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微课设计与制作
初中生音乐微课教案
![初中生音乐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74fd7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1.png)
初中生音乐微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感受其音乐特点。
2. 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理解其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2. 对《梁祝》音乐结构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学生分享对音乐的初步印象,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教师完整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2. 学生分享对完整音乐的感受,教师引导总结。
三、分析《梁祝》(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音乐结构,理解音乐表现手法。
四、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哼唱《梁祝》中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学生分组,运用乐器或嗓音尝试表现《梁祝》中的情感。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梁祝》。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了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了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f31ddf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e.png)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学习方式灵活等特点,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从微课的定义、主题、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及课堂组织等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与制作一篇优秀的微课。
一、微课的定义和主题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
微课的主题应具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可以是学科知识点、技能点,或是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
在明确微课主题的过程中,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找到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点,同时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精心选择内容。
二、微课的教学目标微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首先,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并以此为依据设定教学目标。
此外,教学目标的设定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的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三、微课的教学资源微课的教学资源是微课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使微课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需要收集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PPT、视频、案例等。
具体来说,可以运用图像、动画、音效等手段来丰富PPT的制作;对于视频的采集,可以借助手机、相机等设备进行拍摄,同时也可以通过录屏软件进行屏幕录制;案例方面,可以收集企业或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通过分析和总结,将之运用到微课中。
四、微课的课堂组织微课的课堂组织应该紧凑、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安排:1、引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微课的开始阶段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或问题导入。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出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在这一阶段,需要将微课的核心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可以采用讲述、演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知识点或技能点展示出来。
优秀音乐制作教案初中
![优秀音乐制作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b636443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c.png)
音乐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2. 学习音乐制作软件的使用;3. 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1. 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2. 音乐制作软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1. 音乐制作软件的熟练使用;2. 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1. 电脑;2. 音乐制作软件(如FL Studio、Ableton Live等);3. 音频设备(如麦克风、音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二、教学基本流程(20分钟)1. 讲解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歌曲构思、编曲、录音、混音等步骤;2. 示范使用音乐制作软件进行歌曲制作的过程;3. 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音乐制作软件,熟悉软件的使用。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模仿制作;2.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进行编曲创作;3. 讲解音频设备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录音和混音。
四、作品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将自己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2.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音乐制作的方法,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了音乐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音乐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制作和自主创作,提高自己的音乐制作能力。
通过作品展示和互相评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制作水平。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制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在音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原创音乐课备课教案模板
![原创音乐课备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4f6e0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b.png)
原创音乐课备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音调;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欣赏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材料和乐器(如琴、鼓等);•音乐播放设备;•白板、黑板和粉笔或白板笔。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热身活动,包括简单的舞蹈和身体活动,以放松身体和准备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2. 引入音乐基本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引导学生观察、倾听并分析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学习音乐节奏和音调(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节奏和音调的概念,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演奏一段简单的音乐。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合唱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音调。
4. 音乐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如合唱、演奏乐器或创作音乐。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演绎一首熟悉的歌曲,或者尝试编写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音乐素材作为参考,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展示创造力和音乐才能。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验,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进行积极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音乐。
四、课后延伸学生可以继续探索音乐世界,通过参观音乐会、学习乐器等方式深入了解音乐,提高音乐欣赏和表演水平。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音乐网站和资源,供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和欣赏音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美,还能够培养协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设计更加丰富、生动的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音乐制作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制作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029915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6.png)
初中音乐制作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软件的使用技巧,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
2. 音乐软件的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1. 音乐制作的专业术语。
2. 音乐软件的高级功能。
教学准备:1. 音乐制作软件。
2. 电脑、音响等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音乐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制作的意义和价值。
二、基本概念和流程(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音乐制作的基本概念,如音频、MIDI等。
2.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制作的流程,如创作、编曲、录音、混音等。
三、音乐软件的使用技巧(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音乐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
2. 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软件的使用技巧,如音频剪辑、MIDI编辑、混音等。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音乐软件进行音频剪辑、MIDI编辑等。
2. 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音乐作品。
五、音乐作品的展示和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音乐软件的使用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音乐制作技巧进行创作的拓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音乐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让学生了解音乐制作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学习音乐软件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分组合作,完成简单的音乐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音乐作品的展示和评价,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提高,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音乐制作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制作过程和技巧。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自制音乐教具微课教案设计
![自制音乐教具微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8cda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3.png)
自制音乐教具微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音乐教具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认识音乐教具的种类和用途,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家中也能进行音乐教具的制作和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教具的种类和用途。
2. 音乐教具的制作方法。
3. 音乐教具的应用和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掌握音乐教具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学习,掌握音乐教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通过微课形式进行音乐教具的制作和学习。
2. 如何让学生在家中完成音乐教具的制作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介绍音乐教具的种类和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 学习音乐教具的制作方法。
通过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音乐教具的制作过程,让他们了解每一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习音乐教具的应用和演奏技巧。
通过微课演示,让学生了解音乐教具的使用方法和演奏技巧,让他们能够在家中进行练习和表演。
4. 练习和巩固。
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音乐教具的制作和练习,通过微课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和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音乐教具和演奏的成果,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六、教学方法。
1. 演示法。
通过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音乐教具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2. 实践法。
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音乐教具的制作和演奏练习,通过微课进行指导和辅导。
3.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在家中和同学一起制作音乐教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
七、教学手段。
1. 微课。
通过录制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音乐教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2. 实物展示。
在课堂上展示各种音乐教具的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外观和结构。
3. 互动讨论。
通过微课平台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八、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自制音乐教具作品。
初中微课音乐教案
![初中微课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45c9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5.png)
初中微课音乐教案1. 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微课《歌唱技巧与训练》2. 课时:1课时(40分钟)3. 年级:初中一年级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发声、共鸣等。
(2)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歌唱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唱歌技巧概述(1)呼吸技巧:如何运用腹式呼吸,保持稳定的气息。
(2)发声技巧:如何正确发音,保持声音的明亮与柔和。
(3)共鸣技巧:如何运用共鸣,使声音更加丰满。
2. 实践训练(1)呼吸练习:进行腹式呼吸的练习,提高气息控制能力。
(2)发声练习:通过发音练习,改善发音质量,提升歌唱声音。
(3)共鸣练习:通过共鸣练习,使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唱歌技巧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呼吸、发声和共鸣。
2. 理论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的方法。
(2)教师讲解发声技巧,如正确发音的方式。
(3)教师讲解共鸣技巧,如何运用共鸣提高声音质量。
3. 实践训练(15分钟)(1)教师示范呼吸练习,学生跟随练习。
(2)教师示范发声练习,学生跟随练习。
(3)教师示范共鸣练习,学生跟随练习。
4. 总结与反馈(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发声、共鸣。
2. 学生的歌唱能力有所提高,能正确运用技巧进行歌唱。
3.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唱歌技巧的讲解和练习内容。
2. 音频素材:用于示范和辅助学生练习。
3. 视频素材:用于展示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技巧。
4. 教材:提供相关歌曲和练习题。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66de0f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2.png)
微课设计方案123《保卫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重点)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难点)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不要仓促)。
二、了解黄河: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2、老师播放“黄河”的视频。
课件: 黄河视频。
3、(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例如: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4、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5、老师再为同学补充(课件:黄河流域图)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6、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
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
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
(呼应学生所说。
)7、看,这个女孩站在母亲河面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这个女孩,你会想到什么?8、对,女孩对黄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但同时又回忆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一个故事,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9、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0、学生回答。
板书:《保卫黄河》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
网课第一节音乐教案设计
![网课第一节音乐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17c7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1.png)
网课第一节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能够听辨不同类型的音乐。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听辨不同类型的音乐。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电脑、耳机。
四、教学过程。
1. 初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分享音乐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音高、音符、音阶等,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音乐分类(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分类,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并播放不同类型音乐的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 听辨不同类型音乐(20分钟)。
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耳机认真聆听,并在听完后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对这些音乐的认识。
4.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的文章,或者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并进行介绍。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
下节课我将加强对音乐分类的讲解,同时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让同学们一起欣赏和交流。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音乐爱好者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的魅力。
初中女孩制作音乐教案
![初中女孩制作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5a16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9.png)
初中女孩制作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音乐制作软件或应用程序。
2. 电脑或移动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想要创作的音乐类型和主题。
二、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使用音乐制作软件或应用程序,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元素和节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将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
2. 让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四、修改和完善(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修改和完善自己的音乐作品。
2. 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改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次音乐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2. 强调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2.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理论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制作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尝试不同的音乐元素和节奏。
同时,他们也通过分享和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我认为这个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让他们在音乐制作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信息技术2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信息技术2](https://img.taocdn.com/s3/m/92983a5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7.png)
节奏声势律动游戏教学目标:通过最基础且在家最容易操作的动作——拍手,加入适合的歌曲进行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反应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及即兴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教学难点和重点:用节奏声势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音乐和手(哈哈)教学对象:学生和家长教学流程: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姗姗老师的音乐小课堂,停课不停学,学业不掉线,叫上你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一起玩音乐吧!今天我来带领大家学习一个节奏声势律动小游戏——笔芯。
(出示小视频)新授:同学们,是不是很有趣?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拍一拍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刚才老师们拍的节奏谱(出示节奏谱),好,跟老师学习一下分解动作。
(共四个小节)动作一:桌——拍——桌——背——心动作二:桌——桌——拍——桌——背——心动作三:桌——桌——拍——桌——提——左——桌动作四:桌——桌——拍——桌——背——心(一遍慢,一遍正常节奏)好,我们来一起完整的拍一遍。
(师示范)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这款游戏,可以配相应节奏的歌曲唱起来,我们来试一试《数鸭子》《小毛驴》《小红帽》,师示范。
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合作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桥边姑娘》《春晚迪斯科》,师示范。
怎么样?是不是意犹未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边唱边拍这首好听的歌曲吧!(师完整示范《你笑起来真好看》)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了拍手、拍桌子、捻指这几个动作就做出来好听的声势节奏,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乐器,可以试着加入弹舌、跺脚、拍肩或借助生活中的小物品等,会使我们的声势节奏更加丰富有趣,还可以和家人合作,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起来吧!最后,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杯子歌,我们下节课再见!(师表演杯子歌结束)《歌曲的演唱形式》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中常见的演唱形式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歌曲的几种常见的演唱形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几种常见的演唱形式教学过程:教师导入:歌曲常见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轮唱、表演唱、合唱等。
制作初中音乐教案
![制作初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90022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b.png)
制作初中音乐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课题:《茉莉花》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会演唱《茉莉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茉莉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感受和理解《茉莉花》的音乐特点,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 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需要学生正确掌握演唱方法。
2. 对民歌风格的理解和表现,需要学生在演唱中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地区的《茉莉花》版本,让学生初步感受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听了这些版本的《茉莉花》,你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不同?二、学习《茉莉花》(15分钟)1. 教师出示《茉莉花》的歌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
2. 教师逐句教唱《茉莉花》,讲解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技巧。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个版本的《茉莉花》进行演唱,要求表现出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熟唱《茉莉花》,了解中国民歌的其他代表作品。
第二课时:一、复习《茉莉花》(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的录音,让学生跟唱。
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二、深入学习民歌(15分钟)1. 教师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丰富多样性。
2. 教师播放其他民歌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演唱,要求表现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初中女孩自制音乐教案
![初中女孩自制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9920b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b.png)
初中女孩自制音乐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流程。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电脑、音响等播放设备。
2. 音乐制作软件(如GarageBand、FL Studio等)。
3. 乐器(如吉他、键盘等,可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些流行音乐,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喜好。
2. 介绍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技能。
二、音乐制作基础知识(20分钟)1. 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介绍音乐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三、小组讨论(2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制音乐的创意和构思。
2.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
四、音乐制作实践(25分钟)1. 教师现场演示音乐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2. 学生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第二课时:一、音乐作品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团队合作(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首音乐作品。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三、音乐制作进阶(20分钟)1. 讲解音乐制作的高级技巧(如混音、特效等)。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优化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作品的创意和质量。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对音乐制作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让学生在音乐制作方面有所收获,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潜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微课教案设计加制作过程
![微课教案设计加制作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c58eb6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9.png)
微课教案设计加制作过程
1. 分析课程需求:首先需要了解该课程的目标受众,课程的目的和要求,以及
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层次。
2. 设计课程结构:根据课程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出课程的结构和层次,并且确
定课程的大纲和课程的总体框架。
3. 编写教案:根据课程的结构和层次,编写课程的教案,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
4. 制作教学资源:根据课程的教案,制作出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
视频、图片等。
5. 测试课程:测试课程的可行性,确保课程的质量。
6. 发布课程:将课程发布到微课平台,供用户购买和学习。
初中音乐怎么制作教案
![初中音乐怎么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ca9a6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9.png)
初中音乐怎么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符号、节奏、音阶、和弦等。
2. 音乐欣赏:中外名曲、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3. 音乐实践:合唱、独奏、合奏、即兴创作等。
4. 音乐文化:音乐家、音乐历史、音乐地理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介绍音乐家及音乐历史。
2. 示范法:演奏乐器,展示合唱、独奏等音乐形式。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独奏、合奏等实践活动。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音乐心得。
5. 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活跃课堂气氛。
2. 音乐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本节课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音阶等。
3. 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一首名曲,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4. 音乐实践(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独奏等实践活动。
5. 音乐文化介绍(10分钟):讲解与本节课相关的音乐家、音乐历史等。
6.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
3. 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
4. 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材。
2. 乐器:钢琴、吉他、民族乐器等。
3.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话筒等。
4.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每周一节,每节课时45分钟。
教学进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我相信学生能够在本学期的音乐课程中收获满满,不仅提高音乐素养,还能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https://img.taocdn.com/s3/m/2ffa399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7.png)
微课设计方案奇妙的柯尔文手势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柯尔文手势教学目标1.什么是柯尔文手势。
2.掌握七个唱名所对应的七种不同手势。
3.学习“闪烁的小星”柯尔文手势。
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记忆柯尔文手势,认识七个音符。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引导式、听唱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云课堂,今天孟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奇妙的柯尔文手势。
本节课后,你将知道什么是柯尔文手势,掌握七个唱名所对应的七种不同手势,学习“闪烁的小星”柯尔文手势。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柯尔文手势简介“柯尔文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
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的唱名,更好地体现音高关系,大大提高了音准。
2.复习七个音符跟着老师一起唱音符。
在学习柯尔文手势之前,先回忆一下7个音符,跟着老师一起唱出来吧。
3.学习柯尔文手势(1)跟老师学习柯尔文手势顺口溜七个音符在柯尔文手势中又是怎么表现的呢?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老师把柯尔文手势编成了顺口溜,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做。
(2)想一想:是不是所有手势都放在同一高度?当然不是,我们可以看到,它像楼梯一样,音高向上走,手势向上,音高向下行,手势向下。
(3)随老师完整做一遍。
(4)再次跟琴完整做一遍。
同学们,都记住了吗?只要反复练习,柯尔文手势一定能留在你的脑海里。
4.考一考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有信心通关成功吗?来吧,我们开始!(1)第一关听音做手势请你做出以下几个音对应的手势 mi re la do(2)第二关看手势听唱名请你说出以下几个手势对应的是什么音?sol fa si re同学们,你们都答对了吗?5.学习“闪烁的小星”掌握了每个音的音高和柯尔文手势之后,我们增加些难度,歌曲“闪烁的小星”大家都会唱,请同学们边唱曲谱,边做柯尔文手势。
(1)学生随视频做手势(2)再次跟老师一起做一遍大家做的真棒,让我们再跟着老师的示范做一遍。
自制音乐教具微课教案模板
![自制音乐教具微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9a6aa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1.png)
自制音乐教具微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音乐教具的种类和用途,掌握自制音乐教具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介绍音乐教具的种类和用途,教授自制音乐教具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音乐教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音乐教具(10分钟)。
介绍不同种类的音乐教具,如手风琴、口琴、小提琴、钢琴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并播放相关音乐示范。
3. 自制音乐教具(15分钟)。
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简单的材料自制音乐教具,如利用纸盒制作简易手风琴、利用竹片制作口琴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自制音乐教具的乐趣。
4. 制作音乐教具微课(20分钟)。
分组让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拍摄自制音乐教具的制作过程,并加入解说,制作成微课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
5. 微课展示与分享(10分钟)。
每组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音乐教具微课视频,并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示范和展示学生制作的微课视频。
2. 手工制作材料,纸盒、竹片、胶水、彩纸等用于学生自制音乐教具。
3. 移动设备,学生用于拍摄和制作微课视频。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音乐教具的种类和用途,掌握自制音乐教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自制音乐教具进行表演和创作,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初中音乐制作课教案
![初中音乐制作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4e8a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6.png)
初中音乐制作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制作课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制作软件的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选材、编曲、录音、混音、输出。
2. 音乐制作软件的选择和使用:Cubase、FL Studio、Ableton Live等。
3. 音乐制作的技巧:音轨布局、音量控制、效果处理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自己制作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制作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制作是什么?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有哪些?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选材、编曲、录音、混音、输出。
2. 教师介绍音乐制作软件的选择和使用:Cubase、FL Studio、Ableton Live等。
3. 教师讲解音乐制作的技巧:音轨布局、音量控制、效果处理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首歌曲进行音乐制作。
2.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音乐制作软件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音乐制作软件的选择和使用、音乐制作的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3.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制作软件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制作软件的运用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展现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关注,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掌握音乐制作的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一般5-10分钟,时间较短),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便于网络传输与播放。
.而且利用平板电脑上的Showme软件就可以完成最方便、快捷的微课制作。
.
因此,我们也可以用4个字来记住微课的本质特征
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
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
正是微课的这些特点,让它在教育领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提高学习效果;作为创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手段,与课程教学整合;同行交流分享,促进教师教学水平。
.
3.微课的设计类型
在我们脑海中已经能够呈现:短、小、精、悍这四个字的时候,我们应该稍微深入的知道一些微课设计是如何能用自身的特点发挥极致的。
.而且特别是应用在我们音乐课堂中。
.我们一起来先了解它有的一些类型以及在设计上的一些关注点。
.
(音画结合):
微课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用于课堂教学,用于课后巩固复习等等。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服务课堂提升效率,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可以积累教育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等等。
.可以说核心还是为了课堂教学,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学生课堂微课。
.“教师成长微课”。
.
一节完整的音乐微课的诞生,大致要从分析,设计,制作,应用,评价等五个阶段层层把控。
.设计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
.音乐知识点的选取,课件音响等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思维展示方式,录制方式选择等方面都是需要精心设计。
.
例如:认识音名3、5、6的设计……
我们音乐微课的制作目前主要有上述四种方式:PPT+录屏软件,手机+纸笔,手写板+录屏软件,课堂+摄像机。
.
PPT+录屏软件这种形式较为普遍,我们这次微课的录制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
手机+纸笔,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要注意录制画面要清晰,就是用笔在纸上边讲解边写画,用手机将这个过程录下来;比如我们音乐课堂中指挥拍式的运行图示,可以以这种形式展示,边讲解边演示,简洁易懂。
.
课堂+摄像机,就像课堂实录,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
.为了可以得到大多数播放器支持,便于在移动终端播放。
.建议存储格式为.mp4 或.avi。
.微视频大小建议控制在50M内。
.
另外在很多细节处也要注意,例如时间的把控,音乐的插入,字体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
.内容设计及讲解时,要做到精准控制,要将设计的精华部分展示出来。
.整体效果追求“妙”,就是要达到讲解时将设计思想完美展示,传达的是清晰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空内做到结构又相对完整,语言准确,让教师观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设计意图,领悟其设计的与众不同的精妙之处,让学生看了,能因精巧的设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而印象深刻,达到掌握该知识点之目的。
.微课时长限制在5——10分钟,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
音乐微课内容可选择的题材有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音乐教材的解读、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片段的赏析等。
.题材多种多样,不用局限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
.
1.选取教学知识点——
2.进行教学分析——
3.制定教学目标——
4.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四大块内容。
.
步骤一、选择“小而精”的教学知识点。
.
微课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它反映了微课是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内容。
.教学知识点应该尽量选取那些有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内容。
.简单的说,就是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
以一年级欣赏教学《三个和尚》的微课设计为例,我把该课的教学知识点定位为:1.听辨三个主奏乐器,2.听辨三个和尚的不同主题,分别用两节微课完成。
.
步骤二、进行教学情况分析
主要从“学情分析”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讲清该微课的用途。
.
“学情分析”主要是教师根据已有经验,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以“听辨三个主奏乐器”为知识点的《三个和尚》的微课设计,学情分析如下:
一年级学生在前面的教材中,只接触过二胡,若不着重进行听辨,学生很容易混淆板胡和坠胡的音色。
.这三种都属于中国民族拉弦类乐器,音色相近,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区分。
.
可对该微课进行如下“教学现状”分析:
很多教师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甚至需要不断重复,花好几节课的时间去不断操练巩固,即使如此,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所以,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能要花多重精力。
.
在这一板块的最后,可简单讲讲该微课的设计目的:如基于以上学情与教学现况,我制作了这个微课,帮助学生准确区分三个不同的主奏乐器,并希望以此能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负担。
.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第三板块,即制定单一的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围绕某个具体问题,制定单一而明确的目标,能够据此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音乐微课视频中预设的目标。
.
如《三个和尚》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通过本微课,学生了解板胡、坠胡、管子的相关内容,能听辨三种乐器的音色,在音乐声中模仿三种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
.
步骤四、设计完整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精准,教学形式策略要多元、表现方式要多样化,使其更适合微课的表达方式。
.
完整的微课教学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1.介绍课题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
.
2.导入.可通过揭题设问或选择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导入,如猜谜、创设情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3.内容呈现这个环节是本过程的重点内容,要求切入主题,逐步推进,引发思考。
.操作时主要根据教师所选择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落实,主要展示教师的教学思维。
.
4.小结主要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
完成以上4个步骤,即1.选取教学知识点——2.进行教学分析——3.制定教学目标——4.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四大块内容。
.我们就完成了微课内容设计的第一步——教学设计。
.
关于这块内容,要指出几个注意事项:
1.微课内容只设计一个知识点
2.微课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一般为5到8分钟)
3.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设计简短的总结主要是“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
相信只要你认真做好以上几点,你就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以上我这节课所讲的,微课设计的相关内容、微课的设计理念、微课设计的关键点、微课的题材选择、微教案的设计方法和微课内容设计的注意事项几块内容。
.感谢您的聆听!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中,抓住“音色”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通
过聆听、观察、模仿、对比等方式感受三个主奏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方法,在体验中感受三个不同乐器的特点。
.
完成以上步骤后,我们可以进行结构设计第二步——设计微课的总体结构。
.
首先设计片尾、微反思微反馈、拍摄信息等内容
片尾主要包括:版权信息和布置任务
微反思微反馈:相当于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反思内容
最后填写拍摄信息,包括拍摄和后期制作人员情况,拍摄时间、最终完成时间等。
.
接着进行结构设计的第三步,设计微课的内容控制节奏。
.主要是微课各板块的时间分配设计,根据微课的特点,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如下:
片头,20秒以内,主题4分20秒左右,片尾20秒以内。
.
完成微课程的内容安排和结构设计后,我们就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脚本旁白的编写了。
.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脚本编写?.脚本编写是根据教学设计编写各类微课资源的制作脚本:如微课制作脚本、试题制作脚本、动画制作脚本、视频拍摄与制作脚本等。
.本课主要讲微课制作的脚本旁白编写,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在微课录制过程中的教学语言的运用设计,相当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语言。
.其内容包括导语设计、问题设计、过渡语设计、评价语设计等内容。
.
那么在这些旁白脚本设计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面向学生,设计口语化的旁白语言
2.有恰当的提问,互动式的问题设计
3.环节间衔接自然,关注微课中的过渡语设计
4.鼓励与肯定,要有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语言
此外,在提问、教学过渡页面等特殊之处,讲解之后须适当停顿,例如:提问“为什么这样呢?”之后停顿3-5秒;过渡句:“接着看”“下面”之后停顿1-2秒。
.在设计脚本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你就像是在课堂上上课一样提问,要老师问学生答的设计,能有互动。
.尽量避免就一直是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解。
.
这节微课,我们主要从完成“微课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微课的总体结构——设计微课的内容控制节奏”三个步骤讲解如何进行微课的结构设计,并讲述了微课脚本编写的相关内容。
.
微课制作软件:无外乎分成这么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