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晚唐五代十国辽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

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

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

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

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

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

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

教育。

(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

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高三年级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高三年级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高三年级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高三年级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高三年级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知识点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

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同步练习题1.五代十国政权中存在前后相继关系的是:( B )①后汉和后周,②南汉和北汉,③吴和吴越,④前蜀和后蜀A.①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④2.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一国两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主要是因为(B)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3.北宋初年, 宋太祖制定施政方针的主要立足点是( B ) A. 巩固国家统一 C. 强化皇帝权力B. 发展社会经济 D. 解除辽、夏威胁4.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五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引自《宋太祖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 是 ( B )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C.表示歉意抚慰群臣 5.辽宋间的澶渊之盟使:( D )① 双方维持长期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 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发展③ 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文化进步④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D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B.暗示他们自解兵权D.鼓励诸藩为国操劳想要更好的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因此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三年级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更快更好的提高成绩~。

《五代十国和辽》课件

《五代十国和辽》课件

辽朝的经济和文化
辽朝的经济:以游牧经济为主,同时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与宋朝进行贸易往来。 辽朝的文化:吸收中原文化,同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辽朝的教育:重视教育,设立国子监等教育机构,培养人才。 辽朝的科技:在医学、天文、历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
辽朝的灭亡
辽朝的衰落:政治腐败、经济衰退、 社会矛盾激化
总结历史经验,思 考现实意义
对五代十国和辽的思考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和原因
五代十国时期的主要事件 和人物
辽朝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辽朝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五代十国的文化影响
文学繁荣:五代十国时期,文学创作繁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 家和作品,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等。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 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艺术发展:五代十国时期,绘画艺术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许多杰 出的画家和作品,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 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丰富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政治影响:五代十国和辽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经济影响:五代十国和辽时期的经济变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
法律制度:五代十国与辽朝 的法律制度比较
经济文化的比较
农业经济: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地区农业经济相对发达,而辽朝则以游牧经济为主。 商业贸易:五代十国时期商业贸易繁荣,城市经济发达,而辽朝则以边境贸易为主。 文化交流: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而辽朝则以契丹文化为主。 宗教信仰:五代十国时期佛教盛行,而辽朝则以道教和佛教并存。

北师大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北师大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西夏
器 物

西夏

钱 币
西夏
西夏“兽面瓦当” 西夏贡米
西夏铜牛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
1 学会农耕 2任用汉人为官 3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4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5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材料阅读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 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 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 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 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唐于907年 灭亡,之后 中国进入五 代十国, 960年宋朝 建立
史事链接
(907年)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
党 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 项 北方广大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 强大的王朝。(五代)南方各地又 吐 蕃 陆续或并存过吴、南唐、吴越、 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 南 闽、北汉势力。称为十国。史称: 诏 “五代十国”。 晋 后梁 前 蜀
1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原 因是什么? 2 宋夏议和的内容? 3如何评价宋夏议和
回答:
狄青,北宋大将, 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如何看待宋夏之间的和议
1.大量的岁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和议换来了安定局面,双方的 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苏 辙 《 栾 城 集 》
居人与 ,户朝 不休廷 乐养和 战生好 斗息年 。,深 人, 人蕃 安汉
感谢七(6) 班所有可爱的 孩子们!
7.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 宰相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C、包拯
B、岳飞
D、寇准
8.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 A、宋太祖 C、宋真宗 B、宋太宗 D、宋神宗

历史课件--唐后期·五代十国·辽PPT共54页

历史课件--唐后期·五代十国·辽PPT共54页

历史课件--唐后期·五代十 国·辽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பைடு நூலகம்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北师大版 第十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北师大版 第十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 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 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 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 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 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 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 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 南唐、吴越、楚、前蜀、后 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 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实力, 史称“五代十国”。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 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 。阿保机 就是辽太祖。后来契丹改国号为 。
唐初归附唐朝,同中原人民交往密切,在 中原先进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学会农耕, 并开始定居生活,日渐强大。
1004年,辽攻宋,双方停战和议,称 “澶渊之盟” 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 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岁 币”。
1.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北伐的结果如何?失败的原因是什 么? 2.辽为什么要对北宋进行大规模进攻?北宋每年送给辽的“岁币” 是从哪里来的?
假如你是澶州之战中北宋的大臣,主张 议和还是抵抗,说出你的理由。
西夏的建立
年, 族首领元昊称大夏 帝国,定都兴庆。夏位于宋的西北,历 史上称西夏。
宋夏战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拔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 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 任中国人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 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西夏都在哪些方面效仿中原王朝?
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① 三川口是什么?
① 西夏、北宋政权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② 西夏虽然在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但耗费了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 ③ 战争也破坏了双方的贸易往来,中断了北宋对西夏的 粮食供应,严重影响了西夏人民的日常生活。 ④ 西夏人民反对战争,西夏统治者提出议和。宋统治者 软弱无能,同意议和。

《五代十国和辽》PPT课件

《五代十国和辽》PPT课件
原因:1 .自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较高, 在此基础上发展,当然就会显得发达些。
2021/2/11
a
35
➢ 冯道(882~954), 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 籍的创始人。字可道, 自号长乐老。汉族,五 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 河东北)人。历仕后唐、 后晋(契丹)、后汉、 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 十余年,人称官场“不 倒翁”。
2021/2/11
a
36
扭曲的士人人格
《新五代史》卷五十四欧阳修案语:
——《资治通鉴》卷二七三《后唐纪二》
2021/2/11
a
27
是时,庄宗失政,四方饥馑,军士匮乏, 有卖儿贴妇者,道路怨咨。帝(明宗)在 京师,颇为谣言所属,……诸军马步都虞 候朱守殷奉密旨伺帝起居,守殷阴谓帝曰: “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公 可谓振主矣,宜自图之,无与祸会。”
——《旧五代史》卷三五《唐 书 · 明宗纪第一》
23
2021/2/11
a
24
➢ 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021/2/11
a
25
讨论
★(三)五代十国的社会发展特点
2021/2/11
a
26
1.禁 军 统 帅 跃 登 帝 位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嗣源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郭崇韬以〔李〕嗣源功高位重,亦忌之,私谓
人曰:“总管(蕃汉内外马步军都总管)令公非久 为人下者,皇家子弟皆不及也。”密劝帝(庄宗) 召之宿卫,罢其兵权,又劝帝除之,帝皆不从。
➢ “捺钵” 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
➢ 辽朝皇帝以及大部分贵族和高级官员一年 四季往返于四时捺钵之间,圣宗(982-1031)以 后更成为定制。

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朝代的更替

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朝代的更替

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朝代的更替五代辽宋夏金元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从后梁建立开始到元朝灭亡为共四百六十多年。

在此时期,欧洲仍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

法国为封建割据局面;英国逐渐形成和确立封建庄园制。

在亚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走向了衰亡;日本封建庄园已居统治地位。

在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那时候,战争虽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有突出成就,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在唐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

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以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二、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

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废去后周皇帝,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

979年,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初年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北宋的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

二轮通史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共14张PPT)

二轮通史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共14张PPT)
3.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 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 施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尤为繁荣
三、思想、文化、科技
1.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是理学 的开创者(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王守 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宋1)代婉名约窑派::河风C北格.定委窑王婉、,阳河感南情明钧真窑挚的、江“西心景德学镇窑”、浙江龙D泉窑.、顾陕炎西耀武州窑的“经世致用”
3、(10年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 C4、.(“夫1形0年于上天海地历之史间卷也),宋物代也,” 儒D学.家“舍们天开地始则从无一以个为新道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对立的观点是 南唐李煜,北宋柳永、苏轼,南宋李清照、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都是著名词人
影响: 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3王安石变法
1).背景
财政危机
原因: 北宋积贫积弱,面临严
重社会危机
政治危机
边疆危机
庆历新政奠定基础
条件 宋神宗的支持
部分封建士大夫的推动
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2).内容:富国、强兵、育才
3).评价
一定程度上扭转 积极: 了积贫积弱的现

经济: 生产发展,财政增加 军事: 军力增强,扭转被动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宋代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北师大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北师大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2、宋夏和战
宋夏和约 时间: 1044 年
内容:夏称 臣 ,宋送 银 、绢 、茶叶 等 “岁币” 影响: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 的发展
探史明理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和议和你来谈谈 你的看法?
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 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就其正义性 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是非正义的;北 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是正义的。
2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c
• • • • • • • • • • •
• •
1.下列人物中属于契丹族的首领的是( D ) A.赵匡胤 B.元昊 C.阿骨打 D.阿保机 2.澶渊之盟发生的年代是( B ) A.1004年 B.1005年 C.1044年 D.960年 3.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主张抵抗的是( A) A.寇准 B.李纲 C.岳飞 D.宋真宗 4.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 中的“宋祖”是指( ) C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铁木真 5.历史上北宋的都城是汴京,它指的是现在的( C ) A.北京B.南京C.开封D.银川 6.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 议,其主要原因是( D ) A.双方都爱好和平 B.北宋战争失败被迫求和 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 D.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
辽 宋
1004年· 辽攻澶州
逼开封 寇准力主亲征 真宗妥协· 宋辽议和
澶 州 之 战

宋辽澶渊之盟 时间: 1005 年 内容:双方 撤军, 宋 送“岁币” .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后, 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 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 对于“澶 等,换取辽的羊、马、骆 渊之盟” 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 渊之盟是好事。 应如何评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

后晋末年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礼,横征暴 敛,残害人民,等他调职的时候,“百 姓忻然相贺曰:‘此人若去,可为眼中 拔钉子,何快哉!’”结果赵在礼又请 求留任一年,居然向宋州人民征收“拔 钉钱”,每户一千文,当年得钱百万, 据为私有。
3、残酷的刑法。 五代时的封建统治者,为了保证统治地位的
稳固,往往采取严酷的刑法来镇压人民的反 抗,常用的有“族诛”,满门抄斩,甚至全 村抄斩,这必然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生产。
(三)、南方经济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之所以比北方发达,主要 原因是:第一,唐代南方的经济是一直在向前发展 的,而且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还在继续发展。无 论是安史之乱,还是五代时军阀的混战,主要战场 都在北方,南方战乱的次数和规模,均远远低于北 方。南方也没有遭到契丹贵族的烧杀抢掠,因此, 南方受到的破坏很少。第二,十国中的西蜀、吴越、 南汉、南唐等政权,都能保持二三十年乃至四五十 年不打仗,这在当时北方是没有的。正是这种和平 的环境,维持了经济的发展。第三,由于北方战乱, 大量人口南迁,交流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增 加了南方的劳动人口,这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利 条件。
在人力物力充足的条件下,显德六年 (959),周世宗开始了向契丹收复失地的 斗争。这次军事行动一开始就非常顺利, 很快就收复了宁州、莫州、瀛洲(均在河 北)三个州以及瓦桥、益津、淤口这三个 重要关口,形势对后周非常有利。但很不 幸,周世宗得了病,只好撤兵。周世宗一 病不起,不久死去。他的儿子柴宗训只有 七岁,即位当了皇帝。第二年,即960年, 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了兵变,夺取了政权, 建立了北宋,五代的最后一个政权后周就 此灭亡。
(一)、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被破坏:
五代政权所占据的地区,主要是在中国北 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早在唐朝末年, 这一地区就饱受战祸之苦。到了五代时期, 这里的战乱依然如故。在后周政权建立以 前,就这一地区总的趋势而言,是破坏多 而建设少。一些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 巩固封建统治,进行了一些经济恢复工作, 但这种恢复工作只是局部的和间断的,相 反,对中原地区经济的破坏却是大规模的 和经常发生的。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一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一

(2)太宗德光(927-947) 太宗德光(927-947) 951-969) (4)穆宗璟 (951-969)
(9)天祚帝延禧(1101(9)天祚帝延禧(1101-1125) 天祚帝延禧(1101
北宋概况
疆域
周边全图
帝系
北宋(960-1127) 共167年,历7代9帝。 北宋 年 代 帝 学习北宋历史应注意:( )北宋实行的强化君主专 学习北宋历史应注意:(1) :( 制的措施有效地铲除五代割据的弊端, 制的措施有效地铲除五代割据的弊端,保持了内部统治的 稳定。 稳定。但其以收权分权为目的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但也带 来了不少弊病,造成了两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 来了不少弊病,造成了两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北宋 是通过政变建立的, 是通过政变建立的,土地占有状况未经过大规模农民战争 的调整,且北宋建立后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土 的调整,且北宋建立后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期间的农民起义提出了“ 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期间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均 贫富”的要求。( 。(3)在经济上, 贫富”的要求。( )在经济上,由于农业租佃制和手工 业雇佣制盛行,商业繁荣,使得北宋经济发展迅猛, 业雇佣制盛行,商业繁荣,使得北宋经济发展迅猛,生产 发展水平超过了唐代。( 。(4) 发展水平超过了唐代。( )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统治者的 重视,北宋的文化科技均十分发达,但由于周边各族的强 重视,北宋的文化科技均十分发达, 北宋的文化呈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内倾但精致、 大,北宋的文化呈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内倾但精致、淡雅 的色彩。 的色彩。
(2)太宗光义(炅)(976-997) )太宗光义( )
(3)真宗恒(997-1022) )真宗恒( )
(5)英宗曙(1063-1067) (4)仁宗祯(1022-1063) )英宗曙( ) )仁宗祯( ) (6)神宗顼 (1067-1085) ) )

中国古代史第三编-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部分

中国古代史第三编-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部分

05
政治制度与改革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政治制度演变
01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将中央权力划分为决策、审议和行政三部分,
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02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各王朝政治制度多有变革,如后梁采用均田制,后唐采
用租庸调制等,这些变革对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辽宋夏金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政治动荡不 安,政权更迭频繁。
文化艺术发展
尽管政治动荡,五代十国时期的 文化艺术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诗词繁荣
五代十国的诗词创作繁荣,为中 国文学史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总结词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 动荡的时期,但也是文化艺术的 转折点。
绘画艺术
五代十国的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尤其在山水画和花鸟 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宋朝历史
宋朝的建立与疆域
宋朝由赵匡胤建立,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中 原、南方地区以及部分边疆地区。
经济文化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科技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政治制度
宋朝实行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强化了文官 对武将的制约。
与辽、金等国的战争与关系
宋朝与辽、金等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其中 以与辽、金的战争最为重要。
国际影响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都受 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同时,中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如佛教、伊斯兰教等。
交流与互动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频繁的贸易、文化和技术交流,促进了地区 间的共同发展。例如,丝绸之路的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都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唐朝将领朱温废唐建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此后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朝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在南方和山西出现十个地方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此时,北方动荡不安,政权更迭,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特殊是楚国)获得发展。

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经过改革,国力增强,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东京,建立北宋,结束分裂。

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但是,北宋的统一与汉、唐不能相比,在当时中国境内,除北宋外,还有辽、西夏、吐蕃、大理等几个较强的民族政权与它对峙。

为防止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宋朝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军权、财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宋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国力不断增强。

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冗兵、冗官、冗费,人民反抗不断,同时面对辽夏威胁。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新发触怒了保守派。

宋神宗死后,被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废除。

916年,辽河流域的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提倡农业,并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制定典章制度,接受了汉族封建文化,仿照汉子偏旁创制文字。

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

辽国采用“汉蕃分治”,夺取幽云十六州后国力更加强盛。

与宋朝不断和战。

1005年,宋朝宰相寇准坚主抵抗,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撤军,宋每年给辽大量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澶渊之盟维持着和平关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密切,但岁币加重北宋人民负担。

1038年,陕甘宁地区的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仿效中原王朝改革西夏政权,推行科举,并仿照汉文楷书创制西夏文字,与宋朝不断和战。

1044年双方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朝给西夏岁币。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五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一)五代十国的更迭(907——960)一、政治1、概况: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特点:北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北民南迁3、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二、经济12、原因:●北方混战不已,南方相对稳定。

●北民南迁,劳动力、技术与工具。

●统治者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

3、表现:兴修水利(吴越——捍海塘)●农业:增加耕地(圩田)经济作物(桑柘、茶树)丝织业——生产规模大(蜀绣、吴绫、越锦)●手工业:造纸业印刷业——很发达(成都、金陵)制茶业——很普遍(南唐建州茶)●商业:城市(杭州、扬州);贸易(楚国商业税)(二)两宋的兴衰(960——1276)一、北宋的统治(960——1127)1、建立:①时间:960年②地点:东京陈桥驿③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④方式:军事政变武将夺权(陈桥兵变)⑤国号与年号:北宋(东京----开封);建隆北宋的建国与两汉、唐朝有何不同?宋代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历史上隋代北周,一是权臣夺权;二是夺权前前代经历成功的改革,加强了国力;三是前代已经统一了北方;五是后继统治者都很有作为;)分析北宋初期的主要问题有:国家分裂——消灭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武将专权——强化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辽占据幽云地区——北伐未果,守内虚外2、局部统一: ①战略方针(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南方政权力量薄弱,物产丰富)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②结果(宋太宗):两次征辽(高粱河战役),未收复幽云地区③统一原因:统一趋势加强,顺应潮流;后周世宗改革,奠定基础;战略方针正确3、强化中央集权①背景∶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 ;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方式 ②目的:解决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形成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专制皇权。

③措施:收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集中军权 设“三衙”——三分禁军统领权分兵权 设枢密院——调兵权与统帅权分开行更戍法——兵将分离 防止武将专权强禁军卫京师——“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参知政事(副相 )——分割行政权中央——分割相权 枢密使 ——分割军事权● 集中行政权 三司使——分割财政权文人知州地方通判(兼监察)牵制● 集中财权——设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物质基础● 集中司法权——文官担任,死刑报中央复审严格考试程序(乡试、省试和殿试 ) ● 完善科举制度: 严密考试方法(糊名法 ) 减少考试科目(进士科) 扩大录取名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军队战力低下④特点: 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中央——机构重叠 效率低下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边防空虚,边患迭起⑤评价:A. B. 消极——形成“三冗”,积贫积弱的祸根4、危机和改革思考: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表现在那些方面?⑴历史背景:● 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土地兼并)● 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形成“积贫”局面(官俸、军费、岁币)● 边疆民族矛盾:辽和西夏威胁,形成“积弱”局面(守内虚外、兵将分离、养兵政策)⑵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王安石)①主要内容:理财方面——富国(政府直接经商,保证农时,扩大税源)。

北大—中国古代史之八PPT课件

北大—中国古代史之八PPT课件
756年 唐借兵回纥平叛 757年 安庆绪杀安禄山 唐收复两京 史思明降唐 758年 史思明复叛 759年 九节度兵败邺郡 史思明杀安庆绪 叛军重占洛阳
2020年9月28日
7
一、唐朝后期政治
761年 史朝义杀史思明 762年 唐肃宗卒、代宗即位 唐再借回纥兵平叛 唐收复洛阳 763年 史朝义自杀 安史之乱平定
第八讲 唐后期·五代十国·辽
一、唐朝后期政治 二、五代十国 三、辽
2020年9月28日
1
一、唐朝后期政治
安禄山
2020年9月28日
2
一、唐朝后期政治
五察贞
道区观
,。初
各开年
置元在
采二全
访十国
处一划
置年分
使分十
为道
十监
2020年9月28日ຫໍສະໝຸດ 3一、唐朝后期政治
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 少孤,随母嫁虏将安延偃,…乃冒姓 安。《新唐书·安禄山传》 营州
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
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
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姑息
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
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
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七月二十八日 玄宗抵达成都
2020年9月28日
肃宗…乃太子叛父,何以讨禄山也!唐有天下几三 百年,由汉以来,享国最为长久。然三纲不立,无 父子君臣之义,见利而动,不顾其亲,是以上无教 化,下无廉耻。…唐之父子不正,而欲以正万事, 难矣。其享国长久,亦曰幸哉! 范祖禹《唐鉴》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唐朝后期政治
唐 陆羽 著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始征茶漆竹木税
德宗贞元九年(793)
始征单一茶税
文宗大和九年(835)
一度推行茶叶专卖制度
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 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 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 尤切……
穆宗长庆元年(821)李珏奏
一、唐朝后期政治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 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 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 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 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 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 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 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 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 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三十税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 白居易《阴山道》
一、唐朝后期政治
▲ 8世纪中叶,吐蕃相继占领河西走廊和西域
▲ 763年,吐蕃一度攻陷长安 ▲ 783年,唐蕃于甘肃清水会盟划界
▲ 787年,吐蕃平凉劫盟
▲ 821年,唐蕃长庆会盟
唐蕃长庆会盟碑 拉萨大昭寺
一、唐朝后期政治
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
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 仍诏江淮马价缣
凭陵。忍耻和亲,姑息不
合罗将军呼万岁
暇。…比昔诸戎,于国之功 谁知黠虏启贪心
为大,为民之害亦深!
缣渐好 马渐多
每岁死伤十六七 疏织短截充匹数 回鹘诉称无用处 远为可汗频奏论 内出金帛酬马直 从此不令疏短织 捧授金银与缣彩 明年马来多一倍 阴山虏 奈尔何
《旧唐书·回纥传》
一、唐朝后期政治
刘晏理财:
♣ 改进食盐专卖制度 ♣ 整顿漕运 ♣ 平抑物价
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 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 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 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 皆倚办于(刘)晏。…晏始为转运使 唐 时,天下见户不过二百万,其季年乃 代 三百余万,在晏所统则增,非晏所统 商 则不增也。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 税 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资治通鉴》 文
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七月二十八日 玄宗抵达成都
肃宗…乃太子叛父,何以讨禄山也!唐有天下几三 百年,由汉以来,享国最为长久。然三纲不立,无 父子君臣之义,见利而动,不顾其亲,是以上无教 化,下无廉耻。…唐之父子不正,而欲以正万事, 难矣。其享国长久,亦曰幸哉! 范祖禹《唐鉴》
一、唐朝后期政治
756年 唐借兵回纥平叛 757年 安庆绪杀安禄山 唐收复两京 史思明降唐 758年 史思明复叛 759年 九节度兵败邺郡 史思明杀安庆绪 叛军重占洛阳
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尚,无非攻守战斗之事……
杜牧《范阳卢秀才墓志》
河北社会通常情态,其尚攻战而不崇文教,质言之,即渐
染胡化深而汉化浅也!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如是,则大河北岸从急性的反抗中央病,变而为慢性的抵
御文化病。从此以下的北方中国,遂急激倒退,直退到在
中国史上变成一个不关重要的地位…… 钱穆《国史大纲》
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大盗既
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
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
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
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姑息
臣光曰:夫民生有欲,无主则乱,是故圣人制礼以治。…肃宗 遭唐中衰,幸而复国,是以正上下之礼以纲纪四方。而偷取一 时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将帅,统藩维,国之大事也,乃 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无问贤不肖,惟其所欲与者则授之。 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 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授之。然则爵禄废 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乱之生也,庸有极乎!
行残忍,…纵掠坊市及汝、 每至戍人送马时 道傍千里无纤草
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 草尽泉枯马病羸 飞龙但印骨与皮
纸为衣,或有衣经者。
五十疋缣易一疋 缣去马来无了日
肃宗诱回纥以复京畿,代 养无所用土非宜
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 缣丝不足女工苦
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
藕丝蛛网三丈余 咸安公主号可敦
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 元和二年下新敕
——《资治通鉴》卷220
一、唐朝后期政治
河朔三镇
一、唐朝后期政治
肃宗…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遂
使其人自视犹羌狄然,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
பைடு நூலகம்
卒不为王土。
《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序》
秀才卢生…自天宝后,三代或仕燕,或仕赵,两地皆多良
田畜马。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曰周公、孔夫子者。击毬
第八讲 唐后期·五代十国·辽
一、唐朝后期政治 二、五代十国 三、辽
一、唐朝后期政治
安禄山
一、唐朝后期政治 五察贞 道区观 ,。初 各开年 置元在 采二全 访十国 处一划 置年分 使分十
为道 十监
一、唐朝后期政治
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 少孤,随母嫁虏将安延偃,…乃冒姓 安。《新唐书·安禄山传》 营州
隋唐时期,西域的昭武九姓胡人(粟特人) 大批东迁。安史集团及五代沙陀三王朝(后 唐 后晋 后汉)中的许多重要成员出身其中。
一、唐朝后期政治
一、唐朝后期政治
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初七日 哥舒翰大败于灵宝
六月初九日 叛军占领潼关 六月十二日 玄宗放弃长安西逃 六月十四日 马嵬兵变 七月十二日 唐肃宗即位于灵武
一、唐朝后期政治
761年 史朝义杀史思明 762年 唐肃宗卒、代宗即位 唐再借回纥兵平叛 唐收复洛阳 763年 史朝义自杀 安史之乱平定
大唐中兴颂 771年立 湖南祁阳县崖壁刻石 元结撰文 颜真卿书
一、唐朝后期政治
唐后期疆域 及周边形势
葛逻禄
黑水靺鞨
渤海
南诏
一、唐朝后期政治
回纥至东京,以贼平,恣 阴山道 阴山道 纥逻敦肥水泉好
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
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
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
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
子宗族,遂以亡灭 !
新唐书·兵志
一、唐朝后期政治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二月,…平卢节度使王玄志薨。 上遣中使往抚将士,且就察军中所欲立者,授以旌节。高 丽人李怀玉为裨将,杀玄志之子,推侯希逸为平卢军使。 希逸之母,怀玉姑也,故怀玉立之。朝廷因以希逸为节度 副使。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