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州经济的发展1
广东茂名高州市加快农业发展推动 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广东茂名高州市加快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广东茂名高州市加快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一、调研背景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广东茂名高州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高州市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调研报告对该县农业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
二、调研目的1.了解高州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产业结构、农业科技水平等;2.分析高州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提出推动高州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走访了高州市各乡镇,与农民群众和农业合作社进行座谈交流;2.调研问卷:以高州市农业发展为主题,在农民中进行问卷调查。
四、调研结果1.农业生产方式滞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管理手段;2.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由于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3.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农田土壤污染,严重影响农业持续发展;4.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待遇不高,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
五、调研分析1.农村土地资源是高州市农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可以通过土地整合、产业链拓展等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高州市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加强农地保护,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4.高州市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调研建议1.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政策体系,鼓励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2.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抗灾能力;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主体发展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4.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组织农民参加农业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品质。
浅析高州经济的发展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经济发展现状 • 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 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挑战 • 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
01
引言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鉴江中游东岸,被誉为“广 东粮仓”和“岭南水果之乡”,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政策支持优势
产业政策
高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产业政策,鼓励和扶 持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农业等产业发展,降低企 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人才政策
高州市政府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出台了一系列优惠 的人才政策,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来高州市创业和发 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04
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挑战
境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如鉴江、曹江、袂花 江等河流以及高山岭、大雾岭等山脉。
经济基本情况介绍
高州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同时工业和服务业也占有一 定比重。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如荔枝、 龙眼等水果以及水稻、蔬菜等 农作物。
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包括 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等 。
服务业以商业、旅游业为主。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高州市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高州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
服务业发展状况
服务业占比逐渐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高州市的服务业总产值在地区生 产总值中的占比逐渐提高。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粤港澳大湾区 与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连接点,是连接粤 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枢纽。
高州行业分析报告
高州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高州市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本报告旨在对高州市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以帮助投资者、企业家和政府决策者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商机和发展趋势。
2. 经济概况高州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主要农产品包括稻米、烟草、水果和蔬菜等。
农业相关产业,如农资供应、食品加工和农业机械等,也逐渐发展起来。
此外,高州市还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包括纺织、建材和电子等行业。
3. 行业分析3.1 农业行业高州市的农业行业是其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稻米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之一,高州的稻米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另外,烟草、水果和蔬菜也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产品。
农业行业的发展受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影响。
3.2 农产品加工行业由于高州市农产品丰富,农产品加工行业也相对发达。
农产品加工包括果蔬加工、粮食加工、肉类加工等。
高州市的果蔬加工业主要以水果蜜饯、果脯和果酱等为主,这些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出口到其他地区。
同时,高州市还有一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如米粉加工和米酒生产等。
3.3 建材行业高州市的建材行业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随着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造的推进,建材需求持续增长。
高州市的建材行业主要包括水泥、砖瓦和钢材等。
同时,随着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提倡,对环保建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3.4 电子行业高州市的电子行业虽然相对较小,但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
电子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制造和电子设备组装领域。
随着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市场的不断扩大,高州市的电子行业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4. 发展趋势分析4.1 农业科技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高州市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2 环保建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保建材的需求也在增加。
高州市的建材行业可以加大对环保建材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供更多环保、耐久的建筑材料。
4.3 电子制造业转型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传统的电子制造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高州经济变化情况汇报
高州经济变化情况汇报近年来,高州经济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高州市的GDP在过去五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6年至2020年,高州市的GDP分别为360.2亿元、385.6亿元、410.3亿元、436.8亿元和462.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2%。
这一数据表明,高州市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不断增强。
其次,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高州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积极变化。
传统的农业产业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推广,农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渐减少,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高州市还在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再次,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高州市的外贸进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
过去五年中,高州市的外贸进出口额分别为120.5亿元、135.8亿元、150.2亿元、165.6亿元和180.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5%。
这表明,高州市的外贸活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为本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机遇。
最后,从城乡发展的角度来看,高州市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过去五年中,高州市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投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农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高州市也在加快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步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综上所述,高州市的经济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州市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高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崭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的广东省茂名市,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高州市数字经济产业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优质的市场优势,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对高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从市场规模、发展优势和投资风险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探讨未来数字经济产业的投资可行性。
二、市场规模高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市场规模庞大,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预计到2025年,高州市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890亿元。
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超过500亿元,占比超过56%。
另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数字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高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计规模将达到190亿元。
市场需求是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增长的最重要动力,高州市在数字经济领域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据相关数据显示,高州市的数字经济需求市场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环保等领域,是数字经济产业的重要支撑。
同时,随着高州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数字经济产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发展优势1、政策支持优势高州市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城市发展方面,政策大力支持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通过优惠税收政策、鼓励资本投入数字经济产业、加强品牌建设等手段,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同时,高州市政府也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建设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加快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步伐。
2、科技优势高州市有着优质的科技资源。
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数字经济领域的科研投入,使得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加强,科技人才逐渐涌现,为数字经济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高州市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3、产业基础优势高州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较为优良。
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高州市拥有领先的产业基础,数字经济产业能够有效对接传统产业,实现良性的产业链深度融合。
广东茂名高州市加快农业发展推动 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加快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笔者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的内容:一、农业产业基础调研1. 高州市农业资源概况高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全市农用地总面积达到XXX万亩,其中水田占比XX,果园占比XX,蔬菜地占比XX。
农业资源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农业产业结构高州市农业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稻谷、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导,养殖业以禽畜养殖为主。
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缺乏良好的产业联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不畅通,存在销售难题。
二、农业现状分析1. 农业生产水平高州市农业生产水平整体较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普及,种植业和养殖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生产水平仍有差距,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2. 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资材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2)产品销售渠道窄。
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传统的集市和中间商,缺乏规模化、品牌化的销售渠道。
(3)技术创新不足。
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施设备,影响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三、农业发展对策建议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加强特色农业发展。
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适应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2)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整合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2.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1)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
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3.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1)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
浅析高州市循环经济发展
的道路 。发 展循环 经 济 , 是用 新 的思想 去调整 产业 结构 , 就 用新 的机 制 激励 企业 和社 会追求 可持 续发展 的 新模 式 , 体现 新 型工业 化 的 内涵和 目的 。
2 发 展 现 状 及 制 约 因素
2 1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呈 增 长 的 势 头 .
摘 要 : 环 经 济 作 为一 种新 的技 术 模 式 , 循 一种 新 的生 产 力 发 展 方 式 , 实 施 新 型 工 业 化 开 辟 了 新 的 道 路 的 发 展 模 式 。 通 过 为
对 广 东 省 高 州 市 循 环 经 济 的现 状 及 制约 因 素 的 分 析 , 地 制 宜 地 提 出 了 高 州 市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护 生 态 环 境 , 新 型 工 业 因 保 走
理念 贯穿 到 区域经 济的 发展 、 乡建设 和产 品生产 中 , 资 源得 到最 有效 的利用 。最 大限度 地减 少废弃 物 城 使 的排 放 , 步使 生态 步入 良性 循环 。…这 是从实 际 出发 , 应现 代化 建设 的需要 , 逐 ” 适 把握 发展规 律 、 新 发展 创 思路 、 破解发 展 难题 提 出来 的科学 发展 观 。循 环经 济作 为一 种 新 的技 术 范式 , 种 新 的生 产力 发 展方 式 , 一 为实施 新 型工业 化开 辟 了新 的道 路 的发 展模 式 , 是 高州 建设 工 业强 市 , 工业 化 道路 , 护 生态 环境 的 也 走 保
乡村振兴高州样本
乡村振兴高州样本高州县位于广东省茂名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人口主要以农民为主。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州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州县的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现代化,二是农村产业兴旺,三是乡风文明建设。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高州县引进了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通过培训农民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
在农村产业兴旺方面,高州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而乡风文明建设方面,高州县加强了农村道德教育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高州县的乡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他们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同时,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农民可以通过提供农家乐、农业观光和乡村体验等服务来增加收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农机具、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其次,农村人口流失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也较为突出。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这给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农产品市场化、品牌化和知名度不高也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问题。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较窄,缺乏市场运作和品牌推广的力度。
为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高州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
其次,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此外,高州县还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来留住年轻人。
加快转变高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1高州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
高州市毗邻 茂名石化 ,受茂石 化 等大企业的辐 射和依托 ,对乙烯后续
加 工有着得天独 厚的条件 。具体还有
几方面 :
11工业 基础 比较扎 实 。高州市 . 规划建 设了一批 初具规模 ,配套设施 较 为完善的工业 园区 ,为发展工业 企 业提供 了 良好载 体 。目前 ,全市 已规 划 建 设 的 市级 工 业 园 区 “ 园三 长 三
工业企业16 ,其中 ,年产值超亿元 6家
大效 应的知 名品牌 ,也无法形成规 模 经济和规模效益 。 22科技 含量 低 。全 市工 业企业 . 生产 的产品科技 含量低 ,传统产品 占 7% 0 以上 。科技 型产业 少 ,全市科 技 型 企业只有 “ 生命一 号”药业保健 品 有限 公司~家 。高外l 高新技术产 业 市 还基 本处于空 白 ,大 多数 是劳动 密集 型企 业和高 耗能 企业 ,如劳保手套 、 铸铁件加工 、纺织品加工等。 23基础 设施 建设滞 后 。高州市 . 远离 港 口、机场 ,目前铁 路也未通 , 属偏远 山区县级 市 ,给工 业发展带来 了诸 多不 便 ,市 内交通道 路建设也未 的毛纺厂和 长坡 引水工程都是 高州籍 尽人 意 ,市 区各 大 出口都 未符合工 业 人才回归 的成果 。 大企业 发展 的要 求 ,这 是有 目共睹 的 1 . 策倾斜 ,思 路创新 。几年 客观事 实。与珠 三角 、长 三角 等一 些 5政 来 ,高州市制 订了一 系列推动 发展工 发达地 方相比 ,差距还很远 !虽然 洛 业 的优惠政 策 ,为 工业 发展提供 了政 湛铁路 正在建设 之中 , 茂高速公路 包 策保证 。同时 ,市委 、市政府把 发展 也准 备筹建 ,但 目前 尚未 形成结果 。 工业 作为工作 重点 ,为 承接产业转 移 等等这些 都成为 工业 发展 的瓶颈 。工 做 了 大 量 工 作 ,而且 思 路 也 不 断 创 业 园 区 虽然 搭 起 了 架 子 ,但这 里 供 新 。为优先发 展工业产业 ,从领 导力 水 、供 电 、排污 、道路等设施 还未尽 量到服务质量都得到加强 。 善尽美 ,还有待进 一步加 大投入和完
加快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快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作者:陈芝旺来源:《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年第03期改革开放后,地处粤西的高州市从实际出发,抓住发展机遇,大搞开发性农业,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曾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水果第一市(县)"的称号,被誉为"全省山区开发的一面旗帜",省委曾提出"东学梅州、西学高州";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江泽民还先后亲临高州视察。
近年来,高州也在继续发展,但同全国全省比,特别是同先进地区比,已有比较大的差距。
高州要争当广东山区县(市)科学发展排头兵,必须要"清醒看荣誉,辩证找差距,努力争先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机制,加快发展,率先发展。
一、查找差距生产总值目前仍是国际通用的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过去高州市依靠人多、经济总量大的优势,曾获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称号。
但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州市生产总值占全国、全省的份额正在下降,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在拉大。
1999年高州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的0.93‰,占全省的0.92%,到2009年,高州市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0.72‰,占全省的0.62%,分别下降了0.21个千分点和0.3个百分点。
1999年高州市人均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的78.4%,全省的57%,到2009年,只相当于全国的66%,全省的40.9%,分别下降了12.4和16.1个百分点。
近十年,高州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发展虽然不慢,但由于全省发展更快,小进也是退了。
(一)工业发展步伐不快。
高州撤县设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把"工业立市"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工业经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了130亿元,但2004年起,由于税收整治影响,高州市工业出现了连续17个月负增长,直至2006年才恢复到2003年的水平。
未来高州的发展趋势
未来高州的发展趋势
未来高州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高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县级市,未来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高州将积极引进和培育优势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基础设施建设:未来高州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提升城市交通和水利系统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将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3. 乡村振兴:高州作为一个农业县,未来将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通过整体规划和配套政策的支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未来高州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
高州将积极开展森林、水域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未来高州将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引进,培育一支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通过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鼓励创新创业以及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等措施,提升高州的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未来高州将以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
东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州模式及经验启示
东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州模式及经验启示以粤西山区县级市高州作为研究区域,从资源状况、地理区位、产业状况、城镇体系等方面进行SWOT分析,对其在经济发展过程所形成的路径模式进行概括总结,尤其是其在发展“三高农业”方面的经验启示,可以为国内其他县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标签:东部山区县;县域经济;高州模式;SWOT分析[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研究的最基本单元,可以划分出蕴藏资源、区位优势、特色产业、外贸型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但条件差异性可能会导致相同模式产生不同效果,所以不能简单地套用某种模式。
高州市与其它欠发达山区县存在类似的区域状况,经济发展受多重因素制约,然而它能通过改革摆脱各种束缚条件并取得较大成功,其经验模式是值得其他地区参考借鉴的。
一、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高州是广东省茂名市辖县级市,于1993年6月撤县建市,地处粤西南,与广西北流市接壤,毗邻省内的电白县、信宜市等市县。
全市面积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51.5%,丘陵占31.9%,现辖23个乡镇和5个街道,总人口176.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山区县。
〔1〕改革开放前,高州仍是一个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山区农业县,但如今已是一个拥有多项“全国百强县”荣誉的山区县级市。
(一)优势(Strength)高州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全年气候温和,适合发展以种植荔枝、龙眼和反季蔬菜等蔬果业为龙头的“三高农业”。
境内蕴藏高岭土、磷矿等资源,其中高岭土藏量达7000多万吨,磷矿储量达2亿吨。
河流干系较多,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78公里。
作为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冼夫人庙、宝光塔、古城遗址和根子贡园等景点,有利于发展商贸旅游业。
属于珠三角五小时经济圈范围,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临近三茂铁路,距湛江港和湛江机场不到100公里,有利于对外经贸往来。
〔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高州设立高职分院,辖区建有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
高州市“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回顾思考
高州市“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十一五”期间,高州市明确了”一二三三四”的工作思路(即朝着争当广东山区县(市)科学发展排头兵”一个目标”;实现发展工业、经营城市”两方面新突破”;擦亮特色农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三张名片”;做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民心工程建设,构建稳定和谐高州”三件大事”,落实解放思想、优化软环境、开展全民创业、完善机制”四项措施”作保障,努力加快高州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关注民生,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为高州的新一轮发展营造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十一五”期间(以下简称”十一五”)高州市抓住全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扶持县域经济和山区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带动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呈现稳步增长的局面。
据统计,2010年生产总值达278.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77.0%,年均增长12.1%。
比”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3%的速度高1.8个百分点,体现了”十一五”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水果”、”养殖”龙头,在调整中发展农业。
高州以水果生产为主的开发性”三高”农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为高州赢得了”全国水果第一县(市)”的美誉。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水果生产群雄并起,该市三大果(香蕉、荔枝、龙眼)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为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扩大农业增产增收渠道,”十一五”该市加大了农业生产的调整力度,引导果农在提高水果质量和水果单产上下功夫,根据市场需求,适量扩大香蕉种植面积,调减荔枝、龙眼种植面积,取得了水果种植面积减少,水果总产增长的调整效果,提高了种果的效益,增强了水果的市场竞争力。
2010年,该市水果面积134.26万亩,比2005年下降19.2%,水果产量100.33万吨,比2005年产量增长11%,水果平均单产由2005年的0.53吨提高到2010年的0.74吨,单产提高了34%。
高州调研报告
高州调研报告高州调研报告高州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是肇庆市最南端的县级市。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高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报告将综合分析高州市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教育状况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调研结果。
高州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并以果蔬种植和畜牧业为主要产业。
通过我们的调研了解到,高州市的农业生产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还为周边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
然而,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高州市的农业产值增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高州市政府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民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高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著名的“高州古镇”和“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
然而,我们调研发现,高州市在旅游宣传和景区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对于宣传方面,高州市政府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高州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在景区建设方面,高州市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在教育方面,高州市的教育状况较好。
我们调研发现,高州市有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并且有多所优质的幼儿园和小学。
然而,高州市的中学和大学教育资源还比较有限。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建议高州市政府增加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投入,完善教育设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
在环境保护方面,高州市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加强水源保护和推动垃圾分类。
然而,我们调研发现,高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水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
因此,我们建议高州市政府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高州市在农业发展、旅游资源、教育状况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挑战,但同时也有着一些很好的发展机遇。
我们相信,通过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全社会的努力,高州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浅谈如何加快高州县域经济的发展
致水果滞销现象普遍存在遥 养殖业发展依旧采取的是传统发展 模式袁针对部分疫病未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袁进而导致农业对高 州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逐年下降遥 依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袁 高州农业增长年均占比为 5%袁无法达到早年的 10%袁由于农业 发展后劲不足袁难以助力全市经济发展遥
1.4 交通设施滞后 俗话说野要致富袁先修路冶袁交通设置对区域性经济发展起着 决定性作用袁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袁高州县域缺乏空中尧水上交通 等袁即便是近几年的铁路交通已经发展袁但也未能发挥其该有的 作用遥 加之大部分区域存在道路常年不通的现象袁难以带动区域 性经济的发展遥 针对高州县域依旧修建完成的公路袁由于等级较 低袁无法满足其使用需求袁难以为后期的发展奠定基础遥 1.5 干部作风问题 高州县域本身不属于发达地区袁就政府干部工作而言袁高州 县域的福利待遇普遍较低袁加之未能重视单位补贴尧奖金发放管 理袁导致野吃饭财政冶现象存在袁与其他单位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 异性遥 长期在这类工作氛围下会导致部分干部认为县域工作工 资待遇低袁任务分配不均等袁难以激发自身的工作激情遥 即便是 在职的县级部分干部人员袁 也存在着得过且过尧 马虎应对的现 象遥 导致政府干部存在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为责任意识不强袁马 虎应对现象普遍存在袁认为事情干的好坏效果均一样袁难以调动 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尧创造性遥
关键词院高州曰县域经济曰发展问题曰发展措施
高州县域作为广东山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袁 必须要时刻保 持清晰袁辩证各类差距袁努力寻找发展机遇等遥 实现传统发展思 想的解放袁创新发展观念袁探索全新的发展途径遥 以此推动高州 县域经济的发展袁本文从高州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入手袁总结出 针对性的高州县域经济发展措施遥
2 高州县域经济发展加速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尧提升发展的危机感 虽说近 10 年来袁高州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不缓慢袁但同全国尧 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袁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遥 高州县域人员 还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袁未能面对现实袁正确认知当前高州县域 经济面临的问题遥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其该有的作用袁强化高 州县域经济现状宣传袁积极听取群众意见袁深入基层搜集发展意 见袁理清发展思路袁不断激发政府干部的责任意识尧工作激情袁全 面推动高州县域经济的增加袁加速高州县域经济的发展遥 2.2 加大招商引资尧加速工业产业发展 高州县域同其他发达区域有着较大的区别袁 其经济差距主 要是因为高州县域经济存在着投资不足尧 工业化水平普遍较低 的现象遥 高州县域部门需要增加引资力度袁加大工业化建设袁依 据高州县域经济特性尧未来发展战略而言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工业发展将成为高州县域经济的主要发展项目遥 加速工业发展袁
高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 在分析 高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明确 了今后 高州市社会 经济发展的思路 , 指出了高州市社会 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高 州: 会 经 济发展 ; 社 战略 中图分 类 号 F 9 文 献标识 码 A 20 文章 编号
多地 少 山 区市 。 1 现状
的成绩。表 1 表明 , 9 ~0 3 1 4 20 年全市 G P从 4 . 亿元增 9 D 02 8
长到 11 9 3 . 亿元l 年均增长 1. %。第一、 、 9 1 _ , 36 二 三产业和人 均 G 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8 D . 2 . 1. 1. 2%、0 4%、3 6%、2 9%, 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产业结构由 19 年 4 : : 94 19 2 3 0变为 20 年 3 : : , 03 1 5 4逐步趋向合理。表 2表明,99 33 19~ 20 年利用外资总额 以年均 1. %的速度增长 ,外贸出口 03 77
S r tg f o ta e yo c a - n mi eo me t n Ga z o S c De i
0 1— 6 120 )8 1 1—4 5 7 6 1(0 6 0— 70 0
Z ig t l ( oee f eg py n ni n et c ne f ot et o a U i r t。 nhu G nu70 7 ) HUBn e a C lg or h d vr m n Si c r w sN r l nv syl zo ,a s 0 0 l oG a a E o e oN h m e i _ a 3
维普资讯
安徽 农 业科 学 . unlf nu A r S i20 。 48 :7 0 1 1 J ra o hi gi c 0 6 3 () 11—7 3 o A . .
高州经济腾飞与“三线”的开发
高州经济腾飞与“三线”的开发
百川
【期刊名称】《南方论刊》
【年(卷),期】1994(000)006
【摘要】"三线":优越的地理位置207线、高水线和素水线,是高州市公路的主干线,"三线"分别经过潭头、大井、南塘、顿梭、高州、石鼓、祥山、分界、泗水、曹江、长坡等镇。
"三线"地区交通方便、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基础扎实,乡镇工业在石料、钢铁、食品、机械、化工和建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规模,在高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线"地区开发开放的快慢,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州市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进程。
从区域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三线"由北向南贯穿高州全市,是连结湛江和水东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经济大动
【总页数】1页(P18-18)
【作者】百川
【作者单位】高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三线建设”为重庆经济腾飞做储备 [J], 张仲
2.打造三线资源共享平台发挥三线文化育人功能——以清华分校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产整理与开发为例 [J], 李群山
3.三线城市一线梦想——关于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策略的探讨 [J], 董笑虎;
4.“三线建设”为重庆经济腾飞做储备 [J], 张仲
5.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开发研究——基于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产品开发为例 [J], 许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州文化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6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也走过了30多载春秋。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高州人民踏上了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
然而,相对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突飞猛进、振翅高飞,高州的经济发展长期在中低谷中徘徊,经济现状相对比较落后,如果现在还不发愤图强、急起直追,差距必然更大,落伍必然更远。
面对历史车轮滚滚而过,我们很有必要对过往历史和未来方向进行理性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规律,积极探索高州经济发展新轨迹,让鉴江平原盛开富饶美丽之花。
以下是本人对高州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些粗浅思考,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高州历史文化长久深厚。
1、高州历史源远流长。
据研究,高州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已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
在祥山镇茶亭岭上,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牧猎石器——穿孔石球,它是原始人类用来套击野兽的工具。
在新垌镇的红珠岭和云潭镇的黄鳝坡上,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锛、砺石等磨制石器。
此外,在曹江、泗水、根子、谢鸡、环城等镇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存点共11处,出土一批石器工具。
这些出土文物,证明了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高州的土著民族已生活在境内的大片土地上,创造了高州古代人类文明。
2、鉴江平原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高州山川钟灵毓秀,孕育和造就了大批著名人物。
西晋时期的潘茂名,一生习静修道,采药炼丹,为百姓解除疾苦,深受群众爱戴和朝廷重视,被誉为岭南第一道。
南朝时期,南越俚人女首领冼夫人,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岭南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先后被朝廷册封为石龙太夫人、宋康郡夫人和谯国夫人,官阶从一品。
唐代的高力士,在朝廷中任知内侍省事,为朝廷推荐了一批任职高官的人才,深受唐玄宗的宠信。
明代的李学曾,任大理寺少卿,与县内同出一门的进士李邦直、李一迪,被誉为“为官耿直三进士”,扬名朝野。
民国初期的张锦芳、杨永泰先后任职广东省长,对广东的建设和发展,卓有建树。
民国后期的梁华盛,曾任职吉林省主席,并在高州开办海珊中学,促进了高州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们都为高州的地方建设作出过贡献。
3、民间艺术独特精湛。
高州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代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高州民间艺术。
高州山歌、高州木偶戏、八音班、采茶戏、舞春牛、粤剧、舞狮、舞龙等各项民间艺术,向为人们喜闻乐见,广为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1979年以后,高州群众文化事业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办文化,同步发展的喜人景象,城乡文化设施日臻完善。
至1993年,文化设施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戏院、电影院、工人文化宫、新华书店、体育场等。
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及各种文艺队伍,构成了具有高州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一个以市为指导,以镇为中心,以村为基础,以户为补充的四级文化网,有力地推动了高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高州经济的辉煌与落后的成因。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特别是1979年以来,高州全市(县)人民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全市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经济迅速增长。
1990年以后,高州的农业生产连续获得好收成,农、林、牧、渔业持续发展。
各级党政部门在加强对农业领导的同时,又根据市场需求,抓好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建立起一批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走出一条具有高州特色的“三高”农业路子。
高州发展“三高”农业的经验,得到了省领导及农业专家的肯定,他们认为高州的“三高”农业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991年,高州县被评为“第一届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
1993年,高州县被评为“全国明星县”。
回顾历史,“高州模式”的辉煌令人自豪,但相对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我们高州的经济又远远落后,要从落后的阴影走出来,就必须找出落后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为什么高州的乡镇企业无法长大?为什么“高州模式”会慢慢落后?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有着不同看法,本人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1、小农意识强烈,普遍存在“小富则安”观念。
“高州模式”是依靠大量农民洗脚上田,创办小企业滚动发展而形成的。
但早期创业者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千万年来在农民中形成的“小农经济”、“小富则安”等观念根深蒂固,忧患意识不足,对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目光和战略思维,最终制约了高州经济向前发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全国经济蓬勃发展,各地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壮大,逐步占领全国市场并走出国门的时候,高州的民营经济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例如,高州的手套业一度领先全国,在80年代就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但至今仍然没有产生一个省级名牌,绝大数仍然是生产最低端产品的手工作坊,甚至因为缺乏技术含量、质量低下而被称为“星期手套”。
2、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高州早期的乡镇企业普遍是家庭式经营的手工作坊,企业经营者的文化层次比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运作规程,甚至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也没有品牌商标和银行帐号。
例如,高州的手套业,几乎是一家一厂,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家庭成员负责,帮工大多为邻居或亲戚朋友,正是所谓“亚姑喂奶,兄弟做工”、“丈夫生产,妻子管帐”的经营管理方式,“父子工厂”、“兄弟公司”比比皆是。
这就是“高州模式”企业的先天不足。
这些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资金、技术缺乏,生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束缚了企业的升级换代,导致企业越办越小。
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同股东在资金管理、经营决策、盈利分红等方面容易发生矛盾,企业散伙或分拆的风险比较高,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错过了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
3、全国、全省的经济大气候不利于高州。
无论是整个中国,还是广东省,都有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文化多元、经济发展不均衡等特点。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每一轮的经济增长极都是由国家战略决定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腾飞都有着强烈的国家政策支撑。
在改革开放初期,高州人抓住全国商品经济开始启动、国家鼓励举办乡镇企业的政策契机,经济发展较快。
但在九十年代前后,国家和广东的发展重点放在珠三角,经济体制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粤西的战略地位迅速下降,而高州既没有得到上级的政策照顾,又没有资本、技术、人才的支持,更缺乏珠三角的地域、侨乡等优势,逐渐与火箭式发展的珠三角拉开距离。
这也是高州资金和人才流向珠三角的客观原因,慢慢形成了资金、人才流失与高州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
三、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存在问题。
200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4.48亿元,比1978年(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增长26.9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2亿元,增长20.2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656元,增长33.2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459元,增长33.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5.04亿元,增长1174.2倍。
该市先后荣获“全国水果第一县(市)”、“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手套名城”、“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等30多项国家级殊荣。
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亲临高州视察,在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对该市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亲笔题词“搞好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要实现“搞好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工业才是高州再次腾飞的必经之路。
高州最大的致命薄弱环节是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不理想。
工业立市,应该作为高州未来坚定不移的发展思路。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高州是一个农业大市,但还不是一个农业强市,只有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才能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实践也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加快发展,在经过农业经济阶段后,必须加速向工业经济转移。
其二,工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化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工业还是万元GDP税费率最高、政府财政收入最重要的产业领域。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全面小康,更没有现代化。
我市工业以皮革制品、铁矿、医药保健、渔需品等传统产业为主,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
要建设幸福高州,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发展。
其三,高州有着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进一步加速了产业转移。
高州有着的较好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技术工人充足,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发展工业是高州的潜力所在,出路所在,希望所在。
因此,必须强化以工兴市、以工强市的意识,形成全市上下共促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速工业发展。
四、当前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近年来我们高州通过加快发展、转型升级为主线,立足新起点,抢抓机遇,着力加快园区建设,搭建好招商引资平台,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高州已有华润集团、香港五丰行、日本丰达电机、广东明阳、华能新能源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到高州投资考察或已落户高州。
此外,高州还致力打造园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共有金山、普康、宝光、石鼓等四个工业园区建设。
其中高州金山工业园成为高州第一个获授1000万元政府激励引导资金的园区。
高州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加快园区建设速度,至目前止,该工业园已投入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征地1500多亩,拟入园企业有明阳风电、中凯风电、沥青厂、中石油添加剂、恒信达、果德福、乳胶制品等10多家企业,总投资超10亿元。
现在,高州面临着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
2008年至2012年,省委、省政府共安排500亿资金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有步骤、分阶段地帮助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转移,明确对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进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园、加大扶持重点产业发展、有效引导产业转移等八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实现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双转移”政策为我省欠发达地区迅速壮大经济总量、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良好机遇,清远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仅用不到3的年时间就实现GDP翻了一番。
而我们高州具备了产业转移的基础和载体。
如果高州用足用好产业转移政策和产业转移工业园这一有效平台,全力争取省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就能较快地壮大经济总量,推动高州经济快速发展。
特别是茂名市在2012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复的日本丰达电机(高州)有限公司、茂名市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高州市盈丰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落户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