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控制理论(浓缩版)
现代控制理论(浓缩版)绪论1.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比较。
经典控制理论也称为古典控制理论,多半是用来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问题,所涉及的系统大多是线性定常系统,非线性系统中的相平面法也只含两个变量。
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在频率域对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理论。
它明显具有依靠手工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与20世纪40~50年代生产发展的状况,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密切相关的。
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是完全可用的。
最大成果之一就是PID 控制规律的产生,PID 控制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与鲁棒性,对于无时间延时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很有效,在工业过程控制中仍被广泛采用。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用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系统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的、定常或时变的。
确认了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描述法的实用性,是与状态方程有关的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基于时域内的状态空间分析法,着重实现系统最优控制的研究。
从数学角度而言,是把系统描述为四个具有适当阶次的矩阵,从而将控制系统的一些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尤其是线性代数问题。
而且,现代控制理论是以庞得亚金的极大值原理、别尔曼的动态规划和卡尔曼的滤波理论为其发展里程碑,揭示了一些极为深刻的理论结果。
面对现代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及成就,人们对这种理论应用于工业过程寄于乐期望。
但现代控制在工业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经济和技术上的一些困难。
所以说,现代控制理论还存在许多问题,并不是“完整无缺”,这是事物存在矛盾的客观反应,并将推动现代控制理论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
如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出现,使控制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控制一个动态系统的几个基本步骤有四个基本步骤:建模,基于物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系统辨识,基于输入输出实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信号处理,用滤波、预报、状态估计等方法处理输出;综合控制输入,用各种控制规律综合输入。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研究对象方面:经典控制系统一般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
严格的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
实际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可以说都是非线性系统。
但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可以近似成线性。
所以,实际中很多的系统都能用经典控制系统来研究。
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
现代控制理论不仅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还可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仅可以分析线性系统,还可以分析非线性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定常系统,还可以分析时变系统。
(2)数学建模方面:微分方程(适用于连续系统)和差分方程(适用于离散系统)是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
然而,求解高阶和复杂的微分和差分方程较为繁琐,甚至难以求出具体的系统表达式。
所以,通过其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是频域的方法,主要以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工具。
因此,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零初始状态下,输出与输入Laplace变换之比)为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方便的处理这一类系统频率法或瞬态响应的分析和设计。
然而对于多信号、非线性和时变系统,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就无能为力了。
传递函数只能反应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而不能反应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状态空间为描述系统的模型。
状态空间模型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方法,能够反应出系统内部的独立变量的变化关系,是对系统的一种完全描述。
状态空间描述法不仅可以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
另外状态空间分析法还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3)应用领域方面: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比较早,相对而言理论比较成熟,并且生产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近似看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异同
浅析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异同摘要:主要通过研究与分析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数学建模,了解两种控制理论的异同,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系统。
关键词: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异同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控制理论在人们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其中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作为控制论的两个重要的部分,彼此存在区别与联系。
笔者在这里主要通过分析研究两种理论在研究对象和数学建模等方面介绍它们之间的异同。
1 自动控制理论简介1.1自动控制理论的定义与应用n·维纳曾定义:控制论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
也就是说,自动控制就是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给定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按照指定的规律变化。
其中控制对象有电压、电流、位置、速度、流量、浓度、成分等。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调节系统和伺服系统两类。
调节系统要求被控对象状态保持不变,输入一般不做频繁调节;而伺服系统则要求被控对象的状态能自动、连续、精确地随输入信号变化而变化,即随便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广泛应用在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改善加工工艺,改善产品质量,节约成本。
控制理论也可用于国防建设,促进国防现代化,提高部队战斗力。
自动控制理论在发展空间技术,探索新能源等方面也至关重要。
1.2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任何一种理论的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
早在古代,劳动人民就凭借生产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对反馈的直接认识,发明了很多闪烁着控制理论的智慧火花的杰作。
例如,北宋水运仪象台就是一个闭环非线性控制系统;1765年,俄国人普洱佐诺夫发明的蒸汽锅炉水位调节器等。
直到1788年,瓦特(j·watt)通过在他发明的蒸汽机上使用离心调速器解决蒸汽机调速问题后,人们才开始重视控制技术,并开始探索改善调速器准确度的方法;1868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maxwell)从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的解中有无增长指数函数项来判断稳定性;随后,劳斯(routh)和赫尔维茨(hurwitz)分别独自建立了通过代数方程系数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1932年,物理学家奈奎斯特(nyquist)通过频域的角度判断系统稳定性,奠定了频域法的基础;随后伯德(bode)和尼克尔斯(nichols)进一步发展了频域法,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法;美国科学家伊万斯(evans)创立的根轨迹法被广泛应用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典范统造表里战新颖统造表里的辨别战通联之阳早格格创做辨别:(1)钻研对付象圆里:典范统造系统普遍限造于单输进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庄重的道,理念的线性系统正在本质中本去没有存留.本质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留,不妨道皆利害线性系统.然而是,正在系统非线性没有宽沉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不妨近似成线性.所以,本质中很多的系统皆能用典范统造系统去钻研.所以,典范统造表里正在系统的分解钻研中收挥着巨大的效率.新颖统造表里相对付于典范统造表里,应用的范畴更广.新颖统造表里没有然而适用于单输进单输出系统,还不妨钻研多输进多输出系统;没有然而不妨分解线性系统,还不妨分解非线性系统;没有然而不妨分解定常系统,还不妨分解时变系统.(2)数教修模圆里:微分圆程(适用于连绝系统)战好分圆程(适用于失集系统)是形貌战分解统造系统的基础要收.然而,供解下阶战搀纯的微分战好分圆程较为烦琐,以至易以供出简直的系统表白式.所以,通过其余的数教模型去形貌系统.典范统造表里是频域的要收,主要以根轨迹法战频域分解法为主要的分解、安排工具.果此,典范统造表里是以传播函数(整初初状态下,输出与输进Laplace变更之比)为数教模型.传播函数适用于单输进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便当的处理那一类系统频次法或者瞬态赞同的分解战安排.然而对付于多旗号、非线性战时变系统,传播函数那种数教模型便无计可施了.传播函数只可反应系统的中部个性,即输进与输出的闭系,而没有克没有及反应系统里里的动向变更个性.新颖统造表里则主要状态空间为形貌系统的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用一阶微分圆程组去形貌系统的要收,不妨反应出系统里里的独力变量的变更闭系,是对付系统的一种真足形貌.状态空间形貌法没有然而不妨形貌单输进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不妨形貌多输进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其余状态空间分解法还不妨用预计机分解系统.(3)应用范畴圆里:由于典范统造表里死长的比较早,相对付而止表里比较老练,而且死爆收计中很多历程皆可近似瞅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典范统造表里应用的比较广大.新颖统造表里是正在典范统造表里前提上死长而去的,对付于钻研搀纯系统较为便当.而且新颖统造表里不妨借帮预计机分解战安排系统,所以有其特殊的劣良性.通联:(1)虽然新颖统造表里的适用范畴更多,然而本去没有克没有及定性的道新颖统造表里更劣于典范统造表里.咱们要根据简直钻研对付象,采用符合的表里举止分解,那样才搞是分解的更烦琐,处事量较小(2)二种统造表里正在工业死产、环境呵护、航空航天等范畴收挥着巨大的效率.(3)二种表里有其各自的个性,所以正在对付系统举止分解与安排时,要根据系统的个性采用战是的表里.(4)所以死识二种表里,简直的问题简直分解,采用符合的表里钻研分歧的系统.随着社会的死长,二种表里对付科技的先进收挥着巨大的推动效率.正在试验中,二种表里也会得到死长战完备,而且促进新的表里的产死,智能统造表里便是个很佳的例子.2.典范统造表里战新颖统造表里所波及的真质典范统造表里:主要钻研系统的动向本能,正在时间战频域内去钻研系统的“宁静性、准确性、赶快性”.所谓宁静性是指系统正在搞扰旗号的效率下,偏偏离本去的仄稳位子,当搞扰与消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回复到本去仄稳状态的本收.准确性是指正在过分历程中断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进量的偏偏好.所谓赶快性是指当系统的输进量战给定的输进量之间爆收的偏偏好时,与消那种偏偏好的快缓程度.新颖统造表里:线性系统表里、最劣统造、随机系统表里战最劣预计、系统辨识、自符合统造、非线性系统表里、鲁棒性分解战鲁棒统造、分集参数统造、失集事变统造、智能统造.。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
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
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
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
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
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
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
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
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
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
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现控与古典控制总结
关于现代控制与古典控制理论的总结一.古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从以下五个方面的比较:1.描述方法的不同古典控制理论主要采用常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来进行系统的描述(局限有两点:ⅰ.只能描述线性定常系统SISO。
ⅱ.只能反映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反映系统的外部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分析系统。
(改进了两处:ⅰ.可描述时变的系统,非线性系统,随机系统。
ⅱ.可确定系统的全部运动状态)。
2.分析方法的不同古典控制理论以时域法(因调整参数而重新计算时,限制了时域分析法在三阶以上系统中的应用),频域法,根轨迹法(只能近似的分析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利用矩阵论,状态空间法等数学工具,着重实现系统最优控制的研究(使系统某种性能指标达到最佳),最优控制往往要求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从而引入了能控性和能观性两个重要概念。
3.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的不同古典控制理论主要依据劳斯判据和奈氏稳定判据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且计算量大)。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是采用李雅谱诺夫第二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给出的判定信息不是近似的(但李雅谱诺夫函数的选取是困难的)。
4.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古典控制理论主要引入一些附加的校正装置,长期以来,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系统的输出进行反馈,构成输出负反馈系统,可以得到较满意的系统性能。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是关于状态反馈控制器和观测器的设计。
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实现系统极点零点的重新配置,以期获得所期望的性能,但实现状态反馈的前提是状态变量必须能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解决了在确定条件下受控系统的状态重构问题,实现了闭环极点的任意配置。
5.发展结果的不同古典控制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奈奎斯特揭示了反馈系统中产生条件不稳定的原因,并给出了奈奎斯特判据;二是波特引入了对数频率的对数复频和相频特性图(波特图);三是W.R.Evans提出的根轨迹法,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开辟了新的方法。
2 控制理论综述
控制论之父—韦纳
1948年,美国科学家伊万斯(W. R. Evans)创立了根轨迹分
析法,为分析系统性能随系统参数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有力 工具。 这段时间有多本关于经典控制的经典名著出版,包括 H. Bode的Network Analysis and Feedback Amplifier(1945),钱 学森的《工程控制论》(Engineering Cybernetics) (1954)。
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 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
现代控制理论发展的主要标志性内容:
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 析法;并于1957年提出了寻求最优控制的动态规划方法。 1959年卡尔曼(Kalman)和布西创建了卡尔曼滤波 理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 态空间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 1961年庞特里亚金(俄国人)提出了极大值原理。
• ④极大验后估计——是使条件概率分布密度 达到极大的那个 x 值作为估值。需要知道条件概率分布密度。 • ⑤线性最小方差估计——为了进行最小方差估计和极大验后估计,需 要知道 p(x|z);为了进行极大似然估计,需要知道p(z|x) 。如果知道观 测值和被估值的一、二阶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有用的结果, 必须对估计量的函数形式加以限制。通常限定所求的估计量是观测值 的线性函数,以估计误差阵达到最小作为最优估计的准则,按照这种 方式求得的最优估计值称为线性最小方差估计。 • ⑥维纳滤波——是线性最小方差估计的一种,适用于对有用信号和干 扰信号都是零均值的平稳随机过程的处理。设计维纳滤波器时必须知 道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自功率谱和互功率谱。 • ⑦卡尔曼滤波——也是一种线性最小方差估计,其算法是递推的。它 不仅适用于平稳随机过程,同样适用于非平稳随机过程。
现代控制工程题目及解答答案
现代控制⼯程题⽬及解答答案1.简述现代控制理论和经典控制理论的区别.答: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种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建⽴在某种近似的和试探的基础上,控制对象⼀般是单输⼊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对多输⼊多输出系统、时变系统、⾮线性系统等则⽆能为⼒。
主要的分析⽅法有频率特性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描述函数法、相平⾯法、波波夫法等。
控制策略仅限于反馈控制、PID控制等。
这种控制不能实现最优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是建⽴在状态空间上的⼀种分析⽅法,它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状态⽅程,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精确的。
控制对象可以是单输⼊单输出控制系统也可以是多输⼊多输出控制系统,可以是线性定常控制系统也可以是⾮线性时变控制系统,可以是连续控制系统也可以是离散和数字控制系统。
主要的控制策略有极点配置、状态反馈、输出反馈等。
现代控制可以得到最优控制。
2.简述⽤经典控制理论⽅法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的⽅法,并说明每⼀种⽅法的主要思想。
答:1:建⽴数学模型2:写出传递函数3:⽤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法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等。
以及对其进⾏系统的校正和反馈。
频域响应法、根轨迹法根轨迹法的主要思想为:通过使开环传函数等于-1的s值必须满⾜系统的特征⽅程来控制开环零点和极点的变化,使系统的响应满⾜系统的性能指标。
频域响应法的主要思想为:通过计算相位裕量、增益裕量、谐振峰值、增益交界频率、谐振频率、带宽和静态误差常数来描述瞬态响应特性,⾸先调整开环增益,以满⾜稳态精度的要求;然后画出开环系统的幅值曲线和相⾓曲线。
如果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提出的性能指标不能满⾜,则改变开环传递函数的适当的校正装置便可以确定下来。
最后还需要满⾜其他要求,则在彼此不产⽣⽭盾的条件下应⼒图满⾜这些要求。
3. 什么是传递函数?什么是状态⽅程答:传递函数:在零起始条件下,线型定常系统输出象函数X0(s)与输⼊象函数X i(s)之⽐。
描述系统状态变量间或状态变量与输⼊变量间关系的⼀个⼀阶微分⽅程组(连续系统)或⼀阶差分⽅程组(离散系统)称为状态⽅程。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与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1.经典-现代控制区别:经典控制理论中,对一个线性定常系统,可用常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加以描述,可将某个单变量作为输出,直接和输入联系起来;现代控制理论用状态空间法分析系统,系统的动态特性用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描述,不再局限于输入量,输出量,误差量,为提高系统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可以应用于非线性,时变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以及随机过程.2.实现-描述由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动态关系的运动方程式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这样问题叫实现问题.实现是非唯一的.3.对偶原理系统=∑1A1,B1,C1和=∑2A2,B2,C2是互为对偶的两个系统,则∑1的能控性等价于∑2的能观性, ∑1的能观性等价于∑2的能控性.或者说,若∑1是状态完全能控的完全能观的,则∑2是状态完全能观的完全能控的.对偶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互为转置4.对线性定常系统∑0=A,B,C,状态观测器存在的充要条件是的不能观子系统为渐近稳定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1.状态方程:由系统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2.输出方程:在指定系统输出的情况下,该输出与状态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总合,构成对一个系统完整动态描述4.友矩阵:主对角线上方元素均为1:最后一行元素可取任意值;其余元素均为05.非奇异变换:x=Tz,z=T-1x;z=T-1ATz+T-1Bu,y=CTz+为任意非奇异阵变换矩阵,空间表达式非唯一6.同一系统,经非奇异变换后,特征值不变;特征多项式的系数为系统的不变量第二章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1.状态转移矩阵:eAt,记作Φt2.线性定常非齐次方程的解:xt=Φtx0+∫t0Φt-τBuτdτ第三章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能观性1.能控:使系统由某一初始状态xt0,转移到指定的任一终端状态xtf,称此状态是能控的.若系统的所有状态都是能控的,称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2.系统的能控性,取决于状态方程中系统矩阵A和控制矩阵b3.一般系统能控性充要条件:1在T-1B中对应于相同特征值的部分,它与每个约旦块最后一行相对应的一行元素没有全为0.2T-1B中对于互异特征值部分,它的各行元素没有全为0的4.在系统矩阵为约旦标准型的情况下,系统能观的充要条件是C中对应每个约旦块开头的一列的元素不全为05.约旦标准型对于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可控可观性分析方便;状态反馈则化为能控标准型;状态观测器则化为能观标准型6.最小实现问题:根据给定传递函数阵求对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其解无穷多,但其中维数最小的那个状态空间表达式是最常用的.第五章线性定常系统综合1.状态反馈:将系统的每一个状态变量乘以相应的反馈系数,然后反馈到输入端与参考输入相加形成控制律,作为受控系统的控制输入.K为rn维状态反馈系数阵或状态反馈增益阵2.输出反馈:采用输出矢量y构成线性反馈律H为输出反馈增益阵3.从输出到状态矢量导数x的反馈:A+GC4.线性反馈:不增加新状态变量,系统开环与闭环同维,反馈增益阵都是常矩阵动态补偿器:引入一个动态子系统来改善系统性能5.1状态反馈不改变受控系统的能控性2输出反馈不改变受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6.极点配置问题:通过选择反馈增益阵,将闭环系统的极点恰好配置在根平面上所期望的位置,以获得所希望的动态性能1采用状态反馈对系统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0完全能控2对完全能控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通过带动态补偿器的输出反馈实现极点任意配置的充要条件1∑0完全能控2动态补偿器的阶数为n-13对系统用从输出到x线性反馈实现闭环极点任意配置充要条件是完全能观7.传递函数没有零极点对消现象,能控能观8.对完全能控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不能采用输出线性反馈来实现闭环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9.系统镇定:保证稳定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前提,对受控系统通过反馈使其极点均具有负实部,保证系统渐近稳定1对系统采用状态反馈能镇定的充要条件是其不能控子系统渐近稳定2对系统通过输出反馈能镇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结构分解中的能控且能观子系统是输出反馈能镇定的,其余子系统是渐近稳定的3对系统采用输出到x反馈实现镇定充要条件是其不能观子系统为渐近稳定10.解耦问题:寻求适当的控制规律,使输入输出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系统的实现每个输出仅受相应的一个输入所控制,每个输入也仅能控制相应的一个输出 11.系统解耦方法:前馈补偿器解耦和状态反馈解耦 12.全维观测器:维数和受控系统维数相同的观测器现代控制理论试题1 ①已知系统u u uy y 222++=+ ,试求其状态空间最小实现;5分 ②设系统的状态方程及输出方程为11000101;0111x x u ⎡⎤⎡⎤⎢⎥⎢⎥=+⎢⎥⎢⎥⎢⎥⎢⎥-⎣⎦⎣⎦[]001y x =试判定系统的能控性;5分2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00001⎛⎫⎡⎤=+ ⎪⎢⎥⎝⎭⎣⎦x x u t ;[]x y 01=; ⎥⎦⎤⎢⎣⎡=11)0(x 试求当0;≥=t t u 时,系统的输出)(t y ;10分 3给定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u x x ⎥⎥⎥⎦⎤⎢⎢⎢⎣⎡+⎥⎥⎥⎦⎤⎢⎢⎢⎣⎡--=100100110100013 ,211021y x -⎡⎤=⎢⎥⎣⎦ 试确定该系统能否状态反馈解耦,若能,则将其解耦10分 4 给定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设计一个具有特征值为 1 1 1---,,的全维状态观测器10分 5 ①已知非线性系统 ⎩⎨⎧--=+-=2112211sin 2x a x xx x x试求系统的平衡点,并确定出可以保证系统大范围渐近稳定的1a 的范围;5分② 判定系统11221223x x x x x x =-+⎧⎨=--⎩在原点的稳定性;5分6 已知系统 u x x⎥⎦⎤⎢⎣⎡+⎥⎦⎤⎢⎣⎡=110011 试将其化为能控标准型;10分 7 已知子系统1∑ 111121011x x u -⎡⎤⎡⎤=+⎢⎥⎢⎥-⎣⎦⎣⎦,[]1110y x = 求出串联后系统现代控制理论试题1 ① 取拉氏变换知 )()2()()22(33s u s s s y s ++=+21121)1(21)(2213++-=+++=s s s s s g 3分其状态空间最小实现为u x x⎥⎦⎤⎢⎣⎡+⎥⎦⎤⎢⎣⎡-=101110 ; 21021+⎥⎦⎤⎢⎣⎡=x y 2分② 1n c u B ABA B -⎡⎤=⎣⎦012111101⎡⎤⎢⎥=⎢⎥⎢⎥-⎣⎦,秩为2,系统状态不完全能控; 2 解 02210(,)0.50.51⎛⎫Φ= ⎪-⎝⎭t t t t , 0()(,0)(0)(,)()tx t t x t B d τττ=Φ+Φ⎰ 1y = 3解 [][]100211101101c B ⎡⎤⎢⎥=-=-⎢⎥⎢⎥⎣⎦, [][]200021102101c B ⎡⎤⎢⎥==⎢⎥⎢⎥⎣⎦所以120d d ==,121121E E E -⎡⎤⎡⎤==⎢⎥⎢⎥⎣⎦⎣⎦; 1111213--⎡⎤=⎢⎥⎣⎦E 又因为E 非奇异,所以能用实现解耦控制; 2分12630011c A F c A ⎡⎤⎡⎤==⎢⎥⎢⎥-⎣⎦⎣⎦1分 求出u kx Lv =-+4 解 令122E E E E ⎡⎤⎢⎥=⎢⎥⎢⎥⎣⎦, 代入系统得()123120()011100101sE sI A EC sE s E --⎛⎫⎛⎫⎛⎫ ⎪ ⎪ ⎪--=---⎪ ⎪ ⎪ ⎪ ⎪ ⎪-⎝⎭⎝⎭⎝⎭理想特征多项式为*332()(1)331f x s s s s =-=+++ 列方程,比较系数求得 001E ⎡⎤⎢⎥=⎢⎥⎢⎥⎣⎦ 全维状态观测器为[]ˆˆx A EC x Bu Ey =-++ 12020ˆ01100,00111x u y --⎡⎤⎡⎤⎡⎤⎢⎥⎢⎥⎢⎥=-++⎢⎥⎢⎥⎢⎥⎢⎥⎢⎥⎢⎥-⎣⎦⎣⎦⎣⎦5 解 ①显然原点为一个平衡点,根据克拉索夫斯基方法,可知 因为 02<-;所以,当0)cos 21(42cos 21cos 212211111>--=----x a a x x时,该系统在原点大范围渐近稳定;解上述不等式知,491>a 时,不等式恒成立; 即491>a 时,系统在原点大范围渐近稳定; ② 解 2114523I A λλλλλ+--==+++,两个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系统大范围一致渐近稳定;2分6 解 1210c u ⎡⎤=⎢⎥⎣⎦,1112201c u -⎡⎤=⎢⎥-⎣⎦ [][][]1111221122010101c p u -⎡⎤===-⎢⎥-⎣⎦[][]11112122221100p p A ⎡⎤==-=⎢⎥⎣⎦11221112211,11P P --⎡⎤⎡⎤==⎢⎥⎢⎥-⎣⎦⎣⎦能控标准型为u x x ⎥⎦⎤⎢⎣⎡+⎥⎦⎤⎢⎣⎡=101010 7 解 组合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200101001,00010011010010x x u y x -⎡⎤⎡⎤⎢⎥⎢⎥-⎢⎥⎢⎥=+=⎢⎥⎢⎥-⎢⎥⎢⎥-⎣⎦⎣⎦5分组合系统传递函数为21()()()G s G s G s = 2分21331(1)(1)(1)(1)s s s s s s s ++=⨯=+-+-+ 3分。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知识
2. 20世纪末,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的方向发 展:
大系统理论:用控制和信息的观点,研究各种大系统的结
构方案、总体设计中的分解方法和协调等 问题的技术基础理论。
复杂大系统控制
智能控制理论: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
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制具有某些拟人 智能 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理论。
奈奎斯特
奈奎斯特,美国物理学家,1889年出生在瑞典。1976年在德 克萨斯逝世。奈奎斯特对信息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奈奎斯特 1907年移民到美国并于1912年进入北达克塔大学学习。1917年 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17年~1934年在AT&T公司 工作,后转入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
为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程师,在热噪声(Johnson-Nyquist noise)和反馈放大器稳 定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早期的理论性工作关于确定传输信息的需满足的带 宽要求,在《贝尔系统技术》期刊上发表了《影响电报速度传输速度的因素》文 章,为后来香农的信息论奠定了基础。 1927年,奈奎斯特确定了如果对某一带宽的有限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 进行抽样,且在抽样率达到一定数值时,根据这些抽样值可以在接收端准确地恢 复原信号。为不使原波形产生“半波损失”,采样率至少应为信号最高频率的两 倍,这就是著名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奈奎斯特1928年发表了《电报传输理论的 一定论题》。 1954年,他从贝尔实验室退休。
最优估计理论
自适应控制理论
系统辨识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的内容
状态空间实现: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问题 线性系统的内部特性:稳定性、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极点配置
最优控制理论的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一、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19世纪末~1940年代)。
起源于:伺服机械的调节/控制设计方法、数学界的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基于Fourier变换的频率域分析设计。
经典文献——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主要特征——频率域分析设计。
现代控制理论(1950年代~至今)。
起源于:(美国)卡尔曼线性系统结构性理论和最优滤波理论(前苏联)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美国)贝尔曼的动态规划理论。
主要特——现代时间域分析设计。
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建立在奈奎斯特的频率响应法和伊万斯的根轨迹法基础上的理论,也称或称古典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设计反馈控制系统的有效工具。
1947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维纳(N. Weiner)把控制论引起的自动化同第二次产业革命联系起来,并与1948年出版了《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讯的科学》。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并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使整个世界的科学水平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几乎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及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广泛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
以传递函数作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要分析设计工具,构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框架。
到20世纪50年代,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当时的控制工程实践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用于解决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分析与设计的问题。
图1反馈控制系统的简化原理框图。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线性定常系统。
所谓线性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各组成环节或元件的状态或特性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控制系统。
如果描述该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系数是常数,则称为线性定常系统。
描述自动控制系统输入量、输出量和内部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
控制理论概述
相应地急需发展相适应的控制理论。
– 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相关材料、设备的发展也为 产生新的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实现技术创 造了条件。
• 下面是几个复杂工业控制对象及航天系统。
A modern rolling mill
Typical flatness control set-up for rolling mill
现代(时域法) 1. 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 2. 状态空间分析 3. 泛函分析、微分几何等现 代数学分支 状态空间表达式 (深入系统内部,是内部描述, 完全描述。) 可推广至: 多输入多输出 非线性 时变 分布参数
经典
现代
性能 指标
初始 条件 处理
幅值裕度、相位裕度、超调 量、调节时间、阻尼比 等频域指标; 性能指标不直观,难于接受 满足单个性能指标为目的, 无法设计出最优、综合 性的系统; 初始条件处理困难 对高精度的位置、速度等性 能指标难于达到要求
– 美国数学家卡尔曼(R. Kalman)等人于1959年提 出了著名的卡尔曼滤波器,
• 1960年又在控制系统的研究 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 提出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 性问题。 卡尔曼
– 1956年,前苏联科学家庞特里亚 金(L.S. Pontryagin)提出极大值 原理, • 并于1961年证明并发表了极 大值原理。 • 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为解 决最优控制问题提供了理论 工具。 – 到19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方程 作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最 优控制和卡尔曼滤波为核心的控 制系统分析、设计的新原理和方 法基本确定,现代控制理论应运 而生。
• 20世纪70年代瑞典控制理论学者奥 斯特隆姆(K.J. Astrom)和法国控制 理论学者朗道(L.D. Landau)在自适 应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 – 与此同时,关于系统辨识、最优 控制、离散时间系统和自适应 控制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现代控 制理论的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异同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异同
浅析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异同
摘要:主要通过研究与分析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数学建模,了解两种控制理论的异同,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系统。
关键词: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异同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控制理论在人们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其中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作为控制论的两个重要的部分,彼此存在区别与联系。
笔者在这里主要通过分析研究两种理论在研究对象和数学建模等方面介绍它们之间的异同。
1 自动控制理论简介
1.1自动控制理论的定义与应用
n·维纳曾定义:控制论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
也就是说,自动控制就是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给定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按照指定的规律变化。
其中控制对象有电压、电流、位置、速度、流量、浓度、成分等。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调节系统和伺服系统两类。
调节系统要求被控对象状态保持不变,输入一般不做频繁调节;而伺服系统则要求被控对象的状态能自动、连续、精确地随输入信号变化而变化,即随便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广泛应用在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改善加工工艺,改善产品质量,节约成本。
控制理论也可用于国防建设,促进国防现代化,提高部队战斗力。
自动控制理论在发展空间技术,探索新能源等方面也至关重。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一、基本区别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
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自动控制理论中建立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一个分支。
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
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
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
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二、华山论剑:自动控制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控制理论在应用中面临的难题包括:(1)传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建立在已知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而实际系统由于存在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一般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2)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提出并遵循一些比较苛刻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应用中往往与实际不相吻合;(3)对于某些复杂的和包含不确定性的对象,根本无法用传统数学模型来表示,即无法解决建模问题;(4)为了提高性能,传统控制系统可能变得很复杂,从而增加了设备的初始投资和维修费用,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现代控制理论----综述论文-2015
2015级硕士期末论文《现代控制理论综述》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姓名学号专业2016 年1 月 4 日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
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
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
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
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
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
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
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
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
控制理论的简要发展历史(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之间的联系等)
自动化科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 世纪初,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来自于物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第40 届IEEE 决策与控制年会的全会开篇点:“控制将是21 世纪的物理学”。
稳定的条件是其特征根均有负实部,Roth 和Hurwitz 等人提出了间接的稳定判据,研究的,其研究成果可以看成是现代广泛应用的PID 控制器的前身,而1942 年,Ziegler 和Nichols 提出了调节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参数的经验公式方法,此方法对当今的PID 控制器整定仍有影响。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学。
按照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动控制理论一般可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这些理论主要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分析设计和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以输出反馈为主要控制手段的自动控制问题。
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日趋复杂、规模日趋庞大,特别是空间技术的发展,使自动控制理论有了一次新的飞跃,逐渐形成了“现代控制统的分析设计问题。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数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一些新型控制技术,诸如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鲁棒控制等的出现,使自动控制理论又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目前主要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系统理论和在模仿人类智能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现代控制理论”不能看成是“经典控制理论”简单的延伸和推广,在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1、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差别。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同属于自动控制理论的范畴,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方式。
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物理模型,而自动控制理论,归根结底,是个数学问题。
那么,把真实的物理系统理想化之后,即为物理模型,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即为数学模型。
经典控制理论着重研究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即外部描述),现代控制理论不但研究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而且还研究系统内部各个状态变量,采用状态向量描述(即内部描述)。
两种描述,都有时域和频域方法。
从广义上讲,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层面更宽,而经典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相对狭窄,仅仅用线性时不变定常连续系统。
2、传递函数那么怎么把一个物理模型,描述出数学模型,很简单,就是利用了传递函数。
任何一个线性定常连续系统,都可以用一个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
把输出量的微分线性组合放在方程等式左边,输入量的微分线性组合放在方程右边,等号两边分别取拉普拉斯变换,就得到了我们的传递函数模型。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线性微分方程转换成了代数方程,传递函数表达了一个系统输入-输出的关系,一旦系统给定,传递函数就不会变化,即传递函数不受输入和输出的变化影响。
传递函数又可定义为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s变换与输入量的s变换之比。
传递函数的局限在于,它只能反映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输出的特性,因此传递函数模型也常被称为“黑箱”模型,我们只能看到由它引起的外部变化,并不能解决系统内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状态空间模型和现代控制理论,因此状态空间模型又称“白箱”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内部结构,以便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
3、经典控制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已知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这个系统的动态性能从最根本上讲取决于什么,这些决定因素是如何影响系统性能的。
这个问题其实是经典控制理论最最核心的问题,经典控制理论所有的研究方法都是基于这个问题展开的。
自动控制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一种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建立在某种近似的和(或)试探的基础上的、控制对象一般是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等.则无能为力。
经典抑制理论主要的分析方法有频率特性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描述函数法、相平面法、波波夫法等。
控制策略仅局限于反馈控制、PID控制等。
这种控制不能实现最优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上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状态方程,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精确的。
控制对象可以是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也可以是多输人多输出控制系统,可以是线件定常控制系统,也可以是非线性时变控制系统,可以是连续控制系统,也可以是离散和(或)数字控制系统。
因此,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主要的控制策略有极点配置、状态反馈、输出反馈等。
由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精确性,因此,现代控制可以得到最优控制。
但这些控制策略大多是建立在已知系统的基础之上的。
严格来说.大部分的控制系统是一个完全未知或部分未知系统,这里包括系统本身参数未知、系统状态未知两个方面,同时被控制对象还受外界干扰、环境变化等的因素影响。
智能控制是一种能更好地模仿人类智能的、非传统的控制方法,它采用的理论方法则主要来自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和运筹学等学科分支。
内容包括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仿人控制等。
其控制对象可以是已知系统也可以是未知系统,大多数的控制策略不仅能抑制外界干扰、环境变化、参数变化的影响,还能有效地消除模型化误差的影响。
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的对比研究
动控制理论有两个目标: 认识控制系统和改进控制系
统。对比现代控制理论和经典控制理论就应以此目标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既方便我们认识控制系统、又
帮助我们改进控制系统的方法, 才是对我们有用的较
好方法。下面将对两种控制理论依次对比: 研究对象、
数学模型及基本方法、应用领域。
3.1 研究对象
经典控制理论中, 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单输入、单
所有的理论都是由实践发展而来的, 来自实践后又 反作用于实践。自动控制理论也不例外, 它的形成发展 又一次验证了这种历程。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远比人们 采用自动控制装置要晚。工业中最早的自动控制装置可 算瓦特( J·Watt) 发明的蒸汽机中的汽锤调节器( 调节蒸 汽机速度) , 它不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 而是一种经验 的所为。正因为社会实践中有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问 题, 才促使后人对其了解、思考、研究、并解决它们。1868 年麦克斯韦尔( Maxwell) 从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的解中 有 无 增 长 指 数 函 数 项 来 判 断 稳 定 性 ; 1895 年 劳 思 ( Routh) 和霍尔维茨( Hurwitz) 导出了著名 的 稳 定 性 判
不但能研究定常系统, 还能研究非定常系统; 不但能解
决单入单出问题, 还能解决多入多出问题。研究范围的
广阔, 是跟其数学模型与基本方法的不同有关。现代控
制理论的应用范围扩大, 但不能说它的方法就一定优
良。对于一门科技方法来说, 它的好坏是针对问题而言
的, 能够顺利有效地解决问题、得到预期目的的方法,
·7·
第 3 期(总第 90 期)
机械管理开发
2006 年 6 月
两种控制模型是有联系的, 状态空间矩阵和传递 函数之间是可相互转换的。设某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
何谓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或联系?
何谓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或联系?在解决控制问题时各有什么不同的优缺点?-何谓是什么意思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描述(实质上是一阶微分或差分方程组)作为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作为系统建模分析,设计乃至控制的手段,适应于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系统。
状态空间方法属于时域方法,其核心是做优化技术。
经典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采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描述(实质上是一阶微分或差分方程组)作为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作为系统建模分析,设计乃至控制的手段,适应于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系统。
状态空间方法属于时域方法,其核心是做优化技术。
经典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采用的方法是频率特性法和根轨迹法。
这两种方法用来分析和设计线性、定常单变量系统是很有效地。
但是,对于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等,经典控制理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同时,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控制系统的任务越来越复杂,控制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立在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基础上的现代控制理论便迅速地发展起来。
侧重于后两个问题理论,系统,方法,状态,经典,现代,控制系统,多变,空间,时域,方程组,微分,生产过程,优缺点,建模,线性,变量,精度,无能为力,轨迹,频率,数学模型,特性,复杂,手段,迅速,核心,水平,不同,任务何谓是什么意思,何谓江湖,何谓状元,何谓幸福,何谓达人,何谓英雄,何谓道,何谓人生,何谓单反相机,何谓营养.何谓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_百度知道侧重于后两个问题 ...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描述(实质上是一阶微分或差分...经典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采用的方法是频率特性法和根轨迹法。
这两种方法自动控制有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之分:经典控制使用三角函数(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进行研究,因此经典控制主要是从频率域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研究;而现代控制主要从时间域的角度(主要是状态方程)对系统进行研究!现代控制理论有卡尔曼在60年代创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研究对象方面:经典控制系统一般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
严格的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
实际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可以说都就是非线性系统。
但就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可以近似成线性。
所以,实际中很多的系统都能用经典控制系统来研究。
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
现代控制理论不仅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还可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仅可以分析线性系统,还可以分析非线性系统; 不仅可以分析定常系统,还可以分析时变系统。
(2)数学建模方面:微分方程(适用于连续系统)与差分方程(适用于离散系统)就是描述与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
然而,求解高阶与复杂的微分与差分方程较为繁琐,甚至难以求出具体的系统表达式。
所以,通过其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就是频域的方法,主要以根轨迹法与频域分析法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工具。
因此,经典控制理论就是以传递函数(零初始状态下,输出与输入Laplace变换之比)为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方便的处理这一类系统频率法或瞬态响应的分析与设计。
然而对于多信号、非线性与时变系统,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就无能为力了。
传递函数只能反应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而不能反应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状态空间为描述系统的模型。
状态空间模型就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方法,能够反应出系统内部的独立变量的变化关系,就是对系统的一种完全描述。
状态空间描述法不仅可以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
另外状态空间分析法还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3)应用领域方面: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比较早,相对而言理论比较成熟,并且生产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近似瞧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
现代控制理论就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研究复杂系统较为方便。
并且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与设计系统,所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联系:(1)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适用范围更多,但并不能定性的说现代控制理论更优于经典控制理论。
我们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就是分析的更简便,工作量较小
(2)两种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两种理论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时,要根据系统的特征选取与就
是的理论。
(4)所以熟识两种理论,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选取合适的理论研究不同的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种理论对科技的进步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实践中,两种理论也会得到发展与完善,并且促进新的理论的形成,智能控制理论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2、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所涉及的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动态性能,在时间与频域内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所谓稳定性就是指系统在干扰信号的作用下,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当干扰取消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
准确性就是指在过度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的偏差。
所谓快速性就是指当系统的输入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产生的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快慢程度。
现代控制理论: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随机系统理论与最优估计、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非线性系统理论、鲁棒性分析与鲁棒控制、分布参数控制、离散事件控制、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