
这些细胞可以在培养基中分化成多核肌肉纤维,并模拟肌肉形成和运动等生理过程。
常见的C2C12细胞培养基包括DMEM和FBS(胎牛血清)。
5.原代细胞原代细胞是从组织或器官中直接分离并进行培养的细胞,与细胞系相比,原代细胞具有更接近体内环境的特点,常用于药物筛选、代谢研究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原代细胞的适宜培养基因品类繁多,如原代肝细胞可培养在Williams E培养基中,原代小鼠皮肤纤维母细胞可在MEM中进行培养。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细胞种类和培养基,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细胞种类和适宜的培养基,如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常用的培养基为DMEM/F12)、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常用的培养基为DMEM)、人类肝细胞(HepG2,常用的培养基为DMEM)等。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d38a4e3ee06eff9aff807d7.png)
动物细胞培养的 基本知识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类型
贴壁型细胞:附着在某一固相支持物表面才
能生长的细胞。
悬浮型细胞:不必附着于固相支持物表面,而
在悬浮状态下即可生长的细胞。
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粘附型细胞,
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如某些肿瘤细胞和白细胞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
兼性贴壁细胞
能力强, 当相邻细胞接触,便导致运动停止 细胞相互沟通生物信
息的结果 2.培养的细胞和基质之间
对细胞外基质仍有依存性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但有不同 人工所模拟的条件与体内实际情况 仍不完全 相同 当细胞被置于体外培养后 久了,必然发生变化
与体内主要不同 相对孤立、相对单一 缺乏体内的一些影响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1、成纤维细胞型
胞体呈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 质突起,生长时呈放射状。除真正的成纤维细胞外, 凡由中胚层间充质起源的组织,如心肌、平滑肌、 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等常呈本型状态。培养中细胞 的形态与成纤维类似时皆可称之为成纤维细胞。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小鼠成纤维细胞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皮肤成纤维细胞( 100 倍)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体外培养的年轻和老的人成纤维细胞的显微形态
左边是只分裂了几代的年轻成纤维细胞,呈现薄层、细长 的形态;右边是分离了50次的老的成纤维细胞,开始衰退,
并很快死亡。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第二章动物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悬浮型
见于少数特殊的细胞,如某些类型的癌 细胞及白血病细胞。胞体圆形,不贴于 支持物上,呈悬浮生长。这类细胞容易 大量繁殖。
细胞培养技术_第二讲
![细胞培养技术_第二讲](https://img.taocdn.com/s3/m/456b9cd2844769eae109ed92.png)
密度抑制(density inhibition):培养液 中营养成分减少,代谢产物增多时,细胞因营养 的枯竭和代谢物的影响,发生密度抑制,导致细 胞分裂停止。
传代细胞可连续传7~10代,细胞形状基本相同, 但随着传代次数增多,细胞逐渐呈老化现象,表现 为: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胞浆中出现空泡及颗粒 样物质,细胞碎片增多,细胞形态变为扁平,失去 贴壁能力,从培养瓶底脱落。
组织培养细胞生命期
原代培养期 传代期 衰退期
原代培养期
又称初代培养期 (primary culture),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 到第一次传代阶段,一般持续1~4周。
此期细胞呈活跃的移动,可见细胞分裂,但不旺盛;细胞形态相似。
细胞群是异质的,也即各细胞的遗传性状互不相同,细胞相互依存 性强。
传代培养期
一般经数小时-几天
过程:
游离:悬浮,胞质回缩, 全部细胞变为圆球形 吸附:贴附底物,一般24小时内贴壁 潜伏期:可有运动活动,基本无增殖, 少见分裂相
初代培养细胞贴附慢,可长达10~24小时或更多;连续细胞系和恶性 细胞系快,10~30分钟即可贴附。细胞贴附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与多种 因素相关的过程。支持物能影响细胞的贴附;底物表面不洁不利贴附,底 物表面带有阳性电荷利于贴附。另外在贴附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物质如纤 维连接素(Fibronectin),又称LETS(Larger External Transformation Substance),细胞表面蛋白(Cell Surface Protein: CSP)等也参与贴附过程。这些物质都是蛋白类成分,它们有的存在于细 胞膜的表面(如 CSP),有的则来自培养基中的血清(LETS)。近年又从 各种不同组织和生物成分中提取出了很多促贴附物质。贴附是贴附类细胞 生长增殖条件之一。
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
![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69fa2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8.png)
细胞培养基本概念细胞培养是指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的培养物可以是单个细胞,也可以是细胞群。
细胞培养目的与用途1、科学研究:药物研究开发与基础研究药物研究与开发(1) 新药筛选:如化学合成药物药效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筛选与鉴定等。
(2) 疫苗研究与开发:如病毒性疫苗的研究与开发(肝炎病毒疫苗、艾滋病疫苗等)、肿瘤疫苗(多肽疫苗)等。
(3)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如干扰素研究与开发,细胞生长因子研究与开发等。
(4) 细胞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物活性多肽研究与开发,人参皂甙、紫杉醇等生物活性成分研究与开发。
(5) 单克隆抗体制备:包括诊断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用单克隆抗体。
基础研究(1) 药物作用机理(2) 基因功能(3) 疾病发生机理2、生物制药(1) 疫苗生产:如病毒性疫苗(肝炎病毒疫苗、艾滋病疫苗等)、肿瘤疫苗(多肽疫苗)等。
(2) 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如在临床医学中具有治疗价值的一些细胞生长因子如干扰素、粒细胞生长因子、胸腺肽等(3) 诊断用和药用单克隆抗体生产(4) 细胞工程药物生产:生物细胞内的一些生物活性多肽,生物活性物质等细胞培养基本条件1、合适的细胞培养基合适的细胞培养基是体外细胞生长增殖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培养基不仅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生长增殖的基础物质,而且还提供培养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
2、优质血清目前,大多数合成培养基都需要添加血清。
血清是细胞培养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含有细胞生长所需的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它营养成分。
3、无菌无毒细胞培养环境无菌无毒的操作环境和培养环境是保证细胞在体外培养成功的首要条件。
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由于缺乏对微生物和有毒物的防御能力,一旦被微生物或有毒物质污染,或者自身代谢物质积累,可导致细胞中毒死亡。
因此,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必须保持细胞生存环境无菌无毒,及时清除细胞代谢产物。
4、恒定的细胞生长温度维持培养细胞旺盛生长,必须有恒定适宜的温度。
医学中的细胞培养技术
![医学中的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ffcf8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6.png)
医学中的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医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使用细胞培养技术,医学研究人员可以研究细胞的生长、发展和分化过程,以及探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细胞培养技术的种类、细胞培养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从生物体中剥离出来,经过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在体外继续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细胞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以便从中提取有用的物质,研究细胞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的机制。
二、细胞培养技术的种类目前,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原代细胞培养、细胞系培养和三维培养。
1.原代细胞培养原代细胞培养是从新鲜的组织或器官中分离出来的细胞,通过适当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使其继续生长和繁殖。
原代细胞培养的细胞数量有限,而且存在样本来源的限制。
但是,由于原代细胞具有生物分化程度低、细胞表型稳定等优点,因此在肿瘤细胞的研究中广泛使用。
2.细胞系培养细胞系培养是指从原代细胞中选出体外生长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可以无限制繁殖的细胞,经过多代传代后形成的一种细胞系。
细胞系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生产某种特定细胞,从而在医学研究和制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三维培养三维培养是指将细胞以高密度、三维空间排列,进而调控其生长和分化过程。
与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细胞上分化程度更高,细胞表型更稳定,更接近于组织器官的天然状态。
因此,三维培养在生物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细胞培养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疾病模型建立通过建立疾病模型,可以模拟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方法。
利用培养的细胞,可以在体外建立各种疾病模型,如癌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2.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
通过培养细胞,可以在体外模拟药物作用的过程,并进一步快速筛选药物的特异性、毒性和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种类统计,培养基加抗生素
细胞名称PK-15 猪肾细胞;
形态特性上皮细胞样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细胞数量100万-200万
培养条件EMEM+10%Hyclone灭活血清
特征特性PK-15细胞建系于1955(Stice,E)。
是PK-1a细胞的克隆系。
该细胞系可用于多种病毒的增值及特性研究。
另外,电镜观察发现,PK-15细胞内有C-型病毒颗粒存在,是研究C-型病毒的材料。
细胞培养常用几款抗生素比较
1、最常用:青霉素、链霉素联合抑制细菌,即所谓的“双抗”,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对于细菌的感染也可用庆大或卡那霉素;
2、如果真菌污染严重,可用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控制;
3、若为支原体污染,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
关于细胞培养抗生素使用的建议:由于细菌和酵母等的污染很容易观察到,及时清理污染细胞可大大减少支原体、病毒的污染机会。
潜在的支原体、病毒的感染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会影响细胞的理化性质,从而使研究者得到错误的实验结果。
由于过滤技术的提高和超净台质量的改进,在规范细胞培养操作过程中引进污染的机会已经被大大减低。
所以,建议常规的的细胞培养中不要使用抗生素。
只有在培养污染源较多(如组织培养)或者非常珍贵的细胞株时才使用抗生素。
青霉素80万u+pbs 4ml,链霉素100万u+pbs 5ml,各自混匀后,再一起混匀,过滤分装在9个1ml EP管中,放在-20度,配1升培养基时加1ml,或者按这个比例临时加。
双抗就是青链霉素混合液,青链霉素混合液(100X) (Penicillin-Streptomycin Solution)双抗,是专门用于细胞培养的,可以直接添加到细胞培养液内。
青霉素-链霉素溶液(100X)中,青霉素的含量为10000U/ml,链霉素的含量为10mg/ml。
在细胞培养液中推荐的青霉素的工作浓度为100U/ml,链霉素的工作浓度为0.1mg/ml。
青链霉素的浓度最终应为100单位/ml。
做法:青霉素是160万单位(0.96g)/瓶,链霉素是100万单位(1g)/瓶,取青霉素0.06g,链霉素0.1g,加10ml灭菌双蒸水,配制成青链霉素1万单位的母液,过滤后分装在小EP管中。
使用时,可取1ml母液放入100ml的培养液中,使青链霉素的浓度最终为100单位/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