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200201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之间的 经济竞争将集中表现为各区域之间的产业竞争, 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最 重要的因素。如何科学评价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准 确把握区域产业在国内市场或区际市场上的优势 地位、 状态及程度等, 已经成为区域政府制定区域 产业发展和贸易政策,对区域经济进行必要干预 和调控的基本依据。因此,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 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有待深入探讨的一个新领域。 一、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从空间角度看, 产业竞争力有两个层面: 一是 国际层面, 二是国内层面。前者通常是指特定国家 的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即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后者则指一国内部特定区域的特定产 业在国内市场 ( 即区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即区域 产业的区际竞争力, 可简称为区域产业竞争力。 从本质上看,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在一国内 部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中,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 国内市场上的表现或地位。这种表现或地位, 通常 是由该区域产业所具有的提供有效产品或服务的
刚!
经济研究所 ( 浙江 金华 *!#""’ )
*!#""’ ; !)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 + 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筛选了一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然后以主成分分 析为基本分析方法, 构建了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之后, 以浙江为例运用这一模型, 对该区域的产业竞 争力做了实证分析和初步评价。 关键词+ 区域产业竞争力 , 评价指标 , 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0%* 1 !""! 2 "# $ ""&& $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
济 竞 争 力薄 弱 随 着 国家 “ 十二 五 ”规 划 的 出 台 ,“ 原经 济 区” 建 设 的 呼 声 中
日益 高涨 以 河 南 为 主 体 , 包括 河 北 、 山 东 、山 西三 个 省份 部 分 地 区 的 “ 中原 经 济 区” 能 否建 成 ,有 必 要 对近 期 以 来
4 3 4 92 7
45 5 85 9
28 4 43
2r 6 8 胡
黑 龙江
上 江 浙 安 福
江
海 1 _ 1 5 3 2 5 76 1 1 0 3 蜘 5 6 4 3844 1 8
58 9 74 9
05 9 7 1 4 0 13 7 9 14 02 3 2 O 9 9 8 14 6 07 9 6 2 0 19 7 5 2 0 17 5 7 5 4 36 7
河北 、山 西分 别位 于全 国的 第 2 、2 、8 0 位 , 已经 具备 了建设 “ 中原 经 济 区” 的 初 步 条件 ,“ 原 经 济 区 ” 的 建设 一 定 中
会 实 现
从 表 2可 以看出 ,地方生产总值 与地
表 1
省区
北 天
河 山
× 1
X 2
X 3
X 4
内 容摘 要 :河 南省位 于 中 国的 中部 ,长
期以来,素以 “ 劳动 力大 省” 著称 ,经
比较 简单 、直观 ,而且这些较 少的综合指
标之间互不相关 ,又能提供原 有指标 的绝
大部门信息。
区域 经 济 竞 争 力综 合 评 价
根 据国家统计局 公布的 2 0 0 9年最新 数 据我们选取 了 1 个指 标 ( 0 见表 1)对数 , 据进 行了标 准化 处理 , 利用S S 软件进行 PS 计 算 ,得到了 1 0组数 据的相关系数矩阵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农业竞争力分析
三、聚类分析在区域农业竞争力 评价中的应用
三、聚类分析在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聚类分析是一种根据研究对象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的统计方法。在区域农业 竞争力评价中,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竞争力的地区分为同一类。这 样,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类别地区农业竞争力的深入分析,找出提升区域农业竞争 力的共性和差异。
五、结论与建议
总之,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 析,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找出各地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提升农业竞争力的 关键因素。这为政策制定者和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 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榴莲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热带水果,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由于榴莲 的种植条件和品种差异,其品质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榴莲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榴莲品质进行评价, 为消费者和种植者提供参考。
谢谢观看
二、主成分分析在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时,我们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数据,以确保分析结果 的可靠性。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我们可以消除不同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然后,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 累计贡献率。贡献率高的主成分对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大,而累计贡献率则 反映了所有主成分的综合影响。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2006年区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
区域经 济竞 争力是 多 因素( 标) 合 作用 的结果 , 指 综 所
的 人 为性 , 以 方 便 地 得 到 全 面 、 观 的 评 价 结 果 。 可 客
以, 衡量 一个 地 区 的经济发 展水 平 , 从社 会 生产 的各 个 应
方面进行 综合 考察与分 析 , 通过综 合分析 找 出影 响 区域 经 济发展 的主要 因素 , 为实 现区域经 济 的均 衡发展 提供理 论
n mi p w r a d p t i re r po ic a e s o h n . t h a e t , h e i a e o o c ie - n o c o e , n us no d rf 1 r vn e(ra ) f ia A es m me t ergo l c n misdf r e t 争力指标很多, 1 本
文选 取 了反 映 区域 经 济综合 实 力的 主要 1项 指标 :l 2 x—— 国内生 产总值 ,x ——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 ,x —— 全社会 2 3 固定资 产投资总额 ,x ——地 方财政决算 收入 ,x—— 农 4 5 业总产值 ,x—— 工业总 产值 ,x —— 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 6 7 额 ,x ——人 均 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 ,x ——人均农业 总产 8 9 值 ,x 0 —人均工业 总产值 ,x 1 1— l—— 城镇家庭平 均每人 可支配 收入 ,x 2 1—— 农村居 民家庭 人均年纯收入 。
Ab t a tTh a e s st e p i c p lc mp n n sa ay i t o a e h e i n l o r h n i e e o o c p we i s r c : e p p ru e h rn i a o o e t n l ss o c mp r s t e r g o a mp e e sv c n mi o rn c Ch n ,s g e t h tt e f s rn i a o o e t s o l e u e s t e me s r fa r a o r h n i e e o i a u g s s t a h i tp i c p lc mp n n h u d b s d a h a u e o n a e s c mp e e s v c — r
山东省各地级市区域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
德州市 一 . 16 1 1 7 — . 1 8 . 7 4 n 8 2 一 . 4 O 0 10 0 94 — . 65 1 9 8 0 0 7 1 0 O 9 13 1 1 4 5 - . 3 8 9 3
、
区域竞争 力评价方法及算法步骤
聊城市 一 . 9 9 034 1 - .1 3 O184 02 8 5 — .2 - . 5 4 0 5 2 — .17 047 9 .6 5 .4 3 011 2 03 8 5 1 7
山东各地级市 的区域竞 争力进行评 价, 有助于
潍坊市 0 2 2 — . 5 5 . 2 3 — . 6 2 0 62 . 87 7 0 3 2 0 2 9 0 8 3 . 1 5 2 2 9
1 5 1 0 8 18 J 42 5 . 00 2
济宁市 O 06 一 . 1O . 64 O 00 O l2 O14 1 0 l45 . 63 1 O 46 0 32 . 88 6 2 6 . 11 0 . 0 . 40 8 0 泰安市 - - 45 0 29 O 18 一. 40 0 49 — . 12 - . 49 0 94 - . 10 . 40 3 2 2 O O5 . 75 1 1 0 24 -2 8 6 03
X =
… … … … … … … … …
…
就得到综合评 对于 提高区 域竞 争力 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山 再将所选取的主成分进行综合 , 价指标, 然后依据综合评价指标对被评价对象 东 省各地级市社 会经济 展 状况为研究对象, 发
其中, 为笫j个变量在第 i 个样本的观
各地级市区域竞争力的合理定位, 了解各地级 临沂市 0 25 — . 1 9 0 9 9 0 3 9 O 9 7 — . 12 - . 02 . 40 2 1 4 3 - . 0 5 . 3 7 2 0 4 . 19 1 0 2 8 00 2 6 8 市发展的优劣势 , 为各地级市 的经济发展提供 莱芜市 - .22 054 6 O1 10 — . 4 l 一 . 58 05 5 7 - . 9 6 1 26 .36 .88 2 0 4 10 5 - .6 4 07 8 3 0 2 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本文所研究的 域产业竞争 力. 一般意 义 I | 与产 q竞 兑, 来 k
争力的 奉内涵是 - 致的.j是 Ⅸ域产业 踅争 力足必须 “ ; _ 5 ; 域” 一概念统 这 结合起来的。 基于区域产业 竞争力 与产业竞争 』的堆术涵义的一致性 .我们认为产、 竞争力仍是我们研究 『 J 【 x
定的权威性 ,之后的许多棚关研究郡是基于此模 {做一定的 耳
补充
本文依据往前而一章中舯波特的竞 争 瑚 论罄础.充分考虑到 科技刨新的重要性 , 浆巾旧幽际竞争 发展报告 ( 倚 中国人民大 学罔际竞争 力研 究小组 ) 中的 [D指标体 系. M 结合产业竞争力 的I 域竞争优势 . 构建区域产 {竞争 力指标体 系. 最一 个地 区 k 衡 的产业燃体竞争 但l I家和 国家 内部 区域 为不 同的研究 J {r_ = ! 1 l
合评价函数米{价系统f效益。 i 勺 该模型由』个式 子组成 , 于多 对
维普资讯
G V R M N 关注政府 O E N E T・
表 20 0 3年中国各 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结果 省份 区域产业 区域 产业 区域市场 区域生产 区域科技 区域产业
辽宁 015 4 06 79 .13 . 0 0 07 4 6 02 5 2 1 1 3 1 2 9 8 . 2 . 3 . 25 5 3 0 . 9 9 8 2
吉林 - . 34 —. 1 0 06 0 25 - . 62 . 43 0 3 -. 38 7 5 2 0 03 01 6 . 0 3 3 4 0 4 0 85 1 3
黑龙江 - . 3 00 2 7 02 5 .2 7 3
上海 1 1 1 217 2 . 4 1 . 2 9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全国各省市林业产业综合竞争力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全国各省市林业产业综合竞争力研究区域林业产业竞争力涉及到地区林业生产所特有的资源优势以及优化配置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将资源优势转化成林业初级产品、制成品和服务产品优势的综合能力。
本文选取反映林业产业竞争力综合水平的三个构成要素林业资源要素、林业产品市场需求、林业产业化水平,选取12项具体指标,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各地区的林业竞争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主成分因子得分及其决定的林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得分,并对不同层次的竞争力提升策略提出建议。
标签:林业产业综合竞争力主成分分析一、引言林业作为传统的基础性产业,除了能够提供传统的林产品外,还具有提供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职能,林业产业的地位和关联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
提高林业产业竞争力对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而促进各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林业产业是涉及三大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对林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本文将运用在竞争力分析中广泛应用的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实际林业统计资料对各省市进行林业产业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各省市的林业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线性组合的方式将众多原来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无相关型的综合指标,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不造成信息损失前提下,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潜在因子,这些因子既可以高度概括大量数据的信息,又较为准确的反应原有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的综合评价,适用于对全国各省市林业产业竞争力状况的综合评价。
二、林业产业综合竞争力主成分分析评价1.评价指标选取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和已有的研究理论,本文构建的林业产业竞争力的测度因素主要包括林业资源要素、林业产品市场需求、林业产业化水平三个方面。
为了定量测量和实证分析的需要,依据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实际,选取能够反映林业产业竞争力的12项统计指标,建立相应指标体系。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省级区域竞争力评价
①
舒宁: 企业竞争力研究述略》 载干《中国技术科学 19 《 , 9 7年第3期 , 4页。 第4
采 用 的是 工 业 产 品 指 标 。
() 2 科学性和可行陛相结合原则。所选取的指标体 系 切实可行, 评价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各省经济发展的实际。 () 3 过程指标和状态 指标相结 合原 则。昕 谓过程 指
和 资源 效 果 能 力 ( eor sE ete )① 学 术 界 更 多地 R s c fc vs 。 ue i
( ) 三 省级 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
对 区 域和 行 业 进 行 评 价 的 模 型 很 多 , 如 “ 石 模 比 钻 型 ” 波特 认 为 一 国 的 国 内经 济 环 境 对 企业 开 发 其 自身 的 ,
析 。主 成 分 分析 模 型 是本 文 应 用 的 重点 模 型 。
生 产 竞 争 力是 一个 省 在 市场 上 获 利 的 基 础 , 其 是 尤 工业 产 品 的 生 产 。生 产 能 力 通 常 可 以 用 主 要 产 品 的 产 量, 也可 以 用 一个 区 域 的 _ 农 业 总 产 值 、 加 值 、 动 生 _ l 二 增 劳
饶所研宅寿 21 ≤ 00年第6 期( 考 5 总第23 37期)
%; “ 貅 f 鼯 } } 瓣 搿辩 《 ∞
基 于主 成 分分析 的 省级 区域 竞争 力评 价
郑州轻工业学院 周广 亮
一
、
省 级 区域 竞 争 力 概 述
资本竞争力是长 期获利 能力的直接体现 , 保证区 是 域稳定发展的充 分 必要条件 。定 量分析时 , 可以 用各国
二 、 于 主 成 分 分 析 的 省 级 竞 争 力 评 价 指 基 标 体 系 和 评 价 方 法
我国各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变换转换成 一组新 的、 线性无关 且相互正交 的变量 。 这组 新变量 ( 主成
分) 是 原 始 数 据 向量 的线 性 组 合 。根 据 方 差 最 大 化 原 理 , 在 保 持 变 量 总 方 差 不 变 的情 况 下 。 把 具 有 最 大 方 差 的新 变 量 称 为 第 一 主 成 分 , 具 有 次 大 方 差 的 新 变 量 称 为 第 二 主成 分 。 依次类推 。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消 除 了 指 标 间 相 关 对 被 评 对 象 的重 复 信 息 。 使之成为相 互度量的分景 。 并 对 原 变 量
仁l
的6 , 归一 化 , 则 得 出各 项 指 标 的 权 重 。
三、 实证 分 析
主观 赋 权 法 是 评 价 主 体 根 据 自己 的 知 识 、 经验 、 信 息和价值 观, 直 接、 主 观 地 赋 予 各 项 指 标 权 重 的方 法 。 客 观 赋 权 数 法 是 直 接 根 据 各 个 指 标 的原 始 信 息 经 过 一 定 数 学 处 理 后 获 得 权 数 的 方 法 。本 文 采 用 客 观 赋 权 法 中的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 对 我 国各 省 份 高 技 术 产 业 指 标 权 重 进 行 赋 值 , 并根据综合得分模型进行评价 。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是 一 种 数 学 变 换 方 法 。把 给 定 的 一 组 变 量 通 过 线 性
的手 段 , 也是对地 区调整经济结构 、 带动产业 技术升级 、 实 现 高 技 术 产 业 化 的重 要 举 措 。 我 国 近 几 年 高技 术 产业 保 持 高 速 稳 步 发 展 . 因 而 对 这
一
产 业 的发 展 进 行 评 价 是 有 必 要 的 二、 评 价 方 法介 绍
主成分分析法在产业有效竞争量化评价中的应用
*!*
示, 这个指标越低, 说明价格与成本的背离越大, 垄断 程度越高, 竞争越弱, 是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 !) 进口市场占有率, 该指标反映进口产品占产品 总销售收入的比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加 深, 这个指标对有效竞争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进口占有 率越高, 竞争越激烈; ") 创新率: 不仅能够反映厂商为使产品具有差别 化优势而进行的努力, 非价格竞争行为的激烈程度, 而 且也反映了产业的技术进步努力, 为有效竞争的正向 指标; #) 生产能力利用率, 反映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 一般认为生产能力利用率在 $%& 以上, 行业不存在持 续生产能力浪费现象; $) 全员劳动生产率, 这个指标虽然受工资制度、 人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但它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行 业的技术进步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效竞争的指标体系
按照 <1N 范式思路, 有效竞争的判断至少应由 G 大类特征性指标构成: B) 市场结构指标, 包括对进入壁垒条件、 生产者 规模及分布、 产品差异、 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度量、 分析 和判断; ") 市场行为指标, 可以分为价格行为、 非价格行 为、 组织调整行为和进出口行为等; G) 市场绩效指标, 包括资源配置效率指标和技术 进步指标等A [ G C $] 笔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 ,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选取了以下 ) 个指标来衡量有效竞争: B) 利润率指标, 不仅可以反映进入壁垒情况, 厂 商之间的价格行为, 而且可以反映行业的资源配置情 况, 通常 认 为, 高的利润率代表行业高垄断和竞争 不足; ") !"F 和企业数量, 反映生产者的规模分布情况, 并且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行为也有一定的解释力度; G) 售费用率, 反映厂商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这个 指标越高, 厂商为使产品具有差异化优势所作的努力 越大, 竞争越激烈; F) 销售成本率, 以生产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表
基于主成分的我国各地区综合竞争力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 根据区域竞争力的内涵 , 论文参 考 左 继 宏 , 胡树华; 张为付, 吴进红
论文分别从经济综合竞争力, 产业竞 等对区 域 竞 争 力 指 标 体 系 的 设 计 , 争力 , 科技竞争力 , 金融竞 争 力 , 交 通 运 输 竞 争 力, 健 康 竞 争 力, 文化竞 争力 , 政府作用力 , 居民生 活 水 平 等 方 面 构 建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同时 考虑 到 指 标 数 据 的 可 得 性, 最 终 确 立 的 指 标 体 系 包 括: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X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 居民存款余额 X X 1, 2, 3, 4, 第二产业增加值 X 第三产业增加值 X 财政收入 X R&D 经费 X 5, 6, 7, 8, 全体居民消费水平 X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 农村居民人均纯 9, 1 0, 收入 X 客运量 X 高等学校在校生数 X 高等学校数 X 每千 1 1, 1 2, 1 3, 1 4, 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X 1 5等1 5 个指标 。
X i j -X j * X i j= σ j 其中 , x j 和σ j 分别表示第j个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 第二步 , 根据标准化矩阵求出协方差矩阵 。
。通过上述步 第三步 , 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 根 λ 值 和 特 征 向 量 ι ' 骤, 计算 Z X 便 可 到 各 个 主 成 分。 具 体 分 析 时 以 累 计 贡 献 率 大 于 i i=l 8 5% 或特征根大于 1 为 原 则 从 p 个 主 成 分 中 选 取 m 个 主 成 分 进 行 分 析。 第四步 , 确定主成分 , 并给出主成分蕴含的信息 , 给予恰当的解释 。 实证分析 。 论文利 用 S 根据我国各地区2 2. P S S软 件, 0 1 0年的统 计数据 , 对我国各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 软件输出结果显示各个 变量的因子共同度均在 8 说明各个变量能够很好的被提取出 3% 以 上 , , 的主成分解释 。 通过主成分分析 , 可以提取出两个公因子( 主 成 分) 其 对总 方 差 的 累 计 贡 献 达 到 9 根据因子得分矩阵( 2. 8 2 4% , C o m o n e n t p ) , 可得两个主成分与标准化的变量之间 的 关 系 S c o r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M a t r i x 式为 : F 1=0. 0 8 9 Z X 1+0. 0 8 3 Z X 2+0. 0 8 9 Z X 3+0. 0 8 7 Z X 4+0. 0 8 7 Z X 5 +0. 0 8 6 Z X 6+0. 0 8 4 Z X 7+0. 0 8 5 Z X 8+0. 0 4 4 Z X 9+0. 0 5 2 Z X 1 0+0. 0 4 9 Z X 1 1+0. 0 7 4 Z X 1 2+0. 0 7 9 Z X 1 3+0. 0 7 9 Z X 1 4+0. 0 7 3 Z X 1 5 F 2= -0. 0 2 6 Z X 1-0. 0 7 8 Z X 2-0. 0 2 1 Z X 3-0. 0 5 9 Z X 4+0. 0 5 6 Z X 5+0. 0 3 6 Z X 6+0. 1 6 Z X 7+0. 0 8 7 Z X 8+0. 3 0 9 Z X 9+0. 2 8 2 Z X 1 0 4 4 结论 。 从计算得到的得分及排名 情 况 可 以 看 出 我 国 各 地 区 的 综 3. ( 上转第 4 合竞争力存在明显差异 : 3页)
基于PCA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系统评价分析
基于PCA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系统评价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对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因素的分散和数量众多,导致实证分析过程难度加大,因此提出快速的数值计算方法——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区域内产业竞争力的系统评价分析;其次本文对PCA的基本思路进行了介绍,依据评价指标的设定原则,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细致科学的选取和说明;最后,采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PCA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主成份分析;产业竞争力;系统评价一、引言为了更清晰了解各行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头作用,本文认为应对区域内主要产导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区域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其竞争力,同时发挥优势产业的溢出和集群效应,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竞争优势可以细分至产业乃至企业竞争优势,并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
该模型由需求条件、生产要素、企业的结构战略、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和竞争对手等四个关键因素,同时他认为政府行为、机遇等也会影响竞争力,可作为两个辅助因素加以研究。
这些因素会强化或者改变其它因素的表现,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动力系统,相互影响和制衡的情况下,决定和影响着特定产业的竞争地位及竞争优势[1](P.29-164)。
二、PCA法及评价指标的选择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科学合理方法对评价指标界定,并对各指标进行科学的权重分配;根据选取的评价指标,通过调查手段对各指标进行数据采集,经标准化处理后运用相关程序分析计算,即得竞争力量化评价水平。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科学的评价研究的前提。
运用成熟和定型的分析框架分析,结果易于使人信服,也可以简化研究工作。
产业竞争力评价是一项前瞻性、客观性、科学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而不同的产业有其各自的特点,就目前看关于产业竞争力评价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
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所要研究的新问题,本文确立了新的分析框架,采用PCA(主成份分析法)进行产业竞争力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关注政府 GOVERNM ENT・
表! 省份 "
2003 年中国各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结果
将指标进行自然对数变化。 经过 对 数 变 换 2. 后指标向量更加趋向正态分布。 将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进行 标 准 化 处 3. 理的目的有两个 , 一个是消除不同指标具有不同
区域产业 # 区域产业 $ 区域市场 % 区域生产 & 区域科技 ’ 区域产业 竞争环境 + 要素竞争 , 竞争力得 - 竞争力得 . 创新能力 / 竞争力总 0 排名 得分 456 力得分 78 分 分 =>?@ 得分 ABC 得分
0. 04189¾ -0. 23512¿ 0. 35155À -0. 67013Ì -0. 69664Í -0. 5834Î -0. 56327Ú -0. 73888Û -0. 0465Ü 0. 22928á -0. 2567â -1. 12039è -1. 2564é -0. 24504ï 0. 13319ð -1. 0474ý 0. 54269ã
示。
-0. 93326ê -2. 59528ë 27 -0. 39083ñ -0. 9751ò 22 -0. 00104ù 14
-0. 35585ö -0. 29001÷ 0. 08755ø
2003 年 , 区域产业竞争力前 十 名 的 依 次 为
上海 、 广东、 北京、 江苏、 浙江、 山东、 天津、 辽宁、 福建、 河北; 排在后十位的依次是云南、 广西、 江 西、 内蒙古、 甘肃、 贵州、 海南、 宁夏、 青海。 从表中 明 显 可 以 看 得 出“ 东 高 西 低 ”之 势 。 我们同时发 现在排名中东部地区的海南 , 其产业竞争力却是
-0. 72946c -0. 43511d -0. 8539e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
唐礼智 、 宁越敏(0 1对城市竞争力模型是从经 20 ) 济综合实力 、 产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 、 科技竞争力等 4 个方面 中的金融环境、 政府作用、 基础设施、 国民素 质、 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环境质量等 7 因素出发构 个 建 的。] _李永强提出竞争 与竞争力整合系统, 为城 5 认 市竞争力是城市利用其现有资源形成的资源集聚力 、 产品供应力、 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 发展力 的系统合
分析。 ・
名 。迈 克尔 ・ 波特 (02 在 《 2 0 ) 国家 竞 争 优 势 》 书 中 一
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 是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 比所
具有的更快更好地创造价值 , 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
力 。在经济全球 化 、 国新 兴 工业 化道 路 和城 市 转型 中
的背景下, 中国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 而城市竞争力作 为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 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美 国彼 得 (95 提 出城 市竞 争 力 的 评 价框 架 是 19 ) 显示性 框架 和解 释性框 架 的结合 。] [他选 择 了一套 解 1 释变 量来解 释城 市竞 争力 : 即城 市竞 争力是 由经 济 因
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分析产业和竞争战略的基本框架。 他认为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 、 需 求状况 、 相关支持产业状况 、 企业战略与竞争环境 四 个要素 , 另外 , 机遇和政府对产业 的发展也有很大 的 影 响力 。 ] [ 。
国 内最 早开 始对 城 市 竞 争力 进 行 研 究 的是 郝 寿
素和战略因素综合决定 的。经济 因素一生产要素 +
基础设 施 + 区位 +经 济结 构 +城 市环 境 ; 战略 因素 一 政府效 率 +城市 战 略+公 私部 门合作 +制 度灵 活性 。 彼得对 城 市竞争 力进 行 了历史 、 结构 、 区域 性 的分 析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天津市粮食产业竞争力研究
张同悦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天津市粮食产业竞争力研究6文章编号:1002-0659(2023)04-0006-04张同悦,付 娜(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392)试验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天津市粮食产业竞争力研究摘要:为分析天津市粮食产业竞争力,文章选取了2007—2021年国家统计局和《天津统计年鉴》的天津市稻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除涝面积、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等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上述指标对天津市粮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生产资料投入是影响天津市粮食产业竞争力的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56.709%;第二主成分为玉米播种面积和机械化2个指标,方差贡献率为23.251%;第三主成分为小麦播种面积,方差贡献率为11.250%;其他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为8.790%。
由此得出,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提高玉米播种面积以及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可显著提高天津市粮食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粮食;竞争力;天津市中图分类号:F762.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4-09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GL22-015)主要作者简介:张同悦(1997—),男,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现代都市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面研究。
E-mail:*******************通讯作者简介:付娜(1979-),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工作。
E-mail:*******************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是关系国家稳定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提高种植效益、促进种植业者种粮积极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张有志等[1]基于GEM 模型和专家打分的方法研究山东省粮食产业竞争力,表明山东省粮食产业在蓝黄经济区属于上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N ., 0 o72 8 0
价 值 工 程 20 0 8年 第 7期
基 于主成 分 分 析 的 区域 产 业 竞争 力评 价
To Ev l t n n sra m p ttv ne so g o a ua e o I du t i lCo e ii e s fRe i n Ba e o i i lCo po e a y i s d n Prncpa m n ntAn l ss
S S Oa o a a y e t eq e t n P S S st n l z u si . h o
关 键 词 :产业 竞 争 力 : 成 分 分 析 : 主 区域 经 济
Ke r s n u tilc mp t ie e s p n ia o o e t n lss r go a c n my y wo d :id sr o e i v n s ; r cp lc mp n n a y i ;e in l o o a t i a e
d f io f id s il o e i v n s .r e a il ic s e o t v la e h o ei v n s f i d sr s i s o e su y e n t n o n u t a i i r c mp t ie e s r r c e d s u s s h w o t h t e au t te c mp t ie e s o n u t e ,c t n td t i e
摘 要 : 经 济全 球 化 的 背 景 下 . 业 竞 争 力 问题 的研 究 一 直 是 理 论 与 实 践 领 域 共 同关 注 的 一 个 热 点 。 产 业 竞 争 力 虽然 备 在 产 受 关 注 。 是 对 其 的研 究 目前 仍 然 处于 发 展 阶段 , 尚存 在 许 多值 得 探 讨 的 问题 , 别 是 产 业 竞 争评 价 方 法 。 文 中 主要 阐述 了 但 且 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将各项竞争力的得分当作是变量 , 再 进 行
上海 | 1.91411} 2.13722~ 1.66053 1.49051 1.30054 3.808869 1
以上步骤, 得到各地区的产业竞争力的总得分。
江苏 0.96662 1.04922 1.60978 1.27395 1.18643 2.732392 4
具有不同数量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河北 R -0.13401S 0.41042T 0.46104U 0.6502V 0.17586W 0.703028X 10
4. 对标准化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 提 取 M
山西 Y -0.04065Z -0.32344[ -0.19518\ -0.439] -0.34758^ -0.60279_ 20
关注政府·GOVERNM ENT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一 、区 域 产 业 竞 争 力 的 理 论 研 究 对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 角度进行探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属波特提出的钻 石模型。他认为在国与国之间产业竞争 , 本质上是产业发展环境 的竞争, 决定产业发展环境竞争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 状 况 、需 求 状 况 、相 关 产 业 及 支 撑 产 业 以 及 公 司 的 战 略 、结 构 及 竞 争 对 手 。仅 仅 四 个 因 素 不 足 以 完 全 描 述 一 个 国 家 的 竞 争 环 境 , 波特认为机遇和政府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钻石模型具有一 定的权威性, 之后的许多相关研究都是基于此模型再做一定的 补充。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产业竞争力, 一般意义上来说, 与产业竞 争力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只是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必须与 “区 域 ”这 一 概 念 统 一 结 合 起 来 的 。基 于 区 域 产 业 竞 争 力 与 产 业 竞 争 力的基本涵义的一致性, 我们认为产业竞争力仍是我们研究区 域 产 业 竞 争 力 的 理 论 基 础 。“ 区 域 ”特 征 是 指 区 域 产 业 竞 争 力 的 存在总是与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是具 有 特 定 区 域 特 色 的 产 业 竞 争 力 。我 们 将 区 域 产 业 竞 争 力 定 义 为 , 某个特定地区整体产业在国际国内竞争中优于国内其他地区所
明 显 可 以 看 得 出“ 东 高 西 低 ”之 势 。我 们 同 时 发
现在排名中东部地区的海南, 其产业竞争力却是
层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只要进行循环使用, 即可进
排 在 后 面 十 位 。追 究 其 原 因 , 可 能 是 投 资 导 向 失 误 , 大 批 资 金 投
行测评, 其求解的步骤如下:
福 建 、河 北 ; 排 在 后 十 位 的 依 次 是 云 南 、广 西 、江
宁夏 ) -1.39888* -0.85838+ -1.87255, -2.17131- -1.60128. -3.5391/ 29
西 、内 蒙 古 、甘 肃 、贵 州 、海 南 、宁 夏 、青 海 。从 表 中
新疆 0 -0.330151 -0.017672 -0.416333 0.460384 -0.998865 -0.591656 19
计。在实证分析时就考察了中国的 30 个省市。西
山东 ¦ 0.7095§ 0.84184¨ 1.23998© 1.45784ª 1.08223« 2.389852¬ 6
藏 由 于 数 据 缺 乏 和 明 显 的 弱 势 不 予 考 虑 。在 实 际
河南 0.09627® -0.13401¯ 0.17015° 0.22922± 0.20062² 0.251459³ 12
0.5, 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的结 果 如 表 所
云南 ì -0.66633í -1.00427î -0.24504ï 0.13319ð -0.39083ñ -0.9751ò 22
示。
陕西 ó -0.42991ô 0.97781õ -0.29001÷ 0.08755ø -0.00104ù 14
得分 ABC 得分
理的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消除不同指标具有不同
北京 D 2.73772E 2.13404F 0.52894G 0.43574H 1.84545I 3.430405J 3
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另外就是消除不同指标
天津 K 0.88774L 0.97248M 0.86475N 1.32831O 0.34703P 1.966627Q 7
四 、评 价 的 结 果
浙江 1.46475 1.00579 1.27036 0.97476 0.91703 2.523019 5
体系中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 《中国统计年
安徽 -0.4357 -0.51767 -0.01811 -0.03973 -0.14087 -0.51386 18
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如果 KM O 的值小于 0.5 时,
海南 Ð -0.85469Ñ -1.54809Ò -1.76637Ó -1.24526Ô -2.16628Õ -3.40797Ö 28
则不宜进行因素分析。我们对各项指标进行检
重庆 × -0.37232Ø -0.31999Ù -0.56327Ú -0.73888Û -0.0465Ü -0.91295Ý 21
向 房 产 , 造 成 泡 沫 经 济 。另 外 就 是 海 南 的 特 殊 的 地 理 位 置 , 本 应
1.对原始数 据 进 行 处 理 。主 要 是 逆 向 指 标 的 处 理 , 需 要 将 逆
开发海南的丰富资源, 可惜海南并没有一开始就发展海洋经济。
向指标变为正向指标才能进行主成分分析, 通常是求指标的倒
从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得出, 目前我国的经
数 进 行 正 向 化 。另 外 一 个 问 题 , 如 果 某 些 指 标 缺 乏 指 标 值 , 我 们
济存在着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发展, 如何改善这种局面已经成为
可以采用上一年的该指标值来代替, 或者是采用该指标的平均
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值代替。
三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的 步 骤 在评价方法选取中, 我们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 析主要应用于降低所研究的数据空间的维数, 并且可以构造综 合评价函数来评价系统的效益。该模型由三个式子组成, 对于多
GOVERNM ENT·关注政府
表 ! 2003 年中国各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结果
2.将指标进行自然对数变化。经过 对 数 变 换
个 成 分 , 提 取 原 则 为 累 计 贡 献 率 达 到 85% 以 上 ,
内蒙古 ‘ -0.62786a -0.76411b -0.72946c -0.43511d -0.8539e -1.53136f 25
并获得主成分得分系数和主成分贡献率。
辽宁 g 0.11534h 0.60709i 0.75426j 0.23532k 1.01235l 1.229998m 8
省份 " 区域产业 # 区域产业 $ 区域市场 % 区域生产 & 区域科技 ’ 区域产业
后指标向量更加趋向正态分布。
()* 竞争环境 + 要素竞争 , 竞争力得 - 竞争力得 . 创新能力 / 竞争力总 0 排名
3.将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行 标 准 化 处
123 得分 456 力得分 78 分 9:;< 分 =>?@
计算的过程当中, 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先处理,
湖北 ´ -0.42108µ 0.0535¶ 0.11014· 0.15639¸ 0.52212¹ 0.19323º 13
使 其 标 准 化 , 在 同 一 个 量 纲 上 。另 外 就 是 要 注 意
湖南 » -0.07817¼ -0.13357½ 0.04189¾ -0.23512¿ 0.35155À -0.02049Á 16
5. 利用公式计算主成分得分和 各 项 竞 争 力
吉林 n -0.50364o -0.2215p -0.30632q 0.13463r 0.04304s -0.38358t 17
的得分。
黑龙江 u -0.2335v 0.02277w 0.16643x 1.17167y 0.21497z 0.596336{ 11
验, 发现评价体系的五个方面的显著性水平都为
四川 Þ -0.39287ß -0.16869à 0.22928á -0.2567â 0.54269ã -0.01204ä 15
0.000, 通 过 Bartlett球 形 检 验 , 且 KM O 值 均 大 于
贵州 å -1.28183æ -1.20691ç -1.12039è -1.2564é -0.93326ê -2.59528ë 27
鉴( 2004) 》, 部 分 数 据 来 自 各 省 市 的 相 应 年 份
福建 0.62303 0.21438 0.7988 0.5363 0.14585 1.039657 9
的统计年鉴。还有部分来自国家部门的网站统
江西 -0.47099 -0.55372¡ -0.67013¢ -1.03065£ -0.43304¤ -1.41302¥ 24
8 经济论坛 2006·2
文 / 高文雅 葛 丹
具有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对于区域产业竞争 力的研究有许多角度, 在本文中, 我们将借鉴国际竞争力与产业 国际竞争力关系的研究, 但研究的空间层次有所下降, 将考察我 国各省市的整体产业竞争实力。
二 、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本文依据在前面一章中的波特的竞争力理论基础, 充分考虑到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借鉴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中国人民大 学 国 际 竞 争 力 研 究 小 组 ) 中 的 IMD 指 标 体 系 , 结 合 产 业 竞 争 力 的区域竞争优势, 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衡量一个地区 的产业整体竞争力。但由于国家和国家内部区域为不同的研究 层次, 在借鉴指标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其差异性, 做出一定的更 改 和 补 充 。考 虑 到 可 量 化 , 分 别 从 区 域 产 业 竞 争 环 境 、区 域 产 业 要 素 状 况 、区 域 产 业 市 场 优 势 、区 域 产 业 生 产 能 力 、区 域 科 技 创 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构造出 3 个层次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