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20190326
一分钟看懂“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解读PPT课件讲义

6、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 设
深化粤港澳合作, 进一步优化珠三 角九市投资和营 商环境
提升大湾区市场 一体化水平,全 面对接国际高标 准市场规则体系
加快构建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形 成全方位开放格 局
共创国际经济贸 易合作新优势, 为“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有力支 撑
7、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一分钟看懂“粤港澳大湾区”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
R
E
A
汇报人:
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
2019年2月 18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粤港澳大 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9+2:由香港、澳门、广州、 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 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 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 带一路”建设
1、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支持粤港澳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 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打造广 州南沙 粤港澳 全面合 作示范
区
发展特 色合作
平台
优化提 升深圳 前海深 港现代 服务业 合作区
功能
推进珠 海横琴 粤港澳 深度合 作示范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粤
港
澳
经济实力雄厚
大
湾
区
创新要素集聚
面
积
及
国际化水平领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作者: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9年第05期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
《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将瞄准5大战略定位,即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安排。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其中,要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同时,要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这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意见》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须增强内力

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须增强内力作者:钟卫国来源:《小康》2019年第26期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必经之路。
“十三五”以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总体部署,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2018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技术自给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73%和58%;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5%。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突出。
2018年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4.9万件,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广东省R&D人员约90万人,在粤工作的外籍专家超过38万人次/年,数量均为全国首位。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增强。
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总数量、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约占全省总量的八成左右。
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
2018年,广东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7%、28%、206%,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000亿元,专利质押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在集聚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优化创新创业内外部环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但创新发展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协同发力、系统施策。
一是基础研究领域短板较明显。
广东一直以来倾向于重应用轻基础,对科技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重视不足,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总量和强度都偏低,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支出的比重为4.6%,还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发布的一份重要规划文件,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的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建设世界级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以下是该纲要的摘要。
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粤港澳三地整体利益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发展高端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要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优势互补、产业链衔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创新驱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一体化发展,在政策、法律、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统一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共享人才资源的机制,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提升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要促进同胞交流交往,加强粤港澳人员流动和资金流动,推进粤港澳互联互通,促进交通和信息的便利化,提高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的经济、科技和创新中心,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ppt课件

• 港澳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与内地研发机构同等待遇原则 • 支持珠三角九市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澳门
香港
8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珠三角港口群 世界级机场群
广州
增强广、深国际航 运综合服务功能
提升国际航空枢纽 竞争力
推进大湾区旅游发展。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优化 珠三角地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构建大湾区旅游品牌。
完善区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扩宽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空间。研究推 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 业就业试验区。
• 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管控,建立健全海岸线动态监测机制。 • 强化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重要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 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保护沿海红树林,建设沿海生态带。
加强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 加强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改善生态环境系统。 • 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全面保护区域内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开展滨海湿地
打造广州 南沙粤港 澳全面合 作示范区
发展特色 合作平台
支持珠三角九市发挥各自优势, 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 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携手港澳建 设高水平对 外开放门户
共建创新发 展示范区
建设金融服 务重要平台
打造优质生 活圈
14 规划实施
设立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领导小组
广东省政府和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 府加强沟通协商
密切医疗卫生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 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解读

:解财色
《粤港鮭湾区发展删纲要》 重朋读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
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
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Jk
89.6%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18 0, A股共有上市公司3586家,其 中注册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的上市公司共有526家,占广东省A 股上市公司的89.6%,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4.67%o
而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包括大数据集成电路云计算、 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等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 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 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国 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基本形成。
2035 年
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 模式;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对周边 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逬一步提升。
针对两岸金融产业,纲要指出支持内地与 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 务,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 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推逬创新科技走廊建设
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 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 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财势 O TRENDS 011
推动创新示范区建设
推动珠三角九市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支持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 东莞中山江门肇庆 香港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持续发展:IAB 中原点评:目前南沙、黄埔已逐步从起步期过渡至快速发 展期,区域发展潜力大;
新发展: A. 现代金融服务、跨境金融 中原点评:产业需选择在政策宽松,区域形象高的片区, 核心机构大概率将选址在南沙明珠湾片区
B. 绿色金融、冷链物流
现代金 融服务
IAB
中原点评:行业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平台、政策扶持及科 技人才支持,优质企业或将对黄埔中新知识城、 南沙庆盛枢纽板块关注度较高
11
广州:大湾区产业、人才、资源核心 广州主导广佛同城,辐射大湾区各城市 珠海:城市发展空间小、产业基础较弱,对澳 门产业依赖性较强
3
【城市功能亮点——极点带动】 港深双引擎发展先行,广州全面发展为湾区中坚
中 香港-深圳
关键字:双引擎,经济、贸 易、法律
原
解
读
创新突破 先行者
前海为节点 金融贸易、法律机制为重心 城市空间有限,难以作为核心中坚 广州综合实力强,辐射面广 大湾区发展核心 承担湾区产业交通平台、人才互通 中心、立体交通枢纽等重要功能
7
【人才发展亮点——加强人才互通性】 关键字:跨境社会保障、职业资格互认
吸引人才
1. 2. 3. 4.
中原解读: 1. 城市角度:加强人才互通性,需要降低 人才落户门槛或加强社保资格的互认, 但短期内全面放开可行性不大; 政策角度:人才职业资格互认,技术移 民、社保衔接等,预计将在深圳前海、 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作为先行试点
中原解读: 1. 2. 在大湾区内地为特殊,进一步预示大湾区行政 职能部门将选址在南沙; 享广深港高铁、港科大广州校区,人才门槛放 宽后,南沙对港澳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幅度大;
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为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一体化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
本人对于这一规划纲要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粤港澳三地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具备相辅相成的优势和合作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三地间的经济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这将对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
通过推进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市场和人才的共享,形成优势互补的经济格局。
纲要提出要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的产业协同效应和竞争力。
这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注重创新发展。
纲要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加强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可以促进科技创新的共享和交流,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这对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纲要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资源利用的优化和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通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推动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设,加强区域间的协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共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与启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与启示作者:彭芳梅来源:《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9年第2期摘要:2019 年2 月18 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引发公众热切关注和讨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新尝试”和“新实践”,内容丰富、前景广阔。
《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纲要》总体谋篇高瞻远瞩、意义非常。
在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深圳应牢牢抓住深港合作,深化、强化合作,在更大开放格局下,谋求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高质量;开放发展中国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5706(2019)02-0078-05自2015 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谋划、部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2019 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赋予了大湾区新的战略任务。
《纲要》沿着两条主线布局谋篇,一是尝试推动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
《纲要》将此描述为“新尝试”和“新实践”。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新尝试”和“新实践”中,更具谋高质量发展诉求,更具发展潜力,可谓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纲要》总体谋篇:高瞻远瞩,意义非凡《纲要》共11 章,第1、2 章为总论,对大湾区发展基础、面临的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原则、发展目标等方面展开描述。
(一)深刻把握三大机遇,理性洞悉五大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仅仅是GDP 方面的发展,还包括文化、社会、生态、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妥善应对严峻挑战,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应有之义。
《纲要》从全球发展大局中,抓住全球化浪潮里新科技和新产业变革的机遇,便有可能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空间;从抓住我国正在持续推进的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正在进行动能切换的机遇,便有可能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从把握深化改革的红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得到提升的机遇,便有可能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新契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的重要引擎之一。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初步制定,旨在推动这一地
区的一体化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囊括了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环境等
多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其中包括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多个具体发展目标。
在科技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
造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构建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生态系统,吸引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培
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科技企业。
在国际航运枢纽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和
效率,推动建设世界级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积极探索推进金融、商贸、人才、创新、
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合作机制和政策,打破贸易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
的自由流通,促进经济全球化。
为了实现这些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还将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
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
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应积极响应和支
持这一发展规划,共同努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5 发展目标
宜居宜业宜游国际一流湾区
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 流湾区全面建成
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 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 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 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 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
6 空间布局: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
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 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 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
打造生态防 护屏障
建设美丽湾区
创新绿色低 碳发展模式
加强环境保 护和治理
① 打造生态防护屏障
建设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
• • •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 建设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
北部生态屏障
②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开展珠江河口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及涉水项目管理合作 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
生态水网
水
气 土 固废
实施东江、西江及珠三角河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强化深圳河等重污染河流系统治理 推进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综合整治 构建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 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实施更严格的清洁航运政策 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防治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 实施珠三角九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 开展粤港澳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示范 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加强危险废物区域协同处理处置能力建设 强化跨境转移监管,提升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水平
规划 实施
3 发展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 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 江门市、肇庆市(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
国际上没有先例 1个国家 2种制度
3个法域 和关税区 流通3种 货币
基础
极点 带动
轴带 支撑
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 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 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 空间格局
核心引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 强强联合引领带动: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
重要节点城市: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
推进大湾区旅游发展。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优化 珠三角地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构建大湾区旅游品牌。 完善区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扩宽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空间。研究推 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 业就业试验区。
11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教育 人文 休闲 就业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 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 建设人才高地。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 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 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发展文化产业。 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12 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粤港澳合作,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 • 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 加强粤港澳司法交流与协作,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 化纠纷解决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
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新一代信 息基础设 施
信息、能源、水资源
增强广、深国际航 运综合服务功能
广州
提升国际航空枢纽 竞争力
优化大湾 区能源结 构和布局
建设深 圳、珠 海通用 航空产 业综合 示范区
深圳
巩固提升国际航 运中心和国际航 空枢纽地位
推进珠三角水 资源配置工程 和对澳门第四 供水管道建设
香港
9 构建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广州 南沙粤港 澳全面合 作示范区
携手港澳建 设高水平对 外开放门户
共建创新发 展示范区
建设金融服 务重要平台
打造优质生 活圈
14 规划实施
设立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领导小组 广东省政府和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 府加强沟通协商
编制科技创新、基 础设施、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等领 域的专项规划或实 施方案并推动落实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
• •
香港
港澳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与内地研发机构同等待遇原则
支持珠三角九市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澳门
8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珠三角港口群 世界级机场群 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
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 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实 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建设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过江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 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 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完善港澳与内地间的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提高大湾区食品安全 监管信息化水平。 推进社会保障合作。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 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 深化社会治理合作。在尊重各自管辖权的基础上,加强粤港澳司法协助。
区位优势 明显
经济实力 雄厚
创新要素 集聚
国际化水 平领先
合作基础 良好
机遇
世界多极 化
经济全球 化
社会信息 化
文化多样 化
挑战
世界经济 不确定
大湾区发 展不平衡
社会制度 不同
资源环境 压力
4 战略定位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五大 定位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0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强调坚持节约优 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 清、环境更优美,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蓝色海湾
联防联控
制度
建立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
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③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 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推动大湾区开展绿色低碳发展 评价,力争碳排放早日达峰, 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碳减 排
绿色 产业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采 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 体系。
时代先锋的重要使命。
2 规划结构
前言
规划 背景
总体 要求
空间 布局
目 录
建设 国际 科技 创新 中心
加快 基础 设施 互联 互通
构建具 有国际 竞争力 的现代 产业体 系
推进 生态 文明 建设
建设宜 居宜业 宜游的 优质生 活圈
紧密合 作共同 参与 “一带 一路” 建设
共建粤 港澳合 作发展 平台
建设粤港澳 深度合作示 范区
加强民生合 作
加强对外开 放合作
支持珠三角九市发挥各自优势, 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 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发展特色 合作平台
推进珠海 横琴粤港 澳深度合 作示范 优化提升 深圳前海 深港现代 服务业合 作区功能
强化前海合 作发展引擎 作用 加强法律事 务合作 建设国际化 城市新中心
• 推进投资便利化。落实CEPA框架下对港澳开放措施。
•
•
推动贸易自由化。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拓展“一试三证”。
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
携手扩大对外开放
• • • 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 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携手开拓国际市场。
13 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重点防控金融风险,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 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大督促问责力度
支持内地与港澳智库 加强合作 探索成立联合投资开 发机构和发展基金 加强公众参与
加强组织 领导
推动重点 工作
防范化解 风险
扩大社会 参与
谢 谢!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2019年3月
1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高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广东改革开放的 “二次创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 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事关我国“一国两制”实践新探索,肩负着支持港 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肩负着建设国际一流湾 区的重要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事关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肩负着践行新发展理念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 源体系。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 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废弃产品 回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