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流的时间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旅游流的时间分布的综述
人文地理学于凯2013112057 旅游流是旅游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一般旅游流被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旅游流特指旅游客流;广义旅游流除了包括游客流量外,还包括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信息流、物流以及旅游者和开发者承担的各种成本流等。
旅游流的研究不仅是对旅游行为本身的解释和展示,而且有助于解释旅游特定形式的特征和旅游者行为的黑箱,有助于深入理解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目的地选择过程、旅游地方感形成、满意度等内容。
探索旅游流规律是分析目的地尺度上旅游运作的核心问题,对于旅游地管理、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旅游流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目前国外学者对旅游流的时空特征注重从大空间尺度,模型化、定量化地对客流分布的空间特性、动态变化、经济效应等方面运用多样化技术手段和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取得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对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较多,时空视角下的旅游流研究较少。
当前研究集中在旅游客流长期变化及预测、旅游季节性变化及成因、不同类型旅游地景区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到目前为止,对旅游流时空分布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热点城市和景区全年的旅游流,而短期出现的高强度、全国范围的旅游流是旅游业中独特的短期旅游流现象,旅游流时空分布也产生了一些特殊现象。
短期旅游流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进行假日客流预测及调控的基础,对旅游地的规划、旅游销售及景区容量管理产生重要的意义。
刘泽华等人在《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以云南省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中,选择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座重点旅游城市的7处代表性景区为案例,建立黄金周客流周内分布偏度指数G,并使用相关分析及Person相关系数,发现存在景区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现象,其机制为:在假日制度时间约束下,距离旅游集散中心的时间距离成为影响各城市及其代表性景区黄金周客流时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时间距离越大,则黄金周客流峰值出现时刻越迟,G值越高;而部分景区同时受不同尺度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出现客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多重响应现象。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走向纵深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系统的空间要素进行了识别和划分,提出了各自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如旅游地理结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等。
该研究使用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概念指以目的地为依托的旅游系统中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空间表现及特征。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供求关系的空间表现形式,任何有关于旅游空间结构的问题最终都归结为对旅游系统的研究,而供给和需求两个最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构成了旅游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分析内容。
旅游供给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旅游信息等,在此基础上形成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区,它们相互作用,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供给要素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区域空
间结构、旅游区布局等方面。
旅游需求要素的主体为旅游者,旅游者由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及返回旅游客源地的人流形成旅游客流。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需求要素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旅游者空间行为及旅游流空间结构等方面。
李伟等人在《基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中,以武汉市18个主要旅游景区特殊时段旅游流为研究对象,使用地理集中G指数、绘制饱和曲线和斯泰恩斯峰值指数M图进行分析;用基尼系数(Gini)和不平衡指数S来分析其空间特征,并利用洛伦兹曲线检验。
结果显示:①在各段时间上,来武汉观光游览的游客分布较为均匀;探亲访友、商务会议、购物美食在时间上分布的集中度较高,旅游流在短期内涌涨,具有明显的突出高峰。
②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流Gini系数均大于0.8,呈现集中分布特征,且分布不均匀。
旅游流分布在各景区的不平衡指数S为0.4412,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黄鹤楼、东湖、长江大桥、汉口江滩、武汉大学、归元寺、湖北省博物馆、户部巷8个景区。
③通过对比分析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案例景区的地理空间结构,发现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对区域旅游地理结构的响应现象,并提出了具体的响应模式。
该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旅游流在案例时段分布较为均匀,而以探亲访友、商务会议和购物美食为目的的旅游流G指数相对较大,在时间上分布的集中度相对较高。
第二,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旅游流规模饱和曲线呈现阶梯状,曲线上端相对平缓,在不同特殊时段上的峰值指数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短期涌涨带来的高峰状况不明显。
同时,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旅游流折线图呈现W型特征,在春节期间出现低谷现象。
探亲访友、商务会议和购物美食为目的的旅游流规模饱和曲线和峰值指数曲线相对陡峻,旅游流在特定时段内涌涨,而大部分时间到访旅游流规模较小,从而带来较明显的突出高峰现象。
其中,探亲访友和商务会议的旅游流分别在春节和中秋节前后具有突出的集中趋势和高峰状况,而购物美食的旅游流折线图呈现M型特征,出现双峰特征,主要集中于五一和春节前后,但五一期间购物美食流的高峰现象和集中趋势要比春节更加明显。
第三,不同目的的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不大,都表现出较明显的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黄鹤楼、东湖、长江大桥、汉口江滩、武汉大学、归元寺、湖北省博物馆、户部巷这8个景区。
第四,在特殊时段下,不同目的的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对区域旅游地理结构的响应现象。
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旅游者的景区选择和空间行为受到地理空间、案例景区资源等级、知名度以及交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具体响应模式为:在特殊时段的时间约束下,游客优先选择地理空间相近、资源等级较高以及交通条件较好的景区;在地理空间、资源等级和交通条件类似情况下,景区知名度越高就越有可能成为旅游聚集区。
目前的研究已有对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季节性特征和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但是从旅游者本身属性出发,研究不同特征的旅游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特征的尚少。
旅游者的个体属性丰富多样而各不相同,对比分析由不同旅游偏好、出游动机、旅游行为的旅游者构成的旅游流,能够更好地揭示不同特征的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
对区域旅游地理结构的响应规律。
颜磊等人在《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中引入 4 种指数和小波分析工具定量探讨九寨沟旅游流的时间特性,以morlet母小波对1994- 2006年逐月和2003 - 2006 年逐日两个旅游流时间序列实施小波变换,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尺度下的周期性。
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旅游流呈现出三次函数增长方式,其年内分布为明显的三峰型;在月际尺度上,旅游流季节波动特性逐步变小;近13 年来,旅游流存在 1 年左右的变动周期,尤在近 4 年表现强烈,此外该时段还在50~ 70 天小尺度上存在周期现象。
小波分析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可以展现旅游流时间序列的精细结构,为分析旅游流时间特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该文经过分析得出九寨沟旅游客流在时间特性上具有如下特征:1) 13 年来,九寨沟旅游客流在年际尺度上表现出三次函数增长方式,游客流的年内分布已从过去的双峰型转变为三峰型;2) 随着旅游发展的逐步稳定,旅游客流在月际尺度上表现出尺度为8~ 11 的小波系数线来的季节性波动逐年减小,旅游淡旺季之间客流的相对差距逐渐变小,但绝对差距还在拉大;3) 就平均状态而言,在旅游旺季(7) 10 月) 中以8 月份的季节性成分最高,而淡季中(11 月) 次年 3 月) 的1月最低;4) 从整体上看,旅游流在1 年尺度上存在着周期性现象,4 年来(2003) 2006 年) ,这种周期性开始表现得比较明显。
此外,该时段旅游流变化具有小尺度的变化嵌套在较大尺度下的特征,在50~70 天这个局部尺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周期现象。
本文在数据采集和研究方法上做了一些新尝试。
数据采集借助了数字化系统的长期观测记录,主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九寨沟旅游流的时间变化特征,其中小波分析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可以展现旅游客流时间序列的精细结构,为分析客流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变化规律、短期预测等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从而为有机调控旅游流,实现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科学基础。
应该指出,将小波分析应用到旅游流分析上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比如在数据方面还期待更长时间序列的客流数据;在方法上,可以探索和建构更具针对性的母小波来实施进行小波变换,另外还可以旅游流数据的空间信息进行时空二维分析,以深入探讨旅游流的时空格局、过程和机理。
余乐等人在《云南国内旅游流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提出了影响旅游流时间分布的因素及建议。
影响因素:1.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发展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就云南而言,从滇东南、滇东北、滇西旅游区目前总体发展的状况来看,旅游产品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成为了制约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
2.旅游景区(景点)的变化。
滇中和滇西北旅游区拥有75%以上的A级景区(点),80%以上的国家级度假区,旅游资源数量、规模、级别上都在全省占绝对优势。
滇东北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高级别的旅游资源不多,且主要是以替代效应极强的喀斯特地质景观为主体的空间框架,旅游资源禀赋较差,旅游业综合发展的非资源限制条件较多,缺乏特别突出的高级别、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旅游景区(点),旅游业难以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这使得昆明、大理、丽江和西双版纳成为云南国内旅游流的主要集聚地。
3.交通条件。
云南其他很多地区由于地形的限制存在
着交通不便的问题,可进入性差,影响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4.旅游营销。
云南省目前已形成了初步的旅游市场营销管理体制,但该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5.地理区位。
地理区位来看,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有发展旅游的良好区位优势,有发展旅游的良好区位优势。
6.开发历史条件。
纵观整个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滇中旅游区的昆明市、滇西北旅游区的大理、丽江、滇西南旅游区的西双版纳等旅游业开发历史较早,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集聚能力与辐射能力强的几个区域经济增长极。
滇东北、滇东南、滇西旅游区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的主导产业不过10年,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还不成熟,旅游经济规模、市场发育程度、整体竞争力水平等都较低。
尽管滇东北旅游区的部分旅游地也有较早开发,但大部分景点由私人无序的开发,导致许多旅游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加之地方政府不够重视,也只是昙花一现,这些都为后期旅游业的发展埋下了许多后患。
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强云南六大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体验的多元化;第二,完善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旅游集散中心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以及旅游地、风景区内部的交通;第三,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建设旅游信息平台,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第四,采取适时有效的旅游市场营销,加强云南整体旅游资源的宣传促销和各旅游区的旅游宣传;第五,加强省内各旅游区及周边相邻省市的旅游区域合作,逐步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刘泽华. 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以云南省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 地理学报. 2010.
[2]李伟. 基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经济地理. 2013.
[3]余乐. 云南国内旅游流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管理研究. 2014.
[4]颜磊. 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5]吴晋峰. 我国旅游流研究进展与展望. 人文地理. 2013.。