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空间布局手法的分析
留园的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分析

空间序列组织是由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而展现 的。基 于 中 国 山 水 画 卷 的 特 点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的 特 点 则 是 多 空 间 、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其 空 间 形 式 是 以 观 赏 路 线 来 安 排 的 , 有较为简单的一种是呈闭合的、环 状 的 ,如 苏 州 的 畅 园 、鹤园;另 一种空间序列是按照贯穿形式的,如乾隆花园;最后是呈辐射的
渗 透 联系,进 行 主 题 与 空 间 类 型 的 区 分 与 互 补 ,形 成 和 谐 整 体 。 而中区和东区则是全园之精华所在。中区部分通过东南凿水池、 西北筑假山以形成西、北为假山、东 、南为建筑环中心水池的山水 景 区 。西 楼 、清 风 池 馆 以 东 为 留 园 的 东 区 。东 区 又 分 为 西 、南两 部 分 五 峰 仙 馆 ”和 “林 泉 耆 硕 之 馆 ”分别为这两 部 分 的 主 体 建
留 园 的 景 观 ,有 两 个 最 突 出 的 特 点 :一 是 丰 富 的 石 景 ,二是 多 样 变 化 的 空 间 之 景 [1]。
1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点
形 式 ,如杭州黄龙洞。然而苏州私家园林中面积相对来讲较大的 则 多 采 用 的 是一种综合式的空间序列,如 拙 政 园 、何 园 以及论文 主要研究的留园。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分析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分析摘要:随着文化全球化发展,西方文化也对我国各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园林工程方面也较多地模仿西方国家的风格,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中的地位逐渐没落,急需加强设计创新焕发中国园林的新活力。
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变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与色彩,逐渐形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
基于此,文章对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及其手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一、新中式园林景观特征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宗旨是营造舒适的景观氛围,对于小环境建设需特别重视,在进行整体景观方向。
模式进行合理把控的基础上对各个部分具体场景进行分析、整理。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重视互相合作与分担开合,使得新中式景观保持曲折开合的特点。
对景观空间进行多主题划分,形成规模不同却主次分明的景观空间,在动作与动作的组合下形成较好的小环境建设。
例如,在北京湾别墅景观设计过程中,以展馆作为整体景观的中心对周边的植物景观进行交织设计,形成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简单的说,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各个景观要素动作之间的组合。
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大多采用虚拟组合的设计方法,使得现实景观与虚拟景观之间的互相映衬,形成和谐的园林景观。
例如,景观可以倒映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反射的是虚拟的景观,但是地面上的景观却是真实的。
如此,虚实之间的对比、映衬,赋予了景观、风景更为生动、深刻的含义,也为游客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微妙的艺术美感,使人流连忘返。
例如,在苏州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周边的建筑、行人、植物等景观,倒映在蜿蜒的河流水面上,给人营造一种山水墨画的感觉,人们从中可以发挥无穷想象。
不管是整体景观空间上的设计,以及景观序列的安排,还是虚拟景观的空间映衬与处理,这些中国古典园林特点都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延续,使得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始终带着较好的中国景观效果。
二、新中式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一)景观色彩搭配中国传统景观设计中往往会采用许多大胆、夸张的设计,尤其是在色彩设计方面的研究、分析十分重要。
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园林布局

4.混合式 综合规则与自然两种类型 的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控制全园的轴线。特点是整齐 明朗、变化无穷。
多用于现代园林中,在较大的现代 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 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的部 分,采用自然式布局。
一、主景与配景手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6.中心重心法
2.轴线对称法
7.意境引导法
3.视线交点或终点法 8.园中之园法
4.动势集中法
9.尺度突出法
5.对比衬托法
10.多样统一法
二、对景与抑景(障景)手法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 位 (入口对面、广场焦点、道路转 折点、草坪一隅等),多用雕塑、 山石、水景、花坛等景物。
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 口等。(角度、位置)
五、透景与漏景手法:
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枝、 山石环洞等形成。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表现主景。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 表现主景。
七、配景与添景手法:
配景是指人们视景线前方主景物 的辅助景物。
添景是指人们视野前方 处于中间层次的景物, 增加层次感。
(二)不同视角的风景效果
1.平视风景: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 多利用平地
2.仰视风景:大于45`、60`、80`、90` 多利用山地
3.俯视风景及效果: 小于45`—深远, 小于30`—深渊, 小于10`—凌空, 小于0`—欲缀感 多利用盆地、凹地
(三)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
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 外形与色彩变化。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利用建筑的使用功能、艺术形式及 布置安排。
苏州怡园 园林布局、流线、建筑、布景特色,进行分析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还多把园内主要厅堂安 排在这里,一方面借它高大的体量和华丽的装饰 起画龙点睛作用,同时又可借它的功能特点从而 把更多、更主要的活动集中在这里,以便充分发 挥主要景区的作用。
园怡
园怡
怡园,为中等规模私家园林。主要景区位于 藕香榭北,以水池为中心,山石林立,花木葱茏, 景色为全园之冠。
园怡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园怡
入口
游览路线 建筑单体
园怡
拜石轩
藕香榭
玉延亭
复 廊
画舫斋 栖凤馆
庭院建筑
坡仙 石舫 锁绿 轩 琴馆
园怡
二.分析
2.景观主从与重点
对于稍大或中型园林来讲,空间和景观的组 成更为复杂。面对这种情况,若不分主次,必然 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一 半多在组成全园的众多空间中选择一处作为主要 景区。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绿萍。
——李鸿裔《怡园》
园怡
目录
一.概述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2.景观主从与重点 3.空间的对比 三.小结
园怡
园怡
一.怡园概述
苏州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因建园较晚,吸收了 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全园面积 约 9亩,以复廊划为东、西两部分。
藕香榭为园内 最大厅堂之一,位 于主要景区之南, 成为景区空间的一 面屏障,对于突出 主景区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藕香榭
主要景区
主景区周 围建筑大 小空间的 强烈对比
园怡
二.分析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苏州拙政园空间规区别解之阳早格格创做动做江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拙政园是尔国四学名园之一.拙政园不然而具备江北火城的本性,而且经历了几百年的履历,具备深薄的文化意蕴,拙政园的建园风格,构园果素,筹备安排等圆里皆极具本性.咱们通过写死真习对付拙政园举止观察分解,钻研拙政园战谐的空间筹备,歉富的空间条理以及园内歉富的视觉变更,从而归纳出江北公故里林创制的潜正在顺序,为新颖园林筹备安排提供稳当的依据.从那三个圆里道空间筹备空间分开视觉分解拙政园真足的空间筹备正在观察真习中,拙政园给尔留住了深刻的影像,果为拙政园相对付于其园的园,如、留园、沧浪亭、,里积大很多,然而是拙政园并不果为其里积大而隐得单调空旷;差异,园内通过真足空间的区别而隐得大而有致.拙政园真足的空间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东园、中园、西园.东园的里积约为31亩,其规模大概以明往王心一所安排的“归园田居”为主.现有的风景大多为新建,园的出心设正在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加进园内.东侧为里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里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里环绕流火,岸柳矮垂,间以石矶、坐峰,临火建有火榭、直桥.西北土阜上稀植乌紧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再西有一讲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中园是齐园的粗华之天圆,园林以火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安插堂、榭、亭、轩.其里积现约为18.5亩,其中火里里积便占了约莫三分之一.火里有分有散,临火建有形骸各不相共、位子整齐错降的亭台楼榭.西园里积约为12.5亩.该园以池火为核心,有直合火里战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共坐轩、宜二亭等景瞅.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战十八曼陀罗花馆,拆建粗巧俭丽.其中,兴办以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圆形仄里戴四耳室,厅内以隔扇战挂降区别为北北二部,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瞅瞅北池中的荷蕖火禽,冬季则可欣赏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里亭“与谁共坐轩”,制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共东北隅的宜二亭互为对付景.中园空间分解拙政园中园园区别为了五个景区:每个景区皆有自己的兴办主体与明隐的庭院中心;咱们皆知讲古代文人俗士喜欢探供隐居安乐为主的死计,果此从江北公故里林的筹备上也能体现出那本性,园内拥有各个独力空间,或者静瞅或者游赏,移步换景皆有特定的真量,诲人不倦.然而是五个景区总体风格是比较战谐融洽,总的格局仍脆持明代园林浑薄、朴真、疏朗的艺术风格.拙政园正在空间真足筹备上,有北北战物品二条主轴线,然而是园林中的兴办战景瞅并不是工致对付称,而是通过景区的区别建坐空间系统的层级闭系,而无处不正在的对付称战拟对付称构图,共步加强着真足战局部的“身份”属性,以达到所有园区的仄稳.(1)近香堂与雪香云蔚亭形成拙政园中部园区的北北轴线.雪香云蔚亭对付近香堂,险些对付称、分别为北北二侧的核心兴办,前者吞噬横背的制下面,后者吞噬体量之最.从北北轴线上分解拙政园的兴办分集如下:二侧绿漪亭与海棠秋坞相对付,共位于火边退后于视线界里;待霜亭与绣绮亭相对付,共位于山上,前者有植被映衬,后者体量较大;荷风四里亭与倚玉轩相对付,共为二侧核心兴办的伴衬,皆可四里瞅景;睹山楼与香洲相对付,均为二层临火兴办.正在北北轴线上,北半边下稀度的兴办群拉拢与北半边下矮起伏的天形、歉富的动物景瞅相对付比,人为经管与自然景致正在空间体验上博得仄稳.共时,沿那条轴线,空间序列有粗确的节奏感.(2)梧竹幽居与别有洞天形成物品轴线闭系.别有洞天半亭与梧竹幽居位于中园的边沿,有粗确的对付景闭系.动做园内一条最少的透景线,从西背东,正在坐里上,海棠秋坞与绣绮亭小山、近香堂战倚玉轩、小飞虹战香洲三组空间,每组空间物品跨度皆靠近;正在仄里上,海棠秋坞与绣绮亭小山鸿沟正在空间上一退一进,近香堂与倚玉轩、香洲与小飞虹共为一退一进,为空间的真真对付比.(3)小飞虹景区火体自己产死了一条视觉通讲,产死轴线.小飞虹与小沧浪超过火里,分开了空间条理,强调了轴线的存留;二侧香洲、倚玉轩动做景区物品鸿沟的尽端相对付.一、拙政园中园空间规区别隔要领从真足瞅华夏古典园林正在其制园的空间安插上,一个大空间由若搞个小空间拉拢而成,个个空间即独力又相通联.空间小中睹大,主次明隐.空间分开要领有很多,总的归纳为:火仄空间分开战笔直空间分开.火仄空间分开可通过围墙、廊架、兴办小品、山石、火体、动物等百般元素,使用分歧的分开脚法把空间本性展现出去.围墙具备“真”的本性,动做隐性的分开脚法延绵于园林内中或者园林里里之间,粗确天划定了一次空间分开,并依据空间界定强强分歧战景瞅上的思量,于墙上或者拆隔扇,或者筑漏窗,或者辟空洞,又使其具备了分歧的表情.拙政园中部园区中枇杷园景区战近香堂景区便是通过那种办法举止了空间分开.廊架由于柱间启敞而具备“真”的特量,正在分开空间的共时又为其所分开的空间建坐了相互渗透、相互蔓延的空间秩序,从而爆收接错变更的景瞅效验.拙政园中部园区中,近香堂景区战小飞虹景区通过空廊战有漏窗的半廊去分开空间.亭、台、楼、阁等兴办小品战山石正在动做园林中景瞅核心的共时,也到了分开空间的效率,特天是山石,果其无定形的自然形态,使其正在分开空间并举止空间变换时自然流畅,不着很迹.如拙政园中部园区,由前部启敞明明的空间到后部幽静空间的分开与变换便是借一片山石的遮挡一挥而就.火里战动物正在火仄空间分开中,共样起到了非常要害的效率,其体现了江北公故里林空隔断而不竭的意境,是园林火仄空间分开非常硬量化的脚法,共时动做园林中的主体景瞅空间,它也是被分开的对付象.动物景瞅下矮错降、疏稀有致,四季变更不竭,亦是火仄空间分开非常硬量化的脚法.拙政园中部园区的几大景区普遍以中央大火里战其余元素分离起去动做分开空间的脚法.笔直空间分开便是横背的空间有变更,常随时势之下下盘回起伏,有直有深,有峻有峭.依据分歧的下度及空间用途不妨把笔直空间分开分为三个条理咱们知讲空间被感知的尺度大小与决于视觉战触觉,其中主要的是视觉.而灵验的分开不然而不会使空间变得局促,反而不妨夸大空间.通过对付拙政园中园园区空间规区别解可知,制园者通过对付中园部分举止了火仄空间分开战笔直空间分开,而使拙政园具备战谐的空间筹备以及歉富的空间条理.二、拙政园中园视觉分解近香堂为拙政园主兴办,与雪香云蔚亭相对付,站正在近香堂月台视觉是真足挨启,恰能支进一池三山的景致.雪香云蔚亭位于拙政园的最下面,也是齐园景瞅盘绕核心,它的视觉也是比较启阔,能瞅到大部分中园园区的景瞅.梧竹幽居四里用圆洞门出进,四里皆景.荷风四里亭位于湖心岛的山足,四里通透,三里临火,与周围各兴办均有视线上的通联,启接各个兴办,共时也是一个要害的赏景面.绣绮亭位于中园一个下面,虽然比雪香云蔚亭的下度矮一面,然而是绣绮亭也能支进一池三山景区、枇杷园景区、近香堂景区的景致.睹山楼以倚玉轩、雪香云蔚亭为界,近瞅倚玉轩、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里亭,近眺梧竹幽居、绣绮亭、海棠秋坞、玲珑馆、听雨轩;西起香洲为界,东止近香堂,可支中部位于北里的主要兴办群.香洲能支进睹山楼、荷风四里亭及雪香云蔚亭、东部火里上所有岛上景瞅,近香堂,倚玉轩及待霜亭,近瞅东岸梧竹幽居等景面,景瞅富裕条理.拙政园真足的空间拉拢本性是兴办战景瞅疏稀安插恰当,使游客正在游园的时间瞅景、游景的“空间条理感”歉富而有韵味.正在分歧的兴办能瞅到中园园区别歧角度的景致,充分体现出华夏古典园林移步换景的制景脚法;共时,兴办趋背于集体拉拢,庭院空间依照时势错降安插,分别成各个景区,而且各景区的中心本性明隐,富裕本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原则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
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满足客户需要、比较适用的方案。
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可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构思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
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
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
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
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1草图法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模仿法构思设计方案时,可以大致分为:a.外形模仿b.仿生模仿: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原理仿生c. 结构模仿d.功能模仿3联想法要用联想法进行方案构思,人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广的见识、较好的知识基础及较丰富的想像力。
园林设计中的场地分析与规划

园林设计中的场地分析与规划在园林设计中,场地的分析与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场地的综合评估和合理规划,能够保证园林设计的成功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园林设计中的场地分析与规划进行探讨。
一、场地分析场地分析是园林设计的第一步,通过对场地条件的全面了解与评估,设计师能够合理地利用场地资源,满足人们对园林环境的需求与期待。
1. 地形分析地形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了解场地的起伏、河流、湖泊等地形特征,并结合场地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
例如,如果场地地势平坦,可以考虑创造一些地形起伏,增加景观层次感。
如果场地附近有河流或湖泊,可以利用水体资源进行景观塑造。
2. 土壤分析土壤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基础条件。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和景观营造有不同的影响。
设计师需要对场地土壤进行分析,了解其肥力、质地、排水情况等因素,并结合植物选择和景观功能进行合理规划。
3. 气候分析气候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
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选择和景观布局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设计师需要分析场地的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向等,从而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和进行景观布局。
4. 生态环境分析生态环境是园林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了解场地所处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生态系统平衡等。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二、规划设计在场地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师需要进行规划与设计,确保园林设计与场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1. 空间布局根据场地特点和功能需求,设计师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利用场地的大小、形状及地形特点,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并确定景观元素的布置。
例如,可以将开放式草坪用于人们休闲娱乐,定制特色花坛用于美化环境。
2. 植物配置植物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需要根据场地特点、气候条件和需要的功能进行植物配置。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植物,根据其高度、生长速度、颜色等特点进行合理搭配,创造出美观、生态、可持续的园林景观。
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浅议园林空间的处理手法摘要: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在数量、质量、空间构图、环境的协调,艺术布局等方面,进行巧妙地、精而体宜地对园林空间与时间序列的苦心经营,达到兼具功能、艺术效果。
此类成功的空间,我们称之为积极空间;而失败的园林空间设计,就是消极空间。
中国园林空间的组成要素包括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和道路等,这些要素是营造园林空间的物质基础,其装饰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周围的环境、地形、以及比例尺度创造出协调的园林环境,构成了生动的意境,组成了多样性主题内容,形成一种空间艺术。
在构筑空间时,往往运用各种手法。
关键词:积极空间消极空间空间处理手法一、前言:园林设计是一种环境设计,也可说是“空间设计”,目的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而美好的外部休闲憩息场所。
园林是由地形、地貌、水体、园林小品、道路和植物等造园要素组成。
空间的本质在于其可用性,即空间的功能作用。
空间需要人们的认和感,在人们的视觉感受中,一个空间给他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空间的设计中以优美的景色、幽静的境界为主,而更重要的是意境的设想,能够寓意与境、寓意与景,从而达到情景交融,使人触景生情,把思绪扩展到比园景更广阔更久远的境界中去。
园林空间是一种相对于建筑的外部空间,由组成要素所组成的景观区域,既包括平面的布局,又包括立面的构图,是一个综合平、立面艺术处理的立体概念。
简言之,人观赏事物的视野范围,园林之中,围合是形成空间的最直接手段,一个围合的空间、是视觉的重点,给人以场所感、归属感。
空间的垂直面能表现出组成要素的内在构成规律。
这个规律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精神文化水平,人们在这个空间中能找到场所感、归属感,给人以愉悦的感觉,那么这就是个积极的空间;反之,人们一进入这个空间,感觉到这里的景色杂乱不堪,人们有逃离的感觉,那么这就是一个消极空间。
二、积极空间所谓的积极空间,简言之,人观赏事物的视野范围,园林之中,围合是形成空间的最直接手段,一个围合的空间、是视觉的重点,给人以场所感、归属感。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在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上,有以下几种手法可以进行分析和解读。
苏州拙政园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手法。
整个园林被细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景观和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林中。
这样的布局使游客在游览中逐渐发现不同景观之间的关联,增强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苏州拙政园通过水景的运用来构成意境。
园林中有多个水池和小湖,水面呈现出静谧的状态。
这些水景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美感,还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水还可以与建筑、花草植物等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画面,使人产生出遐想和幻想的感觉。
苏州拙政园在园林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注重了对称和对比的手法。
整个园林的布局对称美观,左右对称的建筑和景观相互呼应,形成平衡和谐的效果。
东园中有个“九曲”亭,而在西园也能看到“九曲”亭的存在。
这种对称和对比的手法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美感,还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苏州拙政园还运用了丰富的花草植物来构成意境。
整个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不同季节里,园林的花草植物也在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这些花草植物可以通过色彩、形状和气味等方面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的美好。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主要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水景的运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以及丰富的花草植物来打造。
这些手法相互结合,使园林成为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的空间,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空间布局丰富多彩、精致绝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苏州拙政园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探究其美学意义及设计特点。
首先,苏州拙政园的整体布局是典型的“四周围中间”式院落结构,即围合墙把中间的自然景观和园林景观分隔开来,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冲突,同时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布局的重要特点之一。
拙政园内部的空间布局又可分为三个区域:前园、中园和后园。
前园面积为1.1万平方米,是拙政园的入口处和主要活动区域,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茶室和广场等。
广场的设计非常独特,以水为中心,环绕着一个四合院,四合院中心则种植着一棵古树,极富景观价值。
茶室与游客服务中心分别位于广场的东西两侧,整个广场布局简洁、美观,与周围的园林景色遥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幽雅、灵动的美感。
中园面积为2.2万平方米,是拙政园的主园区,中间是天心亭和回廊,天心亭由苏州石头建成,是整座园林的精华之一,回廊贯穿南北,如同画卷般展开,巧妙利用墙角、转角和曲折的廊道,将四个花园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搭配各式各样的花木和假山,让人倍感生机勃勃,环绕其中的喜马拉雅雪松和紫薇长廊等,以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增强了空间的美感和感染力。
后园面积为1.8万平方米,是拙政园的高潮部分,作为一个法式花园,后园的风格与前中两园迥然不同,空间更显得宽敞,建筑也更加华丽。
后园主要包括漫游区、独秀亭、远芳园和曲溪馆等景区。
其中漫游区由完全不同类型的景观相连,各花园自成一体又保持着联系,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和空间体验。
独秀亭是后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后园南端,山水相依,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
远芳园则是后园最美丽、最壮观的景区之一,这里以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朵为主题,让人感受到都市繁华中的田园生活。
总体来说,苏州拙政园的空间布局精巧、合理,将亲自然与人文相融合,打造出富有美学意义的休闲空间,成为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一。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分析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分析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加强景观园林设计等措施改善城市环境美观性,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景观园林设计仍存在一些不足,对空间艺术布局的考量明显不足。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了空间艺术布局的原则和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景观园林;空间艺术;布局分析引言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已经有些不足的城市环境建设更加迫切,尤其是在景观园林设计方面,通过优质的园林景观保障城市空间规划的合理性、提升城市地区环境的美化程度,是现阶段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进行研究,显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原则景观园林设计工作十分复杂,涉及到空间设计的时候,工作人员更需要考虑到从多个方面同时入手进行思考,从实际情况来看,景观园林的空间设计越合理,城市绿化水平就会越高、人民群众用于休闲娱乐的场所更舒适,保证景观园林空间设计的合理性,是提升城市地区整体布局优越性的必然选择。
除了图案色彩布局外,设计师还必须考虑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土壤形状,有效协调植被和建筑,并通过有效措施确保景观园林设计的质量。
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秉持着景观丰富的原则。
为了保证景观的立体感,设计师可以有效地组织不同植物种类的布局,并根据植物的颜色和形状进行设计。
所谓景观富集原则,是指保护园林中植物物种、人工景观和空间因素的多样性。
设计师需要了解景观中不同元素的装饰效果,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植被的颜色,并有效地提高空间景观布局效果,假设不同元素的适当放置。
此外,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关系也应得到有效的调整。
根据人们欣赏景观的需求和习惯,通过优化森林路径,为人们提供便利,从根本上保证景观园林设计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景观园林设计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
苏州怡园-园林布局、流线、建筑、布景特色-进行分析

两部,东部以建 筑,唯园东部的坡 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
筑为主,西部以 仙琴馆为硬山卷棚 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
景观为主
顶
政园。布局自然,亭榭廊
舫小巧雅致,山池花木疏
朗宜人,堪称园中精品。
——by 肖麒郦 1404100102
魏喜萍 1404100116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李鸿裔《怡园》
怡 园
目录
怡 园
一.概述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2.景观主从与重点 3.空间的对比 三.小结
怡
园
一.怡园概述
苏州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因建园较晚,吸收了 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全园面积 约 9亩,以复廊划为东、西两部分。
藕香榭
主要景区
藕香榭为园内 最大厅堂之一,位 于主要景区之南, 成为景区空间的一 面屏障筑大 小空间的 强烈对比
怡
园
二.分析
3.空间的对比
自拜
至南雪亭,空间豁然开朗
石轩
小院过小院,主要景区便全部展现坡在仙眼琴前
可透 至锁绿轩
馆小院
过复 廊窥 见主
怡 园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怡 园
入口
游览路线 建筑单体
怡 拜石轩
园
玉延亭
藕香榭 复 廊
画舫斋 栖凤馆
庭院建筑
坡仙 石舫 锁绿
琴馆
轩
怡 园
二.分析
2.景观主从与重点
对于稍大或中型园林来讲,空间和景观的组 成更为复杂。面对这种情况,若不分主次,必然 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一 半多在组成全园的众多空间中选择一处作为主要 景区。
园林布局知识点总结

园林布局知识点总结园林布局是指园林设计师根据园林规划的要求和主题,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手法,在园林空间中进行各种元素的组织和搭配,达到美化环境、构建景观、增加游憩体验等目的的过程。
园林布局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功能需求等因素,以期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效果。
下面将从园林布局的基本原则、设计要点和典型布局形式等方面对园林布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园林布局的基本原则1. 顺应自然:园林布局应该尊重和利用自然环境,保持自然原貌,尽量减少人工创伤,使园林空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生态景观。
2. 注重人文:园林布局要结合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体现主题和情感,使园林具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愉悦。
3. 合理布局:园林布局要根据园林空间的大小、形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使各个功能区域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园林景观。
4. 多样性设计:园林布局要兼顾整体和局部,注重景观多样化,通过种植植物、设置景点、铺设小品等手法,丰富园林空间的变化和层次,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
5. 循序渐进:园林布局要考虑游客的行走流线和观赏节奏,根据游览的主题和特点,合理设置景点和节点,形成有序、递进的游览体验。
6. 经营管理:园林布局要考虑园林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情况,选择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元素,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和复杂程度。
二、园林布局的设计要点1. 布局结构:园林布局要根据设计规划的要求,确定整体布局结构,包括主轴线、次轴线、节点、景点和功能区域等,形成园林空间的整体框架和空间秩序。
2. 空间组织:园林布局要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包括山水、建筑、植物、水体、石材等,形成有机的空间组合,增加景观层次和立体感。
3. 植物配置:园林布局要根据植物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绿化,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增加园林的生态性和观赏性。
4. 艺术表现:园林布局要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包括疏密有致、远近得当、对称协调、变化多样等,增加园林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效果。
中国古代园林的空间分隔和构景手法

目录
• 中国古代园林概述 • 空间分隔手法 • 构景手法 • 空间与构景的结合 • 实例分析
01
中国古代园林概述
园林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
园林初创,以皇家园林 为主,规模宏大,风格
庄重。
秦汉时期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园林逐渐发展,皇家园 林与私家园林并存,风
格典雅。
园林艺术成熟,皇家园 林与私家园林风格各异,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留园的建筑与园林空间相互融合,通过廊道、门窗等元素 的巧妙运用,形成了多个既独立又相互连通的景区。园中 廊道蜿蜒曲折,门窗设计别致,使空间分隔既灵活多变又 富有动态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漏景手法常用于园林中的廊道、花墙等元素的设计中,通过设置透空的结构,使游客可以看到园外的 景色,同时也可以看到园内的景色。这种相互渗透的手法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深度感,使园林更 加富有变化和生动感。
04
空间与构景的结合
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
通过合理安排园林中各个空间的位置和大小,形成有秩序、 有节奏的空间序列,使游人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视 觉变化和心理体验。
详细描述
颐和园以湖泊为主体,辅以山石、建筑等元 素,通过不同的布局和构景手法,形成了多 个主题明确、景色独特的景区。园中湖泊广 阔,山石奇特,建筑精美,使空间分隔既变 化多端又和谐统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留园的空间分隔与构景
要点一
总结词
注重建筑与园林的融合,以廊道、门窗等为媒介,形成流 动的空间体验。
空间渗透的方式
02
通过门洞、窗洞、廊道等元素的设计,使空间相互贯通,形成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摘要:从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手法上,探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古典园林艺术,来适应现代建筑的需要。
本文着重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城市景观及建筑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建筑运用正文: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结晶,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发展,已形成风格各异的多个流派,技艺精深,内涵丰厚。
其追求自然山水景色的意趣,园景构图模仿自然,布局灵活多变。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院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
古代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在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一、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园林艺术是一种视觉的空间艺术,园林设计首先必须有空间。
在自然界,空间是无限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人们只能从物质空间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园林空间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进而深化空间,拓展空间,从而在有限的园林宅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的独特空间意识分不开的。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法无定式”,主要通过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运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多种手法来组织空间,从而形成应对不同需求的空间形式。
另外,在空间与空间的结合部,例如,边界空间的构成、内外空间的流动、层次空间的景深和序列空间的组织等方面,也表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空间曲径通幽,曲折变化。
古典园林在选址上总把自然的山、水、古树以及周围环境上的成景、借景条件作为首要的因素加以考虑,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整理,结合建筑、叠石、花木构成园景。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精心整理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不仅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而且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拙政园的建园风格,构园要素,布局设计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我们通过写生实习对拙政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拙政园和谐的空间布局,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园内丰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这三个方面说拙政园整体的空间布局如、留园、沧浪亭、东园为主。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
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
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园是全园的精华之所在,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
其面积现约为18.5亩,其中水面面积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一。
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亭台楼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
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
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
又新建三十佗罗花馆”和景观并非工整对称,而是通过景区的划分建立空间系统的层级关系,而无处不在的对称和拟对称构图,同步加强着整体和局部的“身份”属性,以达到整个园区的平衡。
(1)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构成拙政园中部园区的南北轴线。
雪香云蔚亭对远香堂,几乎对称、分别为北南两侧的中心建筑,前者占据竖向的制高点,后者占据体量之最。
从南北轴线上分析拙政园的建筑分布如下:两侧绿漪亭与海棠春坞相对,同位于水边退后于视线界面;待霜亭与绣绮亭相对,同位于山上,前者有植被映衬,后者体量较大;荷风四面亭与倚玉轩相对,同为两侧中心建筑的陪衬,皆可四面观景;见山楼与香洲相对,均为二层临水建筑。
在南北轴线上,南半确的节奏感。
(2)在立面上,(3一、拙政园中园空间布局分割方法从整体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其造园的空间布置上,一个大空间由若干个小空间组合而成,个个空间即独立又相联系。
旷奥相济,着微见著-网师园空间布局分析

旷奥相济,着微见著——网师园空间布局分析 网师园全园占地约8亩余,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网师园东宅西园,有序结合。
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
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如图1所示)。
园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如图2所示),它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
黄石假山“云岗”,形成主景区与小山丛桂轩之间的一道屏障,把后者部分的隐藏起来。
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真可谓“旷奥相济,欲扬先抑[1]。
”水池四周之景无异于四幅完整的画面,内容各不相同却都有主题和陪衬,与池中摇曳的倒影上下辉映成趣,益增园林的活泼气氛。
延水池一周的回游路线又是绝好的游戏观赏线,把全部风景画面串联为连续展开的长卷。
网师园的这个主景区确乎是定观于动观相结合的组景设计的佳例,尽管范围不大,却仿佛观之不尽,十分引人流连。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
西南侧的濯缨水阁和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亭遥遥相对。
图1图 2竹外一支轩的东南为小水榭“射鸭廊”,它既是水池东岸的点景建筑,又是凭栏观赏园景的场所,同时还是通往内宅的园门。
三者合而为一,故甫入园即可一览全园之胜,设计手法全然不同于外宅的园门。
园林景观设计中关于空间尺度问题的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关于空间尺度问题的分析发表时间:2020-04-13T14:35:54.757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4期作者:林屿[导读] 园林景观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体现,也是城市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摘要:园林景观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体现,也是城市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
空间尺度控制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工作。
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尺寸,讨论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设计对策,主要包括园林造型的规划设计、植物搭配、铺装设计控制、植物色彩搭配、内部结构空间的控制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空间尺度一、园林设计中空间尺度分析及相关影响因素1.空间尺度分析第一,平面布局。
就功能而言,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平面布局需要满足规划中的功能,同时满足大众视觉审美。
平面布局中的审美元素包括比例、均衡、对比等等,布局所起的作用是道路、广场、建筑几者之间的有明确的界限感。
平面布局采用点、线、面等元素,让平面形态呈现一定轮廓,并且能够体现视觉美感。
第二,立体造型。
园林设计中的焦点是立体造型。
以视觉审美为前提,立体造型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造型本体要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二是造型要有视觉冲击力。
视觉冲击力要从比例和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来。
2.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第一,环境因素影响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多个方面。
这也使得园林景观设计显示出区域性差异,不同地方的景观有其自己的特色。
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确定要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考虑自然环境或者气候条件对设计的限制或者帮衬。
第二,功能因素影响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
功能因素对空间尺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空间尺度设计中要结合功能分区,不同的功能所需要的空间大小有差异,所以空间尺度分配要以实现功能为主要参考。
巧妙的空间尺度分配,可以将园林的设计理念凸显出来。
园林景观服务与大众,人和空间的互动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规划空间布局手法的分析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将待建园林的创意和功能,根据经济条件和艺术法则的指导落实在图纸上的创作过程,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美好的外部休憩场所。
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纵观一些新建园林,往往由于对园林空间构成和组合的重要性考虑不周,而使全园显得平淡无奇、一览无余。
因此,如何利用园林空间形式构成规律来提高园林建设的艺术水平,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本文从园林空间的存在意义、布局手法分析园林空间的利用和创造,阐明了现代园林规划中的设计手法与空间布局技巧。
关键词:园林规划;空间;布局
1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了解使用者的心理
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
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要最大限度的考虑业主。
强调设计与服务意思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期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1.2设计应具有独特性
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独特的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等。
1.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
充分的了解园林周围的人文环境关系,环境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
1.4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
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的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2园林空间的存在意义
园林空间是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二者相合的混合空间。
容积空间是围合、静态、向心的空间;立体空间是填充层次丰富、有流动感的空间;混合空间兼有容积空间与立体空间的特征。
园林中空间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2.1园林空间的“容器”意义
园林中的空间实际上是由园林中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四大要素所围合起来的“空”的部分,是人们活动的场所。
通俗的说,虽然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营造建筑,堆砌假山,种植花木,修建水塘池沼,我们所需要的却不过是园林中“空”的部分。
所以园林空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容器”,容纳各种园林要素,容纳各种园林景观,也容纳着无数位园林中的观者。
2.2园林空间可以创造各种丰富变化的景观效果
园林造景需要四大要素,但实际上我们感受景观却是通过园林空间,丰富的空间层次、不同的空间类型,时而开敞、时而闭
锁、时而高旷、时而低临,带领我们经历着丰富变化的感受历程,创造了多彩的景观效果。
2.3园林空间蕴涵无尽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经典布局便是对园林空间灵活多变的处理。
园林空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信息: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对中国园林的欣赏,其实就是对园林空间无尽的意境的感受与回味。
3园林空间布局手法的处理
3.1园林空间的处理手法
依据我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与空间意识,园林空间的塑造应美在意境,虚实相生,以人为本,时空结合。
空间的大小应该视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而定。
大尺度的空间气势磅礴,感染力强,常使人肃然起敬,有时大尺度空间也是权利和财富的一种表现及象征。
小尺度空间较为亲切宜人,适合于人的交往、休憩,常使人感到舒适、自在。
为了塑造不同性格的空间,设计师们采用多样灵活的空间处理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3.1.1空间的对比
为了创造丰富变化的园景和给人以某种视觉上的感受,园林中不同的景区之间,两个相邻的内容又不尽相同的空间之间,一个建筑组群中的主、次空间之间,都常形成空间上的对比。
空间的对比又包括空间大小的对比、空间形状的对比、园林空间的明暗虚实的对比。
3.1.2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园林创作总是在“虚实相生,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中追求与探索。
只有突破有限空间的局限性才可以形成无穷无尽的意境空间。
渗透常见的方法有: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3.1.3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可以说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空间按一定的观赏路线有次序的贯通、穿插、组合起来。
空间序列的安排包括了空间的展开,空间的延伸,空间的高潮处理及空间序列的结束。
空间序列的安排其实就是考虑空间的对比、渗透和层次及空间功能的合理性和艺术意境的创造性,围绕设计立意,从整体着眼,按对称规则式或不对称自由式有条不紊地安排空间序列,使其内部存在有机和谐的联系。
游人在游览过程中通过对景观序列的欣赏获得美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3.2园林空间布局的设计手法
组织布局好园林空间是园林设计的关键,而设计手法是空间组合、合理造园的重要手段。
鉴于此,有必要对园林中的设计手法做出探讨、总结。
3.2.1空间的组合
在定义园林空间时,主要前提是要有一个视线范围。
空间的平面形状通常无约束,而在立面上则常需控制某一视点的位置,在一个或两个视点上打破空间范围,留出透视线,以作空间的联系。
因此,由于平、立面的封闭程度不同,可分为封闭性和通透性空间。
在空间的组合时须考虑到两种情况:一是园林空间的组合与其园林构图形式的关系。
由于园林各局部要求容纳游人活动的数量不同,对园林空间的大小和范围要求也不同,在安排空间的划分与组合时,宜将其中最主要的空间做为布局的中心,再辅以若干中小空间,达到主次分明和相互对比的效果。
具体安排各类空间位置时,宜疏密相间,确定园林空间组合的使用范围。
一般大型园林中,常作集锦式的景点和景区的布局,多以大型湖面为构图中心和主体;或作周边式、角隅式的布局,以形成精美的局部。
第二种情况是在小型或一些中型园林中,纯粹使用园林空间的构成和组合,满足构图上的要求,但也不排除其它构图形式的使用。
3.2.2空间的转折和分隔
空间的转折有急转、缓转之分。
在规划式的园林空间中可急转,如在主轴、副轴文汇处的空间,由此方向转向另一方向,由大空间急转成小空间。
在自然式的园林空间中,宜用缓转,通过过渡空间的设置,如空廓、花架等,使转折的调子趋于缓和。
空间之分隔,有虚隔、空隔之分。
两室间的干扰不大,有互通气息要求者可虚隔,如用空廓、漏窗、疏林、水面等进行分隔;两空间因功能不同、风格不同、动静要求不同则宜实隔,如用实墙、建筑、山阜、密林等处理。
虚隔是缓转处理,实隔是急转的处理。
以某公园的空间分割联系为例,一进园门为树丛环围的入口广场,游人不能马上看到园内主要风景,只能通过道路、树丛的缝隙,隐约看到园内的
景物,进而激起探究的心理,是为虚隔;而园门内的照壁、隔墙,则是维护私密性的屏障,不容他人窥视,是为实隔。
4结语
园林是满足人对自然环境需求的生态、文化、景观、文化内涵、游览休息的综合要求,是园林设计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综合体现。
为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化莫测的感受,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就要充分利用园林空间。
园林空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园林的景观效果。
如何有效的利用山石、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等要素,通过空间的对比、空间的渗透、空间序列的布置,丰富美的感受,创造无尽的艺术境界是园林设计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任有华,李竹英.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