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分析用水检验作业指导书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45a09772e3f5727a5e962a2.png)
1.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室用水,保证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公证性,特制订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检测中心分析实验用水的管理。
3. 责任3.1 试剂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检查分析、参与检验和贮存管理。
3.2 技术员在使用纯水的过程中应保证器皿或容器等的清洁,避免水的污染。
4. 内容4.1 实验室用水的要求4.1.1 外观: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4.1.2 实验室用水分类、用途和检验标准:表1 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与检验频率4.2 实验室超纯水的制备及检验检测(参照GB/T6682“一级水”检测)4.2.1 按照超纯水机的说明书要求制备超纯水;4.2.2电导率检验:Arium 611超纯水机具有电阻率的“在线”监测功能,并按校准周期要求进行校准。
4.2.3吸光度检验: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的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54nm处,以1cm比色皿中水为参比,测定2cm比色皿中水的吸光度。
4.2.4可溶性硅检验:量取520mL超纯水,注入铂皿中,在防尘条件下,用亚沸蒸发至约20mL,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 1.0mL钼酸铵溶液(50g/L),摇匀,放置5min后,加 1.0mL草酸溶液(50g/L),摇匀,放置1min后,加1.0mL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液(2g/L),摇匀。
移入比色管中,稀释至25mL,摇匀,于60℃水浴中保温10min。
溶液所呈蓝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是取0.5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10mg/L),用水样稀释至20mL后,与同体积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4.3实验室纯化水的检验检测(按《中国药典》二部“纯化水”项下检测)4.3.1 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4.3.2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完整版)注射用水检验操作规程企业版(2015版药典)
![(完整版)注射用水检验操作规程企业版(2015版药典)](https://img.taocdn.com/s3/m/0a057048ce2f0066f5332292.png)
注射用水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注射用水检验作业指导书,规范各项操作,检验生产、检验用水质量,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实验用水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质量部检验人员。
3.引用标准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相关标准及检验方法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4.职责质量部检验员需按照本规程进行注射用水检验的操作。
5.操作要求5.1 企业用水使用情况5.1.1生活饮用水1)一般生产车间和检验车间的仪器和设备卫生清洁;2)产品前期处理中作为一般溶剂;3)产品前期清洗;4)制备纯化水的原料水。
5.1.2纯化水1)洁净室仪器和设备卫生清洁;2)产品洁净环境处理过程中作为一般溶剂;3)检验室实验用水,作为一般溶剂;4)洗衣房清洗专用;5)制备注射用水的原料水。
5.1.3注射用水1)洁净室产品末道清洗和保湿用水;2)冻干产品回潮和恒湿用水;3)局部100级工作环境清洁、消毒中作为一般溶剂;4)返工工序清洁使用。
15.2取样及贮存5.2.1 容器1)所有用水均可使用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
生活用水和纯化水可使用密闭、专用的玻璃容器。
如:具硅胶塞三角烧瓶。
2) 新容器在使用前需用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20%)浸泡2d~3d,再用待测反复冲洗,并注满待测水浸泡6h以上。
5.2.2 取样1)按本操作规程进行试验,至少应取3L有代表性水样。
2) 取样前用待测水反复清洗容器,取样时要避免沾污。
水样应注满容器。
5.2.3 取样1)企业各用水在贮存期间,其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容器可溶成分的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
因此,按照国家标准,纯化水和注射用水可适量制备,分别贮存在预先经同级水清洗过的相应容器中。
水质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
![水质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876f4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7.png)
S1-002水质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1.目的本SOP规定了水质中多环芳烃类的分析过程。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饮用水、地下水、湖库水、河水及工业,废水中十六种多环芳烃分析测试项目。
3.规范性引用文件EPA method8270d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美国环保署方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多环芳烃气相色谱-质谱法(C),第四篇第四章十四(二)4.方法原理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萃取水样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萃取液经过脱水、浓缩、硅胶柱净化、定容后,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根据保留时间、质谱图或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
5.干扰和消除样品采集、贮存和处理过程中受热、臭氧、氮氧化物、紫外光都会引起多环芳烃的降解,需要密闭、低温、避光保存。
6.试剂和材料6.1二氯甲烷:农残极,DUKSAN。
6.2正己烷:农残极,DUKSAN。
6.3丙酮:农残极,DUKSAN。
6.4PAHs标准溶液:16种多环芳烃类标准贮备液(A,溶剂为壬烷),ρ=10μg/ml。
包括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用正己烷稀释到1μg/ml作为工作溶液。
6.5PAHs净化标:萘-d8、苊烯-d10、菲-d10、荧蒽-d10、芘-d10、苯并(a)芘-d12、苯并(g,h,i)芘-d12混合溶液(A,溶剂为壬烷),ρ=10μg/ml,用正己烷稀释到1μg/ml作为工作溶液样品提取前加入,用于气质分析的定量。
6.6PAHs进样标:苯并(a)蒽-D12溶液(A,溶剂为壬烷),ρ=10μg/ml,用正己烷稀释到1μg/ml作为工作溶液上机测试前加入,用于跟踪样品前处理、分析过程的回收率。
6.7硫代硫酸钠:分析纯。
6.8混合溶液:85/15(V/V)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
实验室用水质量要求与验收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用水质量要求与验收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fd5775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d.png)
实验室用水质量要求与验收作业指导书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规范实验室用水的质量要求和验收,以确保实验室用水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用水。
职责者:本文的职责者为化验员。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要求:实验室用水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其中,一级水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液质分析检验等严格要求的检验;二级水用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检验等无机痕量分析;三级水则主要用于一般化学分析。
分析实验室用水时,应为无色透明液体。
此外,理化及实验室用水应符合表1所列规格。
表1中列出了理化检验用水质量要求的具体指标,包括pH值范围、电导率、可氧化物质含量、吸光度、蒸发残渣含量和可溶性硅含量等。
试验频次:理化检验用水每批次进行一次检验验收。
一、二级用水每批次进行一次全检验收,中间每周进行一次电导率检测。
试验方法:在试验方法中,各项试验必须在洁净环境中进行,并采用适当措施,避免试样的沾污。
水样均按精确至0.1mL量取,所用溶液以“%”表示的均为质量分数。
试验中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相应级别的水。
具体试验方法包括pH值的测定和电导率的测定。
其中,电导率测定需要使用不同的电导仪,并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测量。
两次测定的pH值允许误差不得大于±0.02.经过规范的实验室用水质量要求和验收,可以有效保证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6.2.2.2 一、二级水的测量:将电导池安装在水处理装置流出水口处,调节水流速,排除管道和电导池内的气泡,即可进行测量。
6.2.2.3 三级水的测量:取400mL水样放入锥形瓶中,插入电导池后即可进行测量。
6.2.3 注意事项:测量用的电导仪和电导池应定期进行检定。
6.3 可氧化物质6.3.1 制剂的制备6.3.1.1 硫酸溶液(20%):取128ml硫酸,缓慢加入约700ml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e4f16b9183d049649b6658f1.png)
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BOD5大于或等于2mg/L并且不超过6000mg/L的水样。
BOD5大于6000mg/L的水样仍可用本方法,但由于稀释会造成误差,有必要要求对测定结果做慎重的说明。
本试验得到的结果是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它们不像单一的,有明确定义的化学过程那样具有严格和明确的特性,但是它能提供用于评价各种水样质量的指标。
本试验的结果可能会被水中存在的某些物质所干扰,那些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如杀菌剂、有毒金属或游离氯等,会抑制生化作用。
水中的藻类或硝化微生物也可能造成虚假的偏听偏离结果。
2.方法名称及依据稀释与接种法(Dilution and seeding method)本方法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GB7748-87)。
3.定义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物氧化作用下,所消耗的溶解氧(以质量浓度表示)。
4.原理将水样注满培养瓶,塞好后应不透气,将瓶置于恒温条件下培养5天,培养前后分别测定溶解氧浓度,由两者的差值可算出每升水消耗掉氧的质量,即BOD5值。
由于多数水样中含有较多的需氧物质,其需氧量往往超过水中可利用的溶解氧(DO)量,因此在培养前需对水样进行稀释,使培养后剩余的溶解氧(DO)符合规定。
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5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的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有时需要分别测定含碳物质耗氧量和硝化作用的耗氧量。
常用的区别含碳和氮的硝化耗氧的方法是向培养瓶中投加硝化抑制剂,加入适量硝化抑制后,所测出的耗氧量即为含碳物质的耗氧量。
在5天培养时间内,硝化作用的耗氧量取决于是否存在足够数量的能进行此种氧化作用的微生物,原污水或初级处理的出水中这种微生物的数量不足,不能氧化显著量的还原性氮,而许多二级生化处理的出水和受污染较久的水体中,往往含有大量硝化微生物,因此测定这种水样时应抑制其硝化反应。
超级全面的实验室检测作业指导书适合在实验室工作的你
![超级全面的实验室检测作业指导书适合在实验室工作的你](https://img.taocdn.com/s3/m/396fc4ff964bcf84b8d57b0c.png)
超级全面的实验室检测作业指导书,适合在实验室工作的你!01感官检验各种产品的感官检验基本包含组织状态、色泽、气味、滋味是否正常,有无异物,液体样品有无分层及浑浊现象,粉状样品有无水湿、结块,有无霉变、腐败变质等现象。
在感官检验时同时要检验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等。
02理化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化学试剂化学试剂根据用途分为:一般试剂、基础试剂、高纯试剂、色谱试剂、生化试剂、光谱纯试剂和指示剂等。
一般用于食品检验的有一般试剂、基础试剂、高纯试剂和专用试剂。
基础试剂:可用作基准物质的试剂叫做基准试剂,也可称为标准试剂。
基础准试剂可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用来校正或标定其他化学试剂。
如在配置标准溶液时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用的基准物。
化学试剂的储存:(1)化学试剂大多数都具有毒性及危害性,要加强管理。
(2)隔离存放:易燃类、剧毒类、强腐蚀性类、低温贮存的等分类放置;要求化验人员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3)一般存放于通风、阴凉、温度低于30℃的药品柜中。
有些药品遇光容易分解,避光保存。
固体、液体、酸、碱分别放置。
(二)仪器和器皿(1)检验所用的仪器应处于正常状态,要符合精度要求;同时高级的精密仪器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不可在未弄清使用方法前动用仪器。
(2)仪器因经常使用,检测性能会逐渐降低,所以测试仪器要定期检定和校准。
(3)一般的玻璃器皿采用一次计量。
可以是送到法定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也可以送一套到法定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然后用这套计量好的容器对本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容器进行自校准。
玻璃仪器的计量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校正,并不是所有的仪器都要送检,但作为判定数据使用的器皿一定要计量。
(三)溶液的配制1.标准溶液的配制配制标准溶液用水,应符合GB/T 6682-2008的要求。
所用试剂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
标定所用的基准试剂应为容量分析工作中使用的基准试剂。
所用分析天平及砝码应定期检定。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46735693b3567ec102d8a66.png)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一、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环境检测水质采样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二、依据标准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2.《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三、器具1.采样设备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样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他采样工具和设备。
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2.样品容器四、采样程序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接受采样任务单·采样准备·现场采样实施·样品交接1、接受采样任务单根据山东嘉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程序文件》JYJC/A-2014(第一版)的规定,中心化验室从营销管理部接受采样任务单同时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项目、频次等内容。
2、采样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中心化验室安排采样人员(须两人以上)准备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
携带相应的水质采样原始记录表格,并根据现场情况详细填写表格内容。
3、现场采样的实施3.1、废水采样方法3.1.1测定pH、COD、BOD5、DO、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
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体积和容器的洗涤方法等见表 1—1。
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1M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水深小于等于1M时,在水深1/2处采样。
一类污染物(总共、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二类污染物(ph值、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彩色显影剂、显影剂及氧化物总量、元素磷、有机磷农药、粪大肠菌群、总余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实验室用水质量要求验收
![实验室用水质量要求验收](https://img.taocdn.com/s3/m/3b10671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7.png)
实验室用水质量要求验收1 目的规范实验室用水的质量要求和验收,使实验室用水符合标准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用水。
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3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要求3.1外观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液体。
3.2级别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3.2.1一级水用于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物有要求的试验。
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3.2.2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式制取。
3.2.3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式制取。
3.3规格表1: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4 取样及贮存4.1容器4.1.1各级用水均使用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
三级水也可使用密闭的、专用玻璃容器。
4.1.2新容器在使用前需使用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20%)浸泡2d~3d,再用待测水反复冲洗,并注满待测水浸泡6h以上。
4.2取样按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标准规定要求进行试验,至少应取3L有代表性水样。
取样前用待测水反复冲洗容器,取样时要避免沾污。
水样应注满容器。
4.3贮存各级用水在贮存期间,其沾污的主要来源是容器可溶成分的溶解、空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
因此,一级水不可贮存,使用前制备。
二级水、三级水可适量制备,分别贮存在预先经同级水清洗过的相应的容器中。
各级用水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沾污。
5 试验方法在试验方法中,各项试验必须在洁净环境中进行,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试样的沾污。
水样均按精确至0.1mL量取,所用溶液以“%”表示的均为质量分数。
各项目的试验方法详见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标准中第7条“试验方法”规定的要求执行。
6 试验频次6.1本公司试验用水均为使用离子交换方式制备的超纯水,实验室根据实际用水需求选择用水规格,并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表1规定要求开展实验用水质量检验。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03a48f7a8956bec0875e37c.png)
第一部分水样采集、贮存和运输操作实施细则一.水样的分类(一)综合水样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二)瞬时水样对于组成较稳定的水体或水体的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变化不大,采瞬时样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三)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上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样的混合样。
(四)平均污水样对于排放污水的企业而言,生产的周期性影响着排污的规律性,在排放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将一个排污口不同时间的污水样,依照流量的大小按比例混合。
(五)其它水样例如为监测洪水期或退水期的水质变化,调整水污案事故的影响等都须采集相应的水样,采集这类水样时,须根据污染物进入水系的位置和扩散方向布点并采样,一般采集瞬时水样。
二.地表水和地下水样的采集(一)水样的类型(1)表层水在河流、湖泊可以直接汲水的场合,可用适当的容器如水桶采样,要注意不能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物质。
(2)一定深度的水在湖泊、水库等采集一定深度的水时,可用直立式或有机玻璃采水器。
(3)泉水、井水(3)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直接采样,采集不自喷的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进行采样。
从井水采集水样,必须在充分抽汲后进行,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源。
(4)自来水或抽水设备中的水采集这些水样时,应先放水数分钟,使积留在水管中的杂质及陈旧水排出,然后再取样。
采集水样前,应先用水样洗涤采样器容器、盛样瓶及塞子2-3次(油类除外)。
(二)采样前的准备a.确定采样负责人主要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
b .制定采样计划采样负责人在制定计划前要充分了解该项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应对要采样的监测断面周围情况了解清楚;并熟悉采样方法、水样容器的洗涤、样品的保存技术。
在有现场测定项目和任务时,还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技术。
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d09f1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5.png)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水生态监测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评估水环境的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指导书旨在规范水生态监测的流程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目的与原则1监测目的水生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定期监测,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评估水环境的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 监测目的包括:(1) 了解水体的基本状况,如水位、水温、流速等;(2)评估水体的化学指标,如溶解氧、PH值、总磷、氨氮等;(3)监测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等;(4)预警和预测水体污染及其对生态的影响;(5)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2监测原则水生态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监测方法和手段应科学、合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系统性:监测点位和频次应系统规划,覆盖全面,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3)代表性:监测指标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水体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4)经济性: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监测点位与频次1监测点位根据水体的类型、规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和设置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应覆盖整个水体,并考虑流域的上下游和左右岸。
对于重点区域或污染源附近的水体,应适当增加监测点位。
2监测频次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监测频次。
常规监测可按季度或年度进行,对于特定事件或重点区域可增加临时监测。
在污染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
四、采样方法与设备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点位的特征和水生生物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对于水面宽阔、流速较慢的水域,可使用漂浮式采样器或拖网采样器;对于较深的水域或底部沉积物丰富的区域,可使用柱状采样器或抓斗采样器。
对于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采样,可使用各种浮游生物网和植物采集器。
水和废水检测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
![水和废水检测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93d38fb6edb6f1aff001ffd.png)
水和废水检测作业指导书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检测试验中心二〇一五年目录一、水温的测定 (1)二、水流量的测定 (3)三、水质透明度的测定 (4)四、水质pH值的测定 (5)五、水质臭的测定(1)—文字描述法 (8)五、水质臭的测定(2)-臭阈值法 (10)六、水质色度的测定(1)—铂钴比色法 (13)六、水质色度的测定(2)—稀释倍数法 (16)七、水质浊度的测定(1)-分光光度法 (18)七、水质浊度的测定(2)—目视比浊法 (20)八、水质酸度的测定(1)-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22)八、水质酸度的测定(2)-电位滴定法 (25)九、水质碱度的测定(1)-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28)九、水质碱度的测定(2)—电位滴定法 (33)十、水质矿化度的测定 (36)十一、水质总硬度的测定 (39)十二、水质悬浮物的测定 (43)十三、水质硫化物的测定 (45)十四、水质电导率的测定 (49)十五、水质全盐量的测定 (51))的测定 (54)十六、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十七、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60)十八、水质挥发酚的测定(1)—萃取分光光度法 (65)十八、水质挥发酚的测定(2)—直接分光光度法 (71)十九、水质铜、锌、铅、铬的测定(1)—直接法 (79)十九、水质铜、锌、铅、铬的测定(2)—螯合萃取法 (84)二十、水质钡的测定 (88)二十一、水质六价铬的测定 (96)二十二、水质镍的测定 (101)二十三、水质铁、锰的测定 (104)二十四、水质钠、钾的测定 (108)二十五、水质溶解氧的测定 (112)二十六、水质氨氮的测定 (118)二十七、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25)二十八、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134)二十九、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141)三十、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145)三十一、水质氯化物的测定。
......。
...。
..。
.。
.。
.。
..。
(作业指导书)水质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05-89(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水质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05-89(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79b2eb3fad6195f302ba618.png)
作业指导书水质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05-89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中钙和镁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地面水和饮用水的测定。
2.方法原理将试液喷入火焰中,使钙和镁原子化,在火焰中形成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
由测得的样和校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选用42207nm共振线的吸收测定钙,用28205nm共振线的吸收测定镁。
3.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3.1硝酸(HNO3):ρ=1.42g/ml,优级纯。
3.2高氯酸(HClO4):ρ=1.68g/ml,优级纯。
3.3镧溶液,0.1g/ml:称取氧化镧(La2O3)23.5g,用少量硝酸溶液(3.6)溶解(注意安全,防止爆沸),蒸至近干,加10ml硝酸溶液(3.6)及适量水,微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200ml。
3.4燃料:乙炔,用钢瓶气或由乙炔发生器供给,纯度不低于99.6%。
3.5氧化剂:空气,由空气压缩机供给,带除水除油和除其他杂质功能。
3.6 1+1硝酸溶液。
用硝酸(3.1)配制。
3.7钙标准贮备液:1000mg/L。
购买国家认可的有证标准贮备液。
3.8镁标准贮备液:100mg/L 购买国家认可的有证标准贮备液。
3.9钙、镁混合标准溶液,钙50mg/L、镁5.0mg/l:准确吸取钙标准贮备液(3.8)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1ml硝酸溶液(3.6),以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备用。
4.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相应的辅助设备,配有乙炔-空气燃烧器,光源选用空心阴极灯。
仪器操作参数参照厂家说明进行选择。
注:实验用的玻璃或塑料器皿用洗涤剂洗净后,在硝酸溶液(4.6)中浸泡,使用前用水冲洗干净。
5.采样和样品5.1采样前,所用聚乙烯瓶用洗涤剂洗净,在硝酸溶液(3.6)中浸泡,使用前用水冲洗干净。
氯苯类 水质实验作业指导书
![氯苯类 水质实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fe5317d49649b6649d7470b.png)
水质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1、方法依据水质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621—2011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氯苯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海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中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具体组分包括:氯苯、1,4-二氯苯、1,3-二氯苯、1,2-二氯苯、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1,2,4,5-四氯苯、1,2,3,5-四氯苯、1,2,3,4-四氯苯、五氯苯、六氯苯等12种。
当水样为1L、定容至1.0ml时,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见表1。
表1 氯苯类化合物检出限和测定下限3、测定原理用二硫化碳萃取水样中的氯苯类化合物,萃取液经净化、浓缩、定容后,用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已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4、干扰和消除在分析条件下,环境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氯农药可与氯苯类化合物分离,不干扰测定。
六氯丁二烯干扰1,2-二氯苯的测定,可选择非极性色谱柱分离以排除干扰。
当可能存在有机卤化物或有机硝基化合物(见附录C)干扰时,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确认,或用不同极性色谱柱分离以排除干扰。
5、试剂氯苯ρ=100000μg/ml、1,4-二氯苯ρ=1000μg/ml、1,3-二氯苯ρ=1000μg/ml、1,2-二氯苯ρ=1000μg/ml、1,3,5-三氯苯ρ=200μg/ml、1,2,4-三氯苯ρ=200μg/ml、1,2,3-三氯苯ρ=200μg/ml、1,2,4,5-四氯苯ρ=50.0μg/ml、1,2,3,5-四氯苯ρ=50.0μg/ml、1,2,3,4-四氯苯ρ=50.0μg/ml、五氯苯ρ=20.0μg/ml、六氯苯ρ=20.0μg/ml。
5.2 氯化钠300℃烘4h,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装入磨口玻璃瓶存放。
5.3 无水硫酸钠300℃烘4h,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装入磨口玻璃瓶存放。
5.4 浓硫酸:优级纯,ρ20=1.84g/ml。
水中氨氮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水中氨氮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3d65599ec3a87c24028c4fd.png)
1.适用范围本测定规程规定了测定水中氨氮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测试原理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 nm处测量吸光度。
3.仪器设备3.1 可见分光光度计:配置20 mm比色皿。
3.2 凯氏定氮仪。
3.3 玻璃比色管:50 ml。
3.4 天平:精度0.01 g。
3.5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玻璃容器需符合国家A级标准。
4.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 一级水,文中所说的水均指一级水。
4.2轻质氧化镁:不含碳酸盐,在500 ℃下加热氧化镁,以除去碳酸盐。
4.3纳氏试剂:称取16.0 g氢氧化钠,溶于50 ml水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7.0 g碘化钾和10.0 g碘化汞,溶于水中,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上述5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 ml,若有红棕色沉淀产生,需要过滤。
存于聚乙烯瓶,于暗处存放,有效期一年。
4.4 酒石酸钾钠溶液:ρ=500 g/L。
称取50.0 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 ml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氨,充分冷却后稀释至100 ml。
4.5 硫酸锌溶液:ρ=100 g/L。
称取10.0 g硫酸锌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6 硫代硫酸钠溶液:ρ=3.5 g/L。
称取3.5 g硫代硫酸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
4.7 氢氧化钠溶液:ρ=250 g/L。
称取25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8 氢氧化钠溶液:C=1 mol/L。
称取4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9 盐酸溶液:C=1 mol/L。
量取8.5 ml盐酸(ρ=1.18 g/ml)于适量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4.10硼酸溶液:ρ=20 g/L。
称取20 g硼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
4.11溴百里酚蓝指示剂:ρ=0.5 g/L。
水和废水检测作业指导书
![水和废水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5601faffe4733687f21aa65.png)
水和废水检测作业指导书工程检测实验中心目录一、水温的测定 (1)二、水流量的测定 (3)三、水质透明度的测定 (4)四、水质pH值的测定 (5)五、水质臭的测定(1) (9)—文字描述法 (9)五、水质臭的测定(2) (11)—臭阈值法 (11)六、水质色度的测定(1) (14)—铂钴比色法 (14)六、水质色度的测定(2) (17)—稀释倍数法 (17)七、水质浊度的测定(1) (19)—分光光度法 (19)七、水质浊度的测定(2) (21)—目视比浊法 (21)八、水质酸度的测定(1) (23)—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23)八、水质酸度的测定(2) (26)—电位滴定法 (26)九、水质碱度的测定(1) (29)—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29)九、水质碱度的测定(2) (34)—电位滴定法 (34)十、水质矿化度的测定 (37)十一、水质总硬度的测定 (39)十二、水质悬浮物的测定 (42)十三、水质硫化物的测定 (44)十四、水质电导率的测定 (48)十五、水质全盐量的测定 (50)十六、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53)十七、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59)十八、水质挥发酚的测定(1) (64)—萃取分光光度法 (64)十八、水质挥发酚的测定(2) (70)—直接分光光度法 (70)十九、水质铜、锌、铅、铬的测定(1) (78)—直接法 (78)十九、水质铜、锌、铅、铬的测定(2) (83)—螯合萃取法 (83)二十、水质钡的测定 (87)二十一、水质六价铬的测定 (95)二十二、水质镍的测定 (100)二十三、水质铁、锰的测定 (103)二十四、水质钠、钾的测定 (106)二十五、水质溶解氧的测定 (110)二十六、水质氨氮的测定 (116)二十七、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23)二十八、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132)二十九、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139)三十、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143)三十一、水质氯化物的测定 (156)三十二、水质氟化物的测定 (161)三十三、水质总磷的测定 (164)三十四、水质总氮的测定 (169)三十五、水质氰化物的测定 (177)三十六、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193).一、水温的测定一、执行标准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倒置温度计测定法GB/T 13195-1991。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4a56fd0dd36a32d72758109.png)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作业指导书1参考标准《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2适用范围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试料体积为1000ml,萃取液体积为25ml,使用光程为4cm 的比色皿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g/L,测定下限为0.04mg/L;试料体积为500ml,萃取液体积为50ml,使用光程为4cm的比色皿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
04mg/L,测定下限为0.16mg/L。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检出限为0.04mg/L。
地表水、地下水的检出限为0。
01mg/L。
3、定义本方法采用下列定义。
3。
1 总油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并且在波数为2930cm—1、2960cm—1和3030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主要包括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
3.2石油类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不被硅酸镁吸附、并且在波数为2930cm-1、2960cm-1和3030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
3。
3动植物油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并且被硅酸镁吸附的物质。
当萃取物中含有非动植物油的极性物质时,应在测试报告中加以说明.4原理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油,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总油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进行计算。
动植物油的含量按总油与石油类含量之差计算。
5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5.1四氯化碳(CCl4):在2800cm—1~3100cm—1之间扫描,不应出现锐锋,其吸光度应不超过0.12(4cm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
化学实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
![化学实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75115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4.png)
化学实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实验室安全与基本操作 (4)1.1 实验室安全规则与防护措施 (4)1.1.1 实验室通用安全规则 (4)1.1.2 防护措施 (4)1.2 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4)1.2.1 称量 (4)1.2.2 溶解与稀释 (4)1.2.3 过滤 (4)1.2.4 加热 (5)1.2.5 冷却 (5)1.2.6 装置搭建与拆卸 (5)1.2.7 记录与数据处理 (5)第2章溶液配制与浓度计算 (5)2.1 溶液配制方法 (5)2.1.1 称量法 (5)2.1.2 体积法 (5)2.1.3 摩尔法 (5)2.2 浓度计算及应用 (5)2.2.1 摩尔浓度计算 (5)2.2.2 质量浓度计算 (6)2.2.3 体积浓度计算 (6)2.2.4 应用 (6)第3章酸碱滴定与分析 (6)3.1 滴定原理与操作 (6)3.1.1 滴定原理 (6)3.1.2 滴定操作 (6)3.2 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判断 (7)3.2.1 酸碱滴定曲线 (7)3.2.2 终点判断 (7)3.3 滴定分析应用实例 (7)3.3.1 碱滴定酸 (7)3.3.2 酸滴定碱 (7)3.3.3 混合酸碱滴定 (7)第4章沉淀与溶解平衡 (7)4.1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7)4.1.1 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 (7)4.1.2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8)4.2 沉淀滴定分析 (8)4.2.1 基本原理 (8)4.2.2 操作步骤 (8)4.3 溶解度与溶度积 (8)4.3.1 溶解度 (8)4.3.2 溶度积 (8)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9)5.1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9)5.1.1 氧化与还原 (9)5.1.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9)5.1.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9)5.2 电化学分析方法 (9)5.2.1 电位分析 (9)5.2.2 伏安分析 (9)5.2.3 电化学阻抗谱 (9)5.3 电池与电化学腐蚀 (9)5.3.1 电池的原理与分类 (9)5.3.2 电化学腐蚀 (10)5.3.3 防腐蚀措施 (10)第6章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 (10)6.1 热力学基本概念 (10)6.1.1 系统与状态 (10)6.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0)6.1.3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6.1.4 热力学第三定律 (10)6.2 动力学基本原理 (10)6.2.1 反应速率 (10)6.2.2 动力学方程 (11)6.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6.2.4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6.3 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方法 (11)6.3.1 热力学实验方法 (11)6.3.2 动力学实验方法 (11)6.3.3 热力学与动力学综合实验 (11)第7章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 (11)7.1 萃取与分液 (11)7.1.1 原理 (11)7.1.2 实验操作 (12)7.1.3 注意事项 (12)7.2 色谱法 (12)7.2.1 原理 (12)7.2.2 实验操作 (12)7.2.3 注意事项 (12)7.3 结晶与重结晶 (12)7.3.1 原理 (12)7.3.2 实验操作 (12)7.3.3 注意事项 (13)第8章橄榄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13)8.1 橄榄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13)8.1.1 溶胶凝胶法 (13)8.1.2 燃烧合成法 (13)8.1.3 水热合成法 (13)8.1.4 熔融盐法 (13)8.2 结构与形貌表征技术 (13)8.2.1 X射线衍射(XRD) (14)8.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4)8.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4)8.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14)8.3 功能测试与分析 (14)8.3.1 电化学功能测试 (14)8.3.2 热稳定性分析 (14)8.3.3 光催化功能评价 (14)8.3.4 磁性功能测试 (14)第9章催化剂制备与应用 (14)9.1 催化剂制备方法 (14)9.1.1 液相沉淀法 (15)9.1.2 溶胶凝胶法 (15)9.1.3 共沉淀法 (15)9.1.4 蒸镀法 (15)9.1.5 机械混合法 (15)9.2 催化剂活性评价 (15)9.2.1 实验室活性评价 (15)9.2.2 工业应用活性评价 (16)9.3 催化剂应用实例 (16)9.3.1 石油化工领域 (16)9.3.2 环保领域 (16)9.3.3 能源领域 (16)第10章环境化学分析 (16)10.1 水质分析 (16)10.1.1 方法与原理 (16)10.1.2 水质指标 (16)10.1.3 实验操作 (16)10.2 空气质量分析 (17)10.2.1 方法与原理 (17)10.2.2 空气质量指标 (17)10.2.3 实验操作 (17)10.3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 (17)10.3.1 方法与原理 (17)10.3.2 土壤污染指标 (17)10.3.3 实验操作 (17)10.3.4 土壤污染评价 (17)第1章实验室安全与基本操作1.1 实验室安全规则与防护措施1.1.1 实验室通用安全规则(1)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合适的实验服、实验帽、实验鞋,佩戴防护眼镜及手套,保证个人安全。
水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水质检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80519510508763230121254.png)
水质检验作业指导书(一)PH值的测定1.方法提要用复合电极测定水样的PH值。
2.仪器2.1 酸度计:PHS一3B测量范围(0~14.000)PH,精度≦0.02PH。
2.2 复合电极:E一201一C型。
3. 试剂:3.1 PH4.00溶液:用GR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溶液于1000mL 的高纯去离子的水中。
3.2 PH6.86溶液:用GR磷酸二氢钾3.387g,GR磷酸氢二钠3.533g,溶液于1000mL的高纯去离子水中。
3.3 PH9.18溶液:用GR硼酸钠3.80g,溶液于1000mL的高纯去离子的水中。
3.4 3MKCL溶液:称取KCL22.3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 分析步骤4.1 电极的准备复合电极使用前最好泡在3MKCL溶液中,应经常注入KCL 溶液并保持一定液位于电极上端小孔稍底处。
4.2 PH定位仪器开启10min后,仪器进入PH值测定状态。
5. 常规测定可按一点标定法,精确测定时采用二点标定法。
5.1仪器一点标定可按下列步骤进行:5.1.1 旋上电极,选择旋钮置于“PH”档,,“斜率调节器”顺时针旋到底。
5.1.2 先用蒸馏水清洗电极,用滤纸擦干电极,然后把电极插入一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中(如PH=4或PH=9),调节温度调节器使所指示的温度与溶液温度相同,并摇动试杯使溶液达到平衡。
5.1.3 旋转“定位”调节器使指示值为该缓冲溶液所在温度的PH 值.仪器的一点标定已告完成.经标定的定位电位器不应再有变动.5.2 仪器两点标定法按下列步骤进行:5.2.1 斜率调节器顺时针旋到底,旋转“温度”调节器使所指的温度与溶液温度相同并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5.2.2 把电极插入已知PH=6.86的缓冲溶液,旋转“定位”调节器,使指示值为该缓冲溶液所在温度相应的PH值(PH=6.86)。
5.2.3 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干,把电极插入另一只已知PH缓冲溶液(PH=4或PH=9.18),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在分析工作中,洗涤仪器、溶解样品、配置溶液均需用水。
一般天然水和自来水(生活饮用水)中常含有氯化物、碳酸盐、硫酸盐、泥沙等少量无机物和有机物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作为分析用水,必须先经一定的方法净化,达到国家规定实验室用水规格后,方可使用。
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化学分析实验用水,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2.1 外观:分析实验室用水目测观察为无色透明的液体2.2 级别: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为3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2.2.1一级水: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实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实验,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0.2um 的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2.2.2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2.2.3三级水、一般用于化学分析实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3. 规格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表1所列规格:注:1、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不做规定;2、一级水、二级水的电导率需用新制备的水“在线”测定3、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4. 取样和贮存4.1 容器:各级水均使用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三级水也可使用密闭的、专用的玻璃容器,新容器在使用前用20%的盐酸溶液浸泡3天,在用待测水反复冲洗,并注满待测水浸泡6小时以上。
4.2 取样:按本标准进行实验,至少应取3升有代表性的水样。
取样前用待测水反复清洗容器,取样时要避免玷污,水样应注满容器。
4.3 贮存:各级水在贮存期间,其玷污的主要来源是容器可溶成分的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杂质,因此一级水不可贮存,应在使用前制备。
二级水、三级水可适量制备。
分别贮存于在预先经同级水清洗过的相应容器中。
各级水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玷污。
5、检验方法参照GB/T 6682-2008《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1)PH值pH值范围:量取10ml水样,加甲基红pH指示剂(变色范围为4.2~6.2)2滴,以不显红色为合格;另取水样10ml,加溴百里酚蓝(变色范围为pH6.0~7.6)5滴,不显蓝色为合格。
也可用精密pH试纸检查或用pH计(酸度计)测定其pH值。
首先用PH值为5.0-8.0的标准溶液校正PH值。
所选用的缓冲溶液的PH值与水样的PH 值越接近,测量误差越小,然后将100ml三级水、无氨蒸馏水注入烧杯中,插入电极按着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步骤操作,测出水样的PH值。
2)电导率电导率的测定:用于一、二级水测定的电导仪,配备的电极常数为0.01~0.1cm-1的“在线”电导池,并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若电导仪不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可装“在线”热交换器,使测量时水温控制在(25±1℃),或记录水温度,按换算公式进行计算。
4.1 送样单位送样时均应填写送样单一式二份,送样单位应有送样人签字,如送样单进行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确认。
4.2. 样品管理人员应按送样单逐一对照验收,对有疑问的地方应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4.3 用布袋或纸袋包装的样品,在其袋上必须有明显的编号,并在袋内有样品标签。
对样品互相混杂或样品编号不清者,不能验收。
4.4 收样人核对送样单内容是否和实际样品一致,手续是否齐全。
收样人确认无误后,由收样人签字,注明收样日期,一份交回送样单位,另一份留存实验室。
4.5 样品管理人员应在送样单上编上收样批号,实验室分析编号(分析编号必须是唯一的,不可重复),并分类记录在收样本上。
同时编好正副样的样袋,填写加工样品任务通知书,提出加工方法和要求。
将样品和通知书交给碎样负责人安排加工。
4.6 样品加工好后由碎样负责人点清交给样品管理人员,并填上完成日期。
按各类样品不同实验要求和烘样温度要求进行样品分装、烘干和包装。
用纸袋装的样品,烘干后保存在干燥器内,防止吸潮和氧化,对有特殊要求的副样应用磨口玻璃瓶保存,必要时打蜡封口。
4.7 样品烘干后,由测试管理人员填写任务通知书,连同样品一起送分析室进行分析。
4.8 分析完成的样品由分析室整理好后退回样品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保管。
4.9 一般基本分析样品不得少于100克,外检样品或部分基本分析样品重量要求为:单ZHGX-GZ03-A 共6 页第2 页项分析20~30克;多项分析30~40克;全项分析50克;光谱分析5~10克;一般组合样不少于200克。
4.10 外检样品,必须从分析正样中抽取,如试样放置时间较长,应事先混匀,并附有基本分析方法和数据。
5. 样品加工前的准备工作5.1 碎样负责人应根据加工任务通知书仔细核对样品的编号与样品袋(或送样单)编号是否相符一致,如发现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和样品管理人员商讨,研究解决。
5.2 碎样人员在加工前,首先检查一下样品,原样中如有木片、纸屑等杂物,应全部拣出。
5.3 碎样人员在开动机器前应检查机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正常;皮带、螺丝是否松动;两辊是否平行;油杯是否缺油等,以保证机器能正常工作。
5.4 如湿度太大,不便加工,则应先将样品摊开风干或在烘箱中烘干。
为此,应根据不同矿种选用烘干温度,见附表.1.。
5.5 将加工的样品倒入装样盒内时,必须放入明显的样品号码标记,以免错样或混杂。
装样盒应事先清扫干净,倒样时应注意勿使样品号码标记跳失。
5.6 加工前必须将机器及盛样用具、缩分、过筛、称重等工具及周围场地清扫干净,以后每碎一个样品都应清扫一次,不能有样品混杂或玷污的现象发生。
5.7 作好“碎样工作质量记录”。
从样品编号、原始重量开始,每栏都必须按加工中的真实情况认真仔细填写。
原始记录不能任意涂改或重抄,碎样人员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5.8 碎样组应将样品按顺序号排列保管好,放在干燥的地方,勿使样品受潮或雨淋。
6. 样品的加工过程6.1 粗碎阶段6.1.1 破碎原始样品一般用颚式破碎机破碎至2~5毫米相当于过4目至10目的筛。
必要时将预筛和检筛的样品混匀后按缩分公式进行缩分。
以下为颚式破碎机的操作步骤:A.必须根据机器的性能慢慢加入样品给样的粒度不能过大,加料不能过多或过急,以防发生阻塞现象或机械事故。
B. 样品倒入颚口时,用工具将入口盖住,以免矿样蹦跳损失。
如有跳出应找回合并破碎,不得丢失。
C. 每碎好一个样品,必须先用毛刷将破碎机周围清扫干净,然后用吹风机吹净机器及工具中残留的矿粉,方可碎下一个样品。
ZHGX-GZ03-A 共6 页第3 页6.1.2 过筛样品需全部过2.38至4.76毫米的筛,不许丢失。
样品经几次粗碎后,少量不能过筛样品可用中碎机碎细至全部过筛为止。
筛完一个样品,须将筛清扫干净后再筛下一个样品。
6.1.3 混匀可使用堆锥法或二分器法对样品进行混匀。
堆锥法就是在橡皮布或光滑的混凝土或木制的平台上用铲从这一堆翻到另一堆,让试样基本上从堆顶周围较均匀地落下,堆完后再另堆,如此反复多次,使样品混合均匀。
二分器法就是将装有样品的容器倒入二分器的中线上来回摇动,使样品均匀地从二分器两侧糟中流出,将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样品重新合并再混匀,如次反复3~5次。
即可将样品混匀。
6.1.4 缩分混匀的样品必须按缩分公式进行缩分,粗碎阶段样重大于3公斤的一般采用两分器法,较少的样品采用四分法。
四分法就是将已充分混匀的样品堆成一个圆锥,用分样板压成一圆锥台,再用分样板对准圆台中心切下,并将一半样品推开约2~3厘米,然后再在垂直方向切下并推开2~3厘米,将任何对角的两份弃去,余下的两份继续拌匀,缩分,直到达到要求留下的重量为止。
6.2 中碎阶段6.2.1破碎一般用对辊中碎机或圆盘细碎机将粗碎的样品破碎至0.84~1.00毫米,使其全部通过0.84~1.00毫米(20~18目)的筛为止。
以下为对辊机的操作步骤:A. 合上电闸,使机器运转正常,以空载运转调节两辊之间的距离以达到适合的需要状态。
B. 用加样铲将样品慢慢倒入给料漏斗中,要均匀倾倒,以防样品卡住机器。
C. 碎完一个样品后,必须将被样粉玷污的辊轴、机器凹处及接样抽屉等打扫干净,并使对辊机空转几次后,方可破碎另一个样品。
6.2.2 过筛样品需全部通过0.84~1.00毫米的筛,不能丢弃,少量不能通过的样品,可用圆盘细碎机碎至全部通过筛。
过筛时要先将筛子套好底盘,一次倒入的样品不要过多,以免样品从筛子上边跑出;严禁用刷子强制过筛。
筛好的样品,应及时翻过筛子,将筛底朝上,把筛框反复向桌面轻轻敲扣以振落残余的矿粉,然后用刷子及吹风机将筛底打扫干净。
6.2.3 混匀中碎后的样品一般采用二分器法进行混匀,与粗碎阶段中的二分器法混匀操作步骤相同。
ZHGX-GZ03-A 共6 页第4 页6.2.4 缩分一般采用二分器法和四分法进行。
此时可留取粗副样。
6.3 细碎阶段6.3.1 细碎用圆盘细碎机将中碎后的样品破碎至所需的粒度。
其操作步骤如下:A. 揭开机盖,清扫机器,开动马达使机器运转,旋动螺杆,根据样品要求粒度调节磨盘间距。
调节好后,旋紧锁定手轮,盖上机盖,放置接样抽屉,将样品均匀地倒入机器入料口中。
B. 细碎机在运转过程中,不得掀开机盖,使样粉分散丢失。
必须待样品全部碎完后,关闭电闸,待机器停下后才能打开机盖。
C. 用软毛刷轻轻将机器内壁及磨盘上沾附的样粉刷入接样抽屉内,取出抽屉,将机器打扫干净,方可细碎另一个样品。
6.3.2 过筛样品需全部通过所需的筛网,不能通过的少量样品用玛瑙钵研至全部过筛,不允许丢弃。
6.3.3 混匀一般采用掀角法进行混匀。
此时的样品不需要进行缩分,而是分取一半(仍用四分法)作为副样,另一半作为正样,供分析用。
加工前如需烘样时,不得超过表.1.所规定的温度。
6.4 特殊样品的加工6.4.1 黄铁矿和测定亚铁的加工细碎时,最好将通过0.84或1.00毫米的试样用圆盘细碎机时,不能将磨盘调得太紧,以免磨盘发热引起样品氧化变质。
如加工时间过长,引起磨盘发烫时,必须将磨盘冷却后再继续加工。
样品只需通过0.149毫米(100目)的筛,但测定亚铁的铬铁矿因难于溶解,需过0.074毫米(200目)筛。
亚铁样品不烘样。
黄铁矿副样应装入玻璃瓶中保存。
7. 碎样工作的质量检查7.1 探矿区化学样及普查探槽样碎样全过程中的粗、中、细碎各阶段的损失率,分别不得大于3%、5%、7%,这是主要的指标;最终总的损耗率不得大于5%。
7.2 普查、详查和勘探矿区的化学样加工,应抽取3~5%样品进行内检,被抽查样品的加工必须是在基本样碎完交其负责人后,再通知进行,防止将基本样与抽查样合在一起重新混匀后再进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