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谭恩美长篇小说《喜福会》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

1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1.1作者简介

谭恩美(Amy Tan),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取得语言学硕士学位。三十三岁开始写小说,此后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喜福会》,自此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喜福会》生动地描写了母女之间的微妙的感情,这本小说不仅获得该年度国家书卷奖,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创下了极高的票房佳绩。她的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谭恩美曾在十六岁时,为了新交的男友,和母亲发生了激烈争吵。母亲把她到墙边,举着切肉刀,刀锋压在她喉咙上有20分钟。最后,她垮了下来,哭泣着求母亲:“我想活下去,我想活下去。”母亲才把切肉刀从她脖子上拿开。在叛逆的青春期,她出过两次车祸;被人用枪指着抢劫,几乎被强奸;受到死亡威胁,几乎被泥石流冲走。20多岁那年,她最好的朋友在生日那天被入室抢劫者捆绑勒死,她被叫去辨认尸体,从此中途辍学,放弃博士学位。晚年的母亲还告诉她一个秘密:她在中国大陆有3个同母异父的姐姐。这个秘密深深震撼了谭恩美,成了她创作的主题。

1987年,谭恩美根据外婆和母亲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喜福会》,并于1989年出版该书。该书一出版就大获成功,连续40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销量达到500万册,并获得了“全美图书奖”等一系列文学大奖。《喜福会》以四对母女的故事为经纬,生动地描写了母女之间的微妙的感情,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

谭恩美擅长描写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不少小说家以此为写作题材,但身为第二代华裔的谭恩美,比起其他作家多了一层文化挣扎。谭恩美常以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为主角,这群华裔女性不但面对种族认同的问题,还必须随来自父母的压力。母亲们来自战乱频繁的中国,通常有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来到新大陆之后,她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望女不成凤”的心情却带给女儿极大的压力;母亲们更用传统方式管教女儿,传统的中国父母不习惯赞美小孩,而且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女儿们眼见美国父母“民主式”的教育方式,再看到自己连英文都说不好的母亲,心里更是愤愤不平。母女并非不爱彼此,但碍于文化与年龄的隔阂,不是不知如何表达关爱,就是表错了意,结果往往两个最亲密的人,却往往对彼此造成最严重的伤害。

1999年11月21日,谭恩美的母亲( Daisy Tan)由于老年痴呆症于83岁高龄逝世。对于谭恩美来说,母亲是她灵感的源泉,她1989年的著名作品《喜福会》就是题献给母亲的。她认为母亲是她的缪斯女神,她书中所写的一切,其实就是母亲对于生活的充满希望的实质。

Amy Tan在其处女作《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之后,还陆续创作了小说《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1991)、《百种神秘感觉》(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1995) ,又译《灵感女孩》、《接骨师之女》(TheBonesetter's Daughter(2001)、《沉没之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2005) ,原译《救救溺水鱼》。另有儿童文学类作品《月亮夫人》(The Moon Lady,

1992)、《中国暹罗猫》(Sagwa, the Chinese Siamese Cat,1994),非小说类作品《事与愿违》(The Opposite of Fate: A Book of Musings,2003) ,又译《命运的逆反》、《命运的反面》、《中年心腹话》(Mid-Life Confidential: The Rock Bottom Remainders Tour America With Three Cords and an Attitude(with Dave Barry, Stephen King, Tabitha King, Barbara Kingsolver,1994) 《母亲》Mother (with Maya Angelou, Mary Higgins Clark) (1996)。谭恩美的五部长篇小说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东方神秘意象,诸如人的属相、算命、托梦报仇、人与灵的对话,以及人的前世、今生与来世的关联等,显现出浓厚的东方文化意味,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与强烈关注。

1.2作品简介

《喜福会》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甫一出版即大获成功,当年曾经连续八个月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成为1989年美国四大畅销书之一,多次获奖并拍成电影。

小说描写了四位性格、命运各异的中国女性抛弃国难家仇,移居美国以及她们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女儿的生活经历。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们虽已身在异国,却仍然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女性,国难家仇可以抛却身后,却无法抛却与祖国的血脉亲情。而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虽然外表上看来和母亲非常相像,确实在迥异于中华故国的价值观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并不得不亲身承受着两种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母女之间既有深沉执着的骨肉亲情,又有着无可奈何的隔膜和怨恨,既相互关心又相互伤害。不过,超越一切的仍然是共同的中华母亲,是血浓于水的母女亲情。

书中的四个中国母亲,都是从解放前离开中国大陆来到旧金山的,他们都将自身的一部分,永永远远的遗留在中国大陆了。然而,她们不得不入乡随,凑合着美国的生活方式过日子,他们信奉上帝,也畏惧海龙王,再一次仿效美国生活方式的海边野餐中,他们中的一个家庭丢失了个儿子。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她们只觉得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母亲为着给小家庭争一席安宁之地,几乎天天与某种说不出的惊恐在抗争,担心着某种殃祸成为事实,避免这种种暗礁漩涡,犹如古代受凌迟之罪的犯人,一刀一刀的承受着痛苦,直到离开这个世界才得到解脱。母亲们最不放心的是自己的女儿,。女儿的身上,寄托她们种种未遂的心愿,他们希望出生在异国的女儿,能成为一只华贵的天鹅。然而事实却总还是让她们失望:“她们的女儿只是在美国出生的没见过世面的傻瓜”,母亲们只能无奈的看着女儿们长大,看着她们生儿育女。为了和女儿们沟通,母亲们苦口婆心的给她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但女儿们的反应只是,不停地嚼着口香糖,然后吹出一个比脸颊还大的泡泡。

美国女儿也有她们的难言的隐痛:她们自认为是美国人,但母亲却用中国人的准则去要求她们,而社会又将她们排在“少数民族”之列、正宗的美国人之外,这种偏见,甚至影响了她们的婚姻。更令她们苦恼的是,那流在她们体内的中国血液。他们有着天生的中国式的谦虚和温顺,这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