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测评53

合集下载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信息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2、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满意度、学业成绩、社会反馈等,反映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应用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自我评价: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进行外部评价: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外部评价,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指导和建议。

4、总结经验: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结语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

一、概述我国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教育监测与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政策,建立相应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的统计指标体系,包括教育基本面、质量评价、特殊人裙教育等方面。

二、教育基本面的统计指标1. 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衡量国家对教育事业支出的重要指标。

包括财政投入、师资配备、教育设施建设等方面。

通过对教育投入的监测,可以了解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人数、性莂比例、入学率等指标。

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监测,可以了解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3. 教育覆盖率教育覆盖率反映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程度,包括义务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等。

监测教育覆盖率可以发现教育的普及程度,为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

三、质量评价的统计指标1. 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是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

包括学生学业成绩、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教育质量等方面。

通过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可以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育质量制定相应政策。

2. 教育管理评价教育管理评价包括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行政效率等方面。

监测教育管理评价可以了解教育行政效率,为改善教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教育公平评价教育公平评价是指对不同地区、不同裙体的教育资源分配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教育公平评价可以发现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为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

四、特殊人裙教育的统计指标1. 特殊教育覆盖率特殊教育覆盖率是指对残障儿童、特殊教育儿童等特殊人裙的教育覆盖情况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特殊教育覆盖率,可以了解特殊人裙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为提高特殊人裙教育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2. 特殊教育质量评价特殊教育质量评价包括特殊人裙学生学业水平、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

通过对特殊教育质量的评价,可以发现特殊人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制定相应政策。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教(学)案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教(学)案评价指标体系
2
3.经费保障(4分)
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4
4.网络安全(4分)
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4
五、特色创新(6分)
1、课题研究(2分)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参考指标体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参考指标体系
4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4
计划

准备
(24分)
6.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
4
7.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4
8.根据教学需要,检索与获取学科资源,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
4
22.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主动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各环节。
4
2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
24.掌握交流研讨工具、问答工具、视频工具、问卷工具等协同研修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开展在线研修、集体备课、评课、资源推送等协同研修、网络研修活动。
4
9.处理加工或制作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数字教育资源。
4
10.确保相关设备与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正常使用。
4
11.能够处理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
4
组织

管理
(20分)
12.使用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掌握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
4
13.能够针对学科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课堂讲授。
4
2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网络研修,实现学用结合。
4
合计
10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参考指标体系
维度
考核要点
分值
技术
素养
(20分)
1.理解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4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1.教育机构指标:
-学校规模:学生人数、教职员工数量等。

-学校管理:管理层次、管理制度、管理效果等。

-教育资源:教学设施、教材、教学设备等。

-师资力量:教师数量、教师资质、教师培训等。

2.教学指标:
-教学目标:教育目标的设定与实施。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

-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果、考试成绩等。

3.学生指标:
-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学业水平:学科成绩、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等。

-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学生发展: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等。

4.教师指标:
-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

-评价能力: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

-师德师风: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等。

-自我发展: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等。

5.教育成果指标:
-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

-毕业生继续教育情况:升学率、升学质量等。

-教育质量:教育满意度、受教育者满意度等。

-社会反馈:社会评价、社会认可等。

以上仅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实际设计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以适应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宝山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督察评估标准

宝山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督察评估标准

学校每学期都有对网管员、中青年教师和设备管理人员的校内信 24 息技术技能培训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纳入教师个 人专业化发展计划。 25 培训经费落实到位。 26 积极参加市级、区级相关教育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学校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至少提供12课时技能培训(每增加4课时加 27 2分)。 28 有各类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学校所有工作(教育教学、校务、后勤、党团队活动等)均运用 29 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数字化管理;开通教师专业化发展电子管理系 统。 30 学校工作数字化管理已形成管理资源库,管理高效、有序。 31 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认识与理解,符合二期课改理念。 教师具有相关的信息技术资质证书或实际操作能力(即100% 的中 32 青年教师已获得区第一轮“非计算机学历”培训合格证,并能在 备课、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中运用。没达标一人扣0.2分)。 能够利用电脑制作各类电子作品(课件、学件、电子报刊、电脑动 33 画、电脑绘画、网页、程序设计等),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在全国 、市、区级相关评比活动中获奖。 教师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每学期人均不少 34 于2次)。 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有校、区、 35 市、国家级研究课题。 普遍达到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运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工 36 具(在校已修完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生信息科技等级考试合格率: 高中>90%,初中>85%,小学>80%)。 具有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主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具体问 37 题的能力。 能够利用电脑制作各类电子作品(电子报刊、电脑动画、电脑绘画 38 、网页、程序设计、机器人等),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在在全国、 市、区级相关评比活动中获奖。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能利用网络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活动(每年每 39 班不少于1次)。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改进课堂教学模 40 式(教师每年人均不少于设计2个教学方案)。 在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定期开展校级信 41 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专题教学活动。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取得相应成果(发表论文或 42 制作软件)。 承办或协办全国级、市级、区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或其它教 43 育信息化专题活动。 44 建有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经常应用于教与学,支持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家校联 45 系。 46 内容丰富且大部分原创。更新及时。 47 能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共53张PPT】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共53张PPT】
14
第一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三、制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四)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 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指标要具有全面性和系统 性,同时同级指标之间又应具有相对独立性。
15
第二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教育指标体系的设计大体上要经历三个步骤: 拟定评价指标、分配指标权重、制定评价标准。 一、拟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成分。 评价指标的拟定一般需要通过初拟指标和筛选指标两个环节 来完成。
24
第二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二)筛选指标
2、调查统计法
——是指依据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对评价目标进行逐级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 ——讨论结束后,对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补充和完善。 也可以说,评判准则的确立是教育评价得以开展的先决条件。
第(4二)节根教据育调—评查价统计指—标 结体果是系 ,设 修计 订指咨询通表;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加以统计,根 据统计结果决定指标取舍的方法。 故ABC三个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
22
第二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二)筛选指标
初拟指标要尽可能全面, 因此主要和次要指标、重要和不重要指标并存, 同时各指标间出现交叉、重叠、矛盾、因果等关系, 因此需要筛选精简以提高质量。
有经验法和调查统计法: 1、经验法 ——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者根据其相关理论素养和以往 的经验进行指标筛选。
4
第一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一)评价指标 教育评价指标是指从教育评价目标中分解出来,反映评价 对象某一方面特征的规定。 评价目标是评价指标的来源和基础,评价指标是具体化、 行为化的评价目标。 根据对评价目标具体化程度的不同,教育评价指标可逐级 分成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末级指标。越往上越概括, 越往下越具体。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一、教育硬件设施指标:评估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主要包括学校网络设备和带宽情况、电子教室设施和配套设备、计算机设备和软件配置等。

这些硬件设施的齐全性和先进性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育软件和内容指标:评估教育软件和内容开发和使用的程度和质量。

包括开发和使用的各类教育软件、数字化教材、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教育软件和内容的有效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实施。

三、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标:评估教育信息化在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学生学习、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水平。

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和应用水平、学生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学校管理人员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实施等。

四、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指标:评估国家、地区或学校制定和推行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情况。

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的类似政策和规划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情况、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法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等。

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法规的完善和有效性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五、教育信息化人才指标:评估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情况。

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情况、教育机构和学校对于教育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情况等。

教育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教育信息化事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以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别设置各项指标的具体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通过各项指标的数据和得分来评估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评估结果可以为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和改进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程度不同,所涉及的指标和评估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实际评估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评价体系与效果评估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评价体系与效果评估
外,学校还与家长、社区合作,共同支持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
案例三:跨学科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该实践案例强调跨学科的人工智能教育,旨在融合多学科 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学 、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进行整合,通过设计综合 性项目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 过组织跨学科的团队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 力。
法。
PART 03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 案例
案例一:某中学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
总结词
全面整合资源,注重实践操作详细述该中学在人工智能教育中,全面整合校内外资源,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硬件设施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 践操作机会。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授课,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同时,学校还 建设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PART 01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评价 体系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评价体系
• 请输入您的内容
PART 02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效果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选择
01
02
03
04
综合评估法
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 态度等多方面,全面评估学生
的学习成果。
目标达成度评估法
根据课程目标,评估学生达到 目标的程度,衡量教育效果。
案例二:某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
总结词
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创新思维
详细描述
该小学在人工智能教育中,注重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校 通过开展趣味性的编程和机器人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同时,学校 还开设了创客空间,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人工智能作品。此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5
(3)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
5
7、智慧管理服务(15分)
(1)建有统一的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融合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走班排课、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多种功能。
4
(2)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
4
(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
(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
有市级及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个,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好)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
2
2、特色应用(2分)
推广使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2
3、创新机制(2分)
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大会上进行汇报交流。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
6
(2)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
2
(3)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1第一部分使用说明本指南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用)》研制,包括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用于指导各地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制定的基本思路:⚫能力导向:以教师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为考核依据,重在提升和发展教师实践能力。

⚫面向实践:以采集和提交教学实践证据的方式,推动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和自我反思。

⚫精准测评: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解为若干具体、明确且相对独立的微能力,促进教师准确理解、精准提升和快速发展。

⚫关注差异:能力区分了不同学校环境和教学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情和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参与,体现学校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差异。

2、所属环境分别为:⚫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

⚫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

3、实践任务重在说明教师参与该项微能力考核时需要完成的应用探索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提交的证据形式。

⚫根据微能力差异,证据形式可能是教学设计、实施计划、课堂实录片段、教学资源、案例描述、教学反思、学生体会等。

⚫证据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每项微能力的考核结果都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所有证据的评价等级均为优秀,则该项微能力的考核测评等级结果才为优秀;若证据中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则最终考核测评结果为不合格。

第二部分微能力体系第三部分微能力测评规范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B7家校交流与合作B8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实践建议自评与互评是有益的学习体验,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不断调整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也是落实过程性评价理念的重要载体。

2024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7篇)

2024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7篇)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指导思想: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经进入了校园,并且在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开始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新一代的科学技术,电脑及互联网使得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举手之间,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从此,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教室的空间,我们的活动不再受制于两点一线;作为一所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作为一所有着优越教育资源的学校,我们更有理由走在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着眼于形势,立足于将来,我们制定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一、工作重点:加强学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形成一支力量强、协作能力好的信息化师资队伍,为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做好铺垫,同时深入科研工作,认真积累,积极尝试、及时总结,将点滴的积累汇集成一套适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另外,定时定期地开展全体教师信息化自培工作,使工作更具有成效化,努力创建一流的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环境和氛围。

继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应用新建小学学校新教师培训博客群,利用博客手段解决新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利用博客的公开性,提高新教师的竞争和交流意识,不断完善新教师考核中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的问题,促进新教师加快成熟。

二、具体工作时间安排:____月份:1、全校课表调整并发放到位。

2、对教师办公室内老旧计算机的更新和软件的安装维护。

3、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的调试。

____月份:1、教师网上集中培训学习。

2、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培训学习。

____月份:1、积极用好计算机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含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

2、听课教研____月份:1、学生信息素养调研。

2、听课教研____月份:1、资料汇总(课件制作、会议记录、小结等)2、回顾与反思,做好学期总结工作。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二)一、背景分析:未来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教育领域都已相继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以教育为服务内容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3
四、保障措施(20分)
1.机构制度(6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2
(3)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
2
(4)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细则
分值
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
1.信息基础设施(10分)
(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3
(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用提供统一入口。

202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

202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

202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2023年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的标准,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中小学教师,并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评估依据。

考核标准1. 教学技能教学技能- 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基本技巧。

- 能够运用教学软件和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 具备设计和组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 能够利用各类教学软件和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和资源制作。

- 熟悉获取和评估教学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 具备有效整合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3.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课堂秩序和学生研究。

- 具备使用在线研究管理系统进行课堂管理和作业布置的能力。

- 能够有效运用电子研究工具进行学生研究进度跟踪和反馈。

4. 评估与反馈评估与反馈- 具备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学生研究评估的能力。

- 能够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考试和作业的评阅和批改。

- 具备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研究反馈和建议的能力。

5. 教学创新教学创新- 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活动的能力。

- 能够设计和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 具备教育科技应用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考核方法1.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涵盖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学资源、课堂管理、评估与反馈以及教学创新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2. 考核方式- 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课堂观摩和教学设计评比。

- 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试和案例分析。

- 考核期间对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记录和教学成果展示。

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1. 考核结果根据教师在各项考核指标上的表现综合评定。

2. 优秀者将被评为信息化教学示范教师,并给予相应奖励和荣誉。

3. 未达到要求者将被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提升,并进行跟踪指导。

结论通过规定2023年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我们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为加快**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普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需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应用的现状,特制定**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一,指导思想**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以"办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基本实现普陀区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为主线,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国家教育部,市教委制订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及意见为依据.通过制定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全区校园信息化设备配备,环境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为二期课改提供有效支持,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形成一套软硬结合,以应用为核心的普陀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机制,实现投入资金与提高效益的有效统一.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信息化,为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它为我们提供了通过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及其发展与应用来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素质的机遇.由此决定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建设信息化的校园,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最大的裨益.1,在信息化的校园环境中,充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与教逐渐转向较有创意及互动性的模式,争取三年内在30%的课程上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与教的活动.2,以信息化的校园为"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与经验,帮助他们具有创意的思维"构建数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为学生奠定广阔的知识基础,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效应变的能力,以及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能力.3,通过信息化校园环境的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帮助学生按其本身的程度学习,养成自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4,实现校园资源数字化,机构扁平化,管理信息化,充分体现信息校园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效益.三,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校园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等技术和校园计算机网,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等网络,将学校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信息管理,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信息化,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1,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服务原则校园信息化建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优质的资源和环境,有效的技术和服务,着重推进教育管理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原则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诸方面,应从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利益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正确把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方向,确保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坚持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坚持信息化校园建设与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同步协调发展.3,系统开放,可持续发展原则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应坚持系统开放性标准,采用先进,成熟,具有开放性标准的主流产品与技术,注重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系统互联性,互操作性和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体系建构,提高整个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4,建用结合,实用性,适度性原则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化校园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效益.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实用性,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度推进信息环境,技术应用,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有效建设.同时,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经费使用要科学,合理.5,建培结合,以人为本原则信息化校园的作用和效益,最终将由"人"这一关键要素来实现.在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同时,要抓好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挥市,区,校三级培训体系的优势,努力提高中小学干部,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五,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通用标准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系统是在学校范围内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Internet),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教育平台,信息化学习平台,将现行的以手工作业为主的管理,教育和学习活动,转移到这个信息化平台上,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校园信息化建设包括校园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和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指学校信息化环境中各种硬件的配置和建设,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它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校园视频中心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计算机房及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化语音室建设,计算机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等方面.1,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标准校园计算机网络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Internet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保证学校每个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室之间互连互通,并实现对外沟通交流,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交流和通讯等提供综合服务的网络应用环境.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涉及城域网接入,校园网络布线,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等方面的建设和配置.2,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标准校园广播系统应用于学校各种公共场合,为学校上下课电子铃声,英语听力考试,通知,升国旗,课间操,播送课间音乐,表扬先进,召开全校大会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语音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是学校教育教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主要安装在教室,会议室,餐厅,图书馆等场所,以视频形式为学校提供文化,艺术,美育等方面服务.3,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标准计算机网络中心是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部分,配置有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为学校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沟通交流等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4,校园视频中心建设标准校园视频中心是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系统控制,视频采集,视频演播,视频编辑等功能,为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5,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标准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具备会议厅,视频会议厅,报告厅,学术讨论厅,培训厅的多种功能,承担着学校重大会议,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等任务,是学校重要的学术活动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场所. 6,数字化语音室建设标准数字化语音室具有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双重功能,整个系统将声音,数据,文字,图形,影像及学习成绩的评判有机地熔于一体,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使得语言教学更为生动和形象,教学效果更为理想.7,计算机配置标准计算机配置包括学校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计算机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分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两种类型.其中教师用计算机分为办公用机和专业用机两大类.办公用机指配置给教职员工个人或组室集体用于完成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 专业用机指专用于学校软件开发,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技术专业或财务,校产,图书资料,学籍,卫生,人事等管理专业工作的单一用途的台式计算机.前者称技术专用计算机,后者称管理专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指专门供学生在课内外参与课堂教学,拓展性学习,电子阅览查询等活动所用的台式计算机.8,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指安装或配置于中小学教室专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一般由投影仪,视频展台,投影屏幕和计算机等设备组成.(二)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普陀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管理系统,应是一个基于Web的网络平台系列.信息化应用管理体系由学校教学资源,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行政办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信息等信息资源组成.形成教学应用,学习辅导,决策支持和管理信息等四大资源系统,通过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1,学校管理平台学校管理平台是一套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学校基本信息,教务信息,学生信息等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包括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财产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模块.2,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是一套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师个人发展档案,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研究,德育活动等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的,共享式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3,学生学习成长平台学生学习成长平台是一套以学生为本,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成长经历,学习档案,班级活动等记录,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调控,协作互动,健康成长.4,网上教学教研平台网上教学教研平台是一套基于校园网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活动的教育管理系统,为教师进行网络备课与授课,网上答疑,网上听课评课,课件点播等教学研究活动提供服务. 5,家校信息平台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实现家长与学校,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构建一个家校信息互动平台.家长方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学校教育工作献计献策,教师通过网上辅导,留言,短信互动,作业讨论与学生家校互动,方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学习生活情况. (三)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网络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是基于校园网络的教育教学管理,行政办公等管理体系安全,稳定,有序运行的保障.学校应按照这一标准,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管理条例和有效的培训计划和科研计划.1,领导机构领导机构是指学校设立的专门的信息技术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由分管信息技术的校长负责,由学校负责信息技术工作的相关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工作.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指学校针对校园信息化方面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和条例等,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信息技术设备台帐,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和激励机制等方面.3,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是指学校制订的信息化建设长期和近期规划,分年度达成的目标等.4,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学校计算机网络中心,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报告厅等信息技术环境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5,网络和信息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指学校的网络管理应该由专人负责,各种安全措施有效,能保证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正常有效运行.(四)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是指校园信息化文化建设,体现学校的信息化素养,包括管理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等方面.1,管理队伍的建立要建立一支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干部队伍,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应该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能力,勇于开拓的精神,灵活的教学策略,丰富的实践能力,科学的评价与评估策略,有效的保障与管理机制,创新能力等信息素养.2,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建设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信息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分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指非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是指学校负责设备维护,网络管理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人员的培养.3,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对信息进行识别,利用,加工,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意愿等基本品质的总和,强调的是学生个人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的身心发展总水平,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应该分别学习完成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并达到不同程度的信息意识和技术能力.附件:1,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功能细则2,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技术指标普陀区教育局二○○七年五月十四日附件1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功能细则校园信息化建设包括校园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和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一,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校园信息化环境,为IT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学习,管理,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是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目标.它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校园视频中心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计算机房及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化语音室建设,计算机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各项设备的详细技术标准,均在附录中作出说明.1,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标准1.1,城域网接入1.1.1,普陀区中小学教育城域网为一个基于宽带网络架构,以10M光纤为校际互联的VPN专网.对于全区中小学在大容量信息共享,高速数据交换,视频会议,VOD点播,IP电话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有中小学应以10M光纤接入普陀区VPN教育城域专网,从而经由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区内校际互联互通,并互联因特网.1.1.2,为保证学校网络状况及网络信息流量的可控性,可监察性,学校校园网与区VPN专网连接端应配置一台路由器.路由器的规格由学校校园网的规模确定,其标准应支持802.1X认证.1.2,校园网络布线网络带宽应该能够保证教学应用的需要,百兆交换到桌面.网络布线到学校所有室内活动场所,并保证每个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学生活动专用室都装有至少一个网络节点端口.学校的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内的所有计算机均应实现百兆桌面的网络连接.1.3,网络交换设备(采用以太网标准)1.3.1,最低配置(适用于校园面积较小,师生数量较少的学校)网络中心配置1台或以上具有二层交换功能,可堆叠的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1.3.2,标准配置(适用于一般中小学)网络中心配置1台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根据学校楼宇和楼层分布情况,在相应楼宇或楼层配置1台以上接入交换机.1.4,服务器设备1.4.1,最低配置(任何学校至少应达到的最低要求)配置至少1台专用服务器,用于学校网站,资源,管理等,支持网站发布,文件共享,校内IP的分配管理.1.4.2,标准配置(适于一般中小学)配置3台专用服务器,分别用于WEB(含DNS),文件(含资源),应用(含教学支持系统及各管理平台),支持网站发布(包括域名服务),文件共享(包括资源库,数据库),各类教学系统应用,校内IP的分配管理.根据学校应用情况,必要时可配置NAS或FAN存储系统.2,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标准2.1,广播,电视节目接入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均应就近接入本地区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办的有线电视台网,以丰富学校的有线电视节目源.校园广播系统应装有广播接收系统,以丰富学校的广播节目源.2.2,校园广播系统2.2.1,配置标准基本配置设备为调谐器,录音卡座,DVD机,话筒,功率放大器(定压式)等.各教室,楼道,专用教室,体育场馆,办公室,报告厅,会议室和食堂都应设有广播终端,所有室内喇叭均应安装音量控制器.2.2.2,功能标准支持分区广播功能,按照不同功能,不同楼层原则划分校园广播区域;采用电脑播音音乐铃声系统,实现上下课自动打铃;可自编或收录广播节目;机房可监听播出情况.2.3,校园闭路电视系统2.3.1,配置标准按照862MHZ宽带邻频闭路电视网建设.550MHZ至862MHZ频段内用于传输数据,通讯及教学自办节目.各教室,报告厅,会议室和食堂都设有闭路电视终端.在学校报告厅(会场),会议室,室内体育场馆,听课教室等主要活动场所安装3~6个A/V返送端口,进行教学实况,重大活动摄录,用于教学,评估等资料的记录或向全校实时转播.2.3.2,功能标准自办教学节目频道4~8个.系统应与校园网相联,做到节目资源共享.3,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标准3.1,中心机房防静电地板铺设.所有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等设备均应安置于专用机柜内,机柜及防静电地板的接地必须良好,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欧姆.3.2,中心机房电源不能就近借用房间照明系统,应专线接入.电源可以多相供电,也可以单相供电.3.3,采用标准配置或高于标准配置网络设备的中心机房,应安装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保证所有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等设备(空调设备除外)的不间断供电.UPS的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3.4,中心机房应配置空调设备.空调电源要与机房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等专用设备电源分开,应单独铺设.4,校园视频中心建设标准4.1,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用防静电地板铺设.配置专用控制桌和电视墙.控制桌,电视墙及防静电地板的接地必须良好.控制中心基本设备为:邻频调制器1台,多路混合器1台,录像机1~2台,DVD机1~2台,音/视频矩阵切换主机1台,放大器1台,收监两用机4~6台,播放电脑1台等.调制器,混合器,放大器,录像机,DVD机,切换机,播放电脑等设备均应安置于专用控制桌,收监两用机安置于电视墙上.控制中心电源应专线接入,不能就近借用房间照明系统.电源可以多相供电,也可以单相供电. 控制中心应配置空调设备.空调电源要与视频中心其他各专用设备电源分开,应单独铺设. 4.2,演播系统视频中心的演播系统应配有校园电视台的小型演播室和数字摄录编系统,以自行制作电视节目或视频资料.小型演播室1个:配有演播桌,有校园电视台标识的背景幕布,演播话筒;配有正面光和背侧光的简易演播灯光系统.专业级数码摄像机2台.非线性编辑机1台.数码录像机1台.5,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标准5.1,全区中小学均应配置一个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5.2,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应安装必要的基础设施,为多媒体,多功能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本标准不涉及报告厅的内部装修,装饰,空调系统及普通照明灯光).3000ANSI流明或以上液晶或数字式投影仪1台(含电动投影屏幕),数字式视频展台1台;功率放大器1~2台,多路调音台1个,双卡座(含调谐器)1个,录像机1台,DVD机1台,会议话筒1~2支,领夹式无线话筒1套,音箱1~2对;反抑控制器1个,电源时序器1个,专用控制台一个.6,数字化语音室建设标准6.1,初中及以上学校每校至少配置1个48座以上的数字化语音实验室.6.2,外国语学校及语言类特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配置2~4个24座以上的数字化语音实验室.6.3,数字化语音教室可以采用数字终端的硬件系统,也可以采用基于计算机教室局域网的软件系统.不论采用哪种系统,语音系统必须是全数字化的,且至少具备下列功能:数字化音频资料存贮,数字化音频播放,教师音频或学生音频向全班广播,分组,讨论,对话,录音,点播,跟读等.6.4,每个语音教室均应配置1台2500ANSI流明或以上的液晶或数字式投影仪(含电动投影屏幕),1台数字式视频展台.7,计算机配置标准7.1,教师用计算机配置教师用机分为办公用机和专业用机两大类.7.1.1,办公用机办公用机指配置给教职员工个人或组室集体用于完成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办公用机包括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7.1.1.1,便携式计算机最低配置(所有中小学必须达到):按学校专任教师数的15%配置;标准配置(适用于公办普通中小学):按学校专任教师数的40%配置.7.1.1.2,台式计算机最低配置(所有中小学必须达到):按学校办公室数量配置.1~5人办公室,1台/室;6~10人办公室,2台/室;11人及以上办公室,3台/室.标准配置(所有中小学应该逐步达到):台式机加上便携式机,达到按100%专任教师数量配置.7.1.2,专业用机专业用机指专用于学校软件开发,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技术专业或财务,校产,图书资料,学籍,卫生,人事等管理专业工作的单一用途的台式计算机.前者称技术专用计算机,后者称管理专用计算机.学校网络中心的网管用计算机,教室和各专用室多媒体设备配套用计算机均随整套设备另行配置,不作数量规定.7.1.2.1,管理专用计算机最低配置(任何学校必须达到):校长办公室,财务,人事各1台.标准配置(所有中小学应该逐步达到):校长办公室,人事,学籍,财务,校产,卫生,图书管理至少各1台.7.1.2.2,技术专用计算机最低配置(任何学校必须达到):专用于技术制作或软件开发,至少1台.。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智慧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全新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目标。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软件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论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硬件设施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网络、终端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标准及评价指标:1. 校园网络: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带宽大小以及覆盖范围是评价指标之一。

稳定的网络保障了教学和管理的顺利开展,大带宽的网络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广覆盖的网络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资源。

2.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种类、配置和数量也是考虑的因素。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设备的数量是否足够等。

3.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价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机房、配电、安防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障智慧校园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应用智慧校园的软件应用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软件应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在线作业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用户体验。

2. 学生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和更新及信息的安全性。

3. 家校互动系统:家校互动系统提供了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信息、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息的及时性、互动交流的便捷性。

三、信息安全智慧校园建设中,信息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安装、网络数据传输的加密以及网络攻击和病毒的防护是评价指标之一。

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选题参考

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选题参考
2
综合改革
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对策;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综合高中发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及方法;区域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学校党建工作问题与路径;教育宣传工作策略;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服务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学生资助综合管理标准体系;“阳光校园”建设;教育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新市民子女教育等。
10
校长、教师队伍建设
校长领导力研究;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评价;教育家办学机制;教师心理及职业幸福感等。
11
评价改革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课堂评价改革;中小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改革等。
“互联网+”教育治理;在线教学个性化应用模式;数字智慧校园建设等。
9
教育国际化
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与培养路径;国内外教育比较研究;面向2035的青岛教育开放战略;中国一上海合作组织地方教育合作策略;国际化课程开发与评价标准;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评估;职业教育国际化策略与途径;校长教师国际化研修;教育国际服务等。
3
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学段衔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策略;幼儿园园本课程;0-3岁早期教育;农村学校发展瓶颈与对策;学校体育及校园足球;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与跨校合作;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课程教学改革;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农村乡土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等。
4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自闭症儿童教育;全纳教育及评估标准;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特殊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等。

甘肃省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评估指标(试行)

甘肃省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评估指标(试行)

一、评估的背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五" 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建议》同时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要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这是党中央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目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

在报告中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要靠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也要靠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本地积极的发展方针、政策、目标和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速度;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两个: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根据规划,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1 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2003 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2005 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及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校校通"工程目标是用5 至10 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摆布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临沂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临沂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临沂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一、说明
1、本细则采用二级指标制,A级指标有4项,B级指标即评估标准有44项,总分值200分。
2、对照此评估细则,凡自评符合条件的学校,均可申报“临沂市数字化校园”.经评估验收,总分达170分以上的学校可被评为“临沂市数字化校园".
3、评估验收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查对核实、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
现场查看
B27、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公用场地调度等管理功能,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
3
能运用相关软件并发挥系统的功能3分,否则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
B28、在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建立学校完备的教师人事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对教师的学历、职称、进修及考核获奖等情况进行管理,对学生的毕业升学、留级借读及平时表现等进行管理。
3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每学期不少于20次2分,少1次扣0.5分;
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在校园网上有教研社区1分。
查看记录
B12、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成果较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并获奖,学校中青年教师有个人主页及资源,在推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
7
〖县(区)城区学校〗
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每天有定量内容更新2分;
学校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大赛评比并获奖1分;
主要学科组或年级组有教师管理的主页1分,少一个扣0.5分;
小学5年级以上有学生管理的主页1分,少一个扣0.5分;
学校有家校沟通互动平台2分。
〖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
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每天有定量内容更新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测评53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测评
尊敬的专家、老师:
首先〜对您接受我们的调查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得到一个合理的中小学信息化评价标准〜请您在评价表的权

一栏填写您研究出的权重数据〜并在结尾处填写您认为此表的不足之处。

我们
将在您
的意见之上对本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标准做出修改〜以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参考。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权重评分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 1. 建立校园网12 2. 校园网接入国际互联网
教学设备 3. 拥有幻灯机、投影仪
4. 建有多媒体教室
5. 建有网络教室
6. 建有语音室
7. 生机比<=12:1
8. 办公联网比>=50%
9. 教室联网比>=50%
设施维护10. 有专业的维护人员或公司信息资源教育软件学科教学软件覆盖率>=50% 14 11.师生对教学软件的满意度
12. 教学管理部门对教育管理软件的满意度
13. 有专门的软件维护人员、公司
图书馆14. 文本图书
15. 数字图书
16. 光盘数据库
17. 网上数据库
18. 各类资源使用率
网络资源19. 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应用校园网通用系统20. 办公自动化系统10.5 21.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2. 远程教育信息接收系统
23. 教务教学管理系统
24. 学校网站
设备应用25. 信息化教室的平均使用时间
26. 信息化教室的比例
27. 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率
信息技术人才信息技术课程28.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20 29. 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
30. 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课程整合31. 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教学的老师
比例
32. 采取新型教学模式
师资培训33. 校外培训
34. 校本全员培训
35. 培训效果
研究课题36. 信息化课题在全部课题中的比例
37. 课题获奖情况
综合管理组织机构38. 领导重视
14 39. 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40. 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
信息化建设41. 信息化投资占全部投资比
42. 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43. 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网络安全44. 制定规章条例
45. 硬件的安全保卫工作
46. 数据的存储安全系统
47. 计算机防病毒攻击工作您认为:
1. 本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测评的范围不足
2. 本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测评的范围多余(标出该项数字)
再次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