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开题报告
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综述_胡蕾
2001 年,Maltbly 等人采用自编的宽恕情境问卷、艾森克 人格问卷 (EPQ)(修订版),对 324 名在校大学生的自我宽 恕、人际宽恕、人格和健康状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自我 宽恕的失败与人格和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并且与神经质、焦 虑和抑郁相关显著。
Walker&Gorsuch(2002)研究发现,外向性中的友谊感、自 信,开放性中的想象、智慧,谨慎性中的责任心等因素与对 别人的宽恕有关,又与对自己的宽恕相关,宜人性则与自我 宽恕无明确的相关性。
2004 年,Ross 等人使用 NEO- PI- R 量表探讨了五大人 格因素与自我宽恕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宽恕与神经质呈 负相关,与外向性和尽责性呈正相关,与随和性无关。
于起步阶段,缺点、不足难以避免,主要表现为: 其一,概念 / 内涵之争 研究者们对自我宽恕进行界定,但至今并没有形成统
一的认识。每位学者的关注点不同,得出的定义也不一致。
参考文献 [1] Holmgren M R.Self- Forgiveness and Responsible Moral Agency
Wohl 等人(2008)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状态自我宽 内的自我宽恕研究局限于外国文献的引入,没有任何实证
恕量表(State Self- Forgiveness Scale,SSFS),该量表有 2 个子 性相关研究,值得深思的是,以外国被试为研究对象的自我
维度,共 17 个项目。2 个子维度分别是自我宽恕感觉和行动 (self- forgiving feelings and actions),有 8 个项目;自我宽恕信 念(self- forgiving beliefs),有 9 个项目,每个项目都采用 4 点 记分。自我宽恕感觉和行动维度的某个项目是“当我觉得我 做错了时,我对自己感到同情”或者“当我觉得我做错了时, 我惩罚自己”。自我宽恕信念维度的其中一个项目是“当我 觉得我做错了时,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好人”。
宽恕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4 6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7 - 0 (0 2 0 -150 6 25 9 2 1 ) 1 6 -2 4 0
宽 恕这一 名词 ,贯穿 了人类从 古 至今的文 化和 生 活 。对 其 的研究 ,历经宗 教 、哲 学 ,直 到上 世纪 经 由品德心 理 学 的 角 度 ,发 展 到 如 今 的 宽 恕 心 理 学 ,走过 了漫长 的道路 。本 文是从 心理学 角度对 宽 恕 的 内涵 、研究 现状 、前景 等进行 了综述 。
一
、
宽恕 的定义
收稿 日期 :2 1 - .2 0 11 1 0
作者简介 : 梁嫒 (96 ) 18 一 ,女 , 黑龙江大庆人 ,硕士研究 生 , 从事 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 ;张红兵 (92 ) 男 ,山东 1 一 , 8
菏泽人 ,硕士研究生 ,从 事心理健康教 育研究 。
BA JA G JN IN I N IG Y WE H A U N U
2 1 第 1期 0 2年 ( 总第 9 7期)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THE ORDER B ECONOMY AND CUL TURE
N . . O1 o 12 2 C nn . o9 , edN.7 e
心理学开题报告(12篇)
心理学开题报告(12篇)【导语】心理学开题报告怎么写出亮点?整理了12篇优秀的《心理学开题报告》通用版范文,有规范的开头结尾写法和标准的书写格式。
是您写出深受大家欢迎的综合报告抱负参考模板,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第1篇】心理学开题报告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1)讨论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讨论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心情疗法,检验合理心情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心情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熟悉到,心情状态并不是感动体验的结果(人们体验到某种不开心的大事,某种失败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称为“感动体验”),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从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
合理心情疗法就是要关心他们转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熟悉其消极心情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关心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四周的人与事物,以削减他们陷入心情障碍的可能性。
在订正长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一些抑郁症的医学学问,关心他们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觉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在监狱环境下患抑郁症的缘由;让监狱患者也能信任自己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熬炼,转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1.本课题的目的及讨论意义⑴目的:本讨论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讨论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心情疗法,检验合理心情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心情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熟悉到,心情状态并不是感动体验的结果(人们体验到某种不开心的大事,某种失败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称为“感动体验”),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从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
合理心情疗法就是要关心他们转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熟悉其消极心情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关心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四周的人与事物,以削减他们陷入心情障碍的可能性。
国内关于大学生宽恕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宽恕教育 ,对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构建 和谐 与文 化有关 的 因素 ,如其 研究 中阐述 中 国人 的宽 人 际关 系 有重 要 意义 。 国 内一 系列 研究 均 表 明宽 恕有 人 际策 略 的意味 。 恕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于增强其主观幸 纵观近十年 国内心理学界对宽恕研究 的文献 发现研究主要集 中在实证研究 , 对其理论建 福感 , 降低抑郁 、 愤怒 、 报复动机等负性情绪 和建 资料 , 设 相 对缺 乏 , 以沿 用 国外 概念 为 主 。 由于宽 恕是 一 立 良好人 际关 系有积 极作 用 。
目前 , 宽恕 的心 理 学研 究 主要采 用叙 事法 、 问
其 中问卷 法 的使 用 最为 广泛 。 最具代表性 。 E r r i g h t 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受到不公 卷 法 和实 验法 , 通 过对 国内文献 的梳理 发 现 , 我 国学 者普 遍 使 正的伤害后 , 其对侵犯者 负面的认知 、 情绪和行为 用 问卷法 来对 大学 生 被试 进行 研究 ,使 用 的 问卷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9 卷 总第 1 6 4 — 1 6 5 期 2 0 1 4 年第 1 1 — 1 2 期 总第 1 1 0 3 页
・ 理论研究 ・
国内关于大学生宽 恕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康 晟 兰 花 蓉
( 江 西师 范大学心理 学院 , 南昌, 3 3 0 0 2 2 )
摘 要: 虽然 国 内对 宽恕 的研 究还 只 处 于起 步 阶段 , 但 是 近 几 年 国 内学 者 对 大 学生 宽 恕 的关 注度 逐 渐
1 5
・
理 论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2 9 卷
总第 1 6 4 — 1 6 5 期
宽恕的心理学研究综述(推荐)
1.1.宽恕的界定
在汉语中,“宽恕”与“恕道”同义,它是中国传统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早在春秋战相联系。他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释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以仁》)。在孔子看来,忠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尽心尽力对待别人;恕是推己及人,把他人与自己看成是同等的、平等的,把他人当作和自己一样对待,是自我与他人间的一种善意的共存意识。同时,孔子认为恕道的代表人物是“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的伯夷与叔齐(《理伦》),所以其弟子曾子也用“犯而不校”来概括恕道的内涵与特点(《泰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宽恕指宽容饶恕,宽容指宽大能容人、有气量;饶恕则指免予责备或惩罚。
自从Kohlberg之后,有关公平(justice)的研究已经完全支配了青少年道德发展研究领域,而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对于宽恕的研究,如同其他的研究领域一样,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兴趣。但是,如果当我们想要比较深入复杂一点地去理解道德含义的,仅仅研究公平问题便似乎显得有些狭窄,而且,绝大多数理论工作者都同意在公平关系中存在宽恕,往往在受到伤害的一方感到公平受到挫败时它的作用便表现出来了。基于这种假设,Enright等人把宽恕理由的发展与Kohlberg公平理由的发展联系联系在一起。Enright和他的同事们引用数据证明为宽恕提供不同复杂水平理由的能力与对公平做理由的能力相关,并且,他们还发现,这种宽恕理由的复杂性与年龄相关。他们把这种随年龄上升的复杂性宽恕理由序列与Kohlberg的公平序列相对应比较。发现宽恕伴随着公平经历了类似的年龄变化阶段。表1显示了这个宽恕与公平发展的对照模型。
3.3对客体行为的评估
对客体行为的评估是由主体的认知所决定的,包括 对冒犯者冒犯意图的评估、对冒犯后果的评估、对事后冒犯者道歉真诚度的感知等几个方面。当受害者受到的 伤害是在冒犯者的行为是有意而且可控的情况下发生 的,受害者则很难宽恕冒犯者。 如果受害者受到的伤害 是在冒犯者的行为是有意而且可控的情况下发生的,并 且冒犯者的道歉不真诚, 受害者就更不会宽恕冒犯者。Fincham F D, Paleari F G,Regalia C通过探讨检验了主观的严重程度和客观的严重程度对宽恕的影响,发现主观的冒犯严重程度部分地调节了客观严重程度对宽恕的影响。
心理学的开题报告(12篇)
心理学的开题报告(12篇)【导语】心理学的开题报告怎么写出亮点?整理了12篇优秀的《心理学的开题报告》通用版范文,有规范的开头结尾写法和标准的书写格式。
是您写出深受大家欢迎的综合报告抱负参考模板,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第1篇】心理学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大一新生生活大事的应对方式及心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讨论1.选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和讨论方案1.1选题来源:由导师给定的参考方向受到启发,选定与高校生心理健康有关的方向,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和查阅大量的有关高校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讨论的文献,最终选定了这个题目。
1.2讨论目的:(1)在生活大事范围内,讨论有关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2)将心境当做一个中介变量引入到生活大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考察生活大事与心理健康关系中,乐观心境(情感)和消极心境(情感)对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3)生活大事、应对方式、心境和身心困扰之间的详细关系1.3讨论意义:1.3.1理论意义(1)说明高校大一新生对于生活大事的应对状况,以及在生活大事应对中的心境状况(2)讨论主要生活大事和日常琐事、应对方式和心境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3)说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乐观心境和消极心境的发生状况及其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3.2实践意义(1)对于同学个人来说,本讨论可以为他们供应一个参考依据,调整和改善其自身对于生活大事的应对方式,以及引起他们对自身心境的重视[2-3].(2)对于同学家长来说,也可以引起他们对于大一新生的应对方式与心境的重视,在家庭教育中加以留意,在同学离开家上高校之前与其多沟通与沟通,对于他们的问题进行开导。
(3)对于学校来说,为提高高校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供应理论,对于大一新生中大部分处于身心轻度困扰的同学进行教育与疏导,避开其程度加深,以便于更好的开展促进高校生心理健康的工作。
(4)对于社会来说,目前在国内,如何提高高校生的心理素养、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4],本讨论可以为促进高校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供应一个依据。
宽恕心理学的研究综述调查分析
宽恕心理学的研究综述调查分析作者:吴守义来源:《新疆预防医学》2013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21-03【摘要】目的对宽恕心理研究的介绍有利于反省目前宽恕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探讨其拓展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结论文章回顾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告了宽恕的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宽恕与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宽恕;心理健康;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有关宽恕心理的研究论文报告逐渐大量涌现,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在对宽恕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国内研究者傅宏[1-2]、罗春明[3]等对宽恕心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宽恕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也对人们日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产生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从宽恕的概念、研究方法、相关因素、宽恕与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1宽恕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宽恕的含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Enright[4]及其同事从受害者对侵犯者的知、情、行三个方面分析,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受到不公正伤害后,受害者对侵犯者的负性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过程。
Pingleton[5]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受到伤害后放弃报复侵犯者的念头。
Hargrave[6]认为宽恕就是受害者不再憎恨侵犯者。
North[7]认为宽恕是受害者消除对侵犯者的愤怒和憎恨,并以同情、仁慈和爱的方式来对待他/她的过程。
Mocullough[8]等人对宽恕的界定与Enright相似,他们认为宽恕是一种亲社会动机的变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受害者对侵犯者产生共情,与此同时,受害者就逐渐减弱了对侵犯者报复和惩罚的动机。
心理学文献对宽恕的定义:宽恕涉及两个人,一个人在心理、情感、身体或道德方面受到另一个人深度而持久的伤害,宽恕是要把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放弃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心理过程[9]。
大学生宽恕倾向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宽恕倾向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宽恕是一种包容性情感和行为,指的是在经受伤害后,放下对伤害
者的怨恨和恶意,主动向其展示慈悲和宽容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宽
恕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尤其对大学生这样的年轻群体,
宽恕的能力和倾向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宽恕倾向的情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状
况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宽恕倾向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具
体来说,我们关心的问题包括:
1. 大学生的宽恕倾向的程度如何?
2. 大学生宽恕倾向与其自尊水平有何关系?
3. 大学生宽恕倾向与其主观幸福感有何关系?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内容包括宽恕倾向量表、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
在填写
问卷前,我们将对研究目的和流程进行说明,并取得相关人员的知情同意。
所有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处理,以方便研究人员进行
数据解释和结论推理。
四、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
1. 对大学生宽恕倾向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探究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的发展状况;
2. 探究大学生宽恕倾向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大学生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表现;
3. 提高大学生的宽容和宽恕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社交关系,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就是本次研究的开题报告,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对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究和分析。
中国人恕道的心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人恕道的心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导师:在您的指导下,我决定开展一项关于中国人恕道心理学的研究。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中国人恕道心理学现象的内涵、特征和根源,以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从而为了解并提高中国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1.研究背景恕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理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恕道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的反思,强调对事物的客观评判。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交流,恕道理念也受到了影响和改变。
恕道的变革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也为我们了解恕道心理学提供了机遇。
2.研究问题和目标(1)恕道理念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2)什么因素影响了恕道在中国人心理中的地位?(3)中国人恕道心理学现象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如何?(4)通过研究,如何提高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3.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相关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方法对中国人恕道心理学现象进行研究。
(1)相关文献资料法:收集与恕道相关的书籍、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资料,对恕道理念的内涵、特征、历史等方面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以了解恕道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过程。
(2)实证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恕道在中国人心理中的地位、恕道心理现象与个体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了解中国人恕道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现状。
(3)访谈法:通过与恕道文化专家、传媒从业者、普通市民等开展访谈,了解恕道文化在不同领域影响和发展的内涵。
4.研究意义本研究能够探索中国人恕道心理学现象的内涵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恕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现状,为推动恕道文化的发展和提高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同时,学术上,该研究也对于拓宽中国心理学研究视野、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有借鉴意义。
高中生宽恕心理与其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高中生宽恕心理与其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的开题报告题目:高中生宽恕心理与其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宽恕心理与其自尊、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数据,发现高中生具有较少的宽恕倾向,同时也有较低的自尊和人际信任水平。
同时分析发现,宽恕心理与自尊、人际信任有着正相关关系,即宽恕心理越强,自尊和人际信任水平也越高。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当重视高中生的宽恕教育,帮助他们养成宽恕的习惯,提高其自尊和人际信任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宽恕心理;自尊;人际信任;调查分析Introduction:宽恕是指面对他人的过错、错误,没有愤怒、仇恨、报复等消极情绪,而是发自内心地接受、宽恕和理解。
宽恕不仅能够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方式。
然而,宽恕心理在高中生中却不常见,他们常常陷入自我评价低、害怕和猜疑他人的状态中。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高中生宽恕心理与其自尊、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
Method: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10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宽恕量表、自尊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
其中宽恕量表包括“宽恕他人的过错是很重要的”、“我不会太介意别人的过错”、“当别人对我做错事时,我会立即宽恕他们”。
自尊量表包括“我对自己感到很自信”、“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喜欢自己的外貌和个性”。
人际信任量表包括“我相信其他人会重视我的感受”、“我相信我的朋友和家人不会欺骗我”、“我相信其他人会帮助我”。
Result: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生平均宽恕分数为3.6(总分为5),平均自尊分数为3.8(总分为5),平均人际信任分数为3.7(总分为5)。
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宽恕水平较低,自尊和人际信任水平也较低。
同时,我们也发现,高中生的宽恕心理与自尊和人际信任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宽恕心理越强,自尊和人际信任水平也越高。
宽恕心理学相关研究综述
宽恕心理学相关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宽恕在心理学领域研究逐渐广泛和深入。
本文旨在对目前国外心理学界有关宽恕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要阐述。
主要包括对于宽恕的界定、影响宽恕的因素以及宽恕的模型。
最后提出了当前宽恕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对未来宽恕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宽恕;共情;宽恕模型;自我宽恕一、宽恕的概念宽恕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受到特别重视,但宽恕的内涵在两种文化中不尽相同。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东方文化强调宽恕是个人修身养性、道德升华的必要条件;而以基督教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强调宽恕是一种爱,是“上帝的指示”。
心理学家试图从心理过程的角度对宽恕进了界定。
north[1] 从情感和认知角度出发,认为宽恕是个体克服了对冒犯者消极的情感和判断,并用理解、同情和关爱来对待对方的过程。
enright及其同事进一步补充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在受到不公正伤害后,对冒犯者的负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并出现正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过程。
这一观点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方共同作用。
mccullough [2]等人则以共情理论为基础,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基于对冒犯者的共情产生的一系列动机变化过程。
二、宽恕的影响因素(一)人格对宽恕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宽恕受人格特征的影响。
brown[3]通过检验过宽恕倾向与大五人格问卷的各维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宽恕倾向与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
张登浩等人的大七人格与宽恕各维度关系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善良,情绪性以及外向性三个人格维度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宽恕性水平。
(二)共情对宽恕的影响。
共情,即同理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zechmeister等[4]采用叙事法进行研究,发现共情特质高的受害者对冒犯者的归因和描述较为积极,产生的情境性共情会使受害者宽恕冒犯者。
(三)责任归因对宽恕的影响。
宽恕的责任归因是指受害者对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理解。
宽恕的先验心理维度的开题报告
宽恕的先验心理维度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宽恕是一种心理和行为过程,是指对于他人造成的伤害或错误的一种有意识地、主动地、自由地接受与理解,并放弃对其进行惩罚和报复的过程。
宽恕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个体水平上,宽恕可以减轻压力、降低紧张和敌对情绪、增强情感调节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生命质量。
在社会层面上,宽恕有利于减少犯罪率、提高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目前,宽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主要方面:宽恕的触发机制和宽恕的影响因素。
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先验心理因素对于宽恕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关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先验心理因素对于宽恕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宽恕的发展和实现的可能途径,为宽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 研究内容和方案本研究将以先验心理维度为切入点,探讨人们在宽恕过程中的思维和情感因素,包括信念、态度、价值观念、情感表达、人格特质等方面,以及其对宽恕的影响。
具体而言,将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以验证先验心理维度与宽恕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先验心理维度与宽恕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公众对宽恕的态度和实践程度以及先验心理维度的具体构成。
之后,我们将开展实验研究,以验证先验心理维度对于宽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分析影响宽恕的其他重要因素,例如个体、环境等因素。
最后,我们将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宽恕在不同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实现可能途径,以及不同群体对于宽恕的理解和实践的差异。
3. 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包括:1)建立先验心理维度与宽恕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宽恕的基本机制;2)探究影响宽恕的多种因素,促进宽恕的实践和推广;3)深度挖掘宽恕的跨文化和历史深层逻辑,为今后同时代国际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以上成果的实现将对于提高公众对于宽恕的认知、推广宽恕的实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对宽恕影响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对宽恕影响的实验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宽恕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在认知、情感、行为等不同层面对
人际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人类
需求,它们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之前的研
究表明宽恕对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忽略了宽恕对安
全需要和归属需要的影响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影响的问题。
因此,本研
究旨在探讨宽恕、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宽恕对安全需要
和归属需要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宽恕、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之间的关系,研究
宽恕对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的影响,并为人际互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
通过实验的方法,探讨宽恕、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
宽恕对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确定参与者并进行前工作:选取大学生、社会人士等不同年龄段
的人作为实验参与者,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
2.实验设计:将参与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有关宽恕
的教育,对犯错的人持宽恕态度;对照组不接受有关宽恕的教育,对犯
错的人不持宽恕态度。
3.实验操作: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参与者对安全需要和归属需
要的评价,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究宽恕、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之间的关系,以
及宽恕对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的影响,扩展了宽恕作用的相关研究领域。
同时,本研究为社会提供了迈向更和谐人际关系的路径和方法。
宽恕心理学的研究综述调查分析
宽恕心理学的研究综述调查分析目的对宽恕心理研究的介绍有利于反省目前宽恕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探讨其拓展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结论文章回顾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告了宽恕的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宽恕与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
标签:宽恕;心理健康;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有关宽恕心理的研究论文报告逐渐大量涌现,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在对宽恕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国内研究者傅宏[1-2]、罗春明[3]等对宽恕心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宽恕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也对人们日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产生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从宽恕的概念、研究方法、相关因素、宽恕与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1宽恕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宽恕的含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Enright[4]及其同事从受害者对侵犯者的知、情、行三个方面分析,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受到不公正伤害后,受害者对侵犯者的负性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过程。
Pingleton[5]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受到伤害后放弃报复侵犯者的念头。
Hargrave[6]认为宽恕就是受害者不再憎恨侵犯者。
North[7]认为宽恕是受害者消除对侵犯者的愤怒和憎恨,并以同情、仁慈和爱的方式来对待他/她的过程。
Mocullough[8]等人对宽恕的界定与Enright相似,他们认为宽恕是一种亲社会动机的变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受害者对侵犯者产生共情,与此同时,受害者就逐渐减弱了对侵犯者报复和惩罚的动机。
心理学文献对宽恕的定义:宽恕涉及两个人,一个人在心理、情感、身体或道德方面受到另一个人深度而持久的伤害,宽恕是要把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放弃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心理过程[9]。
对于宽恕的解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研究者普遍都强调它的宽容、饶恕、积极情绪的特征[4-9]。
宽容之心研究报告(1)
如何克服学生的自私心理,培养宽容之心研究报告资阳市雁江区祥符镇松树小学甘桂仙査正仙一、课题的提出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当你伸出两只手指去谴责别人时,余下的三只手指恰恰是对着自己的。
学会宽容吧,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含可容之人,生活会灿烂无比。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够化解矛盾,使人和睦相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神奇的内化力量,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宽容地对事对人。
”可见,对他人多点宽容,并不伤害自己;即使对方伤害了自己,某种程度的宽容,反而可以增加自己的人际亲和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较多,这部份学生是缺少关爱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所有事都会按他们自己生活方式来解决问题,要么过于强势,要么过于自卑。
强势的这部份孩子处处为了保护自己,不分黑白,不分对错,弄得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都不得安宁。
过于自卑的这部分孩子通常一言不发,很少与人沟通和交流,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可能发展成为社会的负担。
还有部分学生他们是几代人的宠儿,他们在家过着少爷皇帝般、公主样的生活,不容许吃半点苦头,又由于父辈和祖辈的教育方法欠妥,有些还更多的教会学生如何不择手段的争取自己利益……这些都给我们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老师们虽有很强的育人目的,但如何科学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克服自私心理培养其宽容之心,一直困扰着很多教师。
长期以来,学生中你打我碰,你骂我骂,斤斤计较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宽容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时代的精神主题,更是当代学生不可缺的道德品质。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主要任务,这不可避免地会使人认为:教书是第一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
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学校更是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得育人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我们的教育目标应改为“育人教书”,因为“要学会做事必先学会做人”,强调学校首先要做好育人的工作,而做好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因为一切邪恶的产生都根源于人心底的“善”和“恶”——不宽容。
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范本)
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1:一、研究课题一个华德福幼儿的家庭生活二、研究概述华德福教育被誉为世界四大教育理念之一。
事实上,自201X 年起,华德福教育开始被国人在杂志期刊上介绍,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华德福教育,其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教育模式,其也愈来愈受到教育界特别是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国内很多关于华德福教育的探讨应运而生。
幼儿在园学习效果的维持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家庭环境,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华德福幼儿园,这一点尤其突出。
比起主流学校,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对其家长有很多建议,比如不能给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不能穿有卡通形象的衣物等等,这与我国主流思想下的家庭教育现状背道而驰。
目前国内关于华德福教育的研究和文章并不多,关注华德福家庭的几乎没有。
然而,对于华德福幼儿家庭生活的探讨不论是对于入读华德福的家庭还是非华德福家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旨在通过叙事研究描述一个主流社会的家庭在入华德福后产生的一系列碰撞、冲突的过程。
家庭生活具体是怎样进行的?是否与华德福理念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即,通过对比华德福理念下家庭生活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来探讨华德福教育理念。
在细枝末节的家庭琐事中呈现幼儿及其家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并对此进行探讨,试图对其他接受主流学校教育的幼儿家长提供一些思考和把家庭生活基本上分为外在有形部分和内在无形部分两类,共十四项。
通过连续多日的观察及访谈,从外在有形部分来讲,该幼儿的饮食以有机食品为主;幼儿承担固定的家务;玩耍的范围从客厅到自己的卧室;家居简洁素雅;光线明亮;穿衣以纯色无卡通为主;玩具以塑料的乐高玩具为主;有少量卡通玩具和电动玩具,会用电脑打游戏、画画;书籍有百余本,从绘本到百科全书;客厅有电视机但并不看;一般晚上八点半睡觉,睡前自己洗漱,家长讲故事;短期旅游主要是在家附近的公园及周边,也有跨省跨国游,家长多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并会邀请幼儿同伴同往。
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
宽恕心理学研究综述11小教2班第三小组:09 徐芳芳、10 管青青11 张燕茹、12 孙元婷、14 陆玉宇[摘要]宽恕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宽恕尤为关注,在道德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咨询和临床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等相关领域中对宽恕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也日益关注到对宽恕的研究。
大量研究都表明宽恕与个体的人际关系具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宽恕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了阐述,最后对宽恕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展望。
[关键字]宽恕;人际关系;国内外研究;不足与展望1.宽恕的内涵和定义谈起宽恕的渊源,不得不说,宽恕长期以来是东西方哲学与神学探讨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由于文化的差异,东西方对宽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在东方,佛教最早倡导“慈悲为怀”的理念,强调的就是对世间万物的宽恕思想。
在这之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东方文化强调的宽恕是个人修身养性,讲究的是“恕”道;而在西方,我们可以从《圣经》中讲述的一系列故事体会到西方古哲学家们那悲天悯人的宽恕之道,他们所强调的宽恕是一种爱,是指上帝对罪人的罪恶监视、保密、净化和消除。
心理学文献一般把宽恕定义为:宽恕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其中一个人在心理、情感道德或身体方面受到了另一类人的深度而持久的伤害;宽恕是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不再渴望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过程。
North[1]从情感和认知角度出发,认为宽恕是个体克服了对冒犯者消极的情感和判断,并用理解、同情和关爱来对待对方的过程。
Pingleton[2]把宽恕定义为受害者受到伤害后放弃报复和惩罚侵犯者的需要。
Hargrave[3]认为宽恕就是受害者不再憎恨侵犯者。
Enright[4]及其同事进一步补充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在受到不公正伤害后,对冒犯者的负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并出现正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过程。
宽恕及宽恕影响因素的心理研究综述
宽恕及宽恕影响因素的心理研究综述曲璐明[摘要]:宽恕作为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近二十年来,日益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西方心理学家对宽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对宽恕的科学研究尚处于起步的阶段。
本文对宽恕的含义、类型、研究方法、特点、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笔者关于宽恕在国内发展的构想和展望。
[关键词]:宽恕心理影响因素前言70年代中期以前,品德心理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公正问题,品德发展的研究领域基本上为Kohlberg的公正模式所主宰。
到了70年代中后期,Gilligan提出了关爱伦理取向。
几乎在吉利根研究的同时,也有学者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指出,完整的德性除了包括公正还必须包含仁慈的成份,而仁慈又包括两个亚成份:关爱和宽恕。
从80年代开始,一部分心理学家开始将研究视角投向宽恕,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还成立了以Enright为首的人类发展研究小组专门对宽恕的道德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1]。
从公正到关爱,再到宽恕,表明品德心理的研究主题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到了90年代,出现了许多与宽恕相关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宽恕日益成为品德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
一、宽恕的概述(一)宽恕的定义一直以来,宽恕的定义都是各个学者争论的话题,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宽恕。
Enright和Fitzgibbons[2]认为,被不公平对待的人们理性的决定宽恕,他们抛弃怨恨和相关的反应(这样的反应,他们是有权利的),并且对犯错者的反应基于仁慈的道德原则。
包含热情、无条件的爱、慷慨和道德爱。
Worthington[3]试图用宽恕的另一方面——不宽恕来定义宽恕,他认为不宽恕是一些相关情绪的联合体,如怨恨、难过、憎恨、敌视、残余的愤怒、恐惧,这些情绪是受害者对冒犯事件沉思以后体验到的,但他没有具体指出宽恕究竟是什么。
Rye和Pargament[4]定义宽恕为:个体在遭受不公平伤害的时候,随着消极情绪、消极认知和消极行为的释放,个体开始积极地对冒犯者反应。
宽恕的内涵及研究综述
宽恕的内涵及研究综述摘要】宽恕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的复杂心理现象,受害者由愤怒、报复的心情转变为同情和关爱冒犯者。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将宽恕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的内涵会衍生出不同的研究工具。
影响宽恕的因素可以从主客体双方、包括事件本身等角度来加以探讨。
宽恕有助于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目前宽恕研究尚不成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宽恕内涵;类型;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007-03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由于精神文明发展迟滞不前,所以文明古国这个巨人就出现了“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这样一种奇怪的状况,同时伴随有很多的社会问题。
在产生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人际间的冲突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如果说缺乏沟通是引起人际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的话,那么人际冲突进一步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宽恕。
宽恕长久以来一直是东西方哲学和神学的研究课题,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宽恕这种心理现象。
本文拟对宽恕的内涵、类型、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一番思考,以期对宽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1.宽恕的内涵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宽恕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宽恕的内涵研究也不尽相同。
Pingleton把宽恕定义为放弃个人做出伤害性反击的权利。
Hargrave定义宽恕为对冒犯者的一种和解表示。
North则进一步认为宽恕是个体克服由冒犯者所引起的愤恨时所经历的心理过程。
Enright扩展了North对宽恕的含义,认为应该从知、情、行等方面的心理结构对宽恕做出界定。
具体来讲,当个体宽恕时,在情感方面,愤怒及怨恨等负性情绪逐渐被中性情绪取代,最终转化为积极情感,如同情心和爱心;在认知方面,个体不再做出谴责性的判断和持有报复的念头,而表现出积极思维活动,如尊重和祝福对方;在行为方面,个体不再采取报复性的行动。
员工宽恕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员工宽恕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员工的心态和情感因素,认为员工的情感因素对工作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宽恕性作为一种情感态度,已逐渐被人们关注。
宽恕性是指个体在面对他人错误或伤害时,能够表现出原谅、宽容和怜悯的情感态度(McCullough et al.,2000)。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宽恕性能够促进积极情感体验,降低负面情感的体验,增强个体的发展和心理健康(McCullough et al.,1998;Worthington et al.,2007)。
在工作场所中,员工宽恕性也被认为是员工情感健康和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目前有关员工宽恕性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在中国的企业中,相关研究报道更为稀缺。
因此,研究员工宽恕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员工宽恕性对企业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
1.2 研究意义研究员工宽恕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1)对于企业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结合员工宽恕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更为合理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绩效。
(2)对于深入探讨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意义。
宽恕性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其研究能够探讨员工心理及情感健康方面的问题。
(3)对于完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意义。
在绩效评估中,考虑到员工的宽恕性,不仅能够反映员工的工作成果,同时也能够培养深层次的人际交往和互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组织绩效。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员工宽恕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员工宽恕性的内部结构和特点;(2)探讨员工宽恕性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性;(3)分析员工宽恕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包括个体行为的调节和组织文化的塑造等方面;(4)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员工宽恕性和提高组织绩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工程学院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大学生宽恕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学生姓名:徐芳芳、管青青
张燕茹、孙元婷
、陆玉宇
学号:
20111202209、10、11、
12、14
指导教师:费杉杉
所在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名称:教育学(小学教育)
徐州工程学院:2014年3月22日
说明
1.根据《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论文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学院教学院长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学生应当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课题类型填:工程设计类;理论研究类;应用(实验)研究类;软件设计类;其它。
6.课题来源填:教师科研;社会生产实践;教学;其它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大学生宽恕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课题来源 C.教学课题类型理论研究类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宽恕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宽恕尤为关注,在道德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咨询和临床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等相关领域中对宽恕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也日益关注到对宽恕的研究。
大量研究都表明宽恕与个体的人际关系具有密切的联系。
本组成员就宽恕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讨论,并且借鉴了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只有真正了解到宽恕心理学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才能提高当今社会人们的幸福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意义:第一、在宽恕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这一方面,国外的学者有研究不足的地方,而我国对这一论题的研究几乎都是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没有提出符合我国国情以及民情的研究结果,毕竟东西方的研究文化背景有相当大的差异,我国有必要将这一论题提到研究日程上来。
第二、人际关系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起着中介作用,宽恕他人通过人际关系的完全中介作用来影响幸福感。
人际关系是当代社会人们的压力来源之一,而宽恕又是应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宽恕必然会影响人际关系,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因此,对这一论题的研究是全人类永不停息的事业。
2.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对宽恕心理学东西方渊源以及概念界定的了解,提出我们自己的的看法以及对宽恕心理学概念的定义。
2、通过对宽恕心理学东西方研究现状的了解,整合出不同学者对这一论题的看法,得出我们自己关于宽恕心理学研究现状的看法。
3、根据东西方学者对宽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整合出宽恕心理学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总结研究成果,对宽恕心理学的研究前景作简单的阐述。
3.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统一提问、问答的形式与内容,对于不同的被调查者都以同一种问卷进行询问,同时,以同一种方式发放与填写问卷。
其优点包括可以不受调查人数的限制,可以抽取大量的样本进行调查;可以节省大量的调查时间和经费;其一般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能获得更加真实的数据;问卷调查得到的资料容易量化。
本论文的调查问卷由本组成员编写,从宽恕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出发进行问卷的设计。
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师范大学与徐州工程学院小学教育本科生。
计划发放学生问卷300份,通过问卷调查对宽恕与人的幸福感、社会关系网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等方面进行了解。
二、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从研究课题出发,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从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可从较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比较全面、权威的资料,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本研究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源,检索了大量有关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等相关研究的丰富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了进一步的整理、分析和补充。
三、访谈法
由于部分需要考察的内容不能量化,所以以访谈法来具体了解,与问卷调查内容相互补充。
4.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4年3月初至2013年3月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通过老师上课介绍,拟定论文题目;在3月5日前定题;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3月10日前完成论文大纲和开题报告;
3、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对调查中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对收集和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请老师指导课题研究;
3、逐步完成有关论文,在2014年3月15日前完成初稿;
第三阶段:修改完善阶段
1、根据指导老师意见,逐步修改完善论文;
2、论文定稿和提交;
5.主要参考文献:
[1] NorthJ.Wrongdoingandforgiveness.Philosophy,1987,62:336~352
[2] Pingleton J P.Why we don’t forgive:A biblical and object relations theoretical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failures in the forgiveness process.Joumal of Psychology ang Theology,1997,25:403~413
[3] Hargrave T D,Sells J N.The development of a forgiveness scale.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1997,23(1):41~53
[4] Enright R D the Human Development Study Group.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forgiveness.In:Kuerins W,Gerwite j (Eds.).Handbook of moral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Erlbaum,1991.123~152
[5]DentonRT,Martin,MW.Definingforgiveness:Anempiricalexplorationofprocessandrole. .TheAmericanJournalofFamilyTherapy,1998,26(4):281-292
[6]ZechmeisterJS,RomeroC.Victimandoffenderaccountsofinterpersonalconflic t:Autobiographicalnarrativesofforgivenessandunforgiveness.JournalofPers onalityand SocialPsychology,2002,82(4):675~686
[7]FinchamFD,PaleariFG,RegaliaC.Forgivenessinmarriage:Theroleofrelations hipquality,attribution,andempathy.PersonalRelationships,2002(9):27-37 [8] McCullough M E,Rechal K C,Sandag S J,Worthing E L Jr.Brown S W,Hihgt T
L.Interpersonal forgiving in close relationship:Theoretical elaboration and measuremen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5:1586~1603
[9]Hook,J.N.,Worthington,E.L.,Jr.,&Utsey,S.O.(2009).Collectivism,forgive ness,andsocialharmony.TheCounselingPsychologist,37,821–847.
[10]岑国桢.从公正到关爱、宽恕道德心理研究三主题略述,心理学科,1998
[11]傅宏.宽恕心理学:理论蕴涵与发展前瞻[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P92-97
[12] 倪伟.中学生宽恕风格的发展与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13]彭丽华.伤害情景下青少年宽恕的发展研究.2004
[14]胡三嫚.大学生人际宽恕与报复心理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
王薇.青少年宽恕倾向问卷的编制及应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1)
指导教师意见:
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对总体安排和进度计划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
符合学校相关规定,同意开题。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院意见:
教学院长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