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说课材料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同时,学生应能够结合所学,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其、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汉武帝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汉武帝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详细阐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5.案例分析: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明确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3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4篇
2023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4篇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重点课,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为丝绸之路的开拓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长生了深远影响,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觉之前一条世界文化沟通的主要通道,可以与欧洲开拓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我设计了如下目标:1、学问与实力了解张骞两次出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沟通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途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能够正确相识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途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沟通的史实。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育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相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沟通中的桥梁作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课重点是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沟通中的作用。
难点:张骞出访西域。
四、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纳了创设情境,分析探讨,合作探究,多媒体协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课堂教学,以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优化教学的的目的。
五、说学法本课讲授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逻辑思维实力不强,对事物缺乏理性的相识,但他们对很多簇新事物都有剧烈的新奇心,对此在教学中就要克服简洁的说教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故事、视频激发学生探求学问的欲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探讨变消极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课件精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子目
1、齐读《大风歌》,分析刘邦此时心情,抛出问题刘邦为何忧虑,出示史 料汉初布衣将相局面,解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汉初社会的萧条景象。
2 、展示陆贾之问,组织历史情景剧,引出学生分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的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2)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 的教训。(3)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目的)
02
学情分析
学情
01 学生认知基础
我采用了问卷星问卷调查显示,七年级 学生通过前面“秦末农民起义”学习, 学生对秦朝灭亡的原因比较熟悉,对汉 初社会凋敝的状况也容易理解。 部分学生阅读过《中华上下五千年》, 看过纪录片《中国通史》,对西汉初期 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人物有所 了解,对古代盛世治世也有简单的认知。
环节一: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 朝——汉朝。 并以采用“穿越新闻”的形式,创设记者采访的情境,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 汉朝建立者刘邦,抛出问题提问刘邦如何在楚汉之争胜利?西汉建立初期该 如何管理?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新闻采访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 到历史课题的学习中。
第一子目
2、出示楚汉地图,结合成语典故,引导学生说一说楚汉之争的经过及结果。 【时空观念】
教师指导举例:公元前202年十二月, 项羽逃至垓下,汉军迅速跟上,将 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楚军夜闻四 面楚歌,军心瓦解。是夜项羽率800 余骑兵趁夜突围南逃,逃至乌江时, 项羽却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 渡江。接着在力杀汉军数百人后, 自刎而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说课稿
目教学重难点 • 教法学法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七年级上学期的历史课,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文明”单元,涵盖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商朝的兴衰和周朝的建立,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了解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商朝的兴衰和周朝的建立,熟悉商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情认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商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商朝的兴衰和周朝的建立;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周时期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通过文化的传承来认识文明的演变和发展。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商朝的兴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但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商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都有其特点,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
b. 周朝的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向中央王朝的方向发展。
周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也有其特点,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
c. 文化传承古代社会的文化传承是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商周时期的文化传承和演化对于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2.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录像展示用具体的案例向学生展示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b. 问题导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问题的导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承。
c.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了解和思考中,更好地掌握商周时期的历史知识。
五、课堂评价本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通过讨论和引导,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
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
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七年级历史导言课,下面我从6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概述历史课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学习过。
导言课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今后历史课学习指明方向和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结合自己体验,讨论学习历史的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导言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步了解历史的包罗万象,增强探究历史的欲望。
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历史,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学生只有感到学习历史对自己的人生是有用的,才会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鉴于七年级学生的人生阅历和体验不足,学生能和教师提供的历史素材产生共鸣是比较困难的;)四、说教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元素或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1、提问法——问题引领,逐渐深入2、点拨法——促进联想,拓展思路3、讲授法——总结提升,减少盲目五、说学法1、讨论法——观点碰撞,借鉴提高2、合作法——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讨论,组内成员可以相互启发;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使学生在倾听和争辩中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了历史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这节课分为三个板块:1、什么是历史?2、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3、怎样学历史?导入:向学生做自我介绍,并将姓名写在黑板上。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
本册教材以中国古代史为主线,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奴隶社会的兴衰》、《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的国家和政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2. 教学难点:(1) 匡助学生理解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幅古代文明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量:你知道这是哪个时期的文明吗?古代文明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2. 学习新知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参预讨论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
同时,通过举例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具,呈现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深化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历史事件或者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每一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事件或者人物,进行资料采集和整理,并制作一份小报告。
在小组展示环节,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简要介绍,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4.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思量古代文化和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说课课件(共20张PPT)
因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很建全,所以在讨论之 前老师作必要的提示,从“秦统一的意义”“秦巩固 措施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去探讨) 通过对这一问题 的合作探讨,既认识到秦朝的历史作用,又加深学生 对本课学习主题“统一”的理解,同时达到小结本课, 升华认识的效果。
中考链接 当堂达标
都不一样,语言不同, 己变成‘文盲’了。
字形各异。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问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 的哪些措施?
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
zhuàn
篆
圆 形 方 孔 半 两 钱
统一货币
经济上
铜量
(标准量器)
铜权
(称重单位)统一度量衡交通上沟通湘江、漓江
通过情境创设,故事新编,引导学生学习经济、文化、交通 方面统一措施及作用,既突出了重点,又使课堂教学趣味化 。
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要求,课前从 全国中考题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做 成达标小试卷。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方面检测学生 课堂学习效果,做到夯实基础,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 学习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
板书设计 六
板块一 天降大任促统一 板块二 创新制度固统一 板块三 泽被后世倡统一
陆路:车同轨, 车轨宽6尺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水路:开凿灵渠
军事上
匈
奴
运用左图右史法讲述军事上维护统一的举辽措东:抵御匈
奴,筑长城。同时,利用长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认识到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蒙民智恬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临洮
[tián]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问 题 总 结 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说课稿七年级上册 全册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一、说教材(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的一课,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是早期国家的产生,比较重要。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夏朝的兴衰。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3、西周的分封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
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三)、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四)、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奴隶制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五)、教学手段为了生动形象直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校兴趣,提高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说教法1、采用问题教学法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个小问题,以图说文,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导学,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三、说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及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说课课件
教学重点:人类起源,北京
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及其 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距今遥
远,除了考证的科学成果,还 要结合合理的想象,才能更好 地掌握本课内容。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元谋人
祖 国 境 内 远活比北京人有 哪些进步呢?
祖国境内 的远古居民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和山
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 过程与方法:发挥想象力,还原历史情
景,掌握简单历史学习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历
史文化的热爱,初步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及 人类”的唯物史观。
3.9《秦统一中国》说课课件精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新课讲授
一、秦灭六国
任务三:观察战国 形势图和秦朝形势 图,谈谈秦朝统一 的意义有哪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战国形势图与秦朝形势图,直观 感受秦朝疆域变化,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新课讲授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任务四:阅读史料, 分析皇帝制度的特 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和 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和巩固(2024统编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目
录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9课,本课内容包含三个子目,分别是“秦灭六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通过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和早期发展过程。
三、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史料、地图了解秦灭六国的背景及过程(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2. 通过史料、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了解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 制度的建立,认识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 度的基础(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3. 通过史料、图片等资料,了解秦朝疆域以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等业绩,认识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学生辨证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 通过视频,了解秦始皇陵“铜车马”与“运20”的时空联系,认识 文物的当代价值与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和争鸣。
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种学派思想纷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象。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思想仍然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繁荣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百家争鸣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百家争鸣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家思想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分享学习心得。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说课课件)
说教材
说教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说教材
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教法
我校“分层尝试,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盐铁官营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材料: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 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
饶。 1.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传》 2.盐铁经-营--权---掌《握史记在·地吴方王豪濞列强手中。
(译文:吴国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 就C层招:募概天括下西亡汉命经济之发徒展来存此在偷什偷么铸问钱题?,并在东 边B层煮:海面水对为这盐一,问因题为,汉不武纳帝税又,是吴怎国么资做财的?十分 富A层有:。组)织帮助组内同学完成C层、B层问题。
设疑导思,讲授新课
一、 妙施“推恩” 二、 忠君守礼 三、 盐铁官营 四、 拓展延伸
政治大一统 思想大一统 经济大一统 军事大一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一、妙施“推恩”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西汉初面临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
诸侯国控制的土地较多
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削藩”建议,削夺诸 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 央。
盐铁专卖
三第、12盐课铁汉官武帝营巩固大一统王朝
经济问题
经济措施
第第三三单单元元 秦秦汉汉时时期期
私人铸币现 象存在
盐铁经营权 掌握在豪强 手中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减轻赋税、推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等。
同时,教材还通过插图和文字描述了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如农业丰收、商业发展、文化教育兴盛等。
此外,教材还提到了文景之治时期的著名人物,如贾谊、晁错等,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争霸的相关内容,对西汉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西汉建立的具体过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插图,深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特点。
此外,学生对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中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改革措施及其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西汉建立的过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了解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插图和听讲解,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西汉建立的过程。
2.文景之治时期的改革措施及其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特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说课稿(参考)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说课内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基本设计理念: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说课课件(共35张PPT)
陶唐氏
有虞氏
从传说看社会
大禹
伏羲
炎帝
黄帝
一、炎黄的发明
远古的传说
二、炎黄联盟 三、尧舜禹禅让
具有天文历法知识
伶伦制作音律 隶首发明算盘 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炎黄联盟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渤海
黄 炎黄联盟
黄海
河 渭水 淮水
炎黄联盟
炎黄联盟 炎帝
黄帝 蚩尤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阪泉之战
华夏族形成过程
华夏族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 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 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 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 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传说中炎帝的发明——
教民开垦耕种
制作生产工具
种植五谷和蔬菜 制作陶器 发明纺织 学会煮盐 教人们通商交换 乐器琴瑟
具有天文历法知识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黄帝 颛顼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五帝
帝喾
尧帝 舜帝
黄帝发现土是黄色,土能生万物,土是人们生存
的唯一依赖的靠山,就确定他的尊称应该称“黄地”。 到殷商时代,一些文人觉得把祖先称“黄地”很不雅, 他们借故“地”和“帝”是谐音,就把“黄地”改为 “黄帝”。
启发式、讨论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等
女娲补天
炎黄战蚩尤
大禹治水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远古的传说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上古洪荒 时期,文字发明以前。
远古的传说
以口耳相传的方式 流传下来的故事。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3.9《秦统一中国》说课稿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PART ONE
说学法
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为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材料学习法,运用识读、记 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比较等方式,形成较为系 统的知识体系。
PART ONE
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 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 从以下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第1环节:导入环节。 我会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导入,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 容是《荆轲刺秦王》,接下来会询问同学们几个问题:“你们知道电 影中的手持匕首人物是谁吗?他刺杀秦王成功了吗?”,同学们不难 回答出:“荆轲,没有刺杀成功。“我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迅速融入历史 情境,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史料、提 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第二部分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难点。 我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 题:“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你能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来举 例,说明秦始皇来取了哪些措施?讲述《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的层级 关系,给学生降低理解难度。再让学生谈论中央集权确立的作用于意义。
学生表演课本剧《秦囧》,公元前220年,秦国人驾着马车,踏上了周 游全国的旅程。到了韩国故地道路太窄,钱币无法购买东西等等窘境。 并提出设想秦始皇提出了哪些措施以后能解决他的窘境?提出秦巩固统 一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以问题为焦点展开讲述、阅读和讨 论,让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真正成为课 堂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公元前5年比公元6年早( )年
5+6-1=10年
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 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 么启示?
相似之处: 都因统治残暴而亡
启示:1、统治者要勤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 民心愿;用人就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2、荒 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材料解析: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
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墨子》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治方式
民心
商纣王 残忍无道、大兴土木 不得民心
周武王 爱民如子、爱惜人才 民心所向
作业 夏商西周的更替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暴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3、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独步天下,中国古代哪一朝
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器文明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4、公元前2143年比公元前17世纪D
A、晚443年 B、早4430年 C、晚4430年 D、早443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夏朝建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禅让制与世袭制
炎帝 黄帝
打败
蚩尤
尧
舜
禹
启
禅让
禅让
世袭
治 水 有 功
禹 之 子
一、“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者: 禹 2、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3、定都: 阳城
禅让制: 推举、才德
世袭制: 相传、血缘 4、亡国之君: 桀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比较一下: 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不同?
政治 经济
官员,庞大军队,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之一
农业、畜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 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三、武王伐纣
1、西周建立 (1)建立者: 周武王 (2)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
(3)定都: 镐京
2、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 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跨入了文明时代。(从原
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夏桀
“桀不务德而武伤 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时日曷丧,予及 汝皆亡。”
二、商汤灭夏
1、商的建立 (1)建立者: 汤 (2)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3)定都: 亳 2、盘庚迁殷 ——约公元前1300年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3、亡国之君: 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公
公
公
公
公
公
元 前
元 前
元 前
公 元
公元 元
元
元前一年源自年年年年
年一
世
世
纪
纪
公元元年
1、“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开始是B在
A、禹时 B、启时 C、汤时 D、纣王时
2、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统治稳定下来的商王是 B
A、商汤 B、盘庚 C、伊尹 D、纣武丁
政治: 加强了专制统治,实行分封制
全国土地归国王所有,平民和贵族只有 经济: 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西周分封制
他们分别属于 哪个等级?
按
血
缘
关 系
统治阶级
进
行
区
分
被统治 阶级
此图说明什么社会现象?
阳城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武王
镐京
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平王 洛邑
1、公元前、公元后、年代尺
• 1)公元元年: • 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 • 2)世纪: • 3)年代: • 4)年代尺:
公元前1年 公元1年 公元2年
公元前 公元 公元后 元年
3、计算时间长度 1)简单相减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
领的制度,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世袭王
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
的制度。开始于启。
政治 经济
城堡和大型的宫殿,军队,刑法, 监狱
农业(农耕,石制,蚌制、骨制工 具);手工业(青铜器,陶器,地下水 道)
文化
刻画符号
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西周建立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禹
商王汤
周武王
周幽王
周平王
第一个国家是夏, 禹建启继家天下, 夏商西周更迭现, 人民反抗力量大, 夏禹商汤周武王, 开国之君人人夸, 夏桀商纣周幽王, 亡国之君人人骂。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