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复习)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17)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 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的凄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 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之大,而人之微小,不禁“独怆然 而涕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参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自比)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周瑜的 典故,意在以 “雄姿英发”、少 年得志、建功立业的周瑜和“早 生华发”、功业无成的自己形成 对照,暗寓怀才不遇的愤懑抑郁 之情。
(对照衬托)
(5) 即事感怀
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白居易 的《卖炭翁》。
【区分几组概念】:
一、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与“寓情于景”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便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什么?从诗中能领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 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 遇的对照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 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杜荀鹤)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 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 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 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 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 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 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 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 哀乐的效果。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
专题04表达技巧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巧鉴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 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 三)》]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葬 于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 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的意思叫反问。可以加 《定风波》)
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
激发思考。
情怀。
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 拟人,把人当作物或 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 写叫拟物。比拟可以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 描写的人、物、事表 现得更形象、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 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 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 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 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 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了 极点。
好。(2分)
2.抒情手法
类别
特点
示例
直接 抒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憎、喜怒、哀乐等主观
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感情的抒情方式。包括
《登幽州台歌》) 直抒豪情壮志、直抒愤
全诗以悲凉慷慨的调 世嫉俗之情、直抒悲思
子,通过登幽州台,直 愁绪、直抒欢快喜悦之
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 情、直接表达对事理的
(二)常见表达方式
1.描写手法
(1)侧面描写
特点
示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
亦称“间接描 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
写”。通过其 篌引》)
他事物或环境 二、三两句从客体落笔侧面描写乐曲之美妙
描写对主要对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山旷野上
象加以渲染烘 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鉴赏
高考真题
破阵子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手法
诗句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描写手法
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④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⑤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
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手法
高考之古代诗歌鉴赏之
古 典
表达技巧鉴赏
表达技巧包括: • 1.修辞手法 • 2.表达方式 • 3.表现手法 • 4.构思立意
1. 比喻:
2. 比拟:
3. 对偶:整齐含蓄
4. 对比:鲜明突出
修
5. 双关:含蓄委婉
辞
6. 夸张:浪漫
手
7. 借代:简练含蓄
法
8. 互文:言简意赅
9. 反问、设问:
10. 反复:强调突出
表达技巧的答题技巧
赏析表达技巧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点(点明技巧名称)+释(解释技巧运用)+效(分析技巧在塑造人物、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其中“点”“效”步骤最重要。
诗句
抒情方式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高三语文诗歌复习之表达技巧
《创》P89 欧阳修《别滁》
8.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创》P89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9.描写角度
(1)点面结合 杜牧《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江雪。”
(2)远近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寒假综合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 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 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2.正侧结合
详见《创新设计》P88《陌上桑》
3.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 手法。
如: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创新设计》P88 杜甫《漫成一首》
问: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使用了借代和用典,(明手法)借代如“烟尘”代边境 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 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 缨”,典出《汉书.终军传》;(释内容)在诗句中暗示朝 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析 情感)
答题步骤 :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 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
蕴藉、淋漓尽致等。
即:明手法+释内容+析效果(情感)
05年全国卷一
(见习题集 例2)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52张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蓦山溪·梅曹 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注也,试问花知否?注:东阳:沈约,因其曾做过东阳太守,故称。沈约暮年形体消瘦,此处喻作者自己。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菩萨蛮[唐]李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居住的宫殿。
1.赏析某联的表达技巧。2.赏析某联的精妙之处。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什么的?4.请从虚实(动静)的角度赏析某联。5.本诗是如何抒情的?6.此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7.某联有何表达效果?……
明手法 + 析运用 + 说效果
认 识 理 解 表 达 技 巧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D
[解析] 骆宾王抒发的是患难人之语,李商隐抒发的是牢骚人之语。
(2) 两首咏蝉诗尾联都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直抒胸臆。《咏蝉》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纯洁无瑕的报国诚心;《蝉》的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的自悲和归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答:①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古台城上月色暗淡,江潮水与岸平,以哀景衬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国破家亡的现实悲叹,故国将逝,其情哀婉,以淡语写深悲。②用典抒情。“新亭”一句通过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不见”两句又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来慨叹历史变迁的无情及南宋灭亡的悲痛。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本诗以小见大,它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
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 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承受深重痛 苦的大主题。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
所谓“点”,指的 运用点染 “多情自古伤离
是点,点明离别;
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法,会收 别,更那堪,冷
乐情
水后楚妃。”(李颀《琴歌》) 烧的温暖欢乐
作用:委婉含蓄,饶有余味。
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
借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托物
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
助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
言志
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因素,
物
风。”(虞世南《蝉》)
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
借
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
借古 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判断下列古诗的表达方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抒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记叙
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议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描写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 情两种表达方式。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抑:控制、压抑,贬斥,否定; 扬:发扬、放开,褒扬、肯定。
举例: 闺怨 王昌龄
欲抑先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欲扬先抑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辨析诗歌中常考的表达技巧,能规范灵活答题;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诗歌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几种常考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明了直接。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①借景抒情:将情感寄托与景中,抒情委婉。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②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借物来表达志向或情感。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2.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动静互相结合,构成情趣。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正侧结合: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化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拟人:描绘形象生动,使描写对象富有情感。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借代:形象突出,具体鲜明。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双关: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歌的表达技巧--高三一轮复习
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
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 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 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淡黄柳(基础夯实P45 6题)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 怜。因度此阕,以纾②客怀。
【答案总结】“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 斜晖”两句主要是使用细节描写(动作)手法。 词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写出了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 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的 情态,表现了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 (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 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 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 的情感 【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行人临发又 开封”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 , “ 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 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花 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 的幽静。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 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 手法。颈联写的是动景,其实是动中寓静。山野很 静,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地饮溪。尾联自 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声”是以声写静(言之成 理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总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01
“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02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03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2
3
1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01
02
03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结构章法课件
子黄时雨。(
)
6、赋、比、兴
赋: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区1、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起逑兴。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
3、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
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赋
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欲扬先抑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举例: 2、贾生 李商隐
欲抑先扬
贾生才调更无伦,宣室求贤访逐臣,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写汉文帝召见贾生,看似褒扬,但到
最后说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才知是 贬抑。褒扬的真正目的是这了后文的贬抑, 使讥讽之意表现得更为有力。
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
2 曲__笔__入__题_: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
运用得好,或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设置悬念,吸引 读者。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点:指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 面: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 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举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写尽了 环境的苦寒与孤静;“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点面结合,凸显“蓑笠翁”坚忍不拔,卓尔不群的形 象特征。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表达技巧 课件(共94张PPT).ppt
•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 形态。
• 再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第一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战况的紧张;第二句侧面描写 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 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 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 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 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 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 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 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列锦),巧妙地排列开来, 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 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 感之情。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一览表
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1)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乐景写乐情、哀景
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志:即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史抒情——借古讽/伤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咏史怀古诗);
借典抒情(用典抒情)
(2)描写手法:
动和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和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远近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俯仰结合、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表现手法(狭义):
对比对照、烘托衬托(正衬、反衬)、渲染、象征、联想与想象、比兴、用典、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复、顶真、反语、
通感、对偶等
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浑然天成、画龙点睛、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补充】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注】
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题答题步骤:
1、明手法(明确具体用了什么手法)
2、阐运用(阐释哪些诗句体现了该手法的运用)
3、析效果(分析此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牛刀小试】
说说下列诗句的艺术手法: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 .樯橹灰飞烟灭。
()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8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咏鹰》()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1、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5、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表达出作者想要回家的迫切心情。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鸣,却难见被
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2)
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
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
晚泊【清】洪舁
空江烟雨晚模糊,越峤吴峰定有无?
宿鹭连拳①鱼泼剌②,败芦深处一灯孤。
【注】连拳:蜷曲的样予。
②泼剌:鱼跃动时的水声。
(1)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诗句进行分析。
(1)①远景、近景结合。
②摹形、摹色、摹声结合(视觉、听觉结合)
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④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每点2分,要有阐述。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它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迷茫、寂寞、孤苦之情。
写烟雨迷蒙、远峰模糊在于写心中的迷茫之感,写“宿鹭”、“鱼泼剌”在于写心中的寂寞难遣,写孤灯更显出了诗人的孤苦伶仃。
(感情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分析2分)
唐多令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题目: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词作者邓剡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
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在金陵的吊友之作。
本词的上片写景,在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亡国之痛;下片抒情,直截了当地写这种哀痛的感情。
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笔触落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将凄凉孤苦的图景和作者痛伤亡国的感慨之情完全融会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本题考查了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