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准则

合集下载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篇一: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质控管理1、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2、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3、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质量保证。

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4、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5、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

真正做到问题已调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完全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6、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7、科室成立室内质控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指标。

二、安全管理1、以病人为中心,经常开诊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以质量、效率、效益为目标,提高麻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品管理,保持设备的完好率。

3、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充分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查对制度。

用药后的安瓿(或瓶、袋)应保留之手术结束,以便查对。

5、各种麻醉气体(氧气)钢瓶颜色规范,标志醒目,分类分区存放。

连接和使用前必须查对,严访查对。

6、坚持执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各级麻醉人员职责,努力提高麻醉成功率,降低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7、手术结束后麻醉者应护送病人至病房或麻醉恢复室( PACU)。

篇二: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引言概述: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而安全管理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麻醉与镇痛操作中的风险和意外事件。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一、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1.1 麻醉与镇痛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患者的麻醉与镇痛需求,包括手术类型、术中和术后疼痛管理等。

-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风险,包括年龄、基础疾病、过敏史等。

- 制定个性化的麻醉与镇痛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1.2 麻醉与镇痛操作中的技术要求- 熟练掌握各种麻醉与镇痛技术,包括全身麻醉、局麻、镇痛泵等。

-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麻醉与镇痛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注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1.3 麻醉与镇痛操作后的监护与评估- 进行术后镇痛的有效监测和评估,包括疼痛程度、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

- 及时调整镇痛方案,确保患者的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 定期进行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评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二、麻醉与镇痛工作安全管理规章2.1 麻醉与镇痛设备的安全管理- 确保麻醉与镇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

- 配备备用设备,以备不时之需,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操作中断。

-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追踪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

2.2 麻醉与镇痛药物的安全管理- 确保麻醉与镇痛药物的储存和使用符合规定,防止药物丢失或滥用。

- 制定药物使用标准,规范药物的配制和给药过程,减少药物误用的风险。

-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麻醉与镇痛操作中的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对麻醉与镇痛操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

-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确保麻醉与镇痛操作的协调和安全。

- 建立应急预案,应对麻醉与镇痛操作中的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引言麻醉与镇痛工作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为了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章,明确相关管理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二、工作范围本规章适合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医护人员。

三、工作要求1.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合法的执业证书。

2.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化。

3.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

4.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和安全。

5.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与手术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和镇痛效果。

6.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麻醉与镇痛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7.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记录麻醉和镇痛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用药剂量、患者反应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工作流程1. 麻醉前准备a.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

b.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检查麻醉设备和药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c.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准备好相关麻醉和镇痛药品,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

2. 麻醉操作a.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的麻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b.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c.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麻醉后护理a.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麻醉后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等。

b.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进行镇痛治疗,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五、质量控制1.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包括对麻醉操作的评估和镇痛效果的评价。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在认真地探视了病人并做好了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后,才能开始麻醉。

病人的安全是麻醉科医师首要考虑的问题,麻醉事故通常与低血容量、缺氧、低血压、通气不足、气道梗阻、用药过量、误吸、准备不足、观察不细或各种危象处理不当所致,防止事故发生的重点在于防止仪器失灵和操作者的失误。

下列的麻醉管理原则适用于防止麻醉操作的差错:一、对所有的麻醉均适用的管理原则:原则上必须完成上述所有准备工作并建立静脉通路后方能开始麻醉操作和给药。

麻醉药物的抽吸、使用只能由麻醉科医师或麻醉护士进行,其他任何人无权进行。

药物准备完成后必须在注射器或液瓶上准确标明药物的名称和浓度(如mg/ml)。

使用药物必须进行“三查三对”(抽药前、抽药后、用药前),严防错误。

对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对其作用十分清楚,严禁糊涂给药。

二、静脉通路建立之前可以进行麻醉操作,但不能使用任何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都必须在静脉通路建立后才能使用(小儿基础麻醉肌肉、直肠、口服给药除外)。

三、整个围麻醉期至少有一名合格的麻醉科医师始终在场,严禁出现手术间内没有一名麻醉科医师的情况。

四、严禁麻醉科医师替代手术室护士和外科医师去做由他人全权负责的有关病人重大安全的事情,如:清点纱布等。

五、需要输血时由临床医师开取血处方,应准确写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住院号(以病历中原始页黑体打印号为准)、血型(以病历中化验单为准)、血量。

输血前应和巡回护士仔细检查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采血日期和交叉配血结果。

六、围麻醉期严密监测,对任何报警讯号要反应及时,检查报警原因并解决之,不能简单消除报警声。

七、严禁在病人手术结束、离开手术间以前收拾麻醉用品(如吸引器、螺纹管、面罩等)和抢救药品。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引言麻醉与镇痛工作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疼痛管理。

为了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章,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内的麻醉与镇痛工作流程,明确相关责任和要求,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从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麻醉科医师、麻醉技师、麻醉护士等。

三、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管理1.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评估1.1 定期进行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评估,包括手术麻醉效果评估、术后疼痛管理效果评估等。

1.2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医务人员,鼓励积极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2. 麻醉与镇痛工作记录2.1 医务人员应准确记录麻醉与镇痛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剂量、监测数据等。

2.2 工作记录应规范、完整、清晰,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保存。

3. 麻醉与镇痛工作培训3.1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麻醉与镇痛工作培训,包括新技术、新药物的学习和应用。

3.2 培训内容应与医疗机构内的麻醉与镇痛工作实际需求相匹配,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四、麻醉与镇痛工作安全管理1. 工作环境安全1.1 麻醉与镇痛工作场所应符合相关卫生、安全标准,确保环境整洁、通风良好。

1.2 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麻醉设备和药物,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麻醉与镇痛药物管理2.1 麻醉与镇痛药物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使用、处置等。

2.2 药物的使用应符合临床指南和相关规定,遵循适应症、禁忌症等规定,确保用药安全。

3. 麻醉与镇痛设备管理3.1 麻醉与镇痛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2 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操作规范,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麻醉与镇痛并发症管理4.1 医务人员应具备处理麻醉与镇痛并发症的能力,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引言麻醉与镇痛工作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提高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制定本规章。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明确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要求,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1. 麻醉与镇痛工作前的准备a.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b. 麻醉与镇痛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c.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2. 麻醉与镇痛工作中的操作规范a. 在进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b. 麻醉与镇痛操作应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镇痛技术的应用等。

c. 在麻醉与镇痛操作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3. 麻醉与镇痛工作后的管理要求a. 麻醉与镇痛工作完成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b.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及时记录相关的工作过程和操作情况,并进行归档保存。

c. 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应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四、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监督机制,包括定期检查、抽查和不定期的评估等。

2. 评估指标:评估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包括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

3.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医疗机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五、应急处理和风险管理1. 应急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应急处理机制,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等。

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三篇)

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三篇)

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一、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麻醉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麻醉质量管理(一)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三)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按照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每月召开一次麻醉手术质量与安全会议,对麻醉手术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持续改进。

(五)提高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六)对住院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等。

三、医疗安全管理(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按照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安排手术患者的麻醉工作。

(三)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设备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麻醉期间所用药物及输血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须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易混淆的药物。

用过的安瓿等物品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备复查。

(六)新技术的开展和新方法的使用,应按照医院新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经医院批准后实施。

(七)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病情不稳定和疑难病例的手术时一律不准交班。

交班内容应包括患者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

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标准

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标准

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标准工作人员:1、学历:麻醉医生需医学院(校)专科或以上,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麻醉护士需护理中专或以上,获上岗证。

2、科主任:由高年主治医师或以上麻醉医生担任。

3、编制:手术科室床位数与手术台数比例为25:1,手术台数与麻醉医生比例为1:1.5,开展疼痛门诊,编制不少于3人,手术台数与麻醉护士比例为3:1。

与麻醉技术人员数之比为10:1。

科室用房:1、医生办公室(配办公桌,大小根据人员数定);2、医生男女值班室、更衣室;3、麻醉准备室(面积15m2以上);4、麻醉物品间(面积20m2以上,存放麻醉常用药品及器具);5、储藏室(面积15m2以上,存放麻醉备用物品或放置麻醉科档案);6、疼痛门诊及诊疗室(面积20m2以上);7、图书资料档案室(面积15m2以上)。

基本设备:1、多功能麻醉机:其数量与手术台之比至少为0.8:1;2、监护仪:①多功能监护仪(含有ECG、无创Bp、P、SpO2、T等功能):其数量与手术台之比为1:1;②至少有一台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③至少有一台带有PETCO2功能的多功能监测仪或单独的PETCO2功能监测仪;④至少有一台肌松监测仪;⑤至少有一台麻醉深度监测仪;3、至少有一台心电除颤仪;4、急救物品(包括气管内插管全套物品);5、微量注射泵及微量输液泵:其数量与手术台之比至少为1:2;6、疼痛门诊配有:办公台一个,诊疗台一个,X片阅片机一台,袖带式血压计、听诊器急救物品(包括气管内插管全套物品、吸氧装置、吸引器等)等诊疗设备一套;7、药品橱、物品橱、档案橱(若干);8、办公桌、更衣橱(每人一个);9、配置微机1台。

开展项目①腰麻、骶麻、硬膜外及神经阻滞麻醉;②静脉复合麻醉;③心、肺、脑复苏;④一般胸科手术麻醉;⑤常见小儿手术麻醉;硬膜外手术后镇痛。

2、二级医院重点专科:①困难的气管内插管技术、复合麻醉、腰麻、骶麻、硬膜外及神经阻滞麻醉;②心、肺、脑复苏;③为外科各专业所进行的手术提供合适的麻醉;④急重症病人的麻醉;⑤各种术后镇痛及病人自控镇痛。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标题: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引言概述: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才能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管理规章1.1 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制定明确的麻醉与镇痛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 定期对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1.2 加强麻醉与镇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定期对麻醉与镇痛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 确保麻醉与镇痛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维护和更新1.3 提高麻醉与镇痛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麻醉与镇痛工作信息系统- 实现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电子化记录和管理- 提高信息共享和交流的效率,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误差和漏洞二、麻醉与镇痛工作安全管理规章2.1 制定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 明确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加强对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建立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2.2 加强麻醉与镇痛药品管理- 严格控制麻醉与镇痛药品的采购和使用- 建立药品使用记录和监测系统- 防止药品滥用和浪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2.3 完善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设施和环境- 确保手术室和麻醉与镇痛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安全- 定期对麻醉与镇痛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和整改- 提高麻醉与镇痛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三、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的执行3.1 加强麻醉与镇痛工作规章的宣传和培训- 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麻醉与镇痛工作规章的宣传和普及- 对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进行规章培训和考核- 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醉与镇痛工作规章的认识和执行意识3.2 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 设立专门的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部门- 定期对各医疗机构的麻醉与镇痛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和整改3.3 加强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监测- 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监测系统- 定期对麻醉与镇痛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及时发现和解决麻醉与镇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四、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的效果评估4.1 定期对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对麻醉与镇痛工作进行定期的质量和安全性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4.2 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 设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 对麻醉与镇痛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奖惩- 激励医务人员提高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水平4.3 加强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宣传- 定期发布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报告- 加强对患者和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评价制度,提高社会公众的信任度五、结语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才能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标题: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引言概述:麻醉与镇痛工作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对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一、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管理1.1 专业技术水平在麻醉与镇痛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麻醉设备和药物,确保患者安全。

1.2 严格操作规程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规范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操作流程合理、规范。

1.3 质量评估与反馈定期对麻醉与镇痛工作进行质量评估,收集患者意见和反馈,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管理2.1 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麻醉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2.2 药物管理严格管理麻醉药物的采购、存储和使用,避免药物误用或滥用,确保患者安全。

2.3 风险评估在麻醉与镇痛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

三、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标准化管理3.1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规定和经验制定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操作规范一致。

3.2 培训与考核对从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3.3 风险管理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四、麻醉与镇痛工作的信息化管理4.1 电子病历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的麻醉与镇痛情况,方便医务人员查阅和分析。

4.2 数据分析与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4.3 风险预警系统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监督与评估5.1 内部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麻醉与镇痛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引言麻醉与镇痛工作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章,明确相关管理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适用于医疗机构内从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麻醉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等。

三、工作质量管理1.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a.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b. 遵循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c. 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麻醉与镇痛工作,提高治疗效果。

d. 加强团队协作,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e. 不断学习和更新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2.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管理具体要求:a. 麻醉与镇痛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确保安全和有效。

b. 麻醉与镇痛操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c. 在麻醉与镇痛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及时调整麻醉与镇痛方案。

d. 麻醉与镇痛后应进行适当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e.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麻醉与镇痛方案、操作过程、观察结果等,便于后续评估和复查。

四、安全管理1.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a.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b.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醉与镇痛工作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c.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d. 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总结安全事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管理具体要求:a. 麻醉与镇痛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b. 麻醉与镇痛药品应按照规定的存储条件进行储存和管理,避免药品失效或被滥用。

c. 麻醉与镇痛操作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防止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麻醉科镇痛治疗管理制度

麻醉科镇痛治疗管理制度

麻醉科镇痛治疗管理制度1.引言本文件旨在规范和管理麻醉科镇痛治疗,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麻醉科镇痛治疗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医疗任务,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要求。

2.治疗原则高度重视患者的疼痛管理,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治疗方案。

镇痛治疗应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手段,注重综合治疗效果的评估。

合理使用镇痛药物,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

3.镇痛治疗程序1.镇痛诊断评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强度、疼痛类型、持续时间等指标。

判断镇痛治疗的适用性和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过敏史等。

2.镇痛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案。

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明确治疗目标和使用药物的剂量、途径等要求。

3.镇痛治疗实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药物的给予、监测和非药物治疗的进行。

对治疗过程进行记录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镇痛效果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优化镇痛效果。

5.治疗结束和后续管理: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确保镇痛效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经验分享。

4.创建和管理镇痛治疗档案对每位接受镇痛治疗的患者,建立完整的治疗档案,包括病历、疼痛评估记录、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评估等。

档案应进行严格管理和保密,确保患者隐私的安全性。

5.培训和质控对从事麻醉科镇痛治疗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

建立镇痛治疗的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定期对治疗方案和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法律责任和风险管理医务人员在进行麻醉科镇痛治疗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要求,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对患者的治疗风险进行评估和告知,尽量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引言麻醉与镇痛工作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舒适度。

为了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章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阐述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二、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管理1.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目标- 提供高质量的麻醉与镇痛服务,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减少麻醉与镇痛相关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 提高麻醉与镇痛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2.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管理措施- 制定麻醉与镇痛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提升麻醉与镇痛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

- 配备先进的麻醉与镇痛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麻醉与镇痛工作安全管理1. 麻醉与镇痛工作安全目标- 提供安全的麻醉与镇痛服务,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预防和减少麻醉与镇痛相关的意外事件和事故的发生。

- 保障麻醉与镇痛团队成员的人身安全。

2. 麻醉与镇痛工作安全管理措施- 制定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 建立麻醉与镇痛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对患者的麻醉与镇痛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 加强药品和器械的管理,确保麻醉与镇痛用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建立麻醉与镇痛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意外事件和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并进行事故分析,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 加强麻醉与镇痛团队的安全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总结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制定和执行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可以提高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引言麻醉与镇痛工作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疼痛管理。

为了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章,明确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管理要求和责任。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所有相关人员,包括麻醉科医生、麻醉护士、手术室护士、疼痛科医生等。

三、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管理要求1. 麻醉与镇痛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所有从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执业证书,并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 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工作质量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4. 严格执行麻醉与镇痛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所有操作应有明确的操作记录,并进行及时归档和保存。

5. 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降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意外事件。

四、麻醉与镇痛工作安全管理要求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前的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性。

核查内容包括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要求等,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完善。

2. 所有从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个人防护、设备操作等,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3. 麻醉与镇痛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 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应急预案,包括急救措施、危急情况的处理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

5. 麻醉与镇痛工作中的药品管理应符合相关规定,包括药品的储存、使用、处置等,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

五、责任和监督1. 医疗机构应明确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管理责任,明确各个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 建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监督机制,包括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对麻醉与镇痛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引言麻醉与镇痛是医疗工作中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疼痛控制和手术安全。

为了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章,明确相关的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

二、工作质量管理1.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并根据本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2.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管理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对麻醉效果、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3.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安全管理1.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安全可靠。

2.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管理应加强对麻醉设备和药品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3.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管理应加强对麻醉医师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管理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四、操作规范1.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操作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包括麻醉诱导、维持和恢复的操作步骤,镇痛药物的使用和监测等。

2.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操作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操作应注意患者的隐私和尊重,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五、应急管理1.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应急管理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确保在意外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2.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应急管理应加强对应急设备和药品的储备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3.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应急管理应加强对应急演练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六、质量和安全监督1.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应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2. 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监督应加强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质控管理1、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2、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3、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质量保证。

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4、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5、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

真正做到问题已调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完全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6、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7、科室成立室内质控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指标。

二、安全管理1、以病人为中心,经常开诊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以质量、效率、效益为目标,提高麻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品管理,保持设备的完好率。

3、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充分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查对制度。

用药后的安瓿(或瓶、袋)应保留之手术结束,以便查对。

5、各种麻醉气体(氧气)钢瓶颜色规范,标志醒目,分类分区存放。

连接和使用前必须查对,严访查对。

6、坚持执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各级麻醉人员职责,努力提高麻醉成功率,降低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7、手术结束后麻醉者应护送病人至病房或麻醉恢复室(PACU)。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概述麻醉与镇痛工作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章。

二、麻醉与镇痛工作的组织管理1. 设立麻醉与镇痛科,配备专业麻醉与镇痛医师和护士。

2. 麻醉与镇痛科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定期进行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三、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设备和设施要求1. 麻醉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 麻醉与镇痛科应设有麻醉监护室,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药物。

3. 镇痛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四、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操作规范1. 在进行麻醉和镇痛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2. 麻醉与镇痛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和镇痛方法,并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

3. 在麻醉和镇痛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麻醉和镇痛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五、麻醉与镇痛工作的风险控制1. 麻醉与镇痛科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

2. 麻醉与镇痛医师和护士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3. 麻醉与镇痛药物的管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和存储。

六、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评价1. 麻醉与镇痛科应建立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麻醉和镇痛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七、麻醉与镇痛工作的信息管理1. 麻醉与镇痛科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2. 麻醉与镇痛医师和护士应准确记录麻醉和镇痛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便于后续的回顾和分析。

八、麻醉与镇痛工作的持续改进1. 麻醉与镇痛科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提高工作水平。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引言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在麻醉与镇痛过程中能够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服务而制定的。

本规章旨在规范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麻醉与镇痛设备的管理、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授权、麻醉与镇痛操作的程序等,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二、定义1. 麻醉:指通过药物或者其他手段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的状态。

2. 镇痛:指通过药物或者其他手段减轻患者疼痛感的状态。

3. 麻醉与镇痛工作:指医疗机构内麻醉与镇痛相关的设备管理、医护人员培训与授权、麻醉与镇痛操作等工作。

三、麻醉与镇痛设备管理1. 设备采购:麻醉与镇痛设备的采购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设备维护:医疗机构应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麻醉与镇痛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设备标识:麻醉与镇痛设备应标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等信息,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4. 设备备案:医疗机构应对麻醉与镇痛设备进行备案登记,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日期、检修情况等。

四、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授权1. 培训要求:医疗机构应对从事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等。

2. 培训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医护人员的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等信息。

3. 授权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医护人员的学历、培训经历和工作经验,进行相应的授权管理,确保惟独具备一定资质和经验的人员才干从事麻醉与镇痛工作。

五、麻醉与镇痛操作程序1. 术前准备: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适合的麻醉与镇痛方案。

2. 麻醉与镇痛操作: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麻醉设备的操作、镇痛技术的应用等。

3. 监测与记录: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以及麻醉与镇痛过程中的事件和变化。

麻醉及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准则

麻醉及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准则

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标准工作人员:1、学历:麻醉医生需医学院〔校〕专科或以上,获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麻醉护士需护理中专或以上,获上岗证。

2、科主任:由高年主治医师或以上麻醉医生担当。

3、手术科室床位数与手术台数比率为25:1,手术台数与麻醉医生比率为,展开痛苦门诊,编制许多于3人,手术台数与麻醉护士比率为3:1。

与麻醉技术人员数之比为10:1。

科室用房:1、医生办公室〔配办公桌,大小依据人员数定〕;2、医生男女值班室、换衣室;3、麻醉准备室〔面积 15m2以上〕;4、麻醉物件间〔面积 20m2以上,寄存麻醉常用药品及器具〕;5、储蓄室〔面积 15m2以上,寄存麻醉备用物件或搁置麻醉科档案〕;6、痛苦门诊及诊断室〔面积20m2以上〕;7、图书资料档案室〔面积 15m2以上〕。

根本设施:1、多功能麻醉机:其数目与手术台之比起码为0.8:1;2、监护仪:①多功能监护仪〔含有ECG、无创Bp、P、SpO2、T等功能〕:其数目与手术台之比为1:1;②起码有一台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③起码有一台带有PETCO2功能的多功能监测仪或独自的PETCO2功能监测仪;④起码有一台肌松监测仪;⑤起码有一台麻醉深度监测仪;3、起码有一台心电除颤仪;4、急救物件〔包含气管内插管全套物件〕;5、微量注射泵及微量输液泵:其数目与手术台之比起码为1: 2;6、痛苦门诊配有:办公台一个,诊断台一个,X片阅片机一台,袖带式血压计、听诊器急救物件〔包含气管内插管全套物件、吸氧装置、吸引器等〕等诊断设施一套;7、药品橱、物件橱、档案橱〔假定干〕;8、办公桌、换衣橱〔每人一个〕;9、配置微机1台。

展开工程①腰麻、骶麻、硬膜外及神经阻滞麻醉;②静脉复合麻醉;③心、肺、脑复苏;④一般胸科手术麻醉;⑤常有小儿手术麻醉;硬膜外手术后镇痛。

2、二级医院要点专科:①困难的气管内插管技术、复合麻醉、腰麻、骶麻、硬膜外及神经阻滞麻醉;②心、肺、脑复苏;③为外科各专业所进行的手术供给适合的麻醉;④急重症病人的麻醉;⑤各样术后镇痛及病人自控镇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准则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标准
工作人员:
1、学历:麻醉医生需医学院(校)专科或以上,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麻醉护士需护理中专或以上,获上岗证。

2、科主任:由高年主治医师或以上麻醉医生担任。

3、编制:手术科室床位数与手术台数比例为25:1,手术台数与麻醉医生比例为1:1.5,开展疼痛门诊,编制不少于3人,手术台数与麻醉护士比例为3:1。

与麻醉技术人员数之比为10:1。

科室用房:
1、医生办公室(配办公桌,大小根据人员数定);
2、医生男女值班室、更衣室;
3、麻醉准备室(面积15m2以上);
4、麻醉物品间(面积20m2以上,存放麻醉常用药品及器具);
5、储藏室(面积15m2以上,存放麻醉备用物品或放置麻醉科档案);
6、疼痛门诊及诊疗室(面积20m2以上);
7、图书资料档案室(面积15m2以上)。

基本设备:
1、多功能麻醉机:其数量与手术台之比至少为0.8:1;
2、监护仪:
①多功能监护仪(含有ECG、无创Bp、P、SpO2、T等功能):其数量与手术台之比为1:1;
②至少有一台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
③至少有一台带有PETCO2功能的多功能监测仪或单独的PETCO2功能监测仪;
④至少有一台肌松监测仪;
⑤至少有一台麻醉深度监测仪;
3、至少有一台心电除颤仪;
4、急救物品(包括气管内插管全套物品);
5、微量注射泵及微量输液泵:其数量与手术台之比至少为1:2;
6、疼痛门诊配有:办公台一个,诊疗台一个,X片阅片机一台,袖带式血压计、听诊器急救物品(包括气管内插管全套物品、吸氧装置、吸引器等)等诊疗设备一套;
7、药品橱、物品橱、档案橱(若干);
8、办公桌、更衣橱(每人一个);
9、配置微机1台。

开展项目
①腰麻、骶麻、硬膜外及神经阻滞麻醉;
②静脉复合麻醉;
③心、肺、脑复苏;
④一般胸科手术麻醉;
⑤常见小儿手术麻醉;硬膜外手术后镇痛。

2、二级医院重点专科:
①困难的气管内插管技术、复合麻醉、腰麻、骶麻、硬膜外及神经阻滞麻醉;
②心、肺、脑复苏;
③为外科各专业所进行的手术提供合适的麻醉;
④急重症病人的麻醉;
⑤各种术后镇痛及病人自控镇痛。

麻醉科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
2、三级医师负责制;
3、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
4、医疗事故防范制度;
5、毒麻药品管理制度;
6、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7、危重、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
8、仪器设备保管、保养制度;
9、麻醉用具消毒制度;
10、会诊制度;
11、进修、实习医生、硕士生、博士生等授课制度;
12、医生交接班制度。

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标准:
1、各种神经阻滞成功率≥90%;
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3、与麻醉相关的Ⅰ、Ⅱ级医疗事故发身率≤0.08%;
4、非危重病人麻醉死亡率≤0.02%;
5、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6、腰麻后头痛发生率<10%;
7、“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8、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9、麻醉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0、硬膜穿破发生率<0.6%;
11、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2、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3、万元以上麻醉设备、仪器完好率>80%;
14、医院感染率≤8%;
15、成分输血率≥70%;
16、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档案管理:
1、专人负责;
2、建立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档案;
3、及时将麻醉前访视记录单、麻醉记录单、麻醉后随访记录单汇总、装订、归档;
4、建立会诊登记本、交接班登记本、危重疑难麻醉术前讨论登记本、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等,并及时归档;
5、建立毒麻药品管理登记本,并及时整理归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