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合集下载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ppt课件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ppt课件

6
2020/6/10
.
流行病学
HSCT的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发生 率为7.7%,拟诊IFD发生率为19.0%;
allo-HSCT和auto-HSCT1个月内IFD发生率相 近,在移植6个月后,allo-HSCT治疗者的确 诊和临床诊断IFD的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autoHSCT(9.2%比3.5%);
✓ 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血液病化疗患者IFD的 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
8
✓ 有研究报道,确诊和临床诊断IFD且明确病原 学的51例HSCT2治020疗/6/10者中,曲霉菌占36. 例
流行病学
✓ IF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 一,国外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IFD病死率整体 呈下降趋势,但HSCT后IFD病死率仍高达 50%。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
则(第五次修订版)
1
.
背景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 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 染性疾病。
2
2020/6/10
.
背景
参照: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 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 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 对我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7]进行了再次修订。
11
✓ 接受allo-HSCT患者中,非血缘供体移植、粒
2020/6/10
.
目录
➢ 流行病学 ➢ 诊断标准 ➢ IFD的治疗 ➢ IFD的疗效评估
12
2020/6/1➢ 临床诊断 ➢ 拟诊 ➢ 未确定

中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中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不(明9)原血因培的▪养发呈热曲酵,广母谱菌霉抗阳生性菌素;治:疗伊96h无曲效者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 等 1-3-ß-Ð葡聚糖的临床价值
(9)血培养呈酵母菌阳性; Chamilos G,et al.
▪ 毛霉菌:目前只有两性霉素-B 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
GM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在曲霉病发病率为5%的人群中为31%,而在发病率为20%的人群中为69%,因此GM试验更适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并
变化,白念珠菌比例减少,上升的: 需连续监测以提高敏感性。
敏感性和特异性:确诊和高度疑似的感染病例,
菌名 85-92年 (%) 不明原因的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96h无效者
患者在观察期内存活,IFI 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异常有所改善(霉菌感染病灶直径减少在25%以上),
▪ 卡氏肺囊虫: 2006;91:986-989
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微生物学证据提示真菌清除,或有定量的标志物检测提示真菌负荷降低(只包括GM试验)。
1981
1986
1991
1996
IFI生前诊断仅为尸检诊断的1/6
念珠菌的发病率与尸检检出率比较
57%
非白色念珠菌
9%
5/23
白色念珠菌
念珠菌检出率构成比
1.5%
175/11802
23/268
住院时检测1
尸检结果*2
* 1999-2003年,对三级肿瘤监护中心血液肿瘤患者的尸检结果显示
念珠菌尸检检出率构成比
学出现新发病灶或原感染病灶加重或扩大,可持续分离出真菌或活检阳性。 可能感染部位符合1项主要或2项临床标准或1项微生物学标准:如:影像学检查提示鼻窦部位侵袭性感染;或血液中(1,3)-β-D葡聚糖检测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 具有至少1项宿主因素、1项临床标准及1项微生物学标准
宿主因素
临床标准
下呼吸道真菌 气管支气管炎 鼻窦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播散性念珠菌病 微生物学标准 直接检查(细胞学、直接镜检或培养)
间接检查(检测抗原或细胞壁成分) 血浆、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脑脊液检测GM阳性 曲霉菌 侵袭性真菌病(隐球菌、接合菌除外) 血清G试验阳性 隐球菌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
诊断标准
IFD诊断分为: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未确定
2018年11月25日
13
诊断标准
IFD诊断级别和抗真菌治疗策略 诊断要素 IFD诊断 级别 粒缺发热 未确定 IFD 宿主因素 + + 临床和影像学 无或非特征性 改变 GM/G试 确诊IFD微生 验 物学标准 -或 + 抗真菌治疗 经验治疗 诊断驱动治疗
2018年11月25日 21
诊断标准-影像学和微生物
微生物学检查:
真菌抗原检测是IFD诊断的重要微生物学检查,其中 (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 验)为推荐用于IFD早期诊断的重要筛选指标。
2018年11月25日
22
诊断标准-影像学和微生物
血清GM试验为常规IFD尤其是侵袭性曲霉菌病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筛选试验,适用于具有IFD高 危因素的成人或儿童患者(如血液恶性疾病化疗或接受 HSCT)。 对接受广谱抗真菌药物预防治疗患者,推荐更具临床指 导意义的肺泡灌洗液GM试验。血清G试验也推荐为IA筛选试 验,不具有IA特异性。GM/G试验对IFD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因此GM/G试验结果阳性时诊断IFD需联合临床、影像学或其 他微生物学指标。 由于目前检测血液中真菌核酸的多聚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还缺乏标准化, 仍未推荐为IFD临床诊断的微生物学标准。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三十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三十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二)真菌血症 • 血液真菌培养出现或获得霉菌(不包括曲霉
菌属和除马尔尼菲青霉的其他青霉属)、念 珠菌或其他酵母菌阳性,同时临床症状及 体征符合相关致病菌的感染。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IFD
具有至少1项宿主因素、1项临床标准及1项微生物学标准。 (一)宿主因素 • 1.近期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500/肛1)并持续
10 d以上 • 2.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3.应用糖皮质激素超过3周(0.3mg/kg/d以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
霉菌病除外) • 4.90 d内应用过T细胞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肿瘤坏死因子α,
某些单抗如alemtuzumab)或核苷类似物 • 5.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 6.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或遗传性免疫缺陷(如慢性肉芽肿或联合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 菌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2013年8月中国侵袭性真茵感染工 作组
定义
•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 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 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
• 在本版诊治原则中“侵袭性真菌病”的概念代 替了此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感染”更多描述的是病原 菌与宿主的一种共存状态,而“病”则描述的 是病原菌在体内侵袭、繁殖造成器官组织损伤 的病理现象,更能反映一种病理状态。
治疗原则-预防治疗
• 2.再次预防(secondary antifungal prophylaxis, SAP):是指对既往有确诊或临床诊断IFD病 史的患者,在真菌感染达到完全或部分缓 解后再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会导 致长期中性粒细胞缺乏或重度免疫抑制时, 给予能够覆盖既往感染真菌的广谱抗真菌 药物以预防真菌感染的复发或新发IFD。

(优选)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优选)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2020年8月17日 8
流行病学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D险因素和评估导致临床侵袭性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常见因素包括:
疾病因素
• 基础疾病MDS/AML、疾病初发、复发或未缓解
治疗相关因素
• 接受allo-HSCT、接受治疗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移植后 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等
allo-HSCT中HLA全相合亲缘供体、HLA相合非血缘供体和 亲缘半相合供体移植组的IF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3%、 12.8%和13.2%[9]。
2020年8月17日 6
流行病学
✓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 ✓ 国外研究显示真菌血症以念珠菌多见,念珠菌特别是白念
珠菌感染发生率逐步下降,曲霉菌感染发生率逐步升高, 接合菌属、镰刀菌属呈增多趋势。 ✓ 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血液病化疗患者IFD的病原菌以念 珠菌为主。 ✓ 有研究报道,确诊和临床诊断IFD且明确病原学的51例 HSCT治疗者中,曲霉菌占36例(70.6%),念珠菌占14 例(27.5%),毛霉菌仍相对少见[9-10]。
(优选)血液病恶性肿瘤 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背景
参照: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 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 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 对我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7]进行了再次修订。
拟诊IFD
+
特征性改变
-
-
诊断驱动治疗
临床诊断 IFD
+
特征性改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第五次修订版)
背景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 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 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2
背景
参照: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 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 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 对我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7]进行了再次修订。
✓ 接受allo-HSCT患者中,非血缘供体移植、粒缺持 续>14d、接受CD25单抗免疫抑制剂治疗、合并糖 尿病、未接受抗真菌预防治疗5项临床指标为IFD相 关独立危险因素。
11
目录
➢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 ➢IFD的治疗 ➢IFD的疗效评估
12
诊断标准
IFD诊断分为: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未确定
13
诊断标准
IFD诊断 级别
IFD诊断级别和抗真菌治疗策略 诊断要素
宿主因素
临床和影像学
GM/G试 验
确诊IFD微生 物学标准
抗真菌治疗
粒缺发热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经验治疗
未确定 IFD
+
无或非特征性 改变
-或+
-
诊断驱动治疗
拟诊IFD
+
特征性改变
-
-
诊断驱动治疗
临床诊断 IFD
+
特征性改变
+
-
目标治疗
确诊IFD
+
目标治疗
注:IFD为侵袭性真菌病;粒缺指中性粒细胞缺乏;a确诊IFD不依赖患者宿主因素、临床和影像 学表现评估;G试验为(1,3)-β-D-葡聚糖试验;GM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14
诊断标准-确诊
检查/标本
镜检/无菌部位标本
培养
无菌部位标本
血液 抗原检测 血清/脑脊液
霉菌
酵母菌
针吸标本或活检标本、组织 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 镜检显示真菌菌丝或黑色酵 母样菌,伴随组织损害证据
在本版诊治原则中,结合我国在恶性血液病IFD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89],在诊断体系中保留了确诊(proven)、临床诊断(probale)及拟诊 (possible),并沿用未确定(undefined)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按预 防治疗(antifungal prohylaxis)、经验治疗(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诊断驱动治疗(diagnoticdriben antifungal therapy)及目标治 疗(targeted antifungal therapy)的策略进行分层和修订。
3
目录
➢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 ➢IFD的治疗 ➢IFD的疗效评估
4
目录
➢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 ➢IFD的治疗 ➢IFD的疗效评估
5
流行病学
国内前瞻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血 液肿瘤和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CAESAR研究)] 显示,接受化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确 诊和临床诊断IFD的总发生率为2.1%,其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 ,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IFD发生率最高, 尤其在诱导化疗期间。
allo-HSCT中HLA全相合亲缘供体、HLA相 合非血缘供体和亲缘半相合供体移植组的 IF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3%、12.8%和 13.2%[9]。
7
流行病学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 菌。
✓国外研究显示真菌血症以念珠菌多见,念珠菌 特别是白念珠菌感染发生率逐步下降,曲霉菌 感染发生率逐步升高,接合菌属、镰刀菌属呈 增多趋势。
正常无菌部位针吸标本或活 检标本,组织病理、细胞病 理或直接镜检显示酵母细胞 (如隐球菌见芽生酵母;念 珠菌见假菌丝或真菌菌丝)
从临床及影像学显示的病灶 部通养(不过位出包无(霉括菌正菌支操常或气作无黑管取菌色肺得部酵泡标位母灌本)样洗,液,培菌、无的并与菌引临部流床位液及标)影本培像(养学包出符括酵合24母h菌内, 头颅窦腔、尿液)
6
流行病学
HSCT的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发 生率为7.7%,拟诊IFD发生率为19.0%;
allo-HSCT和auto-HSCT1个月内IFD发生 率相近,在移植6个月后,allo-HSCT治疗 者的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累积发生率显著 高于auto-HSCT(9.2%比3.5%);
✓国内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血液恶性疾病患
者接受化疗的总病死率仅为1.5%,确诊和临
床诊断IFD患者接受化疗的病死率为11.7%;
HSCT后死亡率为13.4%,死亡患者中18.6%
为IFD相关。合并IFD对allo-HSCT治疗患者
的生存具有显著影响,其病死率为16.2%
(171/1053), 显著高于auto-HSCT治疗的
患者(4.9%,17/348)[8-10]。
9
流行病学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D险因素和评估导致临床侵袭性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常见因素包括:
疾病因素
• 基础疾病MDS/AML、疾病初发、复发或未缓解
治疗相关因素
• 接受allo-HSCT、接受治疗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移植后 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等
✓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血液病化疗患者IFD的 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
✓有研究报道,确诊和临床诊断IFD且明确病原 学的51例HSCT治疗者中,曲霉菌占36例 (70.6%),念珠菌占14例(27.5%),毛8霉 菌仍相对少见[9-10]。
流行病学
✓IF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重要死亡原因 之一,国外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IFD病死率 整体呈下降趋势,但HSCT后IFD病死率仍高 达50%。
患者合并症
• 合并糖尿病、呼吸道基础疾病、既往真菌感染病史等
环境因素
• 全环境保护条件下接受化疗和/或HSCT、接受治疗的医院存在建筑工地等
10
流行病学
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提示:
✓ 血液恶性病化疗患者中,男性、既往真菌感染病史、 未缓解疾病接受诱导或再诱导化疗、中心静脉置管、 化疗后发生粒缺、粒缺持续超过10d和化疗后出现 低蛋白血症共7项临床指标为IF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