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语文是真、善、美、智、爱的大观园,也是字、词、句、段、篇的练功房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下定义:揭示……的本质特征②分类别:条理清楚,界限分明③举例子:具体、真切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④作比较:突出……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⑤打比方:生动形象⑥列数字:准确说明⑦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

十一中国石拱桥1、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逻辑顺序: ①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②具体介绍两座桥③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3、赵州桥(逻辑顺序):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4、特点: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像一张弓。

②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③大拱有28到拱圈拼成④形式优美5、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6、写卢沟桥的结构: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十二桥之美(说明性小品)1、画之美:①画面要有点、线、面构成②和周围景物既对照又不失和谐2、吴冠中:画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狮子林》3、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5、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十三苏州园林叶圣陶1、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①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②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4、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是研究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有文言词语、
文言句式、文言修辞、阅读和鉴赏。

以下是该单元的详细知识点。

一、文言词语
1.意义:文言词语是指使用在文言文中的词语。

2.特点:繁琐、长篇、用词唯美、词义深刻。

3.例句:指路之人,心中有数。

二、文言句式
1.意义:文言句式是指文言文中的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

2.特点:表达精准、句子复杂、语序规律。

3.例句: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要保密。

三、文言修辞
1.意义:文言修辞是指文言文中的修饰和表达手法。

2.特点:修辞华丽、意境深远、主题鲜明。

3.例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阅读和鉴赏
1.意义:阅读和鉴赏是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评价。

2.特点:理解清晰、分析细腻、评价准确。

3.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以上是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一:文章的内容和结构1.文章的内容:文章是作者通过文字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通过文章可以传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内容。

文章的内容通常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2.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应该展开主题内容,结尾应该总结全文,让读者得到启发。

知识点二:文章的基本要素1.主题:文章的重心,是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核心。

2.态度:作者对主题的态度,包括喜欢、反对、无所谓等。

3.情感: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绪和感受。

4.观点:作者对主题的看法和认识。

5.结构: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6.风格:作者的写作风格,包括语言、修辞和表达方式等。

知识点三:文章的写作技巧1.选取话题:选择一个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话题,要有新意,有观点,有深度。

2.構思大纲:为了保证文章内容有条不紊地展开,可以事先构思文章的大纲,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

3.运用修辭:写作中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4.用詞準確: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具体地感受到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5.善用描写:适当描写人物、环境和情节,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感。

知识点四:文章的鉴赏文章的鉴赏包括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评价。

在鉴赏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主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评价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有条不紊地展开。

3.分析语言:评价文章的用词是否准确、生动,具有表现力。

4.评价表现手法: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是否巧妙,能否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总结个人感受:对文章的感受和启发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

总结: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文章的写作与鉴赏,包括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和鉴赏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辅导资料(三)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之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所著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 “山中宰相”。

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二、重点字词《三峡》:阙(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御(yù)风、猿(yuán)鸣、曦(xī)月、素湍(tuān)、长啸(xiào)、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等。

《答谢中书书》: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竹柏(bǎi)等。

《与朱元思书》: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 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窥(kuī)谷等。

三、通假字《三峡》:略无阙处(通“缺”,空缺)。

《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 (通 “啭”,鸟鸣,文中指蝉鸣);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四、古今异义《三峡》: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 “至”和介词 “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等。

《答谢中书书》: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记背手册(第三单元)9.三峡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较多,以《水经注》最为著名。

知识链接《水经注》:郦道元所撰的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文笔绚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重岩叠嶂(zhàng)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g)绝巘(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泪沾裳(cháng)【易错字词】略无阙处素湍绿潭沿溯阻绝清荣峻茂名句积累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一)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八上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八上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八上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重点字词: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字音、字形、字义。

2. 重点句子:背诵并默写本单元要求背诵的段落和句子。

3. 重点文学常识: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4. 重点篇章结构: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特点。

5. 重点阅读理解: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能够分析、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 重点写作技巧:学习本单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具体知识点可能会因为教材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查看教辅书或咨询老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9课《三峡》一、生字注音阙( quē)襄(xiāng)巘(yǎn)属(zhǔ)溯(sù)漱(shù)御(yù)猿(yuán)曦(xī)湍(tuān)啸(xiào)郦(lì)涧(jiàn)嶂(zhàng)二、词语解释连山:连绵的高山。

略无:毫无。

阙:通“缺”,空缺。

嶂: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奔: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悬泉: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绝,停止,消失。

三、重点内容解析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总写三峡形貌,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清荣峻茂”写三峡春冬之景,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的迅猛;“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描写三峡的秋天,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夏水洪大凶险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夏水湍急、行船极快: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表现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课文背诵《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一.词语注释自:在略无:毫无阙:同“缺”中断。

略无:毫无重:重重。

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至于:到文言助词,承接上文,加以提示。

襄:漫上。

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命令。

宣:传达。

白帝:城名,今在四川省奉节县东边的山上。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驶。

疾:快。

虽:即使。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悬泉:从山崖上流下好像悬挂着的泉水。

漱:冲刷。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旦:早晨。

肃:寂静。

涧:山涧。

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长啸:放声长叫。

凄异:凄惨怪异。

空谷:(在)空荡的山谷。

响:回声。

哀转:悲哀婉转。

转:同“啭”,猿啸。

三声:几声(虚数)。

沾:沾湿。

裳(shāng):衣裳。

误区:不读cháng,读shāng二、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3.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泪沾裳(裳古义:古人的下衣;今义:衣服)5.不以疾也(疾古义:快; 今义:疾病)三、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失)③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水清)④其:其间千两百里(指示代词这)飞漱其间(代词它们)⑤三: 巴东三峡巫峡长(三个)猿鸣三声泪沾裳(虚数几)四、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这里指中断)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的水)6.至于夏水襄陵(水:名词用作动词指涨水)7.有时朝发白帝(朝:名词用作状语指在早晨)8.暮到江陵(暮:名词用作状语指在傍晚)9.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指下霜)五、特殊句式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长着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开得繁盛。

攀引枝条摘下树上的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的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达。

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理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考题】1、描绘诗中“奇树之花”,它有什么特点?“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绿叶繁茂,花朵馨香。

2.这首诗抒发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感情?①表达了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浓烈美好。

绿叶繁茂、花朵馨香的奇树,象征着女主人公情感的浓烈美好。

②抒发了女主人公因思念夫君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庭树叶绿花开,主人公折花欲赠远人,持花无所寄而思念的画面。

4.这首诗写出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主人公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结尾两句作者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奇的,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二、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仍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骏马卧在马槽旁,但志向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停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

《三峡》一、文章原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二、文学常识1.《水经注》介绍《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2.作者介绍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三、文章主旨作者沿着江水奔腾的方向,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知识点汇总1.重点实词【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阻断。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高) 、非常 (高) 。

③哀转久绝:消失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 ,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或者)(2) 良多趣味 (古义:甚,很今义:良好)2.书下注释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 ,空隙、缺口。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没有那么快。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0.三峡主题归纳《三峡》是一篇古代游记散文,通过对三峡的地貌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学常识1.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2.水经注:郦道元所撰的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文笔绚丽。

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合称"四大名注"。

文言现象1.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古今异义①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②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③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好)3.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②绝沿溯阻绝.(动词,阻断/隔断)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哀转久绝.(动词,消失)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有时朝.发白帝(在早上)②空谷..传响(在空旷的山谷中)(2)动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3)形容词作名词:①则素湍.绿潭(急流)②回清.倒影(清波)(4)名词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下霜)5.文言句式(1)判断句:不以疾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有时朝发白帝(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有时朝发白帝(正常语序应为"有时朝白帝发")拓展与三峡有关的诗句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明月几时有》 、 《浣溪沙》 . . 念:考虑;想到 . 寝:睡 . 相与:共同;
一起 .中庭: 院子 .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闲人: 清闲的人 纵横 . 盖:原来是 .但:只是 . 耳 :罢了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遂至: 于是 .至:到 .交横: 交错;
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 起来走到户外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词语注释
自:在
略无:毫无
阙:同 “缺 ”中断 .略无:毫无
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 自:这里是 “如果 ”的意思 .
重:重重 .
曦( 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 亭午:正午 . 夜分:半夜 .
至于:到 文言助词;承接上文;加以提示 . 襄:漫上 . 陵:山陵 .
2、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
2/9
分特点:( 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 .( 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
(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
3、整体把握 (1)《三峡》一文的主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
6.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 景色了 .
三理解性默写 .
3/9
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A 清闲的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有闲情雅致的人 C 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总结基本文学常识《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新闻记者。

1937年7月底,他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大河彼岸》等。

【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作品意义】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人物形象】周恩来(第二篇)人物印象: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性格特点【相关情节】①头脑冷静、学识丰富【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他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进行学习】②吃苦耐劳、不屈不挠【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的铁的意志来代替;后来他又身患重病,九死一生,终于长征到了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③敢于反抗、忠于信仰【他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参加运动且从未停止,在法国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又领导上海工人运动、八一起义】④自信热情【他欢迎任何一个新闻记者来苏区访问,并愿意提供一切帮助;他替作者起草一个旅程,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贺龙(第二篇)人物印象: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性格急躁但很谦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中国石拱桥》知识点一、注音弧(hú)形拱(gǒng)桥洨(xiáo)河陡(dǒu)坡和谐(xié) 饮涧(jiàn)桥墩(dūn) 郦(lì)道元匀称(yún chèn) 惟妙惟肖(xiào)二、解词⑴、悠久(年代久远。

悠:长久)⑵、杰作(出色的,超过一般水平的作品)⑶、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⑷、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而协调。

)⑸、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伦:同类、同等。

)⑹、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崇:尊重)⑺、就地取材(在当地找所需要的材料)⑻、千姿万状(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⑼、奇观(雄伟美丽而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有的事情)三、中心思想:《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辉煌成就,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课文解析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首先说明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一般到特殊,顺序合理。

五、语言特点(准确、周密)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六、说明方法(1)打比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富有形象性,使要说明对象形象可感。

(2)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

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使文章血肉丰满,增加了文章可信度。

(3)分类别。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

(4)引资料。

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鷟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数字。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有概数、确数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

(6)摹状貌。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用摹状和排比的手法,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了卢沟桥的优美装饰,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东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7)作比较。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通过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8)作诠释。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七、写法解析(1)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

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则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而且两例可以互相对照和补充。

列数字为“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至21.6米”,比喻为“虹”“人间天上的桥”等。

(2)选材具有代表性。

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选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桥——赵州桥、卢沟桥,令人信服。

(3)说明顺序恰当,层次分明。

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

例如“由一般到特殊”: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具体)、卢沟桥的特点(具体)。

又如“由整体到局部”:“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整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个拱圈拼成……”(局部)。

再如“由先到后”:“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时间顺序)。

(4)语言准确,说明严谨。

如“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修建于公元605元年“左右”;“几乎”与桥面平行。

上面一些“概数”的运用,虽是“约略”之意,列数字起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再如修饰语的准确:“其中最著名的当首推河北省的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桥”。

八、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又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3段):概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第二层次(第4~5段):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层次(第6~8段):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四层次(第9段):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0段):解放后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12 桥之美》知识点一、注音纤(xiān)细着(zhuó)重驻(zhù)足脂(zhī)粉颐(yí)和园前瞻(zhān)后顾煞(shà)风景协同(xié tóng)点缀(zhuì)二、解词(1)驻足(停止脚步。

驻,停留)(2)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极,尽,达到顶点)(3)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

煞,削弱,损坏)(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三、课文简介《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

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

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四、课文解析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我之爱桥,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桥之美在于周围环境的衬托。

2、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桥,判断在作者眼中哪些桥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美: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仿造的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不美: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鹊桥3、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

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

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

形式独特。

4、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

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

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五、文章主旨和结构这篇文章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指出作者爱桥的原因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第二部分(第4~6段),举例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形式作用。

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构成入画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

六、写作特色1、新颖的角度这篇文章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来展示桥的美的。

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欣赏“桥之美”。

除了从桥的历史、结构与形式上去体会桥的特点外,还能从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上去品味桥的美感。

其中也揭示了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仅适用于欣赏、品味“桥之美”,还适用于其他审美活动,以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2、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文的说明重点是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构成入画的景致。

因此,全文围绕这一点,设置具体实例加以说明,强调了周围的景色,运用了大量描写性语言,富于表现力。

《13 苏州园林》知识点一、注音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峋(lín xún)镂(lòu)空蔷薇(qián g wēi)重峦(luán)叠(dié)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着(zhuó)眼称(chèn)心庸俗(yōng sú)琢(zhuó)磨相间(jiàn)二、解词1、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