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f526d076c66137ee0619e0.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可以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过量的水,另一组种子坚持枯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遭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遭到光照,放在黑暗的中央〕;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高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求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求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求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求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求阳光,但生长需求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中央?它们的叶同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顺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平地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增加水分蒸发顺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中央,叶子是刺状叶,增加水分蒸发,顺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湿润的环境中。
2.各种植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求的〔生活环境〕停止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植物各是怎样顺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冰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顺应冰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平安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空中下去。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4ab04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c.png)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 物质的分类:
- 成分一致的物质:元素和化合物;
- 成分不一致的物质: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
- 颜色、形状、硬度等外观性质;
- 燃烧性质、溶解性质等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形状、大小、聚集方式等改变;
-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性质和组成的变化。
第二章:物质的存在状态
1. 物质的存在状态:
- 固态:分子间距离接近,分子只能做微小振动;
- 液态: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可以自由移动,但不会分散;- 气态: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自由运动,可以互相碰撞。
2. 物质状态的变化:
- 固-液:熔化;
- 液-气:汽化;
- 固-气:升华;
- 气-液:凝结;
- 液-固:凝固;
- 气-固:凝华。
第三章:水的重要性
1. 水的特性:
- 无色、无味、无形、透明;
- 密度大、凝固和沸点高;
- 溶解性强、表面张力大。
2. 水的重要性:
- 生命之源: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
- 收藏和运输物质: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 温度调节:水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蒸发热;
- 生态平衡:维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资料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0de71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f.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结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结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b1ac8831b765ce04081494.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萌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和互相〔限制〕的。
2.种子萌芽的必定条件是水分、空气、合适的温度。
3. 种子萌芽实验采用的是〔对照〕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比方:要看水分对种子萌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合适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无聊〕;要看光对种子萌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碰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碰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萌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 种子萌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供应,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要必然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合适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合适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萌芽能够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计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能够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酷热。
松树生活在顶峰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能够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昏暗、润湿的环境中。
2.各样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必然的环境里。
不相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相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计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能够适应寒冷的天气。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四食品链和食品网1.生物的生计除了需要必然的自然条件外,它们互相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fbc85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7.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8080c89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c.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要点知识复习纲要第一单元1.种子抽芽的一定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合的温度。
2.种子抽芽能够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合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爱生活在灰暗、湿润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爱生活在必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计除了需要必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相互之间也是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的。
7.食品是动物生计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类像链环同样的食品关系叫食品链。
9.食品链中能自己制造食品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花费他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花费者。
10.食品链往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肉食动物停止。
11.同一栽种物会被不一样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品。
生物之间这类复杂的食品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构造,叫食品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行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当作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大海。
13.自然界里某一地区的生物形成一个均衡和睦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 假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遇到了损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掉均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同样 , 假如环境条件遇到损坏 , 生物的生计就会遇到影响。
16.写食品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 4 、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第二单元1.像电灯这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一样侧面照耀获得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一定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地点、方向相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相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耀的物体侧面的形状相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察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地点变化而变化,太阳地点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老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流传,速度约每秒 30 万千米。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基础知识梳理(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基础知识梳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257ce6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3.png)
.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 光,所以不是光源。
.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 是光源。
.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 .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同一支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时间大致相等。
.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3.2用水计量时间 1.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古代的水钟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 .泄水型: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而下刻度越来越大。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 而下刻度越来越小。 .水位的高低会引起水流速度的变化,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流速度会越来越慢。 .孔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保持不变,从而控制水流速度不变。 3.3我们的水钟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 ①容器的形状:如果容器的形状不规则或横截面过大,就容易造成刻度标识不准确。 ②水流的速度:每次向容器里加水后,水位的不同会导致滴水速度不同。 ③孔径的大小:孔过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进而使容器中水位上升较慢,这样会影响标刻度时的准确性;孔 过大则滴漏的水容易很快到瓶盖。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
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1.2光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以波的形 式传播的。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4ec08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c.png)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总结一、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
4. 在做水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5.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一般在每个盒子里放三粒种子。
6. 水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4)往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8. 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种子膨大。
9.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10.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1. 在做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时,观察发现靠近水源、水分充足的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生长的最缓慢。
12.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蚯蚓的选择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 同学们设计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观察到大多数蚯蚓待在盒子的盖子没有剪下的部分。
3. 在做“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到大多数蚯蚓都爬向湿润的土壤一端。
4.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0e6a8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9.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2.光照射纸和书,会发现光无法穿透,只能照亮纸或书的表面,这是因为纸和书是(不透明物体)。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就会被(反射或吸收)。
4.反射是指光遇到物体表面后,改变方向,向外反弹。
例如:镜子能反射光,使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像。
5.吸收是指光遇到物体表面后,被物体吸收,不再向外传播。
例如:黑色的物体能吸收大部分光,所以看起来很暗。
6.透明物体能够让光穿过,但是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射和折射),例如:玻璃可以让光穿过,但是玻璃的表面也会反射部分光线。
7.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用手指捂住眼睛,就能够看到手指的影像,这是因为手指阻挡了部分光线,使得眼睛只能看到手指的影像。
2.光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方式光能够穿过半透明物体,但无法看清物体的细节,如纸张。
而像书这样的不透明物体则无法让光线穿透,看不到书前方的物体。
探索光在烟雾中的传播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可以通过激光笔发现光线会沿直线传播。
由于烟气阻挡了部分光线并将一些光线反射到人眼中,当烟气越多时,反射的光线越多,能够看到的光束也越清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激光笔直接照射眼睛。
3.光在不同物体中的穿透性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可以让光线穿透,但不透明物体无法让光线穿透。
4.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
同理,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
5.光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观察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和斜射入水中的情况,可以发现前者光线传播路线不会改变,而后者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在实验中,铅笔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而观察鱼缸和水槽中的物体也会因为光的折射而产生视觉上的变化。
生活中还有其他光的折射现象,如潭水看上去比实际深,海市蜃楼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全册精简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全册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50b85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4.pn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光L有关光的思考光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分类: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两大类。
太阳:(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2.光是怎样传播的传播方式: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具体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实验:光(能)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穿过一些比较薄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生活实例:(日食)、(月食)的形成。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物质垂直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实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光的(折射)。
5.认识棱镜定义:(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
作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分解光:(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6.光的反射现象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传播方向: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际应用: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后视镜等。
7.制作一个潜望镜构造:内部有两块和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镜)。
原理:光通过两块镜子的(反射),最终传递到我们的眼睛里。
应用:(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总结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如高山、平原、丘陵、海洋等。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地球的结构内部: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成因:(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
作用:地震能在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地表,造成严重破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编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8d89b14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c.png)
新版小学科学五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控制好实验的条件。
例如:要研究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土壤),要改变的条件为(水);要研究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土壤),要改变的条件为(光照);要研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土壤),要改变的条件为(温度)。
3.(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条件。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和(土壤),但生长需要(阳光)和(土壤)。
3.植物能(适应)环境。
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多雨的环境。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环境。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3.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4.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动物也能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
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边,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8e322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d.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f6fc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0.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 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 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cb7241be23482fb4da4c2b.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实验时,让一组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另一组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其他条件不变)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也相互制约的。
5、仙人掌的叶子是刺状的,生长在沙漠地区;松树的叶子是针状的,生长在山区;香蕉的叶子宽而长,生长在热带雨林。
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7、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当环境改变时,它们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就会被环境淘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8、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如捕食、竞争……)。
9、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1、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食物链里的箭头表明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绿色植物吸收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向消费者流动。
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3、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包含这个地区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2f145ac1a37f111f1855bb7.png)
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二课: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第三课: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提供的养料。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1、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b32ef1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1.pn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生命起源与进化1.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具有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基本特征的物质体现象。
2.生命起源的基本环境要素生命起源的基本环境要素包括有机物质、水、温度、辐射等。
3.生命起源的主要假说生命起源的主要假说包括生命由地球上的简单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生命是由外星生命体传播到地球而形成等。
4.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基础。
5.动物界与植物界的分类特征动物界与植物界的分类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特征上,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种类、结构和功能等。
生物多样性1.生物物种的定义生物物种是指在形态、生理、遗传等方面相似,可以自由繁殖后代,具有一定独立生存能力,且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与其他物种有效区分的一组个体。
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丰富程度及在空间分布,生物丰富度及其多样性与维持、养护人类社会的生态系统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捕捞和砍伐、培育保护型经济等。
物质的组成与分离1.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分离的方法物质分离的方法包括过滤、蒸馏、溶解、磁性分离、沉淀、扩散等。
3.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由最细小、不可再分的颗粒,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互相结合而成的微小颗粒。
物质的变化1.物质状态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相变,如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等。
2.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分子和原子彼此结合或分离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如酸变成盐和水、金属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形成盐等。
3.物质变化的计量方法物质变化的计量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实验室做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可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c48246083169a4517623a304.png)
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d6fd63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0.png)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提纲第一单元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虽然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和土壤。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第二单元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而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实验时,让一组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另一组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其他条件不变)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也相互制约的。
5、仙人掌的叶子是刺状的,生长在沙漠地区;松树的叶子是针状的,生长在山区;香蕉的叶子宽而长,生长在热带雨林。
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7、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当环境改变时,它们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就会被环境淘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8、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如捕食、竞争……)。
9、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1、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食物链里的箭头表明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绿色植物吸收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向消费者流动。
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3、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包含这个地区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7、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8、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
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分、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19、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20、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21、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重点保护我国现存最大一片红树林。
2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的生态系统。
23、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区之一。
24、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珍稀麋鹿保护区,主要保护麋鹿。
25、简答题例题: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26、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答:在我国的北方,由于我们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特别是草原的生态平衡,至使一些草原沙化,遇到大风就形成了沙尘暴。
27、写出水田中的3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水稻→蝗虫→小鸟→老鹰③水稻→老鼠→蛇→老鹰28、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29、如何制作一个生态瓶?答:(1)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洁干净后剪掉上部分(2)在瓶底装上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大半瓶自来水(3)在瓶里种上几颗水草,再放上一些浮萍(4)植物存活后,放入一些鱼,小虾、螺等小动物。
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地球、月亮不是光源。
萤火虫、太阳、电灯是光源。
(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影子产生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古代皮影戏需要光源、幕布和各种人物等。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方向有关。
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太阳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长。
6、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光源和屏的相对位置不变时)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7、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如一个圆柱体的侧面投影是长方形,而上方的投影是圆形)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也称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10、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万千米。
1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12、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等。
13、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中午阳光强,气温升高。
阳光下热,背阴处凉快。
14、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凹面镜是反射汇聚光线,汇聚点与光源在凹面镜的同一侧;凸透镜是穿透镜子折射汇聚光线,汇聚点与光源在凸透镜的两侧)15、在我国古代就利用凹面的铜镜取火。
现在,人们利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充分利用能源。
同时,奥运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
16、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17、太阳外部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8、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19、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0、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奥运圣火的采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21、太阳能热水器由:保温储水箱、真空集热器和通水管组成。
例题:22、列举生活中投影的应用:几何投影、投影计算、皮影戏。
23、古代人们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说说其中的道理:最古老的的天文计时器是圭表(日晷),它是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来计时的。
一天中,影子最短的时候是中午,影子最长的时候是清晨和傍晚。
一年中,正午影子最长时是冬至,影子最短是夏至。
24、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针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25、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这束光居然扩展成了红、橙、黄、绿、蓝、靛(dian)、紫七种色光排列形成的美丽光谱。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丘陵等。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的从外到内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
6、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9、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0、岩石风化过程: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变成小石子和沙。
11、列举四个岩石风化形成的景观:石林、钟乳石、蘑菇岩、海边礁石。
12、土壤按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砾(直径大于2毫米)、沙(直径小于2毫米)、粉沙(直径小于十六分之一毫米)和黏土。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成分。
15、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16、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注意风化和侵蚀的区别:风化是指岩石在外界条件作用下破碎,侵蚀指地表土壤被带走的过程)17、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18、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可以减少土地的流失。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
19、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20、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21、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2、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例题:23、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河流从上游冲下来很多的泥沙,当到下游和中下游的和入海口时,水流变慢了,所以发生了沉积,因而形在了平原。
24、地形及地形的特点:答: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5、人们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答:(1)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2)修建堤坝,防止泥石流(3)修建水库,防止干旱26、为什么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