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因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错误操作、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等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员工的不正确的工作姿势、不安全的工作习惯、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不正确使用等。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内与员工直接接触的一些物理性因素,如高、低温、噪音、震动、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损伤或不适,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粉尘、气体、液体、蒸汽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需要正确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生物因素的辨识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机械与设备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故障、错误操作等与机械设备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机械故障、事故、伤害等,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环境特征,如通风不良、电气设施不安全、照明不足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需要在辨识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具体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紧急性和优先级,以便合理和有效地分配资源。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潜在危害: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流程和员工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2.评估风险概率与后果: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员工的暴露程度和潜在影响,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以确定风险级别。
3.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概率和后果。
4.实施措施和监测效果:根据制定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其进行实施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1范围为了辨识和评价与公司及所属单位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场所、人员、设备有关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下简称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规定了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
本工作指南适用于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2内容2.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对公司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进行全面的辨识并对其风险评价。
2.2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步骤a)选择生产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b)识别各类作业活动(包括作业活动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中的危害;c)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d)确定重大风险。
2.3危害的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害因素;——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害因素;2.4危害识别的方法——安全检查表:系统剖析,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了解检查项目的状况,确定危害因素。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害因素。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有关事件、事故和环境监测数据等,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
——座谈:召集HSE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工作安全分析(JSA):较细致地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可能产生的危害。
适用于在各类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操作活动中潜在危险和危害的识别,同时也适用于岗位人员工作活动的危害分析。
——工艺安全分析(PHA):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中的危害。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风险
的程度和可能的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要评价的危害因素或危险源。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工作场所
的情况、工作方式、人员素质等。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
源发生的可能性。
4.评估风险的后果: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源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
影响。
5.评估风险的程度: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风险的程度,确定其优先级。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风险,保护工作场所和工作人
员安全健康,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确定控制风险的目标和方法。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
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
责任和措施,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风险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5.风险沟通和培训:加强风险沟通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地辨识危害因素、评价风险和制定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目的: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作业活动安全操作规程,控制风险。
选定作业活动。
3
分解工作步骤。
4
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
5
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不说如何做。
6
班组集体讨论。
工作危害分析(JHA)
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后果。 识别思路:1、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2、伤害的后果是什么?3、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危害) 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管理措施、人员胜任、安全设施
风险及风险评价
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及风险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 ×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险度R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可能性L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发生死亡
部分装置( > 2套)或设备停工
大规模、公司外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
丧失劳动能力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公司内严重污染
行业内、省内影响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旨在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本文将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讨论。
二、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即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损失的因素。
常见的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现场观察、实验分析、历史数据分析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风险的严重程度:即风险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大小和影响的程度。
2.风险的可能性:即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频率。
3.风险的暴露度:即人员、财产或环境暴露在风险之下的程度。
四、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潜在风险而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和方法。
制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控制目标:确定减少或消除风险的具体目标。
2.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培训等。
3.风险控制责任:确定风险控制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明确责任分工。
4.风险控制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五、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明确控制目标和措施。
2.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按照计划,执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
3.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机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制度。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
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平安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应能量和能量的载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外表、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响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响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标准等要求。
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平安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清楚;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概述:1.辨识危害因素:首先,组织需要辨识可能对其运作和目标产生危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错误、法规变更、竞争压力等。
辨识危害因素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开展风险审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等。
2.评估风险:在辨识危害因素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通常基于专家意见和口头反馈,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
定量评估则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来量化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防范措施、减轻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防范措施旨在预防风险的发生,如加强安全管理、改变工作程序等。
减轻措施则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影响,如备份数据、购买保险等。
应急措施是针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反应措施,包括紧急疏散、通知相关人员等。
4.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后,组织需要将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并监控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来实现,如制定工作指导书、培训员工、建立监测体系等。
5.定期复评风险: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组织需要定期复评风险并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可以根据变化的环境、新的风险因素和组织内部的变化来决定。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这一程序,组织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从而提升组织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04
风险评价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可容许的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 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风险(R) = 频率(F) × 严重度(C)
极显著
保护措施 发生频率
预 防 措 施
显著
不显著
说明 频繁 很可能 有时 极少 不可能
单个项目具体发生情况 频繁发生 在寿命期内会出现若干次 在寿命期内有时可能发生
总体发生情况 连续发生 频繁发生 发生若干次
在寿命期内不易发生,但有可能 不易发生,但有理 发生 由可预期发生 极不易发生,以至于可以认为不 不易发生 会发生
3、风险指数矩阵实例
Ⅰ(灾难的) A(频繁) B(很可能) C(有时) D(极少) E(不可能) 1 2 4 8 12
4.风险评价
01
为什么要进行危害 因素辨识
所以,要把事件和违章当事故来抓。
我们必须牢固的树立一个信念: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那么——如何预防?
首先,我们必须找出发生事故的根源或隐患,并消 灭它。 如何找到事故的根源?
危险因素(危险源)辨识
02
相关概念
危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 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因素辩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 过程。 风险 是衡量某一种危险引发事故、造成伤害或疾病的概 率和后果的尺度,是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 的结合。
常见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1、设施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失灵或 装置防护不当;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存在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强 度不够。) 3、设备非正常运行(维修、调整不良);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为了识别的生产运行或服务和产品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等危害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削减措施,并对危害及其影响实现事前预防控制,使HSE风险降至“合理并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范围、职责和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和相关承包商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2 引用术语本程序采用Q/1002系列标准规定的术语。
3 职责3.1 安全环保科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科室,其职责如下:✧负责审查从事健康、安全和环境评价单位的资质;✧负责组织健康、安全和环境专项评价工作;✧负责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组织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培训和技术指导,汇总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建立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数据库;✧负责对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需提供资源消除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消除、削减与控制措施计划,同时督促相关单位(科室)实施。
3.2 机关科室负责定期组织分管业务系统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汇总本系统的危害因素,督促相关单位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系统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报安全环保科。
3.3 基层单位✧负责定期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单位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按业务类别上报相关业务管理科室;✧负责为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提供相应资源;✧安全环保科负责监督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
3.4 员工参加与本岗位相关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落实与本岗位活动相关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保证岗位活动安全。
4 程序内容4.1 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4.1.1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应覆盖的所有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危害。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是一种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人员、设备、环境及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工具。
它的目的是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保护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的一些办法:1.危害因素辨识:首先,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然后,根据相关法律和标准,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划分。
2.风险评价:通过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发生的事故频率、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等。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企业确定哪些风险是优先控制的。
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控制的原则,优先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来控制风险。
技术措施包括改进设备和工艺等,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培训员工等。
4.监督和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必须得到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的目的是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监督和检查可以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事故调查等手段进行。
5.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实施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的重要保证。
该体系应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计划、实施、监督和改进等环节。
通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对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是企业保护员工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识别可能的危害因素,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制定适合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清单
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清单危险源是指能够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的可识别的事物、活动或条件。
危害因素是指危险源产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具体因素。
辨识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的过程称为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破坏或伤害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可以采用以下清单作为参考:1.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等对工作环境产生的影响。
2.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电磁场等对人体产生的物理刺激。
3.化学因素:包括化学品、有害气体、毒物等对人体产生的化学刺激和危害。
4.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对人体健康和生命产生的威胁。
5.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工具、机械动力设备等对人体和财产安全产生的危害。
6.电气因素:包括电压、电流、电弧闪烁等对人体和设备安全产生的威胁。
7.气候因素:包括风力、降雪、降雨、冰雹、台风等对工作环境和设备产生的影响。
8.经济因素:包括成本、效益、投资回报率等对企业经营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9.社会因素:包括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对企业和员工行为产生的影响。
10.管理因素: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等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产生的影响。
在对危险源和危害因素辨识后,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价。
风险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确定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的潜在影响程度,包括可能造成的伤害、疾病、事故、环境破坏等。
2.评估潜在影响的概率和可能性,包括事件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特殊条件等因素。
3.结合潜在影响程度和概率,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确定具体的风险等级。
4.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包括防护设施的设置、操作规程的制定等。
5.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修订和更新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危险源和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稳定。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对于预防事故、保障员工安全和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查,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员工安全和正常生产造成危害的因素。
它包括了对企业的人员、设备、工艺、环境等方面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辨识危害因素,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或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对各个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等级。
评估的指标包括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值等。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管理,对高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
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防护措施等。
技术措施包括改造设备、安装防护设施等;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等;人员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设备等。
通过风险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第一步,组织调查。
通过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和环境,并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表。
第二步,危害因素辨识。
根据调查结果,识别可能对员工安全和生产设备造成危害的因素。
应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辨识。
第三步,风险评价。
根据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评估各个因素的风险并给予相应的等级。
评估的指标包括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值等。
第四步,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防护措施等。
第五步,监测和评估。
对风险控制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事故的发生情况、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等进行评估。
第六步,持续改进。
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完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确保其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评价培训资料
• 静态: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重大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掌 握措施→培训教育
• 动态: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重大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掌握 措施→培训教育
• 最终要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 风险是动态的
• R=L×S〔L〕事故发生可能性
•
〔S〕事故发生后果的严峻程度
Ø 危急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HA〕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
工具乱扔
8.接近危 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接触吊货,接近或到货物下面; ——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为了识别和掌握作业活动中危害因素的 预防性工作流程。从作业活动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 为假设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进展掌握 和预防。其结果可用于指导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完善。
分析步骤
业选
连解将 潜识
评
措制
活定
作为作 在别
价
施定
动一
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步骤
分解步骤时应: ü 先从头到尾列出每一作业步骤 ü 在完整列出作业步骤前不要急于辨识危害因素 ü 每一作业步骤应是“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 ü 可借鉴操作规程中作业流程
识别每个步骤可能存在的危急有害因素
作业活动清单
序号
作业活动地点(岗位)
作 业 活 动 名称
类别
填表说明: 车间的作业活动包括日常操作和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及管理活动,操作最好以生产装置的单 元进行划分,管理活动以车间的管理岗位进行划分。 日常的操作:如出料、切换、清罐(塔、器)、加料、提(降)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 和作业现场清理; 异常情况处理:停电、水、气的处理;设备故障时的放空或不停产情况下某一单元的打循环等; 开停车:停车及交出检修前的确认;开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普通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以下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合用范围HAZOP :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 和What If/Checklist 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 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wei)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害因素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确保人们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用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害因素。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实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对可能引发危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的几个关键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危害因素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过去发生的类似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专业知识和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等。
2. 识别危害因素:将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识别出所有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分类。
3. 界定危害程度: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4. 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有关危害因素的数据,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确定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2. 评估过程:根据前期的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其中,定量评估可通过计算概率和影响的乘积来实现。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4. 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决策者和相关人员了解风险情况。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引言:危害识别:危害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对企业运作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工艺失控、人员不当操作等。
这些因素通常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员工行为相关。
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恶劣的天气条件、供应链中断等。
这些因素通常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但仍然可能对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带来影响。
为了有效地进行危害识别,企业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风险评估: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识别可能导致危害的因素。
2.调查和数据收集:通过对历史数据和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收集有关危害的信息。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已经识别出的危害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并确定风险的级别和后果。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确定与识别出的危害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
例如,确定与设备故障相关的风险因素,如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后果。
通过风险分析,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那些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和分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重要性。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以及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地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1.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包括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指南。
这将帮助企业确保危害和风险评价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
这将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和意外事故的风险。
3.培训员工: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
这可以帮助员工减少错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
4.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
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左右的篇幅,探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的各种危险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在生产与经营活动中,通过辨识识别黑灰产业、非法活动、生产过程等依法依规成立的各类企业、组织、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危害环境等。
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辨识危害因素企业应针对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甄别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工艺、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而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自然环境因素。
2.评估危害程度评估危害的程度是指评估危害因素对人身、财产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危害因素的大小、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以及破坏性等因素。
3.制定应对措施针对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主要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治理性措施。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定性或定量描述和评估某一活动或事物可能引发的不利事件概率和对该事件产生的影响的活动或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风险事件确定潜在的风险事件是进行风险评价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全面分析,列举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
2.评估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风险概率与影响是风险评价的核心,需要根据对风险的了解,对风险概率和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
3.确定风险水平通过对风险概率和影响的评估,确定风险的水平,即根据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判断风险等级,以便将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点放在高风险部位。
三、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是为了控制风险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方法、程序和流程。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是一种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其业务和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方法。
通过辨识潜在的危险因素和评估其可能的影响,组织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潜在风险带来的影响。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指的是组织自身的特点和状况,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等。
例如,组织内部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低效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导致信息流失和决策失误,从而增加风险。
2.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经济衰退、政策变化或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可能导致市场需求的下降或竞争加剧,从而增加风险。
3.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指的是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因素。
例如,在某些地区,地震、洪水或干旱等自然灾害可能对组织的设施和供应链造成损失,增加风险。
4.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指的是与技术发展相关的因素,包括新技术的应用和现有技术的演进等。
例如,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改变行业格局,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带来挑战,增加风险。
5.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指的是人为错误、疏忽或故意操作等与
人相关的因素。
例如,员工的不慎操作、内部欺诈等人为行为可能导致组织遭受损失,增加风险。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时,组织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目标,确定潜在风险的来源和可能的影响。
同时,组织还应该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并确保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因素的方法。
它是一种关键性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预测和减少各种风险对其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首先确定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内部因素(如人员不当操作、设备故障、组织结构等)、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竞争环境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识别可能的危害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文献综述、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法来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识别了危害因素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用以确定可能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它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哪些危害因素对其业务运营具有最高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潜在危害因素的严重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确定危害因素对组织的潜在影响程度,包括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2.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这一步骤是用来确定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风险的概率。
3. 综合评估风险:将严重性和可能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估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风险可以分为低、中、高等不同级别。
4.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预防控制、纠正控制、应急响应等。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能够帮助组织预测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对组织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
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实施本单位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
安全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安全环保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安全环保部主管人员兼任;生产工艺、工程项目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任;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电气、机械设备人员兼任;专业小组成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3-3 对财产的损害
潜在影响 0 1 2 3 4 5 无损坏 轻微损坏 小损坏 局度损坏 严重损坏 特大损坏 对设备没有损坏 对使用没有妨碍,只需要少量的修理费用(低于 ﹩10,000) 给操作带来轻度不便,需要停工修理(估计修理费用低于﹩100,000) 装置倾倒,修理可以重开始(估计修理费用低于﹩1,000,000) 装置部分丧失,停工(停工至少 2 周或估计修理费用低于﹩10,000,000) 装置全部丧失,广泛损失(估计修理费用超过﹩10,000,000) 定 义
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
3.4危害因素辨识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 定其特性的过程. 3.5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 物理性2. 化学 性 3. 生物性4. 心理与主观性5. 生理性6. 行为性7. 其他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 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 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的五个因素如下多米诺骨牌所示:
遗 传 、 环 境
人 的 缺 点
不安 全行 为 不安 全状 态
事
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因里希事故 因果连锁图
风险矩阵分析法
严 重 级 别 0 1 2 3 4 风险后果 人员 财产 环境 名誉 A
在行业内 未听说过
几率增加 B
在行业内 发生过
C
D
E
在公司内 在公司内每 在基层经 年发生多次 常发生 发生过
无伤害
无损失
无影响
轻微影响
无影响
轻微影响
轻微伤害 轻微损失
加强管理不断改进
小伤害 响
小损失
小影响
有限影
辨识中应注意的事项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为防止遗漏,一般按平面布局、建(构) 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 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得出系统 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等综合资料。 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 方式。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 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神经紊乱、窒息)。 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 直接接触造成伤害。如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 定空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等)或 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 内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收集资料 事故类型 危害辨识 影响因素、事故机制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评价 事故的严重度 风险值确定 风险分级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风险控制 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 查 测 监
审
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在风险管理上
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如下图所示:
审查改善 持续改进 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危险源/环境因素
3.11危害因素 HSE hazard identification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 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 的要素,包括根源或状态。 3.4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 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 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 响的环境因素。
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 在开始着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 需仔细考虑以下方面:
– – – – – – – – 设计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格式; 作业活动分类,以及每项工作活动所需的信息; 识别危害和危害分类的方法; 确定风险的程序; 描述评价风险水平的词汇;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标准: 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提出风险控制方法;
有计划工作和临时性活动
• • • • • • • 设备、电器日常维修 锅炉点火 更换压力表 吊装作业 动火作业 清洗作业 加盘根等等
相关方人员的临时作业或来访
• 承包方人员的临时施工作业和活动 • 协作/合作方人员的施工作业和活动 • 其它多种临时来访者的活动
生活和应急设备设施
• 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和服务,包括:宿 舍、食堂、饮用水等。 • 消防、应急、急救、劳保、警示、防 护、污染防治设施等。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事故系统要素4M
事故
管理欠缺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不良
• • • •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Medium:环境不良; 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
事故隐患
Hidden Peril
金字塔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 海因希里 Heinrich 20世纪50年代 统计55万件机械事故 其中48334件轻伤事故
风险/风险评价
3.14 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R=C*S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组织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
3.15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害辨识
BHSEI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 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2. 2.1 2.2 3. 3.1 3.2 不安全行为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 忘记关闭设备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机器超速运转 酒后作业 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 工件固定不牢 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安全装置 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灵 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不固定设备 无安全装置设备 序号 4. 4.1 4.2 4.3 5. 6. 6.1 6.2 6.3 7. 8. 9. 10. 11. 12. 12.1 12.2 13. 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手动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用手清除切屑 不用夹紧固件,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物件存放不规范 进入危险场所 进入吊装危险区 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冒险信号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 机器运转加油、检修、焊接、清扫等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忽视使用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不规范 旋转设备附近穿肥大衣服 操作旋转零部件戴手套 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
表 3-4 对环境的影响
潜在影响 0 1 2 3 4 无影响 轻微影响 小影响 局部影响 严重影响 没有财务影响,没有环境风险 可以忽略的财务影响,当地环境破坏在系统和井场的范围内 破坏大到足以影响环境,单项超过基本的或预定的标准 已知的有毒物质有限的排放,多项超过基本的或预设的标准,并漏出了 井场范围 严重的环境破坏,承包商或业主被责令把污染的环境恢复到污染前的 水平 对环境 ( 商业、娱乐和自然生态 ) 的持续严重破坏或扩散到很大的区 5 巨大影响 域.对承包商或业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持续破坏预先规定的环境 界限 定 义
故
亡
管 理 失 误
个人 原因 工作 条件
不安 全行 为 不安 全状 态
事
伤
博德现代故因 果连锁图
故
亡
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
多米诺骨牌理论——事故链
隐 患 根 本 原 因 间 接 原 因 损失 直 接 原 因
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过程 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循环往 复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29 轻伤事故 300 无伤害事件 1 死亡
1666件死亡重伤事故
千万次的隐患
事故系统要素4M
事故
管理欠缺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不良
• • • •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Medium:环境不良; 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
事故隐患
Hidden Peril
环境因素的描述(名词 + 动词
第一种描述 名词 动词 第二种描述 名词 动词 浪费 消耗 利用 第三种描述 名词 动词
污染物质或污 排放 能源资源: 染因子: 处置 如水、电、气等 如噪声、废水、 泄漏 能源,物料 废气、SO2、 遗弃 物质,矿产、 固体废弃 土地、耕地 物、危险 等自然资源 等 品、化学 品等
危害辨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4 大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2. 2.1 2.2 2.3 2.4 2.5 2.6 2.7 不安全状态分类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 无防护罩 无安全保险装置 无报警装置 无安全标志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电气未接地 绝缘不良 危房内作业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电气装置带电部位裸露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制动装置缺陷 安全距离不够 拦网有缺陷 工件有锋利倒棱 绝缘强度不够 机械强度不够 序号 2.8 2.9 2.10 2.11 2.12 2.13 3. 3.1 3.2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不安全状态分类 起吊绳索不符要求 设备带病运行 设备超负荷运转 设备失修 地面不平 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 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防护用品不符安全要求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照明不足 烟尘弥漫视线不清 光线过强、过弱 通风不良 作业场地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 地面滑 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 环境潮湿 高温、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