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0ee6a0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c.png)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摘要: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特征,二者之间呈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最终的会计信息质量需要在两者中进行权衡而定。
目前,国际上已达成共识,将相关性与可靠性共同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本文以此为背景,围绕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展开论述。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可靠性权衡矛盾统一一、引言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中,相关性与可靠性是其两大关键性特征。
通常受到两大约束,即重要性、效益大于成本。
在两大约束条件下,唯有不断提高相关性与可靠性,方能使会计信息符合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需要,从而对决策有用。
然而,相关性与可靠性又具有矛盾性,二者的变动方向并不同向。
一方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另一方的降低。
因此,二者之间的真正关系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
尤其是当需要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披露财务报告时,这种对立的表现尤为明显。
因此,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根据企业特点和现状不断权衡,以最终实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二、可靠性、相关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一)可靠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影响决策的保证。
在当前的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可靠性的描述为:在可靠性下,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其需要反映的情况,并且会计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中,“没有重要错误”是指会计信息在技术上具有准确性;“没有偏向”是指会计人员具有中立性的立场。
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重点关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而不是重点关注特定利益群体的反映和影响;“如实反映”是指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即会计信息的描述或会计计量与其所要描述或计量的对象相符合。
由此可知,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可靠性实际并非一个具体意义上的特征,而是对真实性、重要性等具体特征的一个抽象概括。
倘若从层次结构予以分析,可靠性实则是由真实性、公正性、可核实性共同构成,而且是三种特征交互作用的体现。
我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我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463da2cd58f5f61fb73666e4.png)
65年第期总第3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何薇静摘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矛盾仍是当今会计学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矛盾所在,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可靠性相关性会计信息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一、问题的提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提出,会计信息是否有用主要取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主要质量特征。
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偏重于可靠性,但FASB 认为这两者要进行必要的权衡,而且他们更偏重于相关性。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 )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是目前唯一不回避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取舍及权衡问题的公告,并明确给出了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取舍判断标准:当相关性和可靠性相互排斥而需要对产生信息的方法作出选择时,所选择的方法应该是能够使信息相关性最大的方法。
我国学者对于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权衡的问题。
在一定的程度上,二者是可以协调起来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二者之间绝对平衡的机会是很少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二、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内涵(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予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
可靠性具有三个质量特征:如实反映、不偏不倚、可验证性。
具体包括这样几层涵义:(1)信息必须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事项,会计信息应当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和状况保持一致吻合。
(2)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必须不偏不倚。
没有偏向即信息必须具有中立性,是指在指定或实施会计准则时,应当关心所产生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能使新规则对特定利益者产生影响。
(3)可验证性能确保会计人员无偏差的信息具有可靠性,没有重要错误。
由于经济生活本身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理解为一定的幅度、范围、区间或趋势,比将其理解为独一无二的数据要可靠。
(二)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4c9e48001f69e31423294ba.png)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二者之间又呈现出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本文以此为基础,论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做到实务工作中不断权衡二者关系,实现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的目的。
标签:可靠性;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一、引言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最基本、最重要的质量特征。
二者缺一不可。
可靠性与相关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可靠性说明了信息使用者可以安全放心使用获得信息,相关性说明了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只有不断提高可靠性和相关性,使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长远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帮信息使用者做出最优决策。
但是,可靠性与相关性又是相互排斥的,两者呈现出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在实务工作中,财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与财务状况,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不断权衡,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二、可靠性、相关性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1.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如实反映,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这一概念实质上是对真实性、中立性、可验证性三方面的协调。
2.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利用提供的企业历史、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使诸如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对企业未来做出预测,帮助他们做出最优决策。
理论界一般认为,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要取决于其预测价值、反馈价值以及及时性。
3.可靠性与相关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
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特征。
二者都为决策有用性提供服务。
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
在保证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加强会计信息相关性,就越能符合使用者要求,二者在滿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方面具有着统一性。
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如果信息仅具有相关性没有可靠性,可能会误导使用者,相关性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doc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doc](https://img.taocdn.com/s3/m/a878122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8.png)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
事实上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信息使用者只能获得不充分的信息。
然而决策者要做出正确的、有利的决策,必须要有可靠的信息作保证,这就存在对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一个倾向选择问题。
本文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一般情况下对二者予以同等重视。
超越一定的限度片面强调某一方的改进,忽略特定的环境去孤立地谈论可靠性或相关性的提高都是不可取的。
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看,应大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重心应是更多的加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一、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涵义与特征(一)相关性的涵义与特征相关性就是当会计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1.预测价值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未来的事项,通过它们相互关系的分析预测经济事务未来的发展趋势;2.反馈价值则体现在对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证实或纠正,从而使信息使用者维持或改变以前的决策;3.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提供与披露及时,信息在失去价值前应被决策者所拥有。
相关的信息若提供不及时,便对决策毫无用处。
(二)可靠性的涵义与特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主要特征有三个:真实性、可证实性和中立性。
1.真实性强调会计信息应与实际相符,应具有客观性。
真实性是可靠性的一个内容,但并不等同于可靠性。
因为可靠性不但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而且强调会计信息的主观可信性。
具有可靠性的信息必然是真实的,但仅仅具有真实性的信息不一定具有可靠性。
2.可证实性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处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具有可证实性的会计信息应是在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基础上生成的。
论文网3.中立性指会计信息在生成过程中不受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指使或操纵,不允许任何人为了某种目的歪曲会计信息,即会计信息应公正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东西。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概述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829a64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5.png)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概述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衡量的两个主要标准,在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中,相关性与可靠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两者之间既有着共同点,也存在着矛盾。
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内涵,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几点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措施。
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协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信息在企业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经营中的价值流动记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相关性与可靠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相关性与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标准,两者之间既相互关联,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因而需通过协调两者对于会计信息的影响,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内涵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衡量的两个主要标准。
相关性能影响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可靠性则能够使会计信息提供出更为完备与真实的内容。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具体是指同企业决策相关、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关于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财务状况与经济状况的预测产生帮助。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企业会计信息可用性的基本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具备价值,会计信息是否可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如果会计信息能够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则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被体现出来了。
相关性要求与会计相关的信息输入与使用者决策相关,能够对决策产生影响,并且需要在失去决策权之前提供出来。
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反馈价值与预测价值,反馈价值表现在信息使用者对之前的评价以及预测结果进行纠正,改变或者维持之前的决策;预测价值则表现在能够协助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相关事项,通过会计信息的相互关系分析预测企业经济事务的发展。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内容真实、可靠且完整,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可用性的重要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 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
![会计信息质量 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f076e996cc7931b765ce1592.png)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和社会资源的配置。
本文对构成会计信息质量的要素、可靠性与相关性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导致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会计也从一个有助于个体经济控制其经营的系统,发展到一个为外部投资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系统。
由于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运作,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即决策有用性。
决策有用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来说,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者相权衡所得到的信息是对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
因此,可靠性和相关性被认为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两项主要质量特征,而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也被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广泛采纳。
一、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是由五个方面的具体特性来支撑的:(一)真实反映“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
(二)实质重于形式“信息如果要想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三)中立性“信息要可靠,就必须是中立的,也就是不带偏向的”。
(四)审慎“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估计时,在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五)完整性“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完整”。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https://img.taocdn.com/s3/m/62520c1ca300a6c30c229f3f.png)
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的判断,直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计量基础的发展以及财务报告模式的演变等。
因此,它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非常基本的、具有导向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必须明确讨论的基点。
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一对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它们共同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服务,必须兼顾。
但很多情况下,它们又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要判断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必须从它们统一时的先后问题和对立时的取舍问题着手。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先后问题比较容易判别。
首先,现代会计的产生显然是源于相关性而不是可靠性。
信息使用者是由于需要相关信息以支持其判断、决策,才希望获得会计信息的。
不是由于对可靠的数据情有独钟而产生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其次,从成本效益考虑,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我们是先选择相关的信息,再去努力提高其可靠性呢,还是先将所有的经济活动转换为可靠的数据,然后再去判别其是否相关呢﹖两种思路谁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明白了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先后问题,再从相关性与可靠性存在对立时的取舍问题来探讨二者的相对重要性。
二、如何理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权衡这两个概念的相对重要性,首先必须明确它们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信息导致判别的能力”。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指的是与决策相关。
如果会计信息提供以后,对经济决策并没有什么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
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
国际会计准则中列示相关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相关性有两个基本标志,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所谓预测价值,就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基于这种评价和预测所做出的决策。
谈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你认识谁更重要
![谈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你认识谁更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f0e7e12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7.png)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重要特征,相关性可靠性二者在理论条件下是相辅相成的,但总的来说,他们之间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首先,对于会计质量信息来说,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缺一不可,他们相互依存,并统一于总体质量特征。
具体来说,脱离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再怎么可靠也是无用的;而失去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再怎么相关,也是没有价值的。
其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提出的,都是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相关性回答了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而可靠性可以让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同时,相关性与可靠性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制约。
由此可知,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我们不能脱离相关性去谈可靠性,也不能脱离可靠性去谈相关性,他们同时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但是同时,可靠性与相关性又经常发生矛盾冲突。
普遍情况下,一些信息的相关性好,但是可靠性差;一些信息可靠性强,但是相关性弱,可以说二者同时非常完善的情况并不多。
从理论上讲,相关性的主要目的在于决策,即对未来服务,而可靠性则重在真实反映过去的信息。
相关性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较高,以至于过分强调及时性从而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失去可靠性。
同理,过分追求信息的完全可靠又容易忽略信息对决策的及时性,这样一来,再可靠的信息也会因为失去时效性而没有了寻在的价值,总而言之就是,过分相关的信息缺乏可靠性,而过分可靠的信息缺乏相关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最重要特征,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但是有存在互相矛盾冲突的一面。
当面对两者的两难抉择,该如何取舍要根据具体国情和具体情况而定。
针对我国而言,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在相关性与可靠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在会计信息还不是我国企业作出经济决策是的主要依据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而鉴于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层出不穷,实施举措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已经显得刻不容缓,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
![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a10138a36529647d27285231.png)
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作者:杨瑞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21期提要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矛盾。
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会计现状来看,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更迫切需要解决。
关键词: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会计信息是会计部门通过在经济活动中收集数据并加工生成的,是决策管理者进行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相关决策的依据。
会计信息既要相关,又要可靠,这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中心要求。
由于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所处的立场不同,易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只有具有相当程度的可靠性才能显示其有用性,不可靠的信息或错误的信息不但无助于决策,反而可能造成错误的决策。
因而,探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的质量特征。
一项信息是否可靠,由三个组成因素加以衡量,即真实性、可证实性和中立性。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一项计量或叙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一致或吻合。
要反映真实性,就要求企业如实表述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就意味着必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进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要真实反映经济事项,就必须选用正确的计量方法,可靠地计量,如果所选用的计量方法不适当,不论会计人员如何审慎无误地计量,所得出的结论仍是不可靠的。
(二)可证实性。
可证实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处理,就能取得相同的结果。
浅谈如何协调相关性与可靠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浅谈如何协调相关性与可靠性两者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32957a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4d.png)
浅论如何协调相关性与可靠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改进财务报表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为了实现会计目标,会计信息所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要求,其中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最基本的两个方面。
FASB认为相关性是指“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事件的结果作出评价或预测,或者证实、修正先前的期望,从而具有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IASC概念框架中定义“信息要成为有用的,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有关。
当信息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项或者通过确证或纠正过去的评价,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性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特征。
对于可靠性,FASB认为是指“确保信息免于错误和偏见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要反映的事项的信息质量”,即要求信息具有真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IASC对可靠性的判定标准与FASB大致相同。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最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这两个特征,缺一不可。
相关性要求提供的信息与信息使用者决策有关,而可靠性要求信息使用者能够放心使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如果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性,相关性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无法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如果会计信息失去了相关性,那么再可靠的会计信息也与信息使用者无关。
因此可以看出,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
威廉姆·R·斯科特认为“在非理想状况下,通常须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在现实中总处于非理想状况下,受到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的制约,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常常存在冲突,需要进行权衡。
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扩大会计信息反映的范围或者会计方法等,这样对于可靠性便有所降低;反之,为了提高可靠性,利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以及大量的重要经济资源信息由于无法确认计量而被舍弃,在很大程度上又降低了相关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但同时矛盾也时刻存在,因此如何权衡两者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问题的探析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问题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4f0b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0.png)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问题的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问题。
在研究背景中介绍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研究意义在于揭示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决策的影响,研究目的是为了寻找解决方法。
正文部分定义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探讨了它们的重要性和权衡问题,并分析了影响因素。
结合实践,提出了解决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实践意义。
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企业决策和监管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可靠性、权衡问题、因素、解决方法、结论总结、研究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
会计信息的质量往往受到了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的权衡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相关性指的是会计信息与实际经济现象之间的一致性程度,通过相关性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而可靠性则指的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只有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才能被用户所接受并用于决策。
实际情况往往是相关性的提高会导致可靠性的降低,反之亦然,这就需要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随着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问题的探讨也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和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1.2 研究意义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问题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议题,对于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增强投资者对信息的信任度、促进公司间的比较、提升资本市场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91742cf86c175f0e7dd137e7.png)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李鞍友TSK1600503143Q 会计专硕2班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和社会资源的配置。
本文对构成会计信息质量的要素、可靠性与相关性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述。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成长和企业规模的不竭扩年夜,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招致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别,会计也从一个有助于个体经济控制其经营的系统,成长到一个为外部投资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系统。
由于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是纷歧样的,会计信息不单会影响个人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运作,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即决策有用性。
决策有用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来说,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者相权衡所获得的信息是对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
因此,可靠性和相关性被认为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两项主要质量特征,而财务陈述的决策有用观也被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广泛采纳。
一、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毛病及偏差并能忠实反应它意欲反应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中庸之道的。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是由五个方面的具体特性来支撑的:(一)真实反应“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应其所拟反应或理当反应的交易或事项”。
(二)实质重于形式“信息如果要想真实反应其所拟反应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令形式进行核算和反应”。
(三)中立性“信息要可靠,就必须是中立的,也就是不带偏向的”。
(四)审慎“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估计时,在判断中加入一定水平的谨慎,以便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很多计欠债或用度”。
(五)完整性“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规模内做到完整”。
我国宣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陈述,如实反应合适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包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论文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6dec6f27d3240c8447ef27.png)
论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摘要: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各国会计界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会计研究的重点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层出不穷,给企业以及投资者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的标准。
本文从会计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概念与特征出发,研究二者的协调对于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一、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涵义与特征(一)相关性的涵义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做的经济决策相关,对其关于企业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作出预测产生帮助。
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关键在于其相关性。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其是否具有使用价值,关键是看会计信息与使用者所需要做的决策的是否相关。
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可以让会计信息可以对过去的有关预测进行证实或者修正,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的决策进行评价,因而具有反馈价值。
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可以帮助使用者对未来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财务成果进行预测,因而也具有预测价值。
(二)可靠性的涵义与特征1、可靠性的涵义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企业对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具有可用性的基础,会计信息如果是不可靠的,便不具有可用性,会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造成很大的损失。
2、可靠性的特征会计信息可靠性主要有三个特征即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1)真实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应与客观实际相符即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客观性。
真实性仅仅是可靠性内容的一部分,并不等同于可靠性。
(2)可验证性是指不同的人员通过检查相同的证据、数据和记录,能够得出相同的或相近的结论。
这个原则并非要求每次都得出完全相同的结果,它允许在有限的范围内存在差异。
(3)中立性指会计信息在生成过程中不代表任何个人或组织的意志,也不受任何人的操纵即会计信息应当公正客观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东西。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新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新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c45abebb52acfc788ebc968.png)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新思考摘要:本文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矛盾关系,指出二者相互排斥的同时存在相互关联和渗透的倾向。
同时,计量属性虽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使用不当会带来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鉴于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站在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审视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性;可靠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追求离不开企业的信息披露。
管理层和信息使用者围绕利益成为信息链上最重要的供求双方。
管理层对于企业信息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披露信息的价值性,而作为信息的需求方,信息使用者为获取自身利益所做出的决策不仅依靠个人经验,更多地是依赖企业所提供的客观经济信息。
因此,信息成为企业管理层同信息使用者博弈的立足点。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层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使用者的价值作用,使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关系一直以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符合相关性质量特征时,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找准价值判断方向,满足自身需求,为主观决策服务。
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特征会为决策加上安全的砝码,降低决策的失误性。
但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在大部分情况是一对关系错综复杂的矛盾体,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经济意义。
一、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内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相关性的定义是:“为了信息有用,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该定义反映出会计信息应该与信息使用者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影响到使用者的判断与分析,有助于使用者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决策。
需要指明的是,相关性的定义包含潜在的时间条件,任何信息的价值和时间成反比关系。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https://img.taocdn.com/s3/m/9dbad3fc770bf78a652954a0.png)
提纲第一部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解释从及时性、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三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做了详细的阐述。
第二部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解释首先从真实性是可靠性的特点之一做了强调,具有客观性。
然后就可验证性的做了说明和分析,最后讲述了中立性具有超然和独立的特性。
第三部分: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排斥,是对立的;二者相互依存,是互为前提的。
第四部分:我国如何处理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强调可靠性远比相关性重要。
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
以真实的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交易和事项发展而来的财务会计不论怎样改革,都不会偏离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的基本方向。
【摘要】文章阐述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重要质量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并且提出了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浅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取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以不同形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做出规定。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质量特征,二者的权衡得到的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
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某些层面上是统一的,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存在着矛盾和对抗。
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体现决策有用性。
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它包括及时性、反馈价值、预测价值等从属质量特征。
(一)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在决策者做出决策时及时取得。
及时性本身并不能自动使会计信息达到相关,但若信息不及时,则会计信息便与决策无关了。
(二)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把过去决策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使之与当初作决策时的预期结果相比较,判断过去的预期是否有误,如果将来再作同样决策,可将其作为参考,从而影响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和社会资源的配置。
本文对构成会计信息质量的要素、可靠性与相关性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导致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会计也从一个有助于个体经济控制其经营的系统,发展到一个为外部投资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系统。
由于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运作,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即决策有用性。
决策有用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来说,可靠性和相关性一一这两者相权衡所得到的信息是对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
因此,可靠性和相关性被认为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两项主要质量特征,而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也被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广泛采纳。
一、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是由五个方面的具体特性来支撑的:(一)真实反映“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
(二)实质重于形式“信息如果要想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三)中立性“信息要可靠,就必须是中立的,也就是不带偏向的”。
(四)审慎“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估计时,在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五)完整性“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完整”。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这一表述只将真实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而对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则是以单独条款与可靠性并列表述,但没有条款对中立性进行表述。
二、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
也就是说,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其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信息要成为有用的,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信息的相关性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
其中,重要性是支撑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一个具体特性,“如果信息的省略或误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我国2006 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相关性的表述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基本一致。
虽然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两项重要的质量特征,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总保持一致的。
在某些情况下,或者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又较差。
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认为:在非理想环境下,编制一份既具有完全相关性又具有完全可靠性的财务报告是不可能的。
因此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确认三、从确认原则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
权责发生制是在交易和事项发生时确认其影响,并在相关会计期间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现金收付制则是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时确认其影响,并在当期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
目前,不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中国的会计准则普遍都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原则。
因为,在真实反映方面,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能够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够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而不是形式。
即:同时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的“真实反映”和“实质重于形式”两个方面。
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财务报表,不仅反映了企业过去发生的、关系到现金收付的交易和事项,还反映了企业未来收付现金的权利和义务,为使用者提供全面了解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决策有用的信息,符合相关性的要求。
但是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容易随着会计人员的判断和估计而变化,甚至被利用来进行信息操纵,因此,有人认为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比现金收付制差;现金收付制是对经济事项的真实完整的记录和反映,具有可验证性,也符合可靠性的要求。
现金收付制下反映的会计信息更有利于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预测未来财务状况,也更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投资者的现实利益。
对于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论。
但各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十分重视现金流量信息,因而制定了相关的准则。
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1 号——现金流量表》就是在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将现金流量表作为充分披露信息的补充,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选择决策需要的信息,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四、从计量属性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历史成本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基于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进行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如现行市价、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
一般来说,在真实反映方面,公允价值信息优于历史成本信息;而在可验证性方面,历史成本信息优于公允价值信息。
传统的财务会计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取得或交换时付出或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计量的,这些金额都是客观的数据,具有可验证性,因此具有可靠性。
然而,即使历史成本在资产取得日与市价和可变现净值是一致的,但随着市场变化和时间推移,市价和可变现净值会发生变化,所以历史成本缺乏相关性;而公允价值是在市场公平交易状态下获得的价值信息,并随着市场变化和时间推移而更新,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或未来事件的结果,证实或者更正先前的预期并会在决策中起作用。
因此,公允价值信息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但是,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可能存在着不公平的交易;另一方面有些会计要素可能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照的交易价格而只能估计,从而使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会计界对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也存在争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改善的方法。
如:在历史成本原则下,一些主要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后续计量采用了历史成本减去备抵项的方法,即部分采用公允价值,以提高历史成本计量的相关性。
我国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实行有限引入,也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兼备的权衡之计。
因为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资本资产市场还不是真正的活跃。
此外,中国的诚信体系还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有限引入公允价值是一种科学的、谨慎的、提高信息有用性的举措。
一、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对立性1•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上,相关性的提高往往会消弱可靠性。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贴现值等,与其他会计计量属性相比,历史成本是以实际交易而不是可能的交易所决定的,资料容易获得,并且可以验证,因而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在持有过程中,不确认任何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大大节约了信息提供成本,并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这是其他会计计量属性所不具备的优点,长期以来,出于可靠性的考虑历史成本成为会计计量属性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
但当价格发生变动时,历史成本的优点恰恰变成了缺点,因为此时基于各个交易时点的历史成本由于价格变动代表了不同的价值量,不具备可比性;当价格上涨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期末资产负债表中,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都会被低估,而且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费用将无法区分和反映管理当局的真正经营业绩和外在价格变动引起的持有利得,从而对决策不相关。
二战以来,由于出现了持续的通货膨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备受责难,甚至被认为提供的是“无用的信息”,这些都是因为历史成本缺乏相关性而引起的。
对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特征的认识,随着对会计目标研究的深入不断得到升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把财务报告的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一是为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其作出理性投资、信贷和相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二是提供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于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三是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
简言之,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与特定企业关系最直接的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普遍关注的信息,即对他最为相关的信息,应是企业预期的创造有利现金流量的能力,信息使用者希望获得有助于他们评估从股利或利息中获取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从而正确地做出决策,这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所不能达到的。
多种会计计量属性的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相关性的提高却削弱了可靠性,如以现行市价披露短期投资的期末价值,能使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市价的频繁变动使其可靠性大为降低。
2•在会计信息的披露上,对二者的选择存在对立。
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经济真实性,是可靠地记录并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
信息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程序,遵循公认会计原则(GAAP),并经过外部审计,最后通过财务报表将信息传输给使用者,通过以上程序能基本保证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会计信息的披露中增加了许多具有相关性的信息,但这些相关信息如董事长声明、关于企业前景的讨论与分析等等,往往无法以货币的形式加以计量,只能以表外附注和其他报告的形式加以披露,这些表外披露的信息虽然更受信息使用者的重视,但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确认而仅仅考虑了用户的需要,既不遵守公认会计原则,也勿需审计,相关性提高了,但可靠性缺乏保证。
3•构成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
相关性具有三个附属特征:(1)预测价值,指会计信息能够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预测;(2)反馈价值,指会计信息具有反馈性,决策者在实施最佳方案时,实施后的情况可能与期望值不一致,需依靠会计信息进行修正,使实施情况尽可能与期望值相符;(3)及时性,指在信息失去对决策的有用性之前,就被决策者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