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案例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在中国,精准扶贫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贫困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但是,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我们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希望。
一、案例一:乡村振兴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是一个全国性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过去,该县也曾被列入贫困县名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县政府引进了乡村振兴的理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县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贫困户的就业增收。
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该县从制定顶层规划,到招商引资,再到文化传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重点打造徽派文化和徽商文化等特色文化,搭建徽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茶叶、竹编、乡村旅游等产业,吸引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该县还开展义务植树、清洁河道等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截至2019年末,该县贫困人口已经减少至2000人以下,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
同时该县的乡村旅游业和徽派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升级和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
二、案例二:并行扶贫与文化教育2013年,为了解决贵州省赫章县的贫困问题,当地政府实行了并行扶贫和文化教育的措施。
该县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工业制造业,发展土特产产品,造福了农民群众。
同时,该县在教育、文化、卫生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为了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赫章县政府在每所学校设立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学前教育、乡村图书馆等项目,丰富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该县还建立了开放式平台,依托技术、传媒等渠道,打造信息化服务,解决了当地人民的就医、就业等问题。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省赫章县已逐步发展成为富裕县,2019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成功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目标。
三、案例三:精准扶贫与技能培训湖南省株洲市是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的典型案例之一,但是在株洲市宁乡县却早年被认定为贫困地区。
乡村文旅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文旅十大经典案例一、浙江莫干山:洋家乐的别样风情。
莫干山原本就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大片的竹海。
后来啊,那些外国人发现了这块宝地,开始在这儿搞起了“洋家乐”。
这些“洋家乐”可不像咱们传统农家乐那么简单。
它们把西方的一些生活理念和建筑风格带了进来。
比如说,房子的设计很有创意,可能是用老房子改造的,保留了乡村的原汁原味,但是内部装修又特别精致,有大大的落地窗,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外面的青山翠竹。
而且啊,他们的服务也很独特,会提供一些西式的餐点,像什么自制的面包、新鲜的果酱,再加上当地的新鲜食材做的特色菜,那味道简直绝了。
很多游客都是冲着这种中西合璧的体验去的,莫干山就这么火起来了,成了乡村文旅的一个模范。
二、云南大理喜洲古镇:白族文化的魅力之旅。
喜洲古镇那可是充满了浓浓的白族风情。
一走进古镇,就能看到那些白族传统的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建筑上的雕花都特别精美,什么花鸟鱼虫啊,神话故事啊,就像看一部立体的历史书。
白族的扎染也特别有名,游客可以亲自去体验一下扎染的过程,把一块白布变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还有啊,喜洲粑粑是必须要尝的,刚出锅的时候,外皮酥脆,里面软糯,麦香混合着馅料的香味,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吃着喜洲粑粑,再看看白族老奶奶在门口做刺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幅活着的民俗画。
这里的村民也很热情,会给游客讲白族的传统习俗,像本主节是怎么回事之类的,让游客深入了解白族文化。
三、四川成都明月村:陶艺与乡村的诗意融合。
明月村原本就是个宁静的小乡村,后来因为陶艺火了起来。
这里有很多陶艺工作室,不管是老手还是新手,都能在这儿找到乐趣。
你想啊,在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地方,找一间陶艺工作室,坐在那儿,把陶泥放在转盘上,慢慢地用手去塑造自己心中的形状,就像和泥土对话一样。
而且明月村的环境特别适合放松,村子里有茶园,空气里都弥漫着茶香。
除了做陶艺,还能去茶园采茶,体验一把茶农的生活。
村里的民宿也很有特色,很多都是由老房子改造的,晚上住在里面,听着外面的虫鸣鸟叫,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的外婆家。
乡村旅游 市场细分案例
乡村旅游市场细分案例一、生态观光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婺源县以山水生态景观为主打特色,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了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
通过推广生态观光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自然风光,体验乡村风情。
二、休闲度假型案例:浙江省莫干山莫千山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打造了多种休闲度假产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农家乐、民宿、温泉等设施,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舒适。
三、文化体验型案例:山西省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以传统文化为主要特色,将古代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中。
游客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古代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感受乡村民俗风情。
四、农业科技型案例:上海市崇明岛崇明岛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特色,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现代农业园区,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科技农业的魅力。
五、科普教育型案例:四川省雅安市雅安市以自然科普教育为主要特色,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广科普教育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场所,了解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六、民俗风情型案例: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市以白族民俗风情为主要特色,将白族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中。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白族民居、品尝白族美食、参与白族民俗活动等,深入了解白族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
七、健康养生型案例: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市以健康养生为主要特色,依托热带气候和丰富自然资源,打造健康养生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温泉、沙滩、瑜伽等设施和服务,达到放松身心、养生保健的目的。
八、户外探险型案例: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州以户外探险为主要特色,依托峡谷、溶洞等自然资源,打造户外探险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徒步、攀岩、漂流等户外活动,挑战自我,体验探险的刺激和乐趣。
九、研学旅行型案例: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山水华门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的“乐享老年农耕生活体验之旅”活动“农耕课堂”体验“插秧”。
非遗与旅游融合的10个案例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及相关单位共同发布了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及相关单位共同发布了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共征集150个候选案例,最终评选出包括“江苏南京:秦淮灯会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在内的十个案例。
一、江苏南京:秦淮灯会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每年持续50多天,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项目亮点有哪些?1、良好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形成了传承和保护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出台多项规划、制度、办法。
2、多方合作,保障资金支持。
融合政府、企业、非遗传承人、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保障对非遗传承和旅游利用的资金投入。
3、以会带旅,以旅促会。
灯会带动非遗挖掘,非遗挖掘带动传承人保护,传承人带来传承产品,产品销售带动传承积极性,传承积极性保障了非遗传习所,传习所优化了景区吸引力,如此等,通过秦淮灯会形成了丰富的、可进化的非遗传承的生态链。
4、品牌化发展、国内外双修。
通过统一形象标识体系的设计进行品牌化发展。
与境内外主流媒体密切的传播合作、交流办展、邀请驻华使馆官员参展等方式积极的走出去,在国际上形成了广泛传播和影响。
二、江西景德镇:古窑让非遗“活”起来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承载着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哲学智慧的江西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享誉全球。
文旅相融,古窑新生。
为传承展现国宝非遗,景德镇古窑恢复传统制瓷作坊与红店,并复建复烧瓷窑,使景德镇古窑景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代表千年瓷都的一张瑰丽名片。
项目亮点有哪些?1、研究基础和研究团队。
要保证文化本源与旅游体验之间的有效衔接,就必须依赖强大的研究基础和壮大的研究团队。
婺源篁岭 案例借鉴
婺源篁岭案例借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婺源篁岭是中国江西省婺源县的一处著名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
篁岭是婺源六大摄影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美的九大茶山之一。
每年春秋两季,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拍摄和游玩。
婺源篁岭的景色以梯田为主,层层叠叠,如画一般。
清晨的薄雾笼罩在梯田之间,阳光透过云层照耀下来,整个山谷宛如仙境一般。
而到了秋天,稻谷金黄成熟,秋风吹来,波浪翻滚,宛如金色的海洋,迎面扑来。
无论是哪个季节,都能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自然景色之外,婺源篁岭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
这里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和徽派建筑,古老的小村落和丰收的农田,处处都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里的茶农们代代相传,精心照料着茶园,采摘着茶叶,制作出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婺源绿茶。
每年的茶叶采摘季节,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茶的乐趣,亲手制作自己的绿茶。
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如何将篁岭的风光和人文魅力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面临的难题。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为婺源篁岭的开发提供一些启示。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京都和中国的丽江古城的案例。
这些地方都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它们成功的原因在于,除了保留传统的建筑和风俗习惯之外,还在当地的文化和民俗活动上进行了创新和推广。
比如在京都,每年都会举办樱花季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樱花,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而在丽江,每年的纳西新年和丽江古城音乐节更是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
我们可以借鉴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和法国的普罗旺斯的案例。
这些地方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乡村风光,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摄影师前来取景。
它们成功的原因在于,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推广。
比如在托斯卡纳,人们可以在美丽的葡萄园和橄榄园里体验当地的农耕文化,品尝到地道的美食和美酒。
而在普罗旺斯,人们可以在满眼金黄的向日葵田里畅游,体验到纯朴的乡村生活。
婺源篁岭 案例借鉴
婺源篁岭案例借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婺源篁岭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
这里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婺源篁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尤其是那一片片茶园、竹海和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宛如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每到秋天,篁岭的竹林便被火红的枫叶点缀,构成了一幅秋色宜人的画面。
而在阳光下,茶园里的茶树亭亭玉立,摇曳生姿,勾勒出一幅青翠欲滴的水墨画。
篁岭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婺源篁岭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篁岭村庄保存着大量明清建筑,石板街道和古老的鳞次栉比的石屋组成了这个古朴的村庄。
走在村庄里,仿佛置身于古代,回到了历史的长河。
篁岭还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如传统的歌舞、乡村戏剧和手工艺制作等,展示着当地丰富的民俗风情。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婺源篁岭需要在保护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保护环境是最重要的。
应该采取措施控制游客数量,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加强生态修复,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应该培训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保护传统文化。
应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深刻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婺源篁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旅游胜地。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保护传统文化,让这个美丽的地方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第二篇示例:在江西婺源县的婺源篁岭景区,有着独特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婺源篁岭以其迷人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婺源篁岭具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对其他旅游景区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婺源篁岭在景区规划和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婺源篁岭 案例借鉴
婺源篁岭案例借鉴婺源篁岭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村庄,其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村庄或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下是一些可以借鉴的方面:1. 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篁岭村因其独特的“晒秋”景观而闻名,这种景观是由当地农耕生活所形成的。
在发展过程中,篁岭村注重保护和利用自己的文化遗产,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将“晒秋”景观转化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其他村庄或地区也可以借鉴篁岭村的经验,挖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通过保护和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改善基础设施:在篁岭村的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如修建道路、改善供水供电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环境。
其他村庄或地区也可以借鉴篁岭村的经验,注重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3. 引导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在篁岭村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注重引导村民参与,让村民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
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也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其他村庄或地区也可以借鉴篁岭村的经验,引导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在篁岭村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注重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当地产业的附加值,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其他村庄或地区也可以借鉴篁岭村的经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5. 加强环境保护:在篁岭村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注重环境保护,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旅游环境。
其他村庄或地区也可以借鉴篁岭村的经验,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之,婺源篁岭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村庄或地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引导村民参与旅游开发、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0年江西婺源篁岭案例详解(最全)
农民就业
返聘就业 订单农业 首期启动
稿 返聘年长者从事保洁和保安工作,青年人从事景区服务和管理工作。支付索道利益分成和公共景观资源租赁使用费。
请
村民承包土地作为农业生产和大地造景,农业产出作为景区餐饮的原料供给。
删
【投资金额】总投资2亿元。 【建设项目】通山索道、梯田式花海、乡村度假客栈、吊桥、游步道等旅游载体。
对
四季花海+篁岭晒秋
齐
用
观光+度假
,
完 游客40万、综合盈利1500万
稿
婺源县乡村文化公司(%)
请
招商(%)
删
除
开发时景点
第1期
建设安置房
整体搬迁
约1200 万元
——
第2期
农田景观、古村建 筑保护
梯田花海
约2亿 元
花田、古村落、篁岭 晒秋
第3期
——
四季花海+主题度假
——
四季梯田花海 33
请
请
节、帐篷节、摄影节、美
人秀节目合作,拍摄《簧
微信、微电影等微营销平
最美中国符号”等评选契
删
删
食节等5大节日,持续不
岭人家》、《百里夜刀》、
台,迅速获得关注。连续
机,收获纸媒和网媒的大
除
除
断的吸引眼球。
《全球侨胞中国梦》等电
推出“做一回晒秋人”、
量报道,争取全国百家媒
视电影作品。
“婺源之美看簧岭”、
营销模式
四大营销策略博取 “眼球效应”
全年举办春季赏花、啤酒节、帐篷节、摄影节、美食节等5大节日,持续不断的吸引眼球。
44
江西婺源篁岭
四大营销策略博取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开案例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开案例婺源县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是中国最美乡村之一、婺源县的开发案例是一个成功的故事,它展示了如何通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保护环境,将一个贫困的农村地区转变为一个富有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首先,婺源的发展案例是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进行的。
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改善了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供应和通信网络。
这些改进使得婺源更容易到达,并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住宿和交通条件。
其次,婺源的发展案例充分利用了其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资源。
婺源县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村庄和建筑物,如清代古民居、古道村、明代的老宅等。
政府对这些遗产进行了保护和修复,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到中国传统乡村的风情。
另外,婺源县还注重保护环境,将生态旅游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水资源、植被和野生动物,使婺源的自然环境得到了保护。
鼓励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向旅游服务业,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婺源县还将特色农业和农产品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例如,他们开设了农家乐和农产品展销中心,让游客能够品尝到新鲜的有机农产品,并了解到农民的生产过程。
这种特色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婺源的发展案例还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婺源通过市场营销和旅游宣传活动,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推向了全国乃至国际。
由于成功的品牌建设,婺源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总结来说,婺源的发展案例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展示了如何通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保护环境,将一个贫困的农村地区转变为一个富有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这个案例向其他地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在旅游业中取得成功。
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一、江西婺源:古村生态旅游的绿色金融助力。
在江西婺源,那一个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就是绝佳的生态产品。
比如说篁岭古村,层层叠叠的梯田和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相得益彰。
1. 资金难题与绿色金融的介入。
以前,这些古村虽然风景美,但缺乏资金来进行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
村民们想把自家的老房子修一修,搞点农家乐,可钱从哪儿来呢?传统的银行贷款,对于这种农村的生态旅游项目,手续复杂,而且大家心里也没底。
这时候,绿色金融就像及时雨一样来了。
当地的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了专门针对古村落生态旅游开发的绿色信贷产品。
他们可不像以前的贷款那样只看抵押物,而是看到了古村落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旅游潜力。
2. 具体的支持措施和成效。
这些绿色信贷为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
像篁岭,有了钱就开始修建更方便游客的步道,修复古民居的外立面,还打造了一些观景台。
而且,金融机构还给予了当地村民低息贷款,鼓励他们开办特色民宿。
成效那是相当显著。
现在篁岭古村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游客络绎不绝。
村民们靠着旅游收入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腰包都鼓起来了。
原来无人问津的土特产品,像婺源的绿茶、菊花等,也因为游客的增多而价格上涨,销售火爆。
古村落的生态环境也因为旅游开发中的合理规划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福建南平:森林生态银行的创新模式。
福建南平那可是山清水秀,森林资源丰富得很。
1. 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与绿色金融创新理念。
南平的森林虽然多,但以前存在一个尴尬的情况。
森林资源分散在各个林农手中,林农们不知道怎么把这些森林资源变成真金白银。
砍树卖木材?那太可惜了,也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理念。
于是就有了“森林生态银行”这个超酷的创新模式。
这其实就是绿色金融的一种创新体现。
它把分散的森林资源集中起来,就像把零钱存进银行一样。
2. 运作方式和价值实现成果。
具体怎么运作呢?“森林生态银行”先对林农的森林资源进行评估,然后林农可以把自己的森林经营权入股。
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例
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关键词:办案A以案谋私者有之典型案例:广东省梅州市纪委原正科级纪律检查员、监察员吴汉林受贿案。
事实:2012年6月,吴汉林在参与调查梅州市拍卖行总经理魏某案件过程中,收受魏某人民币4万元;同年7月至11月,吴汉林在协助广东省纪委专案组调查涉案人广东梅县嘉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房某过程中,利用监管漏洞,伺机与房某单独谈话,谎称自己可对其行贿他人行为不定性为商业贿赂,先后6次收受、索要房某贿赂共计1025万元、20万港元。
处理:吴汉林目前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并被依纪依法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
B跑风泄密者有之典型案例: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纪委原常委覃玮违纪案。
事实: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覃玮在参与案件调查中,违反办案纪律,单独与证人谈话,向证人透露有关案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处理:张家界市纪委决定,给予覃玮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武陵源区纪委常委职务,调离区纪委。
C拉关系抹案子者有之典型案例: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纪委书记程熙出具虚假证明、干扰办案工作案。
事实:2013年12月20日,永昌镇镇长王斌元(另案处理)通知程熙到其办公室,将某锅炉公司老板送给他的2万元现金交给程熙,要求程熙出具收条。
程熙给王斌元出具了收条,签署了自己的姓名,加盖了永昌镇纪委的印章,并按王斌元的要求,将收款时间提前到了2013年12月3日。
程熙于2013年12月25日以永昌镇纪委名义将该款交到了凉州区廉政账户上。
王斌元在检察机关调查其涉嫌受贿问题取保候审后,拿出该虚假证明翻供并上访,干扰了办案工作的进行。
处理:武威市纪委给予程熙党内警告处分并在全市通报。
关键词:监督责任A一座楼里办公、一个锅里吃饭,抹不开面子监督典型案例:江西省鹰潭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翁淑芬监督失职案。
事实:2014年6月9日上午,鹰潭市行政服务中心多个窗口违反工作纪律,上班期间出现联合办证大厅民政局窗口空岗、中介机构窗口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看影视剧等问题。
上饶市婺源县江湾景区旅游策划方案案例
上饶市婺源县江湾景区旅游策划方案案例
江湾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范镇,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有机相结合,使乡村旅游参与主体的农民,成为受益主体。
投资xxx万建设篁岭民俗文化村和投资x亿重点开发以徽派古建筑异地保护区定位的梨园新区处于紧张的建设阶段,这两个重点旅游⽰程的建成,将使更多群众受惠于乡村旅游。
积极引导开发农业观光旅游项⽰,打造篁岭梯⽰式四季花园生态公园,使农业种植成为致富的风景,成为乡村旅游的载体。
作为全国首批特⽰景观旅游名镇的江湾镇,乡村旅游效益逐年提升,2013年旅游接待游客达xx万⽰次以上,联票收⽰xxx万元,旅游综合收⽰xxx亿元;围绕旅游"吃、住、⽰、游、购、娱"六要素,旅游带动旅游⽰艺品生产销售、旅游管理导游等相关产业从业⽰员近xxx⽰,旅游商品生产、宾招饮⽰服务企业330多个,"农家乐"120家。
侵占农村三资典型案例
侵占农村三资类1.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志民等人私分补助款问题。
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志民,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分2006年至2010年度退耕还林补助款65492.5元、地基款20000元、临时租用地补偿款18400元。
婺源县纪委给予朱志民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朱志民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
2.上饶市广丰县横山镇双峰村村委会主任余德荣贪污问题。
余德荣在担任横山镇双峰村村委会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将马家柚树苗补助款23472元侵吞并占为己有。
广丰县纪委给予余德荣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余德荣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
3.2008年至2013年,山东省新泰市刘杜镇闫家沟村党支部原书记刘勇截留贪污本村低保金3.49万元;2007年至2013年,刘勇编造、冒用本村村民个人信息,虚报冒领惠农补贴资金4.7万元并占为己有。
新泰市纪委给予刘勇开除党籍处分,司法机关已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广东省英德市英红镇田江村委会违规修建办公楼。
田江村委会在未办理审批手续和不按程序招投标的情况下,擅自利用转让宅基地款340万元新建办公楼。
英德市纪委监察局给予田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英红镇副镇长刘某行政记过处分。
5.东莞市黄江镇黄京坑村干部公款“大吃大喝”。
黄江镇黄京坑村党支部书记张某、支部委员张某某、陈某等3人在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陆续邀请黄江镇有关部门和企业人员吃年饭,共邀请20批、约950人次参加,共花费21.38万元。
东莞市纪委给予张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张某某、陈某党内警告处分,并责成其退赔有关费用。
6.茂名市茂港区高地街道那贞社区干部公款旅游。
那贞社区组织6名干部到台湾旅游,费用共计5.38万元,全部由居委会报销。
茂港区纪委对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卢某进行通报批评,责成出游人员全部退赔出游费用。
中国nbs典型案例
中国nbs典型案例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是一个环保圈的热词,并被全球范围内的政要们所关注,因为它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这两大全球挑战上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自然资源部与IUCN开展了合作,翻译和出版了标准与使用指南两个文件,并结合中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0个代表性案例,形成了中国实践典型案例。
在这些典型案例中,有一处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婺源乡村建设项目。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皖浙交界处,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传统村落与明清古建遍布乡野。
巡检司村便是其中一处自然资源优良、耕读文化厚重的徽州古村落。
这个项目由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及其土人设计团队参与设计。
此外,这个项目也被被列为NbS中国典型案例。
这些典型案例不仅为中国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实践支撑,同时也为全球的"山水工程"品牌和矿山、海洋生态修复两张名片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案例
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案例说起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江西婺源那可是相当有一套的呢。
一、独特的卖点挖掘。
婺源这个地方啊,那可是老天爷赏饭吃。
它最大的卖点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一到春天,那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田,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金色地毯铺在大地上,美到让人窒息。
而且啊,婺源可不仅仅只有油菜花,它还有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筑。
那些白墙黛瓦的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马头墙高高耸立,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古建筑和油菜花一搭配,好家伙,那就是独一无二的美景啊。
这就是婺源在品牌建设中找到的核心竞争力,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游客既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又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二、品牌形象塑造。
1. 命名与标识。
婺源给自己打造了一个超级贴切又好记的品牌名称——“中国最美乡村”。
这个名字简单直接,一下子就把婺源的定位给凸显出来了。
然后呢,在标识设计上,也是很用心的。
把油菜花、徽派建筑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一看标识就知道这是婺源,充满了地方特色。
2. 宣传口号。
“梦里老家,江西婺源”,这个口号喊得那叫一个响亮。
“梦里老家”这四个字,一下子就勾起了人们对故乡那种温暖、美好的回忆,即使你没去过婺源,也会对这个地方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感觉那里就像是自己心灵的归宿一样。
三、多渠道推广。
1. 社交媒体营销。
婺源可会玩社交媒体了。
他们在微博、抖音这些平台上,不断地发布婺源的美景照片、有趣的短视频。
比如说,拍一个老农牵着牛走在油菜花田边的小路上,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吸引了无数人的点赞和转发。
而且啊,他们还会邀请一些网红、旅游达人去婺源游玩,然后让这些人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
这些达人的粉丝众多,经过他们的宣传,婺源的知名度就像火箭一样飙升。
2. 传统媒体合作。
婺源也没有忘记传统媒体的力量。
他们和电视台合作,制作关于婺源旅游的专题节目。
像在一些旅游频道,播放婺源的四季风光,详细介绍那里的景点、美食和民俗文化。
2022年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案件(第四批)
2022年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案件(第四批)2022年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聚焦民生领域和关系营商环境领域,依法调查处理了一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有关规定实施的限定交易、妨碍商品自由流通、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活动等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公布部分案件如下:一、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纠正上饶市婺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2022年8月22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婺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涉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立案调查。
经查,2020年4月30日,当事人印发《婺源县法定招标规模以下国有投资的工程发包实施办法(试行)》(婺发改字〔2020〕100号),规定“县内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以下的工程施工项目,发包程序按‘公开摇号’方式进行,参加摇号的为县内施工企业,乡镇项目可在当地交易站进行公开摇号;县内10万元以下的工程施工项目‘作业用工’,发包程序按‘公开摇号’方式进行,参加摇号的对象为当地工匠与技工,各乡镇(街道、园区)、县直单位可通过‘发布公告’方式确定摇号范围,较大乡镇可分设片区;参与本县工程施工项目摇号的县内施工企业是指总公司注册地在婺源县并具有合法投标资格的施工企业,不包括分公司、子公司”。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认为,当事人要求参加该县法定招标规模以下的工程施工与工程服务的企业为注册地在本县的施工企业,排除、限制了该领域市场竞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二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经营者参加招标投标以及其他经营活动”和第四十五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的规定,构成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企业案例之江西婺源整理稿
企业案例分析历史文化旅游管理学院组长:收集资料:整理资料:PPT制作:讲演:1中国有两个村庄最有名,一个是最富村,北京的华西村,另一个是最美村,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江西婺源。
一个旅游景区之所以能吸引游客来参观,她的核心旅游资源无非有两点优势:一,人无我有,比如上周我们学院老师带队出去的西安古城,那里的兵马俑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份,二人有我优,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园林。
那么江西婺源的核心旅游资源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呢?没错,就是这个,油菜花,一种很简单很普通的农作物,在江南乃至整个东部地区都有种植,南无她的魅力何在呢?首先,江西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就是因为香港著名摄影师陈复礼以江西婺源油菜花梯田为主题拍摄了一组作品——《天上人间》,获得了国际摄影大赛金奖,并获赞誉“中国最美的乡村”,这是它美名的来源。
但是,油菜花毕竟太普通了,全国到处都有,我们为何还要去婺源看呢?主要有一下三个原因:一.婺源的油菜花是经典中的经典。
其实婺源的油菜花火了以后,国内很多省份都复制种植了油菜花,但中国只有四大油菜花海:江西婺源、青海门源、云南罗平、贵州安顺。
江西婺源是其一也是其首,那么它的油菜花经典在何处呢?下面我们通过两张照片来对比一下。
左边的是江西婺源景区内江岭油菜花花梯田,右边的是华东某平原复制的花田。
1)由于是在平原种植,所以景观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略显单调;而婺源山地多为黄山余脉,山地高低起伏、层峦叠嶂,其油菜花依托自身丘陵地形,在梯田上种植,从山顶铺散到山谷,如链似带,层次感极强。
2)由于平原机械化作业,所以种的全是油菜花,一眼望去一片黄,色彩单一,而婺源三四月份,景区呢还有白的梨花,红的桃花,绚丽多彩。
3)婺源油菜花既然被称为花海,规模自然不下,仅江岭一区就有十万亩梯田,也是全球最大最美的十大梯田之一。
二.婺源是徽州与江南风韵的完美结合。
婺源地处江西,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所以集三家文化之所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案例二:江西婺源生态农业旅游区一:发展背景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文风鼎盛之所,今为交通皖、浙、赣三省要地。
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
婺源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先后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
同时,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婺源,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县于2001年参加了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工作。
婺源旅游从零起步,经历了起步、放活和整合三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从从市场自发经营向“放手民营、政府主导”转变和“一个公司、一张门票、一大品牌”集团集约化规模经营的两次跨越,走出了旅游业中的“婺源模式”,即是以一个县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打造,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团开发,品牌打造形成“一个公司、一张门票、一个品牌”的格局。
在传统农业县的基础上,婺源旅游发展科学定位于乡村旅游,以旅游业为抓手,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跨过传统的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了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后工业时代。
二:发展措施(一)深挖资源潜力、转变增长方式婺源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
其中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民居古建、朱子理学、徽派儒商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三雕”、茶道、伞艺、徽剧、傩舞、鼓吹、抬阁等民俗民间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经济资源方面,首先婺源县域农业经济基础雄厚,同时随着生态工业园的建立,一批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高科技产业和生态工业也不断发展,最重要的是,婺源作为浙、徽、赣三省通道节点,紧邻长三角,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经济资源后盾;婺源自古即为诗书之地,史上曾有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及文学家金庸等文化科技名人,一脉相承。
婺源以旅游业为主导,以保护为前提,利用丰富社会资源,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基础上的城镇化进程。
同时,深挖文化与生态资源潜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力发展以旅游业和生态人居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发展和结构优化,建立了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生态经济体系,三产结构由“九五”期末的38:33:29调整为“十五”期末的18.7:40.8:40.5,到2010 年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将进一步优化为11:43:46,实现从农业经济跨入现代服务经济。
(二)壮大特色、联动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婺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旅游业带动上游农业发展,逐步形成有机茶种植、加工,中华红鱼养殖等绿色食品的种植和养殖。
以“公司+农户”的开发模式发展有机蔬菜、大米、茶油等山珍绿色食品,唱响了婺源生态品牌,同时,做粗做长绿色食品产业链,突出粮油、蔬菜、水果、甜玉米、畜牧五大特色优势支柱产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特色食品和商品供应。
二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生态工业园区为龙头,婺源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制造、茶叶精深加工、新材料产业、旅游商品加工等工业支柱产业。
(三)注重“三结合”,强调“三到位”婺源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三结合:一是与农民参与相结合,政府在主导旅游开发过程中,尤其注重保护社区居民利益,保障村民能获得满意的旅游收益。
各村落的旅游开发均召开全体村民会议,由村民进行民主表决;二是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
婺源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大力培育农村主导产业,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是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围绕旅游发展,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精心包装,规范管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与此同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旅游领导小组,引导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强调组织发动到位;动员部门力量和基层组织积极配合,加强乡村旅游的“三农”参与,协调配合到位;建立以旅游发展业绩为导向的干部督查考核机制,落实以旅富农的成效,强化督查考核到位。
以上工作机制保障了农民搞旅游、学经营,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保障了农民门前就业、发展三产,推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三:推进步骤(一)依托优势,确立了“中国最美乡村”的发展定位婺源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
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村”兴旅、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定位,历届县委、县政府沿着这一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走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之路,与周边旅游区形成旅游产品的良性互补,联合而成“名山、名水、名镇、名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保护优先,增强了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在优势文化与生态的珠联璧合是我县乡村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婺源把全县整体作为一个大公园、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特别注重对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设,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绿化美化工程。
通过造林绿化、封山育林、“十年禁伐阔叶林”等绿化工程,优化全县生态大环境;把油菜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上升到新的产业来培植,在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沿线茶园套种开花果木,每年套种梨树、桃树等带花苗木15万余株,打造“花海婺源”。
二是文化保护工程。
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制,规划了古村落村民建房新区,缓解村民建房与古村落保护的矛盾,推进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三是水体保护工程。
严厉打击炸鱼、毒鱼、电鱼的行为,严禁化肥、渔药养鱼,切实保护水体生态;依法规范河道采砂,做到限地段、限季节、限量开采。
四是环境保护工程。
关闭“五小企业”近200家,尤其是2007年不惜年减少税收近千万元,关闭了年消耗阔叶木材近10万立方米的木材加工企业和高耗能有污染的电石企业;对主要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坟墓4000多座进行了搬迁并绿化。
五是城乡清洁工程。
已建成全省首家县城垃圾处理场,县城污水处理厂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县财政平均每年安排每个行政村10000元卫生费,用于处理乡村垃圾,以此带动了群众自觉维护村容清洁。
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全县的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
(三)创新机制,形成了乡村旅游“三步走”的发展路径第一步是放手民营、放开发展。
针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景多面广,政府缺乏财力开发建设的现状,确立了坚持放手民营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大开绿灯,使民营企业撑起了婺源旅游产业的一片天空,到2006年,婺源旅游基本完成了由市场自发经营向“放手民营、政府引导”的转变,实现了游客数量和旅游经济收入的跨步提升,第二步是组建集团,规范发展。
从2007开始,按照“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的思路,整合全县景区(点)资源,组建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极大地增强了婺源乡村旅游的综合实力和总体竞争力,避免了粗放式分散经营带来的景区点小弱散、特色不明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探索出了“公司+乡村+村民”的发展模式,有效兼顾了开发商、景区内农民、各级政府等不同相关者的利益,促进了婺源乡村旅游多方共赢、和谐发展。
组建旅游集团后,旅游门票收入实现翻番。
第三步是整体提升,全面发展。
当前,婺源以创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实现第三次跨越,即推动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四)经营品牌,扩大了婺源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婺源是全国唯一一个县域整体为3A级的旅游景区,也是唯一定位“中国最美乡村”的景区,充分用好了这两块金字招牌进行品牌运作,提升婺源旅游知名度。
一是抓好规划推进品牌建设。
先后编制了四个层次的规划,即:围绕“中国最美乡村”品牌战略,编制了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景区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公路沿线乡村建设控制性详规和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规划。
在狠抓规划落实的同时,还制定出台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较规范的产业运行机制,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品牌形象得到有力维护和提升。
二是形成合力呵护品牌形象。
从全县办旅游的高度加强扶持、指导和规范,积极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如常年开展河道整治,实行游客失窃“预赔制”等,营造了“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是依托文化展示品牌特色。
以“民俗风情展示”、“民间灯彩巡演”等特色活动,“到农家小院做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婺源乡村过大年”等特色产品,以及“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婺源茶文化节”等节事展现婺源民俗、民间文化特色,这都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节庆活动。
四是营销推广扩大品牌影响。
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到国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大城市和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推介,同时,积极开展旅游区域合作,与600 多家旅行社成为友好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借助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境内外高端媒体以及网络,以“美丽乡村、梦里老家”为题进行立体推广,在媒体上不断地掀起婺源热。
四:发展成绩婺源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2004年8月,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区。
在首批命名的306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婺源是惟一一个以全县范围被命名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区的。
2013年1月,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正式揭牌。
婺源的游客接待人数由2000年的12万人次,飙升至2012年的833.6万人次,增长了近70倍。
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33亿元,综合收入23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
2011,婺源全年接待游客616万人次,门票收入1.67亿元,全年综合收入29亿元。
2012年,婺源县共接待游客833.6万人次,门票收入2.1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
2013年,婺源各大景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007.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51.1亿元。
五:存在问题其一,婺源地处周围著名景点的腹地,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和国家历史名城古徽州首府歙县,很可能成为周边景区的旅游辐射产品,恐难以形成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