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35c9f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2.png)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归纳如下:
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爱慕和眷恋之情。
思乡:抒发对故乡、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痛苦。
欢乐: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欢乐和幸福。
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伟大。
人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反思。
怀古:怀念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历史。
离别:表达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壮志: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和抱负。
闲适:描绘宁静、安逸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实际上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样,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诗歌的意境,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b301f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2.png)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代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下面是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按照体裁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和律诗。
五言即每句诗有五个字,七言即每句诗有七个字,而律诗则是按照特定的音律要求创作的。
二、古代诗歌的韵律古代诗歌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表达,常用的韵律有平仄、押韵、对仗等。
平仄指的是句子中字音的轻重,押韵指的是诗句中相同或相近的音韵,对仗指的是诗句中的意思相互呼应或相互补充。
三、诗歌的意象与表达古代诗歌以意象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可以关注诗句中出现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古代诗歌在形式上有诗体、诗句和诗句之间的对仗等特点,而在语言和意境方面则强调表现力和抒情性。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代诗歌,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培养他们对优美诗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五、鉴赏古代名篇古代诗歌中有很多经典的名篇,如《登鹳雀楼》、《静夜思》、《江雪》等。
通过学习和鉴赏这些名篇,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动力。
六、写作与创作在学习古代诗歌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
通过模仿古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风格,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进而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和鉴赏,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文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开拓视野,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悲秋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悲秋](https://img.taocdn.com/s3/m/928c8a257375a417866f8fc7.png)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悲秋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源远流长,从上古时代的民歌民谣到中古的七言辞令,无不显示出中国诗歌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而秋这一特殊的意象,在中国诗歌体系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其中又以悲秋最甚,可见秋,这一独特的载体在我国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自上古开始,秋这一意象便在口头歌谣中传唱,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隋唐五代、及至宋元清。
皆未衰落,前后近3000多年里,秋被赋予了无数的情感,而这其中又以悲秋至极!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无不将秋景淋漓刻画,无不将悲情显露无疑。
为何自古谈秋色变,见秋皆悲呢?我想,那可能是因为人的一生,无论长短顺逆,总离不开“悲欢离合”四个字,处于中国文学地位巅峰的诗词歌赋,是最能表达人间悲欢之情的。
究其原因,固然和诗人们出色的艺术造诣不无关系。
但是,他们自身性情敏感、遭遇坎坷、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最感人的作品,其所蕴含的感情,无不源自诗人亲身体验,发自诗人内心深处。
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所要进行的事业必须在有限的生命中完成,所以时间的紧迫感让人感到了生命的短暂与面对时间流逝的无措。
秋,预示着人人畏惧而不可避免的衰亡,预示着瞬息即逝的时间的过往,其引起人们对生命莫名的惶恐。
正是因为人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这一时间性极强的生命推移的过程与四季的盛衰相合,才更加觉得生命短暂的可怕。
遇秋而生的悲情实际上是欲利用有限的生命有所作为而生命受阻不的其用的结果。
悲秋作为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极重要的主题,承载了重大而又丰富的内涵,悲秋成为文学母体是与士人心态有着极其特殊的联系的。
悲,作为一种普遍的情感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中国古代诗词中,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是非常丰富的。
其中悲秋之作更是以鲜明的色彩、隽永的韵味表现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崇高之美。
作为悲秋的开山鼻祖宋玉在他的《九辩》中这样开篇道“悲哉!秋之为气也。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46a90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1.png)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1.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不但是出色的政家家、外交家,而且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后世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诗篇。
他的作品大多编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里。
2.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讳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其代表作《咏怀》诗现存八十二首。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
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我们学过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他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曾给予高度评价:“魏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其散文《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系组诗,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4.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代有韩愈、柳宗元。
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世人并称为“韩柳”。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潮州韩文公庙碑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著有《昌黎先生集》。
高中我们学过《师说》《祭十二郎文》。
5.唐诗的成就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的一首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其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体诗《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诗风豪放飘逸,著有《李太白全集》。
桃夭诗歌鉴赏
![桃夭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1689d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3.png)
桃夭诗歌鉴赏摘要:一、桃夭诗歌简介二、桃夭诗歌鉴赏分析三、桃夭诗歌的艺术价值四、桃夭诗歌的传统文化内涵五、总结正文:桃夭诗歌是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作者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这首诗以桃花为主题,通过对桃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桃夭诗歌鉴赏,旨在分析其艺术特点、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审美价值。
一、桃夭诗歌简介桃夭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全文二十八字。
诗歌以“桃之夭夭”为题,夭夭意为美好、娇艳。
整首诗歌通过对桃花、桃枝、桃实的描写,展现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二、桃夭诗歌鉴赏分析1.结构布局:桃夭诗歌结构紧凑,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从桃枝到桃花,再到桃实,最后以“宜其家室”结尾,呈现出桃花盛开的美好景象。
2.语言特点:桃夭诗歌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如“灼灼其华”、“翩翩起舞”等,使诗歌形象鲜明、富有动感。
同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3.意象表现:诗人以桃花为主题,构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桃花象征着美好、繁荣,代表着生活中的幸福与喜悦。
通过对桃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情感表达:桃夭诗歌情感真挚,诗人借桃花之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情,也有对家庭的和睦与幸福的期盼。
三、桃夭诗歌的艺术价值1.审美价值:桃夭诗歌以自然景象为题材,通过对桃花的赞美,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诗歌语言优美,意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2.文化价值:桃夭诗歌承载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寓意着美好、繁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3.教育价值:桃夭诗歌通过对桃花的赞美,传递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桃夭诗歌的传统文化内涵1.桃花意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桃花象征着美好、繁荣。
诗人通过对桃花的赞美,表达了生活中的幸福与喜悦。
2.家庭观念:桃夭诗歌以“宜其家室”结尾,体现了古代家庭观念中的和谐、和睦。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489c34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b.png)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大全
![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bc889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5.png)
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大全诗歌是文学的精华,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主题。
要欣赏一首优秀的诗歌,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理解力。
在本文中,将全面总结诗歌鉴赏的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诗歌作品。
一、诗歌的形式要素1. 韵律:诗歌是由一定的韵律构成的,包括音节、押韵和节奏等要素。
读者需要注意诗歌的韵律规律,感受韵律的美感。
2. 篇幅:诗歌通常以短小精悍为主,篇幅较短。
读者可以从篇幅上判断诗歌的特点和意境。
3. 词语:诗歌运用了一些具有音韵美感的词语,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者需要留意这些词语的运用。
二、诗歌的主题与意境1. 主题:诗歌的主题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情感。
读者需要通过字里行间感受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倾向。
2. 意境:诗歌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式,创造一种特殊的视听效果,让读者进入一种艺术的境界。
读者需要全面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领会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三、修辞手法的应用1. 比喻: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不同的事物进行联系和对比,增强诗歌的形象感和艺术效果。
2. 拟人:诗歌中常常运用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增添诗歌的趣味和形象感。
3.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将同类的词语或短语并列呈现,加强诗歌的对比效果,突出主题或情感。
四、鉴赏诗歌的技巧与实践1. 细致品味:在阅读诗歌时,要细致品味每一个字句,体会字句之间的联系和意义。
2. 联想联感:在理解诗歌时,要运用联想的能力,将诗歌中的形象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和情感进行联系。
3. 多角度解读:诗歌具有多重意义,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和理解,从而更全面地领略诗歌的内涵与情感。
五、名家诗歌鉴赏赏析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涌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等。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可以选择一些名家的作品进行赏析。
例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要点:此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2024高考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2024高考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80e4d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a.png)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珍贵遗产,包括唐诗宋词等诸多经典作品。
在2024年的高考中,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
本文将以古代诗歌为主题,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水平。
一、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其基本特点包括:1.韵律优美:古代诗歌注重韵律和音乐美,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更为优美动听。
2.意境深远: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手法。
3、情感真挚:古代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动人,能引起读者共鸣。
二、唐诗与宋词的比较鉴赏唐诗和宋词都是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1. 唐诗的比较鉴赏唐代诗歌以五言、七言诗为主,其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其特点包括:(1)丰富的意象:唐诗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如在《春晓》中用“满城尽带黄金甲”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2)平易近人:唐诗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表达直接,能够深入人心。
(3)抒情性强:唐诗常常表达诗人的内心真情实感,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2. 宋词的比较鉴赏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著称,其代表作品有《声声慢》《水调歌头》等。
其特点包括:(1)婉约多情: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见称,借助婉约的语言表达深情的内心世界。
(2)蕴含哲理:宋词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境。
(3)音乐美:宋词强调音乐美,常常配以美妙的乐曲,更具有动人的韵味。
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在高考中的意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 培养文学素养: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通过比较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增强综合能力: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不仅要求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等进行准确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https://img.taocdn.com/s3/m/d85753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5.png)
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八、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常见技巧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六、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见技巧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刈禾女之歌诗歌鉴赏
![刈禾女之歌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5b2de0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7.png)
刈禾女之歌诗歌鉴赏1. 诗歌背景介绍1.1 作者简介刈禾女之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它体现了丰收的喜悦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尽管刈禾女之歌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但它作为一首代表着古代农耕文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1.2 诗歌背景刈禾女之歌主要描绘的是农村民女在丰收季节的丰收景象,歌颂了农民辛勤劳动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它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中农民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 诗歌分析2.1 歌颂丰收景象刈禾女之歌的第一部分主要描绘了农村丰收的景象。
诗中描述了农民们伟岸的身姿和辛勤的劳作,比喻他们像开垦土地一样开拓了美好生活的前景。
诗歌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2.2 歌颂农民的智慧和勤劳刈禾女之歌的第二部分主要歌颂了农民的智慧和勤劳。
诗中描述了农民们用锄头犁地、撒种子、刈禾割稻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农业的深刻理解。
诗歌中展示了农民们精湛的农村技艺和辛勤劳动的精神,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3 歌颂田园生活的美好刈禾女之歌的第三部分主要歌颂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诗中描述了田野间快乐的歌声和农民们的欢笑,传递出一种愉悦和幸福的氛围。
诗歌中描绘了农民们在丰收季节的快乐场景,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感。
3. 诗歌意义分析3.1 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刈禾女之歌通过描绘农民丰收的景象和田园生活的美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中农民们尊重自然规律,用智慧和勤劳创造出美好生活,体现了古代农耕文化中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3.2 弘扬了劳动精神和农耕文化刈禾女之歌赞美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和勇敢开拓的精神,弘扬了劳动精神。
诗歌中展示了古代农耕文化中农民们的智慧和技艺,表达了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3.3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刈禾女之歌通过描绘农民丰收季节的喜悦和幸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2c9f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e.png)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类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0e08e6482fb4daa48d4b1c.png)
叁
炼句类步骤
3.炼句的步骤:
①说出这个句子在诗中的含义(画面)
②分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 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等)
③点评该句的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 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 起的作用等)。
④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效果)
肆
比较类步骤
4.比较词语句子的优劣
赏古 之代 总语诗 结言歌 类鉴
目 壹贰叁肆 伍
录
语 炼 炼 炼 比言 字 词 句 较特 类 类 类 类色
类
壹
炼字类步骤
1.炼字类的步骤:
• ①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含义;(含义) • ②展开联想分析该字在诗句中描述的景象(画面) • ③点出该字在诗歌中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效果)
贰
谢 谢 欣 赏
•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 【注】阚:看
•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 析。
参考答案:
诗眼是“寒”。①首联写西 风萧瑟,落叶打在窗户上, 从声音的角度写出“寒”的 感觉;②颔联先直陈“十 月江寒”,然后写诗人半 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 从侧面表现寒冷;③颈联 写寒霜落下,使栖息的乌 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 出寒冷的难耐。
诗歌鉴赏——语言的锤炼答题方法
1、表态 2、释字,释句意(描绘画面) 3、手法、内容(紧扣要说的词) 4、情感(主旨)(重复题目中的关键词) 或分层次(用标志词)表述包含3、4点 内容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 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 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 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鉴赏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707c80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鉴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各类古代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状况。
本文将以《诗经》为切入点,对其中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探讨。
一、《卫风》——真实记录生活的诗歌《卫风》是《诗经》中的一个篇目,它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
比如《丘中有麻》这首诗,它以描写麻田中的景象为主题,向读者展示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产场景。
诗中描述了农民们勤劳劳作的情景,以及他们期望丰收的心情。
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生活的热闹与真实。
另一首著名的《采薇》则以描绘女子采摘薇草的形象,表达了女子思念自己心上人的情感,呈现了充满柔美与怀念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巧妙的抒情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古代女性的感情世界。
二、《国风》——表达国家和民族情感的诗歌《国风》是《诗经》中表达国家和民族情感的一部分,代表了古代诗歌的高度。
其中的《秦风·蒹葭》以蒹葭这种植物为象征,以诗人对大国衰败的忧虑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深思。
诗中的“蒹葭苍苍”一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富强繁荣的期望。
《国风·周南·桃夭》则是一首表达爱情和闺怨的诗歌。
诗中以桃花为象征,描述了恋人之间的深情和相思之苦。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抒情描写,这首诗唤起了读者对古人爱情和相思的共鸣。
三、《周南》——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周南》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它主要描写了爱情和婚姻的主题,以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婉转诗意的代表。
例如《关雎》一首,以描述男女离别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抒情的笔墨,表现了古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结构独特,语言简练,富有音韵美感,给人以优美动听的感觉。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c5d0563968011ca200915c.png)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第1讲形__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第1讲形__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下面我们就如何赏析诗歌中的形象作一详细的指导和讲解。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历史。
虽然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但根据诗歌中的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把握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整体把握了形象,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知识储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常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8)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7f7927b90d6c85ec3ac680.png)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一、诗歌的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如何正确理解诗歌】1、关注诗歌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缘起、时间、地点、人物、场合、事件、主旨、感情基调等,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7fa662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f.png)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其鉴赏与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文化,还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审美观。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种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一、诗歌的鉴赏与解读古代诗歌是文学的瑰宝,包括唐诗、宋词等。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关注诗歌的艺术特点。
古代诗歌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的表达,如唐诗的律诗格律严谨,宋词的曲调婉转。
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等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
其次,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古代诗歌往往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通过研究诗歌所处的历史背景,可以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最后,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古代诗歌多以抒发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通过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可以领略诗人的感悟和思考。
二、散文的鉴赏与解读散文是古代文学中另一重要的文体,如《红楼梦》、《论语》等。
在鉴赏散文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读。
首先,注意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散文作为一种散文性质的文学形式,其表达更接近于日常语言,注重描述细腻的情感和生活细节。
通过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
其次,深入研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散文作品往往以人物和情节为核心,通过解读散文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最后,注重散文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
散文作为一种折射时代风貌的文学形式,其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对作品的解读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散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三、戏剧的鉴赏与解读戏剧作为一种古代文学表现形式,具有高度的舞台表演性和戏剧冲突性,如《汉宫秋》、《雷雨》等。
在鉴赏戏剧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关注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设定。
戏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形式,人物形象和角色的塑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鉴赏登鹳雀楼
![诗歌鉴赏登鹳雀楼](https://img.taocdn.com/s3/m/e405c1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b.png)
诗歌鉴赏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由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创作。
该诗以豪迈的气势、壮丽的场景和深厚的思想内涵,为人们展现了壮丽的历史长卷和豁达的情怀。
本文将通过对《登鹳雀楼》的鉴赏,揭示诗歌中所包含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
首先,我们从大字体开始,展现诗歌的标题《登鹳雀楼》。
可以采用字体加粗,彰显题目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接下来,我们引言部分简述本文将对该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在此之后,我们直接进入正文内容。
正文部分以富有节奏感的叙述方式展开,既尊重古代韵律,又符合现代审美。
展开之初,可以先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历史背景,包括楼的地理位置、历史意义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接下来,我们对诗歌本身进行全面的鉴赏。
可以按照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段介绍不同部分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首先,可以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在描述这一部分时,可以用描绘性的语言,将雄奇壮丽的景象展现给读者。
其次,我们可以展示诗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诗中提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诠释了诗人追求进步、追求更高远目标的豪情壮志。
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这句话所蕴含的意义,探讨诗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观。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韵律和音韵方面的特点,分析诗歌的技巧和艺术手法。
比如,诗中采用了华丽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这些手法都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和表现力。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用简练的语言总结鉴赏的内容,并对诗歌的审美价值进行阐述。
强调该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表达对该诗的欣赏和推崇之情。
总之,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诗歌鉴赏文章,我们可以结合诗歌的历史背景、篇章结构、意境表达、思想感悟和艺术美感等多个方面,以规范的格式和整洁美观的排版方式进行撰写。
通过对该诗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②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③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一、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纵观历年高考,描写、抒情是其中的考查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我们将这部分内容放到“表现手法”中进行介绍。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朝发白帝城》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杜甫)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3.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类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目吟留别》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李白)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得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行即兴》李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多见于咏物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石灰吟》于谦)龚自珍《病梅馆记》、周敦颐《爱莲说》、刘禹锡《陋室铭》等散文都是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修辞手法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叠词等修辞方法。
修辞格本来是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十分熟悉,但是,由于用于诗词中的修辞格更灵活、更巧妙、更形象、更丰富、更具有艺术性,因而也就增加了识别鉴赏的困难。
1.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2.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刘攽《雨后池上》)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3.比拟(拟人、拟物)把甲事物模拟做乙事物来写。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是拟人,把人当作事物来写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是拟物。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4.借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它并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5.反语就是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抒怀》)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曹雪芹《红楼梦·西江月》)6.互文在诗文中,拆开一个完整的意思,放在前后两处表达,以求内涵的扩充和升华,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是为互文,也叫“互文见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注: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8.叠音双声叠音,增强音韵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凄凄。
(李清照《声声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8.反复减字木兰花春词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乞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同字重复间隔使用,错落有致,音调明快。
加强对“春”的渲染,别有一番情趣。
9.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谐音双关、语意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10.反问也叫反诘。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11.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12.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是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13 通感自由调动各种感官并使他们相通,给人以无穷尽的联想。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各种修辞主要的表达效果比喻:使描写之物形象可感、具体生动。
对比:在比较中鲜明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
拟人:形象生动、使物有人之情态。
映衬:使被衬托的事物特征更加鲜明。
夸张:更强烈的再现事物,表达情感。
通感:自由调动各种感官并使他们相通,给人以无穷尽的联想。
各种修辞主要的表达效果❖用典:寄意含蓄,讽喻悠远。
❖互文:文句内容相互补充,扩展语句内容,使意义丰满。
❖反复:形成错落有致的音节,给人以音乐之美,在内容上起强调突出、渲染氛围的作用。
三、表现手法在一首诗中,“表达技巧”的使用显得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表达技巧”常常最关键、最重要;高考中,“表达技巧”的考查“设点”较多、“考频”较高借景抒情❖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托物言志❖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借物喻人❖咏柳❖曾巩❖乱条尤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喻理于景❖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 联想与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2.衬托与烘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绝句杜甫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用典在诗歌中运用古代的素材。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描写的主要手法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写的主要手法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约客描写方法:虚与实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梦中、梦醒虚实结合,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已老的境况描写方法:动与静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歌主要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叙事、抒情、议论、描写(二)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烘托、渲染、用典、双关(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即事说理、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